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即是未來善住功德寶王佛

大,是形容菩薩所證的法身,豎窮三世,橫遍十方;勢,是說明菩薩能以般若智慧,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至,是顯菩薩位近極聖,證同於佛。

大是法身德,勢是般若德,至是解脫德。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中的一章。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座下的大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在西方極樂世界,輔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回歸淨土。

阿彌陀佛雖然壽命無量,但屬應身如來,終有盡時。佛滅法盡後,觀世音菩薩,即於中夜,在七寶菩提樹下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極樂世界轉名眾寶普集莊嚴,佛壽無量。大勢至菩薩親自供養侍奉,直至普光功德山王佛入滅,即於其國成佛,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國土莊嚴。

大,是形容菩薩所證的法身,豎窮三世,橫遍十方;勢,是說明菩薩能以般若智慧,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至,是顯菩薩位近極聖,證同於佛。大是法身德,勢是般若德,至是解脫德;此菩薩圓證佛果三德,與佛相等(等覺),位居一生補處,所以被稱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是能念佛的人。念佛圓通,是菩薩所修的法門。念,是心念、意念、想念,普通人的心意,不是想念錦衣美食,就是想念名利財富,或想念如何提升自己的地位與聲譽,如何擴展自己的職權與勢力,時刻在名利圈中打滾,念念追求財色的占有,於是你爭我奪,你虞我詐,甚至不擇手段,損人利己。

當其稱心如意時,就快樂,就奢侈、就僑慢、傲視同倫;逆境當前,就苦惱、就怨恨,就妒忌他人,不但使自己與他人,都陷入苦惱深淵,無法自拔,同時種下惡因,勢必招致苦果。我們學佛,欲想離苦得樂,非以正念止息妄念,以善念代替惡念不可。然而欲想達到止息妄念,增長善念,最好就是念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經文,只說明專心念佛,一心不亂,就可以感佛現身,見佛聞法。若能由事相一心不亂,進入理性一心不亂,就得入正定,悟無生忍,親見佛性,但未說明念那一尊佛。在道理上說:不管是念過去佛,或念現在佛,是念此方佛,或念他方佛,只要是念佛,都是正念,都是善念,都可以止息妄念,令人滅罪生福,離苦得樂,都可以斷煩惱,見佛性,入無生忍。

不過,大勢至菩薩,因中修行時,所值遇的是古之阿彌陀佛,現正在西方極樂世界輔助阿彌陀佛,而本章的經文又說:“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由此可知,《圓通章》中所說的念佛三昧,目的是教人稱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觀無量壽經》:大勢至菩薩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華。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餘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

「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華」,在大勢至菩薩頭頂上有一個肉髻,就像缽頭摩華。譯為中文是紅蓮華,「於肉髻上,有一寶瓶」,在肉髻的上面有一個寶瓶。那個瓶子不是普通的瓶子,是寶瓶,為何說是寶瓶呢?這瓶子不裝別的東西,「盛諸光明」,盛是裝東西,裡面裝了什麼東西—光明。寶瓶的光明「普現佛事」,這光明不是普通的光明,這光明中能夠普現出佛事。佛事是包羅萬象的,包括佛法、利生的一切事情。「餘諸身相」,其餘的諸身相,除寶瓶之外,大勢至菩薩其餘的各種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都跟前面觀世音菩薩的身相一樣的,沒有不同。

為什麼二者會有不同呢?觀世音菩薩是頭頂上有一尊佛像。智者大師註解:頭頂上有一尊佛像,表示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現在再回過頭來幫助阿彌陀佛教化,以菩薩的身分來幫助佛教化,叫「帶果行因」,所以頂上有一尊佛像。

大勢至菩薩,頭頂上有一個寶瓶表示什麼意義呢?祖師註解:「寶瓶表示這尊菩薩已經證得法身、般若、解脫三德。寶瓶代表法身德;寶瓶盛諸光明,光明所照之處給人智慧,因此光明代表般若德(大智慧),凡是事情不明了迷迷糊糊就是沒智慧,把一切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就是智慧,我們生死不能了,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真相看不清楚,這是沒有智慧,也就是愚痴,我們若把光明顯露出來就是般若德,有般若德就是光明,所以光明是般若智慧德;寶瓶能普現佛事,佛是覺悟,覺悟就能解脫,也能利他,幫助眾生解脫。一個寶瓶就表現菩薩內在的修、證二德,證到這三德,代表這個意思。


大勢至菩薩相關經典

大勢至菩薩在漢地被尊為「西方三聖」之一,但關於大勢至菩薩的經典並不多,大多是佛陀說法現場的會眾。

曾撰述大勢至菩薩相關論文的中華佛學研究所李志夫教授指出,在《大正藏》中,沒有佛特別為大勢至菩薩說的經典,也沒有大勢至菩薩請法的經典,大勢至菩薩像隱身在眾佛菩薩中。本身是淨土行者,也是國內少數研究大勢至菩薩的陳劍煌教授則指出,有關觀音菩薩的翻譯經典甚多,大勢至菩薩無法比擬,因而產生「不若觀音菩薩出名」的結果。

在《大正藏》中,記載大勢至菩薩參與佛陀說法法會的有《正法華》、《添法華》、《妙法華》等。《大般若經》中譯為「得大勢菩薩」;《大方廣如來藏經》、《大乘寶雲經》、《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及《觀音菩薩授記經》則是「大勢至菩薩」,都是參與說法勝會的諸大菩薩之一。

與大勢至菩薩相關的重要經典有:記載本生故事的《悲華經》,《觀無量壽經》則說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脅侍,還有《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修行法門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不僅流傳最廣,也是念佛禪的重要典籍依據。

《觀無量壽經》
本經於劉宋.元嘉元年(西元424年)由僧人畺良耶舍開始翻譯,歷經十八年,到了442年才完成。《觀無量壽經》又稱《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佛觀經》、《無量壽觀經》、《十六觀經》,略稱《觀經》,是淨土三經之一。

在《觀經》中,主要內容為十六種觀法,其中第十一觀即是「勢至觀」,又作大勢至觀、觀大勢至色身想,就是觀想大勢至菩薩。另外,就是「九品往生」,修習淨土法門,上、中、下三根皆得往生,依此三根分為九品。上、中品共六類在往生時,都會有「西方三聖」與西方淨土中的佛菩薩、大阿羅漢來迎,而且有佛菩薩伸手相扶一同到西方淨土;下品的三類則是往生後,快則七天、慢則十二小劫才可見到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為其說法。《觀經》凸顯了大勢至菩薩的脅侍地位。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念佛圓通章〉可說是《楞嚴經》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文,由唐朝天竺僧人般剌密帝所譯。講述大勢至菩薩因修持念佛,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全章雖然只有244個字,卻是字字精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二句更是指出念佛禪的方法。

〈念佛圓通章〉被印光大師納入淨土五經,但與其他的淨土三經不同,淨土三經主要講阿彌陀佛的法門,而〈念佛圓通章〉主要講的是禪定。在此章中,大勢至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與所有與會者說明自己的修行方法,講述修學念佛三昧的因緣、方法,全章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宗旨,說明念佛最終是要達到無相念佛。(編輯室)(更多內容請看2012年9月號《人生》雜誌349期〈大勢至菩薩的五大精進指要〉)


念佛法門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圓慈法師開示

執持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國土,乃釋尊“無問自說,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有情,依斯徑登不退。”此一法門之殊勝,歷代諸師,讚歎備至。尤以永明大師稱?“萬修萬人去。”蕅益大師則謂“收機最廣,下手最易。”又歎為“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過去的祖師大德們,修此法門而現前見佛報盡生西者,史不絕書。我國大乘八宗,最能普遍社會深入人心者,亦惟淨土。這是有其必然的道理的。所以,有人人彌陀佛,家家觀世音的說法。

自晚清以來,外道猖獗,邪說橫行,大大的影響了我國人心。而原在社會上廣泛代表佛教的淨土宗,隨之發生三種障緣,而大受打擊。三種障緣是:一、不信。二、信而存疑。三、迷信。第一不信者,為外道邪見之徒;誣念佛拜佛為迷信,為拜偶像。故毀寺興學,侵奪廟產之惡行,屢見不鮮。致多數優秀青年,相率走入外道邪說之門,而扼殺了佛教新生的原素。第二信而存疑者,則不僅教外人士為然,即教內學者亦且有之。歸納約有以下數類:

1、 稍具文字知識者,以為念佛法門太淺,只是老太婆的佛法,不能接引上根奇特之士。

2、 懷疑念佛法門太簡單,太容易。謂佛法如大海,以上智之士,窮畢生之力,尚難窺其涯際。只是一句阿彌陀佛,即能究竟成辦,似無此理。

3、 有謂求生西方,乃逃避現實的弱者。只圖自利,似與以普度眾生為宗旨的大乘佛法不相應。

4、 有謂念佛法門最大的成就,止於生西,而不能現生開悟。不如其他法門之現生求悟,為直截了當。第三迷信者,一味的,虔誠的,“念佛、拜佛”。但他的“念、拜”的目的,是求人天福報。根本不明佛教的教義。不知道甚麼是“了生死”。更不知道甚麼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了。以佛法來講,就是“顛倒”,顛倒就是“迷信”。以這種迷信之心來念佛,不過種些善根而已,與佛陀悲愍度生之本懷,相去太遠了。

以上三種障緣,除外道邪說之因素外,在佛教自身,亦有其應負的責任。

一、 道德學行兼備的大法師們,不肯深入社會基層去弘揚佛法。致一般國民乃至初機信眾,對佛法—尤其念佛法門的義理和行事,茫無所知。才發生誤解和歧見,而易受外道邪說之蠱惑。

二、 念佛方法,既覺籠統又嫌分歧。這種矛盾現象,實在是普遍的存在著。本來佛說阿彌陀經,僅示“執持名號”。至於“執持”的方法如何?則經無明文。歷代祖師們,見仁見智,各訂各的“執持方法”。皆有其得力處,亦皆有其成就。惟於後世學者,則有契機或不契機。致念佛人難獲實際利益。甚至念了幾十年,還不能與佛法相應。求其最簡單易行而普契群機者,則莫過《楞嚴經》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一法了!可謂法門中之法門,開示中之開示。然而“六根”怎樣“攝”法?又成問題了!竟使學者,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上述這些疑難,都是事實。例如“信而存疑”那幾種罪過,如不急予解答,徹底糾正,則信心無從生起。信心不生,即無從發願;修行就更談不到了。尤其為求人天福報而念佛的迷信者,更可憐了!


常隨佛學發心念佛

一般的念佛道場多會打念佛期,學淨土的人本來天天念佛,為什麼還要打念佛七呢?這有兩個意義:一為紀念阿彌陀佛誕辰。一為加行精進,要在這七天裏克期取證。所以多數念佛道場定在農曆十一月十一日起七,至十七日——彌陀誕辰圓滿。

談到阿彌陀佛誕辰,大家不免要發生疑問:像釋迦牟尼佛生在我們娑婆世界,他的生滅日期,是有考據的;阿彌陀佛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受生,而且成佛已有十劫了,怎?知道他老人家十一月十七日誕生的呢?這是有段公案的,十一月十七日原是永明延壽禪師的生日,為甚麼把延壽禪師的生日當作彌陀的生日呢?

延壽禪師生於五代末葉,深受吳越王錢俶的禮敬。一日,王欲設齋供僧,問師現代有無高僧?師答:“高僧太多了,惜無人識得,長耳和尚即是定光佛再來,你若能供養他,必得大福報”。——原來長耳和尚不修篇幅,韜光同塵,衲衣敝垢,躑躅街頭;因兩耳甚長,大家都叫他長耳和尚。王聞言,生大歡喜,即備盛筵延長耳和尚居最上座,長耳和尚詢悉原委,即說:“彌陀饒舌”,就座後即圓寂了!錢王憶長耳和尚言,悟知延壽禪師是彌陀再來,迅即趕往延壽禪師道場—永明寺,剛到,延壽禪師亦已坐化去了!佛教規矩,必至化緣屆滿,方可說出來歷,說明後應即離去。因此,確知壽師即彌陀化身。所以後人就以壽禪師的生日當作彌陀誕辰了!這就是打佛七的因緣和彌陀誕辰的公案。

念佛法門有五部經,即:《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和《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楞嚴經》之一章。《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中,第二十四,即大勢至菩薩根大圓通。根大圓通之意義,本文後段再釋。所謂二十五者,即:眼、鼻、舌、身、意—五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地、水、火、風、空、根、識—七大,及最後耳根,共為二十五法,即是二十五圓通。但此耳根圓通,應在阿那律陀尊者眼根圓通之後;因此經當機阿難尊者,於大?眾中為多聞第一之人,欲令彼易入而易行故,乃俟二十四聖略陳圓通之後,即由觀世音菩薩廣陳耳根修證法門,以示阿難入門下手工夫。

若按觀音,本是古佛,號正法明如來,現為觀世音菩薩。此二十五大士,各說一法,答佛所問,由一法通達其他二十四法,乃至一切諸法,無不通達,故二十五位,皆稱圓通。如火頭金剛云:“我過去貪欲心重,值空王佛,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光。”是以由火大悟入。又如持地菩薩云:“我過去於普光如來時,專修平地苦行,為人修橋鋪路。後值毗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開。”是以由地大悟入。大勢至菩薩根大圓通,按二十五法次序,應在第二十三位;今在第二十四位者,正顯菩薩念佛圓通,微妙甚深,已與第二十五觀音大士耳根圓通,不相上下,故由二十三位,超列二十四位。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世尊,命文殊菩薩抉擇圓通;文殊選此耳根,其目的在對阿難當機說法。因阿難常樂多聞,而不知返聞聞自性,故不免受摩登伽淫女所攝;今欲得成菩提,不必改弦易轍,正好就路還家。“日日向東走,回頭便是西;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此乃所謂覺性本周遍,無內亦無外。但能一念回光,立地圓成,可轉邪境而為佛境,何為彼所攝耶。文殊為對阿難之機,故選耳根圓通。

若對今人說法,則勢至念佛圓通,最為契機。何以故?因今末法眾生,根性鈍劣,不能圓悟自性,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是故世尊於大集經中,三千年前,早經道破:“末法億億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惟依念佛法門,得度生死。”今按勢至圓通,純是念佛法門,正合我們時機;假如來之果覺,顯自性之圓通。若由耳根悟入,利根行人,方能修習;鈍根行人,不能得益;惟此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上上根莫能踰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若按理體而言,九界眾生,昔在彌陀果覺心中;若據事相而論,四土九品,高下雖殊,究竟同歸淨土,一也。是以上至文殊、普賢、馬鳴、龍樹、遠公、智者、永明、蓮池,諸大菩薩,諸大祖師,悉皆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下至愚夫愚婦,五逆十惡,乃至猿猴猩猩、鸚鵡八哥,若肯發心念佛,求生極樂,亦能帶業往生,臨命終時,瑞相昭著,載諸典籍,難盡數述。經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梵語阿鞞跋致,此云:“永不退轉”。所有一切念佛?生,生到西方,則永不退轉,一生成佛,直至圓滿佛果而後已。故知勢至念佛圓通,成就之速,圓頓直捷,等於觀音耳根圓通,無少相殊;而攝機之普,或且過之。何以故?耳根圓通,但攝利根;念佛圓通,三根普攝,利鈍全收。《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文字簡短,容易念誦記憶。文字雖短而意思周詳,教、行、理具備。大家能把它背熟了,再瞭解它的意思;然後行解相應,必能獲得大利益。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體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本段經文顯示,共修共同禮佛和意念佛在世時的諸聖因緣和教導,回味佛的教法,可以幫助後學進步,如大勢至法王子等所為。


佛子即應學佛

大勢至菩薩,最初也是薄地凡夫,因發心學佛,才能與佛—無量光乃至超日月光—相遇,得到念佛三昧。我們也是佛弟子呀!要以同學伴侶—菩薩作榜樣,學佛念佛;發心要得到念佛三昧,才不愧作一個佛弟子。

要知道佛也是修習成功的,古人云:“無天生的釋迦,無自然的彌陀。”釋尊成就佛果,是經過多少難行苦行才證得來的,並不是什麼天哪、神哪給他的。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人生問題,了生死。了生死的法門很多,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能了生死。而在這麼多的法門中,要以念佛法門為最容易最穩當。其他法門,修起來都很難,且人的壽命有限,還沒有修好呢,已到壽盡命終了。來生如何,殊難逆料。所以還是選擇最簡單最穩當的法門為妙。大勢至菩薩給我們作證明人,他生到極樂淨土,位居西方三聖之一,就是念佛的成果。

為什麼要求生西方?因娑婆世界打閑岔的事情太多,很難達到了生死的目的。你們在家居士們,固然有許許多多的事務糾纏;就是出家人也得為他的衣、食、住等等來打閑岔。西方極樂世界,是依彌陀的願力成就的,衣食現成,不要我們操心,要了生死容易得很。所以要求生西方。因為有殊勝的因緣條件。

學念佛求生西方。大勢至菩薩就是遵照超日月光佛教他的念佛法門,由念佛而生西方的。有人說:念佛法門是接引下根的!好啦!算你根基高,還高過大勢至菩薩嗎?菩薩還遵從佛的教誨念佛咧!我們怎可不遵佛的教訓呢?!

我們隨著佛學,不是死後才得到利益,只要你學佛,馬上就得到利益。現在人的通病是終日忙碌,請問他們忙些什麼?為誰忙?都是為別人忙啊!並非有忙到自己的事情。幾十年辛苦為別人,我少年的時候,父母為我很忙,他們辛苦不為自己的安逸,為子女忙著掙錢嫁取,房子車子電器,學費等。他們是偉大的父母,但是,他們使我占有的是什麼呢?不是妻子房屋等,而是學識和正確的人生觀,這是我享受的,不會失去。近年來,父母才開始念佛為自己打算。

像你們來參加共修營,聽法念佛,坐下來靜心念佛,這才是為自己呢!將來念佛功成,生到西方,那是你的真正收穫,真正歸宿,也是真正為你自己。

我們共修營,有老有少,都是有大善根的人。應當珍重你的善根,好好學佛,勿以年少可待因循猶豫。要發道心念佛,念一聲佛,功德無量,法樂無量。

不修淨土莫謗淨土

大勢至菩薩遵奉超日月光佛的教誨,一心一意的念佛,就成功了。我們應當照樣學,聽了就信,信了就念。

不知道念佛的人不念佛,不能怪他。有些學佛的人,對於理論好像他很明白,但不信念佛法門,不念佛還譭謗念佛。因念佛在各種法中是最簡最易的法門,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即得。唉!就因太簡易的緣故,反而招人懷疑。至於繁難的法門固然很多,可是你修好修不好呢?中國佛教都是大乘佛法,所謂大乘者,以利他?主。凡是一個修行法門,不但自己修,還要教他人修。倘若自己尚修不好,怎能教好他人?結果糊塗一世,辜負自己,辜負眾生,亦辜負佛恩。念佛法門即無此種顧慮。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能入道,皆能了生死。但能相應根機才是妙法,所以說:“法無高下,應機者妙”。譬如醫師用藥治病,藥有貴有賤,不對症者,雖珍品不能愈疾,甚且有害。古人云:“藥無貴賤,對症者良”。學佛選擇法門,亦復如是。甚麼是妙法呢?

釋尊預言:“一萬二千年後,經典被魔毀盡,那時無人信佛,亦無人印經了,獨有《無量壽經》多傳一百年”。可知到了末法時代,唯有念佛法門尚能應機。佛預計如此,再看看我國佛教興衰情形如何?當盛唐時代,乃佛教鼎盛時期,大乘八宗次第興起。這八宗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而其目的則無二致。譬如我們要到北京去,四面八方道路很多,任走那條路,都能到達北京,路儘管多,而北京只有一個。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即是此意。任何宗派,都有了生死的方法,但佛教不是光談理論,最貴實踐。晚唐以後,名義雖有八宗,而除禪淨兩宗尚能勉維門庭外,其餘各宗,皆已逐漸消沉了!到了今日,禪宗亦僅存名義,且在繼續衰落中;實際只有淨土一宗了。這是甚麼緣故呢?就是因為那些宗派,理論高深,修法繁難,一般根器不易領納的緣故。這是今日狀況。有人批評:中國佛教只有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八個字而已,此外已無佛法了。這個批評,是慨歎中國佛教沒落的現象,想把各宗都宏揚起來才好。是的!我們雖學淨土,絕不反對而且希望其他各宗都興盛起來。人的根機不同,如八宗能同時宏揚,而同時攝受多種根機的人,那多好呢!但是我們不同意先來毀滅淨土宗。

現在我們來研究研究“戒殺、放生、吃素、念佛”這八個字的價值。這八個字的確是佛法,而且是佛教的成績,也是佛教的精華。大家都知道,佛法最重修行,甚麼叫修行?就是修正罪惡的行為。殺生即是最大的罪惡行為!眾生皆有求生欲,被殺是何等痛苦!而竟忍心殺之,是身、口、意三業俱惡,與佛的慈悲本懷恰好相反。造此惡業,必墮地獄,焉能成佛!我們奉勸佛弟子,第一步便要消極的“戒殺”。進一步就要積極的“放生”。自己既能不殺,則見眾生被殺而起悲心,用種種方便免其被殺之苦。再進一步講到“吃素”,家庭狀況不同,吃素或不易普遍做到,自己不殺生,到市場去買——所謂三淨肉,固然可以,但是不究竟。自己不造殺業,叫別人造殺業而自己吃肉,合理嗎?所以不吃眾生肉才是徹底的戒殺咧!戒殺、放生、吃素三善業是前方便,還不能了生死,斷業才能了生死呢!末法時代,眾生業重難斷,唯有“念佛”一法,不待斷業,可以帶業往生。前三善都是助行,念佛才是正行。或問:只是念佛即可了生死,又何必戒殺、放生、吃素呢?須知帶業往生,只許帶舊業,而不准帶新業。你一面念佛,一面造惡業,那你一定不能生西,這要請大家特別警惕!怎?說這八個字是佛教的成績呢?佛教傳入中國歷時近兩千年,經若干祖師大善知識宏揚的結果,就是這八個字普遍社會深入人心,而且現在佛教也就剩了這八個字,不是佛教的成績嗎!不是很值得慶倖的嗎!怎麼說是佛教的精華呢?中國的大乘佛教,無論那宗那派,所持的法門儘管不同,但絕沒有勸人殺生吃肉的,這是各宗的共同點,傳承至今,而且還要繼續維持下去,不是佛教的精華嗎?!再談各宗繁難的法門,高深是夠了,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修證的。唯有念佛法門,自己能修,也能教人修,人人都能修。許多法門都已消沉下去了,獨有這個法門尚能普遍宏揚。不也是佛教的成績和精華嗎?

有一次,我到一位美國經濟學家去做客,我問這專家對佛教的看法如何!他說,佛教應該繼續高舉和平的大旗;佛教被社會認可的形象應該保存。

有人認為念佛法門太淺,是老太婆的佛法,應該打倒。這更是造口業!普賢、大勢至那樣等覺大菩薩,也是老太婆嗎?也應該打倒嗎?再說老太婆也是眾生啊!怎?就應該打倒呢?大乘八宗,現只剩這一宗還能維持佛法於不墜。猶如暗夜只此一盞燈了,你還嫌它不亮要打倒它;若果真把它打倒了!那麼佛法不就整個完了嗎?!前面講過,“法無高下,應機者妙。”學佛是要了生死的,能了生死即是妙法。老太婆能修老太婆了生死,你不修還在那裏造口業,無論你有多大學問,一樣掉到苦海裏邊去。

法門很多,都能了生死,你盡可任意選擇,不一定要你念佛。你念佛不念佛是你自己的事,但是不要譏謗念佛法門,免造口業。

承佛慈教應當念佛

現在講我們應當念佛的道理。大勢至菩薩就是從一個念佛法門證入無生法忍。我們雖然生在末法時代,但是也聞知念佛法門了,比大勢至菩薩略無遜色。你如果深信念佛能了生死,專心一志的念去,到了報盡命終時,則屈伸臂頃彈指之間,即生到西方去了。念佛須有善根,善根植在前世。我們都是有善根的人,否則不能出家。居士們也有善根,但為家事糾纏,不能專心念佛,可以原諒;不知道佛法的人不念佛,更可以原諒。我們既已聞知佛法而又出了家的人,再不能認真修行念佛,怎能了生死?怎能度?生?怎能對得起釋迦彌陀呢?

人們批評中國佛教只剩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八個字,是慨歎中國佛教衰落的現象,中國佛教衰落是事實,但不是這八個字的罪過,是重行不重解無人講說的緣故。禪淨兩宗都是如此。例如戒殺放生吃素,乃世間善法,並非佛教特有的戒條。外道亦多有持此戒者,即邪教如一貫道亦持此戒。據說過去臺灣一些老佛教徒甚至還有出家人,都迷信一貫道去了!說起來真是佛教的恥辱!這就是少人講說,那些人不懂佛教的義理,所以不辨邪正,而朝秦暮楚了。念佛亦復如是,先前還有半通半不通的,後來簡直不懂念佛的道理了。類如“不修今生修來世”這那是念佛的本意!不是顛倒嗎?還有些老太婆預燒紙錢,儲備冥用,你看這顛到那裏去了!可是,這怪不得他們,因?他們不懂啊!其他宗派倒是有人在那兒講講說說的,但又陳義過高,像八不中道,圓頓止觀等等,也只是講講說說而已。一般知識的人,聽就聽不懂,那還談得上修!不能修,不還是等於零。淨土宗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為甚麼人譏為老太婆的佛法呢?就是因為沒有人講說,只有老太婆們在那裏念嘛!若果有人講說,一樣的攝受知識份子,以他原有的聰明智慧,學問經驗,再加念佛的功力,豈不事半而功倍?!

我們發心宏揚淨土,要行解並重。光說不行,大法師也不如老太婆。要自信我們有大善根,接受了釋尊大慈大悲教我們的念佛法門,就應當向大勢至菩薩看齊,認真的修,認真的念,自利利他。

讓我們好好的念佛吧!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1.jpg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前世有何因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