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空法師:【只求自己消災免難,心量太小沒有感應】

世間為什麼有水災、火災、風災、地震?自然災害,是心變現出來的。《楞嚴經》說:貪心是水災,瞋恚是火災,愚痴是風災,貢高我慢是地震。如果我們把三毒煩惱統統斷掉,世間水火風三災就沒有了。

一個人把貪瞋痴斷掉,縱然有水火風災,他不會受難。入水水不會淹他,入火火不會燒他,為什麼?沒有感應關係。自己有貪瞋痴,遇到水火風才會遭難,這個道理很深,科學家也不知道。所以人為災難可以息除,自然災難也能夠消除。

在念佛堂以清淨心、平等心念佛,諸位要知道,清淨心就是沒有我執,沒有貪瞋痴慢,平等心是沒有分別,對一切眾生一律平等看待。念佛天天迴向法界眾生,這是平等心,迴向全世界受災受難的眾生,發這個心,就有感應,就能消除世間劫難,化解自然災害。

如果在念佛堂念念為自己,只求自己消災免難,自己升官發財,這個心量太小,有沒有效果?沒有效果,大家有災難,你也跑不掉。如何消除?大家沒有災難,我當然就不受災難。

本文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85集


星雲大師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此人回向得覓竟,心常淨離眾毒。

華嚴經這首偈頌主要是告訴我們,如何立身處事,如何修行辦道。

我們念佛、拜佛,不一定只為自己求功德、求平安、求利益。如果凡事都把自己擺在前面,才做了一點好事,就想馬上獲得回報,一點奉獻服務,就希求得到獎勵,這樣的貪求,反而增長得失的心理,讓自己患得患失。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我只希望別人離苦,別人都不苦了,眾生都得度了,自己也就不苦了;由於度人的願行,自己必然也能得度。

一般的人都是自私、執著,無視於別人的苦難,不把別人的生死當作生死。一個學佛的人,如果漠視他人的苦難,自己又怎麼能解脫呢?所以慈航法師說:「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有了這樣的發心,就是菩薩的精神。

「此人回向得究竟,心常清淨離眾毒」,學佛的人,可以不為自己求安樂,而能為眾生謀求福祉,這叫做回向。什麼是回向?就是「回自向他」。比方,我自己有飯吃,也希望別人有飯吃;我發財了,也希望別人發財。「回事向理」,雖然我只吃了一塊麵包,不過我祝福天下的人都有麵包吃;我得到一塊錢,我希望天下的人都能得到財富。在事相上,雖然算不了什麼大事,但是回事向理的心很大。即使一點小小的功德,都可以把它擴大開來,讓這個功德「回小向大」無限延伸、擴大。

「回向」在佛教裡,是很方便的修持法門,如誦經以後要回向,參禪以後要回向,念佛以後要回向,做善事以後要回向,所謂回向者,就是祝福、加持一切眾生的意思。如果你能常常回向,凡事為人著想,凡事朝大處想,朝好處想,內心清淨,就能遠離一切眾惡。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此人迴向得究竟,心常清淨離眾毒。

《華嚴經》

一、利己與利人

一般社會上的情形,對利己與利人,可分為四種,即:1.利人不利己,2.利己不利人,3.人己都不利,4.利己又利人。平常,利人不利己的事情,除非菩薩發 大心,不然可說少之又少。在佛陀的本生事跡中,有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的故事,可說是利人不利己的最好典型。利己不利人,這在一般人可說是最普遍的,一個人 生存在世間上,處處都以「我」為前提,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先利人,再利己,佛陀的本生--一切施王,可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大乘佛教中, 菩薩發心先為眾生,後為自己,所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與宋朝范仲淹所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謀而合。阿彌陀佛在菩薩 位時,所發四十八大願,願願為饒益一切眾生;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其利人的精神,可見一斑;近代慈航法師說:「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 了。」這都是願代眾生苦,普濟一切眾的菩薩精神。

二、迴向的意義

迴向,是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迴轉 給一切眾生,以拔除眾生的苦惱,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迴向是佛教極為殊勝而討巧的修行法門,迴向的原理就好像手持蠟炬引燃其他的蠟燭,原來蠟燭本身的光 芒不但未曾減弱,反而由於點亮其他的蠟燭而使室內更加明亮;迴向好比將一粒種子再播種到田裏,種子經過發芽、開花而結成累累的果實。迴向的功德猶如聚寶盆,不但能使功德不會流失,反而會轉大。

諸經論有關迴向的說法甚多,如《華嚴經疏》列舉有十種迴向:

(一)迴自向他:將自己所修的功德,迴向饒益一切眾生。

(二)迴少向多:以芥子般少許的功德,發廣大歡喜心,迴向法界一切眾生,普獲利益。

(三)迴小向大:將自覺的小乘之心,迴向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四)迴因向果:將因中所修的一切善根,迴向成就一切菩提佛果,令一切眾生同證菩提佛果。

(五)迴劣向勝:菩薩能夠隨喜凡夫乃至二乘人所修的劣福,並且使他迴向殊勝的無上菩提。

(六)迴此向證:一切善根迴向永離痛苦的此岸,而到涅槃清淨的彼岸。

(七)迴事向理:將所修的事相功德,迴向於不生不滅的真如理體。

(八)迴差別行向圓融行:從千差萬別的現象界,迴向圓融無礙的平等法性。

(九)迴世間向出世:所有世間善法都能隨順迴向出世間法,心常迴向出世之道,成熟教化一切眾生。

(十)迴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從宇宙萬有如如不動的理法界,迴向本體與現象「相即相入」的理事無礙法界。

三、迴向的實踐

迴向是一種「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無私無我的廣大心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常實踐迴向的修行,譬如課誦或法會結束時,唱誦迴向文:

(一)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二)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三)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法華經‧化城喻品》)

(四)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觀經玄義》)

(五)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六)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國際佛光會四句偈)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管何時何地,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時時都能與上述等迴向文的善行相應,並且將這些迴向於一切眾生,當下就是佛果,當下就是淨土。

四、迴向的功德

實踐迴向法門,能使行者深刻了解因緣法,而將一切成就歸於大眾,不敢獨享;迴向,能使行者去除我執我貪,明白諸法法性本來平等,實無功德可得,心常清淨,遠 離諸毒。所以修持迴向,不但自身的功德不曾減少,並且能利益更多人,甚至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可謂自他兩利,怨親平等。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