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世事”念佛是無量劫以來的一件大事
常常有居士來問:“哎呀,我現在事業很多,是完全去忙于事業呢,還有留一點時間精力來修行佛法?”我們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是鼓勵如果你的基本生存解決,你就一心一意來修行佛法,但實際上很難做得到。
這個時代的價值觀都是誰事業做得好,誰天天很忙,就是最有價值。忽然你什麼事不幹,成了閒人,別人都看不下去,家里都看不下去,得不到大家承認。他內心也就恐慌,他也站不住腳跟。于是在這種情況下你就隨順,那你還是幹點事業吧。不幹沒有辦法,這是共業所感。它不像傳統社會,你閒下來,閒人是貴人。現在人沒有這個觀念,越忙越好。見了面,最近忙什麼?哎呀,我很忙。很忙,表明他很有價值,很有事業。你看都有時候那些人退了休的老幹部或者原來什麼,到了退了休的時候他都不甘寂寞,所謂的發揮余熱。有時候余熱也沒地方發揮,他每天還要早上上班的時候,把頭梳得光光的,夾個公文包,打個領帶,穿個西服,急匆匆地都要去幹重大的事情似的。人家問:“老李,你到哪里去?”“我很忙,我去開會。”實際上他什麼事情都沒有,他就要裝著去開會。這個東西就很難了。
所以“棄世事”,這是我們重大的科目,要把世間的事情放棄,把全副的精力用在念佛求往生上,這是無量劫以來的一件大事。無量劫以來我們都是由于放不下這個世間的事情,懈怠、放逸,雖然遇到淨土法門,但信願還是建立不起來,“自求之”還有距離,于是還在這里滯留。所以真正要了生脫死的人,他一定要有與眾不同的那樣的氣魄,特立獨行,不怕別人的諷刺、冷嘲熱諷、輕慢。我是求往生的人,我自己甘心把自己邊緣化,我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你有沒有這種氣概?而且是在你世間事業做得最輝煌的時候,你急流勇退,平淡下來,好好念佛。
這個時代你要看到這個共業這麼厲害的時候,你還幹什麼?!除非你生存有點問題,如果你生存基本上能夠保持基本的溫飽,我是覺得你要全心全意去念佛,還沒有玩夠嗎?酸甜苦辣還沒有做夠嗎?多少年老的人這一輩子過得很苦,你用你一生的你的痛苦,你的苦難要有回報,要用你的痛苦凝住凝注一個非常巨大的求往生心。 不要再因循了,也不要在這個世間做任何幻想。它是五濁惡世,一世不如一世,一年不如一年。那些還在這里宣揚要在人間建立一個淨土的人,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只要看到普遍的人心是什麼樣子,土是心變現出來了,你先反照自己是什麼心呢?你還能去講大話嗎?學佛人一定要嚴峻地面對自己、解剖自己,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他。如果說這個世界還能建立淨土的話,那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可以不存在,阿彌陀佛也不需要那樣地精勤努力地變成阿彌陀佛。就是由于我們這個三界成不了淨土,極樂淨土對我們才有意義。就是我們自己業力太重,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阿彌陀佛的佛力的加持才對我們很重要,對這一點一定要搞明白。
所以釋迦牟尼佛你看再三地殷勤地勸勉,就是要讓我們把這個世間,五濁惡世的世間放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人中分陀利華,這就是諸佛歡喜、天龍護念、人天恭敬的事情,就能得到“壽樂無有極”的勝妙的果報。
索達吉堪布:世間法、出世間法不可兼得
如今有些人覺得,修法不需要絲毫苦 行,在成辦今生俗事,享受幸福、快樂、名譽的同時,也能修成正法。其實,怎麼會有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呢?對每個人來說,出世間法好的,世間法肯定不好;世 間法好的,出世間法肯定不好。自以為二者兼而有之的那些人,不管是你的上師、同修或是其他什麼人,只是世間法比較突出而已。如果你覺得他各方面都很棒,那 他也只是隨順你、隨順世間而已。但過於隨順世間的話,不可能具備真正的出世間法功德。凡是想世出世間法一舉兩得的人,就好像認為有兩個尖端的針可以縫紉,或者水火可以放在同一容器內,以及可同時乘騎向上向下行馳的兩匹馬一樣,顯而易見,這種情況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在這個世界上,不論從智慧、悲心、人格乃至各方面考察,沒有任何一位補特伽羅,能 勝過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但佛陀也沒有想出世出世間法同時成就的方法,因此猶如丟唾液般捨棄了轉輪王的國政, 離開皇宮來到尼連禪河畔,在六年裡歷經苦行精進修行,期間每一年只喝一滴水,只吃一粒米。佛陀還說過:「我於無量劫,具足修苦行,清凈諸業障,得勝智功 德。」佛以自己的行持告訴我們:證悟絕非輕而易舉,想一邊享受世間,一邊獲得出世間成就,是不現實的。
既然佛陀都不能兼顧,那誰又有能力兩全呢?所以,作為修行人,我們不要太放逸,也 不要太傲慢,自己應該知道自己的根基。有些居士聽後,可能憂心忡忡:「如果世出世間法不能兼得,那我不放棄家庭和工作,是不是就永遠沒機會修行了?」這倒 也不是,我剛才所講的,是上等修行人。你做不到的話,也可以用次一點的標準要求自己。作為一個居士,可能做不到這種上等修行,更做不到佛陀那樣的苦行。但 我覺得,一邊學習、工作,一邊修行,也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不過,有些人不喜歡做下等修行人: 「如果做不成上等,那我中下等的也不做,乾脆不修行了!」這種說法有些偏激。就像做人,你若做不成最好的人,又不願做中下等的,那是不是人都不做了?或者 像讀書,你讀不到前三名,就書都不讀了?很顯然,這種選擇是錯誤的。不能名列前茅,至少也要完成學業;做不了最好的人,做個差不多的也可以。修行也是如 此,把能做到的做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人可能問:「世出世間法不能兼得,那怎麼理解六祖的『佛法不離世間覺』呢?」
其實,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解釋:對上等修行人而言,他們獲得成就,並具有極高境 界,雖已看破一切,但因悲心推動,還會以世間法度化眾生,這是菩薩的不離世間法;而我們凡夫人修行,因為不能純 粹地修出世間法,所以在做中下等修行時,仍可以兼顧一部分世間法,儘管不一定能即生成就,但也會為來世積累資糧。
因此,對這些道理,大家需要多方面觀察。其實,對從小就學佛的人來說,一般不會有很多矛盾。但後來才遇到佛法的人,在原來固有的信仰上接受佛法,還是會經常冒出各種疑惑。在這個時候,系統聞思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所以,大家應該偶爾讓心靜下來,念個經,看點前輩大德的書,享受一下放鬆的生活。 儘管我們沒有因緣像古德那樣永居山林,但即使是住在城市裡,只要有這樣一顆心,適當地調整一下,就算不能整天 如此,也可以擁有一兩個小時的安寧。總之,世出世間法不能兩全的公案相當多。往昔所有的成就者,都是將今生的瑣事拋於腦後,歷經苦行、精進修持而獲得了成 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在成辦現世俗事的同時,順便修行而成就的。
索達吉堪布
——《大圓滿前行廣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