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誠羅珠堪布:佛教徒可以從事賣酒的行業嗎?

弟子問:我現在是開酒莊的,從事的是一個賣酒的行業,而且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這個行業。近幾年,我通過經營的利潤,做了一些公益環保和幫助孤寡老人、貧困學生等慈善事業。

現在我有一個小小的疑問,我最近聽說,賣酒這個行業是有過失的。如果真是有過失的話,難道我一定要去改變我的行業嗎?一定要去改行嗎?

堪布答:這個問題很多人也問,很多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其實也不是很原則性的問題,但也不能說這個完全沒有問題。《大涅槃經》里講了幾個我們佛教徒不太適合做的工作,其中一個就是賣酒。

酒的生產、銷售以及最後的消費,整個過程都會產生一些問題。比如對他人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也可能導致年輕人酗酒而影響學習,還會讓平時人品非常不錯的人酒後失控、犯罪,等等。佛教希望把這些事情從源頭上就解決掉,所以佛陀就說佛教徒最好不要賣酒。

能不去賣酒是最好的,但是這也不像直接去殺人、殺生,或者是偷盜、欺騙那麼嚴重,這也不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那麼開酒莊,像你剛才講的,利潤當中有一部分去做一些慈善,這樣也很不錯。

但是做和不做當中選一個的話,還是不做比較好。如果說是你自己的愛好,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有一些客觀因素的話,那也並不是說一定要改行,一定不能做,還是可以靈活一點的。但在做和不做之間,如果你有一定條件,還是不做比較好。

飲酒到底是不是罪過,佛教本身就有兩個不同的說法。一個是佛經的戒律,它比較嚴格。另外一個是佛教里善惡因果講得比較透徹的一部論,叫做《阿毗達磨》,也叫做《俱捨論》。它不是講戒律,而是講佛教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一個論。這兩個出處的說法是不一樣的。


《阿毗達磨》的觀點是,只要你沒喝醉,稍微喝一點酒不是罪過。跟喝其他的飲料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至少沒有罪過。但如果喝醉了,並且導致發生了其他事情,這樣才算是罪過。這是佛教裡面的一個觀點。

另一個觀點就是佛教的戒律部分,因為它講的是佛教的戒律,所以就比較嚴格一點。它的觀點是喝酒不管是喝多喝少,本來就是一個不太好的行為,有一點罪過。佛教本身就有兩個不同的觀點。

此外,儘管我們佛教徒的戒律比較多,但是所有戒律中最根本的就只有四個,就是殺、盜、淫、妄。這四個如果做得比較好,那麼其他的約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我們很多佛教徒,由於沒有瞭解佛教的本意,行為給人一種「佛教徒什麼都不能做」的印象,看起來似乎有太多的約束和壓力。本身我們的生活就有這麼多的壓力,但學了佛以後似乎有更多的壓力,更多的不自由、不自在。

其實佛教不是這樣的,佛教是幫我們更加自在、更加自由。它把我們的心胸打開,然後將所有的執著,所有的擔憂全部融化、化解。然後當我們的意識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時,就達到了內在的自由自在。它的目的是這樣,而不是要更加地束縛我們,讓我們感覺更有壓力,讓我們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肯定不是這樣。

有些問題上,大乘佛教的思想是非常人性化的。只要你的發心,用佛教的話來講,只要你的動機是利他,那你做任何事情都沒問題。這個我們一定要學,非常重要。你賣什麼東西也好,做什麼事情也好。只要你的心,也就是你的動機是利他。哪怕是你做錯了,或者結果和你的動機不一樣,導致了不好的事情發生,也沒關係。

只要你的想法是利他,自己是真心實意地去利他。即便過程中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後果不是自己想要的,都是沒有什麼罪過的。因為你是為了幫助大家,只不過你沒有做好。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在一些問題的取捨方面,有很多的不一樣。


索達吉堪布:喝酒的過患

在座的出家人和居士,飲酒的人恐怕不一定有,因為我們學院有規定,佛教的戒律中也有規定。但外面很多的非佛教徒,由於沒有看過佛陀的經典、高僧大德和伏藏品中的教言,也沒有依止過善知識,以種種因緣所致,覺得飲酒是一種正常現象,甚至個別佛教徒也這樣認為,所以我今天給大家講一下飲酒的過患。

無論從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世間的角度講,飲酒的過患都是無窮無盡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後,以前喝過酒的人,應該好好懺悔;以前沒有喝過的人,看見親人朋友對酒感興趣,也應勸他們不要飲用毒藥般的酒;以後若有人想飲酒,聽到這些過患後,要把這種惡心改掉,盡量趣入光明正道。這就是我的一個希望,也是今天講課的主要發心。

現在看了外面很多人的行為,我的心裡只有一種悲哀。本來三界眾生由無明愚癡所惑,一直沉醉在色聲香味的美酒中,沒有醒過來,現在又加上一層酒,把自己弄成醉醺醺的,那什麼時候才能清醒啊!我有時候看見一些領導、同學或者熟悉的人,在餐桌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真的對他們生起很強烈的悲心。但是也沒辦法,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這樣,隨著物質的高度發展,人們都喜歡在短暫的刺激中尋找快樂,所以飲酒造惡業的人越來越多,幾乎每個人都推崇「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有人說造酒的始祖是杜康,其實酒並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在經中講了飲酒的種種過患,可見,那時候就已經有酒了。而且按中國歷史來推算,第一個造酒的人也不是杜康,而是夏朝的儀狄。《戰國策》中記載,儀狄受天帝之女的命令,發明瞭釀酒。他把酒獻給大禹,大禹飲後覺得味道甘美,但卻下令禁止造酒,他憂慮地說:「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此話不幸而言中,他的孫子太康,便因酒而亡國。夏朝的最後一個君主桀也好酒,據說他曾蓄酒為池,大得可以划船,釀酒剩下的酒糟堆成山,十里之外都能看到,夏桀因縱酒暴虐,民怨鼎沸,終被商湯擊敗而亡國。殷商的紂王,也是以糟為山、以酒為池,划船在酒池裡豪飲,飲到爛醉時,便舉行男女三千人的裸體狂歡,終於弄得國破家亡。所以,「周革殷命」以後,周公便發佈禁酒令:如有群飲,於法當斬。

在歷史的長河中,因酒亡國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酒的面前,許多君王更是丑態百出,甚至因之而喪命。譬如藏地的赤熱巴巾國王,他特別好酒,就是因為喝醉了酒,而被下面的奸臣暗害,之後藏地幸福十三代依此告終;東晉孝武帝醉酒後,也被自己的妃子悶死;北齊文宣帝喝醉酒後,殺了愛妃,命人把她的大腿骨做成琵琶;隋煬帝楊廣「妓航酒船」,臨死也沒忘一個酒字……上至帝王將相如此,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因飲酒而導致的悲劇,更是不計其數。

有些人認為,飲酒完全是弘揚「酒文化」,應該值得大力提倡。於是逢年過節,電視上、報紙上的廣告30%都是關於酒,勸人喝酒的理由也聽起來很舒服,說什麼適量飲酒有利於健康,還可以增加食慾,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但真正從世間、出世間兩方面來分析,飲酒根本沒有任何利益,希望聽受這堂課的人斷除飲酒的惡習。當然,你們飲酒又不是花我的錢,我個人來講,不應該有什麼意見,但我比較了解飲酒的過患,故從內心中希望你們能遠離酒。

很多人都覺得飲酒非常好,包括我接觸的有些領導、朋友、佛教徒,他們也都這樣認為,說如果戒了酒,人生就失去了樂趣,一切靈感蕩然無存。聽說以前白居易就嗜酒如命,800多詩詞均是酒醉而成,陶淵明、蘇東坡等詩人也常讚歎美酒,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也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

很多人都認為酒能帶來靈感,喝了酒以後下筆如有神,寫詩作詞可以一揮而就。曾有一個部門的秘書長,他不喝酒的話,什麼文章都寫不出來,領導給他喝一瓶酒,他很快就能把材料弄出來,但第二天醒過來,根本不知道昨天是怎麼寫的。所以他把這一切都歸功於酒的加持,於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現在的人認為,酒不僅能產生靈感,還有助於增添氣氛、溝通感情,餐桌上少了酒的話,大家就沒有共同語言。所以請客的時候,飲食、飲料、蔬菜不是很重要,關鍵要看喝的酒怎麼樣,是五糧液、茅台還是國窖1573?

因此,有一個部門的領導,在單位倉庫裡堆滿一箱一箱的名貴酒,他們領導的轎車後面也有好多箱酒,每一瓶基本上都三四百塊錢以上。現在人請客,單純吃東西的話,最多是一兩千塊,但如果再加上飲酒,起碼要三四千塊錢以上。

人們互相交流的過程中,都認為酒是不可缺少的感情「催化劑」。前段時間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吃飯,當時就有很多人求我,可不可以喝一點酒?如果沒有酒,話實在說不出來。現在人真的很奇怪,正常的時候不會說話,已經失態了才覺得好溝通、好交流。對好酒貪杯者而言,「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珍寶和妙樂不足為貴,最珍貴的是什麼?就是永遠陶醉在美酒中不要醒來,永遠都是走路東倒西歪的、說話語無倫次的、心裡迷迷糊糊的,這才是最快樂、最成功的。這些以飲酒取樂的人,就像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所說,實際上是將瘋狂當作安樂,非常可憐!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社會上有種不好的現象:某些所謂的活佛、瑜伽士,對煙酒作加持後,讓多年守清淨戒律的居士和出家人享用,這完全是毀壞佛教的行為。原來我翻譯過《煙酒殺生過患》,它的作者就嚴厲批評過這種現象,他說:「如果罪惡的酒可以加持,那你應該也有能力加持大便讓他吃,加持小便讓他喝。」盡管語言比較尖銳,但事實上的確如此。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蓮花生大士、薩Ra哈巴、桑瓦益西等大成就者可以將美酒變成甘露,給眾生治病作加持,但現在末法時代的人,是否有這種能力也不好說。如果你貪執酒味而飲酒,然後自己喝醉了,說明你沒有真正的境界,如此一來,下場就會如蓮花生大士在《勝樂戒源續》中所說:「咒師若成酒瘋子,轉生嚎叫地獄中。」《正法念處經》也講了嚎叫地獄的十六個近邊地獄,全部都與飲酒有關。

我最近在翻譯華智仁波切的《飲酒之過患》,出來了以後,非常希望大家從頭到尾好好看一下。我在翻譯的時候,看到飲酒有那麼大過失非常害怕,現在很多人都不懂這個因果,所以我們以後若看到有人飲酒,一定要盡量制止。如果你是佛教徒,最好今後能滴酒不沾,佛陀在《毗奈耶經》中說:「草尖許的酒也不能飲用,否則你不是我的弟子,我不是你的本師。」所以凡是受了居士戒的人,今後不要以工作、家庭等各種藉口來飲酒。我們對佛教潛心研究了這麼多年,哪些有可怕過失、哪些沒有過失,這一點完全能明白,因此作為一個佛教徒,務必要把這個惡習斷掉。

飲酒不僅對來世不利,今生中大多數疾病,如食道癌、口腔癌、肝癌等,也是由它而引起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酒中含有60種有害物質,中國每年死於酒精中毒的人數超過11萬。所以即使你不信因果,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也應該把酒戒掉。若經常喜歡飲酒,能使自己的心智迷亂,一個人原來再文質彬彬,飲酒以後也會判若兩人。我以前認識一個不錯的領導,他喝醉後在上級面前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把對自己有害的事情統統抖摟出來,我們旁觀者覺得很可笑,但也沒有辦法。還有一個公司的老闆,在酒吧裡喝得酩酊大醉,打電話讓下屬去接他。下屬送他回家的途中,他在車裡一邊吐一邊哭,直罵自己不是人。他平時非常有尊嚴,但當天喝醉後一反常態,下屬故意把他的話錄了下來,後來不知道敢不敢給他聽。

古往今來,芸芸眾生借助於酒,演出了林林總總的醉生夢死。大家都高唱著「無酒不成席」,卻忽略了酒是「穿腸毒藥」。任何人都對自己很關心,想依靠酒而獲得快樂,卻不知酒所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難堪與痛苦。龍猛菩薩說:「飲酒世間蔑,誤事亦耗財,癡迷行非事,是故恆戒酒。」飲酒會致使心識迷亂,行持非法之事,而且還浪費財物,從而招致眾人的蔑視。飲酒的過患真的非常多,故大家務必要杜絕。

當然,出家人和居士已發誓永遠不飲酒,這個我不擔心,我擔心的是城市里的有些人,他們請客招待都離不開酒,沒有酒就變成「啞巴」了,這些人真該多了解飲酒的果報。飲酒的果報相當可怕,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講了35種過失,並告誡大家:「有人施酒及自飲酒,得狂愚報。」(給別人佈施酒或自己買酒喝,果報有兩種:一是生生世世變成瘋狂者,二是生生世世變成愚笨者。)《善惡報應經》中講了36種過失,《華嚴經》、《念處經》中也講了很多過失。大家有時間的話,應當翻閱一下這些經典。

《涅槃經》中還說:「酒為不善諸惡根本,若能除斷,則遠眾罪。」酒是一切不善的根本,若能戒掉它,便可遠離一切罪業,但如果沒有戒酒,那其他的戒律也無法守好。以前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有位守五戒的修行人住在寂靜山林中,一天來了一個女人,手拿一瓶酒,牽著一隻羊,對他說:「你或者與我做不淨行,或者殺了這隻羊,或者喝下這瓶酒,三者必擇其一。」修行人聽罷不由尋思:「不能與她做不淨行,也不能殺生,因這兩樣過失太大。而飲酒可能過失稍小,不妨選擇飲酒了事。」

於是他喝下女人手中的酒。誰料到飲酒後心智陷於迷亂,他不僅殺了羊,還與女人做了不淨行,最終三樣過失都被一一犯下。所以,守居士戒的關鍵就是不准飲酒,一旦你喝了酒,很容易犯殺生、偷盜、說妄語等罪業。

有些人可能認為:「不要緊!我的酒量非常不錯,適當喝一點不會醉,我喝一杯就可以。」但你喝了一杯以後,還會喝兩杯、三杯、四杯……最後在凳子上已經倒下去了。有些聚會本來很成功,大家都非常開心,但若有一兩人醉後發酒瘋,整個場面就亂得一塌糊塗。很多人飲酒的場面特別可憐,哭的哭、鬧的鬧、吐的吐,他們卻覺得很快樂,實際上這非常顛倒。《正法念處經》中說,飲酒者、勸酒者、造酒者,這三種人都會轉生嚎叫地獄,感受無量的難忍痛苦。

當然,你不信因果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但我奉勸你還是「寧可信其有」比較好。我為什麼要給大家翻譯這方面的教言?就是希望有些人對此會考慮,對自己會負責,而不是看到懸崖就閉著眼往下跳。其實世間上有這麼多飲料,這麼好吃的水果、飲食,既然很多人飲酒後中毒而死,斷送了自己的性命,你為什麼偏要喝毒藥一樣的東西呢?

如果有人說飲酒是一種會供加持,這也是不合理的。榮索班智達為主的高僧大德都講過:「盡管會供時有飲酒的傳統,可若貪執酒味而享用,那跟普通人的飲酒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大家不要以密宗為幌子而毀壞自相續。

不管大乘經典還是小乘經典,釋迦牟尼佛都宣講了飲酒的危害,《阿含經》之《善生經》中闡述了六種過失:一、失財。二、生病,我認識一個領導,他的生活是這樣安排的:第一天不停地飲酒,黃昏時已醉得不省人事;第二天下午大概兩三點鐘醒來,我們去找他辦事,他睜開眼瞄一下,接著又睡過去了,再重要的事情也沒辦法處理;第三天他一天都不想吃飯,一直生病,痛得很厲害;第四天沒有什麼精神,迷迷糊糊的;第五天休息一天;第六天又開始飲酒(眾笑)。這樣有沒有意義呢?你們自己也看得出來。三、斗諍,飲酒後經常會吵架、打架,即便是一家人,有時候也大打出手。四、惡名流佈,飲酒者的口碑十分不好,不可能有人對他很讚歎。

以前葉利欽總統去訪問美國,離開的前一天,美國總統克林頓宴請他時,葉利欽喝了很多葡萄酒。按計劃,他回莫斯科的途中將於與另一國家的總理進行會談,但當飛機抵達時,他的頭腦還沒有清醒。陪同官員見事不妙,經過一番討論,決定讓副總理代表他去。當副總理下機後,葉利欽掉下了眼淚,對陪同官員羞愧地說:「你們這麼做,讓我在全世界面前丟盡了臉!」五、恚怒暴生,喝了酒以後,嗔恨心會非常猛烈。六、智慧日損,智慧也是日益損減。

以前我有一個同學,智慧、人格各方面很不錯,但後來他因工作需要經常應酬,(這是他自己說的,我不知道什麼工作非要喝酒不可,)現在笨得要命,反應非常遲鈍,說話也吞吞吐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飲酒的各種過失,如果你的親朋好友飲酒,那應該盡量去勸阻,不然對他們的今生來世都不利。

飲酒不僅有上述過失,現在的人請客吃飯,常在餐桌上你吹我吹、說來說去,沒有意義的話題扯很長時間,本來一個小時就能吃完的飯,他們四五個小時也解決不了,特別浪費時間。尤其是作為佛教徒,今天喝了酒的話,明天什麼善法都做不了,對看書、念經一定會厭惡。以前我在放牦牛時,隔壁住了一個老人,他平時很有善根、很有善心,對佛法也很虔誠,可是他最大的毛病就喜歡喝酒,一旦沒有酒了,即使翻山越嶺也要去買。後來他的肺肝很不好,醫生讓他不要喝酒,但因為惡習難改,他始終戒不掉,最終因此而死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要學會取舍,盡量斷除這樣的行為。

今天,我給大家象徵性地講了一下飲酒過患。其實華智仁波切在《飲酒之過患》中,引用了許許多多的教證說明這個問題,只要是相信因果的人,看後絕對不敢再喝酒。當然,如果你不信因果,縱然是釋迦牟尼佛來到你面前宣說真理,你也不一定恭敬接受,這就是一種因緣,如《現觀莊嚴論》偈頌所講的一樣。

大家有幸得到了人身,又值遇了佛法如意寶,最好不要因貪酒而毀壞今生來世,喜歡飲酒的人一定要懸崖勒馬,在上師三寶前發誓永遠斷除。我看到有些人,過去對酒的貪心非常重,但依止善知識對正法生起信心後,當下發誓寧可毀壞身心也不喝一滴酒,如今已過了十幾年,他確實沒有碰過酒。可見,三寶的加持力不可思議,只要有堅定的決心,做什麼都不會有太大困難。

總之,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我奉勸你們不要飲酒,(現在女人飲酒的現象很嚴重,在我們藏地,女人飲酒是很可怕的事。)倘若有人以唐詩中的詞句來反駁,其實也沒有用。因為那些詩詞的作者雖是名人,但從他們的行為來看,現在肯定在嚎叫地獄裡受苦。古代的大詩人也好,現代的明星歌星也罷,他們的名聲只是靠一種因緣獲得的,沒有一個人能躲得過因果。堪布阿瓊也說:「上至佛陀下至凡夫,誰都不能超越因果規律。」

當然,要注意的是,大家今後若有一點修證、有一點名聲時,千萬不要拿酒來弘揚佛法,否則,你乾脆不要弘揚了。當然,如果你有蓮花生大士那樣超勝的成就和神通,我也不敢阻攔你,但若沒有的話,最好不要宣傳這些惡行。以前我也反對過有些高僧,他們在漢地時,該弘揚的佛法和菩提心不弘揚,不該弘揚的抽煙、飲酒、打麻將卻大力提倡。其實這用不著出家人去弘揚,專門弘揚它的廣告公司多著呢!因此,任何人都不要以佛法為藉口,毀壞很多人的善根,假如你實在沒能力度化眾生,那也不要故意去毀壞眾生!


造酒、賣酒、飲酒的果報!嚎叫地獄與飲酒有關

無論從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世間的角度講,飲酒的過患都是無窮無盡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後,以前喝過酒的人,應該好好懺悔;以前沒有喝過的人,看見親人朋友對酒感興趣,也應勸他們不要飲用毒藥般的酒;以後若有人想飲酒,聽到這些過患後,要把這種噁心改掉,盡量趣入光明正道。這就是我的一個希望,也是今天講課的主要發心。現在看了外面很多人的行為,我的心裡只有一種悲哀。本來三界眾生由無明愚痴所惑,一直沉醉在色聲香味的美酒中,沒有醒過來,現在又加上一層酒,把自己弄成醉醺醺的,那什麼時候才能清醒啊!蓮花生大士在《勝樂戒源續》中所說:「咒師若成酒瘋子,轉生嚎叫地獄中。」

《正法念處經》也講了嚎叫地獄的十六個近邊地獄,全部都與飲酒有關。我最近在翻譯華智仁波切的《飲酒之過患》,出來了以後,非常希望大家從頭到尾好好看一下。我在翻譯的時候,看到飲酒有那麼大的過失,非常害怕,現在很多人都不懂這個因果,所以我們以後若看到有人飲酒,一定要盡量制止。如果你是佛教徒,最好今後能滴酒不沾,佛陀在《毗奈耶經》中說:「草尖許的酒也不能飲用,否則你不是我的弟子,我不是你的本師。」所以凡是受了居士戒的人,今後不要以工作、家庭等各種借口來飲酒。我們對佛教潛心研究了這麼多年,哪些有可怕過失、哪些沒有過失,這一點完全能明白,因此作為一個佛教徒,務必要把這個惡習斷掉。飲酒的果報相當可怕,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講了35種過失,並告誡大家:「有人施酒及自飲酒,得狂愚報。」(給別人布施酒或自己買酒喝,果報有兩種:一是生生世世變成瘋狂者,二是生生世世變成愚笨者。)《善惡報應經》中講了36種過失,《華嚴經》、《念處經》中也講了很多過失。大家有時間的話,應當翻閱一下這些經典。

《正法念處經》中說,飲酒者、勸酒者、造酒者,這三種人都會轉生嚎叫地獄,感受無量的難忍痛苦。當然,你不信因果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但我奉勸你還是「寧可信其有」比較好。我為什麼要給大家翻譯這方面的教言?就是希望有些人對此會考慮,對自己會負責,而不是看到懸崖就閉著眼往下跳。其實世界上有這麼多飲料,這麼好吃的水果、飲食,可以解饞。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飲酒後中毒而死,斷送了自己的性命,你為什麼偏要喝毒藥一樣的東西呢?世尊曾親口說過:「十分酷愛飲酒者,於自與他皆無利,酒令醜陋遭誹謗,如哈拉毒莫飲之。」《念住經》中云:「制酒、飲酒、令他飲之人多轉生嚎叫地獄。」《宣說戒律經》中云:「飲酒者將墮入燒熱地獄。墮入此地獄眾生長達數千年中受煎熬之苦。」此等諸多佛經中對飲酒的過失都有宣說。又如《毗奈耶經》中云:「草尖露珠許酒亦切莫飲,倘若飲用,則彼非我聲聞,我非彼本師也。」《宣說善惡經》中說:「今生飲酒後久睡不醒,死後轉生飲鐵液之地獄中。」

《分別善惡經》云:「飲酒之人將轉生飲銅液之地獄中,此間感受罪業之果報。」《金剛頂續》中云:「酒乃諸禍根,是故當斷除。」《不動威猛續》云:「智者莫飲酒,斷絕世人謗。」《勝樂戒源續》中云:「咒師若成酒瘋子,轉生嚎叫地獄中。」《文殊根本續》云:「咒師飲酒若已醉,百劫之中不間斷,住於嚎叫地獄處。」飲酒一般有三個階段,正如華智仁波切所說:「最初無度喜好時,中間飲酒已醉時,最後無心如屍時。」他又說:「何人飲酒若已醉,不成自他利之鬼,毀法世間之邪魔,永毀今生來世魔。」敦珠法王是這樣說的:「酒醉之徒增長貪心,容易著魔。」雖然諸如此類的教證不可勝數,但此處不一一列舉。如果想詳細了知,應當參閱世尊對阿難講的飲酒三十五過患等。

此外,對酒販子的罪過,經中說:「於僧眾之中販酒者,死後感受地獄痛苦,口中灌入沸騰銅液,從唇、舌、顎到胃、大腸之間全部焚燒,以致下半身悉皆燒焦,販酒者有此等業報。」此經中又說:「到處燃燒烈火堅硬之二山奔跑,地獄眾生入於兩山聚合之間。兩座山一直磨擦,不知不覺中將其變為細粉,彼眾生罪業未窮盡之前於數十萬年間受磨擦粉碎之苦。」如此說來,那些酒販子需要感受無量痛苦。因此,向他人販酒者應當十分小心。佛經云:「酷愛飲酒者,自他皆無利,醜陋遭誹謗,如哈拉毒物」 ,「制酒與飲酒、令他飲之人,墮嚎叫地獄」,「飲酒入燒熱地獄,數千年受煎熬之苦」,「草尖露許酒,亦切莫飲用。犯者非我聲聞,我亦非彼本師」, 「酒乃諸禍根,是故當斷除。」「眾生若販酒,死墮地獄中,灌飲銅鐵液,下身盡焚毀。兩山烈火甚,回奔被壓磨。身碎成齏粉,數十萬年窮。」


龍樹菩薩: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歡喜,何以不飲?

問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歡喜,何以不飲?

答曰:益身甚少,所損甚多,是故不應飲。譬如美飲,其中雜毒,是何等毒?

如佛語難提迦優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

一者、現世財物虛竭,何以故?人飲酒醉,心無節限,用費無度故;

二者、眾病之門;

三者、斗諍之本;

四者、裸露無恥;

五者、丑名惡聲,人所不敬;

六者、覆沒智慧;

七者、應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

八者、伏匿之事,盡向人說;

九者、種種事業,廢不成辦;

十者、醉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慚愧、憂愁;

十一者、身力轉少;

十二者、身色壞;

十三者、不知敬父;

十四者、不知敬母;

十五者、不敬沙門;

十六者、不敬婆羅門;

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長,何以故?醉悶恍惚無所別故。

十八者、不尊敬佛;

十九者、不敬法;

二十者、不敬僧;

二十一者、朋黨惡人;

二十二者、踈遠賢善;

二十三者、作破戒人;

二十四者、無慚、無愧;

二十五者、不守六情;

二十六者、縱色放逸;

二十七者、人所憎惡,不喜見之;

二十八者、貴重親屬,及諸知識所共擯棄;

二十九者、行不善法;

三十者、棄舍善法;

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

三十二者、遠離涅槃;

三十三者、種狂癡因緣;

三十四者、身壞命終,墮惡道泥梨(即地獄);

三十五者、若得為人,所生之處,常當狂騃。如是等種種過失,是故不飲。

——摘自《大智度論》


佛陀曾告訴一位居士,關於喝酒的過失

有一個女人,頭髮上的髮髻不小心掉在水裡,有一群已證阿羅漢的出家人經過,口渴就在此休息喝水,一喝水裡的水,這些阿羅漢通通暈了過去,佛陀來時,就念咒讓暈過去的阿羅漢都醒來,弟子就問佛為什麼會這樣呢?佛陀就說了,因為有一個賣酒、喝酒的女人經過,她的髮髻掉在水裡,你們雖然已證阿羅漢,但一碰到酒還是會暈了過去無法保持正念的。

佛陀就說了,這喝酒、賣酒的女人以後老的時候會更苦,下輩子會直接墮入地獄無量劫受苦,地獄業報盡後,再投生為人,因過去賣酒給人喝自己也喝酒,所以出生時就會沒手沒腳就像一塊肉丸,當人壽命捨報後,又再墮入畜生道,投生為猩猩腦筋愚笨(賣酒、喝酒障礙腦筋無法思考自己就得享受這樣的果報)。

所以千萬不要買賣酒,如果有賺這些錢,沾到一點邊的將來也都有果報的,何況是殺生、賣肉的行業果報更是可怕,希望不要買賣這些傷害眾生、傷害自己的東西。

佛陀會教我們不要去買賣、喝酒、殺生食肉等,要我們守的戒律,都是在保謢我們,知道我們做這樣的事情,將來就會得到痛苦的後果,而不是強制我們不要去做這樣的事,都是出於悲心,不忍我們種下痛苦的因,受到痛苦的業報。

飲酒之過失 ─ 巴楚仁波切 著
https://www.ptt.cc/…/Buddh…/D49/D88A/M.1257820529.A.55F.html

●喝酒、賣酒的過失 海濤法師 開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5ABzM8NbhQ


(若佛子,故飲酒,而酒生過失無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

“分別善惡經”云:“今生飲酒醉,地獄飲烊銅。”

“正法念處經”云:“慣飲酒的人,墮於號叫地獄。”

《佛說说五戒功德經》中云:“飲酒之人,堕於爇地獄,數千年中身遭焚燒。”又云:飲酒人將五百世轉身為夜叉,五百世轉生為狗,無量次轉生為瘋子。

“獅子請問經”云:“若遞酒給人,五百世轉生為斷臂人。”

☞喝酒地獄(上)影片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nk69bEOAo
☞喝酒地獄(中)影片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pttFzEVOo
☞喝酒地獄(下)影片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UFfE5pojCs

☛佛曾經告訴一位名叫難提迦的居士,關於喝酒有卅五項過失:

一、在現世會失去財物。原因是:酒醉後,心裡不會想到節約,只知無限度花費下去。
二、打開諸多病門,病從口入。
三、構成爭吵不休的原因。
四、赤身裸體也不難為情。
五、身敗名裂,惡名昭彰,不能令人尊敬。
六、智慧蕩然無存,完全被矇蔽了。
七、該得到的東西得不到,已經得到的東西會散失。
八、應該隱藏的話,也會全部吐露出來。
九、荒廢各種事業,不能成功。
十、酒醉為憂愁之本。原因是,喝醉時有許多損失,酒醒後,會有慚愧與憂愁。
十一、體力會逐漸衰退。
十二、身體會逐漸破損。
十三、不知敬愛父親。
十四、不知敬愛母親。
十五、不敬仰出家修行者。
十六、不恭敬婆羅門。
十七、不恭敬父母、伯、叔、姑與尊長。因為酒醉時,迷糊不清醒,分辨不出誰是誰。
十八、不敬佛。
十九、不敬法。
二十、不敬僧寶。
二一、與惡人為伍。
二二、會疏遠賢能與善良之輩。
二三、結交破戒之徒。
二四、失去慚愧心。
二五、守不住六情(眼、耳、鼻、舌、身和意等六項感官)。
二六、隨心所欲,肆無忌憚。
二七、被人憎恨,難被人所樂見。
二八、被尊貴的親人與許多善知識丟棄一邊。
二九、做不善之法。
三十、捨棄善法。
三一、得不到那些能明辨是非和有智慧者的信用。原因是,喝酒無異一種放肆不羈。
三二、會遠離涅槃。
三三、會結下瘋狂與愚蠢的因緣。
三四、命終之後,會墮下惡道與地獄裡。
三五、如果投胎轉世,即使可以做人,一生下來也必然會變成瘋狂愚笨。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酒與煙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薩戒,無一不戒酒。但是酒的本身,並非罪惡,故飲酒皆屬遮戒;由於酒能使人犯戒,所以凡為佛子,均應戒酒。

據治安機關的統計,犯罪的媒介,不出女人、錢財與酒。飲酒雖不是犯罪,酒卻最能使人犯罪,三杯一下肚,酒精刺激神經,興奮、膽大、衝動、盲目、沒有了理智,可以強姦、殺人、放火、搶劫、毆鬥、相罵……。

所以酒在大小乘經律論中,無不列為禁戒之一。

《四分律》比丘戒單墮第五十一條中說:「若比丘,飲酒者波逸提。」又說:「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又說:「不犯者,以酒為藥,以酒塗瘡。」

什麼叫作酒?《四分律》中說:「酒者,木酒(果汁酒)、粳米酒、餘米酒、大麥酒,餘有酒法作酒者是。」又說:「酒色、酒香、酒味,不應飲;或有酒,非酒色、酒香、酒味,不應飲。」

《十誦律》中說:「飲酢酒、甜酒、若麯、若糟,一切能醉人者,咽咽波逸提。若但作酒色,無酒香、酒味,不能醉人,飲者無犯。」

《律攝》卷一三中說:「若酒被煎煮,飲不醉人,若口有病,醫令含酒,若酒塗身,此皆不犯。……又無犯者,酒變成醋,飲不醉人,澄清見面,水解為淨,以羅濾之,同非時漿。」

大乘《梵網經》輕垢戒第二條的規定:「若佛子,故飲酒,而酒生過失無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不得教一切人飲,及一切眾生飲酒。」

蓮池大師《戒疏發隱》中說:「過失無量者,非但三十五失、三十六失,律中又明十過,更餘經傳所明過失,不可勝舉。」

《四分律》中,所舉的飲酒十過是:「一者顏色惡;二者少力;三者眼視不明;四者現瞋恚相;五者壞田業資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鬪訟;八者無名稱,惡名流布;九者智慧減少;十者身壞命終,墮三惡道。」

三十五失見於《大智度論》,三十六失見於《四分律》。

說到飲酒的異熟果報,那更可怕!據說共有五個五百世果報,也就是說,因為飲酒,即有二千五百世,受到罪報:第一五百世在鹹糟地獄,第二五百世在沸屎地獄,第三五百世生在曲蛆蟲中,第四五百世生在蠅蚋之中,第五五百世生在癡熱無知蟲中。所以佛在《四分律》中告訴阿難尊者:「自今以去,以我為師者,乃至不得以草木頭,內著酒中而入口。」在《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上中也說:「夫酒為毒藥,酒為毒水,酒為毒氣,眾失之源,眾惡之本。」正因酒的害處太大,自己飲酒,等於服毒自殺,販賣酒類,也就等於普遍的謀殺他人了。菩薩以度生為本,更不能夠害人,所以《梵網經菩薩戒本》重戒第五條,便是酤(販賣)酒戒:「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在家菩薩,亦不得販賣酒類,否則也是重罪,《優婆塞戒經》卷三中規定:「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

酒是飲不得的,也販賣不得的,當然更是釀造不得的。但在大乘菩薩,為了度眾生,可以方便開飲,比如末利夫人為救廚師一命,勸請波斯匿王飲酒,不但無罪,反生功德。不過除了治病(非酒不治的病),除了為度眾生,不得滴酒沾唇。如果只為貪飲杯中物,而來諉說是治病,那便招罪;如果只為放蕩求刺激,並無眾生可度者,自也不得飲酒。

至於「煙」之為物,不算大忌,故在南傳小乘比丘,不唯不戒,並且可以公開吸煙的。在《四分律》卷四三中也有如此的記載:「爾時有比丘患風,醫教用煙,佛言聽用煙。」

可見用煙,是佛許可的,不過需要「患風」,需要「醫教用煙」。唯其吸煙的禁戒性,不若吃蒜的嚴重,更沒有飲酒那樣列為墮罪了。

為了風俗的觀念,我們的社會每以煙酒同列,吸煙者雖不被視為罪惡,但總覺得不吸煙者更值得尊敬,所以佛弟子們,最好還是不要吸煙,尤其是出家弟子,看來總是不太雅觀。

根據醫學的證明,酒中有酒精,會使人中毒,煙中的尼古丁,也能使人的生理受到不良的影響,據英國皇家的九位名醫,經過兩年的研究,證明吸煙是得肺癌的共同病因。我們何必花錢去買毒品來害自己呢?

---本文摘自《律制生活》


五戒裡面飲酒這一條戒,開緣最多,如果是自己喜歡飲酒,你就是犯戒了。什麼狀況之下?最通常的是生病,中國中藥裡面很多藥用酒做藥引,這不犯戒,這是開緣。無論出家在家,七十歲以上的人,身體衰弱,血液循環緩慢,佛准許開戒,你在每一餐飯的時候喝一杯酒,這是當藥用,幫助血液循環,或者在晚上睡覺之前喝一杯,開緣,是你身體有必要。如果你身體很健康,沒有必要,你也這樣喝一杯,那你就破戒了,你就犯戒了。中國的烹飪是世界有名的,中國人最講究吃的,很多菜餚裡面可以用酒做佐料,這是開緣,這不是破戒。要曉得佛制定不飲酒這個戒,他真正用意在哪裡?防止喝醉了犯殺盜淫妄,他防止這個,所以酒這一條戒叫遮罪,是預防的,不像前面殺盜淫妄是性罪,不相同。你要對這些都不懂,戒你就沒有辦法持了,不但沒有辦法持,可能還常常造罪業。為什麼?看到別人破戒你就毀謗,你不曉得別人懂得持戒,他某一種持他有開緣,這要知道。

我有一次在北京參加一個婚禮,非常偶然。我們住在國際飯店,我下樓的時候,在樓梯上碰到美國的一位同修,我們很熟,他住在華盛頓DC,碰到他們夫妻兩個。他說:「你們什麼時候到這兒來了?」他們已經在北京做生意了,在北京投資開店,今天他的兒子結婚,一下碰到我。「法師,真難得!」抓到我去做證婚人。我說:「你不是有證婚人嗎?」他說:「是的,我們請了程思遠。」程思遠好像是政協副主席,請他作證婚人。臨時把我也抓進去,兩個證婚人,好,坐在一起,一僧一俗,也很有味道。因為他跟我講新娘是日本人,今天來的來賓有日本大使館以及日本金融界、商務界的一些日僑,他們來參加婚禮。在男方這邊也有國務院的一些高級幹部。我一聽這緣分很好,因為他們接觸不到佛法,我利用機會去弘揚佛法,所以我就答應了。因為是非常匆促,事先沒有準備,他們的宴席全是葷菜,我坐下來我吃肉邊菜,也有敬酒,我宣布我一杯,所以很多人說淨空法師破戒了。是破戒,但是你要曉得多少人接受佛法,因為他要我跟新郎新娘祝福,我講十分鐘的話,十分鐘就講佛法,機會教育。這是開緣,我沒有叫他準備酒給我喝,你要懂得在什麼場合。我們這樣一做,他們感覺到非常驚訝,「原來佛法是這麼活潑的,那我也可以學。」為什麼?他們酒肉丟不掉。所以我就告訴他,佛許可吃「三淨肉」,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殺、不為我殺,這肉許可你吃。酒不能夠亂性,決定不能喝醉,你只要守住原則,我喝酒有一斤的酒量,我只喝 四兩 ,決不會醉,佛有開緣。「這樣的話,我們都可以接受。」接受就好了。你一定要把它搞得死死的,一點都不能沾,沾了罪過,不得了!把別人學佛的念頭統統嚇倒了,誰也不敢學佛。這錯了!

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遮是禁止,在某一種狀況絕對禁止,哪一種場合當中要開。總而言之,開是利益眾生,禁止是利益自己。該開的時候開,該遮的時候遮,這叫持戒;該開的時候不開,該遮的時候不遮,叫犯戒。你懂得嗎?佛的條條戒律都有制作的因緣,都有戒律的理論,戒相戒行你得統統搞清楚、搞明白,傳戒的師父詳細跟你說明。

我們今天也有同修來這裡接受五戒的,五戒我們沒有詳細說,為什麼?《無量壽經》上講過,從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裡面所講的是五戒十善,所以把那一段經文好好的去讀,我們的講記多多的去聽,你就懂了。好,今天時間到了。

恭錄於淨空法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五十七集) 註解講述

 

你現在從事的工作屬於正命還是邪命?

喝酒的過患

達到什麼境界才可以食肉飲酒行婬偷盜-- 「酒肉穿腸過」辨訛

造酒、賣酒、飲酒的果報!嚎叫地獄與飲酒有關

你現在從事的工作屬於正命還是邪命?

皈依戒與居士五戒

五戒與菩薩戒差別何在?

何謂「三淨肉」跟「五淨肉」? 絕對不能用絲織的棉被!

修大乘者絕不能吃“三淨肉”--吃肉的過失

有關"在家菩薩戒"問答

同修勸受菩薩戒,因生生世世都隨身帶,五戒就不行,對此不解?

一個人受菩薩戒跟沒有受菩薩戒,有什麼差別?菩薩戒重罪失戒的判定!

犯五逆十惡罪佛能救,盜十方常住財物佛不能救

什麼叫邪淫?邪淫的種類和過患?

何謂佛教的五辛?吃五辛的五種過失

千年之疑,香菜到底是不是五辛?

煙毒之害!很快耗盡福報,墮落惡道!

為了眾生而妄語是開戒,為了自己妄語是破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