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紀大了,修密宗,怕不能往生,還是修凈土宗,念阿彌陀佛,臨終一定往生,是嗎?

居士問:年紀大了,修密宗,怕不能往生,還是修凈土宗,念阿彌陀佛,臨終一定往生,是嗎?

夏壩仁波切:想到達西方極樂佛國,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說修密宗擔心不能到達西方極樂佛國,這就奇怪了。按道理說,到西方極樂佛國最快的方法就是密法,因為通過阿彌陀佛的頗瓦法,令自己往生應該是最保險的,怎麼能說修密法就不能到達西方極樂佛國呢?敢說這句話真是太可怕了!

「念阿彌陀佛,臨終時一定往生。」這句話說錯了!佛沒有說一定往生!《佛說阿彌陀經》中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就在「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一心不亂」這句話之前,說若沒有積功累德者,就不能達到西方極樂佛國。

「一定」這句話太絕對了,沒有人敢這樣說的。一心修,肯定是有希望的,但是一定能「往生」嗎?佛沒有這麼說;《佛說無量壽經》沒有這麼說;《佛說阿彌陀經》也沒這麼說;《佛說觀無量壽經》也沒有這麼說;《寶積經》也沒有這麼說;沒有!確實沒有這句話。很多人對佛法有誤解,認為靠某一個咒就能直接到達目的地,這種想法太愚蠢、太愚昧了!

很多人不想了解既複雜又系統的佛教理論,不想修六波羅蜜,他最想得到就是最簡單的一個咒,比如說「南無阿彌陀佛」,「嗡嘛呢叭彌吽」,「嗡雅曼打嘎吽呸,」,就這麼一句話,用不著做其他事情就可以直接成佛,或者到達西方極樂佛國,這種想法叫斷章取義!如果這樣去修佛法,不但不能到達西方極樂佛國,可能造的善根也會很小。

我為什麼要勸你們一定要修《成就盛宴》呢?因為積累福報最完整的方法就在《成就盛宴》里。《普賢行願品》中的七支供,就是造福報、消業障最殊勝的方法。這裡邊頂禮、供養、懺悔、隨喜功德、求轉法輪、請佛住世、回向都有。所以你們還是按照道次第修,有空的時候,可以把《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放在正行的內容當中去閉關修,這樣會很好。

我非常不願意聽到這些誹謗佛法的語言,業障太深重了!太可怕了!當初大勢至菩薩問佛:

「世尊,誹謗佛法的罪過有多大?」

釋迦牟尼佛說:「莫說,莫說,人間的一切眾生會非常非常的恐懼!假如你把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和阿羅漢全部殺掉,也遠沒有誹謗佛法的業障重!」

釋迦牟尼佛在《十地經》裡面說:說這個教法好,那個教法不好;這部經好,那部經不好;聲聞好,緣覺不好;緣覺好,菩薩不好;這種區分高低的分別心都是誹謗佛法。既不要說密宗好、顯宗不好,也不要說顯宗好、密宗不好;既不要說密宗能解脫、顯宗不能解脫,也不要說顯宗能往生、密宗不能,這些誹謗佛法的語言太可怕了!

這位居士你要明白,只要你一心一意地修,一定會得到相應的果報,佛菩薩不會欺騙你,如果你修得好,到西方極樂佛國一點問題也不會有;如果你修得差一點,即便往生不了,來世再得一個八暇十圓滿的人身,繼續修法也應該沒有問題。


以前接觸的是顯宗、凈土宗,再學密宗是不是會變得雜修呢?

居士問:以前接觸的是顯宗、凈土宗,再學密宗是不是會變得雜修呢?

夏壩仁波切:不對,因為我也是修凈土的。我把藏文的《阿彌陀經》和南北朝時鳩摩羅什法師從印度梵文翻譯成漢文的

《阿彌陀經》(大家比較公認的譯本),還有唐朝時期玄奘法師翻譯的《稱讚凈土佛攝受經》,名字雖不叫《阿彌陀經》,但內容是一樣的,我把這三篇文章一個字一個字進行對照,玄奘法師翻譯的比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稍長一點,藏文的譯本的長短在這兩者之間。

藏傳佛教《阿彌陀經》和《佛說無量壽經》都要學,單修一個是不行的。要知道一個人,暫且不說他(她)長得漂亮與不漂亮,首先必須要四肢齊全,頭、眼、鼻子、耳朵、四肢、五臟六腑都要齊全,否則就是一個殘疾人,根本就談不上好與不好,美與丑都談不上,在齊全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求美求完善求好。同樣道理,佛法的大乘和小乘每個宗派的每一個經文,有些是頭、有些是眼睛、有些是耳朵、有些是舌頭、有些是鼻子、有些是手、有些是腳,只有完全具足了才能算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人,佛法也是一樣。

顯宗不是漢地專有,藏地也有,但藏地既要修顯宗又要修密宗,因為顯宗是因乘,密宗是果乘,因此說「無顯不入道,無密不成佛」,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念「阿彌陀佛」,應叫凈土法門,而不應叫凈土宗。藏地任何宗派都要修凈土法門,藏傳佛教的各宗派是歷史上各種不同傳承的延續,而不是從法的角度分的。在藏地,一個僧人要學18年的顯宗法門,5年的密宗法門,才有資格獲得格西學位。

藏地也念「阿彌陀佛」佛號,只不過比漢地的佛號長一些,而且有關阿彌陀佛的灌頂自生修法儀軌、他生修法儀軌、長壽修法儀軌、破瓦法修法儀軌等等修法非常多。「南無阿彌陀佛」藏地的讀法是「南無阿彌達巴」,意思是頂禮甘露光佛,甘露是無漏的和無量的意思。要知道,顯宗和密宗不是對立的宗派,而是釋迦牟尼佛教導眾生,在成佛的道路上所需的不同階段的全備修法。所以一切經教都是不相違的,怎麼會有衝突呢?你一旦發現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一切教法是度化一切眾生成佛的不同階段,就不會問有沒有衝突的話了。如果是外道才會有衝突。想快速成就,你既不能忽視顯宗,也不能忽視密宗。如果你沒打好基礎,直修無上密法,就象一個小孩讓他背一百斤糧食一樣,是無法承受的。


念佛人就應專修,不用學太多,對嗎?

關於專修、雜修的問題,前面印祖在十二祖讚頌中簡單作了介紹,這裡,我們引用善導大師、印祖的教言,再來進行廣泛抉擇。「行有專雜,解門不分」,主要抉擇行門上分專修、雜修,解門上沒有專雜之說。

這是我們對善導大師很容易誤會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許多念佛人排斥聞思呢?就是沒有真正理解善導大師的本意,對專修雜修理解錯了,導致修學凈土法門的大方向都錯了,南轅北轍。甚至不但害自己,還要害別人,還要告訴別人:你不要這麼雜修,你不要學這麼多,學得越多,就越難往生。這就非常危險、非常可怕,這不是善導大師的本意!我們來看善導大師是怎麼講的呢?

《觀經四帖疏》:「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

「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首先強調行者應該知道一個什麼道理呢?如果要「學解」,那就要深入經藏,佛的三藏十二部經典,都要學。而且是「皆得學」,也就是都應當學的,而不是可學不可學。佛的一代教法,都應該學。

「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聞思佛的教法之後,肯定接著要依教法去修行。那麼這個時候要修契機契理之法,依與自己有緣的、相應的法門來修,這時候可以講「一門深入」,專修是最好的。這時候不能修得太雜,如果太雜了,分心二用,甚至分心多用,那當然不得力。

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對我們修行來說,必須像打井一樣,一直往下打;不能打幾下換個地方,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換地方,如果這樣,那你永遠打不到水。所以必須要一門深入,「少用功勞,多得益也」。從「學行」上講,要專修,不能雜修。

善導大師的這種講法,本來就像一個「圓明寶珠」,非常圓滿、無懈可擊。但是,現在學凈土的人,甚至弘揚凈土的人,把善導大師本來非常圓滿、完整的講法,在中間「一刀切」,將上面「學解」的部分切掉不要,只取下面的「若欲學行者」這一點,導致現在學凈土的人普遍排斥聞思,這對整個佛法,乃至將來佛法的流傳都有很大的危害!

有人以為印祖是專門提倡念佛的,所以就說印祖:你教人不要讀誦大乘經典,就只管念佛。後來印祖在文鈔中專門作了解釋,說自己從來沒有這樣的說法,這完全是有些人對他的誹謗、誤會。印祖不可能有這樣的過失。

但是印祖也有解釋,為什麼讓有些人沒必要看太多經書,教他只念佛呢?這有種種原因:或者當時戰亂頻繁,沒有聞思教理的環境;或者某人年紀已經大了,沒有太多時間聞思,所以須趕快念佛,等等。針對不同的情況,有時候印祖會有「專門念佛」的開示。

針對大多數人,我們下面看印祖是怎麼講的。對善導大師的學解、學行,印祖文鈔中講:

《印光法師增廣文鈔卷一·復戚智周居士書二》:「汝於凈土修法,尚未了了。當唯以翻閱研究凈土為事。半日學解,半日學行。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

印祖對弟子開示,如果對凈土法門「尚未了了」,你去學其他宗派是不行的,你現在應該專門翻閱、研究凈土典籍。但是印祖這裡也提出,要「半日學解,半日學行」,一天到晚只研究教理也不行,念佛、實修也需要。

但是如果一開始不學解,完全不了知凈土法門,那真信切願從何而來呢?現在許多念佛人就犯了這個過失——對凈土教理一點不清楚,許多疑惑都沒有遣除,一上來就「干」,相當於「盲修瞎練」。其實念佛也不是這麼簡單,不是說什麼教理都不懂就可以。所以印祖這裡提出要「半日學解,半日學行」,這點非常重要。

「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半日學解,半日學行,解行要相應。而且最後要達到怎麼樣程度呢?要「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也就是對凈土法門,對自己能否往生沒有絲毫懷疑了,真正生起「決定信」了,這個時候才能去修習其他宗派。

依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觀經四帖疏》乃至其他著作的講法,生起「決定信」,就能夠決定往生、百分之百往生,不是不定的。就像本師釋迦佛在《觀經》中講的,三心(深心、至誠心、回向發願心)具足決定往生,這是決定的,不是不定的。

所以,對我們修學凈土的道友來說,先要在凈土法門上下一番功夫。你能對凈土「徹頭徹尾,了無疑惑」,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你的往生大事就不必等臨終的時候確定,現在就可以確定下來了。按最權威、最精確的法相名詞來講,印祖講的「了無疑惑」,以及凈土法門經常講的「決定信」、「真信切願」中的「信」,就是唯識宗講的「勝解」、「勝解心所」,就是一種決定境,沒有絲毫的疑惑,不會隨他緣而改變。

摘自仁禪法師《觀經四帖疏講記》


印光大師:法時代根基陋劣,唯有念佛法門得度

原文:

時值末法,人根陋劣,唯念佛一法,最為當機。有許多人凡所祈禱,皆以人不能盡念誦之經咒為事。不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持之尚可成佛,豈不能消災乎。

觀世音菩薩,於我此世界最有緣,亦當兼念。但期至誠恭敬,必定有感即通。即平素修持與因事祈禱,同從人人能念者為事。

——《印光法師文鈔》•复德培居士書二

如誠法師譯文:

時節正值末法,人的根機淺陋低劣,只有念佛法門,最為當機。有許多人,凡是一切祈禱的事,都以一般人不會念誦的經咒作為事務。不知道“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持誦的好,還可以成佛,哪裡不能消災呢?

觀世音菩薩,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最有緣,也應當兼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只是期望至誠恭敬,必定會有感即通。就是平時的修持,與因為有事而祈禱,同樣都要以每個人都能念的佛號作為事務。


年紀大除念佛外就不能研究教理了?這說法對嗎?

淨界法師

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你年紀輕體力強,應該研究教理;如果你年紀大了,好好念佛得了,不要搞那麼複雜。但是這種說法對不對呢?

“豈年少不必念佛,年老不可習教”,難道佛陀臨滅度時,他把清淨莊嚴的傳承放在語言文字的這些道法,就好像是世間考功名一樣,只是用來考試博名利的?

我遇到一個中年出家的比丘,他不研究教理。他跟我講,他不想研究,不看經典,但是他拜佛誦經很認真。我說:“那你為什麼不研究教理呢?”他說:“因為我不想做法師。”

其實研究教理跟做法師沒有關係。你要修行你就必須認清道路,這是一種自修。也就是說佛法的道理是來引導你的,不是說給別人聽的。

當然你以後有點心得了,你跟人家分享,那是隨緣盡份。關鍵是你沒有道法的引導,怎麼知道如何下手去處理你無始劫留下的妄想呢?關鍵在這裡。


專修念佛的人還要學習佛法嗎?學法和念佛的關係

智隨法師

什麼法師們都強調學法?學法,首要的是讓我們找到解脫的方法,而佛法就是解脫的道路。

很多人說:“我燒燒香、拜拜佛,積點福報就可以了。”其實學佛的根本,應該是以法為命。法是佛的生命,也是眾生的生命,所謂“法身慧命”。

如果不學法,就等於沒有學佛。即便存有恭敬三寶之心,可以培植一些福報,但要找到人生的目標和生命解脫之道,最終達成與佛菩薩一樣的福慧圓滿,必須要學法。有些人說:“我專修念佛就行,不用學法。”除非你已經學過法,都明白了,那就可以放下學法,但是放下學法不代表不學法。

站在淨土法門來講,學法和念佛是什麼關係?學法會不會影響念佛,念佛還要不要學法呢?我們看極樂世界的聖眾,他們有沒有學法?其實他們也在學。《阿彌陀經》裡說“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說的是往生之人還是會去親近供養諸佛。還有第二句“自然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他們也在聞法,聞“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

聞法,一個是有心聞法,這是凡夫的求法;一個是無心聞法,這是聖人自然與法相應的境界。從凡夫位到聖者位,始終都是以法為生命,與法一體的。所以從淨土法門來講,即使是專修念佛人,還是離不開學法,學法與念佛可以互相增上。

有些專念佛的人,心定下來之後,內心會感受到清淨,這個時候也可以促進他們學法。如果你的心中無明和煩惱比較多,可能沒有心思靜下來學法,這就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態。

學法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他,最大的功效就是可以讓佛法住持下來。學法,首先是讓法住於我們內心,然後再利益大眾,尤其對於出家人來說是如此。出家人跟在家人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出家人要住持佛法。怎麼住持佛法呢?首先要明白佛法,認識佛法,你才能夠住持佛法。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是佛門經常講的一句話。佛法的大道需要人來弘揚。如何弘揚呢?我們作為修學淨土法門的人,首先就要學法。念佛和學法是彼此守護、彼此增上的。我們學法越深入、越專精、越了解,我們對念佛的信心就會越真實,越會安心於念佛。

來源:《學之道》


修淨土的人是專修好,還是圓修好

淨界法師

問:有法師說,淨密雙修的功德最大,單修淨土念佛法門功德小。但是又有另外一個法師說,一心念佛成就最快。而兩位法師都是有德行的修行者,究竟哪一種說法最為正確?

淨界法師答:蕅益大師說,法門是很多,有些人適合專修,有適合圓修,這是不決定的。有些人他專修念佛法門,他很得力,就是有些人他喜歡越簡單越好的。有些人他法門修得越多,他對淨土越容易歸依;你勸他專修念佛,他修不進去,他必須要兼修。這兩個法師說的都對。

喜歡簡單的人,他就會喜歡修總持一句佛號,「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但是有些人他喜歡廣泛地修學,他讀《華嚴經》、讀《法華經》,他愈廣,他對淨土愈容易產生歸依。這個因人而異。

不過有一個地方要注意,你不管專修也好,兼修也好,禪密雙修或者淨密雙修都好,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凡夫的心是不平等的。所謂的兼修,一定有一個主修,還有這個「輔」,一個正行跟助行。

兼修你要看誰兼誰。你看禪宗也說禪淨雙修,但是禪宗的禪淨雙修,他是念佛以後參念佛是誰。他重點不在對佛號的歸依,他是念完佛以後去觀想為什麼我能夠念佛,他是找出那個佛性出來。

我們禪淨雙修,我們是以佛號為主,以觀照力來破除障礙——這個佛號前面的妄想,它是用這個般若的智慧來掃掉妄想,來幫助這個佛號相續。所以,你的動機不同,就有不同的結果。

所以,我非常讚成所有的兼修,禪淨雙修也好,淨密雙修也好,廣修八宗都好,但是你要知道你的正行是什麼,你的目標在哪裡,你來生的歸依處在哪裡。這是重點。就是什麼是你的主行?那其他是它的眷屬。掌握這個重點,你怎麼修都可以。


【對淨土宗人的勉勵】

淨界法師開示:

淨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點跟大家互勉,第一個,你最好發心受戒,很多淨土宗的人,過度的憍慢,說我心中有佛,我怕啥,不要這樣子,業力不會放過你的,你不要去觸動罪業。

我們在處理業力,諸位你要知道,你不能只是說停留在我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不能這樣。你要有一個願力,要有一個戒體,我一定要去斷惡修善度眾生。

所以你受了戒,你會有一種願力,一種戒體,如果你沒有準備好,受個三皈五戒也可以,如果你真正準備好了,我建議你受菩薩戒,你的心態會完全不一樣,受了菩薩戒你再來念佛,你就完全不一樣,你很多事情能夠放下。

所以你受了一個戒,你的身口意有一個標準,至少你的生命當中,會有所堅持,有所讓步,你會知道有些事情你是要堅持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讓步的。你會把生命至少畫出一條線,有些東西是不能碰的,生命要有紅線的,你不能碰到你自己的底線。

好,我建議你先受個戒,第二個就是理觀跟事修的操作了,我們剛剛講很清楚了,你要有功課,如果你只有一路念佛都沒有理觀,可能你臨終沒有障礙你就過去了,但是你願意下這麼大的賭注嗎?

所以我們必須要儲存第二念的反擊能力,就是你的理觀也要準備一點,當你的佛號操作遇到重大的障礙的時候,你知道怎麼突破、怎麼樣把你從妄想執著中帶出來。所以我建議你,理觀事修都要具足,以佛號為主,但是旁邊要有一種理觀的能量,在旁邊待命,這個就是功課。

我們每一堂功課,都是為臨終在準備資糧,臨終的每一句佛號,都不是白白出來的,都是你平常的時候準備而來的,沒有一件事情是無中生有的。所以你每一堂功課,都是在儲存你的往生的資糧,理觀事修,這第二個,一種定課。

第三個最重要,相續不斷,功課不要多,但是你要有恆心。你能夠用功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可思議。就算你每天一個小時,你用功三十年,不可思議。不要再用暴飲暴食的修行,打佛七的時候,七天都不睡覺,然後回去以後都不用功,沒有用,暴風雨式真的沒有用。

你這種完全是憑意氣用事在修行,沒有用。點點滴滴啊,功課不能停超過三天,說實在的,你今天很特別,休息一天,第二天到第三天你就要警覺了。所以功課不能斷,所以你要相續不斷,恆常堅守才能保持堅固的道心。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契機很重要!

 

只念一句佛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引導身邊眾生念佛誦經可以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