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達真堪布:你知道喜歡被別人讚嘆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嗎?

我們特別喜歡被別人讚嘆,喜歡擁有名譽等所謂的榮耀,一旦被他人讚嘆或得到了一點兒榮譽,就會欣喜若狂。其實,所謂的讚嘆、名譽都是虛假的,都是無有意義的。

這些榮耀不能成為有利於未來的福德。所謂享福其實是在消福,當你因這些榮耀而享受快樂時,實際上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所以,你根本不可能因此而積累福德,這對你來說只有損害,沒有利益。

獲得他人讚嘆或者擁有一些名譽,也不能成為今生安樂之因——長壽。我們特別希望自己健康長壽,若是能夠健康長壽,也可以說是今生的一種安樂。但即使所有的人都讚嘆你、認可你,也不可能讓你身強力壯,不可能讓你健康無病;即使你擁有再多的名譽,也無法延續你的生命。所以,所謂的榮耀既不能讓你健康長壽,也不能增長你的福德和智慧,更不可能對你的解脫成佛有任何的幫助。

世間的這些福報對我們的今生來世都沒有多大的意義。也許我們認為,若擁有名氣和榮耀,肯定會有利於獲得今生的安樂或暫時的利益。其實不然,如果你自己沒有積累善根和福德,只靠這些榮耀是不可能得到安樂的。而你通過這些,也不可能使你的福德和智慧增長。讚嘆、名譽等都是非常虛假的,對你沒有任何利益,所以不要去貪求這些。

若是自己多種善根,多積累福德,你自然而然就會獲得這些暫時和究竟的利益。否則,是不可能的。我經常給大家講:火點燃了,灰自然就有。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真正有功德或有成就了,讚嘆、名氣、榮譽都不用求,到時候自然就來了。

世人往往認為:“今天有人讚嘆我,明天也有人讚嘆我,我就有名氣了,然後人人都會喜歡我、讚嘆我,我肯定會得到很多利益。”其實,這些所謂的利益不是因為你有名氣就能得到的。有的人廣告打得很大,但是並沒有獲得什麼利益啊。這只是緣而已,還需要因,在因和緣都成熟的情況下才會有果。自己所種的善根、所積累的福報就是因。所以,自己要有善根、福德,這是很重要的。

作為學佛人,不能和世間人一樣,而應該有智慧。佛所講的一切道理和方法都是讓我們行善、積德的,若自己能行善積德,世間的福報和暫時的利益自然而然就會有。否則,僅僅靠榮耀也不會獲得世間的利益的。這些榮耀本身都是不可靠的,也是虛假的,所以不要去執著這些。


功德要藏起來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很多人做了善事,比如印經,就在經後面寫上芳名,或者建寺,就刻碑。其實這樣不好。因為功德要藏起來。祖師大德說,做了功德要藏起來,覆蓋起來,是非,毀謗等這些都是覆蓋功德最好的東西。

如果做了善事,就喜歡得到師父的讚嘆,大家的讚嘆。那以後成佛的資糧就沒有了,因為善事都化成了讚歎了,化成了鮮花和掌聲,都還完了。那下一輩子呢?中國古人講,要積累陰德,把好事藏起來,甚至好事要讓給別人,這樣才能具足功德。

比如布施了錢,一萬元,刻了一個大碑。讓大家都讚嘆一句,那你的福報就被讚嘆完了。那如果做了善事,還被誹謗,遭到是非。那最好了,不僅保存了功德,而且消了業障,這是最好的。只要認定自己做的如法,那很好,別人誹謗,也沒有關係。佛菩薩會知道的。誹謗時,如果能如沐春風,那更是一番功夫了。

講到功德,虛雲和尚一輩子,他三步一拜,也是默默無聞,他重興道場,也是默默無聞。尤其是據他弟子回憶,虛雲和尚如果法師向他頂禮跪拜,他一定以跪拜來還禮。這個就很不簡單了。所以虛雲和尚一輩子建寺安僧,弘揚佛法,建好了寺院就走,從來不居功。而且也遭到許多誹謗,但事實證明了,老和尚是成就了。這個不簡單。

功德要藏起來,不要怕別人不知道。儒家教育說,做了好事,不要想著別人知道,做了壞事,不要怕別人知道。做了天大的功德,諸佛菩薩護法自然幫你記著,不用刻碑印名記的。

那念經多少部,拜佛多少拜,也要藏起來。修行,不是加法,不是念經拜佛,布施放生數量的累加。修行是心的相續,這些念經拜佛數目都是讓心更接近佛,接近光明,接近廣大,接近道。這也是念經拜佛的目的。心有光明了嗎?心量有打開嗎?智慧有增長嗎?福德有跟上嗎?這才是需要的。而不是用數字來衡量。


把福報留在法界將來好修行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樣樣都要。很多人念經,做功德很多,但都迴向給了自己生意興隆,果然錢財越來越多。但錢財多了,你未必有時間修行。福報的背後也有業力,你要使用那麼多錢財,就要承擔相應的業力。很多人事業低迷時,有時間念經,結果事業蒸蒸日上,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反而沒空念經了。所以好壞都不一定。但凡事都留一些缺欠就好。

很多人學佛後,以為菩薩有求必應,一定萬事都圓滿你。但其實我們誤解了圓滿,佛法是開發心地的富貴風光的。法華經說的,以佛法莊嚴而自莊嚴。不是求外在的財富,還有其它的。人生有五種福報:婚姻,兒女,錢財,身體,修行。很多人偏於錢財的,就容易無法修行。你看這五樣要全部達到的,很少。有錢財的人,無法修行入道。錢財是業,你要舍掉,才能修。因為錢財是大家創造出來的,如果你一個人佔為己有,相當於把業背在身上,你就很難入道。所以出家人自己沒有錢,都要給三寶的,十方來十方去。這樣修行就容易入道。這五福中,想要全部有的。幾乎不可能。尤其是修行上。當你得到修行帶來的法喜時,你就不會想要享受錢財帶來的快樂了。但是你得不到修行的法喜,很容易修行到最後就為了世俗錢財。那很可惜。

歷代祖師修行都重開悟,就是開發出本地風光。福報也有兩種,一種是世俗福報,一種是清福。這兩種福報都有的,就是祖師了。比如許多國師,按照世俗來講,福報很大。但使用世俗福報時,也往往很麻煩。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是三朝的國師。在京城瓦官寺,常有貴族要拜訪他。有一次,許多達官貴人拿著很多金銀來供養他。智者大師對弟子說,他們又來拿我的功德了。所以說,真修道人是不要這些榮華富貴的享受的。他已經開發內在的莊嚴相了,世俗的享受無法比擬。後來智者大師還是回到天台山來清修。

修行也要有些世俗的福報比較好度眾生。很多人世俗福報大,如果能懂得轉化,變成修行福報,那是最好的。若貧窮要修行也難。很多人每天都要為生計奔波,上班,照顧家庭,想要去走走道場,也沒時間。這就是太貧窮而難修行。但貧窮不怕,最怕沒智慧。很多人賺錢很努力,但賺來的錢都用來享受了。這也是顛倒相。不懂得用來做修行的資糧。有個人一直想去普陀山,但一直去不了。每個月房租要一千多,交完房租就不多了。這就是很多現在人的常態,拚命賺錢努力花。我在支提山,遇一僧人,想去朝拜五台山,就買硬座坐三四十個小時去。他說,我不買硬臥的,不浪費那個福報啊。所以世俗人福報浪費很嚴重。福報還是珍惜來的。

福報從身體可以看出來。福報越大的人,身體越能適應各種艱苦的環境。像五台山、終南山這些艱苦的地方,他能呆得住,首先身體上要有這福報。不要享受,越享受,身體就越差。享受就是消福嘛,福報都在消,你身體怎麼好。我發現現在許多小孩子身體不好,動不動就打點滴,其實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父母給他殺生太多了,滿月酒,生日,平常吃補的,殺業重,身體就不好,動不動就上醫院。

古代南嶽有個和尚,沒有法名,他每天都在廚房裡幹苦力活,吃別人剩下的東西,而且睡覺也是睡灶膛下頭,別人都叫他懶殘和尚。以為他又懶,也不去上殿,又殘,只會做肮髒的活。大家對他都不以為然。李泌聽說這個人,就去拜訪他。懶殘和尚看到他來,就罵了一句,李泌反而跪下來。懶殘和尚自己一邊烤紅薯,連皮都沒有剝就吃下去,拿了半個給李泌,說,吃了這個,給你十年宰相。李泌吃完就下山。過了幾年,新皇帝繼位,李泌果然任宰相,剛好十年。

出家人的福報很大,他一直修,而沒有享受,所以他福報就留在法界中沒有消失掉。供養出家人就是得他們修行的福報。世間人能修而不享受,福報也一樣留在法界中。如果不修而拚命享受,甚至用小聰明弄到錢財,往往是消耗自己在法界的福報。那下輩子就要還了。


福報是用來修行的,不是用來享受

有道友問:自己從事股票業多年,感覺不務正業,但生活逼迫,卻也無法放手。不知如何。

這就扯到對錢的看法的問題。其實,許多東西都要明白第一因。就像寺院叢林中吃飯,要心存五觀。第一觀,就是觀彼來處,計功多少。就是說,這米飯來自哪裡,花費了多少工夫。要農民種田,收割,然後還要去殼,要煮飯給你吃。當年六祖在東山時,每天工作量就是幫廚房舂米,就是去殼。像現在許多大叢林,雲居山,雲門寺,天台山,寺院都保留自己的田,自己種田自己吃。這有什麼作用,就是告訴你,他是怎麼來的。知道他是怎麼來的,花費多少心血,你才能去尊重他。我感覺城市人浪費多了,就是缺少這個艱苦的教育。浪費現象很嚴重。

就像金錢,不要賭博,不要貪小便宜,不要想一本萬利。只要是老實賺錢,都是培養福報。要是想著,我拿些錢,去炒股,一上漲,就來個好幾萬。坐著就等著有錢進來。要知道啊,這些都是在炒自己的福報啊。

一個東西來的太容易了,人就不會去珍惜它,包括金錢。小孩不知道東西怎麼來的,他就不珍惜。這就糟糕了。糟蹋的都是自己的福報啊。花的是別人的錢,用的是自己福報。

包括在修行上。比如講到建寺問題,古德說了,寺院以舊為莊嚴。舊有兩個特點,第一,古樸,第二,他有歷史感。說到寺院,叢林廟是最好的。我去過許多叢林廟,鼓山,雲居山,雞足山。殿堂很大,但住的地方是很狹小,都是大通鋪,條件仍然保持艱苦。修行就是要去受苦,不是去享受福報。我們都要知道,我們的福報要用來修行,不是用來享受。

城市人其實不缺錢,但每天都很忙,幾乎沒空念經。為什麼呢,他每天很努力的培養福報。但都是用在享受上了。享受是無止盡的,要什麼樣才有盡頭。沒有的。我們不要搞享受,要學會艱苦一些。

佛源禪師常講起虛雲老和尚。有次虛雲老和尚生病,腳上出蘚,佛源禪師那時是侍者,年紀還小,就給他買了明丸給他治腳病。老和尚就問了,說這個明丸多少錢。佛源禪師說,兩毛錢。老和尚說,兩毛錢不是錢,這都是齋主來培福的,你有多少福報。這就是虛雲老和尚的風格。後來佛源老和尚,做什麼事,都很節省。要修行,不能忘記了老祖宗的做事風格。

在佈施上,我常勸人,有錢人要多佈施,廟要蓋,路要修,靠的都是有錢人帶頭,他們功德很大。經濟不好的,就少佈施,算添磚加瓦。但無論有錢沒錢,都沒有資格浪費。沒錢人都要珍惜福報,不能浪費。不要愛面子,浪費許多福報。能坐公交車,就不要打的士。能帶開水,就不要去買水買飲料。衣服穿的舒服就好。修行人要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像迦葉尊者,他穿糞掃衣,但他修行的功德,連國王對他都非常恭敬。

所以要修行,這個觀彼來處,是很好的修行方法。錢是怎麼來的?你去觀一觀。人是怎麼來世界上的,你也去觀一觀。能做人不容易啊,觀了就知道,父母功德大如天。


把所有功德都迴向往生西方

大安法師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總有修行的種種科目,這裡就列舉幾種實際的行持。凡誦經,無論讀誦何種大乘經典;持咒,像《楞嚴咒》、《大悲咒》、《往生咒》等等;禮拜,每天都得拜佛;懺悔,我們都有懺悔之法,有事懺,有理懺,作法懺,以及在世間上我們做種種的慈善的功德,比如有種種災難,地震,海嘯,火宅,旱災,我們作為佛教徒,都會積極參與這救災的工作,還要對一些貧苦人,我們去幫助他們,這種種慈善功德。這就包含著世間的善法和出世間的修行了,一定要存一種心態:要把這些善行的功德都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迴向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善巧地迴向。回就是迴轉的意思,向就是指向一個目標,這個迴向就是我們心性當中的一種修持。迴向不迴向大有差別,如果你做這些善行不迴向的話,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會有因果法則的報應,就會自然感得人天福報。但經過在菩提心裡面的一個迴向,就會把這種人天福報,有漏的東西,轉為無漏的功德。所以談迴向,一般大乘佛法講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迴向菩提,這些都是必須要去做的。

在淨土法門單刀直入,就把一切世間善法和出世間的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這種迴向就是發願的內涵了。這里特別注意一種不應該做的事情,切記不要求人天福報。有些人真的感覺今生很苦,或者今生是一個女身,想通過修行,下輩子由女身變成男身,由貧窮人變成富貴人,由一般的白衣變成下輩子出家人,等等這些。甚至相信有天堂,到天上有更微妙的五欲的享受,下輩子想生天。這些在世間法來看,無可厚非,但是站在淨土法門這大乘佛法的立場來看,那是不可以的。

為什麼呢?由於一個淨業行人要建立當生了生脫死,快速成佛的最高的價值目標,跟這個目標不相應的,都是不正確的。你一有求來生人天福報之心,就絕對往生不了。為什麼?你沒有願。沒有願就感通不了彌陀的大願,感通不了彌陀大願的這種加被、接引,那你絕對往生不了。往生不了,生死輪迴的問題你絕對解決不了,因為靠自力你豎出三界,沒有這個水平。

所以愚癡的人念佛,不具足深信切願,不發求生極樂世界的心,而只是求來世的人天福報,與把舉世無價的摩尼寶珠,換一根糖吃,那沒有兩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