慧律法師開示

一定要放下世間這個假相。

要說世間有快樂可以追求,我會告訴你:但是實在找不到!

不必把自己搞得這麼忙,隨緣吃 隨緣住,隨緣上班 隨緣賺錢。記得放下!

哎呀,師父我這麼忙,很想修行,為了三餐、為了兒女,沒辦法,這就是你的業啊!

很想修行為了三餐拖著你,卡住你的時間。

想來用功聽經聞法,就是這樣子啊!這就是業啊!

所以,在座諸位:看來這麼簡單一個講經的一節課,這麼簡單,我告訴你:很難!

而且你肯來,還得你健康、還得抽得出時間、經濟上也過得去、還得你先生你老婆答應,沒辦法的,修行要碰到善因緣太難了!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image


【遵循這五個原則,日子就會好過】

感恩慧律法師開示:

我現在講幾個原則,這幾個原則你鞏固住了,別人就無奈你何了,就這樣子,就這麼簡單!你這個日子就會很好過。

第一個;永遠不要看眾生的過失;

第二個;永遠不要講傷害眾生的語言;

第三個;永遠跟眾生保持一個距離;

第四個;隨心隨力地贊嘆一切能贊嘆的眾生;

第五個;隨時觀照知足;

要常常告訴自己,我沒有了不起,我沒有什麼福報,我只能吃這麼差的東西,我只能穿著這個破舊的衣服;只能住這個破舊的房子。

我沒有修什麼福報,碰到人家侮辱我們,傷害我們,我們就想:我們前世傷害人家,你隨時安住在知足,日子就很好過。


改變別人百千劫

改變自己一念間。

你又何必 ?何苦去要求別人一定要對我們好呢? 是不是?

他不讓你改變就吵起來了!

那我們就是這樣子:我們不想改變你!

我根本就不理你 是不是?

講一句比較世間話:不想改變你!

改變別人 不如改變自己。

改變你,九牛二虎之力;

改變自己,吹灰之力。

我根本就不用大動干戈!

《1-2 圓覺經(3)(繁)》

慧律法師


索達吉堪布:世人追求的欲樂都不是快樂

問:為什麼在佛教看來世人追求的欲樂都不是快樂?如此一來,又到哪裡去尋求快樂呢?

答:世間的一切五欲享受都是無常必壞之法,都是不離有漏的有為法,不管人們能擁有多少,最終都是一無所得而已。但是,為了這些欲樂所造的惡業,卻會絲毫不爽地跟隨著,使貪圖欲樂者墮入地獄等三惡道中,感受惡業苦果。

人們對欲樂心中的快樂感,如同曇花一現一般,只是一瞬間,而求得這一瞬間的代價,卻是長時期的艱苦追逐;不僅如此,世間快樂的本性即是苦,是不離變苦、行苦的法,龍樹菩薩說過:“世間一切樂,唯苦被變壞,及為分別故,彼樂非真樂。”短暫的快樂之後,變壞苦的感受便會長久地占據人們的心相續,而且世間安樂並非真實的快樂,只是世人的分別妄覺,由迷亂顛倒串習而致。

米拉日巴說過:沒有獲得聖果之前,希求的快樂反而會成為痛苦的因。相反,若自己對佛法的無我或空性有所了解,那不管別人怎麼樣,自己內在的快樂始終都會出現。即使表面上看來穿得很差,甚至生病也很厲害,可是因為自己內心對萬法的虛妄相已經通達的緣故,暫時幻化般的痛苦就會蕩然無存。

——《入菩薩行廣釋》《般若攝頌淺釋》


佛遺教經講記 聖嚴法師著

知足安樂

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你們諸位比丘,如果真的希望解脫一切煩惱之苦,應該要觀想知足,知足這種觀想法,就是富貴快樂安穩的著力處。知足的人雖然赤貧如洗,睡臥泥地,也還覺 得非常安樂;不知足的人雖然上了天堂,也不會滿意。因此,不知足的人,常常被五欲之毒所牽引,而被知足的人所憐憫。這叫做「知足」。

這是跟上一段的少欲密切銜接的,僅僅要求少欲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要加上另一種觀念和方法,來幫助自己達成少欲乃至離欲的目的,那就是「知足」。一般 人很難確定什麼叫作夠、不夠,什麼叫作滿足、不滿足,往往一時間的夠,只是當前所追求的;一時間的滿足,只是當前所需要的。然而,所謂「欲壑難填」,當前 的滿足,並不等於永遠能滿足,他會考慮到:現在擁有了,未來是否也還會擁有?在此處擁有了,在別處是否也能擁有?我個人擁有了,我的家人是否也能擁有?我 活著的時候所擁有的美名,死後是否仍會留芳百世呢?……因此,實在很不容易達成知足的目的。所以必須時時觀想自己「有也足,無也足;多也足,少也足;好也 滿足,不好也滿足」,這是一種內心自求安樂、穩定、自在的最好方法。

知足,並不等於沒有進取心,並不就是什麼東西都不要,而是現在我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為未來憂愁,未來還沒有來,可以為未來作準備,但不要為未 來擔心;要為其他人準備,但不一定要為自己準備,但自己卻也一定受惠。如果能這樣,則隨時是自在安樂的解脫者。否則,如果認為反正我什麼都不要,知足就可 能會變成消極而什麼都不做了,事實上,最低限度的吃飯、睡覺都還是需要的,不可能什麼都不要。

所以,知足應該是隨緣努力、精進不懈但又隨遇而安。人家給我的待遇好,很好;待遇差,也很好。昨天可以住在五星級的飯店中,今天可與乞丐同住,因此出家人是「上與君王並坐不以為貴,下與乞丐同行不以為賤」,這就是「知足」。

一般佛教徒傾向於什麼都不要,這樣對初學者而言是對的,應該如此;但如果為了讓佛法久住世間,普遍弘揚,成就眾生,就不能一直以貧為富,以富為煩惱,這種觀念不一定是對的;但若一味追求富貴名望,則又是多欲而不知足了。

 

平靜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為什麼年齡越大,越難相處?人與人,千萬不要走得太近!

希望大家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上,浪費光陰!

凡說自己沒時間學佛修行的,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