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嗎?
大安法師

問:請問法師,現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淨土為最終的歸宿,可是念佛者很多,而往生者卻很少,這不是與「萬修萬人去」的淨土法門有所違背嗎?

大安法師答:你這個提問表面上看好像有些尖銳、有點道理,但實際上這裡隱含著兩個你自己可能難以發現的誤區。

第一個誤區,「萬修萬人去」是指在具足「深信切願」這個基礎上,執持名號的人能夠「萬修萬人去」。並不是沒有信願,泛悠念佛也能往生。

現在有很多人好像偶爾也念念佛,但他是不是具足信願?這個問題很重要了,因為念佛法門能否往生不是僅僅靠功夫,它是要靠感應道交,與佛號相應啊!

這個相應是要靠信願的。但這個時代的眾生業障深重的特徵之一就是難以產生信心。信心屬於般若智慧,願的核心內容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也是需要般若智慧的。

如果他沒有這種智慧,一天到晚想的還是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偶爾念念佛好像成了他的一種消遣,一種生活點綴,你說說,他的深信切願在哪裡?

他念佛時沒有這樣一種刻骨銘心地,像滅頂之災現前呼喊救命時的一種懇切?無量劫以來今生才聞到念佛法門的這種悲痛、這種歡喜?

我常常說一個念佛人如果沒有達到過一次掉眼淚的經歷,你怎麼能說自己是一個念佛人?

如果就憑著這泛泛悠悠的態度,一天到晚想的、做的都是五欲六塵的事情,信願不具足,能夠往生嗎?

所以這不是念佛法門的問題,完全是個人的問題。就好像太陽普照一切,然而有人卻頂了一個木盆在頭上。照不到陽光不是陽光的過錯,是他自己的問題。

這是解答第一個是否念佛人很多,往生者少,與「萬修萬人去」相違背的問題。答案是:不是與原理相違背,是他自身沒有具足深信切願,沒有與佛號的感應。

第二個誤區是,你怎麼知道往生者就很少呀?

實際上來說在我們這個世間上,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是很多的。

可能你有一種錯覺,覺得往生一定是驚天動地的,一定是有很好的瑞相,天樂盈空,異香滿室,見光見花怎麼怎麼的。有這種往生瑞相當然很好啊,品位很高啊。

但是如果沒有這種瑞相你就能說一個念佛人沒有往生嗎?根據聖言量,一個念佛行人哪怕他曾經念過一日一夜的佛號,都決定可以往生。哪怕臨命終時他各種業障現前,病痛,如睡夢去,他也是可以往生的呀。

那在這種情況下,你沒有看到瑞相,就判斷他沒有往生,於是說沒有什麼人往生,這話是不能自己去這樣判斷、這樣去說的。

我們要深信,往生者還是很多的。因為往生這樁事情,不是靠自己的功夫,是阿彌陀佛太慈悲了,他五大劫思惟的四十八大願,就是要保證我們決定往生的!

所以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會來幫忙的啊,臨終接引啊。

我們要有信心,《佛說無量壽經》說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六十七億菩薩摩訶薩往生,那麼小菩薩往生更是不可算數啊,算都算不清楚的人數去往生啊。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覺得,哎呀,念佛人很多呀,現在沒有幾個往生的。這個說法你講久了,如果讓很多人沒有信心,你可是謗法呀,這是不能開玩笑的。


大安法師:不要靠感覺,我們的感覺是不可靠的

信心怎麼建立?還是要依據聖言量來建立。我們絕對不能自己去思惟,因為我們的知見都是顛倒的。我們即便修點戒定慧,得點智慧,這種智慧裡面都夾雜著染濁,都是不可靠的。我們的正確信心,要建立在對淨土經典的瞭解上。所以我們判斷一位法師、一位善知識講得對不對,不要靠感覺,我們眾生的感覺是不可靠的。要用聖言量來印證,跟聖言量相應的是對的,不相應的就是錯的。這是一個原則問題。

我們學淨土法門,要想詳細了知信心的道理,就應當熟讀《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這是淨土三經,是淨土宗所依的根本經典。再加上《普賢行願品》以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形成淨土五經的格局。淨土三經專門介紹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包括阿彌陀佛建立大願的過程,以及大願圓滿之後西方極樂世界在事相上的展開是依據什麼樣的理論,所謂真空妙有、第一義諦妙境界相的理,都作了陳述。這三部經我們一定要熟讀,熟到什麼程度呢?能夠淪肌浹髓,深入到我們的骨髓裡面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