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父母超出生死輪回,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孝順
大願法師
父母是恩田,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最大,所以父母是我們的福田。如果有一個人不孝順父母,那他就算有福報都很快會消散,所以孝順父母可以令我們增長福報,這些是種福報的種子。
這個世間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最大。兒女很小的時候,父母無條件地照顧他們,一心為著兒女健康地成長,好吃的東西自己都捨不得吃,都留下來給兒女吃。一切都為了兒女,無條件地奉獻,所以對我們的恩德是最大的。
要有一個孝順父母的心,這是做人的基礎,是學佛的基礎,是得到福報的源泉。
以前有個人他的家裡很困難,後來他的母親年紀很大了,做不了什麼事,又整天生病。他覺得很麻煩,是一種負擔。
有一天,他就背著他的母親走到一個深山裡面去,一邊走一邊就聽到他的母親在後面折斷樹枝。他心裡就起心動念了,他就想:
「母親是不是想折斷這些樹枝會記得回家的路呢?」
他不出聲就拼命地走。走到很遠、很深的山裡面,一路上都聽到他母親在後面啪、啪、啪地折斷樹枝。
然後他就忍不住了,對他母親說:
「母親,你不要折斷樹枝了,現在已經走了很遠很遠了,就算你自己知道回去的路,你都沒這個精神,回不去了。」
他母親怎樣回答他呢?
她說:「不是的。兒子,你搞錯了。我不是為了自己回去而增加你的負擔,我是怕你走得太遠、走得太深,我怕你迷路不認識路回去,我是沒什麼所謂的。」
可見在任何情況之下,父母對兒女的關心都是最深、最慈悲的,所以要孝順父母。
怎樣孝順父母呢?
首先讓父母的生活條件好一點。
然後對父母的態度要非常的好。不可以說,「哎,這個老人家囉囉嗦嗦。」這樣雖然你給父母的生活條件好,但是你的態度不好都是有業障的。
第三種報恩就是大孝中的大孝,最好的孝順。如果父母是信佛的要鼓勵他們好好地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如果父母不信佛,要多一點善巧方便來引導他們瞭解佛法、相信佛法。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打麻將,或者其他事情上。這樣子令父母超出生死輪回,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孝順。
所以我們要知恩、報恩,要知道父母親的恩德,這樣來報恩,有這種知恩報恩的思想就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報。這樣做人就比較順利。有一張報紙上面刊登著,李嘉誠有時很大的生意都不去做,如果他媽媽病了,寧願在醫院守在他媽媽的床邊。這其實都是增加自己福報的方法。
所以要由基礎開始修。如果有一些人覺得經常同父母見面的,所以沒有恭敬心。見到佛陀就頂禮,見到父母是不是頂禮呢?當然不一定是表面形式上的頂禮。但是心中有沒有一種恭敬的心?
而且還時常見到父母的缺點。如果你連父母都是經常見到缺點,那就是你自己的業障。應該有一種知恩報恩的思想,無條件地來報答父母,或者父母有其他的缺點也好,錯誤也好,應該非常善巧方便來幫他,引導他,不可以指責他,或者罵他,這樣非常的錯誤。
有時候我們見到他們的過失,不一定是他們的過失,往往是你自己的習氣。比方來說,你是一個牙醫,如果看見一個人開口笑,你首先最關心的是看他的牙齒是不是蛀牙,是不是?你不會關心其他的。因為是你自己內在的習氣,所以很自然見到別人的缺點。再比方來說,你是一個賣皮鞋的,同樣一見面首先一眼看下去,看他穿什麼皮鞋。是自己的習氣。賣時裝的,一眼看下去,噢,他穿的衣服是多少錢。
你見到別人的缺點,有時候不一定是別人的缺點,往往是你自己內在的習氣,是你自己的缺點。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不應該見到眾生的缺點,如果你連父母都是經常見到缺點,那你真是沒福報。這些是最基礎的,我們怎樣在福田中間去種種子。希望大家在這個恩田中間,對我們恩德最大的福田中間下種子。這樣我們做事很順利,很快有福報,好過你天天有口無心念《藥師經》。
----節選自大願法師《如何做個快樂的修行人》
勸父母往生西方是為大孝
大安法師
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非預為眷屬說臨終助念,及瞎張羅,並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臨終得眷屬助念之益,不受破壞正念之害者,非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則不獨有益於父母,實有益於現生眷屬,後世子孫也。臨終助念,無論老少,均當如是。詳看《飭終津梁》,自知。
——印光大師《一函遍復》
這一段講有關臨終助念的開示。念佛行人,他的大孝要表現為勸自己的父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古以來,出家在家的這些高僧大德們,都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宋代有一位禪師,叫宗賾禪師,他出家以後,只有母親還在世,他就把母親迎到寺院來長期居住。他母親開始住在寺院還不是很習慣,總是想回老家,宗賾禪師就勸她念佛。她老是念不下去(一般的人剛念佛不一定念得下去),就常常還會想她的兒子。宗賾禪師為了想讓她一心念佛,就很長時間避開不見他的母親,就讓她念,這樣經過兩三年的時間,他的母親才慢慢地念佛。念佛以後她就在佛號當中找到了安心,找到了生活的充實和快樂,這樣就在寺院住了七八年。最後,在宗賾禪師的助念之下,預知時至,帶著微笑往生了。宗賾禪師是那個寺院的住持和尚,所以宗賾禪師作為一位比丘、法師,他就為大家做出了榜樣。
宗賾禪師自己對念佛一法也特別有信心。他母親往生之後,他就啟建了一個蓮花勝會,也好像我們的一個佛教團體一樣的,大家自願參加。主要的宗旨就是一天規定數量念佛(一天念一萬聲佛號以上),他有一個表格,要登記下來。然後大家就集中,有定期的集會。念佛的目的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就是西方淨土的象徵。他是發了這一念的心,組織了這麼一個念佛團體。結果呢?有一天晚上做夢,夢到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穿著白衣,戴著青黑頭巾,相貌非常清美的男子過來,說:「法師組建蓮花勝會,我也要報名參加,是不是可以?」宗賾禪師說:「好啊,報名參加我就歡迎啊,你叫什麼名字?」他說:「我叫普慧」。宗賾禪師就把這個記下來:普慧。剛記下來,這位普慧男子又跟他說:「家兄普賢也要參加。」他就把普賢也記下了。唉!這樣猛地一下醒過來了,覺得這個場景依然非常清晰,他就問長老,結果得知這個普賢、普慧原來就是《華嚴經》中的兩位大菩薩。
組建這個蓮花勝會,卻得到了華嚴大士普賢、普慧兩位菩薩的幽讚,可見念佛功德何其殊勝。
那麼,我們現在已經念佛了,一定要用種種善巧方便,讓父母也發起念佛的信心。如果要讓父母臨終決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一定要注意父母周邊的家親眷屬的行為一定要如法,不能給父母帶來障礙。
比如:在家裡你只是子女成員之一,還有哥哥、姐姐、七姑八姨等,到父母臨命終的時候,這些人都來幫忙,在這些人裡面,誰說話最能服眾。這些人裡面也許有信天主教的、基督教的、伊斯蘭教的,在信仰上各有不同。這次我們在新加坡,有一位居士的父親正好往生,居士林的同修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去幫忙助念。結果家屬通知來:不需要助念,我們要按照道家的方法來處理後事。那他那位居士在家裡是老三,他作不了主啊!此外,還有一些幫倒忙的,人一斷氣馬上就換衣服,就號啕大哭,就這樣那樣。
這些都是對亡者極為不利的,所以要了解一些臨終助念的方法。要知道亡者在臨命終時他是什麼樣的情況,你一動他的身體,這時候他盡管斷氣了,但神識還殘留在身體上,你一動他,他還有疼痛,一有疼痛就會起瞋恨心,這個瞋恨心一來,那可能就到三惡道裡面去了,或者變成一條大蟒蛇了。
所以臨終助念有個原則,他斷氣了,你不要去動他,至少要八個小時。如果助念,你這八個小時佛號不要斷,八小時以後再來處理這些事情。
至於哭就更不應該了。本來人都是舍不得家親眷屬的,家親眷屬一在旁邊哭,就讓他有一種眷戀之心,情愛之心。這個心一起來,那是不能解脫生死的。
說有一對學佛的夫妻,夫妻感情非常好。當丈夫臨死的時候,妻子就在旁邊哭,盡管丈夫平時也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面對妻子的哀哀痛哭,他就舍不得走。他就一下子到哪兒去了呢?他斷氣了,他的妻子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在那裡哭,這時候擤一把鼻涕下來的時候,鼻子裡面有一條蟲,妻子就想把那條蟲甩下來。這時候,有一位比丘是有神通的,說你「注意注意,這條蟲就是你的丈夫啊。你哀哀痛苦,你的丈夫因為舍不得你,就到你鼻孔裡面做了一條蟲了。」
所以,在父母臨命終時,這時候就像爬山,能夠有人推一把,他就上去了;有人在下面拉他,他就摔倒了。臨命終時這一念是非常非常關鍵的,家親眷屬等一切人絕對不能哭泣。
臨終一定要令他始終保持正念。
現在家庭成員關係很複雜,為了避免一些糾紛,是不是可以在他沒有生病之前,就立好一個協議,要他親自簽字:我的後事交給誰來處理,按照臨終助念佛教的方法來處理。
如果他的子女是佛教徒,他放心交給他,或者對一個助念團、助念小組很信任,那就委託給助念小組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賦予了他處理後事的權利,就不至於到臨命終時被周邊的人瞎張羅,破壞了正念。
這些在平時就要跟家親眷屬說清楚,最好這些子女眷屬都能夠念佛,如果他是佛教徒,他念佛了就好辦。反之,要想保持臨終正念就會很麻煩。
所以,平時就要勸導子女常常念阿彌陀佛名號,如果能這樣勸勉家親眷屬,不僅有利於父母,對這些現在的家親眷屬也會有極大的幫助和利益,而且更會澤被子孫後代。
阿彌陀佛在他的無量光裡面,有一道是見佛光,只要至心稱念彌陀名號,就能夠在臨命終時透過這束光見到阿彌陀佛。也就是十九願:「臨終接引願」的展示。我們一定要用至誠心感通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只要阿彌陀佛現前了,那一切問題就好解決。阿彌陀佛的光明一加持,就能使一切內在的魔障,外在的障礙都能夠解決。
那麼,現在西方的醫學界也在注重臨終關懷這個問題,尤其對那些患絕症、癌症的病人。人都是貪生怕死的。我們有一個這樣的錯誤觀念:得了癌症,尤其是癌症晚期的,分明是不能治療,治不好的病,都還要傾家蕩產,花費很多的金錢去治療,渾身插滿管子,實際上是絕對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樣對各方面都不利,所以西方的臨終關懷就看到這一點,他就可以終止治療,去考慮怎樣關心他的精神,他的情感。
但是他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還最終不能給病人以究竟的安心立命和歸屬,這裡的歸屬就是指他死後到哪去的問題。
淨土法門,給臨終關懷提供了一個最究竟的理念——你只要信阿彌陀佛,你就會得到大的安心,大的安慰,大的自在。有這個信心,再來念這句名號,這是最好的臨終關懷,也是最好的止痛劑。
有很多晚期的癌症病人病重時確實很疼痛,可能一個小時要打一針嗎啡,才能解決疼痛問題。但是打多了對他神識的昏迷、顛倒也加劇了,其實是很不好的事情。如果這時候他專心在佛號上,他的家親眷屬也幫他念,這句名號就能解決他的痛苦。因為名號裡面有無量光,他能夠把無量光顯發出來,自身的心光顯發出來,他就超越了疼痛。因為當下有一個不疼痛的東西,他把不疼痛的自性透過名號顯發出來,他就超越了疼痛。
這一點在我們中國內地也有公案表明,比如說肝癌晚期病人,本來就很疼痛的,因為他全身心地念佛,他就超越了疼痛,非常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所以,我們做子女的對父母的臨終關懷,首先考慮清楚周邊的關係,為父母解除障礙,以幫助父母保持正念。這就是一個子女為父母行大孝,也是成就一個眾生往生西方淨土,去成佛的一件殊勝的佛事。這一點大家可以看《飭終津梁》和印祖寫的《臨終三大要》,有關助念注意事項——怎麼輪班,怎麼提起亡者的正念,這些都有好些方法,包括開示,開示些什麼內容。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晚年最好還是以念佛為要務
淨空法師
我們看到這個社會上的大眾在工作的時候,現在工作都很緊張,他也沒有時間去想別的。退休之後,工作沒有了,那享清福不是很好嗎?可是退休之後,我們看到兩種現象,一種就是雜念太多,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想到自己退休了,沒有用了,感到很哀傷;另外一種就是昏沉,倒是妄念沒有什麼,精神提不起來,有兩種現象。這兩種現象讓這個人特別容易衰老。我有很多過去的同事、朋友退休下來之後,兩年沒有見面,再一見面好像隔了二十年一樣,一下衰老了都叫我們很難認識,這就是古人所講的“憂能使人老”。晚年清福要很快樂才行,所謂“兒孫滿堂,孝子賢孫”,那才有清福好享,真的有人能享一點福,可是現在人我看很少有這樣的福報。
再說這沒有福報的人退休下來之後,念佛倒是真正享清福,在念佛堂,為什麼?精神有個寄托,人生的目標轉移到極樂世界。這個清福是所有清福裡面第一清福,無上的清福。能夠把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不但他不容易衰老,肯定他的心情愉快,精神飽滿,跟那個不念佛的人完全不一樣,所以念佛、聽經是晚年最好的清福。如果是能夠有些同修在一起共修那就更好,為什麼?一個人修往往容易懈怠。
有幾個人在一起修,彼此互相勉勵,有時候來討論佛法,交換學習的心得,這樣往往會提起學佛的興趣,彼此都能夠長進,所以大眾在一起學習有它的好處。一個人除非真的是好學,勇猛精進不懈怠,那個行。在一般人一定要依眾靠眾,就是我們要依大家、要靠大家,大家在一起學習。古人建道場、建念佛堂用意就在此地。
我大概在二十多年前在台灣南部講經,在屏東遇到一個老居士,那個時候好像八十四歲,身體很健康,過去也是做官的,地位也相當高退休的,一天念三萬聲佛號。他告訴我,他曾經參過禅也學過密,他想想都不行,都用不上力,最後還是念佛好。他就告訴我,每天他念三萬聲佛號。我說你怎麼念法?他走路,走路是運動,住在鄉下,在鄉下稻田裡面,他走一步一聲佛號,三萬聲佛號他就走三萬步,所以八十四歲身體很健康。
父母晚年念佛,是全家人的福報。
老年人不念佛,真的很可憐。他們到了晚年,天天指望子女來看望自己。但現在這個社會,子女因為太忙碌,很少有空去看父母,於是他們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而且身體因為多病,也需要兒女們來照顧,無形中給正在事業中打拚和撫育子女操勞中的兒女們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和牽掛。
其實,他們若能像藏地老人那樣念佛,心裡有一種歸宿感,內心自然不會有這樣的波瀾。在我的記憶中,凡是見過的藏族老人,沒有一個不念佛的。很多藏地老人不喜歡子女常來看自己,怕打擾自己念佛。比如自己每天要念兩萬遍佛號,如果子女來了,就不得不陪他們聊天,佛號就不一定念得完。所以,很多老人要求子女沒事千萬別來,只要定期送點食物就行,甚至送完食物也要趕緊離開。
如果我們的父母能學佛念佛,就不會浪費剩下的寶貴時日了。每天在清凈的念佛聲中度過,心裡會非常清涼,臨終時也會十分安詳,後事的安排也會非常的簡單和順利,給兒女和親友們帶來的麻煩也就越少,這都是晚輩們的福報和後代的寶貴示現。
人到越老,就越怕孤獨。修行和年齡沒有關係,不是越老了就代表境界越高啊。很多老人,到了老了,看不開,而且慾望很重。這樣就很糟糕了。到老了,孩子都在外面了,老年人就會孤獨啊。不要以為老年了不孤獨啊,人老去,氣血虛了,陰氣重了,更沒有安全感了。就越怕孤獨啊。所以為什麼很多老人,都天天要惦記著孩子啊,因為孤獨啊。但是呢,如果他們有學佛了,能去念佛了,去惦記著佛了,那麼他們就不會孤獨了。這樣的媽媽,真的是個寶啊。
人活著,心要有個東西佔據著,什麼意思呢。這是腦袋要有個東西在惦記著。比如說老年了,不會動了,但是他思想仍然清楚啊。他惦記著他年輕的事情。所以人到了老了,沒事做,就去曬太陽,然後去想想年輕的事情,一想就去了一天。天天如此呢。所以這也是老來的可憐。但是如果他們念佛了,那就很好了。
人越老,陽氣衰退後,陰氣就會越重,如果沒有學佛,沒有念佛,沒有誦經,那麼他們的陰氣會重非常多。首先年輕時肯定吃過一些眾生肉,或者前輩子傷害的眾生,都會在他陰氣很重時,來找他。沒有佛菩薩的加持力,沒有念佛,那麼老去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念佛的老人都是福報很大的。老了有時間,有體力,有智慧懂得去念佛,那是財富都買不到的。念佛拜佛,個人生死個人了。你看,父母的生死,父母了,我們幫不了。他們懂得念佛,拜佛,他們就可以有機會了自己的生死。這是做兒女的,求也求不得的事情。如果父母不信佛,不拜佛,那麼是很糟糕的。我們做功德迴向給父母,只能幫助一點點。為什麼啊,個人修個人得啊,生死路上,不能替代的。
生活中,很多人自以為看透了生死,可真正看到醫生的「病危通知書」時,依然手忙腳亂,感覺天崩地裂,非常渴望多活一段時間,哪怕是一個小時、一刻鐘也願意。可是念佛的人不會這樣,在面對衰老、死亡等問題上,他們往往有不同於世人的一分從容與自在。
如果你家裡有個念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你要把他們當成菩薩啊,要感恩啊,要感恩三寶,感恩菩薩。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三寶,沒有佛菩薩,你怎麼幫忙你父母脫離苦海,給他安心。沒有辦法的,我們是凡夫,沒有絲毫辦法的。所以要感恩佛菩薩,三寶不僅救度我們,也救度我們的父母。我們能夠給父母安心安樂,這都是三寶的恩德啊。
【如何幫助年邁父母信佛,臨終時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問:第三,如何幫助年邁父母對佛教生起正信,臨終能遇到善緣,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淨空老法師答:
這個提問問得好。有這個提問,我們能夠看到你對父母的孝心。能把父母送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大孝,在孝順父母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父母生到西方去作佛去了,不但是永遠脫離輪迴,他永遠脫離十法界。實在講,這是每個念佛的同學對老人都要有這分心,這是大孝之心。
那怎麼去影響他?必須自己要真做,從自己做起,從我心做起,從我身做起,感動父母。尤其掌握到機會、機緣,父母在歡喜的時候,或者在吃飯的時候,悠閒的時候,要多講一點念佛求生淨土的道理,往生殊勝果報的故事,像《淨土聖賢錄》、《往生傳》,當然最好的是近代的、眼前的念佛往生瑞相稀有,這些聽了很能感動人。多說這些故事讓老人聽,勸導老人認知念佛往生是無比的殊勝,他才能把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這就對了。
淨空老法師開示
節錄自 學佛答問第108集淨空老法師主講
日期2009年1月16日於香港
真正的大孝
本文為慧淨法師對參加淨土宗念佛會所舉辦的「念佛聯合追思法會」的家屬所作的開示。
以唸佛超度父母
淨修法師、洪居土、各位家屬: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看大家在佛堂唸佛,大部分都很虔誠、很專心,你們所念的佛,阿彌陀佛都知道了;同時,點點滴滴都達到了你們的盼望 ──就是超度自己的親人。
從佛教的觀點看孝道
一般講「孝道」,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可分為三等,第一等是最基本的,就是對父母、祖先盡孝養之道,使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衣食的憂慮,同時滿父母的心意,不違逆他們,表現對父母的既愛又敬,這是為人子女最基本應盡的孝道。第二種,是中等的孝道,就是本身能夠立言、立德、立功,來顯揚祖先,榮宗耀祖。這二種孝道,在世間人的觀念,已經非常孝順了,使得父母不平白生下這個兒女。
但是以佛法來講,這個還不能算孝,因為佛法是從三世因果、善惡報應、六道輪迴來看整個人生,也以這樣的人生觀來談什麼是孝、什麼是不孝。如果從佛法來談,前面那二種孝還不是真正的孝,而是必須使自己的父母祖先,徹底的離開六道生死輪迴,才是真正的「大孝」,前面兩種就是「小孝」跟「中孝」,以佛法的眼光來看,這兩種孝是不圓滿的。
那麼,要怎樣使自己的親人離開六道輪迴,讓做子女的我們達到圓滿的孝道呢?就是除了在父母還沒有往生的時候,盡到孝養、孝敬、孝順外,進一步以各種方法來引導父母、親人學佛。讓親人曉得這世間的一切不過是一時因緣和合而已,每個人都隨各人的善業、惡業而流轉、投胎轉世,所以它不是永恆不變的。死後並不是一無所有,沒有解脫還要繼續輪迴,它的時間很漫長。要讓親人瞭解這個道理,那麼親人的世界觀就不一樣了,會對這個世間持另一種看法。也就是說,固然生而為人,做父母的應該愛護、養育兒女,做兒女的應該孝敬父母,同時也要在這短短幾十年當中,引導親人跟隨我們學佛,並依佛法而解脫生死輪迴。告訴父母這些道理,至少能讓父母有所啟發。
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
每個人的生死輪迴是不能相代替的,有一句話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而要了脫生死輪迴,說容易並不容易,但只要找對了法門,說簡單又非常簡單。所以,有句話說:「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也就是說,如果找對了法門,我們今生今世,不但可以脫離六道輪迴,而且能夠快速成佛。如果沒有找對法門,這輩子只是結個佛緣,還會有下輩子。而人生流轉在六道當中,往往是一世不如一世的。想想看,我們生活在世,從小就是靠著吃肉長大的,而且人的內心都自私自利,充滿著貪瞋痴。可以說,一生當中是惡多善少,這樣檢討之下,下輩子是不容易保持人身的,要保持人身,就必須在佛法中有基本的修行。所以如果找對法門的話,不管自己會不會修行,都能夠解脫。
今生今世能夠成就的法門
那麼,哪一個法門是我們今生今世能夠成就的法門?就是唸佛的法門。唸佛的法門就是在我們現生、有生之年,能夠願生極樂世界 ──只要願生極樂的心是絕對性的、百分之百的,是不妥協的、不苟且的,那麼,此後就專念這一句名號,這樣的話,等於已經從地獄除名,而在極樂掛號了。相當於考上最好的大學,已經放榜錄取了;雖然還沒有入學,可是已經具備那個學校學生的身份了。我們要到極樂世界不用考試,只要願生極樂,然後專念彌陀名號,就已經被阿彌陀佛所錄取了。因為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主動、平等來要求我們,而且,往生極樂世界所必要具備的種種功德及資糧,也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所預先完成的。那麼,祂完成在哪裡?在這一句名號。所以只要專念這一句名號,自然就擁有了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功德。就好像被錄取的時候,就是那個學校的學生。也就是說,雖然現在壽命未盡,但是發願往生,專念名號,時間一到,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然而並不是說,我們現在唸佛,並發願要往生,現在就會往生,不是這樣的!因為每一個人的壽命各不一樣,而只要從今起唸佛、發願往生,臨命終之時,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我們。所以,一個願生極樂,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這一種人叫做「唸佛人」,一個「唸佛人」在臨終的時候,生命還沒有結束,阿彌陀佛就會顯現到我們的面前,一方面安慰、保護我們,讓我們沒有任何障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來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引導親人唸佛
我們要以這樣的道理,來引導自己的親人。面對親人的死亡,並為親人做超度法會;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親自去體驗世事無常。固然親人的死亡,讓自己很傷痛,但是有一天我們也終將一死,所以,假借親人的死,我們得以好好思考未來。在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功德當中,以佛法的功德來超度祖先,是最容易、最殊勝,效果又最快速的。所謂「下手容易,成就高超」。就像《地藏經》所講的,即使一個人在世的時候,沒有遇到佛緣能學佛修行,甚至遇到惡緣而作惡多端,但是在臨終的時候,人家勸導他唸佛,他起了懺悔之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下也能脫離三惡道,不受過去惡業的果報。
萬德洪名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句名號叫「萬德洪名」。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為十方眾生所發願的四十八願的功德,都在這句名號裡面;經過兆載永劫時間所累積的功德,也在這一句名號裡面。同時,所為我們建設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的功德,也在這一句名號裡面;能夠消除業障、增長福德的這一些功德,也都在這一句名號裡面。所以即使一生遇到惡緣,而誤蹈法網,觸犯了國家的法律,也犯了世間的道德,可是臨終的時候念了這一句名號 ──這是阿彌陀佛將祂累積的功德,以這一句名號送給我們的,我們稱念它等於領受了阿彌陀佛的功德,就能夠消除我們一生的罪業,不至於墮入三惡道。
如果臨終的人不只唸佛,而且願生極樂世界,那麼當下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再於三界六道中輪迴了。這完全不是他平生的積善,或精進修行所致,而是這一句名號的功能。就好像這個人不只是貧困,而且負債纍纍,有一個既富有又有愛心的人,他寫了一張百千萬億的支票,或一張金融卡給他,那麼他不但能夠償還所有的債務,而且當下立即雍容華貴起來。
所以這一句名號叫做「萬德洪名」。所謂「萬」並不是百千萬數目的萬,這個「萬」是「表法」的意思,也就是它是圓滿的功德,超越的功德,具足三藏十二部,具足法界的功德,使得稱念這一句名號的人,有了這個萬德,就可以消業障。《觀無量壽經》說,一個現生誤蹈法網,而且違背倫理道德的人,固然因為他一時無知,同時遇到惡緣,但最後卻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因為這一句名號。所以,《觀無量壽經》中說,這一種人到最後唸佛,每一聲的佛號,都在消除他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一旦斷了氣,立即往生極樂世界。
以唸佛超度祖先
所以,我們以唸佛來為我們的祖先超度,這個我們都做得到,不必花錢請外面的人做法事,只要在家裡,以我們的虔誠心,用這一張嘴巴唸佛就可以了。所以它很容易,不必花錢,也不必做其他的法事,更未必要到其他地方去。所以,論要消除祖先的業障,沒有比唸佛更容易、快速的;如果要增加祖先的福德、功德,也沒有比唸佛更容易、高超的。
《無量壽經》中說,「當我們歡喜踴躍,念一句彌陀名號,就能夠具足無上功德。」這個「無上功德」就是成佛的功德。因為這個宇宙中最高、最上的就是佛,再沒有比佛更高的了,我們只要唸佛,就能擁有跟佛一樣無上的功德,所以唸佛既容易又殊勝。《地藏經》也說,臨命終的時候,不管他有罪、無罪,只要聽到這一句名號,都能脫離三惡道。
因此,我們應以唸佛來超度我們的祖先,不管七七四十九天到了沒有,而在四十九天之內,就要把握每一天,儘量抽空請假,來為祖先唸佛超度。為什麼?因為這四十九天中,在他中陰身還沒有投胎轉世前,是我們最後能夠盡孝道的時候;過了這個時候,要盡孝道就比較不容易了。當然,四十九天之後,如果仍不曉得祖先到哪裡去──甚至可能在三惡道,這時候我們為他繼續唸佛,佛會放光明到三惡道把他救拔起來。如果在他還沒斷氣,或是斷氣不久,能夠為他助念的話,那麼祖先是不會墮入三惡道的。但我們目標不只在這裡,我們期盼的是,祖先能夠徹底地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所做的點點滴滴也將功不唐捐,不白費氣力的。
戚繼光誦《金剛經》超度部屬的故事
我現在舉一件大家比較能夠體會的故事,明朝有一位將軍叫戚繼光,他是一個愛國愛民的將領,同時也是一個學佛人。他在一生當中,天天固定誦一部《金剛經》,即使行軍在外,也要利用時間把《金剛經》誦完,才會去睡覺,可見他對佛法的信仰是很虔誠深切的。有一天他的部下去世了,這個部下託夢給自己的太太,要太太請戚將軍誦《金剛經》來超度他,戚將軍誦《金剛經》到一半的時候,戚將軍的夫人端了一杯人蔘茶給戚將軍喝,想讓他解渴、補氣。當戚夫人從門外進來的時候,戚將軍看到了就用手一揮,心中說「不用啦」。這部經誦完了,當天晚上,部下的太太又夢到先生來託夢說,還沒有完全超度,請戚將軍再誦經,因為所得到的只是前半部,後半部已經「不用啦」,所以沒有得到。戚將軍知道了這件事,才回想起,當初戚夫人端這碗茶來的時候,他揮手婉拒,口雖不言,心說「不用」,結果後半部的功德沒有得到。隔天早晨,怕被人幹擾,就閉戶誦經,當天晚上就夢到那位部下來答謝,說已經得到超拔。可見佛法功德,功不唐捐,而且效果立即。
唸佛超度祖先的功德比誦經更殊勝
《金剛經》的經文中,並沒有說到極樂世界,也沒有說到阿彌陀佛以及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事情,只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才有談到,所以,如果以誦經超度祖先往生極樂世界的話,沒有比誦《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來得殊勝的。
但是,所謂「千句經文,不如一句佛號」,誦《阿彌陀經》有功德,可以超度祖先、消除業障、免除災難,但還不是它最主要的功德。因為經典就像一張地圖,也是地圖的說明書,我們看了說明書,也查了地圖,曉得目標和方法了,就應直接整裝上路,往目標前進,而不止停留在誦經。雖然誦經有功德,但是比誦經功德更大的,就是所謂的「藉教觀心,依教奉行」。所以《阿彌陀經》告訴我們,只要執持名號,就能夠使得我們以及所要超度的對象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也是十方諸佛主動地、歡喜地、異口同聲地來向我們保證,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絕無虛假,同時來讚嘆這個法門的殊勝,祂們對於唸佛人都會加以護念。《阿彌陀經》文文句句都是在說唸佛能夠往生的功德,它雖然沒有說超度,但是超度的功能已經涵蓋在文句裡面了。因為我們看一部經文,不只是看文字的內容,更進一步,要去瞭解文字背後所涵蓋的深廣意義,因為佛法如同大海,當深入其間,就知它深邃無比,佛法也是一樣,功德不可思議,涵蓋的意義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誦經能超度,更進一步,唸佛更能超度。經典上說,陽間的人如果虔誠唸佛超度祖先,阿彌陀佛就會親自到那裡,光明顯示在他面前來接引他。所以,以唸佛來超度祖先,是大家都能做得到,而且效果很殊勝快速的。
記者觀落陰的經歷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他是雜誌記者,專門為他的雜誌採訪靈異事件。有一次,他所要參訪的地方,就是所謂的「觀落陰」。這個大家知道嗎?知道的請舉手。哦!你們年紀輕輕都曉得「觀落陰」?(蓮友答:電視看過。)既然這樣,你們就曉得「觀落陰」的情況,我也曾經見識過,只是很少看電視報導。
「觀落陰」就好像看電視一樣,一方面看電視,一方面還可以跟旁邊的人講話。《觀落陰》時雙腳不是踏在地面上,是踏在一張符咒上,眼睛用毛巾蒙起來,毛巾裡面也是用符咒把眼睛矇住,司法的人是一般道士,就在旁邊敲木魚來持咒語。他就靜靜地坐在那裡,如果他的腦海中出現異景的話,就要告訴持咒的人,持咒的人就曉得已經進入陰間了。然後,他會再換持另一種咒語,把他引導到這個人所希望的境界。比如,他想看自己在陰間的親人,或看他的命運,所以有種種的咒語做種種的引導。
這個年輕人二十幾歲,他去採訪時也親自當場體驗,現場大概十個人左右,沒有一個進去,只有他進得去。他想去找找他的外婆,因為他從小是外婆扶養長大的。找、找、找,在一個很偏僻、荒涼,而且很寂寞的地方,有一間間很低矮又不華麗的小房子,在其中一個房子裡面,他找到了他的外婆。祖孫難得在陰間見面,覺得很興奮,有說不完的話。這個道士在旁邊說,你問外婆缺不缺錢?缺的話現在立即燒,她就能夠立即得到,不會被其他孤魂野鬼搶走。他就問了外婆需不需要錢?現在可以燒給她。當他這樣問的時候,心裡靈機一動,想到既然要燒紙錢給外婆,那這一句佛號功德很大,就唸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在那種地方是不讓人誦經持咒,也不能念其他的佛號的。因為誦經持咒或唸佛號恐怕會干擾、障礙它的過程。他這一句佛號一念出來的時候,立刻空中出現阿彌陀佛,而且,阿彌陀佛手中抱著珠寶箱;同時,這個珠寶箱也已經在他外祖母的懷抱中了。而外祖母所穿的衣服頓時變得華貴像菩薩的衣服;相貌也變得很莊嚴,所穿的鞋子是純金的。他外婆把腳舉起來,讓他看到這雙鞋子像黃金般的光亮、高貴。
他把這一事件告訴我,我就問他,你當初念了幾句佛號?他說,只念一句。我又問,你怎麼不多念幾句?他說,沒有想到!因為他不是唸佛人,如果是唸佛人,則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遇到什麼事情,都會不假思索地,心中憶唸著佛,或是口中稱唸佛名,而那個時候會更加地持續唸佛。但他不是唸佛人,他只是因為採訪宗教的靈異事蹟,所以曉得這一句名號的偉大而已。
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我們在陽間唸佛,好像很平常,沒有什麼奇特的,看不到我們身上放光,也看不到阿彌陀佛顯現在空中。但是陰間唸佛就不一樣了,陰間唸佛佛力出現,而且陰間的人一聽到,或者是一念出,相貌立即轉變。因為一般人福報和智慧都是不足的,唸佛會增加福德和智慧,尤其是在陰間唸佛,相貌會立刻改變。這當然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慈悲,把功德累積在這一句名號,假若我們一生中要以自己修行,累積種種的善事功德,再怎麼修都不及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因為這一句名號是萬德,是所有功德都已經成就,容納在這一句名號裡面了。所以,我們不論怎麼樣唸佛,它本身都具足所有的功德。
《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離開了執持名號之外的三藏十二部,包括世間無量法門的修行,統統是少善根、少福德的修行。」為什麼?因為這一句名號是阿彌陀佛所修的,我們再怎麼樣修行,從出生修到年老一百歲,都跟這一句名號不能相比,好像地與天不能比一樣。因為我們都有貪瞋痴,不能三輪體空。必須要三輪體空,還能得證阿羅漢果的功德,但連三輪體空都沒有的話,就不算是功德了。何況我們再怎麼精進修行,如果下輩子能保住人身,已經是了不起的修行了;即使保住人身,還是在六道輪迴,還是凡夫。即使比人更高的,是生天的功德,還是在六道輪迴,不是超凡入聖。
所以,我們再怎麼修,跟執持名號比較起來,都是少善根。只有稱念這一句名號,才是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夠進入極樂世界。我們把這一句名號,迴向給我們的祖先,即使祖先在生之時沒有佛緣,沒有皈依三寶,也沒有吃素學佛修行,也沒有唸佛求往生;可是我們唸佛迴向給他,阿彌陀佛也會放光加持他們,等他機緣一到,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迴向功德給祖先,最好就是唸佛;甚至唸佛迴向給還沒有往生的人,比如父母唸佛迴向給遠在他鄉外裡的兒子,或是兒子唸佛給居住在外國的父母親,對方都能夠得到,並使對方消除災難,增長福德的。這個在《唸佛感應錄》裡面都有記載。淨宗書院一樓佛堂有很多佛書,還有佛卡、佛牌,這些都是結緣的,希望大家儘量請回去。
真正的孝,是應把握還沒有往生之時,就好好引導他,既然往生了,就要掌握四十九天。因為每七天、七天都在變化,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很可能就必須投胎轉世了。但不論一年之內、三年之內,只要虔誠唸佛,即使親人墮落地獄了,阿彌陀佛也會放光,到地獄把他們救起來!
提倡樹葬、灑葬
至於骨灰?我們都是先火化後再進塔,骨灰最好放在寺院有出家眾的地方,因為出家眾天天誦經、供飯。如果祖先沒有往生,還執著他的住處,也能夠聽經聞法而被超度,勝過在荒郊野外受風受雨,又沒得吃。當然,人的觀念要與時俱進,現在提倡樹葬、灑葬、或是空葬、海葬。在這一些當中,以灑葬最方便,然後是樹葬。所以,最好能用灑葬,不再佔用一個地方,因為人死了都是隨業流轉,如果往生極樂世界,骨灰對他來講,已經不是他的,如何處理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同時我們也不希望祖先執著在這個骨灰甕裡面。所以,最好是以佛法來超度,只要唸佛,他不會在陰間執著這個骨灰的。這時候,骨灰可以磨成粉,灑在叢林當中,讓遺留下來的骨灰和其他眾生結緣,彌補一生所吃的眾生之肉。所謂「君子開風氣之先」,大家儘量以這個新的觀念、作法,提倡灑葬。
總之,以唸佛來超度祖先,方法是最簡單,功德是最殊勝的。簡單在哪裡?在於怎麼樣都是這一句名號而已!如果要誦《金剛經》,沒有經本、沒有時間、不認識字,那就做不來了。如果是參禪、打坐、朝山、拜懺,不一定人人都做得到。而唸佛,再怎麼愚笨,不認識字,只要他有嘴巴,有這個心,就可以念,人人都做得到,所以很簡單容易。不管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稱念,即使必須上班,在坐車到公司的半個鐘頭,就能念一千五百聲「南無阿彌陀佛」。同時在工作當中,只要不動腦筋,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唸佛。
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
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是有生命力的,名號的本身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所以祂有眼睛,可以看到我們在拜祂;祂有耳朵,可以聽到我們念祂的聲音;祂有心,知道我們所念的佛號,目的是為了什麼,也知道我們在想念祂。所以這句名號具有六種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有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而且具足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願大力,使得我們稱念了能夠大善大福,超凡入聖。所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何緣,無論何心,大家都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預先為自己送葬
同時人都有一死,可以說自從人一出生下來,就已經被判了死刑,而且,這個死刑是不定期的,它什麼時候來不知道,但是說到就到,我們要預先為自己送葬;為自己送葬是現在就發願願生極樂世界,不管死亡什麼時候來,一旦來的時候,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可說專念這句名號,不但可以超度祖先、庇蔭兒孫,也使自己能夠脫離三界六道輪迴。不然的話,人生很苦,死了並非一了百了,還有下輩子,只是從這個苦境進入另一個苦,從今生今世的迷,又進入另一個無窮盡的迷,那麼永遠都在痛苦輪迴當中!所以我們不必等死亡那一天,才讓別人為我們助念超度,現在我們就可以親自為自己準備。下輩子要再生而為人,是比往生淨土困難的!下輩子要當人必須靠自己努力的修行,可是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預先為我們準備好,主動來送給我們,而且要求我們要接受!所以大家可以事先準備的。
至於燒金銀紙錢,可以不用燒。因為唸一聲佛號,就一切都具足了。如果因為風俗人情之故,必須要燒的話,燒個意思就好了。儘量不要鋪張浪費,只要唸佛,效益是很大的,其他的都是做給外人看,寧可節省費用,而為祖先佈施。比如目前南亞災區很嚴重,可以用祖先的名義賑災,點點滴滴都是祖先的功德。我們也不希望祖先執著這些功德,是希望親人當下能往生極樂世界,徹徹底底地了脫生死輪迴。
大家能夠以唸佛來為祖先超度,並且能夠遇到淨修師父、洪居士,就表示大家過去世都跟佛有緣,與淨修師、洪居士有緣。日本有句話說:「即使路邊經過、袖口相碰,也是多世的緣份。」希望大家藉由這樣的緣份,進入學佛、唸佛,走上淨土之道,今後有時間可以到這裡來唸佛,我們的佛堂是全天開放、長年不休的,也沒有任何條件。好不好?(眾答:好!)
淨修師:家屬認為來這裡唸佛,只有迴向,而立牌位的問題呢?
上人:有立牌位跟沒有立牌位,沒有什麼差別。為什麼?在我們還沒有開口念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已經知道了。假使牌位立得很莊嚴高貴,可是沒有這份心,也沒有用啊!所以,不在於外在的那一張紙,那幾個名字,是在於我們的心。我們從家裡出門,要去做什麼事,阿彌陀佛早已經知道了。所以不一定要有牌位。最後,我們都會念親人的名字作迴向,所以點點滴滴都是給親人,同時也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我們所迴向的,不但沒有消減我們的功德,反而增加我們的功德,這就是迴向。好像這個房間的燈光很明亮,外面很黑暗,我們把外面的窗戶打開,把門打開,使得房間裡面的燈光可以照到外面去,照亮行人,我們的光明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光明更大。比方我們身上有一千塊,遇到對方需要我們佈施了兩百塊,結果我們有多少錢?是八百還是一千二?無形的報酬其實是一千二以上!我們看龍眼、荔枝,當它收成的時候,有好幾千顆,但最初它不過只是一顆種子而已。所以能夠迴向的話,功德就大,所謂「吃虧本身就是佔便宜」。因為我們不計較,付出了我們的金錢,或是付出了我們的名譽、心血,它都會開花結果,利息是好幾倍的。所以有沒有立牌位,不是很重要的,因為佛法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任何形式的,而不在那一張紙上。
洪居士:法師、各位菩薩慈悲!請各位菩薩把握當下,現在善知識就在我們眼前,這代表各位菩薩福報現前,才有辦法遇到善知識,若有什麼問題,或是學佛的過程中需要請教什麼,把握當下,儘量向上人請法!
上人:他們兩位的精神很好,十幾年來,他們從臨終關懷到命終的助念,直到為往生者淨身、入殮,為大眾做告別式,完全都是義務性的,秉持佛陀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來為大家服務!希望大家能夠傚法他們的精神,可以的話,就參加他們的行列。今天人家為我們,明天我們為人家,就像阿彌陀佛是怎麼樣慈悲為我們,我們也儘量體會佛心來為大眾,讓這種精神能夠代代相傳。
就這樣!請大家起立!請合掌!跟隨我念: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二○○五年一月二十九日講於台北象山淨宗書院
學佛的老人不癡呆 (索達吉上師)
學佛是老人理想的歸宿。很多老人學佛之後,精神上有了真實的寄托,對未來也有一種把握。所以,願普天下的老人都能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善加抉擇,亦有意義的方式度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代詩人李商隱對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的概歎,恰恰是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時下,許多老人的吃、喝、穿、用已不用犯愁,但精神生活卻日益空虛。有些老人退休後,整天靠打麻將、下棋、玩撲克等度日;有些老人則靠帶孫子、逛公園、忙家 務、養寵物來消磨時光……英國有位百歲老人說:“無聊,是一個致命的殺手。”因無法面對無聊的生活,他就一直工作,不肯退休。
強烈的孤獨感和不知如何打發時間,是老人最大的心理障礙。許多子女認為,讓父母吃好、穿好就是孝順,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的內心感受。
人到了垂暮之年,周身體力逐漸衰退,口中的兩排牙齒所剩無幾,再香的食品也消化不了;人也變得老眼昏花,看不到遠處或細小的東西;無論別人說話聲音多大,耳朵都聽不清楚。不僅如此,他們還常常非常健忘,總是昏昏沉沉,而且身體老化、四大絮亂,致使百病纏身,飽受折磨。
老人們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卻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再加上子女都忙於自己的事業,平時除了電話問候以外,難得有人陪在身邊噓寒問暖。所以,他們整日裡郁郁寡歡,脾氣越來越古怪,心裡越來越憂郁。
在日本,每年約有萬餘老人輕生;在美國,老年人成了自殺率最高的人群,每天僅18名老人自殺身亡……
在這種情況下,學佛對老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老人有一定的生活閱歷,不容易被虛幻的欲望引誘,所以一旦接觸佛法,比年輕人更容易產生共鳴。在藏地,人到了晚年,念觀音心咒、繞塔、供燈……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很少有人覺得空虛難耐,反而常抱怨時間不夠。
俗話說:“學佛的孩子不變壞,學佛的老人不癡呆。”每位老人若能潛心學佛,在有限的時日裡,為後世多積累善法資糧,那麼,晚年不但不會空虛寂寞,還會開啟智慧、獲得解脫。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老人學佛應放下塵緣,做到“一心”,最好不要今天掛念孫子、明天惦記女兒,什麼事情都想插手。明代張守約居士也說:“物外寄閒身,諸緣任運歇,不染半點塵,唯念一聲佛。”
《淨土聖賢錄》中有一則故事:
嘉慶初年,杭州有位老太太到孝慈庵問道源和尚:“修什麼法門,可以一生脫離苦海?”
和尚告訴她:“任何法門無過於念佛。然而,念佛不難,難於持久;持久不難,難於一心。你若能做到專心持名、至誠發願,臨終時佛定來接引你脫離苦海!”老太太聽後,欣然拜別。
回家後,他將一切家事交給兒媳等人,自己設了一間淨室,每天在裡面念佛修行。幾年後,老太太又去問和尚:“蒙您開始,弟子捨棄家務、專事念佛,自問可以做到持久不懈,但苦於無法達到一心,請師父慈悲指點。”
和尚說:“你雖拋卻家務,卻沒有斬斷對兒孫的執著,愛根未拔,如何一心?”
老太太歎道:“師言極是!我雖管住了身體,卻沒有管住自己的心,從此以後,我真的要萬緣放下。”
回去以後,她時時提醒自己,攝心念佛,對什麼事情都不管。久而久之,大家都稱她為“百不管”。
如是又過了幾年,一日她到和尚面前說:“您確實沒有欺騙我。弟子過幾天就西行了。”數日後,老太太無疾而逝,異香滿室,瑞相紛呈。
可見,學佛是老人理想的歸宿。很多老人學佛之後,精神上有了真實的寄托,對未來也有一種把握。
所以,願普天下的老人都能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善加抉擇,亦有意義的方式度過。
佛法重孝道,真修行才是大孝順
佛菩薩為什麼不賜給善男善女美好的婚姻和家庭呢?
文殊菩薩問佛,何是孝順呢?勸導父母念佛往生淨土,這真孝,無比的大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