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妙

現今氣功、禪學較盛,從氣功轉而入佛者,依禪法修止習定者頗多。

這些初學者往往從禪定的角度來理解佛法的種種修持方法。

如我國流行最廣的淨土宗持名唸佛法門,也被看作是修止習定的一法,謂唸佛號有助於排除雜念、攝心入靜、入定等。

初學者又每以「唸佛禪」的名目來理解唸佛法門,以為唸佛即是修禪。

實際上,淨土宗的持名唸佛法門並不注重禪定,持名唸佛雖有攝心入定的效果,但入靜、入定並非此法門的勝妙所在。「唸佛禪」與持名唸佛是有所不同的。

「唸佛禪」以唸佛就是修禪。此之「禪」屬教下之禪。談禪,宗、教之禪不宜混用。

現時有的學者論禪,首先以「梵文禪那,譯為靜慮」或止觀、禪定等義來解禪字的意思,文中卻又大談禪宗之禪。

教下之禪與宗下之禪是有區別的。禪那,或雲禪定、靜慮,即在靜定中觀察、思慮,定中有觀有慧,乃是依教修心。

此一依教理解、攝心修定的 修禪修觀,即是依教之禪,非是「教外別傳」、直指頓證的宗門禪。本文所談的唸佛禪屬於依教修心之禪。

按近人太虛大師的分類,依教禪有安般禪、五門禪、唸佛禪、實相禪四種。

這些依教解理、攝心修定的禪早在禪宗以前即已完備。

在傳入中國而盛行的禪法中,最早是安般禪和五門禪,唸佛禪稍遲。但在五門禪中已見唸佛禪的端倪。

《五門禪法要略》於唸佛一門已相當詳細。唸佛法門有持名唸佛、觀想唸佛、觀像唸佛、實相唸佛四種。

《五門禪法要略》中的唸佛一門主要是觀想唸佛,觀頂上或臍間出一佛、二佛,乃至五方五佛。

專重唸佛的唸佛禪的盛行,則在五門禪之後。但就唸佛禪本身溯源,卻並不在五門禪之後。

就中國佛教史看,後漢末支婁迦讖譯《般舟三昧經》、《首楞嚴三昧經》均是唸佛三昧所攝。道安法師之前已有僧顯禪師於定中親見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可見唸佛禪在道安以前即已萌芽。

唸佛禪真正地提倡、發揚,則在廬山慧遠法師。

後世尊慧遠法師為淨土宗第一祖,蓋因淨土宗之專重唸佛,皆從慧遠法師所倡導之唸佛禪流出。

但後來盛行於中國的持名唸佛法門,已非慧遠法師當初倡導的唸佛禪。

慧遠法師當時修唸佛法門者,大都是注重禪定而唸佛,以唸佛為修習禪定的法門。慧遠法師雖依《佛說阿彌陀經》持名唸佛法門而創廬山蓮社,專重唸佛。

但他的唸佛乃是修禪,或曰「即禪之唸佛」(太虛法師)。

慧遠法師臨終時曾告眾人一生中曾於定中「三見淨土與聖眾」,可證其所修的唸佛法門是「即禪之唸佛」

慧遠曾在王喬壽《唸佛三昧詩》中序云:「諸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唸佛為先」,極力倡導唸佛三昧。

因為當時以唸佛觀為諸禪觀中之最高者,以唸佛為最上禪觀

可見此種唸佛禪不同於後世盛行的作為易行道的淨土宗之唸佛。這種修禪之唸佛仍為難行道。

唐時道綽大師在《安樂集》中列十二門,第三門依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而分辯難行道與易行道,以持名唸佛往生淨土為易行道,才奠定了淨土教義的宗本。

現在中國流行的淨土宗持名唸佛,乃是易行道之唸佛法門,而非當時屬於難行道的唸佛禪。

後來經善導大師的發揚,教人專持佛名、不須作觀,高唱一切佛法自力難行,持名唸佛他力易行,才真正確立了中國淨土宗的唸佛法門。

乃至近代,淨土宗之唸佛特別強調信願,但具真信切願,十念即能功成。

清末沈善登居士《唸佛四大要決》中謂唸佛一不可修定,二不可參禪,三不可伏斷妄想,四不可攝散歸一,只須於深信切願下,長時記數持名,尤重晨朝十念

當代黃念祖居士《大乘無量壽經解》闡發淨土宗趣,亦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並不注重禪定或一心不亂。

可見現時淨土宗之持名唸佛並非即禪之唸佛。

持名唸佛雖然有即禪之成份,但其殊勝獨妙不在禪,而在易行與他力,蓋因淨土宗之持名唸佛乃果覺因心(「以果地覺,作因地心」)之法,非是一般禪法。

今時修唸佛法門者,於「唸佛禪」與淨土宗持名唸佛法門宜加分別,方能正確而深入地瞭解唸佛法門,以便擇法修持。

 

高高峰頂上,四顧極無邊;

獨坐無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無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終不是禪。──錄寒山詩

(資訊來源:摘自《禪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