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佛,不是為了成為茶桌飯局上的談資】

當佛珠手串,開始替代國人腕錶首飾所佩戴的位置,佛學,也慢慢開始成為越來越多現代人關心的話題。然而,你有到底是為什麼而學佛的呢?如果發心不正確,一切努力可能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前些日子,一位做文玩收藏品的朋友來請教一些佛學方面的問題。

談及學佛的目的,他坦言:由於自己從事的行業圈子,無論是茶桌上、飯局上,抑或日常的應酬交流中,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講自己信佛,從而經常會談到一些佛法、佛學方面的話題。想了解一些佛學知識,也只是為了在這些交談中自己不至於顯得一無所知。

萬事皆有因緣,來學佛的人,也各有各自的“因”,各有各自的“緣”。只可惜,對於許多人來說,也只有一些各不相同的功利性的“因”,卻沒有實質上因為福報得聞佛法的“緣”。

有的人學佛,因為內心深藏的一些令自己不安的事,想通過佛法來安心;有的人學佛,是因為遭遇了一些苦難災禍,想通過佛法來祈求平安;有的人學佛,是因為精神的百無聊賴,想在佛法中找到一些寄託;有的人學佛,只想把佛法當成一種所謂彰顯精神內涵、向別人炫耀的學識……

這樣的學佛者,並不能稱得上是真正與佛有緣,也不能真正算得上達到了學佛的根基,更不能真正獲得佛法的精髓。

當下的國人,許多人開始漸漸變得不再那麼執迷於佩戴名表首飾,而是在手腕戴起了手串,頸上掛起了佛珠。與此同時,正如許多通俗的佛學圖書,開始佔據許多機場、車站書店的暢銷書位置,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心起了佛學。

拋除內心真正的需要,可能許多人也像那位朋友一樣,對佛學的興趣,也僅止於為了獲得一種茶桌飯局上的談資。

學佛講求發心,發心不正確,一切努力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且不論因為一些膚淺、虛榮或功利的目的學佛,不可能真正觸及到佛法的真知。本身,日常我們在茶桌飯局上談論的那些“佛學”,也都是有著諸多認識淺薄的謬誤。

比如,許多人常喜歡在花天酒地的飯局上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相傳為道濟禪師(濟公活佛)名言的話頭,讓許多人在放縱自己酒肉慾望的同時,也想標榜自己對佛法的信奉。

其實,喜歡說這句話的人,幾乎並不知道它後兩句的內容,這個偈語的全文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正如一些武俠小說中記述的那些武林絕學一樣,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效法的。若非體質奇絕,一般人學習只會走火入魔。

而關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另一個典故,說是明末時張獻忠攻打渝城,強迫城外駐軍廟裡的和尚吃肉。但是廟裡有個叫破山的和尚對張獻忠說:“只要你攻城後不屠城,我就吃肉。”結果張獻忠答應了他。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這位高僧正是為了萬千百姓的性命才被迫破的戒,這與時下喜歡說這句話的酒肉之徒豈能相提並論?

再比如,許多人喜歡把《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做是一種輕佻戲謔的玩笑話。除了對佛經、佛法的大不敬外,他們的理解也嚴重沾染了內心不淨的想法。

事實上,在佛經中,一般所說的“色”,指的是世間一切有形和占有空間的物質,並不是這些人所理解的情色。

當許多人抱著並不端正的目的,對佛法誇誇其談時,所犯的謬誤和過錯由此可見一斑。

真正的佛學,是一門在踐行中獲得真知的學問。離開了腳踏實地、真心實意的修行,一切的空談都沒有任何意義。

當我們通過學習來獲得佛學知識,知道瞭如此這般的“如是佛學”,更要依照佛陀教誨,學習向佛陀一樣如此這般地修行,從而做到“學佛如是”。這也正是如是佛學所倡導的“如是佛學,學佛如是”的修學精神。

相傳當年佛陀降世,向四方各行七步,每一步落下,大地上便湧出一朵金色蓮花。但願我們每個有志於學佛的人,都能踏踏實實將佛法落實於生活、落實於當下、落實於修行,在生活中,每踐行一步佛法,我們的生命中都能盛開一朵清淨覺悟的蓮花!

轉載《如是佛學》——任然

圖像裡可能有花和植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