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生命全部投入,才算是老實念佛,方能與彌陀本願相感應】

佛學講座講義:佛說無量壽經之一百二十

如本法師開示:

經文: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至心專一,懇切至誠,無有他念,直趨西方,如歸心似箭,如貓捕鼠瞪眼觀看,守之不移,如雞孵蛋,必使煖氣相接,伏身不起。

持名念佛有七種殊勝利益:

一.詞少易行勝  

二.心緣佛境勝  

三.離難獲安勝  

四.稱名滅罪勝 

五.持念獲福勝 

六.感應見佛勝  

七.親迎往生勝

六種真誠懇切念佛法:

一.勇猛念 二.悲傷念 三.發憤念 四.戀慕念 五.歡喜心 六.悔恨念。

一.勇猛念:如孝子欲報父母深仇,縱然任何艱難,必勇往不退怯。

二.悲傷念:如背慈母,如失慧兒;每一念佛,身毛皆豎故。

三.發憤念:尚未出三界,生死未辨,每一念及,悲憤精進。

四.戀慕念:如世間男女戀愛,魂牽夢想,無有稍忘。

五.歡喜念:如寒得衣,如飢得食,每一念佛,法喜充滿─成佛。

六.悔恨念:如死裏逃生,千鈞一髮,悔恨過去無修,慶辛今日已逢。

古德云:

百倍之精專,七日勝乎一生,十念超乎萬念。

念佛者,要只是口頭滑過,必須每句出的佛號,都將你所有的感情,意志、心靈、願望、慈悲、智慧,乃至整個生命,全部投入,才算是老實念佛,方能與彌陀本願相感應,獲得往生見佛的利益,

顯露出無量光,無量壽的新生命。

徹悟大師開示念佛往生方法云: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通途。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

以攝心專注而念,是下手方便。

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

以堅持四重戒法,為入根本。

以種種善法苦行,為修道助緣。

以念佛一心不亂,為淨土歸宿。

以種種瑞相感應,為往生證驗。

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立二種迴向:

一、往相迴向 

二、還相迴向

往相迴向:厭離娑婆五濁惡世,以自己信願念佛與種種功德偏滿施一切眾生,與我同得出離娑婆,往生極樂,了生脫死。

還相迴向:發願生極樂後,見佛聞法悟無生,成就一切神通智慧功德,再倒駕慈航回娑婆度眾生,同了生死,同生淨土,同成佛道。

大乘經典有三種迴向:

一.迴因向果 

二.迴己向他 

三.迴事向理

迴因向果:迴己所修功德之因,趣求上菩提之果。

迴已向他:迴己之功德而施一切眾生。

迴事向理:以所修有為功德,趣求無為之涅槃。

善導大師云:

願將穢土三千界,偏值西方九品蓮。

為淨土宗修諸功德,至心迴向之正義;如果不迴向願生極樂,往生資糧則不能構成。

佛說阿彌陀鼓音王陀羅尼經云:

一切諸善皆悉迴向,願生生安樂世界,臨終之日,阿彌陀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安慰稱善,是人即時甚生應悅,以是因緣,如其所願,即得往生。

澫益大師云:

縱得上品善,若不迴向,亦不得往生;若芝迴小善,懂得迴向,亦得往生。

西方通規云:

但修四行,以為往生淨土四業,何等為四?

一.長期修 二.恭敬修 三.無間修 四.無餘修

長期修從初發心起,乃至菩提,恒作淨業因,終無退轉。

恭敬修有五法:

一.恭敬聖人 

二.恭敬像教 

三.恭敬有緣善知識 

四.敬同緣道侶 

五.恭敬三寶。

無間修:常念彌陀,作往生念,於一切時一切處,心常相憶。

無餘修:專一求生極樂,禮拜稱念彌陀,諸餘業行,不令雜起。

大乘行門,不離菩提願,無我慧,大悲心、此三缺一不可,

欲得上輩往生必須以發菩提心為基礎,悲智雙運,老實做人,老實念佛,智幻即離,

離幻即覺,觀此身心如夢幻泡影,便能遠離貪愛執著專一念佛,往生淨土無可疑也。


宣化上人:老實念佛,怎樣才算老實

我們很不幸生在這個魔強法弱、去佛甚遠的末法時代,可是在不幸之中又幸遇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既省錢,又不費精神,很容易而且方便,因為念佛就能成佛。為什麼念佛會成佛呢?這是因為藉著阿彌陀佛在無量劫以前發的四十八大願;在四十八願中,有一願說:『若有眾生稱我名號,若不生極樂世界,我誓不成正覺。』 

阿彌陀佛發此願力,願願皆是攝受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條件只是眾生要有一個信心,相信真有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而且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阿彌陀佛的弟子,和切實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要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必生西方。

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無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雖然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但這都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是一種變化現出的境界,並不是真有畜生。極樂世界沒有娑婆世界萬苦交煎、萬惡充滿的煩惱,它晝夜六時皆演說妙法──念佛、念法、念僧。可是,我們若要生到極樂世界,就要老實念佛,不要不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專一其心在念佛,不管成佛不成佛,也不管往生不往生,一心只管念佛的工作。念佛念得專一純熟, 一心不亂,等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你去成佛。

為什麼我們一個普通人,能勞動阿彌陀佛來接我們呢?這是很難相信的道理。不錯,這就是難信之法,所以《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不問自說;因為沒有人懂,也沒有人相信這個法,所以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地把這種末法修行之捷徑,告訴我們這些末法的眾生。

老實念佛就是口念佛、心也念佛,行住坐臥都是念阿彌陀佛;口中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身上行持阿彌陀佛的行。什麼叫行?好像我們現在打佛七,無論如何都要百忙放下,來參加打佛七,要念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茲在茲,不是念一陣子就覺得辛苦,要回去休息了,躲懶偷安,這樣不會得到念佛三昧的,這就叫做不老實 念佛;老實念佛就是一心一意念佛,連吃飯、穿衣、睡覺都忘了。

本來吃飯、穿衣、睡覺是人生離不了的事情,每個人天天都不能缺少的;念佛時能把這三件事忘了,不知吃飯、穿衣、饑寒、睡覺否,這就是老實念佛。若到時間便 知道吃飯,這是不老實念佛;或冷了要穿衣,這是不老實念佛;或睡不夠要回去休息,這也是不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無論行、住、坐、臥,只知道『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洪名。

你念得打成一片,綿綿不斷,乃至水流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風吹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小鳥叫的聲音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念得『南無阿彌陀佛』和我自己分不開,念得『南無阿彌陀佛』之外無一個我,我之外又無一個『南無阿彌陀佛』,我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和自己合而為一。

這時,風也吹不透,雨也打不漏,得到念佛三昧;水流風動都是演說妙法──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老實念佛。

假若水流知是水流,風動知是風動,或東張西望看各處有什麼動靜,這就是不老實念佛。

若一邊念佛,又前瞻後顧地好像要偷東西,這也叫不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念茲在茲,什麼妄想也沒有,也不想吃東西或喝茶,什麼都忘了,這才是老實念佛。沒有什麼秘訣,只要能把心管住,不打妄想,這就是老實念佛;你管不住這個心,盡打妄想,那就是不老實念佛。你提起正念,那就是老實念佛;你盡胡思亂想、打邪念,那就是不老實念佛。所以老實念佛是妙不可言,你要是真會念佛,便會 得大自在,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只有南無阿彌陀佛。

說的是法,行的是道,單說不行是說食數寶,一點用處也沒有。我今天所講的道理,你們明白了,就要老老實實念佛,老老實實打佛七,這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時間,切莫空過,希望大家努力念佛,拿出『堅、誠、恒』這三心來打佛七! 


淨宗法師:甘于平淡 老實念佛

修淨業的人,著不得一點巧,倘或好奇厭常,必致弄巧成拙。若肯守平淡樸實家風,則極樂之生定可預斷,否則,不生極樂,亦可預斷矣。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印光大師)

說修淨土的人,你不要追求那種玄奇高妙的,因為我們念佛每天都念這一句,很平常。如果喜好新奇,不喜平常,必然最後吃虧。

淨土法門平常、平淡,淡味才是常味。喝水就是很平淡的,這個淡才是常。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你說有什麼味道呢?“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很平淡,平平淡淡。

甘于平淡,老實念佛,決定可以判斷你能往生。如果你不這樣,好奇、好玄、好妙,不喜歡老實念這句佛號,那麼,你不生極樂,也可以預斷,不生極樂,必墮三惡道。

“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這是指我們念佛要實在,不要求花俏,就是一句接一句地念。


真正學佛的人,才懂得什麼是老實念佛!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擲戟渾若夢,魔佛空爭是與非。

蓮池大師出家受具足戒後,行腳遍參善知識。六載崎嶇坎壈,行頭陀行。當他聽說北京有兩位禪宗大德——遍融大德、笑岩大德,就想著去參見這兩位。

見到這兩位老禪師時,遍融老禪師只是告訴他:「不要攀緣,要遠離名利,老實念佛。」當時跟蓮池大師一起的比丘想不明白了,「哎呀,我們跑了幾千里來參學,誰知道講這幾句話?誰講不出來呀?」可蓮池大師卻說:「你們不要這樣說,這就是這位大德禪師的可貴之處。他並沒有弄那些談玄說妙的東西、機鋒轉語來說,而是說這幾句話,這正是老前輩的受用之處。」

「不攀緣,遠離名利,老實念佛」看似簡單,確是修行大道理。訪遍群山高僧大德尋不到高深佛法,因為佛在心中,不必他處尋,蓮池大師終身頂戴奉持這一句話。真正能夠把「不攀緣,遠離名利,老實念佛」這幾句話做到,那是要得大利益的!

民初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一生之教化,可以四句概括,即「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深信因果,老實念佛」。

印祖也曾說:"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見,方能得益。任憑智同聖人,當置之度外,將此一句佛號,當作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縱令以死見逼,令其改轍,亦不可得。如此才算是聰明人,方才能得實益。否則由多知多見,不能決疑,反不如老實頭,一無知識者,為易得益也。"將此一句佛號,當作今生事,誓求往生,不再這山望那山高,此就是老實念佛。

無論你是心念佛,還是口念佛,心裡有佛就有利益。因為念佛本來就有很多種,有出聲念、有金剛持(口動無聲音)、默念,念佛時,五蘊皆空心清凈,如果心裏面是有妄想雜念,你就很難攝心,難攝心時就要出聲念,出聲容易攝心,這是出聲的好處。為什麼有人大聲念佛?雜念妄想雜不進去。不出聲的時候,有時候妄念還是有,只要有念佛經歷的人都知道。

我在寺院共修念佛時,常聽到有很多居士說:「哎呀,三點鐘起來念經,念了兩個小時,終於把經給你念完了。」我心想,這人定是修行不夠,他念佛是念給釋迦摩尼聽嗎?連念佛是念給自己聽,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我有見過許多人,一輩子都只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包容一切,沒有這句佛號消不了的,萬事盡化為無,念佛一切煩惱皆消。

那作為現代人,應當怎麼樣才算老實念佛,如何保持長時修行?

念佛要信

念佛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退轉,畢命為期,即是老實念佛。一旦生疑,就念不下去了。所以許多師父都說剛學佛的人,不用著急著了解佛經含義,跟著念就是。了解一知半解,念佛過程中,幾種念頭閃現過來,閃現過去,但是內心對佛經又存疑慮,念佛的功德就全沒了。

念佛要勤

念佛,我們一定要有定課,要念足一定數量的佛號,一萬、兩萬、三萬。要把念佛作為最重大的一件事情。歷代祖師大德都沒有去修無相念佛,都是在執持名號,並且日持幾萬聲佛號,例如蕅益大師就特彆強調計數念佛,一天或三萬,或五萬,或七萬。這是從相上下手,指方立相,住相證果。通過阿彌陀佛提供的相就能讓眾生證到真如法性的佛果。

古人有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若是天天念佛萬遍!自然見佛!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念佛要真

念佛做功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欺騙師父做功課的數量,對實際來說也沒有幫助,反而自己的分別心、輕慢心就出來了,壞習慣也出來了。

我們學佛念佛是自己需要,我是一個生死輪迴的凡夫,我今生今世要往生西方凈土,那我做一個真實的念佛人,老老實實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世間皆虛假,念佛最真實。

真誠念佛,定慧自得,真假自知,是魔是佛,自然顯現。

 

見此文者,先念三句阿彌陀佛!

轉發者,功德無量!


黃念祖:老實念佛的老實是指什麼?

問:請問「老實念佛」四個字中的「老實」是指什麼?可否就日常生活當中的事相說明?

黃念祖老居士答:「老實」這兩個字不容易,只要老實沒有不成就的。老實就是守規矩,規規矩矩依照佛陀教誨去做,不要加上自己的意思,那就叫老實。如果加上自己的意思,這就不老實。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把這句話做到了就是老實。覺明妙行菩薩講得更好懂,意思是一樣,怎么個念佛法?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是老實。我們現在最麻煩的是夾雜懷疑,實在講信是信,信得不真。因為信得不真你才會夾雜,如果真信切願,自然就不會夾雜。

說到念佛,我們就會想到諦閒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像他那個鍋漏匠的徒弟,那就是做到了老實念佛。而諦老教給他的方法真是簡單明了,因為他自己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鄉下人,生活非常之艱苦。老和尚收了他之後,不認識字,他不能學經教,同時年歲大了,四十多歲,你說學這些五堂佛事他也學不了。所以就教他,把他剃完頭之後送到鄉下,找個破廟,沒有人住的,讓他一個人在那裡頭住,就告訴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你就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將來準有好處。他也不問什麼好處,他也不問,你教我念我就念,真的就是依教奉行。

三年人家念成功了,預知時至,站著往生。

諦閒法師很高興,對他很讚嘆,他說天下叢林裡面,這些住持方丈和尚、這些講經說法的法師,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你。

三年,他老實,他怎么成功?就是老實,聽老師的話,依教奉行。


什麼才是真正老實念佛?

1.淨空法師:什麼是真正老實念佛

所以諸位要好好的修行,要認真努力,要覺悟,不要迷惑。《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老實念佛,不用出門,在家裡面供上佛像;不供佛像也沒有關系,心裡頭有佛,真佛!供上佛像,心裡頭沒有佛,那個佛像是假的,不是真的。放下萬緣,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六字洪名,這樣念佛肯定成就。我們今天念不成功,念不成功是什麼?心裡面有煩惱,妄念太多;口裡頭閒話太多,廢話太多,把功夫完全破壞了。所以雖然手上拿著念珠一天念到晚,功夫不得力,你要曉得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你要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功夫才能得力。

我們最近在婆羅州,馬來西亞婆羅州古晉的山上建了個念佛堂,悟忍法師在那邊照顧。現在那個念佛堂還沒有落成,大概還要兩三個月。建好了之後,我教她:你們真正要想念佛有成就,念佛堂裡所有的人,無論在家出家,你到念佛堂念佛,我教你一個方法,止語,不說話。你到那個裡面去,念一天,一天不說話;念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不說話;念一個月,一個月不說話;念一年,一年不說話。不跟任何人交談,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心也會清淨,沒有什麼妄想好打了,沒有話好說了。

所以山上不但是沒有報紙,沒有雜志,沒有電話,也沒有傳真;換句話說,跟外面完全隔絕。跟任何人都不打招呼,你在裡頭好好念佛。這是我們現前的微薄的能力能夠提供一個念佛的環境。你如果想說話,馬上就遷單,就請你離開。所以到那裡念佛先要好好去想想,跟你的家人消息都斷絕,你家裡發生什麼樣的事故你也不聞不問,一心念到底。

李老師過去在台中講佛七的念佛,他舉了個比喻,你們來參加打佛七,來念佛,在很用功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你家裡頭來個人,跟你講你家的房子被火燒了,這時候你怎麼辦?趕快慌慌張張回去了,你的念佛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是念佛,你家裡火燒了房子,聽就跟沒有聽到一樣,你還是一心不亂,一句佛號念到底,那叫真念佛。誰能做到?沒有人能做到!

所以李老師常常以開玩笑的話說,現在學佛修行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那是什麼?他老人家說得很不客氣,說得也很不好聽,玩弄佛法,哪裡是修學佛法?換句話說,在佛法佛門裡面是消遣,不是真修。真修的人,現在很少見得到了,找同參道友到哪裡去找?找雜心閒話的很多,念佛的時候滿像那麼回事情的,這一枝香念完離開念佛堂,雜心閒話,張家長李家短,那個功夫怎麼會得力,怎麼會收到效果!李老師都是講實話。

——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73卷)【十方諸世界,過去國土海】

2.淨空法師:如何才是老實念佛

我們生在末法,佛教我們修淨土法門。該如何修?佛勸導我們,老實念佛。老實這兩個字的意思不好懂,你如果還有妄想、還有憂慮、還有牽掛,你不老實。總而言之,還起心動念,這就不老實。

什麼叫老實?除了一句阿彌陀佛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這才叫老實。除了阿彌陀佛,你還想東想西,想這個、想那個,這哪裡叫老實?所以諸位要記住,老實不容易。我們今天說到念佛,許多人都以為念佛的名號就是念佛,沒錯,執持名號是念佛法門十六種觀法之一,但是你用這一種方法念佛,念得能不能相應,那就看你老不老實——老實念,決定成就;不老實念,那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一生去不了。

什麼叫老實念?老實念就是真念,真誠地念。真誠念,除了這一句佛號之外,決定不夾雜第二個念頭在裡面,這才叫老實念。

由此可知,老實念不簡單,為什麼?必須萬緣放下。念佛堂的堂主常常警策大眾說,“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才老實。有一個妄念存在,就不老實了。所以佛勸誡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一個心,這一個心是什麼?阿彌陀佛。這個心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這個心是真正覺悟的心,不迷。

什麼叫迷?於一切法裡頭起心動念,這就迷了。念阿彌陀佛,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不能夾雜妄念在裡頭,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要知道,念佛人真正做到善惡念頭都不起,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這才叫老實。老實人沒有一個不作佛的,他這一生就成佛!

3.淨空法師:什麼是老實念佛

所以學佛,總而言之,古人講的,我們愈想愈有道理,學佛學什麼?學老實。念佛要老實念,你才能得一心不亂;參禅要老實參,你才能明心見性;研教要老實研,你才能大開圓解,老老實實。什麼叫老實?循規蹈矩,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老實。釋迦牟尼佛成佛了,老老實實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講了四十九年,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經題上講到這是佛說的,釋迦牟尼佛從來沒講一句話,四十九年講的是什麼?講的是古佛所說的,沒有自己一點意思在裡頭。所以世出世間這些大聖人,孔老夫子自己也說,他一生教學,「述而不作」,述是什麼?前人的,所講的全是前人的;「作」什麼?創作,自己的,他說他沒有,孔老夫子一生他沒有自己的創意,都是前人的。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也沒有一個字是自己的創意,古佛、如來這麼說的。這種心態,跟諸位說,就叫做老實。我們能不能相信?能相信,理論上如是,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所說無量之法,都是從自性流的,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本來具足的,可見得那就不是創意,創意應該是本來沒有的,既然是本來具足的,那當然是述古,這是佛法跟世法不相同的地方。

世法每個人有創意、創新,所創的那些新意後來都帶些煩惱。中國古代老子深明其道,他對這個觀察的很清楚,所以他主張「無為」。世間人為什麼這麼亂、這麼苦?他的觀念就是好人太多了,好人好事,要創新,結果所創的那些新的,到最後都惹了一身麻煩,他還不知道後悔。真的你從這個地方細細去觀察,細細的去思惟,世出世間大聖,他說老實是真正的寶。再說老實確實與佛所說的這些原理、原則相應,為什麼?老實就是戒定慧,如果這個裡面加上一絲毫創意在裡面,戒定慧就沒有了,就破壞了。老實就是清淨心,老實就是平等覺。

由此可知,世出世間這些聖哲教化一切眾生,「老實」這兩個字可以全部都包括了,這是希望大家要深深向裡面去體會。一生能做老實人,這一生就幸福,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老實。

昨天我給南大的學生也透過這個意思,他們學生問我,聽我錄音帶裡面常常說「隨緣而不攀緣」,他說他們學校的佛學社每個學期都要計劃安排哪些活動,他說我們這種安排,是不是叫打妄想?是不是叫做攀緣?那要不安排,這個佛學社就沒活動了,這種安排是你工作裡面的一部分,你事業裡面一部分,如果種種條件都許可,你去安排,這就屬於隨緣,沒有這些條件,刻意去安排,那就是屬於攀緣。他們的學社也有不少年的歷史了,每一年每個學期都安排一些活動,這是成規,就像辦學校安排課程一樣,請外面法師或者大德到他們學校去講演,他這次來他邀請我,這個一切條件都具足,這也叫隨緣;條件不具足,一定勉強的去求,那是攀緣。

這個我們一定要辨別的很清楚,隨緣心是清淨的,很順利就把這個事情做圓滿了;攀緣是很勉強的,也能把事情做成,但是做成之後,後面還有煩惱,心得不到清淨。所以隨緣如法,如法就是心地清淨,與戒定慧相應;攀緣與貪瞋癡相應,它不與戒定慧相應,如果我們從這個標准來衡量,那就很清楚,很明白。

同樣的一個道理,能與戒定慧相應的,這就是老實,與貪瞋癡相應的,那就不老實,佛法所立的標准何其明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與戒定慧相應,這就是菩薩心,是諸佛之所行。戒是守法、如法,佛法不離世間法,樣樣都能符合世間人的要求,世間的法律、規約、道德、風俗習慣,與它們都不違背,這是戒。定是清淨心,雖然跟世間人和光同塵,可是心地絕不染污,這個就是定。世間的善人,也樣樣能如法,他有分別、他有妄想、他有執著,所以他不與定慧相應。佛菩薩跟世間人不相同的,就是樣樣跟大家都相同,生活方式、工作、人情世故,沒有兩樣,所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他後頭有個覺,世間人不覺,佛覺。覺就是能在一切法裡頭如如不動,這個就與定相應了。與慧相應的,是知道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慧。

所以示現在這個世間,古大德跟經論裡頭所說的,「夢中佛事,水月道場」,建不建道場?有緣當然可以建,哪有不能建的?種種條件具足,可以建,你建的時候你還是跟戒定慧相應就可以;如果與煩惱相應就不可以,那對我們傷害就太大了。一切條件都現成了,那有什麼不能建的?做夢中佛事,種種示現,種種說法,夢中佛事。

「度盡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對賄」,這《金剛經》上的話。「度盡一切眾生」是講經說法,種種示現,幫助眾生開悟;「實無眾生得對賄」,心裡不著相,三輪體空,那是慧。定慧等學,定慧等學是在事相當中等學,離開這些水月道場,夢中佛事,你這個定慧表現在哪裡?而後我們才曉得,原來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是一不是

二。為什麼佛又說世間、出世間?這個很簡單,你在一切法裡頭,你的心跟戒定慧相應,就叫出世間法;你用心跟貪瞋癡相應,就叫世間法。法沒有什麼世間、出世間,世間、出世間是用心不同,相應不同,道理在此地。

所以世間跟出世間是一法,那就入「圓融具德」的境界了,事事無礙的大圓滿。《地藏菩薩本願經》,佛沒有說法,先放光,第一個就說「大圓滿光明雲」,這句是總說,後面十幾句那是別說,沒有一樣不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功德圓滿,樣樣都圓滿,與戒定慧相應就圓滿了,沒有一樣不圓滿。我們觀察這個社會,觀察這個世間,現前的現相千奇百怪,你在街上走的時候都看到,看出一切眾生的煩惱,看出一切眾生的妄想,從這些妄想、煩惱裡面看出一切眾生的果報。佛菩薩要怎樣去幫助他們,幫助他們回頭是岸,他們現在是迷在其中,絲毫不覺,以為那是正常的。現今的社會,說老實話,那個現相是三惡道的現相,還不是三善道的現相。

三善道的現相,人心與五戒十善相應,那是三善道的現象;如果與六度、四無量心相應,那是菩薩的現相。所以只要自己很冷靜,不難觀察到,一切人事物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幫助這些眾生回頭,先決的條件就是要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學,戒學是福德,慧學是真實智慧,定學裡面福、慧都有。修福、修慧不是到別的地方修,就是修戒定慧,表演給世人看,我們樣樣都如法,樣樣都守規矩,世間人不守,我們守,我們要做出樣子給人看。

世間人有貪心,我們沒有貪心;世間人有瞋恚,我們沒有瞋恚;世間人有嫉妒,我們沒有嫉妒。要真做到,世間人起心動念為自己,我們起心動念為眾生;世間人念念執著我,佛告訴我們無我。我是什麼?一切眾生就是我,所以為一切眾生是真正為我,生佛不二,要真干!佛所說的句句話都是真實話,真實與自性相應,與性德相應,這是真實的,與性德相違背的,那是假的。

諸位曉得這些原理、原則,而後觀聽自然就能深入,自然能夠長智慧、長見識,自己得益,而後就能幫助別人,這自行化他,盡心盡力,都是圓滿的,圓滿功德。盡心盡力也是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定慧,這就是真實的受用。

4.淨空法師:怎樣念佛才算“老實念佛”?

問:下面是老人學佛提問的。請問“老實念佛”四個字中的“老實”是指什麼?可否就日常生活當中的事相說明?

答:“老實”這兩個字不容易,只要老實沒有不成就的。老實就是守規矩,規規矩矩依照佛陀教誨去做,不要加上自己的意思,那就叫老實。如果加上自己的意思,這就不老實。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把這句話做到了就是老實。覺明妙行菩薩講得更好懂,意思是一樣,怎麼個念佛法?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是老實。我們現在最麻煩的是夾雜懷疑,實在講信是信,信得不真。因為信得不真你才會夾雜,如果真信切願,自然就不會夾雜。

說到念佛,我們就會想到谛閒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這是倓虛老法師三十年前在香港常常提到,我是從錄音帶裡面聽老法師說的。這個錄音帶是香港同修寄到舊金山,那時候我住在舊金山,寄到那邊。他的鄉音很重,但是還可以聽,我聽三十多遍才能聽到九成。以後我就請人把它寫成文字,那個文字也都印出來了,很難得

的一篇開示。

像他那個鍋漏匠的徒弟,那就是做到了老實念佛。而谛老教給他的方法真是簡單明了,因為他自己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鄉下人,生活非常之艱苦。老和尚收了他之後,不認識字,他不能學經教,同時年歲大了,四十多歲,你說學這些五堂佛事他也學不了。所以就教他,把他剃完頭之後送到鄉下,找個破廟,沒有人住的,讓他一個人在那裡頭住,就告訴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你就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將來准有好處。他也不問什麼好處,他也不問,你教我念我就念,真的就是依教奉行。三年人家念成功了,預知時至,站著往生。谛閒法師很高興,對他很贊歎,他說天下叢林裡面,這些住持方丈和尚、這些講經說法的法師,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你。三年,他老實,他怎麼成功?就是老實,聽老師的話,依教奉行。

(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一 2006/4/7)

問:請問“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中的“識”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如何守住“識”不變,讓心永遠住在阿彌陀佛?

答:你現在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是的。你不要打這些妄想,一會想唯心,一會想唯識,把你念佛功夫全破壞了。只要你念佛成就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問題你自然通達明了。

(之六十一 2007/2/2)

5.淨空法師:老實念佛,則能一心不亂

【老實念佛,則能一心不亂。若不斷世間一切染緣,攀緣不息,何能老實。】

老實可貴,老實很不容易!由此可知,我們從無量劫來,雖然多劫長時供佛修行,可惜從來沒有老實過,所以落到今天這個樣子。如果老實早就成就,早就出了三界。沒出得了三界,不老實!為什麼不老實?攀緣,這是常講的放不下。這樣也貪,那樣也愛,這就壞了,壞在這裡。又想要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金銀財寶又不肯放下,那怎麼行?這才搞到這個地步。

所以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沒有別的,老實,老實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為什麼放下?因為身心世界都是因緣所生,都不是真的,正是經上所說「當體即空」。

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是正確的,放下是真實智慧;不肯放下還有貪戀,這就是情執,這就是迷惑。本經大主意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這是般若的總綱領,我們介紹到此地。

--摘自淨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一集》

6. 宣化上人:怎樣念佛才算老實

為什麼我們一個普通人,能勞動阿彌陀佛來接我們呢?這是很難相信的道理。不錯,這就是難信之法,所以《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不問自說;因為沒有人懂,也沒有人相信這個法,所以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地把這種末法修行之捷徑,告訴我們這些末法的眾生。

老實念佛就是口念佛、心也念佛,行住坐臥都是念阿彌陀佛;口中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身上行持阿彌陀佛的行。什麼叫行?好像我們現在打佛七,無論如何都要百忙放下,來參加打佛七,要念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茲在茲,不是念一陣子就覺得辛苦,要回去休息了,躲懶偷安,這樣不會得到念佛三昧的,這就叫做不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一心一意念佛,連吃飯、穿衣、睡覺都忘了。

本來吃飯、穿衣、睡覺是人生離不了的事情,每個人天天都不能缺少的;念佛時能把這三件事忘了,不知吃飯、穿衣、饑寒、睡覺否,這就是老實念佛。若到時間便知道吃飯,這是不老實念佛;或冷了要穿衣,這是不老

實念佛;或睡不夠要回去休息,這也是不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無論行、住、坐、臥,只知道‘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洪名。你念得打成一片,綿綿不斷,乃至水流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風吹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小鳥叫的聲音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念得‘南無阿彌陀佛’和我自己分不開,念得‘南無阿彌陀佛’之外無一個我,我之外又無一個‘南無阿彌陀佛’,我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和自己合而為一。這時,風也吹不透,雨也打不漏,得到念佛三昧;水流風動都是演說妙法──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老實念佛。

假若水流知是水流,風動知是風動,或東張西望看各處有什麼動靜,這就是不老實念佛。若一邊念佛,又前瞻後顧地好像要偷東西,這也叫不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念茲在茲,什麼妄想也沒有,也不想吃東西或喝茶,什麼都忘了,這才是老實念佛。沒有什麼秘訣,只要能把心管住,不打妄想,這就是老實念佛;你管不住這個心,盡打妄想,那就是不老實念佛。你提起正念,那就是老實念佛;你盡胡思亂想、打邪念,那就是不老實念佛。所以老實念佛是妙不可言,你要是真會念佛,便會得大自在,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只有南無阿彌陀佛。

說的是法,行的是道,單說不行是說食數寶,一點用處也沒有。我今天所講的道理,你們明白了,就要老老實實念佛,老老實實打佛七,這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時間,切莫空過,希望大家努力念佛,拿出‘堅、誠、恆’這三心來打佛七!

7.老實念佛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祖師大德總是苦口婆心勸人“老實念佛”。這句看似簡單,實則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卻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老實念佛,功夫就不可能向上提升,往生就沒有把握。那麼,我們要問,老實念佛的人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本文試作描述,供學人參考。

第一,在在處處踐行“老實念佛”,卻沒有“老實念佛”之想。因為有這個念頭,就是我慢,就是煩惱,與佛陀的教誨背道而馳。他們在曰常生活工作中表現得十分慈祥,樸實,不透半點“佛味”。

第二,恆順眾生。小事恆順,大事也恆順;重要的事恆順,不重要的事也恆順。從來沒有生起“眾生順我”之念。假使偶然起念,也能立刻醒悟,立刻修正。他們好像沒有什麼個性。

第三,不執著佛法,不分別好壞。在他們眼裡,不學佛不念佛的人與學佛念佛的人沒有什麼兩樣,更不會以為不學佛不念佛的人業障深重。與眾共修,不做他想,只是管住自己;不會覺得這人有功夫,那人沒有功夫。他們總是那樣的慈悲,那樣的低調。

第四,常做還債想。身處逆境,遇到挫折,自然生還債想。所謂逆來順受,甘願吃虧,不怨天尤人。他們心平氣和,不煩不躁。

第五,時時修正心行。心境如水,照徹內外。雜念起,能覺察;行有過,即忏悔。言行舉止,待人接物,一有不慎,必定痛改前非。真誠待人,戰戰兢兢。

第六,心中有佛,隨時念佛。嘴上不一定有佛號,心中則必定有佛號。做事認認真真,對人恭恭敬敬。事畢,人去,心中必起佛號。他們沉默寡言,不隨便說話。

第七,境界現前,不忘念佛。遇好事,無喜;遇壞事,無憂。惡境現前,不會動心;或者在將動未動之際,趕緊提起佛號,消除不好的情緒。他們與世無爭,與人無求。

總之,老實念佛的人,就像虛雲老和尚開示的那樣:“不起人我分別見,以一聲佛號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時中,念念不忘,綿綿密密。”最後,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與無念是同一件事。

淨土行人,主行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行極易,涵極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念也好,那樣念也罷,重在“老實”二字。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麼徑直念下去,早也念;啼也念;安也念;怖也念;靜也念;喧也念;淨也念;穢也念;行也念;臥也念,就這麼念念不離地、放心大膽地全盤交付“南無阿彌陀佛”,老老實實地接受阿彌陀佛的佛光沐浴,不躲避、不逃逸、不算計、不分別,不思功夫深淺,不求一心不亂,就讓“南無阿彌陀佛”自然淨化著自已的身心,自然消除自已的業障。真正老實念佛之人,漸生起慚愧之心,反觀到自已原來是一介五毒具足、十惡不赦的罪障凡夫。

真正老實念佛之人,必然漸漸生起感恩之心,得知阿彌陀佛無限慈悲,為我這等極惡眾生,不棄不離、十劫相隨,必然拔我出離苦海,安住到無苦無怖的極樂世界。

真正老實念佛之人,必然漸漸生起菩提之心,了知生死無常,願速速出離六道,往生淨土。

真正老實念佛之人,必然漸漸生起慈憫之心,了悟十方諸類眾生原來皆是自已歷劫多生的親眷,願攜同出苦,共生極樂。

真正老實念佛之人,必然漸漸生起決定之心,深信佛智佛力廣大無礙,深信壽終必得往生極樂世界

8.老實念佛,決定往生,必得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人人會念,不學佛者亦會念,那麼念佛究竟是在念什麼?

(一)念佛是在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為法界藏身,十方三世佛皆括之。所謂佛佛道同,凡夫有別。你念一佛,即得一切諸佛護念。

(二)念佛即是念咒語。六字洪名為諸咒中王,"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為秘密不翻,皆非中文;此法高極,勝持任何咒語,能除一切病,故說“阿伽陀藥病總除”。能除一切身心諸苦惱,自得清涼。有人崇拜活佛,喜歡咒語加持,實際六字洪名,即是咒語啊,念佛的人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佛光注頂,日夜護持此念佛人。為什麼不好好念佛呢。

(三)念佛即是念佛的功德,佛的功德有哪些?即是慈、悲、喜、捨。什麼是慈悲?所謂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慈,就是要多給予人以諒解和寬容,而不僅只是放生。多給自己身邊的人一些快樂,把快樂帶給你身邊的所有人,所以你自己必須先快樂,慈祥。所以我們一進寺門第一個即是笑佛,大肚子能容,笑四方客。

悲,就是要多給予人以關心和幫助,而不僅只是做做慈善事業。不管什麼樣的人,不管是對我們有恩的還是有怨的,只要他有難,我們都要幫他,關心他,給他帶來溫暖,給他帶來感恩的心。所以觀音菩薩千手千眼,一只手幫不過來啊,眾生太多了,所以就化作千手千眼,那麼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給我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一點關心的溫暖呢,這是做菩薩的必然工夫。

喜,就是要知足歡喜和隨喜贊歎。佛是歡喜的人,是知足的人,佛是隨喜贊歎一切眾生的人。所以我們學佛念佛的人,就要學會歡喜的生活,讓自己是個快樂的人,你自己快樂歡喜,你看到別人快樂,你也同樣歡喜。學佛的人要學會知足,知足者常樂,不知足,佛也救不了你。有

個人落入水裡,大聲念觀音菩薩,等著菩薩來救,一會來了一只小船,他嫌船小不上,還在那念觀音菩薩,又來了一只大船,上面人好多,他又嫌人多,也不上。後來眼看支持不住,要沒命了,來了一只更小的船上,上面有一老僧,他只好上船,卻在那怪觀音菩薩不來救他。佛為什麼歡喜歡,因為佛是覺者,他懂得知足,他不與任何人計較,不計恩怨。打我我不生氣,罵我

我也不還口,你對我好點他也不激動,你對我壞點他也不生氣。所以佛看到每個人快樂,他就跟著快樂,贊歎

隨喜。普賢菩薩十大願中,有一願即是隨喜功德。別人長得好,日子好,生意好,朋友好。我們都要贊歎,不要嫉妒。所以隨喜就是解脫,就是念佛。

捨,即是捨貪嗔癡和廣行布施。一般人以為捨就是要捨棄財物,其實,捨可是說是布施,他是六度萬行的第一個要行,但是捨之前一定要先沒有貪心,這種捨,叫佛心。沒有貪嗔癡了,然後施與一切眾生,你就是學佛相應了,念到佛心上了。如果布施還要求回饋,那麼你還是你,佛還是佛。不能達到佛我一如,就是沒有念真佛。所以這個捨很重要,過去有個有太太念佛,念得非常好,臨命終時,親自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她來了,很高興,就覺得身體飛升空中,漸漸接近佛了。可是這時候麻煩來了,她時最喜歡一條花棉褲,她想我要走了,去見佛了,可是怎麼沒帶上那條花棉褲呢?這一念起,不好,就掉下來了,落入三途中。前功盡棄,可惜啊,所以念佛人要捨,捨一切念頭,萬緣放下。

(四)、念佛即是念覺:佛者,覺也。念佛是念覺悟,讓自己成一個智慧的人,念念常能覺知自心有起滅,讓心中充滿慈悲歡喜,讓心中沒有愛欲和憎恨,這樣念佛才能與佛相應。有一老僧日夜精進念佛,堪令人敬服,一日正經行間,小沙彌於其後大叫:“師父。”老僧回頭問:“什麼事?”曰:“沒事。”過一會小沙彌又大叫:“師父。”老和尚不高興:“什麼事?”曰:“沒事。”過一會,小沙彌又大叫:“師父,師父。”老和尚忍不住了,大怒:“什麼事!”小沙彌笑了:“您天天念阿彌陀佛,佛都不生氣,我才叫你三聲你就生氣了啊。”老和尚因此慚愧不己。所以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心佛要統一,才是念佛。心中覺悟,心即是佛“念佛會使我們漸漸契入心經的般若智慧中:心無掛礙,無有恐怖,無顛倒夢想,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他把我們心靈對於夢幻般的外相世界的追逐中帶回來,這就是念佛的生活,將帶來安住的奇跡,這也是迎接新的一天到來時一種最嶄新最美好的生命態度。”好好念佛,定會受益無窮。阿彌陀佛!

9.大安法師:現代人如何才能做到老實念佛

居士:淨土宗祖師讓我們老實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較淳樸,還能做到,但現在的人卻並非能做到這“老實”兩字。請問法師,針對現代人福德淺薄,心浮氣躁的根性,有什麼切實可行的辦法,能讓我們做到老實念佛?

法師:老實念佛要加上一個“死盡偷心”,要把這個認為修行還要靠其他的法門可能更好,比淨土法門更殊勝的這些念頭要放下。在這個末法時代,我們既然知道福德淺薄,心浮氣躁,這樣的一個根性決定了我們靠自己力量解決不了煩惱的問題,就是斷見思惑。斷見思惑斷不了,生死輪回出不去。現在對我們修行來說,首先要解決出離輪回的問題,往生淨土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你還在這裡輪轉不休,那就是非常可怕,這叫輪回路險。

那麼在解決輪回的這條道路上,我們就辨思一下通俗的法門和淨土特別法門的一個可行性,我們就會發現,唯有靠淨土的特別法門,仰靠彌陀願力,才能令我們這些心浮氣躁的眾生得以往生。如果對“生死心切,生命無常,三界火宅”有刻骨銘心的感受,我們慢慢地就會老實下來,就不再是這山望到那山高了,不再朝三暮四了。所以祖師大德都讓我們死盡偷心,莫換題目。

10.虛雲老和尚:最令人敬仰的四個老實念佛人

一、黃鐵匠: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黃鐵匠,以打鐵為生,人皆呼為黃打鐵。

那時正是朱洪武興兵作戰的時候,需要很多兵器,黃打鐵奉命趕制兵器,日夜不休息。

有一天,某僧經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飯,僧吃畢,謂曰:“今承布施,無以為報,有一言相贈。”黃請說之。

僧曰:“你何不修行呢?”

黃曰:“修行雖是好事,無奈我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

僧曰:“有一念佛法門,雖在忙碌中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錘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

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面打鐵,一面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後將命終,預知時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

到時把家務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下,

即說偈曰:“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泊然化去。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近聞見,無不感化。

-----雲居山方便開示(1955年)虛雲老和尚

二、東瓜和尚: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

清朝有一位東瓜和尚,名沒有傳下來,不知什麼名字,喜歡吃東瓜,人們就稱他東瓜和尚。

他是杭州人,在華嚴庵出家,出家以後,專修念佛法門,鄰近庵有一位慧照師和他打同參,二人很好的同參道友。很奇怪,東瓜和尚,吃飽就跑出去街上走,在杭州街上走來走去。走到晚上就回來,晚上繼續念佛,每日都一樣,都是在街上走。他的同參感覺到,好像不太肯修行,看他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但是也不敢對他說什麼話,而他的習慣就是這樣。每日吃飽就到街上走,晚上就回來,回來又有在念佛,這樣的生活,經過了十多載。

有一年他要往生的前一年底,見到同參慧照師的時候,他就對慧照師說:「老同參啊!我正月初六就要去西方,你正月初六要來送我!」慧照同參把他看做在開玩笑,想他一天到晚都在走街路,說他要往生,實在不太相信。但是口不敢說,心中在冷笑,口就回答說:「好啦!好啦!你若要往生,當然我會來送你!」

東瓜和尚說:「我一旦話說出來就標准!不要忘記!」「好啦!好啦!我不會忘記!」年過了,正月初六,那日早上東瓜和尚就去法慧庵,受人供養吃飯。

還沒回來的時候,慧照師就已經來要送他。看他不在,就知道可能是在開玩笑,連他自己都沒有在准備,說他會往生,那有這一回事?

就在裡面坐,坐到東爪和尚吃過午飯回來。回來見到老同參慧照師坐在那裡,就問說:「你來做什麼?」

他說:「你告訴我說,你正月初六要往生,叫我來送你!你卻問我要來做什麼?很奇怪?」

「真的!我有對你說過,你若沒有提起,我也忘記。這樣,好!現在我要去了!」馬上就去沐浴換衣服。海青、披衣已經穿好,就去拜佛。

拜好,就去坐著,就向他的同參說:「這樣,我要去了,但是我有一首偈頌,請你寫起來。」

開始念:「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

偈頌念好的時候,念一聲「阿彌陀佛」,靜靜的坐在那裡,他的同參見他靜靜丵坐著,就為他念佛,念了念,就看他,他都沒有動,沒有表示。

再過一段時間摸他,他已經沒氣了,果然是走了,非常自在。

看他的偈頌就可以知道:「終日走街坊」:說我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來走去,做什麼呢?

「心中念佛忙」:我雖然是走街坊,沒有一日閒空,不是在逛街,我是在念佛!

“世人都不識”,世人都不知道他在修行,也許還以為他在閒逛呢,可見念佛法門真的不簡單,真是易行道,即使終日逛街,只要心中念佛不捨,必能自在往生。

三、修無師: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這是倓虛法師在《念佛論》中講到的真人真事:倓老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住持,極樂寺建立之後,以開堂傳戒作為慶祝,並請谛閒老法師當得戒和尚,因為他的老師是谛閒老法師。開壇傳戒是佛門最大、最殊勝莊嚴的法會,需要很多人幫忙,修無師也是從外面來的,發心到戒壇修福,幫助大眾。

當時的當家師是定西法師,定西法師就問修無師:‘你能做什麼?’

修無師說:‘我願意在傳戒期間照顧病患。’傳戒當中,戒子傷風感冒,或是身體有不適時,都必須要有人照顧。他發心做這個工作,這非常重要,也是修福的好機會。

修無師不認識字,未出家前是做泥水匠的,雖發心出家,也不懂得經教,所以就老實念佛。他待人謙虛恭敬,如何辛苦的工作都很歡喜、很樂意去做,從未推卸過,尤其別人不願意干的苦活,他也去做,這是他的德。

定西法師就把這個工作派給他,可是過了沒幾天,他就跟倓老與定西法師告假。倓老是很有修養的人,因為你是外面來的法師,你願意來就來,願意走就走,不以為怪。

定西法師就有點沉不住氣,就責備他:‘你這個人未免太沒有恆心,傳戒才兩個月,你要幫忙就幫到底,來了沒幾天,怎麼就退心想走了?’

修無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極樂世界去。’

這兩位法師一聽愣住了,‘你要往生?’

修無師說:‘是的!’並請求老和尚給他准備一、兩百斤柴火,以便火化之用,老和尚一聽,這是大事情。

定西法師說:‘大概多久?’

他講:‘大概十天。’

到第二天,修無師又來說:‘禀告老法師,我今天就要走了。能否請幾位法師幫我助念,送我一程?’

當然,戒期當中聽說有人要往生,又不生病,活著往生,要人助念,哪個不歡喜!

念佛送他的人要求說:‘修無師,從前聽說往生的人,臨走之前,都要作幾首偈子、作幾首詩,留給後人做紀念,你今天要往生了,也不能例外。’

修無師說:‘我是個苦惱的人,不認識字,也不會作詩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告訴你們,“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大家助念不到一刻鐘,他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了。’他就走了,瑞相希有,火化後還有捨利子。

谛閒老法師對他非常贊歎

四、鍋漏匠:

近代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裡記錄的一個真實故事:民國初年,谛閒法師有一個徒弟,不知叫什麼名,姑且按他出家前的職業“鍋漏匠”叫他吧。

這個徒弟是中年出家的,四十多歲才出家,他的年齡跟老法師年齡差不多。他們從小是生在農村裡面,在一起玩的小朋友,童年都在一起。

谛閒法師家庭環境比較好一點,念過書,以後舅父做生意,帶他出來,所以算是我們俗話講「見過世面」的,出去旅行過,見過世面。

他那一個同學,家境清寒,沒有念書,長大之後,生活非常困苦,學一個手藝,這個手藝在大陸上叫鍋漏匠。

「鍋漏匠」,恐怕你們年輕人都不懂,年歲老的人曉得。什麽叫鍋漏匠?就是碗、碟子打破了,他能把它補起來再用,那個時候很節省。不像現在打破了就丟掉,破個邊都丟掉,那時候還得補起來再用。就做這麽個手藝,天天挑個擔子在外面喊,吆喝著,非常的辛苦。這是他這幾十年當中,真正體會到人生太苦了。所以就找他小時候在一起玩的這個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於是就把他找到了。

找到谛閒法師這裡,在廟裡住了幾天,就跟老法師說:我要出家。他說:為什麽?生活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

老和尚說:你不要開玩笑了,住幾天還是去做生意去吧。為什麽不讓你出家?年歲太大了。

在大陸那個時候,四、五十歲就是老人了,體力就衰了。他說:你學五堂功課都學不會,念經都念不會,你在這寺廟裡,大家瞧不起,冷眼看你,你的心多難過。學講經,你還不認識字,還要從念書做起,到哪一年才能成就?這就是拒絕了他。結果他就硬賴著: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

老和尚給他搞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主要就是小時候在一起,這份感情在。      

老和尚就說:這樣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要答應我幾個條件。他說:沒有問題,我認你做師父了,你說什麽,我統統聽、統統接受。

老和尚說:這很好,我給你剃頭。剃了頭之後,他說: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廟裡。受戒,五十三天這個戒壇,你也受不了。也不要住廟裡,我到鄉下(住在寧波),寧波鄉下有很多小廟,沒人住的,破廟、廢廟沒人住,找一個小廟給他住。老法師在附近認識的護法很多、信徒很多,找幾個護法每一個月給他送一點錢、送一點米,他的生活可以過得去。又在附近找了一個念佛的老太太照顧他的生活,每天中午飯、晚飯,給他燒兩餐飯,給他洗衣服,這他很自在了,早飯就他自己去料理。就教他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他說:你就給我念這一句佛號,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將來一定有好處。

這個人沒有知識,但是聽話、老實,他就死心塌地念這六個字。真的就像老和尚講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這樣就念了三年。三年沒有出門,就在那個廟裡頭念了三年,這叫精進,就一句佛號,一點也不雜,念了三年。

這一天,他就離開寺廟,到城裡去看他的親戚朋友。晚上回來之後,吃完晚飯,就跟這位燒飯的老太太說:明天你不要替我燒飯。

這個老太太心裡一想,「師父三年都沒出門,今天出去看看朋友,大概明天一定有朋友請他吃飯,叫我不要給他燒飯」。到了第二天中午,吃過飯的時候,老太太到廟裡去看看,看看師父有沒有回來?有沒有人請他吃飯?他那個廟是破廟,廟的大門都不關的,沒東西偷,什麽也沒有。

到廟裡去看看師父,在喊的時候也沒人答應,再去找一找,看到師父在寮房裡,站在那個地方,面對著窗戶,手上拿著念珠,再叫他,不答應,走到面前去的時候,他死了,站著死的,念佛往生了。

這個老太太嚇了一跳,從來沒有看到人是站著死的,這趕緊去報告他那幾個護法,這護法來一看,大家也不曉得怎麽辦,就派人到觀宗寺去報告谛閒法師。那個時候沒有車,請一個人去報信,走路去的,走去再走回來,三天。你看他往生,站著往生,還站三天,等他的師父來替他辦後事。

谛老法師看到之後,非常贊歎的說:你沒有白出家,你的成就,當代講經說法的法師,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你。

(淨空法師講述)

11.淨空法師:老實念佛的人就是如此,必須要念到不見他人過,才算老實“悉睹無量諸佛”。

我們一尊佛也見不到,不是佛不在我們面前,而是佛在我們面前,我們不認識,我們看走眼了。修到心清淨的時候,就看到諸佛。諸佛在那裡?大地眾生本來成佛;有情眾生本來成佛;無情眾生也本來成佛。本來就是佛,這個時候才發現,發現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悉睹無量諸佛’。見佛就是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迷惑顛倒的時候,見的是相,著相。離了相,不著相,所見的是性。真如本性,就是清淨法身,就是圓滿的佛果。見一切有情眾生,看到的是‘佛性’;見一切無情眾生,見到的是‘法性’,見性不著相。我們今天是著相不見性,我們眼裡看到的是十法界,人家眼裡看到的是一真法界,‘真’就是真如,所以他能見佛,我們見不到佛。你見佛,你就成佛,這是事實真相。

我在講席裡常常提醒同修,好好反省自己,如果我們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

佛眼裡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眼裡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換句話說,鬼看一切都是鬼;惡人看一切人,沒有一個人不惡,都可惡;善人看一切人都和善。所以,境界真的沒有好丑,沒有善惡,善惡、好丑都在自心,你才真正明了佛在經上說的‘境隨心轉’。

我們今天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那個人討厭,是自己煩惱起現行,與外面境界不相干。真正修行人,就要在此處下功夫。一有這個現象,立刻回光返照—過在自己,不在外境。

這樣的人才是真正修行人。常常責備別人,不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就迷惑顛倒,這不是修行人。惠能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見到別人過,馬上反省—過失在自己,絕對不在別人。斷惡修善,這才是真正修行人。老實念佛的人就是如此,必須要念到不見他人過,才算老實。還有這個人不對,那個人有缺陷,這樣念佛不老實。因為老實,心清淨,心裡沒有妄念,這是‘見佛’。還看到是非人我,那裡算老實?

12.怎樣才是老實念佛?

慧淨法師日前對同修的開示中,再次說明善導大師「機法兩種深信」的重要性,希望同修把這段簡短的文字熟背下來,從理解進而感觸,更進一步成為有這種意識型態,這樣人生觀和這樣性格的人。

「機法兩種深信之文」(《善導大師全集》二四四頁)內容如下: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慧淨法師也期勉同修始終都能老老實實地念佛,把自己看成很平凡--

我不是根機很銳利的人,我就是一個有妄想雜念的人,我就是很愚癡、有很多罪惡的人,我就是這麼平凡。

然後在這當中,很平凡的、很平常的、很平實的、很平淡的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13.淨宗法師:什麼是老實念佛

你不要想很多,“是不是還要朝朝山哪?是不是還要拜拜願哪?大乘經典不讀能不能往生啊?”這跟淨土法門就不相應了。你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剩下的全部交給阿彌陀佛。

大乘經典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注腳,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有的東西全部包括進去,什麼不在裡邊?哪裡還要說“在南無阿彌陀佛之外,還要再去念大乘經典才能往生”?如果對這句名號信靠不過,那只好勸你多讀誦大乘經典,加強你的信心,加強你對阿彌陀佛的了解。

如果你聞信六字名號的功德,老實念佛,那你是上上之人,真正超過那些入海算沙的人(為了往生,這部經也讀,那部經也讀,叫做“入海算沙”),這樣的人,難得稀有。!

很多人不是這樣子的。

“你會念佛,我也會念佛,我除了會念佛之外,還會念經,我比你高。”這樣的人沒有領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是無上功德,他認為這六個字之外還有功德。

《無量壽經》講:“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一句佛的名號,功德是無上的,圓滿了,在此之外找不到別的功德。

你說在佛號的功德之外,還有讀經的功德、朝山的功德、拜願的功德,你是以凡夫小小的心量,在測度名號的功德,在疑惑佛智,這樣的念佛叫不老實。

印光大師告誡我們要“老實念佛”,怎麼叫老實?你不領會六字名號,老實不起來。

……我非常崇仰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文鈔》從來沒提到念佛念到什麼程度去往生,翻來覆去講“信願持名”、“念佛肯定往生,萬不漏一”。

大師說:念佛的人應該“死盡偷心”,什麼叫死盡偷心?“哎呀,光念佛怕不夠吧?是不是還要搞搞別的?是不是還要讀讀經、參參禅?”

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大寶給你,你還嫌不夠,這兒偷一點,那兒偷一點,這不是偷心嗎?

讓這個偷心徹底死掉,完全仰靠阿彌陀佛,這樣才能老實念佛。                 

(《聚龍寺佛七開示》)

阿彌陀佛的名號光明顯現出來,自然地度眾生。眾生稱念名號,自然去往生。

有人說:“我念佛怎麼念哪?”

念佛就這樣念!

就這樣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沒有清淨心,也沒有染污心,沒有這些,你就這樣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了。

“這樣不是糊裡糊塗的嗎?”

一點不糊塗!你講糊塗也可以,糊裡糊塗地念,糊裡糊塗地往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了。

毫無問題。哪裡還要說“我念佛念出很多功德”,那就是自力了,就是腦子裡的主觀概念了。

“曬太陽怎麼曬?”你在太陽底下曬就行了,“我使勁地曬”,你怎麼使勁地曬?你在那裡曬就行了嘛,坐著也行,站著也行。

念佛怎麼念?

念佛就是佛光來照耀你,你就這樣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夠了。沒有更深的道理,都是自然的,自然就往生。

如果你加了更深的道理,都是凡夫的邪知見,都是障礙佛的光明。

(淨宗法師《善導大師要義講解》1999於商丘)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