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慧律法師:「一切是非不管」是不是很消極?

個人做個人負因果,一切是非不管,這句話你若做得到,你就輕鬆到連喝茶也感覺甜(師父端茶喝),晚上睡覺,睡得很香甜,到哪一國你都覺得心情很歡喜快樂。

我們人哪有那種智慧,一切是非都不管?因為他沒有智慧,他會矛盾,到底什麼是是,到底什麼是非。我統統不管的話,我是不是消極?是不是脫離這個社會?因為他沒有這個般若智慧。

因此我告訴你,盡人力而聽天命,才叫做一切是非不管。如果你沒有盡人力,就不夠資格講這句話,等於說你發菩提心,但是如果你沒有厭離心,那你不夠資格說菩提心,菩提心一定要建立在出離心之下。

同樣,如果你沒有盡人力,你談不上一切是非不管,比如說我今天當住持,我的徒弟在鬧意見,當師父的:一切是非不管(師父擬一副端然而坐的姿態),這樣叫做修行?穩死的,整間道場馬上亂得像市場。

意思不是這樣,你的責任跟你的義務要完成,用最圓滿的角度完成,但是內在裡面知道這個是假相,知道這就是暫時因緣的,我要這樣處理才是圓滿,不然一切是非不管,你不就任憑它爛,對不對?不是這個意思。


大乘佛法「大」在哪兒

弘恩法師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樣樣俱全,在佛法沒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經成就了。

所謂的魔法,魔就是障礙、磨難的意思。

我們眾生其實都是在追求磨難,不是在追求解脫。因為我們追求的東西,都是把自己束縛起來的——追求財、追求名、追求家庭的幸福和安樂。當然,追求這些不為過,問題是我們貪心太大,好了還想好,多了還想多,無休止地去追求,不知道停下來,一生只是為了名聞利養而忙,這樣名聞利養就成了我們的束縛、我們的磨難。

所以,修行人的眼光、觀念與智慧,跟世間人是完全不同的。修行人真的能有一種超越的眼光,看透世俗的虛假、看透世俗的不足,從而能夠很輕易地放捨對世俗的罣礙。

世間人就做不到,因為他就活在世俗裡面,他就是為了名聞利養而活,這是很可憐的。

仲敦巴尊者也經常喃喃自語地提醒自己:我是希求解脫者,莫為名聞利養縛。我想這句話,大家應該經常念念,我們也都是希求解脫者,也都不要為名聞利養所束縛。

碰到什麼事情,我們應該迅速地、從容地、華麗地轉身,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都是解脫的障礙,都是生死的束縛,沒有了更好。

沒有了更好——我們要有這種面對人生的勇氣。什麼東西有了,那就好好地用,利用它自利利他,而不貪著。沒有了呢?沒有了更好。我們應該有這種勇氣,無畏的勇氣。什麼東西,沒有了更好。錢,沒有了更好,沒有了,你老老實實出家修行去,自會有人供養。

現在人的觀念就是,缺一點就不好,他怎麼能修行呢,怎麼能放下呢?真正的修行就意味著,面對我們世俗的名聞利養,就用這種很簡單的心態去面對——沒有更好。

對自己所愛的人,沒你更好,有你也很好。有你,善待就好了,有你就是緣啊,有緣就要善待。有你很好,沒你更好,這樣,兩不罣礙。

學佛,說白了就是一種意氣、一種心境,一種超然的意氣、一種淡然的心境,對什麼事情都不放在心上。該盡的責任自己盡到,該遇到的困難自己努力克服掉,在堅韌中用一種灑落的心胸做人做事。

你有這種胸懷和勇氣才好學佛,沒有這種胸懷和意氣,就會整天哀哀怨怨、苦苦惱惱、顛顛倒倒,一點小事就繞不出來、轉不過去,這怎麼學佛,與道不相應。

其實我們學習大乘佛法,大在哪裡?心大。

什麼事情都看得開、看得破、想得通,遇到什麼時候都能夠從容地轉身,不為世俗的名聞利養所罣礙、所束縛,就是用這種心境去學佛。

這才是一個學佛人最該有的心態和觀念,沒有這種觀念和心態,你學什麼法門都得不到利益。

 


仁澤法師【在輪迴裡,我們只是一個過於投入的演員】

輪回的世界里,不要跟人搶道具!

一個年輕的戲子跟著師父學藝,並到處演出,也參與演了很多角色,演學生、商人、農夫、乞丐,有時演文人、官差、帝王、將相。

由於演得入戲,經常沈浸在角色中不能自拔,在演戲過程時常隨著角色的人生起伏而悲歡,為道具的使用而爭搶,為和自己有關角色的人生而牽掛擔憂。為此他生活的痛苦不堪。

師父告訴他第一個忠告:「要看得破,放得下,不要跟人搶道具。」

從此他便能理智對待自己所演的角色,並時時提醒自己在演戲,這只是舞台,不是真實的。心理壓力沒有了,但卻從此融不進角色,不能很好的和其他戲子配戲,劇團準備不再用他了,生活陷入了困頓。

師父又告訴他第二個忠告:「放得下,要拿得起,才會有一碗飯吃。」

從此他又能很好的演戲了,在台上他把各種角色演得很自如,下台後馬上能走出角色,能隨時進出各種角色,無論是出演學生商人、農夫、乞丐、文人官差、帝王將相,都能行雲流水,無滯無礙,終於成為一代名角。

臨終前他自己總結了第三個忠告:「要知道一切本來就不是你的,所以也就沒什麼要放下的,就會運用自如。」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戲子,一生中我們出演了種種角色,時時陷在戲里,為戲中人的悲歡離合、榮華富貴、田宅錢財爭搶奮鬥和痛苦不堪。卻忘了其實這一切都是舞台上的虛名和演戲的道具,下台時什麼也帶不走。

那些與我們配戲的家親眷屬、恩怨仇敵也是戲子,來來去去都是導演安排的。「天地大舞台,人人是戲子,演戲與看戲,莫起貪嗔痴。」但要真做到「演戲、看戲、不入戲」是何嘗的難。

縱觀過去,我本人就演過多個角色,穿娃娃裝時演過淘氣小孩,背書包時演過學子,穿警服演過法官,穿軍裝演過軍人,穿制服演過交通幹部,穿西裝演過商人,現在又穿僧裝演了個和尚。

在六道中更是如此,作過下三流演員,有時穿獸皮演畜生,有時穿鬼皮演餓鬼,有時進油鍋演地獄;也演過穿綾羅綢緞的天人,揮舞大刀的阿修羅,頭出頭沒的人。

佛陀說,我們的清淨佛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的,一切都是「夢幻泡影」的妄想所現,這個大舞台的導演和編劇就是「心」,「一切唯心造」。

六道輪迴-11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