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持善法時產生後悔心怎麼辦?
在行持唸誦經典、思擇法義、聞思修行等善法的過程中,有時會沒有感應或感覺,所以經常產生後悔心,比如:我長年做了這麼多唸誦等功德,現在看來完全錯了,等等。有些為上師發心的人,在與上師發生小小的摩擦、誤解、矛盾時,也開始抱怨,比如:我已發心十幾年,這太浪費時間、太不值得、太愚笨了。當年,我為什麼依止這麼一個人,為什麼做這件事情?!
其實,這是很愚痴的!若為個人當僕人,十幾年過了什麼感應都沒有,最後抱怨也情有可原。但為弘法利生發心,則不應該產生後悔心,因為行持善法後生起後悔心,會摧毀自己的善根,而這樣的後果自己根本不願意看到。不過在被業力催動、驅使下,自己也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實際上,這是往昔自己在眾人面前無慚無愧,做什麼事都不講因果規律;人與人之間交往,喜新厭舊,沒有長遠情誼,甚至所修佛法也換來換去;好高攀、好高騖遠造成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特別喜新厭舊,不要說十年二十年,在兩三年中,從行為、表情上也看得出來,因為前後截然不同、判若兩人。有些人特別喜歡高攀有名聲、地位的人,以及禪宗、大圓滿等大法、高法,眼中根本瞧不起沒有名聲、地位的人,對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等基礎法,也不屑一顧。每當我看到這些口口聲聲說大話、高談闊論的人,就感到很可笑,因為他們根本不懂佛法,也沒有佛法的境界。其實,這是以上所講的惡業利刃,已經輪轉到了自己頭上。
從今以後,在交往他人時,一定要小心翼翼。因為,若經常與一些沒有內在知識,僅有外在名聲的人交往,則不可能有好的結果。即使名聲與內證相符,自己也不一定相應。所以,所尋找的上師與佛法,一定要與自己相應,一定要有德行,一定要是正法。《法集要頌經》中云:“不親惡知識,不與非法會,親近善知識,恆與正法會。”因此,皆應親近善知識,皆應修學正法。因為,唯有他們能對自己生生世世帶來快樂。但很多人往往將戒律清淨,有德行、禪定、智慧的高僧大德不放在眼中,整天四處尋找名相師、高法、大法,那自己的相續就會與正法南轅北轍。
在《出曜經》中,有這樣一則公案:當年,耆婆醫師迎請佛陀和僧眾到家中應供,除周利槃特之外。當他向佛陀供養淨水時,佛陀不接受,並說:還缺周利槃特比丘,他沒有到,我不接受供養。耆婆說:他在四個月中連一個偈頌都記不住,而牧人都比他強,這麼笨的一個人,請來有什麼必要呢?佛陀說:若不請來周利槃特,我不接受淨水。(其實,當時周利槃特已經獲得聖果,但耆婆根本不知道。)於是他勉強把周利槃特請來。佛陀告訴阿難:你將我的鉢盂給周利槃特。佛陀等周利槃特得到鉢盂後,又讓周利槃特將鉢遙遞給他。於是周利槃特示現神變,將鉢盂遞到佛陀的手中。耆婆醫師見後,非常慚愧,並馬上作了懺悔,覺得毀辱了聖者。但他對其他比丘又退失了恭敬心。
當時佛陀廣說前世因緣:以前,耆婆醫師是一位賣馬的商人。有一次,他將一千匹馬吆到鄰國去賣,途中一匹母馬產了一匹小馬,他覺得帶著它耽誤時間,就送給了他人。鄰國國王特別擅長看馬,當聽到那匹母馬的鳴叫聲時,就斷言它生下來的小馬,與一千匹馬的價值相等,並說:若沒有得到它生下來的小馬,就不買這一千匹,若得到這匹小馬,這一千匹全都可以買下來。後來商人不得不返回尋找。但小馬提前就以人的語言對新主人說:若舊主人來找我,你就說需要以五百匹馬來換。商人到後,新主人就提出了這個條件。商人只好以五百匹馬來交換這匹小馬。
佛陀告訴耆婆:當時的小馬就是周利槃特,而商人則是你。以前,你先輕賤小馬而看重五百匹大馬,後來你看重小馬而以五百匹大馬交換。而今日,你也先輕賤周利槃特而重視五百比丘,後來又重視周利槃特而輕賤五百比丘。
從這個公案可以看出,耆婆生生世世對眾生都沒有平等心。若對眾生平等,則不管表面看來小也好、大也好,都會平等待之。若心不平等,前世重高法、大法,輕小法、低法,恭敬有地位、名聲的大人,輕賤無地位、名聲的小人,即生在行持善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後悔心。在修行和發心過程中,也會發生許多自己不想看到的事情。
索達吉堪布《修心利刃輪釋》第九課
凡是身體有一種異味或狐臭者,都是前生不守戒律
今生做人,來生或做牛、馬、羊、雞、犬,豕六畜。或者前生為六畜,今生做人,這叫流轉。有的前生是蛤蟆或老鼠。但因為接近寺廟,所以有機會能聽經聞法。時間久了,它們都有功德,種下善根,來生便轉生為人。不但做人,而且出家做比丘或比丘尼。
在前幾天就看見兩位出家人。一位前生是蛤蟆,福報很大,所以肥肥胖胖的。一位前生是老鼠,福報很小,所以瘦瘦弱弱的,但是他很聰明。
這件事聽來好像講故事,好像說笑話,但是確有其人,實有其事。等你真正知道的時候,才會相信是真實而不虛。他們雖然出家做了和尚,但是又造了一些惡業,將來說不定連蛤蟆或老鼠都不能做,可能要到大糞池中做蛆蟲,這是不修功德所致的墮落。如果勤修功德,廣植善根,福報便會一生比一生增加。一言以蔽之,修功德有福報,不修功德就沒有福報,這就是流轉的道理。
我們修道人,要一天比一天生精進心,生大道心,生歡喜心,那麼,善根越扎越深,善根深了,枝葉便越茂盛。如果今天不修行,明天不用功,後天又懶惰──這樣子,道業便會一天不如一天。由此可證,你在生生世世都是這樣的懶和尚。修道要是忽進忽退,向前進一步,向後退兩步,便永遠達不到彼岸。所修的功德沒有所造的罪業多,這一定會墮落,是毫無疑問的,這就叫流轉。
險難中就是指流轉的道上,這條道路非常危險和艱難,狼、蟲、虎、豹、獅子、毒蛇,什麼樣的猛獸都有。如果遇到毒蛇,會被毒蛇咬死,遇到猛獸,便會被猛獸吞噬。所以說險難中。
我們修道人,無論處理什麼事,切記不要存半點的嫉妒心,不要有求名利心。假設有嫉妒心或名利心,為求名或為求利來修道,那麼絕對會墮落的,或者墮落於地獄、餓鬼、畜生,都不一定。因此修道要修忍辱波羅蜜,要是不能忍,不如死了清凈;要是不能精進,修道有什麼用處?要是不明事理,一天比一天更沒有意思;要是不懂佛法,便一天比一天墮落,甚至墮落到大糞池中做臭蛆,縱使無量劫後轉身為人,其身體仍會放出一股臭不可聞的氣味。凡是身體有一種異味或狐臭者,都是前生不守戒律的緣故。
剛才講蛤蟆和老鼠做人而出家修行。一定有人起懷疑:怎樣能知他是蛤蟆轉生?怎樣能知他是老鼠轉生?這個問題很簡單,很容易知道。誰要勇猛精進,用功坐禪,就會知道這種境界。譬如畜生來做人,該人的後背脊骨仍留著前生的影像。前生是什麼畜生,就現出什麼形象,可是要明眼善知識才能知道。
假設要想知自己前生是什麼,就要看今生所行所為的事來決定。你能存心做善事,守規矩,你一定是前生種善種的人。你要不願做善事,又不守規矩,這一定是前生沒有種善根的人。
出家人,一定要嚴守戒律,用功修行,即是一分一秒的光陰也不空過,每人要有一定的功課表:什麼時間打坐?什麼時間誦經?什麼時間拜佛?什麼時間持咒?統統要準時做。無論怎樣辛苦、怎樣疲倦,都要自己用功,修自己的法。不但一天有誠心,要天天有誠心。不但一天要忍辱,而且要天天忍辱。誠心忍辱是在自己,是不能騙人的。要勇猛去修行,才能有所成就。
怎樣能知道前生呢?就要看他守不守戒律,守不守規矩。能守戒律應有善根;能守規矩,就是善知識。凡是不守戒律,調皮搗蛋,找人麻煩,這就是沒有善根。
人的眼睛就是光明的鏡子,有時向外照,有時向內照,應作為反光鏡子,照照自己。不要做攝影機,只能照人,不能照自己。無論出家人或在家人,都要迴光返照。能夠迴光返照的話,終有一天能成功。如果不能迴光返照,說句真話,只是徒然把寶貴時間都浪費了,都空過了。(宣化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