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智慧來支配身語意

人的生命,不僅有長度,還有厚度、深度,過好每一天。

我們遇人處事常常粗暴而片面,臉譜化的一分為二「好人或壞人」,「朋友或敵人」,正是這種對立的思維方式讓我們產生了無數痛苦,若能以緣起的角度去觀待事物,就能減輕許多煩惱。人的心平靜了,也才能有智慧去處理事情。

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意見,往往是根據他過去的某些言行而在心裡打下一個標籤,從此便帶著標籤看人。要多思維人都是會改變的,盡量揭去心中的標籤。

佛法告訴我們,人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生,身體只是五分之一,人真正的生命在於心識,快樂與痛苦的根源也是在我們內心,心若平靜、純淨、安定,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深層的快樂;對人生看得越遠、越寬廣,內心也才會越清明、堅定。對於修行人來說,「成功」就是「成就慈悲與智慧的功德」。

智慧是分別事理、決斷疑念的能力。智慧也有許多層次,懂得業果之理,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是什麼,是智慧;能夠多角度、有高度的看待事物,是智慧;能夠透過現像看到事情的本質,是智慧。聞思修,都是開智慧的方法。

用智慧來降伏煩惱就是「愛自己」,用慈悲來對待他人就是「愛眾生」,若反過來,用慈悲來對待自己,用智慧來降伏他人,那就錯了。

要懂得如何去「愛」,有智慧的「愛」,猶如慈母愛子,若無有智慧,可能成為溺愛與禍患。修行歸根究底是戰勝自己,外在只是引發內心煩惱的緣。外在的一切都會隨著無常消逝,而自己的身語意業卻會留下推動命運的力量。

嚴以持身,行事平正,不動怒、不輕忽,智慧現前,不令惡欺。體會眾生無明、世間苦惱,心生出離與悲憫,不要自己也陷入煩惱混戰。

今生的身語意造作,對於宿世種子而言是感果的緣,同時也是未來果報之因,因此是極為重要的。

每個人都很苦,要體諒、理解他人,這樣就把對立心轉化為了同情心。好好走自己的路,做該做的事,先管好自己的身口意,解決自己的煩惱,再去幫助更多人。

佛菩薩則不同,他們看透了世間無常痛苦的真相,卻選擇了留在世間去幫助眾生;雖身在紅塵,心卻常安住於寧靜的喜樂中,這就是悲智雙運的境界,「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佛弟子應該以佛菩薩為榜樣,精進修行。

修行人為人處事,有些表現形式可能與世間相似乃至相同,但其發心卻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必須要了解、明白自己行為的意義,這就是修行與不修行的差別:是用智慧來支配身語意,還是煩惱、無明在支配?看自己的動機

諸苦所因貪欲生,若斷追求盡諸苦。是身能為諸苦本,勤修厭離趣菩提。三界身心如舍宅,煩惱宅主居其中。汝等應發菩提心,捨離凡夫出三界。


必須覺悟的三層道理

淨界法師

我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們的內心狀態是跟著感覺走,你的心跟環境接觸的時候,你想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完全是活在直覺當中的,就是心隨妄轉。

你今天遇到什麼人事、你突然間有什麼想法,這個想法就帶著你去做什麼事,你是沒有辦法作主的,你心隨妄轉,由妄想來作主。我們學佛以後,開始明白道理,這個佛法道理的觀照有三層:

第一個是因果的道理。

就是每一個人生命當中,他的果報體是有差別的:你看這個人他看起來很有福報、財富很多,但是他多病;這個人身體很健康,但是貧窮:就是說每一個人的果報是各式各樣。這個差別,不是自然產生的、也不是上帝創造的,以佛法來說是有它的因緣──諸法因緣生。

什麼是因緣呢?簡單的講就是業力,所以我們講:萬般都是業,半點不由人。

這個因果道理的意思就是說,它是一個隔世的招感,不是今生的。你今生的果報,是前生造作的業所創造的;那你得到這個果報,你又造一個業,這個業又創造你來生的果報。所以,前生的你創造了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又創造來生的你,這個就是佛法說的三世因果。那這個三世因果,就構成一個無量生命的水流,也就是說,生命的相續,來自於因果的相續。

所以我們剛開始觀照生命的真相,第一個就是看到因果的道理,這因果的道理告訴我們應該要避免造惡,因為你不想要痛苦,你就不應該造罪業;而且你喜歡有安樂、希望有安樂的資具出現,你就應該修善。所以對因果道理的了解,強迫我們去反省自己、去斷惡修善,而這斷惡修善的動力,來自於對真理的理解,所以我們剛開始的覺悟是覺悟因果。

第二個是覺悟空性。

如果我們的了解只是在因果的有相分別,我們會感到心是非常躁動不安的,因為你都是在善惡的對立、得失當中打轉;所以我們了解因果以後,開始修習我空觀,觀察生命的本質是無常生滅的,在生滅當中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自我,所謂的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比如說:你前生是一隻螞蟻,今生變成一個人。你前生做螞蟻的時候,你前生有螞蟻的色身外表、有螞蟻的心態;由於這個業力的熏習,你今生變成一個人的色身、人的心態:這二個果報體,我們看不出有什麼東西是不變的,完全改變了,因為前生的你跟今生的你是完全不同的。

你前生做螞蟻的時候,是很卑賤的,整天就是工作;你今生做人的時候,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們不應該在生命的流動當中,有一個恆常住、不變異的自我──這是我們心中的妄想,是錯誤的。所以我們透過無常、無我智慧的觀察,知道生命的本質是剎那剎那生滅的,在整個生滅變化當中,沒有一個不變化的東西,沒有。這個時候,我們觀察到我空真理的時候,我們內心開始產生一種寂靜的力量,這個時候就慢慢趨向於涅槃的境界。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第二層真理,就是空性的真理。

因果的道理是有相的,空性的道理是無相的,在大乘佛法來說都是偏一邊的,所以我們第三個要了解的是真如的道理──中道的實相。

我們開始了解到,其實整個法界的緣起,是我們一念心所創造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內心的本性是空性的,但是它一動就是十法界的因緣,這個時候我們觀察到整個生命,在我們內心當中,是觀察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看到整個生命的流動,每一個點都是即空、即假、即中,這個時候,你就同時觀照到有相的因果跟無相的空性,這樣子我們就開始趨向於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菩薩道。

這個就是在整個佛法當中,我們必須覺悟的三層道理:業果的道理、空性的道理、真如的道理,這個就是佛法不共外道的地方。外道也做慈善事業、佛弟子也做慈善事業,外道做慈善事業只是仰仗一分的信心,我們在信心當中,還多一層智慧,這個就是覺。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演悟法師

不懂因果的人,就是不懂佛法的人;不知道取捨因果的人,就是不修持佛法的人。

世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事兒!很多人常常想不開:「我付出了那麼多,做了那麼多的事兒,怎麼沒有回報呢?」我想你沒有得到想要的回報,那是因為你從來沒有真正地付出。表面上你好像在付出,實際上你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種付出是一種自私,是一種索取,更是一種「還債」。

很多人都想賺錢發大財,但始終不能如願以償,依舊過著貧苦不堪的生活。如果你非要從佛教中找尋一個答案,那只能告訴你,這是前世偷盜的果報。命中有財才能發財,命中無財即使再怎麼求財,再怎麼做發財的夢,也沒有用。你要相信因果,誠心懺悔,才能消除貧窮的果報。今生無論在哪裡,在任何一個地方,要努力地、不求回報地去付出,去做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慢慢的資糧累積,福報增長,就會財源滾滾。俗話講「捨得,捨得」!常存一顆捨心,才會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現在很多人每天不是在累積福報,往往都在消耗福報。即使有一點福報,往往也是任意揮霍,隨心所欲。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總想著佔別人便宜、偷奸耍滑,把本該屬於自己的工作和事情推給別人,自己躲清閒。要明白該你做的事情如果你自己不去做,這就與一切眾生欠下了債,總有一天你要成千上萬倍地去償還。

你若真正相信因果,就應該沒有要求,盡心盡力地去付出。有的人也做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但心裡總是不平衡,總是抱怨,這樣福報往往存不住。只有心甘情願地去付出,才能夠累積福報,消除業障。所以努力修福的同時,更要懂得惜福與感恩。

很多人每每總是想說服別人、改變別人,但說話總是沒人聽、沒人相信、沒有威信;這是過去世說妄語的果報;很多人愛說話,但卻沒有威力,這是過去世綺語的果報;有的人不管是在夫妻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總會遭到一些流言蜚語,這是過去世兩舌的果報。這些都是自己的因果,你若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多懺悔,真心改過,然後多說誠實的語言,多說悅耳的語言,多說祝福的話,多念經持咒,不要再說謊欺騙他人,守住口業,這樣才能轉變因果,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很多人與家人相處的時候,都不願意去付出,總想佔便宜,總想得到對方更多的關心,只知道自己的感受,從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如果得不到更多的利益,就不去關心對方了。很多夫妻之間不和睦,離也離不了,過也過不好,總是吵吵鬧鬧,這種現象很普遍。其實這都是因果,過去世肯定犯過邪淫,邪淫的果報就是這樣,今生夫妻不和,彼此成為冤家,互相傷害,哪怕是多看一眼,心裡都不舒服。今天去這裡求,明天跑那裡算,都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學佛了,一定要從內心真心懺悔,然後多受持清淨的戒律,這樣才能改變現狀。

慈悲偉大的佛陀已經把三世因果的慧眼給了我們,我們是否能夠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呢?

當你真正明白並且深信這些道理,你一定會想的開、想的通,一切都會釋然,這就是開悟;你用心去落實了、做到了,這就是解脫。

阿彌陀佛!祝福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