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修行誤區 (14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把功德迴向給別人,會被對方的冤親債主纏上嗎
寬見法師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美堪布:宗教狂與平常人

修行,是為了幫助自己和他人覺悟,而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喜愛或贊許。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佛的時候眼睛不要閉起來!

悟公上人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界法師:你的佛號不能都是在散亂心中念!

我們不斷地修習專住,首先產生心輕安。你的心會產生兩種功德:第一個,明了。所以你打完坐的時候出來,你的心特別的明了。真正得禪定的人,在唯識學上說,他可以看得到牆壁的毛細孔,他那明了性到那種程度!他六根的那個明了性特別強,剛剛打完坐的人,一點小小的聲音都能夠聽得清清楚楚。第二個,寂靜。他心中的那個波浪慢慢地停下來,如平靜的水。所以他這個時候內心是非常的輕安,明了寂靜,寂靜明了,這是第一個心輕安。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彭鑫博士: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身體這麼差

1、問題的由來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界法師: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師

問:師父慈悲!弟子有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鍋漏匠,由諦閑法師安排他在一個破廟裡修行,因為他小時貧苦,沒有讀過書,所以諦閑法師只教他一心念佛號就可以,他老實念佛三年後就立地往生。那弟子的問題是,這個鍋漏匠他目不識丁,也沒有機會親近善知識,也沒有聽經聞法,也不知道什麼是菩提心,他只靠念佛就有這麼殊勝的成就。那弟子的疑問是:他是嫌命苦而求離娑婆,並不是真心明白苦諦而欣求極樂;二、他只有事修、沒有理觀;三、他不知道菩提心是什麼?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安法師:開始很猛的人,退下來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發心很猛,恨不得一腳就踏到。但是欲速則不達,開始很猛的人,常常退下來也很快。要知道發了菩提心,從你發心菩提,到伏心菩提,到明心菩提,到出到菩提,到究竟菩提,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你一生、兩生所能達到的。你希望快速,這就是躁妄心,一碰到挫折就會馬上退回來。所以你發了菩提心,還得要有長遠心。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忍能忍,真正是一顆非常柔順的心,非常具有意志力、百折不回的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通固然神奇,但智慧卻是涵蓋一切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為了考驗弟子們,對弟子們說:「我現在要到天上去說法,你們有緣也跟著來吧!」說完,立刻走了。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修行,不是讓你和佛菩薩做生意!

修行不是和佛菩薩做生意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類大惡業,學佛人最應警惕

益西彭措堪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分隨順,會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寬見法師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音老人:修行中的五點誤解

在修行途中除了神通以求外,還有許多常見的誤解,今擇其要略述于後: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一學佛就要改變命運,這個是錯誤的!

凈界法師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佛法不靈?還是我們的心不純?

絕大多數人,名義上在學佛,而潛意識裡卻只想求佛——求佛菩薩保佑我逢凶化吉,遠離災厄,多福多祿,健康長壽,儘可能少一些付出而多一些回報。總之一句話,保佑我能事事如意,處處稱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種感覺找不到,恐難生淨土
本幻法師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萬不要搞得一身佛氣,真正大乘道不用裝起那個學道的樣子

南懷瑾先生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慧律法師|我們現在念佛有一個錯誤的觀念 !

往生就是現在的事情,就是當下轉念頭的功夫,絕對不是臨命終的事情。你能夠萬法回歸當下,用大智慧打破無明、煩惱、習氣,步步為營,護持這一顆清凈心,這樣子念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子念,保護這一顆清凈心,這樣下定決心保護它,慢慢慢慢,自自然然牠就會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漂亮的蝴蝶就比喻作往生極樂世界。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陀經三個誤解:多善根多福德、一心不亂、心不顛倒

慧凈上人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索達吉堪布:衣服上印有佛像、經文、咒語,不能穿!

印著《心經》的T恤可以穿嗎?

文章標籤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慈悲與愚蠢的慈悲

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度里,尤其是新時代、新靈性的圈子裡,流行著一種溫吞的平等主義與圓滿的自以為是。他們聲稱沒有任何一個觀點比其他的觀點更好,因此所有的觀點都應該平等視之,這樣才能顯現豐富的多元性。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