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問:如果對世間的妻子兒女、財產、事業等等還有留戀之心,但同時也很想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人能往生嗎?若到了臨終,雖然很希望阿彌陀佛來,但又擔心阿彌陀佛不來,那往生的機會大嗎?還是阿彌陀佛能夠加持他,令他不生貪戀和擔憂之心,順利往生呢?
大安法師答:這就代表眾生的心了,既想去,又捨不得去,既擔心這個,又擔心那個,這就是缺乏智慧的表現。我們欲界的眾生,對世間的五欲六塵、財產、子女等貪戀是避免不了的,就是證到初果的聖人,他都會有貪戀,更何況凡夫。
那麼,淨土法門就是帶業往生的法門,雖然還留戀一些世間的東西,但內心裡面確實具有信願持名的念頭,這裡的「願」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若這個願真實的發出來了,你就不會像原來那樣對世間的妻子兒女、事業等等有那麼重的貪戀執著。
所以平時一定要熏習淨土經論,使自己的信心清淨,願力堅固。若你到了臨命終時,還想著家親眷屬,那說明你沒有真正對這個娑婆世界產生厭離。
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定要知道這個世間的五欲、事業、眷屬等等確實都是夢幻泡影的事情,都是假的。再說得確切一點,這些家親眷屬就是令我們無量劫輪迴的冤親債主!世間人總會把家親眷屬看得很親熱,但你如果有宿命通,知道自己跟這些家親眷屬是什麼因緣關係,你就會厭離了。
在我們還沒有往生之前,本著善意去擔當一個角色,盡一份道德義務,義務盡完之後,絕對不要去留戀,也不值得留戀,一切都要把它看空,在心裡絕對不要留痕跡。就是因為我們曾經有過多的留戀,才會在這個世間糾纏不已。
這個世間,你只要看到它的本質,真的是荒誕到極點、苦難到極點的。我們只要智慧地看看現在這個五濁惡世的情態,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真的是火宅的烈焰沸騰啊!一代不如一代,善法很難提得起來,惡法非常有市場啊!就連這個世間的待人接物,你看看眾生的機心有多重,對利益的追求有多猛,為了一切不擇手段到了何種程度,你還覺得沒有看夠嗎?還不產生出離心嗎?
在這個苦海當中,我們沉淪掙扎了若干劫,今生僥倖得到人身,又聽聞到淨土法門,再不從這個苦海中掙拔出來,更待何時?若今生不能解決往生問題,將何以堪?一定要常常站在佛法的角度思維:我要建立什麼樣的心態?我要具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我要重建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我們就不至於對這個世間有過多的留念。
若你確實對這個世間的留念貪著,超過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心,那對往生是有障礙的!說明你的願還沒有真正生起來,你的願生不起來,就跟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感應不上,那你真的就往生不了。
往生概率的大小,完全取決於你平時在信願的確立方面。深心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遠超過世間父母所有的恩德,深心相信阿彌陀佛是我唯一的救助力量,西方極樂世界是我的故鄉,這個世間是火宅、是牢獄、是茅坑,你得要有這種刻骨銘心的感受啊!若你覺得待在這個世間還很自在,那就是連深陷苦海的感受都沒有,若沒有這種感知,說明你沒有智慧呀!
由這種苦難感,昇華出強烈的厭離心,以及對西方極樂世界歡喜踴躍的欣慕之心。若這種心態昇華不出來,我們整個的內心就是輪迴生滅的心,這樣的心是很難跟佛感應道交的。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也是由於我們至誠念佛求往生的心,感通了彌陀願力,阿彌陀佛才拿著蓮花現前接引的。
若你在臨命終時還想著妻子兒女,存款還有多少,你是很難與佛感應道交的。所以,平時一定要在智慧培植方面,下足夠的功夫。
修行淨土法門,這句佛號雖然容易念,但建立深信切願確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是對我們一個凡夫眾生巨大的挑戰。能否建立信願,就看我們有沒有智慧,智慧的直接表達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淨界法師:想活得快樂,又要開顯心性,沒這回事!
空觀是個關鍵,讓你能夠脫塵
我們到了別教、圓教就會開顯心性,我們現在是先處理業力的問題。
就是說,一般我們佛法都是先從外面處理進來,外面的業力,是因為我們想要掌控,我們就是心隨境轉。就是說,佛法你看藏、通、別、圓四教的安立,佛法是先從外一直處理到內。我們攀緣外境,去追求外境的假相,後果就是生死輪迴,所以佛陀先對治你的攀緣心。因為你一天到晚向外攀緣,你就沒有資格談心性的問題。一個人一定要內觀,他才會找到心性。你向外求,永遠找不到。
但是,一個人要內觀,一定要先把向外攀緣的心切斷,莫向外求。所以佛陀說,我們的心已經活在業力了,知道吧,已經跑在外面太久了,就是這個小孩已經在外面流浪太久了,所以佛陀為什麼不直接講圓教,要講藏通別呢?就是要把你從業力裡面找回來。
凡是人生裡面有相狀的東西,都有業力。我跟你講,你執著相狀執得越多,你的業力就越重。所以佛陀要你先把外在的果報放棄。你不管福報多大,你抓住外面的東西,對你非常不利!我講實在話,一個人抓到外面的福報,心性就不出現了,因為你覺得自己已經很滿足了。你說:「欸,我福報這樣大,我放棄了人生不是很可惜嗎?」
當你對人生無所求時,心性就要報答你,內在的東西就要報答你,它就出現了。當你什麼都不要,對人生無所求時,有一個人就要出現了。因為你還有所求,那就先談業力嘛。所以佛陀他是這樣,我們以前是一念不覺,然後從心性變成妄想,由妄想變成攀緣,結果妄想跟外境搞在一起,妄想中有相狀,相狀中有妄想,就是糾纏不清了。佛陀是先把這個相給你拿掉,告訴你所有的相狀都是不淨、苦、無常、無我的,包括色身的相狀,包括內心感受的相狀,包括你五蘊的相狀,全部都不能攀緣。所以,空性就是讓你離相,你先把相放掉。相放掉以後,心就老實了,至少攀緣心沒有了。這個時候要你內觀,就開始開顯心性。
所以為什麼要藏通兩教?因為你沒有藏通兩教,這個心老是抓著外境不放,一輩子都沒有心性。一個人追求外境,心性就不見了。「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所以佛法告訴你,你的心向外攀緣,後果就只有四個:不淨、苦、無常、無我,你就帶動了無量的業力,產生無量的輪迴。
其實,空觀的智慧,藏通兩教的空性就是讓你放棄追求所有生命的結果,包括身、受、心、法這四個東西,把這四個相狀放掉。不管它多麼的美妙,它都是暫時的。好,你的心開始放棄了外境以後,你的心就開始有資格往別教圓教去開顯心性了,你就有資格去挖裡面的珍寶了。你如果要外面的糖果,你就找不到根本。
我們現在根本就是追求外面的東西。我們下一堂課就開始告訴大家,怎麼去往裡面去找自己的珍寶。但是前提,你要追求珍寶,你要放棄果報,這是不兩立的。你不可能又要抓著外在的,今生又要活得快樂,又要開顯心性,沒有這回事情。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沒有你的份,你自己要做出抉擇!你如果覺得享受人生很重要,這個受對你很重要,你這輩子就沒有資格談心性了,那你就永遠活在妄想,而且你的業力也比其他人重。
一個人只有放棄對今生的感受跟追求,你的心性才會出現。當然還有一定的方法,但是基本功就是,你今生只是來還債的,你不能用你的感受來面對人生,你要讓業力到此自己消失掉。說簡單點,你不能跟你的結果,不能跟你的果報互動。你不能跟它保持互動,它來你知道它來,它走了知道它走。你一旦跟它互動,你就很慘了!臨終時你帶了滿身的業力,你是不可能往生的。
所以,就是說,人生在初學階段,沒有人又要享受人生又想往生的,沒有這回事情。所有的業力都在人生的結果裡面等著你,你一旦攀緣結果,你就沾上業力了,就這麼簡單!生命的結果跟業力是一體的東西,你不想惹業力,你就把今生放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你一旦攀緣人生,你就要付出代價。你說:「欸,今生的果報,是我前生修善積集來的,我應該享受。」沒有錯,你應該享受,但是你要付出輪迴的代價。
所以,就看你對人生的目標定在哪裡。如果你只是求增上生,那你享受人生也就沒有錯,因為這本來就是你的。但是我要提醒你,你放棄人生你一點都沒有損失,你會有更好的東西出來。如果說你放棄了今生,你是吃虧,那佛陀叫我們做,佛陀不是講錯了嗎?佛陀肯定有更精緻的東西報答你。
就是說,為什麼我們在談心性之前先談業力?因為你不能碰業力,你必須把業力放棄。外境放棄了,你的心才有辦法全心地去向內觀。你一天到晚向外攀緣,那你就沒有心性了,是這個問題。
所以,空觀是個關鍵,讓你能夠脫塵。先把外塵脫了,然後再脫識,再把妄想脫了,心性就出來了。它是兩個階段:先遠離外境的執取,再遠離心中妄想的執取,你的本來面目就要出來。所以空觀的智慧,是個很關鍵的問題,一個人他的人生的轉折點就在這裡了。
因為你的心,如果沒有從空觀把它收回來,你今生的修行檔次就不高了,不管你一天怎麼用功都不高了。因為你的用功全部夾雜業力,帶業——你的修行只變成人天福報了。如果你的心不能夠從人生的因緣果報里收回來,你現在不收回來,你臨終也很難收回來,這個是等流性。反正你遲早得收,你越早收越好,是這個意思。
就是說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空正見。當然你更好的是從空裡面開始開顯心性,然後發起菩提心,往生的心。心性一旦出來,你一定會發願。但是你證得空性的,不一定會發願。所以空性跟心性最大的差別就是——空性沒有妙用,心性一定有妙用!
如果真正懂心性的人,一定有妙用。一個人證得心性,第一個,他會非常感動;第二個,他一定發起成佛的願。他從「自知我是未成之佛」,他會覺得:哎呀,我無量劫來錯用心了,真的是可惜了,把這個心性操作成這麼多的煩惱業障報障出來。這時他會重新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所以蕅益大師說,一個人一旦悟了心性,他一定發菩提心。如果沒有,這個就不是真的心性,那只是空性。證得空性不一定發菩提心,有很多種可能,通前通後,也可能發菩提心,也可能不發菩提心。但是你明白心性一定會發菩提心,因為心性它是有作用的,它是一種真空妙有,它的本質就真空妙有。
淨界法師:如果你發覺你對色身特別執著,你要趁早注意!
所以蕅益大師講一段很重要,這句話你要永遠記住:不得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世間上沒有說我依止色身來享受快樂,我又要成就聖道、要往生的。這不可能!世間的快樂跟出世的聖道永遠是相違背的。當你腰纏十萬貫,你這個白鶴就飛不上去了。
所以諸位!我們不要說女眾了,不管男眾、女眾,如果你發覺你對你色身特別執著,你要趁早注意。到晚年的時候、到臨命終的時候你就知道怕了,但那個時候才知道就來不及了。
因為色身,我再講一次,它不可掌控。善業會透過色身給你快樂,但是你別忘了,罪業也會透過色身來傷害你,所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好的方式是把蕭何給關掉,就是我不要執著色身。當然,你拒絕了外在的快樂,你也會拒絕外在老病死對你的干擾,這道理很簡單。
那我對色身怎麼辦呢?我也不能否定它。該睡覺睡覺,該吃飯吃飯,你也在調和。最好的方法就是古德說的,借假修真,這個方法最中道。就是把色身當作一個旅館,當作一個酒店,就是我假借這個色身來往生的。你千萬不要把色身當作受用,你一旦跟色身建立一種彼此互相受用的關係,那就糟糕了。
我再講一次,色身給你快樂,色身也會傷害你。所以你要把這個管道給關掉,就是把色身當暫借想,這跟你的臨終有關係。所以整個藥王菩薩的為法滅身,就是告訴你,你怎麼面對色身的問題。
——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藥王菩薩本事品》
妙蓮老和尚:很多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病根在哪裡?
阿彌陀佛既然大慈大悲普遍要接引,怎麼還有那麼多人沒去,病根在什麼地方呢?
願有兩個意義:一是欣求,歡喜生西方。二要厭離,這個世界的七情六慾、一切名利你要可怕、厭離啊!
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它是怎樣的好、捨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生在一起、死葬一穴。
世間這一切你不厭離,怎能生到西方去?重在要厭離,生西方決定就成就了。
俗語說:「一拳打得開,免得百拳來」,在外面遇到了壞人,眾多壞人圍住你時,你拳頭出得有狠力,一拳就把壞人打得睡倒地上,其他壞人就不敢來了。
你念佛,每一句佛號要有厭離娑婆之心、要有欣求極樂之念;具足這兩種功力,那你一切煩惱魔敵才能打得開。
能打得開才是勝利,如果打不開就會被魔降伏,那你的法身慧命就岌岌可危了!諸位不可只保肉身,應要保好法身慧命才是漢子啊!
阿彌陀佛愍念我們,晝夜垂著手要接引我們回去;只要我們願意回去,已發願已生,今發願今生,當來發願就當來生。
這是真語、實語,我們要信得及。若還貪戀不捨,就是自己障礙自己了,真辜負佛陀垂手接引啊!
六道之中,情難長久
娑婆世界的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沉淪在是世情的羅網中。祖孫情、父母兒女情、愛情、友情、兄弟姐妹情……難以自拔。
對於出離輪迴苦海來講,情是一難。「愛慾不重,不生娑婆」,《楞嚴經》中云:」男女情愛不過是汝愛我心,我貪汝色,以是因緣,生死相縛」。「情想均半,生而為人」,甜情蜜愛,求之不得,痛不欲生。
人說愛情是甜蜜的,好多人在這一世看不穿,所愛的人不能所得,便發願言下一世再續前緣。你知道下一世續的是什麼緣?你一句下世續緣的話,就把自己推入到無盡無休的輪迴當中去了。輪迴路險,天人福報享盡,尚且多入地獄。我們這些煩惱熾盛的凡夫在輪迴裡滾來滾去,進入三惡道是很容易的事情!
愛到極致便生恨,輪迴當中,愛來愛去的人,幾經感情波折,便很容易生忿恨。你看新聞,因愛生恨,橫刀相向的還少嗎?你不要以為在輪迴中愛都是甜蜜的啊,在這一世可能你倆相愛,纏纏綿綿,因愛生恨哪,你倆在輪迴當中整不好就結成一對怨家,生生世世你我相報沒完沒了!不要把世情看成是一個很美好的東西,這個世間的本質是苦空無常,人生幾十年,沒有什麼快樂可言的!
愛,是一件很苦澀的東西,得不到時想得到,得到了又怕失去。就執著於這個呀。愛慾濃,世情必然就濃,世情濃,道心必然淡薄。你出離心就沒啦!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出離心呀——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呀!厭離和欣求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東西呀。你如果被世情所纏縛,往往你厭離心就很難出來,厭離心出不來,論功夫,你修到阿羅漢的程度也不能往生啊。
真如吉禪師後身為宋欽宗,秦檜前世為雁蕩山高僧,這些大師級的人物都要搞輪迴,想想我們還沉迷於世情是什麼結局,不言而喻呀,非常可怕!所以我們要看透世情,你整天煩惱這些沒什麼意思,整來整去就是六道輪迴了,你知道六道輪迴裡,我們基本是在三途,你看你今天是個人身,因緣偶成而已呀!你在輪迴裡,三途才是家鄉啊!所以這些世情非常可怕,我們要看透它,今天的兒女情長不要留戀!你要留戀,留戀阿彌陀佛!盡其一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什麼麻煩都解決了!
初學佛人預知時至,沒人助念能往生嗎?
剛唸佛不久的人,臨終預知時至,但沒人助念,往生時八十七歲,他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嗎?如果不能去,做兒女的該怎麼辦才能使他品位提高,生到西方淨土?感恩!
首先念佛是長是久,各人的因緣善根的差異,但是無論他念佛的時間長久,只要具足信願,都能往生。《觀經》講的臨命終時,即將要死的時候,遇到善知識跟他講淨土法門,那臨命終時,遇到淨土法門,唸佛也能往生,這裡不在於他念佛的這個時間長久問題。如果他臨終預知時至,自己具足信願稱名,他一定能往生。有沒有人助念,沒有關係。因為往生這個事情是我們唸佛人跟阿彌陀佛之間感應道交的結果,跟助念有什麼關係呢?助念是一個善緣,但是它起不了決定的作用。
我們看《淨土聖賢錄》,很多往生者並沒有助念,不是照樣往生了嗎?阿彌陀佛悉知悉見,你只要內心有願往生的心,阿彌陀佛就會知道。阿彌陀佛是不失時機地救度眾生,他有能力,他能放光,他有種種方法令我們保持往生的正念,來讓我們的神識到那個蓮臺裡面去。這一點要一定要相信阿彌陀佛,他是攝受不捨。只要對唸佛眾生攝取不捨,把你抓住,不讓你漏網,不捨棄你,所以你就不要擔心了。預知時至,又能夠信願唸佛,一定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兒女的也可以做點佛事,在他四十九天當中多唸佛給他迴向,讓他增上往生的品位。
可否先做世間事業,然後臨終才念佛
問曰: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彌陀願力,誠乎不可思議矣。然則我於生前且做世間事業,直待臨終,然後念佛,可乎。
答曰:苦哉苦哉。何等愚謬之言也。砒霜鴆酒,毒中之毒。今汝此言,毒於砒霜鴆酒者也。非特誤賺自己,又且誤賺天下若僧若俗善男信女,皆此言也。向所謂逆惡凡夫臨終念佛者,乃是宿有善根福德因緣,方遇知識,方得念佛。此等僥倖,萬萬人中,無一個半個。汝將謂人人臨終,有此僥倖哉。豈不見群疑論雲,世間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二者,業苦纏身,不遑念佛。三者,或偏風失語,不能稱佛。四者,狂亂失心,注想難成。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誠。六者,遭遇豺狼,無復善友。七者,臨終惡友壞彼信心。八者,飽食過度,昏迷致死。九者,軍陣斗戰,奄忽而亡。十者,忽墜高岩,傷壞性命。如此等十種之事,皆是尋常耳聞眼見。不論僧俗男女,人皆有之。
或宿業所招,現業所感。忽爾現前,不容迴避。你又不是神通聖人,有宿命通,能知臨終有業無業。又不是有他心天眼,能知臨終好死惡死。如上十種惡緣,忽然遭著一種,便休了也。便做手腳不得了也。便有知識活佛圍繞,救你不得了也。便須隨業受報,向三途八難中受苦受罪,到那時要聞佛名,不聞了也。直饒你無此惡緣,只是好病而死。亦未免風刀解體,四大分離,如生龜脫筒,螃蟹落湯。痛苦逼迫,怕怖慞惶,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無病而死。又或世緣未了,世念未休。貪生怖死,擾亂胸懷。若是俗人,又兼傢俬未明,後事未辦。妻啼子哭,百種憂煎,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未死以前,只有些少病痛在身。忍疼忍苦,叫喚呻吟。問藥求醫,祈禱懺悔。雜念紛飛,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未病以前,只是年紀老大,衰相現前。睏頓龍鍾,愁嘆憂惱。只向個衰老身上左安右排,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未老以前,正是少壯之日,正好念佛之時。
稍或狂心未歇,俗務相關。東攀西緣,雜思亂想。業識茫茫,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清閑自在,有志修行。稍於世相之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斷。忽遭些子境界現前,一個主人,隨他顛倒,念佛不得了也。你看他老病之時,少壯清閑之日。稍有一事掛心,早是念佛不得。況待臨終時哉。何況你更道且做世間事業,你真癡人,說此癡話。敢保你錯用身心了也。且世間事業,如夢如幻,如影如響,那一件有實效。那一件替得生死。縱饒廣造伽藍,多增常住,攀求名位,交結官豪。你將謂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如來不體道本,廣造伽藍等戒。豈不見道,有為之功,多諸過咎。天堂未就,地獄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時。方知平生所作,盡是枷上添枷,鎖上添鎖,鑊湯下增柴炭。劍樹上助刀槍。袈裟下失卻人身,萬劫難復。鐵漢聞之,也須淚落。
祖師如此苦口勸人,曾許你且做事業,待臨終方念佛乎。又不見死心禪師道,世間之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前,日夜歡樂。他豈不要長生在世。爭奈前程有限,暗裡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諸人眼裡親見,耳裡親聞。前街後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後生,死卻多少。世人多雲,待老來方念佛。好教你知,黃泉路上無老少,能有幾人待得老到。少年夭死者多矣。古人云,莫待老來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
又云,自從早年,索妻養兒,經營家計,受盡萬千辛苦。忽然三寸氣斷,未免一旦皆休。若是孝順兒孫,齋得幾僧,看得部經,燒得陌紙,春三秋九,做得碗羹飯,哭得幾聲,猶是記憶爺娘。若是不肖之子,父母方死,骨頭未冷,作打財產,出賣田園,恣意作樂。以此較之,著甚麼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復引古德雲,冷笑富家翁,營生忙似箭。囤內米生蟲,庫中錢爛貫。日裡把秤稱,夜間點燈算。形骸如傀儡,莫教繩索斷。死心如此苦口勸人,曾許你且做事業,待臨終方念佛乎。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眨眼便過。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陰,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我之盤纏預辦了也。我之前程穩穩當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思之思之。
問:臨終時聽到佛號能不墮惡道嗎?
淨界法師:聽到一句佛號不墮惡道,但他要聞持,要受持。諸法的緣起,一定要從內心安立。你念佛號時,他完全沒有任何反應,他已經沒有呼吸了,到底他耳根在不在,你也不知道,對不對。放佛號沒有壞處,但對他有沒有好處,難講。
第一、他是否相應;
第二、他跟佛號接觸時,是不是有信仰。佛號音聲是功德相,但信仰是雙手,你沒有信仰你就不能取寶。入寶山空手而回。你敢說他聽到佛號,他沒有信仰能夠不墮惡道嗎?不能這樣講,如果這樣子成立的話,那佛法的因緣觀要重新建立了,那就不是一切唯心造了,那就是有種外在的力量,能夠主導你,這是他生的上帝思想。佛教的因緣觀一定從內心發作,誰給你來說都是助緣,他的心只要不相應,這個東西對你等於沒有。沒有信仰,佛號對他幾乎沒有幫助,絕緣。你心中沒有建立一種力量,怎麼去改變緣起?你要知道,不是佛力帶動心力,如果你認為佛力可以帶動你,你這是外道的他力思想。如果佛陀可以帶動心力,應該每句佛號進入心中,結果都一樣,因為是佛陀決定的,那同樣念佛,有人往生,有人不往生,所以這個不能成立。是你的心在主導佛號,這才合乎緣起。感應道交不能向外追求,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這才合乎緣起。
牽引你墮餓鬼道的,是你最愛的人;牽引你到地獄道,是你最恨的人
愛可生愛,亦可生憎!今生感情上特別執著的,往往是前世怨敵來討債
如何確保臨終時處於善心中,不被惡念所轉!如何判斷出自己臨終是否能往生
親人剛往生,做甚麼功德最管用?臨終實用手冊,如何助念?敬請收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