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放下對自己妄念的執著!

佛法的真諦是尋找自我,只有找到了自我,才算是入了禪門,可是能夠做到這點的人其實不多,大多數人,只是懵懂的禪家門外漢。這些門外漢,常常會忘記自我,從而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在他們的心中,自己是依靠別人的評價而活著的。

如果自己做了一件事,對方沒有給出任何評價,那麼,他就會非常焦慮,彷彿丟了東西一樣。禪者有了這種思想之後,很難成佛;凡人有了這種思想之後,則很難獲得快樂。

誠拙禪師在圓覺寺弘法的時候,法緣非常興盛,每次講經,聽眾都擠得水洩不通。因此,就有很多的信徒提議興建一座能容納千人以上的寬大講堂,有一位信徒將五十兩黃金送到寺里給誠拙禪師,說明黃金是要用來興建講堂的。

誠拙收下以後,也沒什麼特別的表示,忙著去做別的事情。信徒非常不滿,心想:五十兩黃金不是一筆小數目,平常人可以用來過好幾年的生活,誠拙禪師收了我這筆巨款,竟然連一句謝謝都沒有!

信徒以為禪師可能不明白五十兩黃金的意義,又再次強調。不料,禪師依然故我,沒有任何反應。

信徒終於忍耐不住,大聲地說:「餵,師父!我今天捐給你的可是五十兩黃金呀,難道你連一句謝謝都不肯講嗎?」

禪師這時正好走到大雄寶殿佛像前,聽到這樣的質問,就停下腳步說:「你捐錢給佛祖建講堂,為什麼要我謝你?你佈施,是做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是在做買賣,那麼我代佛祖說聲謝謝,你把謝謝帶回去吧!從此佛祖與你的五十兩黃金兩訖,兩不相干。」信徒聽完之後,羞愧而去。

一個真正做慈善、施捨因緣的人,他在意的不是外人的評價和反饋,而是自己內心的感受。他行善是為了消除自己的業障,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稱頌。這個信徒對別人的反饋過於執著,因此,他施捨的因緣,不是真正的因緣,只是為了顯示自己有一副好心腸罷了。這種人,就屬於雖然捨了財,但卻沒有得到業果的。

信徒之所以這麼做,是不明白那黃金在他手中的時候,是屬於他的,離了他的手之後,就不再與他相關了。如果依然執著於這塊黃金,那麼黃金就不再是錢財,而是壓在他心頭上的一塊石頭,給他帶來的只有煩惱。

他每想一次那黃金,就相當於他又捨了一次財,心內自然會更痛一些。所以,他才會那般執著於誠拙禪師沒有向他道謝,因為他還是不捨,還是太想得。

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每個人都會很在意,因為那是自己的財富。不過,在意可以,執著於此而無法放下,就有問題了。因為一味盯著已得的,往往會牽扯過多的精力,從而失追求新東西的機會。

這時候,之前的財富不僅不能給你帶來更多的價值和樂趣,反而會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要做的就是培養一顆強大的心,懂得適時放下。要知道,放下不是損失,而往往是重新獲取的開始。

一個人在登山途中辛苦跋涉,一不小心從懸崖上失足跌下,幸好中途他一手攀住山腰上的一棵小樹,否則早已落下萬丈深淵。他大聲呼叫:「佛祖阿彌陀佛趕快救命!」

正在這個時候,懸崖上出現一個人對他說:「我就是佛祖,我是想救你,但就怕你不合作,不聽我的話。」

爬山者忙說:「只要佛祖救我,您說什麼,我都聽從!」

於是佛祖指示:「現在請你把手放開。」

爬山者大驚:「那我豈不是要跌入萬丈深淵、粉身碎骨了!」他反倒更加用力地抓緊樹枝不肯鬆手。

佛祖無奈地說:「你不放手,我怎麼救你呢?」說完搖著頭離開了。

在爬山者眼裡,自己手中抓著的樹枝就是自己的一切。但他卻沒有想到,自己只有兩只手,如果一直抓著這樹枝,那麼自然就沒辦法再去抓佛祖給他的救命繩了。

很多人心中都有夢想,有很多想要去做的事情,卻始終也下不了決心,因為害怕現有的財富會減少,現在的生活會被打亂。卻不知,在這不停的猶豫當中,不僅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反而因為內心不安寧打亂了現在的生活,導致眼前的事情也沒有做好。

想要真正快樂,就要懂得放手,放下自己的執念,忘記身邊的煩惱,用一顆簡單的心去面對世界。真正的選擇不是你想要擁有哪些東西,而是你願意放棄哪些東西。只有對可能失去的東西徹底釋懷,才能輕裝上陣,用更好的姿態去追求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