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凈界法師: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契機很重要!

問: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們都不夠了解自己,很難配藥,我們也不是醫生,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選凈土法門的原因。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阿彌陀佛!

凈界法師答:如果你的煩惱輕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願力堅固,可以!三個如果。因為你都不需要,你沒有那個病。法門是治病的,你有那個病你就必須吃那個葯。當然你沒有那個病,你業障不重,那人天乘對你就沒有葯了。你自然不會去造殺盜淫妄,這五戒你也不要守,心平何勞持戒。你對人世間根本就沒有什麼太多的情感,你也不需要思惟苦諦、調伏愛取,這個葯你也不需要了,你很自然安住真如,不需要修大乘安住空性。你這五乘法門對你通通不需要,但是這個條件是:如果這幾個條件成立的話。

如果你有這個病你不吃藥,這個問題就麻煩了!因為它不會自己消失掉,那就看你的佛號能否沖得過去了。沖得過去,沖不過去這不知道,因為臨命終的時候充滿變數,人的心是很複雜的一個東西,非常錯綜複雜。

即便是佛陀,也只有到了你初地以後,他才給你授記說你會怎麼樣,入了正定聚佛陀才給你授記的。你沒有入正定聚之前,你明天會發生任何事情,連佛都說不準,真的,佛都說不準。如果你一定要往生的話,其實,你對自己要很了解,很多人對自己不見得了解,為什麼?你很少打坐。

你看我們一個人很矛盾,我們對別人很了解,有沒有覺得,你隔壁的人是什麼心態,你講得清清楚楚,你可以講一個小時。哇!這個人怎麼樣怎麼樣,但是你不了解你自己,這是問題。因為我們六根都是向外,所以你沒有迴光返照。不了解自己就很麻煩,因為你遇不到聖人,就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如果你生長在正法時代,你不需要了解自己,你拜文殊菩薩做師父,文殊菩薩說:「你前面三年給我老老實實地拜懺,後面三年給我修四念處,再後面你念佛就夠啦,其他都別看了。」他把你的路都鋪好了,你很幸運,生長在佛世,生長在聖人出世的地方。

但你到了末法時代,你還矇著眼睛到處走的時候,就糟糕!因為沒有聖人出世,你又不了解你自己,那你學這個法門幹什麼呢,我就不知道了!沒有醫生,葯你都亂吃(現在大家都亂吃藥了),你不能憑感覺在修行。

佛陀沒有說法,《金剛經》說,你說佛陀有說法就謗佛。佛陀沒有說法,那這個法怎麼來的呢?佛陀是為應眾生的需要而說的,這個很重要!是你有需要他才說的,所以這個法就沒有自性。如果佛陀出世,不管你有沒有需要,他就講一句話出來,這個法就有自性,它不必等待因緣,但事實上沒有,每一句話都是你需要他才說的,所以佛陀沒有說法。

從這個概念我們就知道,這個法是用來治病的。諸位!你沒有事的時候會吃感冒藥嗎?不會!所以怎麼樣為自己調配藥,那就很重要了!我建議你每天要有個打坐的功課,你就會慢慢了解自己。你那個心光,不要老是向外,偶爾把它調整一百八十度,看看你的內心世界是怎麼活動,它喜歡往哪裡跑,它有一個軌道的。

其實我們內心裡慢慢有它習慣性的一個軌道,你遇到事情的時候,人內心裏面,的確有它習慣性的活動,每一個人不一樣,你要把那個脈動抓出來,你就知道,這個人問題在哪裡,然後就會減少你很多的時間,你就知道這個法。在這個法門當中,我們《佛法概要》講很多。你就知道,喔!我需要的是這一塊,這一塊對我是急迫的!

所以當《佛法概要》學完以後,接下來就是你要了解自己,怎麼做取捨,這個就是諸位的工作。好!還有沒有問題?理論上,我不知道諸位的根機,有些可能是聖人出世,也有可能。你越在末法時代出世,你的對治法門要越多。你在這個末法時代,某種程度你是共業,這個法越到末法時代的時候,眾生的病越重,你靠一句佛號就越不夠。

諸位!你看看歷代凈土宗的祖師,你會發覺有變化,你看早期唐朝的時候,善導大師的凈土概念很簡單,他叫你就一心歸命就夠啦,你相信自己是業障凡夫,你相信阿彌陀佛有無量功德,他一定可以救拔你。善導大師講來講去,都在講這個概念而已,「一心歸命」四個字而已,通身靠倒。那是什麼時代?唐朝的時代,距離我們將近兩千年。

唐朝過去了,宋朝,永明大師慢慢提出了「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當然他也同意「無禪有凈土」,他提出兩個概念。宋朝過去了,到了明朝的時候,就很少有祖師提到只要一句佛號就好,很少。到了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就又提出了理觀事修了。

祖師在演變一個法的時候,都不是隨便的,他一定知道平均值,這個眾生的平均值已經變化了,因為這個佛法有契理性跟契機性嘛,上契十方諸佛實相的道理,契理性不能變的。你不能說,啊!這個道理跟那個道理不一樣,唐朝的道理跟宋朝的道理,跟我們現在的道理,是一樣的,但是契機性就不一樣了,在取捨。

諸位!你看看凈土宗的十三代祖師,比較一下你會發覺有一些變化,越到末法時代開的葯就稍微多了,這到底說明了什麼事情,你們要去想一想。就是前面的葯已經不夠用了,這葯輕病重,早期開的葯已經不符合後世人使用了。這就是為什麼要有歷代祖師,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不斷地要調整,如果說佛法沒有契機性,那歷代祖師通通不要了。有些人說,喔!看佛經就好了,這句話不對。

佛陀是原則性的開演,祖師呢,他是有時代背景,他會做微調。你這個時代,這個祖師在這個時代出現,他知道怎麼調整你這個藥方,要調整一下。看祖師的法是契機,看經典是契理,這兩個都有需要。當然你也不能完全看祖師,蕅益大師說,你看看祖師也要看看佛陀,你至少了解「佛世芳規」,佛在世的時候是怎麼教弟子的。

 


念佛即能往生,那麼是不是就沒必要再去修其他法比如五加行、放生等呢? 必不必要,這依人而定。 念佛法門圓攝戒定慧,真能專心念佛,把時間、精力都盡可能用在念佛上,不管人我是非執著分別,戒律也就清淨了,心也定了,念念祈禱阿彌陀佛,念念喚醒自性,慢慢地,智慧也就發明了。 這是真念佛。

這種念佛雖然在形式上沒有觀修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皆苦、因果不虛,而效果與修外加行是一樣的,調柔了相續,堅定了出離心。 一心念佛,也是在修皈依,在禮佛,修菩提心,積資淨障,善巧地涵蓋了內加行的內容。 放下萬緣,心心念佛,念到能所兩忘,現量見到諸法實相,則是更高層次的修行了。 如果你是這樣子專心去唸佛,那麼不行持別的善法也沒問題,一句佛號就夠了。

——希阿榮博堪布《生命這齣戲》


你念佛念到心中只剩下佛號,這個最可怕!

這裡說明整個窮子的因緣改變。這個地方非常重要,就是長者把他帶回家,誘導返家。返家以後,第一個,讓他有工作。因為你不讓他有工作,他又跑掉了。你既然不承認你是我的兒子,那你先來我們家打工,更重要的是他種種的鼓勵。

在古德註解當中,聲聞法要成就五根跟五力,信、進、念、定、慧,你要不斷地給自己激勵,尤其是從信到精進這一塊是最難,相信容易精進難,就像我們念佛一樣,專注容易相續難。你可以念佛,但是你要能夠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正念的佛號,就不容易了。

我們看長者是怎麼鼓勵他。很簡單,就是既益汝價,給他一種功德的念想。我們舉一個例子:

在唐朝,《淨土聖賢錄》上有一個叫僧藏法師。這個法師出家以後,在僧團他只做兩件事:白天為僧勞役,就是為大眾師服務,打掃清潔、倒垃圾、挑水等等,晚上就靜坐念佛。所以白天修福,晚上念佛,就做兩件事。到臨命終的時候,這個人不簡單,他的福業先起現行。《淨土聖賢錄》上說,六慾天次第來迎,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六慾宮殿一個一個出現。第一個出現,他心不動;第二個更好的,他又不動;到最後,他化自在天,他完全如如不動。他對人天的快樂完全沒有任何的好樂!然後彌陀才現前,最後正念往生。

《淨土聖賢錄》的作者就贊嘆這個僧藏法師說,臨終是何等的散亂,六慾天的快樂是何等的殊勝,竟然能夠正念分明!這個地方表示什麼意思呢?諸位!他心中不是只有佛號。他一定怎麼樣?有額外的價值在引導佛號——他有一種往生的願力!我們淨土宗最怕的就是什麼?你念佛念到心中只剩下佛號,這個最可怕!你佛號前面沒有一種往生的願望,就是說,你這個人佛號前面沒有淨土的功德。那你這樣子,你不是修淨土宗,你只是在念佛。淨土宗這個佛號要怎麼樣?要能夠發願求生淨土的,這個佛號跟淨土要相應的。

也就是說,在有為諸法,所有的事情前面都有代價的。你為什麼修四念處?你說,我不知道。那麼你這個四念處修不起來。四念處是前面有一個涅槃寂靜的功德在引導你。

這段經文講得不清楚,前面講得更清楚。窮子在工作之前先問一件事情:我可以得到什麼代價?佛法都是先有目標再有過程的。這表示,在權法的施設當中,你一定要有個願望。

小乘的願望就是成就涅槃寂靜。

淨土宗,你為什麼念佛?要求生淨土!!!

所以,這個僧藏法師的成功,他不是只有念佛,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叫以願導行。所以,中間過程不管是怎麼樣的,八風怎麼吹,他的心就是很堅定。

所以諸位!這個窮子的成功當然是因為長者的開導,讓他工作,更重要的是給他很多的功德念想:給他一個涅槃寂靜的念想,給他很多的禪定三昧的念想。所以,有功德的引導,他修行起來就能夠怎麼樣?由信心提升到精進,由精進提升到正念、正定、正慧。所以經過五根,最後斷惑證真。

所以,修行要能夠產生強大的力量,就是你要用功德的念想來激發你的願力。這個就跟窮子一樣,汝當勤作,你要能夠用功德讓自己精進。

好,到此以後,這個窮子就安定下來了。一個人成就空性以後,他對這個家就不排斥了,就比較好教育了。


問:只念一句佛號,而不看其他經教,算不算一門深入

定弘法師答:這個估計我們現在還不行,必須要學經教。這個一門深入,師父老人家講得很清楚,就是一門深入一部經,這是初學必須要這麼做的。

什麼是初學?就是你煩惱妄想還不能控制得住,心還不清淨,念佛時候還有妄念,你必須得要依靠經教;什麼時候你念佛沒有妄念了,你就可以不用經教,你就一直念下去,那是如大勢至菩薩「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但是你現在還不是大勢至菩薩,你必須得從經教入手。

經教,尤其是淨土,尤其是《無量壽經》,幫助我們建立深切的信願。你明白道理了,信心才懇切,願才會真實,你對這個世間一切才能放得下。你能放得下,你念佛心才會清淨。

有同修問我,說念佛老念,都是很多雜念,妄念沒辦法控制,怎麼辦?我就勸他多聽經,尤其是聽《無量壽經》。你為什麼有那麼多妄念?就是因為你沒放下,你念佛的時候那些念頭跑出來,都是因為平時沒放下。你仔細琢磨琢磨是不是這樣?你只要沒放下,就會有妄念,你要全放下了,什麼妄念都沒有了。這個放下必須要明白道理,那聽經必不可少。劉素雲老師之所以成就,其實她用功還是著力於聽經,聽《無量壽經》那真是一門深入。

恭錄:修行與生活座談會定弘法師主講(第一二六集) 2011/11/26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問:法師,既然一句阿彌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為何講法四十九年?

宏海法師答:大家要知道,釋迦牟尼佛一代教法四十九年,他要千機並育。他講法的任務要顧全大局,顧全大局是什麼呢?就是說有些眾生,這輩子要種種子,有可能就跟他結個緣,這輩子就讓他見一下釋迦牟尼佛,或者聽一次法,還不是講淨土的法,很可能講五戒十善業,就僅此而已。

所以這一類的眾生,這一輩子只能種種子。那麼還有一類眾生呢,這輩子讓他熱度升高,加深他的信仰和修行,很可能過去的種子種好了,這輩子來讓種子不斷生根發芽,但是他是結不了果的,這一類眾生也得給他講法。還有一類眾生是這輩子就要熟的,就要開花結果的,這就是正好乘著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叫做種「熟脫」。

再者,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印度當時禪定觀想、靜心息慮的外道思想非常盛行,如果佛一上來就講淨土法門,依靠阿彌陀佛本願救度,你們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淨土,恐怕很多人是不能接受的,因為他們就喜歡依靠自力,佛也就隨順大家,先教人自力修行,這樣佛法才能得以在種種外道盛行之地站穩腳跟。這是一種弘法的方便,由難行的聖道門下手漸漸引入淨土念佛之法。

另一個層面理解,淨土一法的教理,不是離開整個一代教法而有的。這是叫你從學修上是廣學,修法上才叫做一門深入。所以這種情況下,歷代佛菩薩祖師為了提倡淨土法門的殊勝,說「六字洪名出乾坤」,就能往生成佛。一樣的道理,既然有這麼多的路,也不是強迫一定要走這個路,但是其他的路都得你自己走,繞來繞去地走,最終能夠上山,上到頂層。現在我一個按鈕把電梯開了,你願意進也可以啊,就憑這電梯直達頂層,你是上不上呢?僅此而已,自願選擇。

有些人買東西,他要一樣一樣問遍了,試遍了,貨比三家最後才挑一樣買。但是有些人他來了就知道我需要什麼,直接就奔著他需要的來,不需要的他看都不看,價錢都不問。有的人要一碗飯就著很多菜吃,有的人覺得麻煩,要那麼多菜乾什麼,飯能吃飽就可以了。

所以一句佛號就是一碗飯,有的人沒有菜吃不下,可是有的人,如果沒有菜也能吃下去,飽了就行了嘛。大家不要忘了,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家成佛,那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就是為了了生死,為了成佛!而這個念佛就能往生,往生以後必然成佛道。

總而言之,一旦你的疑惑不解決,那可能還是不能隨順佛的教法。說念佛好,並不是說其它法門就不好,說念佛好就以為把其它的都捨去了、屏蔽了,這是非常偏頗的理解,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慧律法師:每天念佛就好,還要不要念咒念經?

問:每天的修行,除了念一句佛號以外,是否還需要念很多咒?還是要誦經?

慧律法師答:問題不在這個地方。今天你念佛,能開智慧嗎?能斷煩惱嗎?能入一心不亂嗎?問題不在佛號,不在誦經,問題在心。雖然念這句佛號,可是煩惱、計較、執著還在,這個就是夾雜煩惱而修,這是真正的雜修,沒有用清淨心。如果用清淨心念佛,那就叫做專修;如果用大智慧念佛,那個叫做專修。所以,問題不在佛號,問題在於你這顆心有沒有智慧。

如果我們沒有智慧,同樣在念佛,可是百般的計較,計較到晚上睡不著,都快變成憂鬱症了,動不動就跟人家爭吵,你念這句佛號有什麼用?一點作用都沒有,阿彌陀佛沒辦法幫你降服煩惱,執著還是執著啊!

釋迦牟尼佛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我們念這句佛號,有沒有離一切相?有沒有慈悲心?有沒有智慧?有沒有平等?有沒有離一切執著?有沒有離一切分別?這是心的問題。

所以,如果這句佛號念了五年、十年,晚上依然睡不著,依然發脾氣,依然沒辦法降服自我,那麼就是表示你走錯路了,要改變方向了,要多聽經多聞法,才能開智慧,佛教無諍嘛!

我們胡主席講:社會要和諧。那我們內心有沒有和諧?重要的是心有沒有和諧,如果內心沒有和諧,還是人我是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斷,那你念這句佛號力道不大,不能斷煩惱。


成剛法師:如果說就一心念佛而不去深入佛理悟明大事因緣,怎麼可以對待外界環境呢?

師父答:你提的這個很好。就是說因為佛說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覺悟和淨化人心的,佛說的法都是世間的這一切事情,就是能夠使我們正確地認識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物,所以祖師說:"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在四弘願里說"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要深入大乘經典,通達實相,悟明一心。如果我們不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我們就不能正確地認識這個宇宙人生,我們想一心念佛,但是對於世間、出世間這一切事物,還有放不下之處,哪一種事物放不下,哪一種事物就成為我們念佛的障礙。所以我們念佛的同時也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樣我們心裡才能夠"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那麼像晉朝的慧遠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還有唐朝的善導大師,宋朝的永明大師,還有明朝的蓮池大師,還有近代的印光大師,都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這些諸大祖師都是通宗通教的,通達佛說的三藏十二部教典的祖師,最後皈心淨土。因為能通達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所以能夠真正地認識這個宇宙人生,對於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物,沒有放不下之處,所以能夠通通放下,最後能夠提起阿彌陀佛這一念,而終得成就,成為淨土中的祖師,成就淨土法門,生到極樂世界。

但是,我們有些佛門弟子,對於宇宙人生還沒有正確的認識,雖然想念佛,障礙重重,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對於世間的一切事物還有放不下之處,所以成為我們念佛的種種障礙,這樣的話我們就得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我們一切都通達明瞭了,再一心念佛,一門深入,這樣容易得成就。

"明心見性",就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就是我們的本覺妙心。本性也是我們的本覺佛性,本覺妙心也就是我們的本覺佛性,本覺佛性也就是本覺妙心。心就是性,性也就是心,就是我們的本來心。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就指我們的本覺佛性說的。這個本覺佛性就是法界眾生抽象的最高的精神世界,就是佛的境界。佛是由心作得,由本覺佛性作得,所以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我們的本來心就是我們的本來佛。沒有生也沒有滅,不像我們現在用的這個生滅妄識。譬如說,大家眼睛看見這個桌子了,眼根對色塵,隨即產生一念心,說這個桌子好、壞,好的貪著想取得,壞的嗔恨想拒絕,這就是生死,就是思惑。這一念心就是生滅性的,就是生死的妄本。這一念心歇下來了,我們的本覺佛性、本來佛就會全體顯現,具足如來的智慧德相,光明、妙用和神通。這就叫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我們的本來心、本來佛是個什麼道理呢?因為它是抽象的最高的精神世界,它不是具體的事物,所以它沒有形象,沒有相貌,沒有顏色,看不見、摸不著,所以我們的本覺佛性就是我們的本來佛。我們要想悟明、證得,就不能向外攀緣,貪著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事物,建立種種生死妄想,這樣反而會使本來佛失掉。我們的本來佛起念即失,就被遮蓋了,被糾纏了。妄心徹底歇滅,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妄心徹底歇滅,我們本覺佛性的全體大用才會顯現。


寬運法師:一句佛號念到底,需要具備三種心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願心、還要有三種心。這三種心就是深心、至誠心、回向發願心,這個深心就不是淺的心,是你深深的心。由心的深處發出心,那至誠心呢?至心堅定,至心就是真誠的心。有了真誠的心,妄想的心就會被調幅。否則的話,念佛就不容易有成就。所以我們有深心至誠心,這真誠的心來念佛的話,我們的真誠就會怎麼樣啊?就會得到清淨清涼,當然我們至誠心不單要有清淨心,還要有平等心,還要有覺悟的心。那否則的話,我們怎麼能夠不斷的念佛呢?那我們用工也很有限,那是問,為何我們人生會有如此的痛苦,就是我們心不夠清淨,心不夠平等。

所以為了迷而不覺,如果覺悟了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心是如此的精純簡潔沒有煩惱,不雜也不亂。佛號是要我們一門深入專心持念。一個佛號年到底自然就有感應,自然就會念到一心不亂,有所謂心靜而後悟道。就是說一個容器裡面不是空的,就沒有辦法在裡面裝進東西。如果心不清淨的話就不能夠真正入道,我們的煩惱都是財、色、名、食、睡,這就是我們的根本煩惱,因為我們人大部分時間都在財、色、名、食、睡裡打滾糾纏不清。沒有辦法得到解脫,所以說妄念紛飛。那我們只有怎麼樣啊? 真正地念佛。

做到外緣放下才能獲得真正的利益。維摩經說:“欲得淨土,當靜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因此解脫與否就看我們心清不清淨。如果我們的心清淨了,即使在污穢的國土裡頭,我們的心還不是染污的。身心都是清淨,所以我們心不清淨的話,到哪個國土去還是不清淨。所以心中很多人還是有很多的煩惱,因為佛講究內求,我們的煩惱很多的時候除了自己本身的身心以外。多數都是外來帶來的煩惱,我們隨著淨來轉,所以我們念佛人要在心性上好好的下功夫。因為我們念佛人必須從內心生起一種至誠心,有的時候我們至誠想的時候還要有慚愧想,有了慚愧想我們念佛才能得到利益呀。

佛教都說了“三界皆苦,我當安之。”這是釋迦摩尼佛安我們眾生心,讓我們都能夠離苦得樂。那我們有了這樣的心以後,我們不單自己去西方極樂世界,還要我們自己要有回向發願心。有了回向就是讓更多的人去,把功德利益給更多的人,讓多數人都得到究竟圓滿的大樂呀。這個才是一起到清淨的彼岸,我們經常說:“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這就是我們皆共成佛道,才是我們念佛人應有的本分。


修行或念佛

只要認真做功夫就好了,

不用聽經聞法,這樣的知見是錯誤的,

不鼓勵聽經聞法,甚至又鼓勵不要去聽經,

這個會妨礙眾生的菩提。

若沒有從 聽經 了知念佛的道理,

沒有從事相了知念佛能往生的道理,

我們沒有智慧很難體會佛力的不可思議。

不了解這一句佛號真實的道理,

不了解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心,

不了解佛力絕對救度的本事,

不了解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救度。

因此對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信心,

而逢緣觸境,遇到考驗,遇到挫折,

就不要學佛修行,不要念佛,

不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我們既然要出離生死,跳脫苦海,

我們既然要往生西方,成就佛道,

要聽聞 南無阿彌陀佛 的妙法,

使我們一生安心念佛。

經由聽經聞法,去了解佛力的不可思議,

了解念佛可以使我們逢凶化吉的道理,

了解念佛可以使我們成就佛道的道理。

如果只有念佛或修行就好,

不想聽法,一生念佛念到死,

那佛陀何必說法四十九年,

佛陀就不用說這麼多經典道理啊,

佛陀就直接帶大家一起念佛修行

就可以啊,何必說這麼多道理呢?

念佛行者,必須以 聽經聞法 來啟信,

不聽聞何來的信心堅固?

學佛修行不要只學到外表的儀式和形式,

不去聽經聞法怎體會佛那顆很慈悲的心。

多多聽經聞法。

才能破除疑根,才能安心念佛,

才能安穩念佛,才能快樂念佛。

多聽經,多念佛,

歡喜自在在裡頭,境不礙心樂悠悠,

無始劫來冤枉淚,憂愁煩惱統統丟,

消災除障增福慧,彌陀慈悲永不休,

生死大事不用愁。

《正法念處經》:

「聽法功德,出生死中,最為第一。

法師說法,於聽法人猶如父母,

於生死中猶如橋梁。」

無福不聞六字名,真言妙法念彌陀,

莫嫌念佛法門低,莫嫌罪障煩惱重,

一法能收萬種機,普攝凡愚頓且圓,

上自文殊與普賢,同心發願盡歸依。

《華嚴經》云:

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

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按個【讚】結個緣

按【分享】種善緣

【夢參老法師 開示 : 決定往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DCvPJ5Uo8......

慧律法師 開示 :往生極樂世界首要條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6TsPMe0nM......

《 阿彌陀佛跟我是何關係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ChmC22sdI......

【--臨終最後一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_QiPpf8Sic......

【萬修萬人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9I6q-81mBE......

 

只念一句佛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修淨土法門不可走極端

 

引導身邊眾生念佛誦經可以嗎?

 

年紀大了,修密宗,怕不能往生,還是修凈土宗,念阿彌陀佛,臨終一定往生,是嗎?

 

不重視教理,最嚴重是淨土宗這一塊

 

為什麼理觀對淨土行者甚為重要

 

一句佛號 一部經 一生成就

 

 學佛後,非做定課不可嗎?在家學佛者如何定早晚課

 

專念阿彌陀佛,從前那些佛菩薩都不念了,他們會不會怪我、不保佑我?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念佛持咒--念佛為正,持咒作助;如鳥雙翼,豈非雙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