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念佛與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與持咒,本來源於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淨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獨立成派之後,便與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體佛法的立場來說,仍是彼此呼應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蓋念一切佛與一切菩薩的聖號在內,未必單指念的阿彌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單念阿彌陀佛,稱為彌陀七;單念藥師佛,稱為藥師七;此外尚有彌勒七、地藏七、觀音七、文殊七、普賢七等。

如何念佛?有兩大類:一是散心念,二是專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時間的任何場合,以出聲念或心中默念,甚至一邊跟人談話一邊照常念佛。至於後者是剋期取證的念佛法,在特定的專修期間所修的方法,通常用連續念、高聲念,自聽其聲念,印光大師則勸人用數數念,數數與計數不同,計數是用念珠計算,數數是每念一句佛號默數一個數目,念至十句,數到第十,再從第一數起,如是週而復始,便會達到專注的效果。念佛念至「一心不亂」的狀況,必定是專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

至於持咒,許多人以為凡是持咒即是修密法,其實不然,正規的密法,必由上師的師師相傳,必有儀軌修法。一般的持咒,則與持名念佛類似,故在顯教各派,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國禪宗,也用許多明咒。持咒之法,是口誦、耳聽、心惟,身口意三業相應,持咒才真得力,那也是定的一種。若以散心持咒,當然也有功德及感應。持何咒文?則端視各人的心向習慣及因緣而定。通常的人多持《大悲咒》、《觀音咒》、《准提咒》、《吉祥咒》、《藥師咒》、《地藏咒》、《往生咒》、《楞嚴咒》等。可以用數珠計數念,也可以計時念。


慈誠羅珠堪布:既然阿彌陀佛的修法如此殊勝,那為什麼還要修密法呢?

不想接受痛苦,就一定要積累福德,製造不痛苦的因——行善,這是因果的自然規律。

問: 既然阿彌陀佛的修法如此殊勝,那為什麼還要修密法呢?

答:其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密法本身具有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功德。假使阿彌陀佛的法修得不很成功,那麼密法的灌頂和傳承也會在我們心相續中播下極其殊勝的解脫的種子,其成熟只是早晚的問題。若不精進修行就會晚一些,但再晚在十六世之內也肯定會成佛。更確切地說,即使不修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只要不破密乘戒,成就的最終期限就不會超過十六世,這是密宗特有的功德。所以,我們不能因為阿彌陀佛修法的殊勝,而放棄修習密法。

第二個原因,是缺乏聞思有可能給修持淨土法門、往生極樂世界帶來不利的影響。修持阿彌陀佛的修法,必須要有極其強烈的信心,這是往生極樂最關鍵的條件。目前有些念佛的人不喜歡聞思,不曾學習佛法的許多重要內容。他們雖然在念佛過程中,對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沒有太大的懷疑,但在因果取捨等其他方面卻會存在很多問題,出現問題以後,因為缺少聞思,就會因不知如何解決而備受其困擾,以致久久不能釋懷。所以一定要聞思、要修密法,從淨土法門和密法這兩個方面來修行是最踏實的。


聖嚴法師:持咒有用嗎?

咒的作用應該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語句所組成的符號,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薩的尊稱和力量,從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發生。咒語的出現,一般是透過所謂通靈者的媒介,由神靈所傳授,而為民間所採用,不論東西方,都有咒語的流傳、使用和信仰。在中國民間,符咒並用。符是用筆繪成的符號,也是代表特定神明的靈力,所以,遇到一些小不如意事,以現代人所稱的民俗治療法,也可以產生療效,由所謂民間信仰的符咒力達到驅邪、避凶、趨吉的目的。

在釋迦世尊時代,也有少數弟子採用類似的咒術,而為佛所不許。佛滅之後,佛教徒的分子漸漸複雜,有些本來就是外道的咒術師,皈依三寶而出家為比丘,故在《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誦律》卷四十六等,有用咒治病的記載。然依根本佛法,應該是有病看醫生,有災難要懺悔、存善心、做善事,才是逢凶化吉、解冤釋結,消除業障最好的辦法,所以,原則上並不重視咒語的使用。(請參閱拙著《世界佛教通史》二一五及二一六頁)

可是,以同一種特定的語句反覆地持誦,便會產生咒的力量,其中固然有代表神明的靈力,重要的還是持誦者的心念集中之力。所以,持咒者持誦越久,效驗越強;如果能夠專心一致,反覆持誦同一咒文,也能達成統一身心,從有念而至無念的禪定效果。所以,後期的佛教,也不反對使用持咒的法門,並且由於梵文的咒有總持的意思,就是以一咒的咒法,統攝一切法,任何一咒語,只要修之如法,持之以恆,都有相當大的效驗。主要是因持咒兼帶持戒、修定,產生慈悲心和智慧力,必然能夠去執著而消業障,這樣也必定能感通諸佛菩薩的本誓願力。

因此,什麼叫咒王?以總持的意義說,任何一咒,持之得力,都是咒王;除了邪法、邪咒,用來損人利己,或者是報復、報仇、洩憤等以害人為目的的咒術之外,都可以持誦。

早期的中國佛教,也不重視持咒,如果持咒便被稱為雜修、雜行,故雖早在魏晉時代,就已譯出了「孔雀王經咒」;而「大悲咒」則在唐高宗時代就已翻譯成了中文,這都是密教最初傳入中國的事。但直到宋朝,才被天台宗的四明知禮大師予以提倡而普及。「楞嚴咒」在晚唐時期,即已流傳於中國,卻到了宋以後,隨著《楞嚴經》的普及受到重視,才被各寺院所持誦。到了明末之際,所編成的《禪門日誦》課本裡面,開始收有許多的咒語。

因此,在唐、宋時代傳到日本的佛教,並不流行咒語,除了密宗之外,也並不重視咒語,他們的淨土宗專門念佛,禪宗專門參禪,天台宗專門修止觀,對我們近代的中國佛教,大家都兼修持咒法門的現象,日本佛教界會感到很奇怪。但是,在中國民間因持大悲咒而得感應的例子,相當顯著,所以,我們不可反對持咒法門。

現在佛教所用的咒語之中,多半是神天的名字,和代表神力的尊號,這是因為大乘思想,將一切善法的力量和產生功德的作用,都視為佛菩薩的權現和化現,所以將一切神王、鬼王視為佛菩薩的代表。既然是佛教所用的咒語,一定有佛菩薩的名號在內,也有皈敬三寶的語句在內,不過是用梵音的直譯,而不是用漢語的義譯。比如說︰「南無佛陀、南無達磨、南無僧伽」,便是皈敬三寶的梵語,如果持誦「南無觀世音菩薩」,那就成了語意明瞭的咒語。

真正持咒的人也講咒音,最好是以梵語的原音發音,而且每一個音節在印度都有它一定的意義和作用,所以,今人有說「阿(ㄛ)彌陀」的ㄛ最好能發音為「阿(ㄚ)彌陀」不無理由。但是一切修持法門,以心為主,音聲是其次的,千百年來中國人念「阿(ㄛ)彌陀佛」,並沒有發生什麼不良的後果或作用,也沒有因此而打了折扣的記錄。大悲咒也是一樣,今天的西藏人、韓國人、日本人、越南人和漢人都持大悲咒,發音彼此各異,可是也能收有相同的效應。

所謂咒語的密付、密傳,是那些被西藏佛教列為高層次的密法,即瑜珈密及無上瑜伽密,有他們一定的儀軌和修法的程序,重於心理的引導,故需要師師相傳。普通運用的咒語則不需要。

今日的附佛法外道及自稱上師的神鬼教,都有密法密傳之說。在印度的各派外道中也有這種現象,比如現在流行的超覺靜坐,就有它的字訣密咒,臺灣的一貫道也有五字訣。對正常的社會而言,這種密法的流傳,是不健康的現象。

摘自聖嚴法師著作《學佛群疑》- 持咒有用嗎? (79-82頁)

念佛為正,持咒作助;如鳥雙翼,豈非雙美。


印光大師: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

文鈔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去此兩種,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

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

隨自意三昧,乃從凡至聖通途修法。其言初發心菩薩。雖該攝一切凡夫,實則乃是三心圓發三德圓證之圓初住菩薩,(約別教則是初地)以正因理心發,證法身德。了因慧心發,證般若德。緣因善心發,證解脫德。故能於十方世界,現十法界身,普應群機,上求下化。汝將謂初發心即凡夫之初發心修行者而已乎。汝見金輪所示悟二空法證實相理,便踴躍歡喜,即欲擔荷。光恐汝著魔,故詳示其身分,令汝瞭然無惑。悟二空法,證實相理,正此初發心菩薩之身分耳。

——《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白話譯文:

念佛之人,也不是不可以持咒。但必須主修助修分清楚,那么助修也歸於主修了。如果泛泛然,沒有什麼分別,一樣對待,那么主修也就不是主修了。準提咒、大悲咒,哪裡有優勝低劣呢?心如果至誠,法法都靈。心如果不至誠,法法都不靈。一句佛號,包括一部大藏教,竭盡無餘。通達禪宗教理的人,才能作真正念佛的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人,只要口會說話,也可以成為真正念佛人。離開這兩種人,那么真念不真念,都在於自己的努力,是否依教奉行罷了。

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的道理。何必要問他人的效果靈驗與否。縱然全天下的人,都沒有效驗,也不生一念的懷疑之心。因為佛陀祖師的誠言可以作為憑證的緣故。如果問他人有沒有效驗,就是相信佛說的話還沒到極點,而以人說的話為肯定標準。就是偷心不死,就不濟助生死大事。英烈的血性漢子,斷然不至於捨棄佛言,而取信於人言。自己心中無主宰,專門想要以他人所說的效驗,為自己的前途導師,可不是很悲哀嗎?

隨自意三昧,是從凡夫到聖人的通途修法。其中所說的,初發心菩薩。雖然該攝了一切凡夫,實際上則是三心圓發,三德圓證的圓教初住菩薩,(約別教,則是初地菩薩)。因為正因理心發,證法身德。了因慧心發,證般若德。緣因善心發,證解脫德。故能於十方世界,現十法界身,普應群機,上求下化。你認為初發心,就是凡夫的初發心修行人而已嗎?你見到金輪咒法中所開示的悟二空法,證實相理,就踴躍歡喜,就想要承擔。我恐怕你著魔,所以詳細顯示初發心的身分,令你瞭然沒有疑惑。悟二空法,證實相理,這正是此初發心菩薩的身分啊!

——如誠法師譯


如本法師:持咒與念佛功德有何不同?臨終時以何為主?

修持淨土法門,必須累積無量福德,此無量福德與一心不亂(梵語aviksipta-citta),是往生淨土而應有之資糧,持咒與念佛,是通達一心不亂之正因。

個人修持佛法的性向不同,根機有別,有些人喜歡持咒,有些人喜歡念佛,持咒念佛宗旨在於令妄心得一心不亂,若不能達到一心不亂,功德從何而生呢!念佛與念咒功德平等,無有高下,只是持咒念佛者的根機問題。

若臨命終之際,最好以念佛為主,何以故?因為一句佛號短,短而好念,易成就念佛三昧;咒語長,念力不能維持長久,易起妄想,同時命終之際,內心較微脆,耐力不堅,易昏沉,是故臨終時以念佛為主,不適合念咒語。

印光大師對臨終的處斷相當重視,他倡導為臨終者助念時,應以單單一句阿彌陀佛(梵語Amita-buddha)即可,用引磬敲打,不得用木魚敲打,引磬聲清脆,有提神清腦作用,木魚之聲,易讓臨終者心浮氣躁的感受。


印光大師:念佛可不可以持咒

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二位當以此自利,又當以此普利一切。

雜修:就是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因為心不純一,所以很難得到利益,那麼一百個當中,只有一二個,一千個當中只有三四個往生的。這是金口誠言,千古不變的鐵案啊!你們二位應當以此專修自利,又當以此專修普利一切眾生。
至於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則法法頭頭,皆不思議,隨修何法,皆無不可,便成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矣。

至於持咒這個法門,只可以作為輔助之行。不可以將念佛作為兼帶,以持咒作為正行。持咒法門,雖然也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憑信願真切,與阿彌陀佛的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啊!如果不知道這個意思,那麼法法頭頭,都是不可思議,隨修任何一法,都可以,這就成了“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了。

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迴。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

如果知道自己是具縛的凡夫,通身都是業力,若不仗如來的宏誓願力,決定難以在這一生出離輪迴。方才知道淨土這個法門,佛陀一代時教,都不能相比這個法門的力用啊!
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則所謂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結,又復理路不清,戒力不堅,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熾,則著魔發狂,尚有日在。

持咒诵经,来培植福慧,消除罪业,这是可以的。如果妄想要求得神通,这就是舍本逐末,不善用心。倘若有了这个牢固的心结,又加上对于教理,路头不清楚,持戒力量不坚固,菩提心不生起,而人我的心偏炽,那么著魔发狂,指日可待。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持咒不可求神通,否則容易著魔發狂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語的意思,只需至誠懇切

持咒以不知義理,但只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復張雲雷書二)

二、持咒應作為念佛的助行

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准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三、持咒雖不可思議,不依靠佛力決定難以往生

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則法法頭頭,皆不思議,隨修何法,皆無不可,便成「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迴。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四、持咒不可求神通,否則容易著魔發狂

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則所謂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結,又復理路不清,戒力不堅,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熾,則著魔發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須先得道,得道則神通自具。若不致力於道,而唯 求乎通,且無論通不能得,即得則或反障道。故諸佛諸祖,皆嚴禁之,而不許人修學焉。(復永嘉某昆季書)

五、勿以持咒作法,但以持咒助修淨業

只宜持咒,助修淨業。勿輒作法,煩瀆佛聖。倘動輒作法,若身心不恭敬,不至誠,或致起諸魔事。唯一事宜作法,而非汝等分上事。如有發心出家者,自未證道,不能觀機,上叩佛慈,冥示可否,庶無匪徒敗種混入之弊。而今之收徒者,唯恐其不多。明知為下流,尚急急欲收,唯恐其走脫。誰肯如此決擇。貪名利,喜眷屬,致令佛法一敗塗地,莫之能興也。(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六、持咒應去除分別心,梵文漢文無有優劣之分

往生咒梵文,學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別心,謂此略文為非。一起此念,則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謂為未合佛意。須知譯經之人,皆非聊爾。何可以他譯不同,便藐視之乎。千餘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勝數。豈千餘年來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學固宜學,斷斷不可起優劣勝負之念。則利益自不可思議矣。又持咒一法,與看話頭相似。看話頭以無義路,故能息分別之凡情,證本具之真智。持咒以不知義理,但只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復張雲雷居士書二)


念佛持咒的意義——為什麼要念佛持咒?

不了解念佛的意義,就會念幾天、停幾天,甚且一暴十寒,而無法念出信心、快樂的。那念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依字義而言,「念」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分開來說就是今心,意即「現在的心」、「當下的心」,現在我的心貫注在什麼東西上,那就表示在念什麼。「佛」字印度梵語,其意就是「覺悟」的意思,也就是「明白」的意思;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換句話說,把現在的一念心,貫注在一句佛號上,那才是真正的念佛。

為什麼要念佛呢?概而言之,念佛的作用有三:

(一)消除身口意所犯之罪業。

(二)攝心。

(三)佛號、佛咒為諸佛之願力,有得到諸佛加持的大功用。

西藏諾那活佛曾開示:眾生從無量劫來身口意所作之業障,譬喻是一件很污穢的衣服,念佛持咒或供養禮拜懺悔等事,是用肥皂或石鹼洗淨衣上之污垢一樣,祇要天天勤洗,自能洗淨,故念佛持咒之功德就是洗淨身口意之三業。又由於佛號咒語為諸佛救度眾生脫離苦海之願力所成,因此人們要蒙其救助,必須念其佛號或持其咒語,才能受益;且若要速得感應,則非攝心念佛及一心祈求,否則是無法立竿見效的,此也是念佛者或祈禱者無法如願的主因。

至於「一切所求,須如何祈禱,方易得感應?」諾那活佛曾開示如下:「其難於感應者,不是佛之不靈,唯在心之未誠耳。祈禱之理,能如青年婦女頭髮燃火時,一心救撲頭燃之心以求之,則千求千應,萬求萬應矣。蓋青年婦女,視頭髮為唯一最美飾品,愛頭髮如同生命,其救頭髮被燃之心最切。」

另世界上各種宗教皆有絕症治癒以及救苦救難的奇蹟出現,其共同點亦是「一心不亂」、「虔誠祈求」。《佛遺教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如同特異功能人士欲發揮其超能力時,莫不聚精會神,就在其全神貫注的剎那,激發出自身的潛能,超越科學領域的奇蹟,就如是發生了。世間法上集中心念尚且有如此令人驚歎的力量,何況我們是以念佛持咒來練習心念的集中,把一切妄念都攝歸於一句佛號呢!換句話說,由於我們的腦子隨時都處於妄念紛飛、思想雜亂,自己一刻也無法使其靜止,因此心力(精神力)薄弱,無法發揮潛能;且因自身的「天線」沒有架妥(精神無法集中),所以也無法得到佛菩薩的幫助,因此必須藉著念佛來訓練自己,集中心念。又我們皆知心——心念是自己的,奈何自己卻無法控制它,作不了主,所以我們的生命就操縱在「命運之神」(業力)的手裡;若我們能將心念控制在一句佛號或咒語裡,且能運用自如地掌握自己的心念,此時命運便操在自己手裡了(業隨心轉)。

總之,「念佛」就是「念覺」——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藉著一句佛號、集中心念於一句佛號,來代替我們那如瀑流似的散亂心,使內心能止於一境(內心所想的只有佛號,而沒有其它的妄念)從而得到「定力」(精神集中);此心能定,「智慧」便油然而生。此時不只啟發了自己的潛能,也因自身天線架好,而能獲得佛菩薩的幫助;且在自力與他力融合為一,不僅惡疾、苦難克服可期,更因智慧開啟、煩惱祛除,而得生死自在呢!

因此,若人人能發心念佛,則一念念佛,一念覺悟;念念念佛,念念覺悟。一念念佛,一念明白;念念念佛,念念明白。念到自心兩忘,佛號與心念打成一片,「佛性」(清淨的本性)也就現前了。到此境地,生死自然無罣礙了,哪會擔心這個病、或那個病呢?這就是念佛真正的意義,也是人人都須要念佛的原因。

恭錄自 《救苦救難.絕症不懼的關鍵》(圓覺宗諾那華藏精舍.金剛贈經會印贈經軌之128)


大安法師開示:念佛與持咒

周孟由和周群錚兩位居士,在他學佛的過程當中,也常常不老實,總覺得自己很有文化、很有水平。你就讓我念一句佛號,老太太、老公公都能念,我這麼高的水平,我怎麼就修這樣平常的法呀?那個時候,民國年間,密宗也很興盛,灌這個頂呀,持那個咒呀,即身成佛呀,標榜得都很高。

所以周孟由居士也曾經為這個事情進行過請問:你看密宗有那麼多殊勝的利益,消那麼多業障,又能當生成佛。我看念佛法門並沒有談這些呀,是不是我還要修點密宗呀?對這,印祖都呵斥過他們。那麼這裡就提出持咒一法如果有因緣,你去持咒,你可以作為助行,這也不是堅決反對,一概不能。

但是這裡面有個主次關係,如果是修念佛法門的,一定是以持念彌陀名號為主,持其它的咒為輔,它一定要是這個關係。但一般的人往往是本末倒置,他一接觸到一個什麼法,馬上對那個法一下子很猛利,把念佛放在第二位第三位去了,顛倒了,放在兼帶的位置,而把持咒作為他的正行了。

如果聽到持這個咒,要持一百萬遍、二百萬遍,磕頭要磕多少,上一個座要坐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他一絲不苟,一分鐘都不敢差。怕差了這一分鐘,我這兩個小時都完蛋了,沒有功德了。他都看得很高,然後就把念佛放在一個無所謂的位置上。這是常常有很多人會出現的情況。印祖告訴他不能這樣。

那麼持咒法門雖然也不可思議,你不能說它不是佛法,不能說它修行沒有利益,這都不能說的。密宗、持咒等等它也很殊勝。但站在凈土往生一法來看,我們卻有我們的一個見解。因為我們念佛是什麼,是求往生的,是了生脫死的。

不是在這裡通過持什麼咒修什麼法,得開悟,得神通,得即身成佛的。凡夫指向的是當生往生,那麼往生就要靠我們深信切願,去感通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阿彌陀佛的宏誓大願全體的功德,是凝聚在這個彌陀名號裡面的。

我們直接去念彌陀名號才能跟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感應道交,感應道交才能蒙彌陀的大悲願力接引我們帶業往生。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它的持咒各方面跟這個就不能相比了,是不是?這裡特別提出,凡夫往生是靠信願,是靠感應道交,這是正知正見,歷代祖師都是這麼談的,沒有說談功夫的。

——大安法師《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第2講(融法恭錄)


選擇念佛好還是選擇持咒好?哪個更殊勝?

當今社會修行的,不可否認,修念佛的非常多。最近幾年由於宣化上人、妙祥法師、普光老和尚、聖空法師……等高僧大德的弘揚,修持楞嚴咒的人也漸漸地多起來。因為每個法師弘法的方向有所偏重,所以都對所修法門的讚嘆有佳。那麼我們修行人應該選擇哪個法門來修最殊勝呢?

在淨界法師的《楞嚴經講記》中說到,在修他力的法門中,念佛和持誦楞嚴咒,是兩個很特別的法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念佛,叫做順從本願,仰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他強調的是佛力的不可思議。而楞嚴咒是十方三世諸佛一念的如來藏妙真如性顯現,是無為的心佛所顯現宣說的神咒,是從根本上來調整你的體質。

所以持誦楞嚴咒,強調的是法力不可思議。一個是佛力不可思議,一個是法力不可思議。這兩個法門都是無上的法門,如果能夠好好地去修持,都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念佛我們都知道,特別適合末法時期的眾生修持,而楞嚴咒,也是世尊為末世修行人專門宣說的神咒:「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隱。」特別是針對初修行者,可以令你身心泰然,得大安穩。

持咒和念佛,作為修攝身心的方法,又有著共同的地方。不管是念佛,還是持咒,都講求深信切願。《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到:「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念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以不管我們是修念佛,還是持誦楞嚴咒,都是很好的。修念佛的,念念把身心交給阿彌陀佛,深信切願,阿彌陀佛就會帶著我們回家。持誦楞嚴咒的,把心交給楞嚴咒,它自然會帶動我們趨向於真如本性。


如本法師:持咒與念佛功德有何不同?臨終時以何為主?

修持淨土法門,必須累積無量福德,此無量福德與一心不亂(梵語aviksipta-citta),是往生淨土而應有之資糧,持咒與念佛,是通達一心不亂之正因。

個人修持佛法的性向不同,根機有別,有些人喜歡持咒,有些人喜歡念佛,持咒念佛宗旨在於令妄心得一心不亂,若不能達到一心不亂,功德從何而生呢!念佛與念咒功德平等,無有高下,只是持咒念佛者的根機問題。

若臨命終之際,最好以念佛為主,何以故?因為一句佛號短,短而好念,易成就念佛三昧;咒語長,念力不能維持長久,易起妄想,同時命終之際,內心較微脆,耐力不堅,易昏沉,是故臨終時以念佛為主,不適合念咒語。

印光大師對臨終的處斷相當重視,他倡導為臨終者助念時,應以單單一句阿彌陀佛(梵語Amita-buddha)即可,用引磬敲打,不得用木魚敲打,引磬聲清脆,有提神清腦作用,木魚之聲,易讓臨終者心浮氣躁的感受。


淨空法師:持咒、念佛靈嗎?怎樣持咒?怎樣念佛?

念佛、持咒能消除疾病,是有此一說,靈不靈就要看你自己。這個話怎麼說?念佛,你會念嗎?你會念就靈,你不會念不靈。不會念的人有口無心,這個不靈,會念的人是心口一如,口裡有阿彌陀佛,心裡有阿彌陀佛,這個靈,這個行!

念咒也一樣。念咒一定要有老師教導,咒屬於密法,咒講求三密相應,你只有口,沒有身,沒有意,三樣缺了兩樣,那個咒念得不靈;三個條件具足,這個咒靈。譬如說,現在密教裡面,大家念得最普遍的是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念這個咒的人很多。我們只有口念,我們身密、意密沒有,怎麼念功夫也不得力。就像小朋友唱歌一樣,唱得很好聽,節拍也沒有錯,唱的什麼意思不知道,只會唱但不懂意思,這有什麼用處?

我初學佛時,大師教我念六字大明咒,他把咒語的意思講解給我聽,我才懂得。咒是要有觀想,觀想是意密。「嗡」是身。我們以後學佛才知道,「嗡」這個字,這個音裡面包括著法身、報身、應化身,圓圓滿滿的具足;「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念這個咒的意思,咒整個翻成中國話說是:「保持你的身心像蓮花一樣的出污泥而不染」。這個意思多好!所以念這個咒立刻就想起來,「我身心清淨,一塵不染」,那就靈了。

光念這個咒,還是自私自利,還是是非人我,還搞貪嗔痴慢,怎麼會靈?不靈了!念佛跟念咒,問你會不會念,會念是真靈。為什麼真靈?佛經為我們講了一個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念頭純正,你身體的病當然就沒有了。現在的醫生講「心理健康」,念佛、念咒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身上有點小毛病,算不了什麼,不必去治也能好。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

第三節:專修雜修應明確的幾個問題

首先,為什麼善導大師既說雜修雜行回向可得往生,又說百時難得一、二,千中無一,是不是矛盾?其實善導大師所說並不矛盾。雜修雜行能否往生,關鍵在於是否具足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三心。具足三心,也就是具足信願,諸行回向,也得往生。三心缺一心,特別是缺至誠心,即是無信願,或者願生心是假的,當然不能往生。

經雲:一者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救頭燃,總名雜毒之善。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

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乃是真實心中作(《觀經要義散善義》)。凡夫真實三心所修身口意三業,方能與阿彌陀佛真實所修極樂世界相感應。叫做真的感應真的,當然能往生。修雜不至心,不至心,就是不真心,實際就是雜毒之善,虛假之行,也就是善導大師所說: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往生禮讚》)的原因。凡夫虛假三心所修身口意三業,也能感應,感應六道輪迴,叫假的感應。假的,當然不能往生。

其次,我們有必要明確雜修與助行的區別。善導大師強調專修、指出雜修的過失,主要針對兩種人。其中有一種人,今天有人對他說修西方淨土好,他就修西方淨土;明天有人說對他說修東方淨土好,或北方淨土好, 或南方淨土好,他就修東方淨土、北方淨土、南方淨土。有人對他說修禪好、修密好,他就又轉則修禪、修密等。這種人願力不足,當然難於往生。另有一種人,有人對他說,專念阿彌陀佛不能往生,要修善、要誦某某經、持某某咒等等才有功德,才能消業,才能往生。他就修善、誦某某經、持某某咒等等。這種人信心不足,當然難以往生。

正如印光大師所言:「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余法門之師所奪,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舍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其所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展轉企慕之狂妄偷心」(《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但是如果我們深信切願,專念阿彌陀佛,把行善作為一個佛弟子、一個修行人應有的本分,把誦經、持咒、行善作為提升往生品位增上緣。則不為雜修,而為助行,也契合上輩、中輩往生的行持。如印光大師言:凡修行人,必須以唸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於薩婆若海(意即契入諸佛究竟圓滿果位之智)矣。

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正助合行,不但決定往生,而且品位優勝。至於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

另外,印光大師為我們如何處理正行與助行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其提到:唸佛之人,各隨己分。專唸佛號亦好。兼誦經咒,並廣修萬行,亦好。但不可了無統緒,必須以唸佛為主,為正行。余皆為賓,為助行。則善矣。否則如一屋散錢,皆不上串,不得受用。又如入海無指南針,無所適從矣。唸佛人宜修一切善行,然須分出主伴正助。倘主伴倒置,則其利甚少。若能令伴助主,如一人垂拱,百辟布政,何妨礙之可雲。至於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唸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又言:修行人外功內功皆當修。汝一向多方幫助各善舉,乃外功。一心唸佛,乃內功。外功為助行,內功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來日無多, 固宜偏重內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舉所轉,終至仍在娑婆也(《複方聖照居士書五》)。

祖師的開示,說白了就是:深信切願、專念阿彌陀佛是往生的根本保證,至捷、至簡。應以唸佛正行為主,助行隨修行人能力可多可少,是提升品位的增上緣,不影響往生。但是,大家應瞭解,行善等助行不是提升品位的唯一方法。蕅益大師有言: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無有,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善導大師亦稱(意):唸佛日得三萬、六萬、十萬者,皆是上品上生人。

再次,應明確專禮阿彌陀佛是淨土正行,但並不是說我們完全不能禮拜其他的佛、菩薩。釋迦佛為我們開顯淨土法門,十方世界諸佛、菩薩,龍天護法護持我們唸佛人,我們懷著感恩、恭敬的心禮拜他們,這是完全應該的。這就如,我們向慈父阿彌陀佛表示願意回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高興得不得了,請他的朋友(眾佛),派他的手下(眾菩薩),一路護送我們,路上許多好心的人(龍天護法)也一路照顧我們,我們難道不應該致禮嗎?再有碰到一些從極樂世界到娑婆世界辦事的佛、菩薩,我們難道不應該行禮嗎?我們禮拜阿彌陀佛是往生淨土的修持,是必修功課,我們禮釋迦如來、十方世界佛、菩薩、龍天護法,是感恩、恭敬,是處世順帶。因為發心不同,這不叫雜修。現實中有人看到佛祖聖像、其他佛、菩薩聖像,如臨大敵,非移之而後快不可,這是萬不應該的。學佛、學淨土到這程度,已經嚴重偏差。佛佛一體,如此做,必然與佛心相隔,自心會發生障礙。

淨土法門釋疑續27


索達吉堪布:為什麼修行人必須持咒

問:咒語在印度婆羅門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羅門教的“阿達摩吠陀”中,它作為人和神溝通的一種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詛咒,以此達到願望的滿足。但在早期佛教的阿含經典中,對咒語基本是持否定態度。直到大乘經典中,咒語才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如《楞嚴經》和《藥師經》,都有關於咒語的內容。我們現在看到的咒語,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前面是佛菩薩和護法神的名字,後面則是咒語所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知道,在藏傳佛教的修行中,咒語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那麼,除了我們前面所說的內容之外,咒語在藏傳佛教中還有什麼特殊作用?或者說,藏傳佛教所使用的咒語,和傳統的婆羅門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語有什麼不同?

答:咒語在藏傳佛教中確實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幾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無論在家或出家,人們手中的念珠都是用來為持咒計數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時間精進持誦咒語,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早已將本尊心咒念誦過十億遍以上。更難能可貴的是,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與其咒語無二無別之正見,相對於別的民族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罕有的品性與特質。就我接觸到的很多別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來說,其中有些人也會手纏念珠,或胸前掛一串很大的佛珠。但仔細一看才發覺,原來很多人是把念珠當成一種擺設,或單純的消災避邪的護身符。這種種背離念珠本來功用的做法,總讓人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遺憾。

其實持誦咒語並非是藏地百姓的獨特發明,這種行為原本就符合佛陀宣示的教義與製定的修行規則。《文殊勇士一成續》雲:“天尊現示密咒相,賜予一切諸悉地,密咒行者修彼者,若成彼者則成就。”《妙臂請問經》則云:“遍知諸業異熟者,隨順一切諸有情,是以密咒相攝之,頂禮密咒導師尊。”《首楞嚴經》也說:“若不持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觀音密藏經》又云:“若有受持神咒者,凡有所作,必得成就,唯必深信,不得生疑。” 《光明經》則明確指出:“十地菩薩,尚以咒護持,何況凡夫?”而《小般若經》中則詳細介紹了釋迦牟尼佛心咒的殊勝功德:“依此咒之力,釋尊得成佛,觀世音證為菩薩,僅聞此咒,亦得無量福德,並除一切業障。”

由此觀之,咒語實實在在具備不可思議之功德及加持力,究其原因,則正如全知麥彭仁波切所言:“於勝義中,一切諸法皆為等淨大法身界中無偏袒;於世俗中,聖尊之真身與密咒二者,於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變許,了知彼二無差別,則應將密咒受持為聖尊也。”換句話說,一切聖者的究竟身相大智慧,由其大悲誓願力加持而顯現為各種密咒手印等相,這就好比受習氣熏染力所致,自心可現為外境及身體等。所以,這類密咒手印實與獲得智身之聖尊無有絲毫差別。密咒既是如來之幻變,則它定能成辦如來之事業,賜予如來之果位,並因此而具有極其重要的持誦必要性。

不僅持誦咒語能帶來如此巨大之利益,甚至僅僅見聞咒語都能給當事人帶來無窮功德。《文殊根本續》雲:“稱誦善逝之密咒,如是諸咒具實義,眾生側眼視密咒,如來亦能攝受彼。”咒語的功德就是如此不可思議,因它根本就不是某位法師在其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臆造的那樣:“密咒之能產生效驗,那是無可置疑的,若言觀誦真言而能即身成佛,此所成之佛,是何等性質之佛?則尚有考察的餘地。”如果連咒語的功用也要懷疑一番,那“眾生本具佛性”這樣的大乘教義也應該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因觀誦真言時,我們就是把咒語觀為本尊;同時我們心裡也非常清楚,這一切並非是讓我們牢牢實執一個外在的本尊,或其咒語。大家心中都很清楚,密咒者,也即善逝之智慧幻變,而我們的心性本體與諸佛菩薩之智慧並無任何本質上的差別。故而隨著蒙蔽在自心上的虛幻不實的垢染愈益清淨,我們所能見到的如來之幻變加持等,亦愈發明顯。最後當一切垢染都得以清淨,並現前實相之時,一切諸佛即是自己,自己即為一切諸佛,修行者就這樣獲得與十方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之法性智慧身。如果對本尊、咒語、自己本具之佛性缺乏堅定的信解;對諸佛菩薩的加持融入自己心相續中,自己最終與佛菩薩們無二無別的正見妄加懷疑,則這樣的修行人、法師能否證得佛果倒是很值得人們考察考察了。

藏傳佛教中不僅有諸佛菩薩、諸聖者之咒語,為利益無邊眾生,藏密中還有能令持咒者發財、長壽、健康等滿其種種世間暫時利益之咒語,亦有專用於超度、攝受、勾招等各種用途的咒語。在密宗經典中,特別是在《大藏經》的續部經典中還有專門的咒語彙集,幾乎所有的密法咒語都收錄於其中。翻開《大藏經》我們就會發現,密宗中有關息、增、懷、誅等四事業法的咒語全部來自此佛陀教典的匯集中。

關於咒語還有一點要特別予以說明,即咒語一般都是音譯,它的意義常常不翻譯。因按顯密公認的道理來看,咒語本體即具有四成:法性本性而成立、有法自性而成立、以加持而成立、從能力加持而成立。故各大譯師基本上都不翻譯咒語,以免把飽含諸佛菩薩無量密意之咒語錯解或簡單化、庸俗化。因此,我們看到的《心經》等經典中的咒語都沒被意譯過來。

以上所講的有關密咒之深意豈是外道咒語或婆羅門咒語所能擁有?若僅從文字來看,一般很難區分它們的差別,因而最主要的判斷方法是看它們各自的見解。外道也有很多咒語是用來懺罪、消業或求福報的,他們也強調為行善而持咒等觀點。如果只從表面來分析,則外道與佛教的持咒有十一處相同之處。但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佛教讓人誦咒的出發點、目的、持咒方法及最終的得果都與外道有著本質不同,上文所述的從最究竟觀點衡量的持咒原則,你在任何一個外道的法門中都找不到一絲一毫的對應之處。因而我們怎能說佛教的咒語就像無中生有似的,來源於從中根本找不到佛教安身立命之處的外道呢?

若細論之,則可按見、修、行、果等幾個方面對佛教與外道的持咒加以區分,特別是見解,這才是判斷婆羅門等一切外道與佛教之差別的最主要的判斷準繩。一對比持咒前皈依、發心之不同;持咒中觀想及有無空性見指導之不同;最後得果之不同,佛教與外道的持咒之差別就已涇渭分明。

其實外道法門中也有布施一說,難道因佛教中也有布施就得把佛教再次歸在外道門下?文字上的相似實在不足為奇,更不足為判定之依據,重要的是看內在本質與神髓。認為佛教的持咒修法來源自婆羅門教的觀點由來已久,持這些觀點的大多是一些像《印度佛教史》的作者那樣,名氣雖大,實則對密法的研究、修持幾無真正心得體會的人。以訛傳訛,人們對密法的誤解便越來越加深了。如果這種僅從表面文字入手,或從死的歷史資料入手,而不是從切身的修行入手,不從嚴謹的深入經藏入手的研究方法、思路、作風再不加以改變的話,後人會不會一看到《藥師經》中有咒語就誤以為這是一部外道典籍?而《大藏經》中有二十多函都是有關續部的內容,這當中的很多典籍都講到了咒語;顯宗經論中也有多處地方涉及到咒語。如果認為凡是咒語都來源自外道,那這些經典豈不更要被當成外道鴉片?這種做法到底是在弘揚佛法,還是以無知和偏見在剿滅佛法,有智之人理應深思。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記載道,佛陀曾親口對除蓋障菩薩說過,為求得“嗡嘛呢巴美吽”這一六字真言,佛於無量時日中供養了萬千俱胝如來都未求到,後來在承侍供養勝蓮如來後方才得到,而勝蓮如來也是在供養了無量數如來後才得到此真言的。且不說六字真言所具有的淨除業障、究竟六度的功德,單單看佛陀為得到它而付出的無數時日的代價,我們還能對此咒語,以及所有的密咒再貶低、不屑、甚或將之打入外道之列而大肆懷疑、妄下評判嗎?

好好珍愛我們有可能萬劫不復的人身,一如應好好珍愛那與諸佛菩薩的本體無二無別的咒語。


廚師常聽佛號也有大功德,竟能超度其子出離惡道                                               

無錫近來念佛者甚多,一人會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聽念佛聲。後其子將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處去,你把你的佛與我,我就到好處去了。其父雲,我不念佛,那有佛。其子曰,你佛多的狠。你只要說一聲,我就好去了。其人曰,那隨你要多少,努多少,其子即死。自謂索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謂,汝做萊時所住之屋,近念佛處,日日常聽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此系無心聽者。若留心聽,功德更大念經則無有重文,不能句句聽得明白。即留心聽,亦難清楚。況無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勝                    

又人之臨終,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聽,彼雖不能念,聽見佛聲,心即清淨若持咒則只有加持力,彼無由隨誦此從古以來之定例助念於將去時為最要豈持咒畢,方以念佛回向乎。光文鈔中亦有其說。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臨終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誦別種經咒。則不能令彼心中默隨也。關系非小故為補書於後。又人之臨終,助往生念佛,只宜擊引磬,不可擊木魚。木魚聲濁,引磬聲清。閣下試於朝暮念佛時,息心谛聽,自知優劣。(佛光社社刊第四期,印光與江易園居士書其一)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於薩婆若海矣若不生信發願,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為來生福報而已。淨土法門,徹上徹下。將墮阿鼻者,念佛尚得往生。已證等覺者,尚須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                                                            

印光大師:佛說經咒甚多.誰能一一遍持古人擇其要者列為曰課.早則楞嚴大悲十小咒心經.念畢.則念佛若干聲.回向淨土晚則彌陀經.大忏悔.蒙山.念佛回向。今叢林皆圖省工夫.早則只念楞嚴咒心經.晚則單曰念彌陀經.蒙山.雙曰念大忏悔.蒙山。汝言禅門曰誦經咒甚伙者.不知乃朝暮課誦外之附錄者。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禅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隨自意立如早晚專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早則專念大悲咒念佛.晚則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剛經者亦可。然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干聲回向方合修淨業之宗旨。                                    

汝之所說.乃見異思遷.雖是好心.實為心無定主.隨境所轉。何經何咒.不稱贊其功德殊勝。依汝知見.則看此經必廢彼經.持此咒則廢彼咒.以力不能兼顧.勢必如此.是尚得名為明理真修之士乎。再推廣言之.汝若遇參禅者贊禅而破斥淨土.必至隨彼參禅。及他天台.賢首.慈恩.秘密各宗.每遇一知識提倡.必至捨此修彼。不知汝是甚麼根性.要做法法皆通大通家但以業深智淺.大通家做不到並將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法置之度外待到臨命終時.不向镬湯爐炭裹去.定向驢胎馬腹裹去。                                  

即幸而不失人身.以今生尚無正智.頗有修行之癡福.以茲享彼癡福.便造惡業.一氣不來.直入三途.欲得知天地父母之名尚不能.況得知淨土法門乎。汝看光文鈔.作麼生解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余.將謂念彌陀經念佛者.便不能滅定業乎佛法如錢.在人善用.汝有錢則何事不可為。汝能專修一法.何求不得.豈區區持此咒念此經.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善體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則縱說的多.汝仍是心無定見.有何益乎。                                       

印光大師復永嘉某居士書說:修念佛法門的人,可以兼持咒,以持咒為助行所謂‘萬善同歸’修行若不分主助,猶似‘羅漢菜’,則有礙往生矣!准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崔母孫夫人往生傳發隱                                          

聖人誠明之道.如來真常之法.匹夫匹婦.皆堪與知與能.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聖雖異.心體無殊。故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迷背故.枉受生死輪回之苦。而佛視六道眾生.悉同一子.況生信發願.虔持佛號.具行世善.兼持經咒.志誠回向.以祈往生.有不感應道交.蒙佛接引.離此娑婆.生彼極樂者乎。


「一切不如念佛」的二十九條理由!隨喜分享者功德無量!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超過萬善萬行。

法無高下,應機則妙;

藥無貴賤,對症則良。

 

為什麼講「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呢?就往生極樂世界來說,沒有任何行法能超過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行,所以說「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第一,「念佛大利無上」。

念佛得成佛大利,其他修行得小利。念佛功德無上,余行功德有上,所以稱名超過余行。

第二,「念佛福善無邊」。

念佛的善根和福德無量無邊。凡夫所作的有漏有為的其他行法,福善有限,所以念佛超越眾行。

第三,「念佛福善同佛」。

念佛,福德、善根與佛平等,所以念佛超越余行。

第四,「念佛總包萬德」。

阿彌陀佛名號是萬德洪名,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有的萬德萬行都包攬無餘,所以念佛超越余行。

第五,「念佛圓超萬法」。

念佛法門雖是萬法之一,但是圓收、圓超一切法門。

第六,「念佛疾超速證」。

其他法門都要累劫修行,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念佛法門,即使是五逆十惡的罪業凡夫,當下一念就能疾超速證,而且往生到彌陀報土,所以念佛超越余行。

第七,「念佛最尊第一」。

這是善導大師用偈語來說明的,「念佛一行最為尊」。

第八,「念佛直入報土」。

雜行雜修胎生到蓮花中,五百歲不見諸佛,所以念佛超越余行。

第九,「念佛直取佛果」。

念佛不光到報土去,而且直接證取佛果,因為凈土念佛法門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其他法門從因向果,這個不可為比,所以念佛超越余行。

第十,「念佛成佛有餘」。

這是印光大師所說的,念佛不僅成佛,還有多餘。其他法門就沒有這麼殊勝,所以說念佛超越余行。

第十一,「念佛是實相行」。

所謂「修實相行」,就是能夠證悟諸法實相,能夠入實相之理,不修而修,修而無修,這叫「實相行」。以凡夫來講,要修實相行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做不到,我們都是有相凡夫。但是,我們如果念佛,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實相行。凡夫能修的實相行,除了念佛法門之外,再沒有了。如果修其他法門,對於我們這樣的凡夫來講,都成為有為有漏的造作,不成為實相真實功德。以此之故,念佛超越余行。

第十二,「念佛是本願行」。

念佛為什麼超越其他的行持呢?原因在哪裡呢?其他的修行法門雖然殊勝,雖然高貴,但不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所選擇的眾生往生的方法; 而念佛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所特別選擇作為眾生往生凈土的方法。其他法門再殊勝,彌陀沒有選擇,沒有作為本願。而念佛是彌陀本願行,蒙受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你就是能開悟,你就是戒定慧三學都能夠圓滿具足,都沒法跟念佛相比。為什麼?那是眾生自力,沒有彌陀願力,不是彌陀本願行,所以念佛超越余行。

第十三,「念佛是正定業」。

因為念佛是阿彌陀佛本願所選擇之行,念佛就決定往生,百分之百,千分之千,萬分之萬,沒有一個遺漏,決定往生; 而其他行業,往生不定,所以念佛超越余行。

第十四,「念佛萬修萬人去」。

其他法門,修行雜行求往生的人,「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而念佛是萬修萬人去,所以念佛超越余行。

第十五,「念佛佛光攝取」。

念佛不僅容易,不僅簡單,而且還有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不舍; 而其他修行不僅難,而且佛光不攝取。如果佛光不攝取,你再殊勝,往生也未必有把握呢!所以念佛超過余行。

想曬太陽,還要動動腳,到屋外去,讓太陽照到。如果想讓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自己,連腳都不用動,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佛光當下就照到我們頭頂上了,最簡單,最容易。想被阿彌陀佛光明攝取,只要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在這裡念佛,佛光就在這裡照你; 你出差到美國了,在那裡念佛,佛光就在那裡照你; 你在飛機上念佛,佛光在飛機上照著你!就像芭蕾舞演員在舞台上表演,他跳到哪裡,燈光就跟到哪裡。我們念佛也一樣,我們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阿彌陀佛的光都在我們頭頂上。我們在講堂里念佛,佛光就到講堂來照我們。法會一散,大家走出去,在路上念著佛,那佛光就分開在每個人頭頂照著,攝取不舍; 其他法門就沒這樣的利益,所以念佛超過余行。

第十六,「念佛與佛一體」。

念佛的人,被阿彌陀佛光明照耀,攝取不舍,我心中有佛,佛心中有我 : 我們念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中就有阿彌陀佛了——我心中有佛; 佛的心光遍十方法界,現在照耀攝取我們——佛心中有我,這樣,佛和我彼此不分開,一體,所以講「三業不相舍離」。雜行的人修行別的法門求往生,跟阿彌陀佛的心光相背,疏遠,所以念佛超過余行。

第十七,「念佛諸佛證誠」。

「證誠」就是諸佛來證明 : 「你念佛,我來證明你,肯定往生。」而念佛之外其他法門回向求往生,諸佛就把嘴巴閉上,沒有出廣長舌相證明,所以念佛勝過余行。

第十八,「念佛諸佛護念」。

諸佛不僅來證誠,他們也來保護我們,憶念我們。怎麼「護念」呢?一是護念我們的信心,讓我們心中相信往生決定; 二是護念我們不被業緣、雜緣所動亂。

第十九,「念佛二聖為友」。

「二聖」就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我們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如影隨形,自然來保護我們,做我們的好朋友。雜修雜行的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不來做他的朋友。國王出發了,大臣就隨從。念佛,阿彌陀佛就來照耀攝取我們,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來保護我們,所以念佛超過余行。

第二十,「念佛菩薩相隨」。

不僅有觀音、勢至兩尊大菩薩作為我們的善友、善知識,而且還有二十五位菩薩、無量無邊清凈大海眾菩薩,都如影隨形地跟在我們後面。念佛人,身後有眾多菩薩浩浩蕩蕩跟著,頭頂上有十方諸佛團團圍繞,正中有阿彌陀佛光明住頂,前後、左右,諸佛、諸菩薩、諸賢聖都來護念我們,無上尊貴,光榮。

第二十一,「念佛天神擁護」。

諸天、善神也不甘落後,因為我們很快要到西方成佛了,他們敬法重人,都來保護我們。

第二十二,「念佛者是芬陀利華」。

這也是《觀經》里講的,釋迦牟尼佛讚嘆念佛人,「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第二十三,「念佛人中最上」。

念佛人是人群裡面最尊貴、最高上的。

第二十四,「念佛能滅重罪」。

念佛,連五逆罪、謗法罪——最重的罪都能滅掉。其他法門,以凡夫修持,難滅輕罪,更不能滅謗法重罪; 念佛不一樣,所有重罪、輕罪通通滅除,所以念佛超過余行。

第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念佛對現生也很有利益,雖不求福報,也自然增加種種現世福報,家門興泰,身體平安,子女賢孝……所謂「自增多福」。其他法門,只有修這種法感得這種果的功能; 可是念佛呢,如同太陽催生萬物一樣,催生一切善根。

第二十六,「念佛國泰民安」。

念佛不僅我們自己有好處,而且整個家庭都蒙受阿彌陀佛的佛光攝護,一人念佛,一家蒙福; 不僅一家得到好處,而且國家安寧、世界和平。

前面二十六條,都是指念佛的殊勝利益。下面三條,說明念佛不僅殊勝,還很容易。如果很難,也就不殊勝了。

第二十七,「念佛不受時限」。

念佛沒有時間的限制,其他法門就有時間限制。

第二十八,「念佛不受機限」。

念佛不受根機的限制,任何根機都可以修,都可以往生; 其他法門有根機的限制,善機能修,惡機不能修;上根能修,下根不能修;智者能修,愚者不能修。

第二十九,「念佛不受緣限」。

念佛沒有任何因緣、場所的忌諱。如果修行聖道法門,往往會有忌諱,稍有不慎還要招罪。但是,如果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任何狀況下不會招罪,沒有忌嫌,有百利而無一害。

「一切不如念佛」,這是總結論。


為什麼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在念阿彌陀佛?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大合集

引經據典!祈願正法久住!

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大合集!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若人受持念誦阿彌陀佛名號者。

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

十、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聖眾。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凈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念佛三大利益 —— 李炳南

一、一句佛號能消滅來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過去的)。

二、一名佛號能息除人生煩惱,消災延壽得福慧(這是現在的)。

三、一句佛號能跳出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永遠長生不滅(這是將來的)。

念佛有六勝益 —— 凈空法師

一、諸佛、菩薩護念。

二、彌陀住頂放光,念佛時自己跟阿彌陀佛的光接觸,得佛光加持,諸天神晝夜冥加,護法神日夜保佑。惡鬼毒藥,皆不能害,命里的災難,自然化解。

三、過去生中造的罪業消除。冤家債主不來討債了,有佛菩薩護法神保佑,他不敢來討,另外希望我們修成度他。

四、氣力充滿,無諸橫病。

五、睡覺不做惡夢,念佛人睡夢中惡鬼惡神不會來干擾、欺負你。

六、現在得人尊敬,臨終西方三聖來接引。

省庵大師偈:

一句彌陀,是斬群邪之寶劍。

一句彌陀,是破地獄之猛將。

一句彌陀,是照黑暗之明燈。

一句彌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一句彌陀,是出輪迴之徑路。

一句彌陀,是脫生死之良方。

一句彌陀,是成佛仙之秘訣。

一句彌陀,是換骨髓之神丹。

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

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斬絕。

 

念佛功德利益無邊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

禮佛一拜,福增無量。

貧窮念佛,能逢貴人相扶,獲得溫飽;

病人念佛,能夠輔助醫藥,早日康復。

念佛功德利益無邊,凡欲求子嗣、延壽命、愈疾病、解災難、取功名、安家宅、謀職業、益資財、化解冤結、超度先亡。只管念佛,無不靈驗;

不但自己蒙福,亦使家人受惠。

念佛之人,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放大光明,日夜守護,菩薩相隨,天神擁護;

現世安穩利樂,臨終往生凈土。

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引經據典!

 

《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言:

「舍利弗,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凈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而說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 延長,或怨家變恨,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故知: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亦謂「該羅八教,圓攝五宗。」既得臨終往生凈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

《大經》之〈流通分〉佛告彌勒菩薩言: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故知:「念佛」既是無上大利功德,則一切咒語及諸行門,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當舍有上小利之餘行,而專念無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大般涅盤經》云:

「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一切眾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鍛金為人,車馬運載,乃至眾寶,各滿百數,以用布施;不如發心向佛舉足一步。假使有人,以大象車,盡載大秦國中種種珍寶,及以瓔珞,數各滿百,以用布施;猶亦不如發心向佛舉足一步。 若以四事供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猶亦不如發心向佛舉足一步,所得功德,無量無邊。」

《大悲經》言:

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觀經》言:

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經》言:

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 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涅槃經》佛告大王:

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

《增一阿含經》言:

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搆(擠牛乳之意)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

《大智度論》云:

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

「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

《文殊師利問經》云:

「若能專念如來十號,佛於彼人常在不滅,亦得當聞諸佛說法,並見彼佛現在四眾。」

《般舟三昧經》云:

「三世諸佛,念彌陀三昧,得成正覺。」若人專行此念彌陀三昧者:常得一切諸天及四天大王、龍神八部,隨逐影護,愛樂相見;永無諸惡鬼神、災障厄難,橫加惱亂。

《月燈三昧經》云:

「十方三世佛,現在過未來,皆以念佛因,得成無上覺。」

《楞伽經》云:

「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法身及報身,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觀無量壽經》云:

「念阿彌陀佛即念十方諸佛,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

《佛說阿彌陀經》云:

「已發願,已往生;今發願,今往生;當發願,當往生。」

《無量壽經》云: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無量壽經》云: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嘆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佛說阿彌陀經》云: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無量壽經》云: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大阿彌陀經》云:

「諸佛中之王,光明中之極尊。」

《無量壽經》云: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閔,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大集經》云:

「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大悲經》云:

「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盤界,不可窮盡。」

《妙法蓮華經》云: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大集經》云:

「若人但念阿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華嚴經》云:

寧受地獄苦 ,也要得聞諸佛名。

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十方諸佛自然護念。「護念」即是守護憶念,令其安穩,無諸障難。故知:念阿彌陀佛,即是念十方諸佛;生極樂凈土,即是生十方凈土;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十方諸佛名號。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自然相隨;並有其他大菩薩,共二十五位,不請自來,二六時中,令念佛人,常得安穩,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故知:但念彌陀,即已通念諸大菩薩,觀音勢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稱念其他菩薩。佛的名號,即是獲得大利,具足無上功德,當然超勝任何咒語;何況一句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

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

佛法有無量法門,如世間的道路,有難行道,有易行道。...倘若有想速至不退轉地的行人,應當以恭敬心執持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蒙佛願力,往生極樂世界,速證不退轉果位。

道綽大師《安樂集》

卷上:念佛一門最為應機!

善導大師《觀念法門》: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日本僧人源信《往生要集》:

一切善業,各有利益,各得往生,何故唯勸念佛一門?答曰:今勸念佛,非是遮余種種妙行,只是男女貴賤,不簡行住坐臥,不論時處諸緣,修之不難;乃至臨終,願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

竊聞凈土者,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

念佛這個法門,重在信與願。如果信願真切,即使功夫未能達到心中清凈,也一定能往生凈土。

是知念佛一法,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專仗佛力,故其利益殊勝,超越常途教道。

凈為律教禪密之歸宿,如百川萬流,悉歸大海;以凈土法門,乃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法門也。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

欲生彼國,須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故當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

蓮池大師《雲棲法匯》:

真心本自無念,念頭生起即是乖違清凈自性。然而眾生無始劫以來,妄想習氣,不容易馬上遣除。如今教導眾生念佛,乃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又有多種。如今這個持名念佛的法門,是修行捷徑中快捷而又快捷的法門。...現在只要持名念佛一法足以該括一切行門。由於持佛名號即是持此一心,心性該攝百行,四諦、六度,乃至八萬四千恆沙及微塵一切法門,攝無不盡。

藕益大師《阿彌要解》:

深信發願求生凈土就是無上菩提心。信願二門確為凈土法門的指南;以深信切願執持彌陀名號,乃為凈業正行。倘若信願堅固,臨命終時,只要念佛十聲乃至一聲,也能決定往生彼國;倘若沒有信願,縱將名號持得綿綿密密,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般一樣,也不會有得生凈土之理。修凈土法門者,不可不知道這個道理。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迦才大師《凈土論》:

如經中所說:「若人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念滿一百萬遍後,就決定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道綽禪師曾經撿閱到此經。如果能夠七日專心念佛,就能念滿百萬佛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經中多勸導眾生七日精進念佛。

百丈禪師:

修行以念佛最為穩當。

省庵大師:

一句彌陀,是斬群邪之寶劍。

一句彌陀,是破地獄之猛將。

一句彌陀,是照黑暗之明燈。

一句彌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一句彌陀,是出輪迴之徑路。

一句彌陀,是脫生死之良方。

一句彌陀,是成佛仙之秘訣。

一句彌陀,是換骨髓之神丹。

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

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斬絕。

徹悟禪師:

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無病不療;是如意珠王,無願不滿。

是生死苦海之慈航,無苦不渡;是無明長夜之慧燈,無暗不破。

念佛時即見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三際同時,更無前後。

永明延壽大師:

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

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念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是為萬世出世之妙道,

成佛作祖之正因。

是三界人天之眼目。

是明心見性之慧燈。

是破地獄之猛將。

斬群邪之寶劍。

五千大藏之骨髓。

八萬總持之要門。

十方虛空之無際。

廣大一性之圓明。

開黑暗之明燈。

脫生死之良方。

渡苦海之舟航。

出三界之徑路。

是本性彌陀。

是唯心凈土。

即是本師。

即是化佛。

最尊最上之妙門。

無量無邊之功德。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念佛持咒的三種方法

佛教的咒語跟聖號,是諸佛菩薩那一念心性所發出來的真實功德,真實是可以破除虛妄的!

《大悲咒》 破邪術解符咒很強!

《大悲咒》家中若有鬼神邪魔搗亂時,百般不順,誦這個咒就好了!

《梵音楞嚴咒》驅魔經驗與如何發揮咒力談

被下符咒怎麼辦?

一切諸佛皆說的最大滿願咒--《準提咒》

能夠抵擋一切邪術的《大白傘蓋佛母心咒》

威力最強的護身密咒——忿怒蓮師金剛鎧甲咒

《楞嚴五大心咒》《五方佛心咒》專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術

在念佛持咒時,是否音不准便修持無效呢?

佛教「加持」是什麼意思?如何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有信心,狗牙也是佛牙,真信心得真加持

持咒有用嗎?學習持咒及修本尊法是否一定要先受灌頂呢?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契機很重要!

科學家證實佛門咒語有神奇的力量,為什麼修行人必須持咒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如果同時修多種法門,是否比較不容易?

持咒108遍的意義跟禁忌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