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佛人的四種感應、四種救度】

■淨宗法師

四種感應救度-1.jpg

●有因必果,有感必應,乃天然之理
種因就得果,這是自然的道理;眾生來感,佛就來應,天然的道理。

●佛感眾生應
彌陀發願是因,屬於「感」;
眾生念佛是果,屬於「應」。

這是源頭,沒有彌陀發願成佛之因,我們現在有沒有佛念哪?我們就沒有六字名號來念了,對不對?所以,彌陀發願是因,我們今天念佛是果,我們念佛就得到結果啦!

彌陀發願是「感」,怎麼叫「感」?祂讓十方諸佛讚歎祂的名號,呼喚我們、感動我們,叫「感」;我們念佛是「應」,怎麼叫「應」?我們答應阿彌陀佛,念 「阿彌陀佛」,願意到西方淨土去,這叫「應」。

彌陀發願說「欲生我國」,你要來往生;我們念佛說「願生彼國」,我要去往生。念佛,就好像阿彌陀佛和我們之間一呼一應的關係。

我們一般講感應,就把這層關係忽視了,以為我在那裡使勁地賣功夫:「我來感,佛來應」,「我一天三萬,念了好幾年,阿彌陀佛真的就像石頭一樣,怎麼沒有感動啊?怎麼沒有給我現一點瑞相啊?」那你就不懂得感應的道理了。

首先,第一重因果是從佛那一邊到眾生這邊來的,阿彌陀佛發願是因,屬於感;我們眾生念佛是果,屬於應。已經「感應道交」啦!沒有感應的話,哪有佛念哪!

●眾生感佛應
第二重因果是:眾生念佛是因,屬於感;彌陀救度是果,屬於應。

阿彌陀佛發願說:「眾生稱念,若不往生,我不成佛!」我們一念佛,就感了佛的本願,屬於感;阿彌陀佛就馬上應祂的本願來救度我們,屬於應。我們今天念佛是因,我們被救度往生是果。

●根本之因
這兩重關係是同時成就的。雖然是兩重關係,根本上說是建立在阿彌陀佛的本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方面。願是佛發的,屬於感;我們念佛,屬於應。這裡講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天我們念佛的因,還是阿彌陀佛本願裏面有的,我們這個因,是佛給我們種下來的,阿彌陀佛如果沒發這個誓願,我們任何人都不會去念。

●四種感應
然而,或有一向念佛,而全無感應,這並非全無感應。「我念佛怎麼到現在沒啥感應呢?」有沒有蓮友心中有這樣想法的?可能不少人這樣想。這並不是叫全無感應。

需知感應大略分為四種:
1) 顯感顯應:
有念佛,亦有明顯感應,自己感覺得到。

明顯地感、明顯地應。如果就念佛來講,我們都是「顯感顯應」,阿彌陀佛發願,是顯感;我們今天念佛,是顯應。這裡的「顯感顯應」是從眾生的角度講的,念佛有感應,自己感覺得到,念佛明顯,感應也明顯。

2) 顯感冥應:
有念佛,而感應在暗中,自己覺察不到。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念佛,感應在暗中,自己覺察不到。沒有覺察到感應,並不是說沒有感應。

3) 冥感顯應:
以前或過去世曾經念佛,現在雖沒念,而遇事逢緣,明顯感覺彌陀加被。

現在雖沒念佛,但以前或者過去世曾經念佛,現在明顯感覺彌陀加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蓮友這樣講的:「我這輩子沒念佛,但是遇到災難的時候,突然就得到阿彌陀佛的感應了」,這叫「冥感顯應」,過去世曾念佛,今生雖然沒有念,但是感應很明顯,他因為這個原因,就開始信佛念佛了。

4) 冥感冥應:
以前或過去世曾經念佛,現在雖沒念,而遇事逢緣,暗中蒙受彌陀加被。

現在沒念佛,以前或者過去世曾經念佛,暗暗地受到彌陀加被。什麼叫「暗中」呢?比如說我們經常坐車,都希望早一點到達目的地,如果在路上碰到交通 堵塞,一堵一個小時,我們在心裡邊就著急了........其實,這裡邊很難說,因為世間的事情是很難說的。後來學了佛,遇到這種情況,心就很安定,為什麼呢?如果不在這裡堵上一兩個小時,你在前面開過去,說不定撞飛就是你這部車。所以,你怎麼知道啊?「我坐車,彌陀保佑我,怎麼不讓我快一點?」那彌陀保佑你,就讓你慢一點,這一劫就過去了,但是你自己感受不到,無形當中就把災難化解了。

我們學佛念佛的人,很多事情事後想起來,好像有佛菩薩的加持一樣,「怎麼這麼巧妙呢?」當時感覺不到,過後想起來確實如此,這叫「冥應」,潛在的。

眾生根性、業緣各異,因此佛之應機亦自不同。眾生的根機不一樣,過去造的業也不一樣,所遇到的種種緣也不一樣,所以佛應機也自然不同。感應是佛來應眾生,自然也就顯現不同的種類。故不論顯應冥應,皆是佛之方便,以此引導眾生藉境發心,趨入菩提,使其徹底離苦得樂。

佛法不是以感應為目標,感應是佛法教導眾生的一個方便,叫做「借境發心」,借著感應的境界,讓你發起信仰佛的心,引導你往生成佛,最終徹底離苦得樂。

●四種救度
由此四種感應可以看出彌陀救度、利益眾生,有順度、逆度、顯度、隱度的不同,這個叫四種感應、四種救度。我們每個人念佛,你說你沒有感應,那是沒有明顯的感應,一定有暗暗的感應,表現在家庭、工作等方方面面,由這四種感應,便顯現四種救度,哪四種呢?

1) 順度:求疾得痊,所求遂意。

2) 逆度:求壽反夭,所求不遂。

3) 顯度:因念佛故,或得彌陀現身,聖眾垂護。

4) 隱度:因念佛故,或得人事湊合,機緣相助。

順度:順著你的心。你想這樣,就這樣滿你的願;你想病好,馬上就好了,所求如意。

逆度:跟你的想法相反。你想長壽,反而短命,想求的事情,好像佛沒滿你的願(有很多人就開始抱怨佛了,他不知道這是佛的逆度)。

顯度:很明顯地看見阿彌陀佛與聖眾現身救度。

隱度:不明顯,潛在的,隱含的。因為念佛,人事、機緣湊合在一起,辦得很順利。

能知以上感應之理,則理明信深,即使遇到任何惡緣逆境,也能當下了然無惑,而生歡喜感恩之心。

雖然感應是因果之事相,但佛教不以感應為目的,乃以此感應之事相,知佛說之真實,而起信心、念彌陀、生極樂。否則,但以感應為目的,只要有感應就信,若不知佛理、不分邪正,則容易走火入魔或誤信外道邪教,欲求超升,反更沉淪。是故,感應不可執著,不可妄求。


學佛之人的四種感應

妙蓮老和尚

佛法是妙法,絕定兌現,兌現是兌現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條件,那什麼都得不到;只要條件具足了,哪有不得的?一切都能得!像大火所燒,不但普通火,就是整山之大火,念觀音菩薩都能使它消滅!

我們種種的病苦,念觀音菩薩並沒有解除苦,這樣有沒有感應呢?感應有所謂「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這四種。佛法在各種講法的時候都有這四句料簡來鑒別,你明白這四句,一切的理都能夠通,這四句的理你不明白,那你看佛法就好像處處有障礙,走不通一樣,這四種感應換句話說,就是近感遠應,遠感近應,近感近應,遠感遠應,這些都有它的道理,為什麼有這些不同呢?這就是眾生各有的根機不同,智愚不等,力有大小,心有誠與不誠,這些地方都是有差異的。

什麼叫冥感冥應?就是你過去所修的善業在過去沒有得到感應,你今生雖然沒有修,卻是過得安樂自在、富貴,沒有苦難,你今生的僥倖不是沒有因的,否則你安樂自在,怎麼別的人就不安樂自在呢?這就是過去種的善因,今生得到果,說來說去這都是三世的循環,這是冥感冥應。

"顯感顯應"今天求觀音菩薩,明天就滿你願。比方你有病苦,做種種的打齋供佛、供眾、懺悔的功德,明天就真的得到感應,這些事情常時都有的,就算你沒有,別的人是有。這是顯感顯應,也叫做即感即應,所謂感應如同桴鼓之相應,什麼叫桴鼓?那個打鼓的槌子就叫做「桴」,鼓槌子一打到鼓上,一觸到鼓上,它就會響,感應就是這樣子。

假如你念佛念到功夫相應,你舉起名號,一稱名號,當下身心就清涼自在,但那是功夫成就了,你要知道,他現在功夫能成就,即刻稱一句佛號即刻就得自在,他也是費了好大的時間精神上去,不是那麼僥倖而得的,你要是下到功夫也是同他一樣,沒什麼不可能,沒有兩個樣子的,因果不會欺負人的。「看到他那麼樣好,我怎麼就做不到?哦,我的因沒有種得好。」那你就發大精神努力地趕上去、追上去,你有一天也是能夠顯感顯應。

「顯感暝應」就是現在你拜佛,做一切善事沒有得到善報,你現在感應沒有,轉世就會得了。還有一種顯感暝應就是你做了善事,在你感覺好像沒有得到感應,其實在暗中不知已經幫你化了多少凶險,只是你不知;如果你不做善事,你此生此刻此時不知道要受多大的惡報呢,這些地方因為我們人的智慧不足,短視,好多事情諸佛菩薩或者你祖上幫你化解了,你還一點都不知道,這就是顯感暝應,道理就這樣子。

大家這些道理明白了,就要安心執持觀音聖號,「但事耕耘,不問收穫」。農夫耕耘就有收穫嘛,不耕耘當然就沒有收穫。所以講「但事耕耘」,我們要求感應,那你就「但事念觀音菩薩」,一心一意地執持聖號。

我們要求什麼感應呢?我們要求生西方的感應,要開正智慧,要有出世之福,千萬不可以有世間之福,不可以有世間之慧。世間之智慧是造惡之因,也是斷惡修善的一個大障礙。所謂「世智辯聰」,這是屬於八難之一,小聰明是用不得的,決定要用大智慧。什麼是大智慧?你能了解到「無我,無人,修一切善法」這就是大智慧,你還是有我,有人,雖然修一切善法,這還是小智小慧,所得的福報還是有限量的,以無我無人修一切善法,這是成佛的因,所以金剛經上說「無我,無人,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有我有人,就得不到了。

這樣我們就好好念觀音菩薩,用至誠心,每一句聖號從至誠心出發,從耳朵歷歷明明地聽回到心裡,就這樣循環地慕直念去就好了,但有的人做了總是不行,至誠心發不起來,怎麼辦?就要生大慚愧,一步一步地來,就要想到「我們本性之體與佛平等的,既然與佛平等,佛陀把他的心性造成了佛,我們也是用心性,卻造成了在六道輪迴裡打轉,佛陀在四聖諦中已經走到了極果的位置,我們與佛同樣有個清淨之心,怎麼他能做到成佛,我們做不到?這樣在六道輪迴裡總是做些害人害己的事情。」在這裡要生大慚愧心。


感應道交有四種差別

淨界法師

感應道交跟我們眾生的修學機感的情況,智者大師分成十類,我們簡單說明一下。有四種差別。

第一類,顯機顯應。顯機顯應,智者大師解釋,今生精勤修學,禮懺能感靈瑞。就是你這個根機今生是明顯的現前,就你平常有在修行,你平常有在拜觀世音菩薩,有在稱念觀世音菩薩,你配合禮懺你有很明顯的感應。比方說慈雲懺主,慈雲懺主他學這個《天台教觀》學得太過用心,結果就生病就吐血了。吐血以後他就拜懺,拜懺兼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後來有一天晚上了,他就夢到觀世音菩薩現前,觀世音菩薩用那個手,就伸到他嘴巴裡面去,把他身體裡面抓出一條蟲,隔那麼以後他身體就好起來了。所以你看他拜懺的感應很明顯,那是什麼呢?顯機。他今生有明顯的修學,所以他今生有明顯的感應,這個顯機顯應。

第二個冥機顯應。什麼叫冥機呢?他今生沒有明顯修行,他是過去生有修行,這個根機是,今生的根機不明顯,但是他的感應非常明顯,今生能夠見佛聞法,佛照其宿機,自往度之。這種人很幸運,你看他今生也沒怎麼念觀世音菩薩,但是他一旦念起來,他感應特別明顯,那你也不要羨慕,你也不能說他不公平,他過去生念過,你哪知道他過去生二三十年下死功夫,在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在禮拜觀世音菩薩,所以他的這種情況叫冥機顯應。

第三種是冥機冥應。他過去修學,今生未修,所以他是冥機。那冥應呢?他今生對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也是不見不聞,而密為法身所益。他前生修過觀世音菩薩今生忘失了,忘失以後他就冥機,根機不現前了。那麼感應呢?感應也不明顯。但是,我們前面說過,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他上一輩子所稱念禮拜觀世音菩薩的善根種子在,所以密,就是秘密,為觀世音菩薩的法身所攝受。但是感應道交不明顯,叫冥機冥應。

第四個是顯機冥應。他今生的根機是顯明的,他努力的修學,但是感應不明顯,冥應。所以天台智者大師說,終日無感,終日無悔,一切低頭舉手福不虛棄。說他雖然沒有感應,但他沒關係,他能信心具足,修理觀的人法法消歸心性,終日無感但是終日無悔,他也不後悔,一切的低頭舉手禮拜供養,福不虛棄,這個福報積集起來,雖然不明顯,但是善根不流失掉,這種人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叫顯機冥應。

這四個情況,所有的他力門、果地教都適合,只要跟感應道交有關的。所以你看我們淨土宗也是這樣,你看有些人他造了一輩子的罪業,到晚年的時候,欸,他遇到阿彌陀佛法門,他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臨終十念往生極樂世界了。有人念了一輩子佛號他沒有往生。所以要從今生來看呢,這件事情就是有點不公平了。你看他平常那麼放逸,臨終十念就往生,有些人他從年輕開始念佛號,念了一輩子,臨終也沒有往生。

那是怎麼回事呢?你忘了把他前的因緣加上去了,就是說,他今生念佛沒往生,這叫顯機冥應。那你前生沒修,你今生才開始修的,那你說有些人,你看他造五逆十惡,他在過去生修了很多很多的佛號的善根,就差那麼一點點,所以他臨終十念加上去就剛好夠了。

所以,他這整個善根種子,一定是要把今生跟前生加起來,就是形成了我們這句話,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就是總而言之,諸位,不管你過去生也好,你今生也好,你任何一個對佛菩薩的禮拜、讚歎、供養,這個善根種子永遠不會退失掉,它是論三世的,只是今生有沒有表現。那就看你的總量來判斷。

 

向佛菩薩祈禱,為什麼有時靈驗有時不靈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