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要念佛,一心又急著要一心不亂

道證法師

一位童子說:『關於剛才的問題,我就想到師父跟我們講的一個例子,就是說,之前有一個道場,他們辦了一個三年的活動讓你來念佛,供你吃,供你住,你只要念佛就好。結果非常的意外,所有的人都沒有辦法堅持到最後,唯一堅持下來的,只有師父的師叔。為什麼?我想是因為如果叫你每天什麼事都不要做,只叫你念佛,如果你在理上沒有了解,你能夠這樣信受念下去嗎?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問題吧!』

下面我們就來檢討,為什麼大家都沒有辦法堅持念三年,只有一個人能堅持下來呢?這檢討起來有幾個重要的原因:第一、就是念佛的動機錯了,念佛的動機,不是求生西方,是求我要得一心不亂,也就是以一種很強烈的『有所得心』,結果呢?一天沒得,兩天沒得,一年沒得,就覺得很失望啊!很沮喪,沒有成就感。被失望的情緒打敗了,就失去信心,想去找其它的法門。其實,沒有得一心不亂也能往生啊!就是往生凡聖同居土啊!有信願,就可以往生,反而是失去信心,才不往生。

檢討這樣的動機,根本就錯了,一方面,求我這個小水泡,要如何成就,這基本上已經和佛法去掉我執的方向相反了!佛說要無所得,我們偏要有所得,就是和佛抬杠啦!《涅槃經》說:『有所得者,名為無明』啊!心中想要有所得,就是朝著無明邁進。口中念無量光的名字,心中向無明,這樣頻道會對嗎?

很多人很可愛,把一心不亂,想像成另外有什麼可以得。好像得一心不亂,會有一個獎盃,從空中掉下來,上面寫著『一心不亂』,頒發給我。

其實,念佛,是最輕鬆不過的事了!當下專心,都攝六根,這是最不累的,眼睛也省得東張西望,耳朵也省得亂聽,身體省得亂動,不是最不累嗎?當下都攝六根,管一個字就好了,何必另外再起一個心,急著,要另外得到一心不亂呢?懺公師父說:『一心要念佛,一心又急著要一心不亂,這樣就兩心啦!起步就兩心,時時都兩心,要何日得一心呢?』

再檢討第二個原因,念佛不外是採用行住坐臥幾種姿勢,如果不懂得『端正,又輕鬆』的原則,結果就會把念佛這種最高的享受變成苦行啊!打坐苦,拜佛又苦,經行又苦,一苦起來,就把佛丟掉,把信願丟掉。其實不是念佛苦啊!是念錯了!念得不如法,才苦啊!心裡一有所得,就很緊張啊!很緊張當然身體肌肉全部繃緊了,繃緊了支持不久的,一定會又酸又痛,很苦的。動機一有點不對呀!就是沒有正念,身體也不會端正。不端正啊,東壓迫,西壓迫,一定會苦的,苦了就支持不久了!

所以最主要是要調心,動機正確,才能端正輕鬆。真正動機正確了,正念提起了,自然萬緣會放下,放下就輕鬆啦!有所得心很強的人,念起佛來一定像找人打架,找妄想打架的樣子。沒人跟他打架,他也打得很累呀!這當然支持不久的。

第三,再檢討這種修行方式,依照印光大師的開示,像這樣一門深入,把其它的事都廢掉的方式,只有打佛七的時候才可以用。如果平時長期這樣,請大家注意哦!除非是菩薩再來的根機,否則一定會發生,憍慢懈怠的弊病。為什麼呢?凡夫的心很容易就生起厭倦啦,一下子腿痛啊,就厭煩了,一下子又蠹蛄(打瞌睡)了,根本就堅持不下去,結果反而會因為行不下去,連信心都破壞了!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這是自己搞錯方法!一方面不懂得彌陀大願,一方面不了解自己的根機程度。彌陀大願有說到:不論做什麼事,都可以以善根來迥向西方,就是為別人倒一杯茶,掃個地,也是迥向西方,這樣以『善根迥向西方』就可以往生。所謂迥向西方,就是有信願啦,佛就會來接,安心念佛就好了!

注意,佛是說『要往生』這樣的心沒有亂掉,重點是『心』的問題,是心不亂,不是身體懶得動,不是身體不動哦!不是教我們什麼事都不要做,等著茶來張口,飯來伸手。其實什麼事都不做,也還有做『那個什麼都不做的』那個事啊!就算茶來張口,飯來伸手,也還有張口和伸手這些事啊!也還有做呼吸的事,還有大小便打瞌睡呀!怎麼有人能長期什麼事都不做呢?

印祖說:『天之生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也就是假如一直下雨,或一直出太陽,一直太冷,或一直太熱,根本生物就不能活啊。必須要有調劑,有時下雨,有時出太陽,有適當的寒熱調節,生物才能活得好。所以印祖教我們修行,要自量其力,就是要自己衡量自己的程度:如果不是菩薩再來的,只是初學的人,就要以這種等著茶來張口,飯來伸手的方式,說這樣是要一心念佛。其實都會變成懈怠、憍慢,把『自修』變成『自私』。注意哦,自修和自私常常是一線之隔而已。

印祖提到,很多標榜一心念佛什麼都不肯做的人,結果都變成像楊子那種,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的弊病。變成很懶惰,懶得為人做事,像個大少爺、大少奶奶,又以為自己很會念佛是第一偉大的功德,不必再做別的事啦,結果變成憍慢地不得了。其實這種心,都是在念憍慢和懈怠,根本就沒有『念佛』哦!這就是理論不清楚,又沒有讀印祖開示,誤以為自己是菩薩再來的根機。

其實不是『一心念佛,一門深入』不對哦!也不是念佛不能夠包含萬德,全攝佛功德哦!如果是照蕅祖說的:以信願為出發點的至心念佛,確實是『全攝佛功德』,『當下圓明,無餘無欠』的。問題是他念錯了,沒有念到佛,卻念到:我什麼都不做,我要趕快得一心不亂,念到:我念佛最了不起,都念到這上面去啦!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

李炳南老居士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內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最容易,除了人以外,其他畜生、地獄、餓鬼就難了。天道也難,還不如人,因為天享福太大了,他的心一肚子地享福,也不求往生西方,就是人最容易修行。所以偈上頭一句就說「人身不易得」,此話經上皆有提及,非只是我如此說。

「人身難得」,在經典中有譬喻:在高山頂放一條長線,山下有一針,此線要穿過針孔,但是風一吹,此線不知跑到何處?莫說是一條線,即使是一千條、一萬條線,是否正好有一條能穿入針孔,其機會實在非常困難,人身之難得正是如此,現在大家都得了人身,應當尊重,因為得人身才有機會聽念佛法門,才有機會念佛,才有機會得解脫。

「三途真可怕」

要知人身難得但易失,很容易就壞了,中國人喜說好聽的話,生了孩子就恭賀長命百歲,可是一百歲的人究竟有幾個?台灣雖有,但是很稀罕,俗云:「閻王要你三更死,誰也留不得到天明。」

經上記載,佛問弟子:「人命長短,汝知否?」有弟子回答:「人命在呼吸間」,佛說:「對了!」這口氣呼出去,未必能再吸回來,就是如此呀!這個生命誰也不敢給你保險能活多長!

人身一失如何?大家注意聽,要再得人身就很困難、得不到了。那要上那兒去呢?變畜生、變餓鬼、入地獄。到那三途壽命很長,到了地獄有八萬四千歲,受苦時間長得很,若到了那兒,苦是受不了的,給諸位說說,不用功念佛,轉眼就是三途,三途真可怕呀!

「極樂人人去」

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容易去嗎?經上說過:「萬修萬人去」,誰要念到一心不亂,誰都能去,不是很容易嗎?可是要當生,這生去不了,就下三途,就完了。全在這一生,到了極樂世界就永遠不生不滅了。

「三毒心放下」

去極樂世界是心去,心乾淨了才與阿彌陀佛相應,心不乾淨,如照鏡子,雖然鏡明,但有物遮,則照不了物(即不感應)。

三毒:貪、嗔、癡。

貪心——什麼東西看了就想要,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皆是七寶莊嚴而成,你不會要。光看眼前,光貪眼前、眼光大小,貪戀娑婆之心要放下。

嗔恨心——此最厲害,某人對不起我,他怎麼對不起你?他若對得起你,你就往生了嗎?他愈對不起你,愈好,對不起你,就遠離他,少操心,你個人就修你個人的。

癡——愚癡、邪知、邪見。講因果,他都聽不進去,光看名利,看見是非,這是害你與阿彌陀佛不感應。

念佛必得將貪瞋癡三毒放下,放下則心乾淨,就能感應道交,就能去極樂世界。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

此二句合著說,大家平常在家不專心念佛,來此道場還談是非,還亂七八糟,這個道場是要你求一心的,若在此還不一心念佛,在家裡之情形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說「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若心不改,嘴光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欺騙佛,有何用處?這就等於在說空話。

「心口若相應,立見佛菩薩」

心口若相應,就與阿彌陀佛過了電,感應就是感電,一直心口相應,立見佛菩薩。西方極樂世界,佛來接引、菩薩來接引,此大家皆知。你去不了,你不知路頭,佛來接引你,可是你不去,佛就在眼前,但你有貪瞋癡在那擋著,與佛接不上電。若能放下三毒,心口相應,你立刻就可見到佛菩薩了。

咱們念佛要緊,現在大家把亂七八糟的心,全部放下,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惡習不改;求神佛會感應嗎?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福禍無門,皆是自召。

有的人修行很久,覺得自己命運沒改變,比別人‘’卡打拼做好事‘’,為什麼比別人,‘’卡歹命‘’?

善惡業報,如影隨形,都是有原因?

修行多年,命運不得改變,反思自己,

1、誦多年的經,燒多年的香,對於討厭的人,有消嗔恨心嗎?

2、拜多年佛,對父母公婆孝順嗎?

3、好事做出去,會不會後悔?

4、戒律,真的有守好嗎?

無論念佛、拜佛、渡人多虔誠,自身‘’惡習‘’不改,只求神佛菩薩會感應嗎?

要改命運,靠的不是外在,是先改變自己,不好習性,心態改,言行好,命運才會改。


沒能力斷煩惱,要持佛號求往生

宏海法師

這裡得生,就是往生,能夠往生四土,從四個土來判,因為我們要曉得,之所以能生到這些國土裡邊,他的門票是什麼呢?就是看你是染還是淨。淨的標準是什麼呢?看你斷的煩惱斷到哪裡了。一般的一個凡夫的煩惱,見解上、迷惑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見和思,這是我們欲界眾生現在頭等的煩惱,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完了以後,我們還要斷塵沙煩惱。等到出了三界以後,到了菩薩的地步開始修,斷塵沙惑。進到菩薩真正的見道,我們說的明心見性的佛性了,開始就斷無明惑。開始修行,都是有這個次第的。你修到哪一個時候,斷哪些煩惱。從教法上來講,這是很清楚的。

我們修淨土的人,就是以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作為法門來斷,所以說這裡講到的以往生不退為他的功用。首先一個,像我們現在的水平,你想斷煩惱,很難。大家一聽這個,好像道理上這麼教條這麼難,什麼意思呢?你想我們,現在咱們都是凡夫,你活著活著,你覺得一點分別都沒有,一點煩惱都沒有,甚至沒有一個我的執著和自私心存在的時候,一念都不起,這才是能夠把見思惑斷掉。

所以說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我們連見思惑(都沒斷),不要說塵沙惑,塵沙惑大家想想,塵埃的塵,恆河沙的沙。就是說我們無量劫來造的業,整個這個法界裡面一切的現象上,我們都有可能會經歷,都有可能會做那個角色。他做這個角色的時候,所有的這些所引發的煩惱,造下的業,等等這些,你都要去在這個裡邊去翻滾一回,把它斷掉,去經歷,那才能成佛。大家想想那得有多少呀!

所以問題是我們現在,無明就更不用說了,破無明的時候就證佛性了。我們現在說是本具的佛性,但是都不知道埋了多深。因為無明太堅厚了。所以說,我們連個見思煩惱都斷不了,但是沒關係。為什麼呢?如果我們持名念佛,念得雖然沒有斷見思惑,但是我們可以生到凡聖同居淨土。大家記住,這裡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國土裡邊論,是在極樂世界的層面說,凡聖同居淨土,可以分三輩九品。

大家學過《無量壽經》,裡面不是有上中下輩,《觀無量壽經》裡面有九品往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等等這些。這個意思不敢聽錯了。就是說這些往生的人,就等於說我們沒能力在這個國土斷這個煩惱,所以就靠持佛名號,雖然沒有斷煩惱,但是能夠往生到淨土,分三輩九品的檔次。生到什麼呢?凡聖同居淨土。這是其一。

如果你念佛念得好,就在咱們這個國土念佛念得好,念到能夠一心不亂。這個時候,見思煩惱就自然而然脫落了,沒有我了,沒有自私了,這個時候,這種水平,就能生到方便有餘淨土,再強調一下,不是我們這個國土,是指的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淨土,這是要持名持到一心不亂。這裡再要加一個概念,一心不亂的水平也有兩種。咱們常在讀《彌陀經》的時候,讀到這個「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一個什麼層面?就是修到一心不亂的時候,是個啥狀態呢?還分兩種,一種叫做事一心不亂,一種叫做理一心不亂。

事一心不亂是什麼呢?就是事相、現象上。比如說,我們老老實實念佛。念佛的這個事情我在做,我就是在念阿彌陀佛,我也知道我就是我,沒有破我執,我也知道我念的就是念阿彌陀佛,我要求生西方。念到純一的時候,就沒有這個雜亂了。在這種情況下,能念的心和我們一向專門所念的佛,心和口,乃至佛,一直都是相應的。相應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心不離佛,佛不離心。一直心裡有佛。就是這個事,心裡一直有阿彌陀佛,一直在念,憶佛念佛,這就叫做事一心不亂。從現象上,從能所對待上,雖然有,但是我已經達到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一直相即不相離,這就叫事一心不亂。所以大家你看,為什麼前面要講到雖然沒斷見思,我們可以生凡聖同居淨土,因為你持到事一心不亂才能生方便有餘淨土,這是一般情況來講。

什麼叫做理一心不亂?理是什麼呀?就是本質。本質是什麼?就是真理。真理是什麼呢?只有一個沒有兩個。所以理一心不亂是個什麼狀態呢?就是從道理上,從他的智慧噴發中,他就知道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我們一聽這個話「心就是佛」,難道我會想、會盤算這個東西,就是跟阿彌陀佛是一回事嗎?這個時候我們會通一下。心是什麼呀?心就是我們的覺;佛是什麼呢?就是覺悟。所以也就是這個心不被外境所污染,然後一直在覺的狀態,心即是覺,覺即是心,一直在這個靈明不昧的覺的這個狀態中,也不是說佛外,就是念佛外還有一個心,我真的有一個心在念佛,也不是說我念佛這個心外,還真的別有一個佛正在給我在念,念到這個狀態的時候是能念和所念都合二為一了,心佛一致了,也就是咱們說的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你說你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在念。你說你念著,沒有我在念、沒有佛為我所念的這個執著,就進入這個狀態,相續不亂,這就叫理一心不亂。

大家聽明白,所以說事一心不亂,其實就是我們在《觀無量壽經》裡邊講到的「是心作佛」。理一心不亂,其實就是「是心是佛」。消化的了。為什麼要解釋一下這兩個概念呢?我們再回到這裡。剛才講到了,如果你持名念佛,持到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自己脫落,就生到方便有餘淨土;如果持到理一心不亂了,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了,我們講起來容易,你真修到這個地步的時候,有的一些菩薩都沒有修到這個地步。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就開始破無明,生實報莊嚴淨土。一旦生到實報莊嚴淨土,這還是報土,就開始什麼呢?分證,就是一分一分地見佛的最極究竟的淨土,就是常寂光淨土。生到實報莊嚴淨土以後就開始分證,一分一分地去證,現證常寂光淨土了。最後分證一直到滿證,無明斷乾淨了,就生到上上實報,究竟寂光的最清淨莊嚴土,這個就是不管從哪裡修,一定最後都是到這兒。

這就是這部經的力用,以往生,往生是可以,看你修到什麼水平,往生什麼國土。大家要記住,我們現在的水平是沒有斷見思惑,誰都幾乎不可能。這樣的話,我們將來生的是凡聖同居淨土。就是我們分三輩九品,有的是上輩中輩下輩,有的是九品中。我們不是有時候說九品蓮花為父母,有的人志向高一點,說上品蓮花為父母,這都無妨。這就叫做往生。將來不在此,往那兒去化生。我們學習這部經,他可以讓我們達到這麼一個生命的跨越,叫做往生。


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淨界法師

古人講,要往生必須感應道交。嘴巴念的佛號,是心在推動,我們當然是用心在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藕益大師講,你要是心作佛,你才能是心是佛。這一點跟善導大師的順從本願是相應的。佛陀講《阿彌陀經》剛開始真的用極樂世界的快樂來引導我們,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但是經文後面阿彌陀佛要讓我們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淨土施設的快樂是為了聖道的因緣。如果你對淨土的思考完全停留在苦樂的思考,你念佛來生是到天上去。因為你心中的淨土,本質是諸天,你整天想的就是快樂,是心作諸天,是心是諸天,佛號只是工具而已,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這句佛號有無量的功德,叫做萬德莊嚴,你心中是怎麼想的,佛陀就給你什麼。月亮本身沒有意見,你是小灘的水,佛陀就出現小的月亮;你是大的水,佛陀就出現大的月亮,跟佛陀沒關係。你準備到什麼程度,佛陀就給你相應的東西。你整天念佛要的就是快樂,還需要大費周章到淨土去嗎?你想像的快樂,三界就有了,佛陀就給你諸天的快樂就行了。

有些人的佛號是沒有引導力,他肚子痛念佛,肚子好了他不念佛。他兒子要考試沒把握他也念佛,他整天所想的都是三界的東西,心都在三界活動,臨命終時怎麼可能突然間想到淨土呢?這不合乎心的等流性。上流的水都是黑色的,怎麼突然間流到下游變成白色呢?不可能!你中間沒有做出改變就不可能改變。

往生的關鍵在於你的心理素質,往生與否在心願之有無,佛號只是個工具。所以說,假設你現在的思考還是在追求快樂,就不能往生了,因為你心中是心作快樂,是心是快樂,佛號就給你要的快樂。所以你必須要有聖道的功德,假設你沒有菩提心作引導,按照正常情況我們是不能往生的。我們的心為什麼生生世世輪迴?我們內心深處貪戀娑婆世界的快樂,希求娑婆世界的快樂,我們被妄想誤導,我們在生命經驗當中,曾經接受過很多快樂。

這些快樂的影像在我們心中,我們希望這個快樂再出現,所以我們願意去造善,祈求來生快樂境界再次出現。如果不做出改變,我們正常情況我們的心是住在娑婆世界的,我們所有的修行都引導到娑婆世界去,就前功盡棄了。所以不作出一個新的願力,我們就會遵循過去的思考模式而不得往生了。


他的身業全都倒向了世間的事情

大安法師

又真實有二種:一者,自利真實;二者,利他真實。言自利真實者,復有二種:一者,真實心中制舍自他諸惡及穢國等,行住坐臥,想彼一切菩薩制舍諸惡,我亦如是也;二者,真實心中勤修自他凡聖等善。真實心中口業讚歎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又真實心中口業毀厭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報苦惡之事;亦讚歎一切眾生三業所為善;若非善業者,敬而遠之,亦不隨喜也。又真實心中身業合掌禮敬四事等供養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又真實心中身業輕慢厭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又真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如現目前;又真實心中意業輕賤厭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不善三業,必須真實心中舍;又若起善三業者,必須真實心中作。不簡內外明暗,皆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 善導大師《觀經四貼疏·散善義》

真實分為兩種:一種是從自利的角度來談真實,一個是從利他的層面去談真實。

自利真實。我們來看看,作為淨土行人來說,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個心是不是從真實心裡面出來的。那麼,真實心體現在身口意三業,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可能是不大容易了。

比如身業,我們常常看到同修,讓他念念佛,讓他誦誦經,他會說:「哎呀,我很忙呀,我忙得不得了啊,我沒有時間啊,就是十念法也沒有時間啊」。他的身業全都倒向了世間的事情,就像《無量壽經》所說:在這劇苦之中,共爭不急之務。你的身業都在世間的五欲六塵裡面去了。

那麼,就從你的身業來看,你的重心倒向了這邊,你說你厭離娑婆,你不是真實的。如果真的真實,如果是真實的求往生的人,就像《無量壽經》講的: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把世間的志向全都捐棄,就像虛空一樣,一法不立,然後一心一意求至道、至德,去念佛求往生,這樣的淨業雖然一世精進勤苦,然而在無量劫輪轉的這種廣闊的時空裡面,它就像須臾間,一瞬間一樣。你就是一百年、七八十年的時間,你面對無量劫的輪轉是不是一彈指間、須臾間啊?你須臾間的精進勤苦,能夠後生無量壽國,那是快樂無有極,那是沾了個大便宜呀!

然而,我們就是在這個須臾間的分段生死當中,都是放不下,一天到晚忙了很多世間的事情。這就不是在真實心裡面來制舍,輕慢、厭舍三界六道輪迴的依正二報。

口業,也要從真實心裡面厭離、制舍三界六道濁惡痛苦的世界。如果你的口業天天津津樂道:哎呀,最近出了什麼高科技的東西呀,又什麼好吃的,又什麼流行色啊什麼的。你這樣的口業,你就沒有真實的厭離了。

意業,要在真實心裡面去思惟、觀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你這種欣喜之心,要歡喜踴躍,一提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手舞足蹈的心,這時候才是真實的。厭離和欣求這是一體兩面的,有時候從厭離下手,產生欣求,有時候從欣求下手,自然產生了厭離。但這些都不是很容易的。

我們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當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忽然檢查得了一個重病,患癌症了,這時候他想到:「哎呀,我要趕緊念佛啊,求往生」。如果後來再複查,癌症沒有了,誤診了:「哎,那算了算了,我還得要幹我的事業」。你說說,這是不是很多人的一種狀態,所以真實心難吶!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易往」,容易往生,但結局是「而無人」啊!當佛說出這句話,我想佛的心是很酸痛的。「無人」是什麼?沒有真實厭離欣求的人啊!他都在那裡玩手段啊!搞虛假的東西。

所以,對我們身口意三業不善的東西,也得真實心裡面去舍去它,對身口意三業善的東西,必須在真實心裡面去作它。不管是在我們家裡,別人看不到的時候,還是在公眾場合,都要真實。不能說在大眾場合,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回到自己寮房裡面,回到自已家裡,反正別人看不到,睡大覺,迷迷懵懵。

小人閑居為不善,見君子然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這是很多人的情況,他自己一個人在的時候就胡作非為,幹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然後見到君子在,他就掩蓋下來,然後說自己我有什麼優點呀,把自己好的一面說出來,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然後他的那些陰暗面他就把它覆藏覆藏,這都是不真實的。

所以,要真實心去作,才能夠有至誠心。

 

你不要以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無法往生的真相!

為什麼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夢,說明了你能不能去極樂世界?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是今生重要還是來生重要

同一句佛號,在不同的心態所表現出來的功德是不同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