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感應道交:打開心門,善用佛力,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祂永遠是被動的!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遠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是主動的,這樣子我們就講到三力不可思議了:

感應道交有三種力量

第一個、佛力不可思議─佛陀的本願功德力。

阿彌陀佛有四十八種力量存在法界當中,等待你去啟發它。這是已經成就的功德。

第二個、法力不可思議,這四十八種力量你要能有個代表,就是陀佛的聖號─名以召德。

這四十八種力量有一個共通的門,你只要找到這個門,你就能夠入到四十八種力量,這個門就是法力。

第三個、當然最重要就是你要把這個門打開,你要有心中的憶念,就是你的心力不可思議,你內心的力量。
 

你看諸位身上掛了很多觀世音菩薩嗡嘛呢叭咩吽的咒牌、掛一個南無阿彌陀佛的咒牌,諸位覺得那個有沒有加持力?

你不相信它的力量,它就沒有力量。

你說這個是什麼法-王加持的,我跟你講:這個法-王加持的,你不憶念他的存在,你每天做功課的時候不拿來加持一下,久了它就沒有力量。

所有外在力量的加持,都是存在的,但是它永遠都是被動的,它不會主動的救拔你。

你要知道這個觀念,你不釋出一種力量,他不會產生回應的。

講一個實際的公案來證明──在《淨土聖賢錄》講到清朝有一個老婦人(百不管老媼),這個老婦人是做南北生意的,她南北貨的生意做得很大,後來她先生往生了,這個婦人就獨自撐起整個廣大的家業。

這個老婦人學了佛以後,知道淨土法門,就專心念阿彌陀佛,就把事業交給她的子孫來經營。但是這個老婦人在家裡面念佛念了三年,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增上,業障也沒有消除、煩惱也沒有突破、對往生也沒有把握,覺得功夫不上路。

她就去請教一個老和尚,一個叫道源的老和尚。道源老和尚說:你怎麼念的啊?就說:我是怎麼怎麼念。道源老和尚說:你這樣念沒有辦法感應道交,你嘴巴念佛,你心裡面還是攀緣這些世俗的事情,你沒有真實的去憶念佛陀的功德、真實的憶念淨土的功德。

誒,這個老婦人善根很深厚,她知道佛力不可思議,但是你要把心力放進去,她之前沒有把心力放進去,沒有善用心靈的力量,所以佛力表現不出來。

老和尚說:你從今以後專修一個法門,就修隨他去,什麼事情隨他去。後來她自封為百不管─百不管婦人。

她這個時候真正把對娑婆世界攀緣的心,全部收回來,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後來念了沒多久就真實往生了,她的內心跟阿彌陀佛真實的相應。

同樣一句佛號,為什麼她之前沒有相應,後來相應呢?因為她前面缺乏一個心力的力量,缺乏心靈的力量放在裡面去。

我們真實相信有佛陀的力量存在,我們真實相信;但是你要把心力放進去。心中的憶念─才能夠把它啟動起來。

所有佛的力量,都要透過你─這是你修淨土宗必需要知道的,祂沒有辦法主動救拔你的,不可以的。

如果我們能夠善用佛力

你看我們這一念心,我們一般人很難打開,就是你很多業障蓋住。說有些人剛出家的時候,念佛的時候打瞌睡、做早晚課也昏昏沉沉、暗暗鈍鈍的,你就是那個業障把你的心包住了,所以心沒有開。

那念佛的人慢慢慢慢就可以把這個業障打開,這種打開的方法,當然不是你的力量,而是透過你憶佛、念佛,啟動佛力幫你打開的。

講一個譬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就好像一個人經常做香的人,他身體上沒有香氣,但是他可以把外在的香氣引到自己的身體,變成自己身體的香氣,就是仰仗他力讓自己有香氣,這個叫做香光莊嚴,有香氣光明。

成佛之道要滅除很多很多的障礙,煩惱障、業障、報障。你有二種選擇來完成你的使命:

第一個、你完全用你心靈的力量。我們前面講到,你心中發願,培養一個美好的思想,單獨的面對你煩惱障、業障、報障,這是一個選擇。

第二個、阿彌陀佛存在這麼多力量,我可以拿來善巧運用,我可以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可以把他力引導進來。

第四十五願說:設我得佛,十方菩薩聞我名號,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

它說:一個菩薩修菩薩道的時候,能夠聞我名號,能夠不斷的用歡喜心、專注的心、來憶念我的名號,你就能夠成就清淨解脫的普等三昧,這三昧的力量就是一種調柔寂靜的力量。

如果我們能夠善用佛力,其實你在生命當中你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產生更好的效果;我們不一定要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業障,不必這樣子辛苦的。

舉一個《淨土聖賢錄》-往生女人第九─念佛消業的實際公案:善用功德力之——往生的楊夫人

在淨土宗裡的中冊,它講到明朝有一個居士叫做楊選一。這個居士在地方上做一個小官,娶了一個太太以後,二個人都學佛了,他太太比他還學得認真。楊夫人平常把家事忙完以後,就專心的念佛。

後來這個夫人到了三十一歲的時候,生下了一個男孩子,之前是生了幾個女孩子,生下這個男孩子以後,她就跟楊先生說:我的責任已經了了,我已經給你一個後代了,從今以後我要專心的念佛了,希望你能夠成全我。這位楊先生也不錯:好吧,我們家那麼大的三合院,你找一間空房子住吧,好好的念佛。

這個楊夫人就找一間空房子住,開始很專心的念佛,那時她可以說是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得非常的法喜。但是念沒有多久,她的背上長一個膿瘡,像雞蛋一樣的膿瘡,化膿流膿流血出來,找醫生看都沒有用。但是這個楊夫人知道找醫生沒有用以後,她就很虔誠求佛力加被:阿彌陀佛有四十八種力量,我一定要把這四十八種力量引導到我的生命裡面來。

有一天晚上她做一個夢──夢到一個很大的鬼,拿一把刀子要殺她,她就趕快跑,跑到一個地方,出現一個更大的神像、放大光的神像,她就跑到祂後面去了,這個神像就把這個鬼趕走。誒,從那次夢境醒過來之後,她背上的膿瘡就慢慢的好轉、慢慢的乾枯,最後脫落就完成好了。

經過這件事,以後她就有信心了,她也沒有做什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嘛。

後來她念了沒多久就往生極樂世界,臨走之前還把她先生叫過來,說:有四個童子要迎我到淨土去了,跟他道別,然後就安然的往生了。

修行當中,最難處理的是冤親債主,你要處理冤親債主不是有慈悲心就可以,你還要有功德力。

我們不一定要自己創造香氣,重點是你要把這個香的香氣,引到你的身體裡面來。

你怎麼把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功德,轉成你的力量?這件事很重要,是成敗的關鍵!

我們今天面對很多的煩惱障、業障、報障,但是你怎麼樣把阿彌陀佛的力量轉成你的力量,這個很重要!

image


淨界法師:善用其心——可以扭轉人生

「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當這個「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又會去創造一個「業」,這時候你的想法很重要,必須培養一種正確不顛倒的想法。

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八識規矩頌》)

當「第六意識」在面對果報時,它的情緒變化是很複雜的。怎麼複雜呢?「性界受三恆轉易」,所謂「三」是指善性、惡性、無記性,或者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時候是指苦受、樂受、舍受,這些都不斷在變化;「根隨信等總相連」,在變化當中,有時候跟「根本煩惱」相應,有時候跟「隨煩惱」相應,到了佛堂又生起信、進、念、定、慧的善根,這樣的變化,會對我們身、口起引導的作用,所以說:「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它不但時時在變,等到力量增大的時候,還會驅動你的身體、嘴巴去造作,形成了「引業」跟「滿業」。

「引業」是指強大的業力,會影響「總報」,生命的形態;「滿業」是指薄弱的業力,會影響「別報」,充實正報條件;就創造了一個來生的果報。所以這個地方「思想」非常重要,「第六意識」的情緒變化,會帶動身口去造業,這些業又影響到未來。思想和果報的互動關係,這就要看第二個偈頌:

名事互為客,其性應尋思,於二亦當推,唯量及唯假。(《攝大乘論》)

「名」是指「名言」,就是思想、想法;「事」是指外在的「果報」。果報會影響想法,想法也會影響果報,兩個互相影響;這樣的性質,身為一個菩薩應該好好去體會。

不同的想法,會起不同的作用

在「名言」和「外境」當中,要知道一個觀念:「唯量及唯假」,每一件事情都是「無自性」的,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這個果報到底是傷害你、還是幫助你?果報本身不能決定,是你的想法決定的!

比如說:你這個人身體多病,我們只能夠說「多病是痛苦的果報」,不能說生病就是障道、讓你不得道。「病痛」叫做痛苦的果報,但是不一定障道。蕅益大師說:如果對病痛有正確的想法,可以產生正面的力量。好比能消除我們很多妄想,增長我們對於「苦、空、無常、無我」的觀察。為什麼你知道無常呢?因為有病痛,你才發覺人生不能久住、不能再輪迴了。

諸位要了解一個觀念,無始劫來,我們結了很多善緣,也結了很多惡緣,這是不能改變的。佛法講「改變」,很多人不了解,主要是「改變你的想法」。如果你把每個人都當作善知識,每個人都能幫助你修行;如果你把每個人都當作惡知識,每個人都變成在傷害你,這是事實!

當果報出現時,唯識學說它是「無記性」,非善、非惡。那怎麼會變成有善、有惡呢?是自己「想」出來的!所以一個人經常生起負面的想法,其實是你自己在傷害自己。說實在話,沒有人傷害你,阿賴耶識只是如實的把果報呈現出來,誰知道你會這樣想呢?你跟果報接觸時,產生一種想法,這個想法就會影響你去造業。

我曾經問過很多念佛人:「當你聽到佛號的時候,會生起什麼想法?」

你說:「唉,我聽到佛號都沒有任何想法。」那你絕對沒有辦法往生!你沒有想法,你就沒有好樂心、歸依的心。如果你聽到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完全沒有想法,這個佛號你念不住啊!你看打佛七,有些人佛號一念下去,佛號就在心中,一句「阿彌陀佛」念、誦、聽跑不掉,就算跑掉了自然會拉回來。有些人不容易專注,佛號念念念…念不住,跑掉了,拉回來又跑掉。因為你們之間沒有一種「意樂的心」,它跟你沒有關係嘛;就是沒有想到這句佛號是萬德洪名,具足種種功德莊嚴、無量光、無量壽。

我再舉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說明:「好比你今天想到巧克力,你會有什麼想法?」你說:「我沒有什麼想法!」那你一輩子也吃不到巧克力,因為你跟它沒有任何交集、沒有正確的憶念它。你說:「巧克力味道很甜美哦,吃下去有一種幸福的感覺,還會給我種種能量。」你對巧克力的想法是甜美的、能給你能量、有安神的作用……你聯想到巧克力可以帶來很多益處,有一種意樂心,這樣在你未來生命當中,就可能與巧克力再次相遇。

所謂「憶佛」,為什麼要憶念阿彌陀佛?就是因為這樣,我們跟佛陀之間的因緣,才能夠建立起來,原因後文會再詳細說明。

總之,你的「生命」跟你的「想法」很有關係,如果不善用其心,來生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我們今生面對果報,要注意如何生其心,這是我們該注意的事,因為你所想的會影響你的未來。是怎麼影響呢?

業果差別

富貴從布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

長壽從慈悲中來,短命從殺生中來。

莊嚴從忍辱中來,丑陋從瞋怒中來。

高位從恭敬中來,卑賤從憍慢中來。

前面有講過:生命是過去的「思想」創造的,如果你想知道「來生是什麼樣的情況?」這裡有一套公式,只要把它代進去,馬上就會知道。

一、「財物」:你來生會不會跟財物相遇?擁有很多、還是很少的財物?我們可以檢驗自己的思想:「富貴從布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假設今天有五千塊,你會有什麼想法?先看你的直接想法。如果你想:唉,五千塊,我要拿出三千塊來供養常住,二千塊留下來自己用。這樣你來生還會繼續有錢,一定還會有錢。因為你有布施的心,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到「富貴」的果報。「貧窮從慳貪中來」,如果你把五千塊藏在床鋪底下,那你的錢到今生就結束了。一切法因緣生,「事出必有因」有果必有因。一個人不願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受害的還是自己!所以,你必須想想來生的問題,不能只想今生,想到來生的話,你就會強迫自己改變思想。

二、前面講到財物,這地方講到「生命」:你來生的生命是健康呢?還是多病呢?也可以檢查一下:「長壽從慈悲中來,短命從殺生中來。」如果遇到人事的因緣,你會用慈悲心來面對,最起碼不損惱眾生,無論他對我怎樣,不會想去傷害他、也不忍心傷害他;經常起這種想法,我可以肯定說:你來生會活得很健康長壽,不用去找醫生,因為「慈悲」的思想,是創造健康的果報。反之,如果你的想法是想去觸惱、傷害對方,有這種攻擊性的想法,那你來生可能是「短命多病」,這跟別人完全沒有關係,跟上帝也沒有關係。

三、「莊嚴從忍辱中來,丑陋從瞋怒中來。」這是講到一個人的外表「長相」。你將來的外表是莊嚴,還是丑陋呢?如果遇到別人來刺激你的時候,你習慣性的想法是:「啊,算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你經常生起這樣的想法「寬恕、包容」,來生長相莊嚴。有些人是以「瞋怒」回應——你對我不好,我就對你不好,以牙還牙;經常有這種瞋恚的想法、報復的想法,來生就會長得很丑陋。

四、最後講到「地位」的問題。你來生是居高位的?還是低位的呢?「高位從恭敬中來,卑賤從憍慢中來。」假設你是謙卑的人,經常保持低調,總覺得自己修行還不到家,那你來生就容易生長在高位的地方,來生有因緣到寺院,方丈和尚該是你作,因為你有這種因地;所以我們大和尚前生必定是修謙卑的,才能感得這個果報。

每一種果報,都有他的因地,事出必有因。我們前生沒有做好,沒有關係,來生還有希望;因為今生的你,是前生的你創造的,要怪應該怪前生的你,沒有種好因;沒關係,來生還有希望、還有機會。「卑賤從憍慢中來」,如果遇到事情,你都是高高在上,總覺得別人比不上你,那你來生會生長在「卑賤」的地方,會讓別人瞧不起。

總而言之,從這個表格,可以觀察到二件事情:第一個,可以知道你過去做了什麼事情,對不對?從你現在的情況,就知道「過去的你」是怎麼回事;第二,也可以知道「來生的你」是怎麼回事。

因行與果報一定是相應的!

當然我講過:來生還沒有出現,還沒有出現的東西都有希望、都可以改變,只要你肯設定目標,生命就有無量的可能性,未來就有無量的希望。

善用其心——可以扭轉人生

你說:「我來生想要有錢!」一個菩薩沒有錢,不能做慈善事業,想做什麼都不方便。那很簡單,從現在開始培養布施的心情,布施不一定要有很多錢,好比我現在只有十塊錢,我布施五塊、六塊,也可以嘛,重點是培養布施的思想。

你可以從這個表格,「檢查過去的你」做些什麼事,也可以「預測未來的你」是什麼樣的相貌。這個表格非常有用,就是我們常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生命就是這樣出現的,這跟別人完全沒有關係。

生命就是:「你自己把自己創造出來,然後你自己再去受用。過去的你,創造現在的你;現在的你,又創造未來的你!」

我希望大家把這個「生命的緣起」好好的了解;了解之後,開始發願來生要到淨土去。那要如何培養一個跟淨土相應的思想呢?我們說「事出必有因」,想要往生淨土,就要有淨土的思想;你能培養求生淨土的思想,淨土當生就可以成就。當然這只是一個總說,是從「生命的緣起」來探討生命是怎麼出現的。到目前我們都還沒有把這一套理論,運用到淨土去;但是這個理論你必須先了解,才能夠「善用其心」,未來的生命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問題是「願不願意改變」?那就看你自己了。你不想改變,那「來生的你」跟「今生的你」,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所以要先發願,之後培養一種美好的想法,就可以預見到一個美好的未來,是這個道理!

(摘自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道證法師:改變價值觀——執著變灑脫

快樂無憂是名為佛

禪宗有一位祖師說:「快樂無憂,是名為佛」,但是我們時常都不快樂,所以一直不能成佛,那怎麼辦呢?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我們來想想看,我們為什麼不快樂呢?可能是因為我們失去一樣很喜歡、很寶貴的東西,也可能是失去一個很喜歡的人;比如說先生有了外遇,喜歡上別人不回家了,或者是好朋友誤會你(你),你失去了一個好朋友;也有可能是聽到一句很不中聽的話或者批評;也可能是工作的成果或者考試成績不如理想;也可能是因為失去一個好機會或者是沒有得到關懷,甚至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發生這些事情,我們就會不快樂呢?

「價值觀」令人不樂

如果今天丟掉的是一件不太喜歡的東西,我們可能就會覺得很平常啊,心裡不會難過,因為那件東西你覺得不怎麼有價值。

如果今天是別人失去了她的先生,你也不會覺得不快樂,可以說根本就不會受影響。因為別人的先生對你不怎麼重要,你不認為他對你有份量,就是送給你,你也不認為有必要,所以失去了也覺得不要緊啊!

有些話我們聽了實在很不合意,譬如說嫌我們不好的話,人家如果說:「你為什麼那麼笨啊!做這個是什麼工作啊!考這種什麼成績啊!」,我們聽了就會很傷心。第一方面,因為他嫌的是「我」,我們對自我都有執著,如果他嫌的是別人,我們就不會那麼難過。第二方面,因為我們覺得「笨」是不好的,「能幹的」、「棒的」才是好的。因為我們有這種觀念,認為「笨」比較沒有價值,「棒」的才有價值,所以聽了那種話才會不高興。

那一種比較有價值呢?

其實是不是「棒的」就比較有價值,「笨」就比較沒有價值呢?是不是成績好的人比較有價值,成績不好就比較沒有價值呢?這是不一定的。我小時候隨著別人的觀念也有這種想法,但是現在,我完全舍棄這種觀念。有些父母對我說,本來他覺得有幾個孩子很棒很好,結果那些孩子都去留學了,沒有一個留在身旁照顧他,當他老了,骨節酸痛、行動不便的時候,竟然是那個最笨、不能去留學的孩子留在身邊照顧他,你說是那一種比較有價值呢?

價值是沒有標準的——隨人心執著而定;執著的愛,使你痛苦

「價值」是沒有標準的,是隨著人心的執著才訂出來的。譬如說,對一個小學生來講,可能一台電動玩具對他很有價值,但是對我來講,實在沒有必要。所以一個很愛電動玩具的孩子,如果他的電動玩具丟掉了,他一定很難過;但是對我來講,我本來就不要,如果丟掉才不會佔地方,反而更好。所以可以說,其實不是失去什麼東西會使人痛苦,是你愛那個東西的「執著」才使你痛苦。假如你有一件貂皮大衣價值連城,可能你會很得意,穿起來很快樂,不過如果丟掉了你也會很著急,好幾天睡不著又吃不下;但是對我來講,那種衣服是充滿了殘忍的血和淚,我一輩子都不想要那一種衣服。所以價值是沒有標準的,是個人觀念不一樣的,也是隨時在改變的。

認為有價值,就不能看破、放下

我們時常說:「看得破、放得下」。如果你覺得某一種東西,或者是某一件事情還有價值的話,那是不可能看破又放得下的。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去體會,體會到認為一件事完全沒有什麼特殊的價值,才有可能真正看破,把它放下。

——輯自《毛毛蟲變蝴蝶》

 

你不要以為只要提起佛號,不管你心中怎麼想,佛陀總是有辦法度化你

念佛人須知:改變生命的最大力量是「心念」!

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你不要以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無法往生的真相!

為什麼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你要想辦法,從你的妄想跳脫出來,這是關鍵!你想什麼,就會感應什麼

臨命終,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你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