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慧律法師

人千萬不要因為一點挫折,被情緒左右,而失去了對真理的探索。

我們追求的是真理,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

碰到一點不順心就困惑不解,就責備三寶,毀謗三寶,實在令人痛心。
 


當你對觀音菩薩的能力質疑時,好的感果就推遲了
宗宙法師

  總的來說,我們在觀觀音菩薩的功德的時候,要能夠總觀、別觀。不要就是想著:《普門品》講那麼多,好像很簡單;什麼地的災、水的災、風的災,說那麼麻煩幹什麼?總的來說一切的苦觀音菩薩都能救,不就好了嘛!凡是遇到一切的苦,我們就念觀音菩薩不就完了嘛!說那麼多幹什麼呢?認為像我們這樣的根器,何必說那麼多,一句話就好了,「度一切苦厄」麼。

  如果這樣想的話,就是知「總」不知「別」,你這個力用也起不來。比如說現在發生什麼困難,那該上醫院的你要上醫院,該到學校你要去學校,該到工廠你去工廠,該到商業局你去商業局,分門別類可多了。沒有人那麼笨說,一句話,都找總的一個就好了。找總的那怎麼解決?還得別別地解決。

  所以念觀音菩薩也一樣的,你瞭解了《普門品》以後,(知道)有總有別,講了「總」以後,別別地舉了這些例子,那你就通過一個頌一個頌地觀想。比如說每個頌都是配的有「念彼觀音力」,前面是苦,然後「念彼觀音力」,然後「釋然得解脫」。這樣一個一個別的瞭解了、修了,有經驗了,你才可以舉一反三——在每個別的苦上,發生這種舉一反三的智慧。

  現在我們以為聰明,「總的一句話我瞭解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好了」,然而碰到事你想想,我們在碰到的一百個困難裡面,有多少次是想起了觀音菩薩?不都是用自己的辦法在那裡弄來弄去嗎?

  大家有經驗嘛,甚至最簡單的:你找個東西,一本書也好,一個什麼東西也好,在你房間裡不見了,你找了三個小時還沒找到的時候,你有沒有一秒鐘想起來念念觀音菩薩?你說你很聰明,「什麼苦都找觀音菩薩好了」,你說這個事情太小了,不麻煩觀音菩薩;這個事情是很小,但是你三個小時花進去了,你都沒有想起觀音菩薩來,這你對得起觀音菩薩嗎?

  可以想像得到,平時我們碰到困難——我們的困難可多了,但是,要能夠找到解決的「正方便」——還有很多是不可知的,到底找到沒有也不清楚,那麼就是知總也要知別。你通過別別地修,瞭解了,比如頌子你記下來了,然後你在遇到類似的苦的時候,由於瞭解他的功能,你會提起(念觀音菩薩的心)來。

  我們對他的功能的瞭解,要達到什麼?一個是瞭解他總的有這個功能,第二個是要持續地瞭解,不能有間雜、不能有間斷。所以《普門品》說「念念勿生疑」,對什麼勿生疑呢?觀音菩薩有解脫苦的能力,對這個不能生疑。比如一開始我們在碰到困難時,可能會念觀音菩薩;但是你開始念了幾句觀音菩薩之後,你的心又變了,覺得:我念了一百句或者一千句了,怎麼觀音菩薩還沒有顯靈啊?這還有沒有必要念呢?如果對他的能力進行質疑的時候,那你就不能持續地去念;不能持續地念,那它感果也就被推遲了。

  以消防為例,假設你困在火宅當中,消防隊員來救你的過程,如果你對他的信心是時而相信時而懷疑,那麼很顯然,當你懷疑他的時候,你就不會接受他的幫助,或者說障礙了他對你的幫助,可能他來拉你,你會躲在一邊不肯出去。就是這樣子的。「念念勿生疑」,要持續在整個過程當中,才能夠得到特別的、徹底的加持。所以,我們在修習的時候要這樣去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