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氣重的人,一定要多多念誦《金剛經》增加陽氣!
很多人學佛後,沒有多少魄力了,然後悲觀了,這似乎是佛法的錯。 其實不是的,是沒有懂得佛法的真正意義才會如此。 但是,不是說懂了,就能夠真正樂觀起來的。 要樂觀,也要靠佛菩薩的加持力。 如果要樂觀,一定要誦《金剛經》,這是我的建議。 《金剛經》一誦啊,真的全身都充滿著陽氣。 有的人學佛後,跟鬼神接觸的比較多,身上陰氣就很重,陰氣很重,運氣就很倒霉,而且常常覺得很悲觀。 所以說,這不是佛法的錯,只是我們沒有運用好這個緣起。 以前善海很難受時,我就跟她去誦《金剛經》,誦完了,就好了。 悲傷是一種魔,很多人學佛會著悲魔,然後動不動就想哭。 覺得人生無聊。 這就是悲魔。 這時只有通過《金剛經》的加持力才可以的。 這就是《金剛經》的威力。
現在每天晚上和善海在念佛堂念阿彌陀佛經,也感召很多眾生來聽經。 念完以後,就唱伽藍贊,然後念大悲咒,淨場。 就是請那些眾生出去,要淨場。 這個很關鍵啊。 修行人,要先學會保護自己。 有些人,想要幫助惡道眾生時,常常不知道保護自己,這樣就很糟糕。 很多陰性的眾生跟了以後,慢慢的陽氣就衰落了。 所以要先學會保護自己,這一點很關鍵。 年輕人,要有一股魄力,要多念《金剛經》,轉變色身,然後增加陽氣,這樣做任何事情都有勁。 大丈夫,要重整天地的。 哪裡是我們天天冤親債主來冤親債主去的。 所以這一點很關鍵啊,要多多誦《金剛經》,然後以一股強大的魄力,來做一番佛教的事業。 《金剛經》真的很關鍵,如果煩惱時,也要去誦一誦,煩惱就會少掉很多。 這是《金剛經》語言的加持力。 《金剛經》上說,當有《金剛經》在的地方,一天天龍鬼神都要恭敬,向佛一樣恭敬啊。 所以我們要誦《金剛經》
天人喜歡聽《金剛經》和法華經,因為《金剛經》念了,身上發出來的磁場是很旺的,很大的光芒,可以照到三十三天。《金剛經》的威力還體現在《金剛經》的語言,有一次,我給一個朋友坐禪修,他進去了,估計把前輩子惡道的種子翻出來,反正就是進入了可怕的境界。 做過禪修的人,都知道,這個境界,不是我們思維能控制的。 她進入了一個惡道境界後,我就叫她念《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惡境界一下子就消失了。 這就是金剛語的威力,實在不可思議。
學佛的人,一定要陽氣很足,陽氣很足時,才能樂觀。有的人,很悲觀,是因為陽氣衰了,那麼陰氣重,陰氣重呢,就容易著魔,感召到冤親債主,他們來報仇,這就是業障現前。 所以我們要好好做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同時呢,也要多多誦《金剛經》,然後保持陽氣,保護自己的陽氣,這一點很重要。
作者:佚名
地藏王菩薩
默念《金剛經》這三句話,不論什麼事都會改變!
在這世上,不如意的事常有,看不慣的人常見。
如果擁有好的心態,就不會被這些瑣事煩擾。
佛家講:萬法唯心造。人們對於外界環境的感知,其實都是自己的心念所感召。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
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源自我們的心中執念,執念什麼,必然受困什麼。
「我」,是一切的根源
古人雲:「風月無今古,情懷各相異」。
古今風月都一樣,只是看的人心境不同,所以產生了別樣的感覺。就像我們常說的:心中有佛,則所見皆是佛。
內心若是安定自在,則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境地,都能夠悠閒自得;內心若是煩惱不堪,就算呆在風水寶地,都覺得痛苦煎熬。
「我」才是一切的根源,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你的生活,全是由自己創造。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姜子牙和申公豹一起在崑崙山學藝,下山之前,師父給了他們一人一本奇書。
姜子牙在書中看到了美麗的山川景色,祥和秀美,而申公豹在書中看到了燒殺搶掠,血流成河。
師父於是感嘆:「心善之人,看什麼都覺得是美好;凶險狡詐之人,看什麼都是黑暗。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
一切唯心造,無心自解脫。
《金剛經》中有一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人的喜怒哀樂皆由自己的心決定,心是一切的根源,是煩惱的根源,也是快樂的根源。若是不想受到無常的困擾,就要歷練自己的心境。
遇到事情,不要一味向外求,試著向內找找原因。總是換工作,是因為每個工作都很差呢,還是因為自己帶著怨恨工作?總是失戀,是因為遇到的人都不好呢,還是因為自己內心少點寬容和理解?
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是在自己的內心。讓你煩惱的人,可能是來幫你的。讓你痛苦的人,可能是來渡你的。
你變了,一切就變了
佛語有雲:境隨心轉則悅,心隨境轉則煩。
一個人的境況會隨著自己內心改變,周身的環境只不過是內心的反映。要想人生順遂,就要學會反觀內心。
心隨境轉,苦不堪言;境隨心轉,才得自在。
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講過這樣一個寓言。
從前有一個婦女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船夫救上船。
船夫問:「你年紀輕輕,有什麼想不開的呢?」
婦女哭訴道:「我結婚兩年,丈夫就拋棄了我,孩子又不幸病死了。我活在這世上還有什麼意思?」
船夫又問:「兩年前,你也沒有丈夫和孩子,過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你只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了兩年前,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
婦女聽了這話,心裡頓時敞亮了,高高興興上了岸。
人生的苦樂,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心態造成的。一個人總是想快樂的事情,就會變得快樂;總是想著悲傷難過的事情,就會變得憂鬱。
心中無塵心自安,煩惱由心而生。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一切。
曾經,有一個人很喜歡蝴蝶,他買來網子和運動鞋,追逐蝴蝶。終於氣喘吁吁抓到幾只,但是蝴蝶困在網里掙扎,絲毫沒有美麗可言。那個人也很失望。
另一個人也很喜歡蝴蝶,他於是在窗口種植了漂亮的盆栽,靜靜坐在窗邊品茶,看著蝴蝶翩翩而來,心情很是愉悅。
一切向內求,你變了,一切就變了。只要做好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心寬則人安,心大則福大
古語有雲: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物質的富有,不是真正的富有。內心的豐盈,才最珍貴。人生苦短,很多事情,沒必要太過計較。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心寬了,煩惱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順了,人生也會圓融自在了。
清代有兩位傑出的畫家,一個是金冬心,另一個是王錚。
金冬心的畫畫技藝高超,待人謙和寬容,所以人們都十分欽佩他。
而王錚就很見不得金冬心,只要見到金冬心的畫作,總要出言詆毀一番。有時候,甚至在人多的集市,王錚都要對金冬心的畫作指指點點。
金冬心卻不以為然,也不惱怒,只是默默收起畫作轉身回家。
有一次,眾人被一位朋友請去家中赴宴,金、王也在其中。酒過三巡,有人提議以柳絮為題作詩。
王錚想要爭先,就脫口而出:「飛來柳絮片片紅」。眾人聽了,愕然相顧。柳絮是白色,本是常識,王錚卻說出這麼沒有常識的句子。話說出口,王錚頓時酒醒,羞愧不已。
這時,金冬心又對一句:「夕陽返照桃花渡」。三月桃花渡,在夕陽的映照之下,自然變成紅色。
這句巧妙地呼應了王錚那句詩的意境,更加化解了王錚的尷尬。眾人紛紛稱贊,王錚羞愧難當,從此不再詆毀金冬心。
做人,心量越大,成就也會越大。心底無私天地寬,心有海量萬事容。
達照法師曾說:無憂即是福,心寬則無憂,故心寬是福。心寬如海,百福竟來。
凡事放寬心,人生才會活得自在;凡事放寬心,人生才會海闊天空。
願你心寬似海,放得下過往,也裝得了未來。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最好,共勉。
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我們始終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阿姜查尊者
從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覺不太對勁。於是我逃離群眾,遠離比丘與沙彌們,跑到森林與山上去。我認為他們不像我一樣用功,他們太懶散了,某些人像這樣,某些人像那樣。這些事情真的讓我困惑不已,遂成為我持續逃避的理由。
不過,無論是獨居或與人同住,我都靜不下來。我對自己不滿,也不滿意大團體,我認為這不滿是由於同伴、心情、住處、食物和天氣的關係――由於這個或那個,我一直都在尋找適合內心的東西。
身為頭陀比丘,我四處行腳,但事情還是不對勁。「我該怎麼做才對?」我質疑,「我能做什麼?」和很多人共住,我不滿意;和少數人同住,我也不滿意。到底是為什麼?我就是不瞭解。
我為何會感到不滿?因為我有邪見,如此而已,因為我還執著錯誤的「法」。無論去到哪裡,我都不滿,心想:「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有諸如此類的想法。我責怪別人,責怪天氣太熱、太冷,責怪一切!就如瘋狗遇到什麼就咬,因為它瘋了。若心像這樣,我們的修行就永遠無法安定下來。今天覺得好,明天又不好,我們一直都這樣反反覆覆,達不到滿足或平靜。
佛陀有次看見一隻豺狼或野犬跑出森林。牠先是站著不動,不久之後,跑進矮樹叢中,躺下片刻,再跑出來。接著跑進樹洞中,再出來,然後跑進巖穴中,又再跑出來。牠才靜立了一分鐘,下一分鐘便跑進來,然後躺下來,接著又跳起來……。原來那只豺狼患有疥癬!
當牠站著不動時,感到很癢,因此便奔跑;奔跑時,牠還是不舒服,因此又停下來。由於站著不舒服,所有牠又躺下來,然後再跳起來,跑進矮樹叢與樹洞中,永遠都無法安定下來。
佛陀說:比丘們!你們今天下午有看到那只豺狼嗎?無論站著、奔跑、坐著或躺下,不管在矮樹叢、樹洞或巖穴中,牠都感到痛苦。牠責怪站著讓牠不舒服,又責怪坐著,責怪奔跑與躺下;牠責怪矮樹叢、樹洞與巖穴。其實問題和這些事都無關,那只豺狼病了,患有疥癬,問題是出在疥癬上。
心中有邪見,無論到哪裡都不滿。
我們就如那只豺狼,由於邪見才會感到不滿,我們不練習根律儀,遂將痛苦歸咎於外在環境。無論住在巴蓬寺、美國或倫敦,我們都不滿意。不管是去住在國際叢林寺,或任何其他分支寺院,我們也都不滿足。為什麼不滿?因為我們心中還存有邪見,無論去到哪裡,我們都不會滿意。
但就如那只豺狼,一旦牠的疥癬痊癒,無論去到哪裡,牠都會很滿意。我經常反省這點,並經常教導這點,因為它非常重要。若我們知道各種心情的實相,就會比較容易滿足。無論是熱或冷,不管是和很多或很少的人在一起,我們都能知足。知足的關鍵不在於和多少人同住,而是完全在於正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