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一讀楞嚴后,不看世間糟粕書,《楞嚴經》是一部怎樣的經典?

佛陀宣講的這部《首楞嚴經》,曾被印度視為國寶,是禁止外傳,般刺密諦為將此法傳入中國,剖臂藏經,百般周折才傳到中國來,所以古代很多高僧,把它看得比自己得生命還重要。

在佛陀的經教中,素有“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之聖譽,《首楞嚴經》所在之處就有正法久住,是末法時期眾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寶典。

因此,古德皆雲:自從一讀楞嚴后,不看世間糟粕書。

虛雲老和尚說:“末法時代,去哪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首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

《楞嚴經》原藏於龍宮,由龍樹菩薩默誦而出,被印度視為國寶禁止外傳。被譽為“東土小釋迦”的智者大師仰慕此經拜了十八年,至往生都未曾如願見到......

後由印度般剌密帝法師剖臂藏經傳入中國,經由房融宰相親自潤文,才有我們今天見到的文辭優美、論證超絕、說理詳盡的《楞嚴經》。

《楞嚴經》統攝禪、凈、密、律、教等諸多法門,歷來被各宗所重視,是一部“佛教百科全書”。佛門有一句話,叫“一經通,經經通”,說的就是此經。

《楞嚴經》無法不備、無機不攝,乃是法門精髓。它令我們福慧增長,為我們開啟智慧的寶藏,了解宇宙人生的實相,足見此經之重要!


《楞嚴經》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精讀此經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人們常說:「《金剛經》破色相,《楞嚴經》破空相,方顯《心經》。」在佛教的語境裡,「色」指代世間一切存在的實體,「空」指真空的本體,也指幻象,「相」的含義更宏大,指人心中的執念。所以,《金剛經》看世界,《楞嚴經》看自己。那這幾部經書又都是誰寫的,怎麼流傳進中國的呢?

《楞嚴經》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其盛名先至。因在隋朝(581—617年)時,有位梵僧見智者大師(天台宗的創始人)所立三觀,認爲與天竺的《楞嚴經》意旨極相符合,於是智者即日日向西遙拜,祈求此經能早日傳來中國,不料一拜便是十八年,始終無緣得遇。一百多年後,此經終於在唐朝時傳入中國。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宗教信仰,理所當然會有無數覺得佛法是愚鈍、腐朽的人,但是在讀了《楞嚴經》後就真心誠意折服。因此,《楞嚴經》被認爲是接引佛法子弟的利器,稱作一部「佛教修行大全」。慧律法師在講經中曾言:「你去看看《楞嚴經》,佛的那個智慧,嚇死人!」

《楞嚴經》是佛以阿難的墮落爲因緣,開始說,神咒破魔;到結尾,說了五十種陰魔,教導楞嚴行者發覺魔事、如何破魔;在中間,種種破立,都是以破魔、破邪、破妄爲主線發展。可以說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

衆所周知,《楞嚴經》是一部極重要的大經,也可以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楞嚴經》在古代被收入《禪門日誦》中,成爲了僧衆每日必做的早課;而在歷代在打禪七之前,都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嚴法會」。因此,到現在還有很多寺廟的僧人每天的早課都會誦讀《楞嚴經》。由此可見,楞嚴咒對於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

打禪七是籠統的稱法,「打禪七」其實是用禪宗的參禪方法打七。「打七」是佛門中精進修行的一種儀規,修行的方法有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稱。比如:「禪七」是用禪宗的參禪方法;「佛七」是用淨土宗念佛法門打七;還有像專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觀音七」和專持楞嚴咒「楞嚴七」等等,都是隨修行法門而得名的。

《楞嚴經》自古公認爲「佛法百科全書」,含有諸多深奧的佛法義理和修持法門,彰顯了佛法大智慧,素來有「自從一讀《楞嚴經》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等讚譽。

過去的大德高僧無不讚嘆楞嚴經。近代虛雲老和尚對《楞嚴經》特別重視,他曾開示道:「現正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裡參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消除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

現正是末法時代,你到哪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看《楞嚴經》,若不歸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後文消前文,以前文貫後文,前後照應,則全經義理,瞭然在目,依經作觀,自得受用。

古來行人,從此經悟道的很多。溫州仙岩安禪師,因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當時破句讀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於此忽有悟入。後人語師云:「破句讀了也!」師云:「此是我悟處!」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安楞嚴」。

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經》。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從此不讀人間糟粕書── 《楞嚴經》的傳譯

●乃 濟

《楞嚴經》的全名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此經的緣起乃因佛的侍者阿難尊者在托缽行乞途中,受到外道摩登伽女的幻術迷惑而被引入淫室,在行將毀壞戒體時,佛陀遙知其難,便誦出《楞嚴》神咒,敕請文殊菩薩領著神咒前往救護,接著提挈阿難與摩登伽女來至佛前。阿難深知自罪,頂禮悲泣,殷勤啟請佛陀宣說十方如來菩提方便。佛陀憫念「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故說「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欲令眾生深明實相得大禪定,而敷演此一經教。

古德云:「開慧《楞嚴》,成佛《法華》」。以此顯示三藏教典中,這兩部經的特殊地位。《法華經》以開示悟入佛知佛見、導引眾生畢竟成佛為一經綱要,而《楞嚴經》則以七處徵心、十番辨見、二十五圓通、四種清淨明誨等種種法門為眾生開圓解、示圓行、明圓位,乃至精研七趣,詳辨陰魔,而成為一部佛法修行指南。蕅益祖師在其所著的《楞嚴文句》後序中說:「至矣哉!大佛頂之為教也:依妙性而開妙悟,起妙行而歷妙位,成妙果而歸妙性;永超七趣沉淪,不墮修心歧徑,戒乘俱急,頓漸兩融,顯密互資,事理不二。誠教海之司南、宗乘正眼也!」由此可知,我們若能對經中的種種道理詳細地研究,不僅可以增長智慧,還可明了此後的修證路途,避免走入歧路。

久藏難遇

在《楞嚴經》尚未傳入中國的隋朝時期,天臺宗的智者大師所宣講的止觀法門曾被一梵僧聽聞,梵僧跟大師說:「此與天竺《楞嚴》意旨相符。」此後智者大師便在所棲息的天臺山築了個拜經臺(此臺至今仍在),每天誠心向西禮拜,希望此部經能早日傳來中國。哪知這一拜便拜了十八年,一直到大師圓寂,仍未見到此經傳到中國來。(據印祖看法:「拜經之事,蓋有之矣。若云日日拜,拜多年之說,則後人附會之詞耳。」)

蓋此經集結之後,便被龍神藏至龍宮,直至龍樹菩薩入龍宮,見到龍藏中,有此一經,展閱之下,歎為希有,特地背了下來,回到人間後誦出,以利娑婆眾生。但是後來此經被當時的天竺國王所知曉,視為希世珍寶,便收歸國庫之內,禁止對外流傳,所以智者大師才無緣見到此一部經。

一直到了唐中宗時期,印度中天竺有一沙門般剌密諦法師知道此經有無上功德,不能就此深藏宮中,極欲東傳來華,可是三番兩次想要藏著經典通過邊防,卻都被查獲,而不能如願。最後,苦思一計,以極細軟的白氈抄寫此經,剖開臂膀藏在皮肉之中,待到傷口復原,再行出關,渡海而來。

諦師在中宗神龍元年來到廣州,恰巧遇到被貶的宰相房融在南銓擔任知事,房融禮請諦師到制止寺,再度剖開臂膀取出軟氈。卻發現軟氈已和血肉凝結難以開展,後來是宰相夫人想到用水化開血肉(一說是房融女兒用水乳相合化開),經文才得以展現。

他們二人又找了彌伽釋迦、懷迪兩位精通華梵語文的僧人,由般剌密諦擔任譯主、彌伽釋迦擔任譯語、懷迪擔任證譯、房融擔任筆授,共同譯出了這部《楞嚴經》。他們很快便譯完了這部經,因為般剌密諦知道私自潛藏國寶出關,已造成天竺國王降罪於守關官吏,法師不忍其代受己過,於是譯完經後,便帶著梵本迅速回到中天竺,甘願自身領受責罰。

這部經譯完後,房融上呈給唐中宗,可是卻遇到接下來的一連串的政權鬥爭,致使此經一直未頒布,而深藏於宮中。後來禪門北宗神秀禪師有緣進入朝廷之內,見到了房融所上呈的經本,便抄寫了一分,隨身帶回荊州度門寺。後又因一沙門慧振久慕此經,在度門寺看到了此經,便為之作科判。至此,《楞嚴》一經才真正廣傳於世。

含融諸宗

被蕅祖評為「教海司南、宗乘正眼」的《楞嚴經》,在佛門中實為一重要典籍,它除了是宗門修行的印證外,也是教門義理的法源,所以古來各宗各派的祖師大德莫不替這部經做註解,藉此做為一門立論的依據。

自唐宋以來,本經的相關註疏達上百種,從天臺宗、華嚴宗一直到淨土宗、密宗、禪宗、律宗都有人為之做註解。天臺宗引之以說明三止三觀、華嚴宗據之以解釋法界緣起、禪宗援之以證明頓悟機鋒、密宗取之以宣揚密咒壇儀、律宗執之以鞏固清淨戒律、淨宗持之以闡發念佛圓通。

誠如太虛大師所言:「然一部中兼該禪、淨、律、密、教五,而又各各專重,各各圓極,觀之諸流通部既未概見,尋之一大藏教蓋亦希有;故唯本經最得通量。雖謂震旦所宏宗教,皆信解本經、證入本經者可也。」正因為《楞嚴經》包容了諸宗派的義理,卻又不相妨礙,因此足以做為吾人解行證悟的堪定標準。

正法代表

在《法滅盡經》上說到:「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在末法時代,釋迦牟尼佛的教典會相繼被破壞,其中最先被滅的就是這部《楞嚴經》。因為這部經所宣說的法門,像照妖鏡一般,能使外道邪說不攻自破,讓邪魔外道無所遁形。所以為邪魔外道所懼怕,想盡辦法要把這部經消滅,大肆宣揚《楞嚴經》是偽經,非佛所說,藉此以鞏固自己的地盤,趁機廣納徒眾;只要這部經被消滅了,人們就沒有檢擇正法的依據,種種的外道邪說便可肆無忌憚地到處流竄,讓人分不清是非黑白,進而胡作非為,使眾生沈淪於苦海之中,永無出期之日。然而,就算《楞嚴經》非佛金口親宣,也無法減損其價值。明末蓮池大師曾如此讚揚《楞嚴》的經教:「縱使他人能說此經,吾亦尊之如佛祖也。」

時值末法,吾人應當警覺種種似是而非的言論,尤其是附佛外道,假藉佛法名義行不法之事,倘若不加細察,便著了魔道而不自知。因此,對於《楞嚴經》的經教能熟了於心,即使別人講得天花亂墜,也無法迷惑住我們。為使正法能常住於世,身為佛弟子,應當竭力護持、弘揚此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