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出離心的人,平時再忙也一定會抽出時間修行;沒有出離心,可能今天做功課,明天就不做了

這樣下去,雖然皈依了,也不會有很大的進步。

今天這樣,一年後還是這樣,直到最後死亡來臨時也不會有多少變化,所謂的解脫成了一句空話,到那時自己怎麼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平時無論多忙,每天也一定要抽出一些時間來完成功課。

這是一個佛弟子最起碼應滿足的要求!

---希阿榮博堪布

凡說自己沒時間學佛修行的,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濟群法師:我們有多想,一天中就會有多少時間用來學佛

我們有時間工作學習,吃飯睡覺,甚至有時間娛樂休閒,為什麼沒時間學佛呢?

無非因為學佛被排在最後,當時間被前面各項填滿時,結果就成了——「沒時間學佛」。

人們為了安慰自己,往往還要加上一句——「其實是想學佛的」。

如果真的想,就不可能沒時間。

我們有多想,一天中就會有多少時間用來學佛。


大安法師:工作很忙,開示,如何定早晚課?

請問法師:弟子在醫院工作,很忙。請開示,如何定早晚課?

答:作為佛弟子,是應該要有一個早晚課,它是對我們一天的時間的一個組織化。早晚課的詳略,可以根據工作的忙閒程度來定,哪怕工作很忙,就是十念法去做一做,也是有一個早課。

如果有佛像,你起來,洗漱完畢,向佛像頂禮三拜;如果時間長一點,可以念一卷《阿彌陀經》,三遍《往生咒》。隨時間長短,念幾十聲、幾百聲,或者一兩千聲的佛號,再有一個回向。如果用半個小時來做,就不錯。

學佛人不要睡懶覺,得要起早一點。到晚上臨睡覺之前,再做半個小時的晚課。做晚課,可以跟早課的內容一樣,不一定非得要變化很多內容,重在念佛就可以。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索達吉堪布:等到有時間再修行,完全是一種邪見

問:如何才能使修行穩固持久,不會倒退?

答: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絕不能好高騖遠,只求高法,而將一些加行法置之度外,不予實修。如果首先以觀修無常來修鍊自心,那麼相續中便可易如反掌地生起一切道的功德。而且所產生的功德也會穩固持久,不再退轉。

—— 出自《山法寶鬘論》

 

我們的暇滿人身確實非常難得,不管從閑暇還是圓滿來進行觀察,凡是有智慧的人都會感覺到,得人身並不是那麼容易。

有些人這樣想:「不要緊吧,反正我已經得到了人身,修法可以慢慢來。」尤其是有些在家人,動不動就認為「再過幾十年後,我退休了再好好學法出家」、「等孩子讀書、成家、找工作以後,我再修持」、「把生意做完以後,或者把這件事情做圓滿后,我才開始發菩提心、受菩薩戒」……

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修行一直往後拖,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都是做最重要的,不太重要的後面做,這是稍有智慧的人最明智的選擇。

可是現在很多人卻恰恰相反,最重要的學法修行全部拖到後頭,而沒有意義的世間八法、各種瑣事當下就做,這一點從當今社會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所以有時候我覺得出家人真的不錯,非常偉大,為什麼呢?

因為出家人的所有事情當中,學佛始終是放在第一位,不管你剛開始出家的動機是什麼,現在除了修學佛法以外,一般來說,將世間法放在第一、佛法放在其次,這種想法基本上是沒有的,因為世間上很多的約束和牽引差不多都斷掉了,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釋迦牟尼佛的後學者非常了不起。

在家人也許是由於前世的業力吧,再加上今生的發心,很多事情都看得比較重,不能放下。有些人對財物放不下,有些人對感情放不下,有些人對家庭父母放不下,這樣一來,自己的學佛一直往後拖,始終也不能成功。

所以在獲得人身的時候,每個人應該總結自己以往的經歷,考慮未來的前途。世間上的大多數人,短暫的人生幾十年都在考慮,如「我老了以後,吃飯怎麼辦,住處怎麼辦」,可是將主要精力放在考慮「下輩子怎麼辦」這方面上的人,世間上又有多少呢?你們也可以看一看。

要知道,所謂的學佛並不是光看別人的過失,而是應該捫心自問,看看自己每天都在想什麼?與凡夫比起來,高僧大德的行徑完全不同,以前上師如意寶經常在課堂上講:「對我而言,來世和今生比較起來,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來世的準備上。」可我們後學者是不是這樣?大家也可以總結一下。

當然,作為出家人,這方面算是好一點,聞思、念經等也有一定的時間,而很多在家人,自己在生活上沒有自由,有種種條件的約束。因此我想提醒大家:短暫的幾十年很重要呢?還是生生世世很重要?有智慧的人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有些人會想:「獲得人身以後,我慢慢學法沒什麼關係吧。」這種想法也不對。我們這個人身若能永久地留存世間倒是可以,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人的壽命只有幾十年,非常短暫,所以作者在這方面作了一些開示:

縱似今無病,足食無損傷,

然壽剎那欺,身猶須臾質。

 

我們有幸得到暇滿人身後,縱然現在沒有什麼疾病,吃穿樣樣齊全,人和非人也沒有製造違緣,可是人的壽命剎那無常,身體猶如借用品一樣,只是一種暫時的物質,千萬不要認為「我以後再學佛,我以後再修行……」,應當想出家就立即出家,想學法就立即學法,不能一直拖下去。如果你一拖再拖,最後的修行機會被業風吹走了,那是非常可惜的。因此,一旦有了出離心和菩提心,就要把握當下。

有些人可能這樣想:「我現在的身體非常健康,沒有任何疾病,生活豐衣足食,工作非常順利,遠離各種各樣的損害,在如此快樂的時候,怎麼會馬上死亡呢?不可能有這種情況的。所以慢慢來,以後我再修行。」假如你有這種拖延的心態,完全是一種邪見,必須要馬上斷除,否則,它會令我們的修行始終無法成功。

所謂的生命,按照《俱舍論》的觀點,就是同類連續不斷地存在,比如我是人,那我在人道這一同類中一直存在的相續,就是我的生命。要知道,生命並不是極其穩固的東西,佛陀在佛經中說,它就像過山的瀑布水一樣,一剎那也不會停留。不管是看我們自己還是看別人,所謂的生命都相當無常,尤其是在坐車時可以明顯感覺到,前一剎那自己活在人間,后一剎那就可能趕赴中陰界了。

大家也都清楚,現在的科技比較發達,各種交通工具非常眾多,一方面它能給人們帶來許多便利,但另一方面,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數,全球大概有50多萬人,中國也有10萬多人,平均每天就有600多人。如果你說「今天這600多人中,肯定沒有我」,誰也沒有這個把握。

尤其是大城市裡的人,坐車的現象比較頻繁,如果是這樣的話,前一剎那你活在人間,后一剎那變成中陰身,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不管是乘車也好,走路也好,疾病爆發也好,一旦死主降臨,你馬上就會離開人世的。

前段時間我們幾個同學和老師聚會,當時我們班只有兩個出家人,有一個老師說:「再過二十年,我身邊的兩位大師肯定會健在的,我感覺我也是健在的。」當然,也有這種可能性,不敢說沒有,但另一方面,我覺得他雖然是我們的老師,但對無常觀得不太好,這個「肯定」健在,是肯定「肯定」不下來的。

我們在座的人也是這樣,不要說再過十年,即使是明年的今天,「我一定會活著」的理由,從哪方面來講也是絕對找不到的。既然如此,人的生命確實沒有可靠性!

如今很多人在道理上明白總有一天會死的,但真正在心裡面憶念無常,這個時間是相當短的。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之餘,回過頭來想想「一切都是無常的,我會不會死啊」,這種次數可謂少之又少。

然而,在山谷里學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他們始終都在觀修無常,經常思維自己馬上就會死,所以除了修行以外,對未來的打算、對世間的瑣事並沒有多大興趣。因此高僧大德們一直提倡修無常,最關鍵的原因也在這裡。

現在,各班的法師正在宣講《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在此我想提醒大家,你們方便的時候一定要修。所謂的佛法,如果沒有修的話,嘴巴上再怎麼會說,到時候也是沒有用的。表面上看來,無常的道理誰都能說出一些,但你如果沒有修的話,心裡一點概念都沒有,就像《華嚴經》里比喻的那樣,聾子給別人放音樂,但他自己從來都是聽不到的。

所以,只會給別人講是沒有用的,大家在學習之餘,一定要將《心性休息大車疏》的每一個引導每天好好思維一下,不管是壽命無常還是人身難得,口頭上我說得來,你們也說得來,可是真正在實際行動中有沒有體會到?大家不妨觀察一下。

如果你確實認為一切都是剎那的,現在要馬上精進修行,不然壽命這麼無常、人身這麼難得,明天離開了人間怎麼辦?若隨時都以這種心態督促自己修行,為來世做好充分的準備,那臨死時肯定不會後悔的。

所以下半年學《大車疏》的時候,實修法中的每一個引導,你們可不可以看一下或想一想?每天若能修一個引導的話,這樣慢慢修下去,對你真的會有很大的收益。有些修行人在修密宗或菩提心的過程中,一般不會出什麼事情,原因是什麼?就是基礎打得好。如果沒有打好基礎,一開始就修風脈明點、高攀大圓滿等最高的法要,以後很可能會出一些問題。

我認為菩提心和壽命無常、人身難得這些道理沒什麼不會修的,你們一定要修,修行要靠自己,別人再怎麼勸,自己沒有自覺性的話,恐怕也是不行的。你們若能在早上、中午或晚上安排一個時間,每天稍微修一點這些殊勝的法門,一方面你的修行絕對不會出問題,另一方面,到了一定的時候,你回顧自己的人生,就會發現:「噢,原來是因為我加行的基礎打好了,所以現在的見解很穩固,不管是對三寶的信心,還是修行的境界,都如此的圓滿。」

頌詞首先告訴我們:壽命一剎那也不可信賴,完全是欺惑性的,沒有任何理由相信它會恆常存在。今天我們睡下去,明天早上就死掉了,這種現象是非常多的。所以大家應時時刻刻有一種無常觀「我明天死了怎麼辦?」、「我今晚上死了怎麼辦?」,若能如此,修行自然而然會好的。那時就算看到興盛圓滿美好的世間事物,也會像膽病患者看到油膩食物一樣,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頌詞又接著說,我們的身體也是一種借用品(「須臾質」在藏文原頌中是指暫時借用的物品),自己無權支配。比如別人暫時借給我一樣東西,他什麼時候要收回去,我根本無法決定,沒有權利說「你不能帶走」。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生命,死主閻羅君什麼時候帶走,誰都沒有把握,也許在明年的今天,我已經被死主閻羅君帶走了,這個身體送到屍陀林,腸子內臟全部給老鷹吃掉,烏鴉等飛禽啄食著我的眼珠……

所以我們的身體並不是永恆存在的,現在很多人成天忙忙碌碌只是為了短暫的人生,又有多少是為了來世而修行呢?如果真的為了修行而忙碌,怎麼樣也是值得的,為了眾生的利益、為了自己的解脫,再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然,我們作為出家人,跟在家人的看法和價值觀不一定相同,如果有人覺得我說得太過分,希望你們能諒解,但我認為出家人對此應該是有同感的。一般來講,我們短暫的人身中為了來世、為了眾生,發一個非常殊勝的心、做一些比較好的事,這應該是每個人的心聲。

所以希望你們在短暫的人生中,一定要有個修行目標,如果什麼目標都沒有,那就跟瘋子沒什麼差別了。倘若自己在短暫的一生中,已經發了菩提心,做了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就算明天死也是可以的,跟其他人比起來,自己這一生也是有意義了。因此大家應該有這樣一種打算,這是我的一個希望!

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廣釋》第三十九課

 

迴向文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達真堪布:若能這樣提起正念,即使身邊都是惡人,都是壞人,自己仍然是清淨的

在我們日常的行住坐臥等任何時候,都要觀察自己的內心。比如行走、安坐、躺臥、吃飯、喝水的時候,如果發現心裡不清淨,有惡念、煩惱,這個時候內心要穩重。否則,若是以惡念、煩惱去做,這都是造業的。內心要穩重,不能被煩惱動搖,不能隨順惡念,要穩重起來。然後自己要重新調整心態,重新發心,把惡念變成善念,及時提起正見,然後去降伏煩惱。「如樹」就是指如大樹一樣穩重,不動搖。應該及時改變,及時去對治,然後以善念,以正見去做。這樣,所有的事情都會變成修行,都會變成善法。

現在很多人都說:「我有家,有工作,沒有時間修行,也沒有時間做善事。」這還用單獨抽出時間嗎?就在於一個意念,念一轉就行了。剛才講了,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首先觀察自己的內心,如果發現是惡念,就立即對治,然後重新發心,提起善念,再去做,這些事不就都變成善事了嗎?

應該要觀察,如果覺得意念不對,是邪見、煩惱,就要及時對治,再重新調整心態,保持正知正見,再去生活、工作。這樣,生活、工作都會變成修行,都會變成善法。一個大乘行者,一個真正合格的密宗弟子,不分身份,不分環境,在哪裡都一樣,因為他有調整心態的能力,有降伏惡念、邪念的能力,內心絕對是堅強的,內心絕對是智慧的。若能這樣,無論在哪裡,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中,都一樣,即使身邊都是惡人,都是壞人,自己仍然是清淨的。


諸位 抽時間!

不要假借任何的理由 說:我今天很忙!

等到你哪一天不忙、也不需要你忙,就是面對死亡。

欸 死亡到了:你就不需要再忙了!

啊 我今天很忙!就表示你還有時間。

差不多了 一個人病懨懨的快不用忙了

不用忙就是生命要結束了!

所以 說:我今天很忙!

表示你還有時間學佛。

你要珍惜自己這輩子的因緣

除了佛救我們 自己要自救。

所以 這個叫做對得起己靈、

對得起自己的靈性 就是成佛。

《佛教的綱領 初學須知(皈依開示)》

慧律法師

凡說自己沒時間學佛修行的,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慧律法師2020元旦皈依大會開示》

我們為什麼要等到臨命終:

才覺悟到這個世間是這麼的無常!

這麼的脆弱!!

你還有時間在這個世間搞是非、搞你我、人我,搞這個恩恩怨怨嗎?

沒有的!

扣掉你睡覺的時間、扣掉你吃飯的時間、扣掉你看電視的時間,

在座諸位,你每一天用功多少個小時?冷靜想想看 很可怕的!

一息不來就是隔世,就是下輩子,要趕快花開見佛!

什麼叫花開見佛?智慧大開就見佛,大智慧開了就見佛。

所有法都是由緣起開展出來的、都是從性空學開展出來的、三法印也是這樣子,所以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把這個生滅滅掉,就是放下,徹底地放下!

寂滅為樂,心保持那個寂靜的心,快樂就來了。

萬法都是心的影像,你執著的就是影像,沒有實體。

南無阿彌陀佛!

凡說自己沒時間學佛修行的,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慈誠羅珠堪布:為什麼不存來世的保險呢?

沒有時間修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性的修法,這就是在認知上出了問題,我們的價值觀有問題。因為在大家心中的天平上,金錢的分量還是比解脫的分量重,兩者權衡的結果,還是選擇了掙錢,所以沒有時間修行;如果在我們的心目中解脫的地位高於金錢的話,我們就不會說沒有時間修出離心、菩提心之類的話了。在家人當然有很多事情要處理,肯定沒有出家人那麼清閒,但是,如果意志堅定的話,還是可以抽出時間。

我知道,你們當中的很多人還是比較努力的,只要肯努力就好,修行不一定那麼快就有什麼結果,我們也不需要急著要結果。只要往修行這個方向努力,就肯定會有結果的。以前我也給你們講過這個故事:華智仁波切的一個弟子在山裡閉關了九年,就是專修菩提心。在九年的過程當中,一直住在山裡,不跟外界接觸,專修菩提心。可想而知,他們有那麼好的根基、那麼好的環境、那麼好的上師,還得修那麼長的時間才有菩提心的話,我們絕不可能一、兩年就修出什麼結果來,但是,只要能往這個方向走,已經有了起步的話,那也很不錯,最關鍵的就是有沒有開始修。

我們一定要清楚,此生是我們唯一的機會,這個機會一旦錯過了,以後什麼時候能夠再有這樣的機會,一萬年?十萬年?或者百萬年?誰都不知道。你們經常說:我去問了空行母,空行母跟我說什麼什麼;我去問了瑜伽士,瑜伽士跟我說什麼什麼。我也不否定空行母和瑜伽士的神通,但輪回的問題不是空行母和瑜伽士能夠徹底瞭解的,唯有佛才知道輪回是什麼樣、因果是什麼樣,這個人的前因是什麼樣、後果是什麼樣。

其它人就算知道,也只是一個局部,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去問誰,主要是自己去掌握。掌握什麼呢?唯一的就是菩提心。如果真正有一個不造作的菩提心的話,我敢保證,從此以後這個人絕不可能墮落,至少不可能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這樣就只需要考慮怎麼樣去度化眾生,為了眾生我要做什麼事情,而不需要考慮我以後會怎麼樣,我會不會墮地獄、會不會投生為餓鬼等等。

很多人買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甚至連一部車子每年都要保險,但為什麼我們不為自己的來世保險呢?生病了如果沒有保險的話,也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說我們也不一定有機會老,即使老了,到時候也不一定會過得很苦,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肯定會死。死了以後肯定有輪回,到時候我們肯定沒有什麼保險,這三個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思維一下該不該修菩提心、空性,這是相當重要的。

我相信居士們都相當虔誠,大家對上師、對佛法充滿了信心,信心非常充足,甚至有點偏高了,所以,如果肯修的話,有這樣的信心再加上一定的努力,就肯定可以修出來。無論是出離心也好、菩提心也好、空性的見解也好,都是修出來的,絕不是從天而降,自然而然就冒出來的,所以修行非常重要。這是中等的修法。


達真堪布:工作忙沒有時間修行怎麼辦?

問:現在人每天工作什麼的都很忙,沒有時間學佛修行怎麼辦?

答:這裡存在一個關鍵的問題:什麼是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學佛修行、解脫成佛,不是要離開這個社會,不是要離開這個世間,不是要離開這個環境,也不是要離開這些眾生,而是要接觸,要面對,同時能夠沒有煩惱、痛苦,圓滿地解決、處理一切事情。

我們一定要將自己所知道的、所領悟到的這些佛法的知識、智慧、境界都融入到相續中,運用到生活裡,這樣才能得到法益。如果相續和佛法脫節,沒有把佛法融入到相續中,沒有讓修行改變自己的心態,那就沒有意義了。

生活、工作能變成修行嗎?能!

若是能夠轉變心態,一切都會變成修行。佛講過:在貪嗔痴的狀態下所做的一切都是惡,在不貪、不嗔、不愚痴的狀態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若是你以一個清淨的心態,去吃飯、去工作,去做任何事情都是善。若是以一種惡的心態,所作的一切都是惡。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所有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惡。我們現在學佛修行,就是要轉變心態,轉變這種惡的念頭。

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法是種活法,生活就是修行。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我們卻往往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


上師嘎瑪仁波切:將身口意與眾善奉行並軌,也會帶動凡夫心以加行精進向佛心靠攏

精進從根本上說,是喜歡善、惡、不善不惡三法中的善,而且是身善、語善、心善。《華嚴經》中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的善惡之行,都緣於心中的一念。善念引導善行,惡念引導惡行。努力的用善念約束自己的身口意時,惡念、惡行能恣意妄為的空間也是極為有限。

加功用行,簡稱“加行”。努力增加功用行為,即不斷增加身口意的善行。所謂的加行,就是用自利利他的心,勇猛地修行不退,即稱為“加行”。

加行精進裡的“加行”,意思是不離開。而加行精進,是指在沒有証得佛果之前,身口意三門必須時時不離開善法,精進不懈的修學六度,關鍵在於實踐。

學佛的人,如果只停留在理論,不願意老實修行,是沒有意義的。很多人偶爾會提醒自己不能再懈怠,心想:“好吧!該用功了!今天先修這個法,修完再修那個法!”可是接著又想:“今天已經修很多了,明天再說吧!”過了明天,又等后天,慢慢就不修了。懈怠心一產生,就會習慣把修行往后延宕。一個月、兩個月,甚至過了一年、兩年,再回頭一看,怎麼什麼都沒有修?那時會被自己的懈怠嚇到。

一個人被懈怠懶惰所控制,生命就白白浪費了。要知道,無常面前,人人平等,因緣一到,就會離開人世,誰都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亡。不知道過了今天,還有沒有明天?過了明天,還有沒有后天?這不是嚇唬人,生命的確如此無常。

如果希望忙完所有事情,再來修行,根本就不可能開始,因為世間瑣事永遠不會自動結束。所以,除非是不斷提醒鞭策自己,否則就會一輩子都忙於世事,直到離開人世。

偉大的龍欽巴大師講過:“世間瑣事死亦無盡時,何時放下即盡乃規律。所作所為如兒戲,做無終了放則了。”意思是,世間瑣事沒有終了的時候,今天做了,明天還有,明天做了,后天還要繼續,拼死拼活做下去,直到雙腳一伸時,也不會結束。隻有下定決心放下時,就是結束的時刻。就像小朋友玩耍,如果沒人阻止,會一直玩下去,只有讓他放下玩具,游戲才會結束。

我們要趁現在一切條件都具足時,抓緊時間好好修行、修心。這種急迫感,應該像“女士的長發著火,想迅速扑滅,或像膽小者的懷裡,突然出現一條蛇,會急於把蛇趕走”。所以,一旦生起行持善法的念頭時,就要把握住,警醒自己無常會隨時來臨,應該不過於執著世間瑣事,努力精進修持六度,利益眾生。否則,就枉費了珍貴的暇滿人身。能以無常警醒自己,一分一秒都不空過地修持正法,就是加行精進。


不忙歌

李炳南老居士

念佛能以轉逆境、消災難、生極樂,這是何等的大事,偏看的很輕。多用太忙了、沒時間,幾句話,把萬劫難逢的大便宜拒絕了,真是可惜!其實真忙嗎?那並不見得。這件事行住坐臥都可辦,士農工商的業務都誤不了。如不相信,下面有一首短歌,把人日常生活的時間,分析的很清楚;我想大家看了以後,一定會自己失笑的。

不忙歌

知君本不忙  偏說不得閑  二十四小時  八時床上眠

三餐費三時  又用茶和煙  梳洗大小便  總費一時間

出門去吃酒  回家對妻談  至少兩個時  還怕有糾纏

身困思午睡  二時睡不完  共去十六時  空過大半天

所剩八時內  未必事真繁  念佛半小時  反說多耽延

且看古來人  幾個七十年  莫把生死苦  撇在腦後邊

真正自己事  要緊萬萬千  勸君發猛省  速種九品蓮


本幻法師:凡說自己沒有時間學佛的人,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如果有人說,​他和自己喜歡的女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就很有時間,天天都要見面,或者兩三天就要見一次面。然後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玩樂。和自己喜歡的女人,待在一起就覺得很舒服,為她開車為她做事也不覺得累。但是如果和自己的朋友同學們在一起,就找不到這種積極性。在可以選擇美色面前,不願意過多的花時間和朋友他們聚在一起。甚至絕大部分的朋友,彼此都不大聯繫了,一年也見不到一次面,只有需要對方幫忙的時候,才會跟他聯絡。

如果有人問我,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態?那我只能直接了當地告訴他,這是一種重色輕友的心態。在網絡上的解釋,重色輕友意謂看重異性的愛情而看輕或忽視朋友的友情。字面意思,重視美色,輕視友誼。比如說,一個人談了對象,就不怎麼跟朋友交流交往了。那麼就會被人調侃為「重色輕友」。以上的內容是取自於網絡上的解釋。不可否認,世間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是重色輕友!孔子在《論語.子罕》里也說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由此可見,一個人能夠不注重美色,而重視仁義道德的那是不多見的!

同樣面對親情,甚至面對於父母,很多的人也都是重色輕父母,娶了妻子,有了小孩之後,就拿世俗人說的,娶了老婆忘了娘。特別是當父母年邁了,父母拿起電話打給他,你有空回家來看看我們。兒女都說我很忙,工作的事情很多,一推再推就是不願意回去看自己的老父母。就像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讀大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關係很好,但等到大學畢業結了婚之後,你和同學的聯絡便越來越少。現實當中能夠常常見面的,那是相當稀少,頂多建個群在微信群裡面聊聊天,但想要見面常常聚一聚,那是不大可能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重色輕友的,有一些人他就很看重友情,甚至會說出「兄弟是手足,女人是衣服」的話!乃至有的人結了婚之後,更多的時間是和兄弟們一起喝茶聊天。就像我之前提到過的,演員袁弘和胡歌的事跡。袁弘和胡歌是大學同學還是同寢室的,關係相當的好。當袁弘結婚的時候,大家要給新娘和新郎拍個照片,作為新郎的袁弘,硬是要把胡歌拉上來,一起拍照,還開玩笑的和自己的妻子講,要不你下去給我和胡歌拍。正是因為彼此的親切,所以當胡歌受傷生病的的時候,袁弘放棄了工作,專門騰出半年的時間來照顧胡歌,不得不說這份友誼讓人感動!

假設袁弘是一個重色輕友的人,平常只喜歡和女人待在一起,那必然結了婚之後就忘記了兄弟。當一個人平常都不太願意和兄弟聚聚,兄弟不打他電話,他就不會打兄弟電話,兄弟不約他,他就不會約兄弟。那又怎麼可能當兄弟生病的時候,他能夠騰出時間來照顧他半年呢。很多人往往在自己的兄弟朋友生病的時候,就像過場子一樣去看看他,看過一次之後,很多人就沒有第二次,更談不上拿出多少時間來照顧。但實際上對生病的人來說,更在乎的是你的陪伴!

真正的友誼絕不是長久不聯絡,沒一個電話,沒一次見面。因為世間的友誼也只是凡夫的妄念,它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淡而無味,所謂時間會沖淡一切。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去思考,為什麼我就能夠有時間花在女人身上,而想不到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兄弟和父母身上呢?說一句難聽的話,那是因為你不夠在乎兄弟和父母,你更在乎的是色慾。

同樣在學佛上,如果說我們真正在乎佛法,我們不可能說我學佛沒有時間。有很多的居士都喜歡說我忙,我沒有時間看書,沒有時間聽法。那問下你,看新聞有時間嗎?拿起手機來看網頁,看電視連續劇,看電影,看那些抖音視頻有時間嗎?如果你看這些都有時間,為什麼看祖師大德的著作就沒有時間?

說白了一句話,你更在乎世間的東西,而不在乎出世間的佛法。如果你真的在乎佛法,怎麼可能會說沒有時間呢?你不是國家主席,你不是國務院總理,你沒有日理萬機吧?古時候的皇帝,那真的是日理萬機。但好多皇帝一旦好樂佛法,他就會看大量看古德著作,再忙他都能擠得出時間。請問你忙到了比國王還要忙嗎?

很多時候當我們不去反省自己的缺點,還要總給自己的缺點裝飾很多美麗的理由,那充其量不過就是自欺欺人罷了!我可以肯定的說,凡說自己沒有時間學佛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在騙人!一句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真的應該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花在佛法上,這才是值得我們注重的唯一要緊事!


凡是說我沒有時間修行,都是藉口。

問:對於西方淨土我真的相信,也真心願意去,可是行卻不得力。我沒有很多時間聽經聞法,又做不到一心念佛,我該怎麼辦?

答:那你還是要盡量擠時間來修學。真正願意求生淨土的人,這個世間他什麼都能放下。

你還有放不下的,覺得有比聽經聞法還更重要的事情,有比往生淨土還更重要的事情,那你的願還不切,你以為你真心願意去了,其實那並不是真的。

為什麼?考驗來了就可以看出來你是不是真的。

所以,凡是說我沒有時間修學,都是藉口。

真正修學的人,平常工作我也能念佛,走路也能念佛。

現在聽經也方便,隨時帶著隨身聽,耳朵掛著耳機,你上班走路都能聽經,在家裡做飯洗衣服都能聽經。

所以不要給自己找藉口,要努力的擠時間來學習,聽經聞法一定要每天都有,這就是幹真的,你是天天積累往生資糧,這是真的。

口裡說想去,但是行為上完全都跟極樂世界沒有掛鉤,那就是假的。

(摘自《修行與生活座談會》第152集)


淨空法師:說來不及、沒時間、瑣碎事多,都是自己騙自己,那就沒救了!

海賢和尚一念單提九十二年,他的母親自在往生,師弟自在往生,都是一念單提。他只有一念,他沒有第二念。你跟他住在一起,你會發現他,他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

他不是不工作,他工作非常勤奮,早晨早起做完早課,他就到田裡工作,種田,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種得很多。山是自己開的,荒地,沒有主人的,他開闢,開了一百多畝地。一個人工作也很辛苦,有時候附近的農民也來幫忙,在農忙的時候。

老和尚除念佛、勸人念佛之外,沒有閒話,遇到人都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對你工作不妨礙,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可以修。他一生度人很多,他做出修行最好的榜樣,榜樣就是放下,沒有一樣他沒有放下,所以他沒煩惱,統統放下了。道德要求的,道,正法是道。念佛求生淨土是道,是大道,不是小道,為什麼?萬修萬人去的,大道。得道而不失叫德。我們從這個批註,看海賢老和尚,道,他得道了,德,他也完成了,道德圓滿了。

所以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這一念單提是真的不是假的,海賢念了九十二年,二十歲出家,師父就傳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念到往生,一百一十二歲,整整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佛號沒中斷。

睡覺的時候就沒念了,醒過來就接著念。你問他平常幹什麼事?就是一句佛號,念佛。工作也念佛,他工作不妨礙念佛,他是勞力的,用體力的,所以不妨礙念佛,工作也念佛。說話,口在動,心裡是阿彌陀佛,這個了不起!心上所有的,除一句佛號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真正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巧方法,沒有別的,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做不到,就是你不肯做,你要肯做能做到。

你現在年歲老了,想做,太老了,來不及了,來得及,只要你那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你想想看,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真的接引往生。你還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行!你往生,我相信瑩珂法師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你用他的方法。所以說來不及,說沒空,說沒時間,說瑣碎事多,都是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沒救了。

——2014大經科注393集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師父,我每天很忙,沒時間修行,怎麼辦?】

阿蓮:師父,我每天事情很多,都沒有空修行,很苦惱,請問怎麼辦?

無師:嗯,那你說說,每天都忙些什麼呢?

阿蓮:我要學習、工作、處理各種事情、見各種人、談各種事......

無師:那你所說的修行,又是什麼呢?

阿蓮:做功課啊、打坐啊、念經啊、磕大頭啊、持咒啊...... 每天忙死了,回到家累的不行,都沒時間做這些......

無師:如果我告訴你,修行是無處不在的,你隨時隨地都在修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修行,你相信嗎?

阿蓮:這......?怎麼會......?

無師:在生活裡,解決每一個遇到的問題,平復每一個讓你煩惱的情緒,化解每一次情緒的旋風,克服每一次恐懼的來襲,這些都是修行。真正的修行,不會讓你和周圍的人產生疏離,甚至是讓所有的人都感受不到,在生命的自然流動中,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你。

阿蓮:啊! 師父,修行還有這一層意思啊?看來,我一直理解錯了。

無師:修行就是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用特別地尋找,生活中隨處都是道場,你時刻都處在修行當中,不斷聞思,不斷體驗,自然而專注地去做每一件事,從中收穫感悟,就是你每天要做的功課了。

阿蓮:WOW!這回我明白了,謝謝師父指點。


宣化上人:修道最大的障礙,就是懶惰

凡是佛菩薩,皆坐在大蓮花之上,這是表示“開悟”。若是不開悟,那就沒資格坐在蓮花之座。

你想坐大寶蓮花嗎?首先要勤精進,不可懈怠,不可放逸。修道最大的障礙,就是懶惰。所謂“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你們仔細的研究,這是有道理的經驗之談。

有人想:“我修行很多年,我想休息幾天!”你這一休息,就把以前所修的功德,完全丟掉了。所以修行人,時刻不能懶惰,要念茲在茲常精進,所謂“青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切記: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獲;十分耕耘,便有十分收獲,不肯耕耘,沒有收獲。用一分力量,便得一分代價;用十分力量,便得十分代價。天地間的事,沒有不勞而獲的,沒有半分僥幸可言。

有人說:“你要修行,一定要和魔王來鬥爭。”其實不要鬥爭,只要忍耐。我常對你們說:“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事事都能好。”所以修行人,要修忍辱波羅蜜。能生忍,能法忍,自然證得無生法忍的境界。

各位!不要學佛多年,周身仍然有原子彈,誰也不能撞一下,否則,天下大亂,要用忍字來克服脾氣,所謂“逆來順受”。

你有這種功夫,無論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情,皆能忍於心中,古人說:“將軍頭上能行馬,宰相肚中能撐船。”這表示寬宏大量,有涵養的功夫。

各位不要欺負人,不要壓迫人,都是師兄師弟,今生有緣份,大家才在一起修行。應抱定宗旨,有人欺負我,我要忍耐。

俗語說得好:“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千萬不要和人鬥爭。不要學新名詞——鬥爭!鬥爭!鬥爭才能生存。這是錯誤的觀念,不可有這種的思想。

你們看!阿修羅一天到晚在鬥爭。現在是“鬥爭堅固”的時代,一切皆在鬥爭,人與人鬥爭,家與家鬥爭,國與國鬥爭,世界與世界鬥爭。總言之,一切的一切,都在鬥爭中,鬥爭多麼可怕!令家敗人亡,令國破種滅,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不但不說鬥爭二字,就是鬥爭的思想也不生。一切要忍,忍字勝於鬥爭千百倍。如果不用忍,便和魔鬥,鬥爭來鬥爭去,兩敗俱傷。要把魔當作佛一樣的看待。有人說:“那不是混雜了嗎?佛魔不分,那怎麼可以?”

不是的!你若把魔當作佛,他也會變成佛;因為一切唯心造,心能轉物,一點一點的感化,令他改過自新。魔王也受佛的教化,所以不必用剛強無明來和魔鬥爭,如果和魔鬥爭,你一定會失敗。


創古仁波切:犯了此三種懶惰(懈怠),難以解脫!

第一種是「沒有自信心的懶惰」,或者「沒有自信心的懈怠」(傳統名相叫「輕凌懈怠」):

它指的是什麼?例如你想說:「哎呀!我做不到。

哎呀!我不行。

修佛法修了半天,哎,算了!我不行呀。

聽聞佛法、思維佛法,哎,算了!想也想不通,我不行的。」

或者不要說佛法,就算在世間工作也好,做了半天:「哎呀!這個工作我做不好,做不到。」

「哎呀!我不可能具有慈悲心的。哎呀!我真的不可能,我很差勁,我真的很糟糕!」

這就是你沒有自信,你覺得自己很糟糕的一種心。這其實是什麼?這就是懶惰,一種懈怠。

那麼,這種懈怠、這種懶惰,它有原因嗎?

它沒有任何原因!事實上,你根本沒有什麼原因,讓你沒有自信,而且也不應該沒有自信,為什麼?因為就像上一期所提到,佛陀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非常好的潛能,就是成佛的佛性這樣一個潛能。所以每一個人,只要我們努力去做的時候,這項潛能都能夠開發出來。

你聽聞佛法、思維佛法,繼續去做的話,都能夠瞭解,也都能開發這項潛能,同樣,實修佛法的時候,才能真正修到成果。

第二種懶惰是「喜歡惡行的懶惰」,或者「喜歡惡行的懈怠」(傳統名相叫「同惡懈怠」)你要斷除這種懈怠:

當你很貪著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不好的行為,它指的是什麼?也就是:有時候我們在世間、在生活上,會喜歡做一些歸類為不好的行為,其實這也是一種懈怠,一種懶惰。

例如:可能你很喜歡殺生,殺雞、殺魚、殺羊也好,或者你很喜歡打獵等等,可能都是屬於不好的、惡業的行為。

當你很喜歡這種惡業的行為時,這也是一種懈怠。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是屬於「無記」,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行為。(對修行沒有幫助的事:滑手機,玩遊戲,沉迷追劇,網路,聊是非,沉迷玩樂等),

一些世間上的事情,其實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這也是一種懈怠。

如果你總是不斷去做,這樣的惡行或者沒有意義的行為時,這就是一種懈怠,一種懶惰。

為什麼?因為它會造成你修持佛法的障礙,其實你可以試著幫別人做好事,但是這些不好、惡的和沒有意義的行為,卻造成做好事的障礙。所以,不要浪費你的人生,斷除這些惡的行為或者沒有意義的行為,這是一種精進。

第三種懶惰是什麼?即為你要斷除一種「非常懶」的懶惰,或者你要斷除一種「非常懶」的懈怠(傳統名相叫「怯懦懈怠」):

那就是懶到不管好事也好,甚至不好的事情也好,或者沒有意義的事情也好,一概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要睡覺,從頭到尾都在睡,好的事也不做;不好的事也不做;不好不壞、無意義的事情也不去做;反正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做。

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也不鼓勵自己積極去做什麼?完全都沒有, 就是什麼事都不去做。

這是第三種懈怠,這種很大的懶惰是我們需要斷除的。(有時候我會怕麻煩,怕做不好,來不及去做,明知修行是有幫助的,但因為各種理由,乾脆不麼都不做,睡一整天,這時信心正在快速的退轉,甚至不再修行。)

其實你應該多鼓勵自己:「咦,我可以多做一些好事,幫助自己和幫助別人的事情也好、工作也好,應該要努力去做。」


你還有什麼藉口不念佛?

1.“極樂世界真的有嗎,我怎麼覺得很渺茫?念念佛就能往生嗎?哪有這樣的好事。”

答:金剛經雲:“佛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佛的話是最值得我們信賴的!一個人如果能三世不妄語(即不說假話騙人),他的舌頭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但佛的舌頭伸出來能夠覆蓋三千大千世界(注:如果以一個銀河系為單位世界的話,1000個銀河系就是一個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由於這裡有三個千連乘1000X1000X1000,所以一個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在《佛說阿彌陀經》中本師釋迦牟尼佛將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並且苦口婆心地多次勸勉大眾要發願往生淨土。當時十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為釋迦佛作證,證明他所說的極樂世界真實不虛,只要信願念佛,就一定能夠承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到西方淨土,永遠脫離三界六道,再不會受輪回的苦報。佛言不信,何言可信?我們又在懷疑什麼呢?

2. “我很忙,沒有時間念佛,將來等孩子也大了,沒有什麼干擾了,心思清淨點了,我再好好地念.”

答:你並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把念佛這件事上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有些人認為吃飯很重要,那麼他們就每天按時按點地吃好三餐;有些人認為事業很重要,他們就一定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事業,爭取成為公司的骨干;有些人認為賺錢很重要,他們就一定有時間挖空心思去掙大錢,炒股票或是買彩票;有些人認為健康很重要,他們就一定有時間去看一些養生的書籍希望能從中得到身體健康的訣竅。由此可見,沒時間只是借口,你之所以覺得沒時間,是因為你認為念佛沒有上述的這些事情重要,佛離自己太遙遠,還是現世的利益來的實在。至於談到干擾,我們在這個五濁惡世修行就離不開干擾,正因為在世間修行不容易,所以一旦發心修行了,得到的功德也就很大。《佛說無量壽經》上講“在此娑婆世間,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要想沒有干擾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就是要克服種種地逆境和干擾,認真念佛,這才叫真正的修行人。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自己心不清淨,所以不適合念佛修行,從而退避三捨。其實他們不明白,凡夫的心沒有清淨的,都是染著的。每天妄想紛飛,速度之快就是天人用天眼也觀不清楚我們的念頭。而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好比一顆清水寶珠,只有把這顆寶珠投到我們妄想雜念的渾水中,水才可以變得清澈見底。所以祖師告訴我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由此可見,不是應該有清淨心再開始念佛,而是應該通過念佛而獲得清淨的心念。若是背道而馳,豈不是自己耽誤了自己?

3.“我沒有時間念佛,但是某某常常念,於是我就讓他(她)代我念佛可以嗎?”

答:人們常說“難得糊塗”,但是要糊塗到你這種程度,更難!試問某某若是吃飯,你能不能飽呢?若世間許多的事都不能讓別人代替,為何唯獨念佛這種大事去讓別人代你呢?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豈有代勞的道理?

4. “念佛人干嗎要吃素呢?濟公不也是吃肉喝酒嗎?我也要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答:大悲心是佛教精神的精華。諸佛菩薩渡化眾生也要仰仗大悲心。吃素就是培養自己的大悲心,憐憫一切眾生。更何況這些盤中之物都是我們過去生中的父母,試問哪有心懷大慈的人取眾生血肉為食物,又哪有純孝之子吃自己父母之肉以滿口腹之欲的道理?濟公看似一瘋癫僧人,實是菩薩化現,為渡眾生故示現癫狂之相,貌似飲酒食肉,而實無食者,以大神通力化渡一切眾生。他吃下一只燒雞可以吐出一只活雞,吃一條魚就能吐出一條歡蹦亂跳的活魚。但你若吃下一只雞或一條魚能吐出什麼呢?恐怕只有讓它們在你肚子裡變成大便的本領吧。到時候佛祖沒有在心中留住,魔王卻不離左右,命終之時只能隨自己業力的牽引,投生到地獄道或畜生道去償還自己吃肉欠下的命債了。要知道凡夫與聖人的境界相差甚遠,非天地之懸殊所能形容,倘若以凡濫聖,自不量力,苦果只有自己承擔。

5.“念佛難道要每天都念嗎?如果有事情沒有辦法念佛怎麼辦?

答:念佛當然要每日堅持不辍。譬如學書法或繪畫,你要想有所造詣,一定要每天勤加練習,才能達到理想的成績,若是放逸懈怠,終究是半途而廢,一無所獲。學習世間的技藝尚且如此,更何況現在我們學習的是出世間成佛的大法,不花功夫怎麼能成辦自己往生的大業呢?念佛人每天都要有自己固定的功課,如果因為緊急事務,使得功課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事後要補上。比如每天給自己定5000聲佛號,就算少睡一個小時覺,也要把功課補齊。修道之人就是要有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

6.“我覺得某某修行得不錯,常聽他(她)說,念佛時看到光,聽到聲音,出現很多不可思議的境界等。”

答:念佛時要注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自己專心聽自己念的佛號,要讓每句佛號都清清楚楚在自己的耳朵裡回響,如貓捕鼠,沒有絲毫地懈怠。當出現一些境界時,不論好壞,不要理睬,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只專注到一句佛號上。倘若追求境界和異相,很容易著魔,修行者不得不慎。

7.“白天念佛很容易被打擾,所以念佛要在晚上。”

答:一日之際在於晨,清晨四五點鐘的時候是修行的大好時光。人生最大之事莫過於生死,用最好時光來辦最重要的大事再適合不過了。一般而言,念佛人應該有早晚定課,早上可以焚香、誦經、念佛,晚上單念佛號即可,根據個人喜好,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功課。淨土宗十二代祖師徹悟大師常用“如救頭然,如喪考妣”來形容念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可以仔細思維一下,如果自己的頭上著火了,自己肯定要趕緊救火,那個時候別人怎麼干擾,你都不會被影響,因為你只是一門心思救火,不然命就沒了,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都要先放在一邊。念佛人如果能常以救命的心去念佛,必定可以獲得奇效。

8.“我聽說密宗的咒很殊勝,光念佛總覺得不夠,是不是要念些咒語?”

答: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圓收一切法,圓超一切法。是經王,是咒王,是功德之王,統攝萬法,理事齊備。念佛成佛都有余數,還有什麼不夠呢?所以專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等於念一切經,一切咒,一切佛,菩薩及聖者的名號,何必再特意去念哪個咒呢?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大智度論》雲:“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裡,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有人一出生就能夠日行千裡路,這樣走上一千年,在這期間用種種的七寶來供養諸佛(我們想想這個人所積累的福德有多少),但他也沒有在末法時期稱念一聲阿彌陀佛的人所得到的福德多。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大師在他的著作《觀經四帖疏》寫到:“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由此可知,彌陀名號具足的功德不可思議,並不是我們以凡夫的知見可以測度的,要好好念佛。

9.“我念佛不圖別的,只是希望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有點錢賺,兒女有出息,將來死得別太痛苦,來生不失去人身就行啦。”

答:你為什麼如此輕賤無上的妙法呢?以念佛的功德來求一些世間的蠅頭小利,就好像用一塊無暇的美玉去墊桌腿,用無價的寶珠去換根糖葫蘆吃。這不是愚癡又是什麼呢?念佛就是為了求往生,為了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往生是為了成佛,成佛是為了渡化苦難的眾生,意義甚深甚遠。阿彌陀佛無量劫積功累德修行,圓滿四十八大願就是為了來解救我們這些苦難的眾生,你不知恩,不報恩,辜負佛的慈悲,還在那裡求世間的福報和來生,這不是成了千古罪人了嗎?念佛人不求來生,只求往生。一有來生即有生死,生死不斷,苦不可息。茫茫苦海,回頭即岸。望好字為之。

10.“念佛心裡老想著一些瑣事,不能集中精神,是不是我沒有希望往生了?”

答:我們無量劫輪回,迷失了本有的佛性,罪魁禍首就是妄想。作為一名凡夫沒有妄想是不可能的,但我們要有意識地通過這句名號去對治我們的妄想。對於五欲六塵我們總是十分熟悉的,因此這些常常會不自覺地在腦海裡浮現,但對於“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我們很陌生,往往很難念到心裡去,好像油無法溶於水一樣。我們一定要通過念佛把對世間種種事務的熟悉感淡化,而對這句名號越來越熟悉,越念越親切。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我們要努力精進地念佛,必定可以得生淨土。往生與否全憑信願有無,是否能靜心念佛那是功夫層面的事情,並不是往生的條件。
人海茫茫有幾人真正念佛求生淨土?世間苦難無量又有幾人知苦厭苦?當我們為股票和房價憂心重重的時候,我們何時為自己生死的大事有過半點憂恐之心呢?現在是我們愚癡麻木的內心覺醒的時候了!聽聞彌陀淚滿腮,娑婆眾苦實難耐。捨此百年勤修持,不負七寶蓮花胎。南無阿彌陀佛!


嘎瑪仁波切:總是騰不出時間修行,怎么辦呢?

【問題】

頂禮嘎瑪仁波切!我很想修行,可是很忙,總是騰不出時間修行,怎么辦呢?您平時是怎么安排時間的呢?

【嘎瑪仁波切答】

作為現代都市中的學佛者,要修行確實不是那么容易,周圍的環境也不像以前那么單純。不像在昌列寺,每天除了念經修行以外,就是吃飯睡覺。吃完飯,繞繞塔、持持咒,沒人惹你生氣,也沒人跟你競爭。在那種環境下修行,確實會相對容易些,少了很多造業和起煩惱的機會。一旦回到都市以後,大家在時間分配上,就需要運用高度的智慧了。

很多弟子經常告訴我:“我也想修行,但是我很忙,根本沒時間修。”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很忙,仔細想想,每天都在忙些什麼,真的是有那么忙嗎?還是自己沒有規劃好時間呢?再忙,也是忙自己一個小家庭——一般情況下,上面有四個老人,下面有一個兒女,需要照顧多少人呢?除了這些,你還能忙些什麼?其實都是空耗掉的。如此寶貴的人生就這樣流失掉,我們以後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嗎?沒人知道。總是埋怨時間不夠用,其實就是自己沒有安排好。

我同樣也忙,那么大的寺廟,兩個佛學院,還有幾百位喇嘛——他們全部的時間都一心用在修行上;所有的吃穿用度、行住坐臥都要由我來負責。那我需不需要修行?當然要啊!我不是生下來就不用修的,每天還是要念經的。自己安排好固定的時間念經,固定的時間打坐;該做的全部都要做,而且全部都得做好;還得考慮要不要找時間寫一些東西。

如果只是講課倒還好,我可以滔滔不絕講幾個小時,然後弟子們幫我錄入成文字。但問題是校對稿子,讓我頭疼得不得了。我小時候唯讀過四年國小,而且藏區的國小,中文水平能有多高?所以每次校對我自己的稿子,還是有點困難。因為佛菩薩的加持力,我的中文還不錯,大概有一千字左右是會寫的。但是在校稿的時候,經常大腦裡面有這個字,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寫。如果旁邊有喇嘛還好一些,我說你幫我用拼音找一找。有時候喇嘛不在,怎么辦?就先用藏文把意思記下來,遇到弟子們,只要把意思說出來,他們就會把中文寫出來了。有時候明明知道這個字錯了,但平時會寫的字,要用的時候就怎么也寫不出來……

白天要到處講經說法,見弟子、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本來以為回到寺廟會清閒些,結果回去以後更忙。不在寺廟時,還不用管寺廟的建設;一旦回到寺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管,事無巨細全都找來了。但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有時間校稿了。拿著稿子在那兒看,看累了,手裡拿著稿子就睡。睡醒了,稿子還在手裡,就繼續校,這樣也不會覺得很累。


淨界法師:有修行跟沒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因此當你受完戒之後,你不是就放著不管,要經常憶念你的戒體:「不行,我不能再做這件事情!我已經在佛前、三師面前發願,我要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我是有戒法攝持的佛弟子,怎能做這種事情呢?」

你經常一次一次在心中加強戒體的力量,臨命終時,你就跟一般人不一樣了。一個沒有戒體的人,他內心完全作不了主,隨業往生。

我們今天受了戒之後,經常保持念茲在茲,使令這個戒體的力量,從最初的種子,慢慢地增長廣大,到臨終時,正念現前——斷惡、修善、度眾生的願力,這個念力就會引導著你,幫助你解脫業力的障礙,往生到淨土去,或者往生到善處去。換句話說,你受過戒,你臨終時,你的「念力」會現前引導你;沒有修行的人,他的內心當中不可能有念力,當然就任由業力去引導生命,這個地方是有差別的。

「有修行的人」跟「沒有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諸位可以看看老和尚,老和尚就很明顯地與眾不同。你看一般的老人,當他的身體都老化了,白髮蒼蒼,滿面的皺紋,他的眼神呆滯無光,他一生的心光外泄得太厲害了,整天就是向外攀緣、心隨境轉,把一生的念力耗損掉了,所以眼神就沒有光明。

諸位去看看大修行者,像最近我看到懺公師父,他坐在輪椅上,你看他的眼神不得了!目光如炬。我們一個人,什麼地方都可以欺騙人,眼睛無法騙人,那是一種經過長時間栽培的正念力!所以你看老和尚的特色,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不一樣。他的身體可能敗壞了,這個色法是沒有辦法作主的,佛陀也示現老病死,佛陀也會老,臉上也會出現皺紋,但是佛陀「不老、病、死的心」有正念力。

所以,我們今天成就戒體,就是要在你這一念的無明妄想當中,先把第一個善種子種下去,也就是在你的「成佛之道」先跨出第一步!這第一步跨出去之後,你慢慢就會產生清淨的動力!


大安法師: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實

善導大師特別開示:「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不能表面上表現得你很善良、很有賢德、很精進修行的樣子,但是內心卻是虛假的、不相應的,充滿著貪瞋的煩惱,充滿著邪偽之心,舉心動念都是騙人的,作秀的,擺架子的,奸詐百端。那個內心充滿著惡念,表現出來的行為就像蛇蠍一樣的具有毒素。

如果這樣的存心,你就雖然身、口、意三業也在修行,但你的心不相應。這個善就叫雜毒之善,又叫虛假之行,就不叫真實的淨業。如果以這樣虛假的心來修行,縱然是如救頭燃地修行,也稱為雜毒之善。你用這個摻雜著毒素的行,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可以的,不能成就的。

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真實心所結晶出來的。阿彌陀佛名號所內具的佛的功德,是他在無央數劫行菩薩大行的過程當中乃至一念、一剎那,法藏菩薩三業所修都是從真實心裡面做出來的。所以名號功德的內涵、它的施設、它的手段、它的目的,全都貫穿著真實的特點。

我們想念佛往生,主要看能不能感應道交。那所感的全體是真實的。我們所應的是真實的,我們能感的也一定也要真實:只有真實跟真實才能溝通,你虛假跟真實就溝通不了。

所以這個淨土法門特別把至誠心放在首位。包括印光大師不斷地講踐修淨土法門沒有什麼其他的訣竅,唯一的訣竅就是誠和恭敬——「誠敬」兩個字。

只要有誠敬心,你才跟彌陀的名號、功德、願力、淨土能夠相應。如果是虛假的,就一點都不相應。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修行當中就要持戒。止一切惡,修一切善,也都要在真實心裡面做出來。

不管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在自己寮房,面對自己的時候都要真實。不能當著大眾的面——有別人在場的時候,表現得好像真實的樣子;自己一個人就肆無忌憚。有至誠心他能做到慎獨,他才能做到自律。這慎獨、自律也是建立在因果法則的基礎上。

我們單獨自處的時候,我們舉心動念,我們與俱生神都會知道,天龍八部都會知道,佛菩薩六種神通具足,也會了了明白。所以不能自欺,一定要真實。

 

每天早起偈頌及睡前發願文,隨時都自在圓滿

不要懶,也不要自命不凡!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突然不想念經甚至懷疑佛菩薩,可能將發生可怕之事

修行切忌中斷,如何遣除修行的中斷障、違緣障礙?

關注靈性!每天念經,是保持靈性不失!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為什麼誦經會改變人的命運?

你是活在願力還是活在業力,差別太大了!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在家居士修淨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學佛後,非做定課不可嗎?在家學佛者如何定早晚課

念佛必須得定量定時!初學念佛不可散念,必須計數

我先完成世間俗事,年老時再來念佛,這樣可以嗎?

耽於享樂,升天弟子吃力舉手禮師

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臨終的正念

現在減劫中人的福報越來越薄,人們越活越痛苦

何謂修行?

很想修行為了三餐拖著你,卡住你的時間

希望大家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上,浪費光陰!

修行最怕就是還沒有上路!

人生真相《攀藤食蜜圖》

殺羊升天的誤解--你所看到的因果,可能只是其中某個片段

努力工作為何就是賺不到錢?富貴的正因與助緣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對老年人學佛的開示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沒用!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心中恭敬就成了,不必表現在身體上的行為?

及時修行,不要再等了!

為什麼要修行,修行有何好處?

你想去淨土嗎?先要不怕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