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修行誤區 (1410)
- Dec 27 Sun 2020 23:19
連五戒還都持不住,你總想要成佛,豈有這個道理!
- Dec 25 Fri 2020 08:11
學佛不宜執一廢百 消業除障應先懺悔
- Dec 24 Thu 2020 23:16
你的學佛動機是什麼?不要讓師父哄著學佛!
- Dec 24 Thu 2020 18:31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 Dec 23 Wed 2020 08:38
觀看電影、電視對修行的危害
觀看電影、電視對修行的危害
凡夫定力有限,遇惡緣則易起邪念。溫光熹居士曾給印祖寫信發露懺悔自己在電影院心生婬念。印光大師慈悲為作開示:「汝自發露在重慶電影院起婬念信,已收到。人情如水,禮法如堤。男女授受不親,聖人預防人之因授受而或起染念也。欲握手,未握已有幾分婬念。彼跳舞者女人,著如羅如紗之衣,男女相抱十餘分鐘。及第三次則暗其燈,若不見其人者。此種情事,完全是禽獸行為。而通都大邑,大張旗幟,立跳舞學校、跳舞場。政府及教育家,皆不過問。其世道人心,尚可想及良善耶。宜努力斬斷此種不如法之情念。所謂去一分習染,得一分利益也。」(《復溫光熹居士書三》)
- Dec 16 Wed 2020 07:52
愛幻想,能修觀想念佛嗎
- Dec 16 Wed 2020 07:41
勸人佈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 Dec 15 Tue 2020 11:02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大安法師: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問:《楞嚴經》開示「婬心不除,塵不可出」,意為:五戒需嚴守,方有出輪迴之望。然而彌陀大願並未言及於此,顯示無比寬厚、慈悲,甚至至心十念即可往生。二者如何圓融理解?請開示。
- Dec 15 Tue 2020 07:38
不要自己咒自己
- Dec 13 Sun 2020 22:01
動不動就嚇唬別人的,不是佛,是魔
南懷瑾老師語錄
假如一定說打坐、學佛、學道,清淨無為就是好的,可是許多年輕人,一天到晚跑寺廟,學佛打坐,而事實上,他們一點也不清淨,一點也不無為,更談不到空。那是自找麻煩,把腿子也搞壞了,不但佛沒有學好,道沒有學好,連做人也沒有做好,學得稀奇古怪。這就是「正復為奇」,學正道學成了神經,就糟了。
- Dec 06 Sun 2020 16:43
以慈悲心幫助人,不能有期望他人回報的念頭
我常常這麼說:「我出家學佛那麼久,我是隨佛出家的,釋迦牟尼佛也從沒有來關心過我呀!」雖然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關心我,但是我天天都在用佛的遺教、佛的智慧來幫助自己、幫助別人。釋迦牟尼佛不需要用他的身體來關懷我,因為從他的法、他的智慧,我們已經受到很多的恩德和關懷。感恩佛,所以要使佛的法常住在世間,這就是報佛恩。所以,我們要關懷人,要以慈悲心關懷所有的人,用像佛那樣的慈悲來關懷所有的人。如果你用慈悲心關懷人的話,你一定會覺得非常充實、非常有福氣。
如果你老是等待人家的關懷,你一定覺得非常無奈、也非常可憐,到最後不是批評這個、就是批評那個,認為大家都不慈悲:「沒有人知道我的困難!」「我有了問題,沒有人替我解決!」「這地方大家都不慈悲!」「法師不慈悲!同學不慈悲!」「師父根本就不知道我們,我們是死、是活,他根本不知道!」這樣的話,你的煩惱就會很重,你就會準備回去了,因為你覺得在這個地方得不到關懷。
- Dec 03 Thu 2020 21:25
禪宗已開悟的人,也會造惡業入三惡道!
- Dec 03 Thu 2020 10:45
念經為主、念佛為副,請問正確嗎?
淨土法門:念經為主、念佛為副,請問正確嗎?
問:「許多師兄弟聽說只需要念三千遍《無量壽經》,保證可以往生。因此為數不少的人都以念經為主、念佛為副,但也有人提出異議,請問何為正確?」
- Dec 02 Wed 2020 23:07
念佛人若臨終時有這種情形,便萬萬不能往生西方
- Nov 28 Sat 2020 22:58
念佛的時候最忌諱的是什麼?
- Nov 25 Wed 2020 00:26
儒釋道是一家嗎?
- Nov 20 Fri 2020 06:41
學佛要慎重,千萬別「愛」上出家師父!
- Nov 17 Tue 2020 21:14
少說話,多念佛--寧可坐著聊天,為什麼不念佛菩薩聖號?
- Nov 12 Thu 2020 21:42
不肯放下自我,卻說奉獻身口意給上師,是沒有意義的!
大寶法王:不肯放下自我,卻說奉獻身口意給上師,是沒有意義的!
僅僅是依靠上師並沒有用,重點是實際的行持。口頭上我們依照傳統可能說的很好聽:“上師呀!我將身口意都獻給您!”並且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
- Nov 06 Fri 2020 12:33
寺院不是商店 佛法不是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