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是沒救的那種人嗎?

淨界法師

起煩惱你還有救,起顛倒的話,你就沒救了!何以故?因為你去吃它的身體,還有它的部分,什麼叫部分呢?那個皮啦、毛啦、牛奶等等,你就跟眾生結下一個生死的業緣,這種情況,就好像是一個人食地中的穀物,足不離地。

我們解釋一下:在經典上說,人類在劫初的時候,是有神通的,從光音天下來有神通力,他能夠離地飛行;但是這些天人,後來因為貪愛大地長出的百谷,吃了大地生長出來的東西,就產生地氣,你吃了它的東西,你就跟它結緣,從此以後就離不開大地了;因為你吃了大地的東西,所以他的神通就失掉了,就再也飛不回去光音天了。

這意思就是說:你不斷的吃眾生肉,你跟它結下惡緣,你再也離不開眾生了,你當然你也離不開三界。怎麼辦呢?

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你一定是色身跟內心,都要能夠遠離它的身;身就是血肉,身分是它的皮毛、乳酪……等等,不服用也不服食,這個人才是真實的解脫。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能夠如此宣說的,是正法眼藏:相反宣說的是邪知邪見。這裡的重點就是記住:我們不要去欠眾生的命債跟肉債。

有一個禪師,他行腳到一個鄉村,剛巧這個鄉村在辦喜事,這個禪師他是有神通,就講出一句醒世的話:

六道輪回苦,孫子娶祖母,牛羊為上座,六親鍋內煮。

他說:眾生的顛倒相是很可憐的。怎麼說呢?你看孫子娶祖母——這個祖母,因為前世貪愛孫子,所以來生就變成他的太太;牛羊為上座——過去這些人吃了牛羊,現在牛羊變成人,反過來吃這些牛羊;六親鍋內煮——六親眷屬現在淪為鍋內的眾生。

諸位你看《印光大師文鈔》,他對於吃素是很強調的。如果你想今生離開三界,吃素就非常重要了!為什麼呢?我們之所以往生,有兩種力量:第一個你出離的力量。第二個三界對你系縛的力量要淡薄。第一個是你念佛的力量要強,第二個是綁住你三界的那個業力要淡薄。你不斷的吃眾生肉,你不斷的欠眾生的命債、肉債,你臨命終就很難離開,你是跟你自己過不去。

有些人他很容易跳出去,你跳不出去,因為它綁住你的力量太強;就像佛陀講的譬喻,你不斷吃大地的百谷,你就跟大地結緣,產生一種吸引的力量。所以本經在吃眾生肉這部分,是制的很重,你看它全都是在講眾生肉——

第一個妨礙你的慈悲心;第二個,你種下一個眾生的業緣,你要出離三界相對困難。

當然這個地方的重點,還是在其心不殺,即使你一時之間不能馬上改變,但是你一定要生起正知正見,要起慚愧心。因為本經很重視你的因地─就是菩薩種性。你即便有過失、你內心很清楚、生起慚愧心,你的心還是安住正道,你還有救。所以在本經,最怕的是你起顛倒,那就沒辦法了!在《楞嚴經》裡面,起煩惱你還有救,起顛倒的話,你就沒救了,因為你的修學根本已經失掉了。


你要不覺悟,誰也救不了你!

上淨下界法師

「凡聖之別,聖人之所以成聖,凡夫之所以變成凡夫,關鍵就在流轉門跟還滅門。」什麼叫流轉門?他的內心世界是:觸、作意、受、想、思。觸就是接觸,心跟外境接觸時,產生作意,然後產生一種感受,可能是快樂的感受,然後在感受的情境當中,打了很多的妄想,之後產生思,就開始去造作了。

也就是說:凡夫的心念,是由你所接觸的環境來決定,回到家裡就開始放逸,去佛堂就很用功,所以你的心永遠做不了主,你的心是外境決定的。接觸三寶的因緣,你的善根就現前,遇到染污的環境,你就放逸,完全依你所接觸的環境來決定。

聖人就不是這樣,他是先作意,作意就是智慧的觀照,不管遇到什麼環境,能自我要求。修行人的特點是懂得回光返照,不向外攀緣。諸位要知道:你一旦向外攀緣,就跟過去的業力結合。外境是怎麼產生的?那是過去的業力所顯現的。你去攀緣外境,那你一定活在阿賴耶識。你活在外境,你就生起很多的感受、生起很多的妄想,然後又繼續造業構成一種惡性循環,起惑(煩惱)→造業,造業之後得果報;得果報之後又起另外一個煩惱,就是一種輪回性。

為什麼我們一生又一生流轉到現在還是這個狀況呢?就是我們活在一種等流性、輪回性,前生打什麼妄想,今生還打什麼妄想,怎麼可能改變呢?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你的生命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你自己想要改變,沒有其他情況。佛陀不能改變你,佛陀只能說法讓你瞭解道理,讓你自己去改變。佛法的整個中心思想在自覺,你要不覺悟,誰也救不了你!

這地方有講到一個觀念:生命的轉變,是來自於內心的轉變!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象你沒辦法改變。

所以,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啓動你過去的業力,生命就變成二分法。如果你是安住在真如,生命就沒有好壞,它只是個影像而已。但是你開始仁者心動,這個世界就跟著動了,生死業力、宇宙萬法也就開始動了,生命就變成了二分法,有好的、有壞的--有些東西你會起貪欲去追求,有些東西你會起瞋心去排斥,這是業力的問題。

第二個,你會產生錯誤的想象。業力給你的種種景象跟感受,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但是你會生起顛倒想,認為應該去追求,這個對生命是好的。然後過去的宿業,一旦跟顛倒想結合起來,你就造罪了。

怎麼辦呢?《楞嚴經》是怎麼去對治攀緣心?《楞嚴經》是認為:業力所變現的這一部分,我們沒辦法改變;哪些人會對你比較好、哪些人會討厭你,這一部分你沒辦法改變。...你的信仰很重要。當你提起正念的時候,你要深信你心中的善根是真實的功德,你內心的菩提心、對阿彌陀佛信仰的願力,那種善根是真實的!你用真實的信心、真實的願力,去攀緣阿彌陀佛真實的功德,一定可以對治這一切虛妄的假相!

以佛法的角度來說,無論你怎麼樣攀緣,只要一念的回光返照就夠了,這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夠消除百千萬億劫的攀緣。為什麼?就好像千年暗室,只要找得到電燈,一瞬間它就亮了,不用等到千年才亮。那他憑什麼臨終時,能夠把地獄的猛火,化成清涼風?憑的就是他臨終的--回光返照,把心帶回家了。他以前是離家出走--一念迷,生死浩然;現在他遇到善知識的開導,回光返照找到他心中的光明,把他真實的善根表現出來--一念悟,輪回頓息。


你連心都不明白,怎麼調整呢?

上淨下界法師

什麼是真如呢?它的體性,經典上給它兩句話,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清淨這兩個字很重要,不管我們無量劫來,打了多少的妄想,但是我們的心,還是清淨,這句話什麼意思呢?這個清淨的重點就在「本然」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太重要了!這個清淨,不是你修來的,它是你本來就清淨,修來的清淨是對立的。

你看一張白紙,它的清淨是一種對立性的清淨,你用墨汁去潑它,它就黑了,但是虛空的清淨呢?它是圓融性的,虛空可以容納白色,也可以容納黑色,所以虛空的清淨是圓融性的,因為它離一切相。

所以清淨的意思就是說,它不是雜染相也不是清淨相,是離一切相,這叫「清淨」。它不是善也不是惡,所以它容納一切的善惡,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因為離一切相,因為無住的原故,所以它周遍法界,這是它的體性

所有的教法都在發現明瞭生命的真相——這個人為什麼會流轉?這個人為什麼會還滅?說明流轉門、還滅門,而整個流轉、還滅的因緣就在你一念的心的迷悟。所以如何地明白這一念心、進一步地去調整這一念心,是個關鍵,你連心都不明白,你怎麼調整呢?所以這個地方在教法上,你應該先明白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真實相。

然後再講修觀:我今此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這個在修觀這句話實在是太重要了,太重要了。我們如果說這句話不明白,那在整個天台宗的判教,你不能入大乘種姓的,不可以的。就是我們這一念心的相貌,當我們是迷的時候是全真成妄,全部的真心全體是妄想,當我們悟的時候全體的妄想變成全部的真心,這個是大乘的不二法門。

這個地方,在大乘的思想當中,說這個諸佛的解脫在眾生的心行中求。就是你因地的時候,什麼叫稱性起修?就是你一定要透過大乘經論的聞思,然後肯定你這一念打妄想的心全體是真如本性的全體大用,它的本性就是真如。你以後成佛以後,你以後在菩提樹下一念的相應,相應慧現前,成就佛道,那個靈靈覺覺的佛性跟你現在這個靈靈覺覺的覺性是不二的,沒有離開你這一念打妄想的心。所以這個地方是很重要的,這個不二的思想。

若不能當下反觀,則靈知靈覺之性,恆被一切法所區局。縱慧成四辯,定入四空,依舊迷已為物,認物為已。我們如果不能夠回光返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那麼我們靈靈覺覺的本性被一切法,這個一切法當然指五蘊,被五蘊所障礙,執著五蘊為自我。這樣子,雖然你的智慧很高,成就四無礙辯,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乃至於成就四空定,依舊是迷已為物,認物為已。

 

世間最大的罪業是什麼?能讓人永難回頭!愚癡跟邪見有什麼差別?

佛陀說法的功德——破除邪見

有一個方法,可判斷這人是否有希望

何謂「三淨肉」跟「五淨肉」? 絕對不能用絲織的棉被!

閻羅王告訴他說,如果你吃素念佛這個定業還能夠轉

喝酒吃肉吃大蒜能否往生西方?吃肉念經或念佛,有如『含血噴經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