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誰不會遇到一點負面的東西?

嘎瑪仁波切

誰不會遇到一點負面的東西?只要你堅持努力為眾生奉獻的願行,培養自己不退轉的堅定意志力,就一點兒都不用擔心了。家庭有點困難,師兄姐有點不理解,這些都是小事。偉大的釋迦摩尼佛,也會被別人譭謗,一直到涅槃。

從悉達多王子剛開始出家的時候,他的父母、妻兒等等所有的皇親貴族全都不理解,誰能理解他呢?把這麼好的皇室家庭全丟掉,跑去苦行,這看起來的確沒法讓人理解。悉達多王子在苦行六年之後,覺得苦行並不能讓自己獲得究竟的解脫,還是要走中道,於是就開始接受牧牛女供養的乳糜、稀飯,並恢復了體力。

苦行僧們看到悉達多王子放棄了苦行,當然會不依不饒,就到處去傳:「悉達多這個叛教徒!苦行不下去竟然開始喝牛奶和粥了,這種人有什麼好追隨的?」聽到這樣的傳言,連王子從皇宮裡帶出來的幾個隨從,也不想理他了,覺得王子苦行苦不出來,開始吃吃喝喝,的確不值得追隨。但是,當王子已成就了佛陀果位時,他們盡管心有疑慮,還是不由自主地一個個跪拜下去,這就是佛力的偉大,凡夫俗子根本無法抵擋,後來這五個隨從就成為追隨佛陀出家最早的五個弟子。

佛陀就這樣慢慢開始傳播佛法,外教徒不能完全理解他,他的堂兄、堂弟——提婆達多和善星,在追隨他二十多年後,還是對他不能完全理解,最後走上了叛教之路。

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佛陀遭受的譭謗就更多了。有一次,一個婆羅門教的女子,她屬於裸體派,為了叫佛陀顏面掃地,就假裝懷孕,一天到晚和別人宣揚她跟釋迦牟尼佛結合懷了小孩。好多人聽說後開始譭謗佛陀,偉大的佛祖怎麼能跟一個低賤種姓的女人如此苟且,還懷上了孩子?佛陀對此卻從不回應。這個女子把這件事當成演戲,每天都來找佛祖,還會說很多婬言穢語,佛祖只是笑眯眯地看著她,覺得世人真是太可悲了。直到有一天,那個女人的腰帶沒綁好,肚子上綁的盆子掉了下來,人們才看破她造假懷孕譭謗佛陀的真相。

類似這種事,佛陀遇到的有不少。還有一次,一個妓女被人收買,假裝信佛到佛陀那裡求剃度,然後她被邪教徒殺害了。這些人反而跑來栽贓嫁禍佛陀,哭哭啼啼地喊著,「我們有個家人,在佛祖這兒出家,然後就失蹤了。」隨後,他們在佛陀駐地的周邊,把尸體挖了出來,還到處說,人是佛祖叫人姦污後殺害的,以此譭謗佛祖。因為佛陀的巨大加持力,那些人講著講著就開始莫名語無倫次,後來竟然自己講出了真實的情況,「如果當時我們不讓這個妓女去找佛陀剃度,她當然也不會被我們安排好的人殺掉,不殺掉她,我們怎麼能誣陷佛陀呢……」當時國王也被請來破案,他看到邪教徒這一幕誣陷佛陀的荒誕劇,目瞪口呆,不知該說什麼好,只能把他們全都抓了起來。

很多人喜歡講一句話,叫「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不做事的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做事的人呢,必然會有對的,有錯的。當大家決定必須要去公斷某件事的時候,就會有對錯是非的觀念。你會發現一群人喜歡你,肯定就有一群人不喜歡你,甚至譭謗你。

遭遇一點負面的東西很正常,連佛陀都不可避免會遇到,我們更是如此,只要善護念好自己的身口意,不斷反觀內心深處,堅持為眾生無私奉獻的願行,答案往往就能自己找到。


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所緣境,這才是重點

淨界法師

我剛出家的時候,經常聽老和尚開示說:「佛法的修學是心地法門。」我起初一直不明白這個道理,佛法不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嗎?其實「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佛法的基礎,它不是整個佛教重要的核心價值,因為外道也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佛法不共的法門,其實來自於解脫道,而不是這個善業力,這個解脫道,就是老和尚常說的「心地法門」。

這個「心地法門」怎麼說呢?我簡單的說明一下。如果你在打禪七、或者佛七,你一定會有一個所緣境去專注。比如說佛號,「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這個佛號的專注,就會把浮在表層的妄想,全部慢慢慢慢的消滅掉。

妄想有二種:一種是表層的妄想;取而代之的是你內心深心處堅固微細的妄想,《楞嚴經》說堅固妄想。這個時候,當你的心寂靜到一定的時候,它開始浮現。這個表層的妄想它是流動的,它不是很堅固,你一破壞它就消失;但這個堅固妄想它不是,你可能在前生有某一種習氣的熏習特別重,它就會不斷的出現。

你把它調伏了,它會再出現,調伏了再出現,這叫堅固妄想。很多人剛開始用功的時候,看到這個妄想現出一個雜染影相的時候,非常害怕。其實我告訴大家:那個不須要害怕。

就是說,妄想它從內心生起,這個是依他起,問題是你內心面對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不能產生一個錯誤的聯想,就是你不要對它產生遍計執。就是說當一個雜染影相出現的時候,你可以訶責它。訶責以後,你說:誒,這個是苦惱相,會給我帶來痛苦的,這個是雜染相、是不淨相、是無常相。透過你正面的聯想,它這個影相就慢慢慢慢消失掉。

所以我們經常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很多人在用功的時候,錯認消息,他一直要把這個影相去掉,可是他不知道改變自己的觀念,這個是本末倒置。你對這個影相充滿了愛著,但是你不對治愛著的心,你要把這個影相去掉,怎麼可能呢?其實影相不要急著去掉,它是你修行的所觀境,你用訶責的心面對它,它自然會改變,所以講「遍計本空,依他如幻」。

當你把遍計執去掉的時候,它的因緣法就會改變,所以你知道什麼叫「心地法門」?就是你心跟境接觸的時候,重點不在這個外境。有時候我們說:唉呀,糟糕了!我剛剛聽到一個不應該聽到的聲音、看到不應該看的的顏色!其實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影像進來的時候,你要如何面對!

你是用愛著的心面對?或者是用訶責的心面對?這才是重點。就是你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心靈聯想,這才是重點;重點不是它進來、或者沒有進來,這不是重點。

我這樣子講,大家知道什麼叫「心地法門」了嗎?可能有些人知道。重點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所緣境,這才是重點,而不是這個所緣境是雜染相、清淨相。這一段觀念懂了,你就知道前面的意思,也知道什麼叫做「遍計本空,依他如幻」,就這個道理。你所對治的是你自己錯誤的思想,而不是去改變外境,簡單說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外境是你的所緣境,你越多的外境,你可以產生越多的訶責,對你有更強的功力,這何樂而不為呢?你今天對外境產生執取,這個外境傷了你,也不應該說它傷了你,而是你自己傷了你自己,它只是個助緣。前面的二段論文都是在講這個觀念,講到有情眾生為什麼會產生生命、如何相續,其實深深的受到遍計執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