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寺院的建設,就是為了修學佛法⠀
一六年的時候,我們僧團入住這裡,一入住,就開始早晚功課,同時也聞思修行。 一直以來,寺院復建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為了能夠在這裡修學佛法。⠀
所以哪怕最初只擁有一片空地,我們也很珍惜,在空地上就開始做佛弟子的家務事,晨鐘暮鼓,聽經聞法。⠀
後來一七年動工,一八年學習《無量壽經》,直到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圍著這樣一個核心展開的,所有的建築都也有了這樣的靈魂。⠀
現在我們在這裡,是不是覺得對佛教總是有一點點了解了? 至少什麼是惡業、什麼是善業,什麼是有漏業、什麼是無漏業,你會有一點概念了。⠀
世間人是不知道這些的。 但就是為了要知道這些,我們這麼多年在這裡學習,從一無所知,甚至充滿對佛教的誤解,慢慢地改變,錯誤的知見減少了,正確的知見建立了。⠀
佛法並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 祂是很深奧的,深奧到我們可能窮盡一生都不能明了。 但因為這是真理,雖然不懂,我們哪怕眼睛過一下,心裡都會種下善根。⠀
那我們要問自己的是,佛法怎麼都不懂,對於這不懂的,我的態度是什麼?⠀
世間的事一提就懂,對於這懂的,我的態度又是什麼? 為什麼反而要把懂的頻道調開,調到不懂的上面來? 這是我們要好好思考的。⠀
一座寺院的建設,需要專業人員、需要技術、需要精力,但實際上它的核心,是一種動機、情懷和願力。⠀
我們不僅僅坐在這個建築物裡,實際上也是坐在一種初心裡,坐在情懷裡,坐在三寶的願力裡。 沒有願力,五濁惡世就沒有佛法;沒有願力,眾生就不可能有解脫。⠀
諸佛菩薩對我們的心,就像父母愛孩子的心,不需要談條件,無怨無悔。 我們能夠修行,全靠諸佛菩薩給我們的福報。⠀
所以要感恩、要珍惜,好好精進,能走多遠走多遠,等到體驗到佛法了,得到受用了,也有回過頭來承擔的勇氣。⠀
所謂“乘願再來”,不是等往生之後,而是活著的時候,就“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有了佛法的世界觀,然後再細心地面對這個世間,教化眾生,把 佛法的事業建立起來。⠀
——摘自三參法師開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