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眾生擺渡‧珍惜聖者的善導 (東博)

《史記‧孔子世家》中有一段話,讓人看了沉思良久,不禁感慨萬千。

孔子出生貧賤,一生奔波,晚年周遊列國,卻沒有一個君主肯採納他的主張,最後絕糧於陳國和蔡國之間。跟隨孔子的人都餓得沒有力氣站起來,孔子卻繼續向弟子講述他的學問,弦歌不絕。

弟子子路於是面帶慍色地問孔子:“君子也有走投無路的時候嗎?”孔子回答說:“君子在困窘的時候也堅守節操,小人卻會不加節制,什麼過火的事情都會做出來。”

孔子知道弟子們心裏不高興,就問道:“《詩經》上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徘徊在曠野中”,我如今就是這般落魄,難道是我做錯了什麼嗎?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呢?”

子路回答說:“大概是我們仁德或者智謀不夠吧,所以別人不信任我們,還把我們圍困在這裏。”孔子回答說:“哪有這種事?如果有仁德智謀就暢行無阻,伯夷叔齊就不會餓死在首陽山,比干也不會被紂王剖心了。”

子貢回答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大概老師的道很博大,以至於天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容納得下先生),那麼先生為什麼不稍微降低一下您的要求標準呢?”孔子嘆息說:“唉!子貢,你的志向太不遠大了,你不想著如何修養自己的道,卻降低要求標準去迎合世俗!”

顏回回答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但是君子應該注重修養自己的道,如果我們修養不好,那是我們的問題;如果我們修養好了,但是卻不被重用,那是這些國家的恥辱。那麼他們不容納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時候才顯出我們是君子啊!”

孔子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子路和子貢也都算弟子中的佼佼者了,但是子路對老師都沒有信心,子貢甚至希望老師能夠降低他的道德標準去迎合世俗,唯有顏回信念純正。

傳播真理,即使如孔子這般因材施教,在關鍵時刻,人在困苦中能秉持真理也是如此之難。

老子一定是看到了這個問題,因此一生“道隱無名”。孔子在求見老子的時候,老子教導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有高尚的品德,外表卻謙恭得像一個愚鈍的人”。雖然老子的學說被後世學習兩千多年,但當年老子只是周朝管圖書的小官,默默無聞,籍籍無名。

如果不是老子後來西出函谷關時,尹喜見紫氣東來,其長三萬里,狀如飛龍,而勉強請老子著書的話,老子恐怕也不會主動寫下這流傳千古的《道德經》。老子在這本書臨近結尾時寫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並非巧合的是,《佛本行集經》和《釋迦牟尼傳》中對於釋迦佛也有著類似的描述。

當釋迦佛在菩提樹下開悟後,曾經感嘆“我所證悟的佛法,難見難知,不可思議,也不可覺察,真不知道如何才能讓世人明白。他們都被貪欲、嗔恚、愚癡、邪見、驕慢、諂曲種種無明所覆障,薄福鈍根,沒有智慧,怎麼能了解我所獲得的道理呢?我現在如果要為他們說法,他們一定會迷惑不解,同時也不能相信接受,甚至還要對我進行誹謗,而因此將使他們來世墮入惡道,受種種痛苦,這不有違我渡脫眾生的初衷嗎?與其使他們受苦,那麼我還是不要對他們進行說法傳道,而獨自悄悄地進入涅盤境界吧!”(大意)

大梵天王看到釋迦佛不準備駐世說法,趕快下來勸說,於是才有釋迦佛在世間傳了四十九年的法,吃盡苦頭。

耶穌傳法時,有門徒十二人,然而當耶穌被抓的時候,“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耶穌在進耶路撒冷時,預見到自己將要被釘在十字架上,於是感嘆“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

孔子周遊列國,絕糧於陳蔡;老子說他的道“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釋迦牟尼因見眾生難於渡化而欲在開悟後直接進入涅盤;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聖人、覺者、先知在世間想善導世人,難度都如此之大。

我也常常想,當今洪大的佛法在世間傳播,萬古不遇的機緣擺在面前,人們是否能夠以這些歷史為鑒,好好珍惜聖者和他們的善導呢?

http://tw.myblog.yahoo.com/jw!rC8Om1uRHU95QTwK3z0zMA--/article?mid=1088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