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教徒為何要每日誦經?聖嚴法師從「監察」及「使命」這兩個層面,為佛弟子開示背後理由⋯⋯

佛經是佛所説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無邊,所以佛經的數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們這裏,最適用和最通行的,則有《華嚴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説阿彌陀經》、《心經》等。

誦經的起源,出於印度釋加佛的時代,因當時的佛經,既沒有印刷本,也不用抄寫本,都是靠著以口傳口地口口相傳,所以,要聽佛的弟子們代佛説法,往往是聽他們將所曾聽過而已熟記的佛經背誦出來,自己要想熟記某一部佛經,也得下功夫把它背誦出來,到後來,誦經便成了學習佛法和宣傳佛法的基本工作。

但是,佛教徒為何要把某一部經,誦到爛熟之後,還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誦呢?這有兩層理由。

第一是把佛經當作一面鑑察我們心行標準的鏡子:凡夫難保自己不犯錯,有時犯了錯,尚不能知錯改錯,但當面對佛像,口誦佛經之時,就同聽到佛在親口説法來教誡我們一樣,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策勵修行;已經犯的過錯,趕快改正,尚未犯的過錯,決心不犯,已經修的善功,努力增加,尚未修的善功,立志去修。這像一位愛美的女士,閨房中有了鏡子,出門時也要隨身攜帶鏡子,早晨照過鏡子,偶一動作之後又要再照鏡子,今天照了鏡子,明天、後天、大後天,乃至明年後年,還是要照鏡子,那無非是為要保持或增加她面容的整潔美麗而已。

第二是將誦經當作代佛説法的神聖使命:佛法的主要對象是人,除人之外,六道眾生之中,尚有天、神、鬼,以及少數的傍生或畜生(動物),也能信受佛法。所以,雖在無人之處,或在無人聽懂所誦的經義之處,只要有人誦經,就有異類的天、神、鬼、畜,來聽我們誦經。天、神、鬼三類的眾生,以及部份的傍生,均有或大或小的神通,我們誦經之時,只要專誠,即能感應它們來聽經。若你為你亡故的親友做佛事誦經,你的誠意初動,你那親友的亡靈,就已得到了消息,必定會如期前往聽經;亡靈的靈性特別高,縱然在生之時從未聽過一句佛法,死後聽經,也能依其善根通解信受。 (摘自聖嚴法師《學佛知津》)


同樣是誦經,為什麼功德會差很多?

修任何法,首先要先發心,然後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

其中,發心很重要。同樣是誦一遍《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經文人人都會念,但是發心不同,功德會差很遠。

例如:

第一個人,他發菩提心念一遍《心經》,回向給一切眾生:「我發菩提心,希望我可以早成佛道。唯有我成了佛,我才可以真正有能力去幫助一切如母的眾生。

所以我要成佛道,所以現在我要念《心經》來增長智慧,讓我快點解脫,早成佛道。」這樣發心念一遍《心經》,雖然經文很短,但是功德很大,可以成為在人間行菩薩道的資糧。

第二個人,他的心量小一點,沒有發菩提心,但是他說:「我覺得六道輪回太痛苦了,所以我就要解脫,超出六道輪回,將來我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心是為了求解脫,它是會成為解脫道的資糧,這是菩提道次第的中士道。

第三個人,他發心說:「我業障重,想解脫,可還是做不到的,很困難,慢慢來吧。希望我來生可以得到人身,或者去到天上,起碼我不會在三惡道中間。」這是下士道,起碼可以第二世得人身,繼續聞佛法,繼續修行。

第四個人,他發心說:「我念一遍《心經》,希望我今天生意好一點。」如果只是用這種心修行,只是得到現世的果報。表面看是念了一遍《心經》,其實是在修世俗法,不是佛法。

前三個人發心都是修佛法,第四個人發心卻是在修世俗法,由此可見,同樣是行持一件善法,發心格局的不同,所積累的善業功德也不同。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凡聖都是在修,凡修貪瞋入輪回,聖修悲智得解脫。

因此,修行,不要先匆匆忙忙地拿起一本經書來念,要先糾正自己的動機和發心,然後再去修行。

發心清淨了,當遇到任何問題,我們不用求菩薩,菩薩都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

最後,還要如法地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佛道,回向眾生,回向我等一切眾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