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就好嗎?
淨界法師
只能增上 不能解脫
我們菩薩在觀照的時候,有因緣觀跟真如觀。在果地上,我們講根本智、後得智,其實因地上就是因緣觀跟真如觀,一個是有分別,一個是無分別。比如說,一般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是這一念心去分別彌陀的功德,因緣觀你一定是要分別的,因為你要增上,因緣觀是讓你增上的,在所緣境當中種種地增上。那你在念佛的時候,你很清楚地信願具足,對彌陀功德的信心、發願,這一念心的作用,是一種善業的作用。
但是你有時候要想一想,想什麼事情?你不能老是活在因緣觀,你想說:你這個善念,你要問一句話說: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句話很重要。就是我現在念佛的心,是從什麼地方來?我們的心,一般來說是向外的,不管是攀緣雜染的相貌、或者攀緣清淨的相貌,都是向外。這個時候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時候,你的心開始向內觀照,逆流照性,你就回歸到你最初清淨的本來面目去了,就回到你的整體生命。
《楞嚴經》把這個個體生命──我們這個因緣觀的分別心,跟你的本來面目,作一個譬喻,它說:就像這個大海跟一個小波浪。大海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深廣大海,它打到石頭,突然間出現一個小波浪,它也會打到另外一個石頭,又生起另外一個小波浪。我們現在這一念心,你是一個女人、或者是一個男人,你現在的心是什麼?是一個小波浪。就是你整個清淨的本性當中,被業力碰觸以後,創造你現在的心念,這個心念是生滅的,它不是你的本來面目;但是你要增上,還得靠這個心念;但是你這個心念的本性是清淨的,你又回到你的整體生命,又回到大海去。所以當你死亡的時候,你現在的心念又回到大海;這個時候,它又創造另外一個心念,你來生可能是一個轉輪聖王,又創造一個轉輪聖王的心念,你又用這個轉輪聖王的心念,來行菩薩道,斷惡、修善、度眾生,增上;死了以後,這個心念又回到大海去:就是有時候依體起用,有時候攝用歸體。
當然有人會說:那我為什麼要回到我的本來面目,我就活在當下就好?很多人講「修行活在當下」,其實活在當下這句話是不夠的。活在當下,你的心念只會增上,沒有辦法解脫。我們在現前的因緣當中活動,會產生很多的執取,你一定要把心帶回家以後,《楞嚴經》說:一個人能夠把這個小波浪回歸到大海,再從大海回到小波浪,經過這個過程,你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就是「再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你心中的執取會淡薄很多,你知道今生只是無量波浪其中的一個水流而已,它不是你生命的全部,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當然你今生有今生的責任義務要了,但是它畢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我們在修菩薩觀的時候,你的因緣觀產生增上、真如觀產生解脫,這二個要交互作用、交互觀照,一個是破執,一個是增上。
淨界法師:什麼樣的發心,才是正確的呢?
當我們發了菩提心以後,你的行動是因為你有願力,才會產生行動的;但是這個願力它本身也有堅固跟不堅固的差別,我們看看佛陀在發明菩提心的兩種差別,說:阿難!第一個決定的理解,就是你一定要對聲聞人這種偏空思想的遠離,而修習大乘的菩薩道,最後成就入佛知見。
這個入佛知見就是悟入我們眾生本具的現前一念心性,從一個攀緣的妄想,而悟入佛的知見,佛的知見就是現前的一念心性。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麼辦呢?要好好的審查、觀照你因地所發的心跟果地的覺心,是相同還是不相同?你發心了,你受了菩薩戒,你緣境發心,你那一念心跟你最後成佛─在菩提樹下那個覺悟的心,是相同?還是不相同?
佛陀說:阿難!假設你因地的發心,是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滅之果,無有是處!所以你的菩提心,有生滅性的跟不生滅性的差別。你看有些人受了菩薩戒,剛開始很熱誠,沒多久,這個人不見了,在菩提道上不見了,這個菩提心就不堅固!在生滅跟不生滅當中,本經佛陀講得不多。但是你看《大乘起信論》講得很詳細了,它說:一個人是緣人而發心─這個菩提心非常不堅固。
緣人而發心有兩種:第一個,你緣佛而發心,看到佛的相好,哎呀,不得了,我應該好好修行。這種人緣人發心會退轉,因為佛會滅度啊!
第二個,緣僧寶而發心,看到某一個出家眾持戒莊嚴、功德具足而發心,但是人畢竟是會死亡的。所以你是住相發心,住在佛的相,住在僧寶的相而發心,這樣的心是生滅心。你看很多人他學佛,是因為某一個老和尚修行不錯而學佛的,老和尚在的時候,他用功得很精進;老和尚一不在,他頓失了目標,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感覺心住在一個外在變化的相狀。
那麼:什麼樣的發心,才是正確的呢?
你要發自內心的覺悟。所謂的:依止一念心性。我為什麼學佛?只有一個目地─我要開顯我內在自性的功德。
所以這裡就說:你的因地發心是生滅的,你要去求佛果菩提不生滅的功德,是無有是處!
諸位我們要知道:你為什麼可以拜佛,你知道嗎?拜佛是誰?是那一念心嘛!你為什麼可以布施?所有的法門是心在推動的。我們不要只是注意到修什麼法門,你那個法門的背後是生滅心,你永遠得不到不生滅的果;就好像說你今天用沙,你煮不出飯出來,道理是一樣的。你用生滅心拜了一千拜的佛,雖然福報很大,但是它的本質還是生滅的。生滅就是生滅,它本質改變不了,不會因為你數量多,而改變,不可能!
你用攀緣心來拜佛,這個果報就是攀緣、就是生滅的人天果報!什麼叫生滅?說白了:就是人天果報,你跟解脫道完全沒有關系,所以我們要重視改變心態。
修行─有一個能念的心,一個所修的法。能念的心它是主動─諸法無性,境隨心轉嘛!心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心為名利,一切法為名利。所以:你用什麼心態來修行,這個是很重要的,比你修什麼法門還重要。你的心是不生滅的,你在佛堂裡面掃地,也是成佛的資糧;你的心是生滅的,你供養一個佛像,也是一個生滅的果報。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
淨界法師:什麼叫做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蕅益大師二十四歲出家,二十五歲開悟。他這個人善根很強、觀照力很強,他不但觀照力強,他修行的行動力也很強,你看他經常閉關,一閉關就是〈往生咒〉〈大悲咒〉幾萬遍、幾十萬遍,甚至於幾百萬遍。他年輕的時候曾經講過一句非常豪氣的話,他說:‘旭出家時,宗乘自負,藐視教典,妄謂持名曲為中下。’
蕅益大師剛開始不是天台宗的學者,他是參禅的,宗乘自負。參禅的人,他是觀照現前一念,所謂的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他只是觀照當下這一念:你們這些學教的,還要依教起觀,這太麻煩了,這些都是如來禅。他不但是看不起修止觀的,他也看不起念佛的,認為是中下根所修的。
他當初對整個一念不生即如如佛的法寶,充滿了自信;直到他四十幾歲的時候,他的自信產生動搖,他四十幾歲生了一場大病,諸位看傳記就知道。在這個傳記上說,他這個病痛到什麼情況?這個病痛折磨一代大師到什麼情況?七日七夜不能坐、不能臥,唯有含淚念佛而已。一個有剛骨的祖師,會折磨到他含淚念佛,你就知道這個業力不可思議。
後來他說:從今以後,對淨土法門,寶此一行,萬牛莫挽,這個時候對佛號一心歸命,通身靠倒,開始著作《彌陀要解》,所以我們有這個機會讀到這樣一個法寶。
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對一心歸命,通身靠倒講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什麼叫做一心歸命?什麼叫做通身靠倒?
你念佛的時候,要有二種心情:第一個,你相信你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相信你自己沒有出離的因緣。也就是說你在念佛之前的心理建設──我從現在開始,我不管修空觀也好、不管拜佛也好、不管是持咒也好,我現在開始到臨命終,我不吃飯也不睡覺,整天用功,也沒有辦法了生脫死,這不是要不要的問題,這是現實問題。
如果你認為說,你除了佛號以外,你還有其他的出路,這個就不能叫做一心歸命了,這個佛號只是你很多法寶當中的其中一個法寶而已,那你這個叫做三心兩意了。
所以,我們不一定要強調佛號念得很多,但是對佛號的那種情感是要建立的,就是你相信:我離開了佛號,我就沒有出離的因緣。
第二個,你相信阿彌陀佛有大悲願力,決定能夠救拔你。第一個相信自己無能,第二個相信佛力不可思議,這個時候,佛號在你的心目中的地位,才正式明確的安立下來。這個就是身為《本經》的最後,佛陀說甚難希有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死盡偷心。(注:死盡靠自己能修行的偷心,徹底、通身靠倒在佛號上)
我想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念佛法門絕對不排斥其他法門,你念觀世音菩薩可以、念地藏王菩薩也可以、你修其他的善法通通可以,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你要知道你這個法寶當中,什麼是你的本命元辰。一個對法完全沒有分別,什麼法門對你來說都是一樣,你不可能往生,淨土法門是須要有一點分別心的,就是佛號在你心中有一些不共的特色。
我希望大家把印光大師的話體會一下,什麼叫做本命元辰、通身靠倒?你把它體會一下,就知道怎麼修歸依了。
藕益大師:淨土之生,萬牛莫挽
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幻掃之,可乎哉?今人於夢幻妻子家緣不能當下割捨,夢幻功名富貴不能當下遠離,夢幻苦樂寒暑不能當下觑破,乃至夢幻詩文機鋒轉語不能當下唾棄,獨於夢幻西方則不求生,亦大惑矣。夫依對待而論,娑婆活計,添夢者也;求生淨土,醒夢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絕待而論,惑業感於三界,惡夢也;念佛生於淨土,好夢也,亦不可不求生也。苟深思此理,淨土之生,萬牛莫挽矣。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
譯 文
現今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正是迷途知返,轉歸覺悟,最圓融、最頓捷,一概以夢幻掃除淨土,可以這樣嗎?當今之人對於夢幻妻兒家緣不能當下割捨,夢幻功名富貴不能當下遠離,夢幻苦樂寒暑不能當下看破,甚至夢幻詩詞文章、機鋒轉語不能當下唾棄,唯獨對於夢幻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求往生,這正是極大的迷惑顛倒。若依對待法來看,娑婆世界的經營,都是夢中添夢;求生西方淨土是使人從睡夢中醒來,所以不可不求往生淨土。若依絕待不二法來看,煩惑惡業招感於三界,這是惡夢;念佛往生西方淨土,這是好夢,所以也不可不求往生淨土。如果深入思惟領會其中的道理,那麼,願意生西方淨土之心是一萬頭牛的力量也挽不回的。
——大安法師譯
淨空法師法語:先讓他不墮三途
1 現前這個世間,災難頻繁,說不定什麼時候自己就遇到了。在災難當中,不幸我也死了,這是什麼果報?好果報。我死了什麼?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去了,好事情,怎麼不是好事情?
2 同樣是遇難,我早生天,早成佛;造惡業的,他早一天墮地獄,早一天變畜生,各人去受各人的果報。
3 對於真正修行人來講,災難來了,他提前成就了,提前往生了,好事;對於惡人來講,他死了,墮落了,早一天去受罪,也是好事,否則的話,他干更多壞事,他將來受苦受得更苦。
4 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是遇到災難,心怎麼樣?心平氣和,不驚不怖,心是平靜的。平靜決定往上升,驚慌恐怖決定往下墮落。
5 事實真相你明了,你的好處在哪裡?你不驚不怖,你決定向上提升。你不明了的時候,肯定驚慌恐怖,那個麻煩大了。
6 我們學佛的人,送往生的經驗很豐富,你看人過世了,我們大家給他助念,念了十幾個小時,他走的時候面目如生,全身柔軟。這是什麼情形?走得很安詳,沒有恐怖,這種現象決定不墮三惡道。
7 走的時候恐怖害怕、身體僵硬、那個面孔很不好看,恐怖的相,這個就入三途。你從這個地方來看,你就能夠曉得,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明了跟不明了關系很大——明了的時候他不墮三途,不明了的時候肯定墮三途。
8 所以我們要把這個事實真相傳達,讓更多人知道。人了解了這個真相,他就不會墮三途——能不能脫離六道,那是另外一樁事情,先讓他不墮三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