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樁事情在理論上講很簡單,我們人人都有自性,而且自性是一個,不是很多個,佛經上把它比喻作性海,自性像大海一樣。我們每個人像大海裡面起的一個水泡,有沒有離開大海?沒有離開,可是水泡沒有破的時候,每個水泡都好像是獨立的,有彼有此。水泡一破掉,回歸到自性是一個性,沒有障礙、沒有彼此、沒有對立。回歸自性就叫做成佛,菩薩還沒有回歸自性,佛就回歸自性了。所以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是大海。
佛在經上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沒證法身,我們一個個都像水泡一樣,彼此不相干的;證了法身之後知道,我們是一體。一體,不是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嗎?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沒有了,一掃而空。所以一切,這個一切就是講前面三千大千世界裡面八十四億百千垓的眾生之類,這一切就是講的這個,一切通歸一義,這個一義是第一義。自性裡面至真之惠,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菩薩,這個地方的菩薩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就是諸佛如來,他不是十法界的菩薩,他是華嚴會上實報莊嚴土裡面的菩薩。菩薩雖然都開悟了,無明都破了,無明習氣厚薄不相同,所以佛在《華嚴經》上為我們說出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說這麼多位次。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見性,都明心見性了,所以他們都有這個能力,你看「應殊唱異言」,殊是不相同,異也是不相同,不相同的言音,唱是講音,下面這個異是講言,言音不相同,菩薩能應。「說法開化」,開是開示,化是教化,幫助這些眾生,幫助三千大千世界這些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菩薩跟眾生的緣非常微妙,不可思議,眾生有感,菩薩就應。這個感,有自己知道的,有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佛菩薩知道了,他一定來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感有四種,應也有四種。有顯感顯應,我們明顯的求佛菩薩,像我們念阿彌陀佛這些人,我們非常明顯,自己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念佛求佛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顯感。阿彌陀佛對我們也是顯應,真的他來接我們,但什麼時候?我們這邊的業報了了的時候。業報還沒了,我們之所求,阿彌陀佛知道了,他在那裡等著、看著,你業報什麼時候了了,他就來了,不是不來,這是叫顯感顯應。還有顯感冥應,我們很明顯的去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明顯的應,但是暗中已經照顧到了,已經處處都在幫助我們,可是我們自己並不知道。
我們學習功夫愈深,像得清淨心、得平等心,知道了,知道佛在暗中加持我們。我們現在心浮氣躁,佛的冥應我們沒有法子覺察到,是這麼個原因。還有一種,冥感顯應。我們好像沒有求佛的這個念頭生出來,實際上是有,自己也不曉得,佛菩薩收到這個信息,他知道,他也有顯應也有冥應。總而言之一句話,一個真正念佛人,不但阿彌陀佛知道,照顧你,還有許許多多的護法神,跟我們宿世有緣的這些佛菩薩們,他們都在照顧。我們有一個方法能跟他們直接溝通,這個方法就是古大德所教的叫「誠則靈」,這句話非常重要!
〈本篇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31集〉
四無礙辯才
我們再往下面看,「又《淨影疏》謂如來得四無礙智」,這個四無礙智也叫四無礙辯才,「如來由無礙之智,興無礙之四辯」,他才有無障礙的四種辯才,所以四種辯才都是從智裡頭來的。我們要想得四種無礙辯才,從哪裡學?從智。智從哪裡來?智從定。定從哪裡來?定從戒。你就曉得,持戒是根本。所以現在佛教衰了,真的衰到谷底了。我們如果真正發心想做一個佛弟子,我們就有義務、有使命、有責任,把佛教興旺起來。怎樣才能興旺?一定要依教奉行,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怎麼做,咱們老老實實去照做,真的是老實聽話真幹就行,就能把佛教興起來。
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了四樁事情,當中有一樁問的是:佛在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為老師,佛不在了,我們依誰做老師?這與我們關係很大了。佛沒有指定哪個人,佛只說了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能持戒、能吃苦,就如同跟著釋迦牟尼佛的身邊沒兩樣。以前跟佛真的要不怕苦、要持戒,所以佛的僧團,我們在經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個相當大的團體,他們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照顧,互相關懷,互助合作,憑什麼?戒律。
佛陀的教誡每個人都認真的遵守,都不違犯,這個團體是六和敬的團體。「見和同解」是天天聽經,從這上建立的,「戒和同修」,六和敬這兩條是基礎,沒有這兩條就沒法子和睦相處。每天聽經都能聽上八個小時、十個小時,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年的僧團一天十個小時聽經,世尊四十九年如一日,沒有一天空過。釋迦牟尼佛自己帶頭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學生跟老師都一樣,真正是萬緣放下了,心地清淨平等覺。我們常常要想到,每天我們供養佛看到佛像,就要想到他當年的生活,他在世的行誼,做給我們看的。
我們現在到末法時期,戒律沒有了,現在人不能吃苦,哪個不講求享受?稍有一點不如意這心裡就不高興,你看這貪瞋痴慢就起來了。可見得這個學佛一點功夫都沒有,也就是說這功德,毫無功德。所修的修一點福德,現在德都沒有了,就修一點福報吧,這是佛家有個名詞叫痴福,愚痴,痴福。那個德是福裡頭還有一點智慧,現在福報裡頭沒有智慧,裡面都是貪瞋痴慢疑,所以說痴福。
我們要真幹,那就只有從《弟子規》學起,不能不學,不學不行。從《弟子規》,《弟子規》裡面一百一十三樁事情,這舉例舉出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學的人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古人所謂「聞一知十」。也就是現在人講的活學活用,你把它學會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你做到了真得受用,這是什麼?這是戒律的基礎。再學《感應篇》把它紮實,這個根紮穩,《感應篇》是因果教育,也不長,裡面給我們說的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總共舉一百九十五個例子,我們也要像《弟子規》一樣,用在日常生活活學活用。再學佛門的《十善業道》就不難,三個根紮進去了,戒有根了。佛教給我們以戒為師,我們可以做到了,三皈、五戒、十戒,在家的菩薩戒、出家的比丘戒都能做到,不是假話。因戒得定,持戒、學經會開智慧。
我們現在研究經教,為什麼智慧不開?沒有戒的底子。有戒的底子,他心是清淨的,清淨心生智慧,這多重要。智慧開了就管用,我們就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苦從迷惑顛倒來的。樂從哪來?樂從覺悟來的,所以智慧一開就離苦得樂。所謂心開意解,世出世間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你都通達明瞭,你怎麼會不快樂!依正莊嚴無窮的變化,你知道它為什麼會變,它怎麼個變法你全都知道。你知道、明瞭,你才能掌握,你才能夠幫助他。他迷了,幫助他開悟,幫助他回頭,頭一個用身教做出來給他看,引起他發問,你再給他解答,效果就現前。所以佛有智慧,我們懂得智慧從哪裡來,智慧的根、本我們都有,是自性裡頭的,本來具足的,佛教給我們怎樣把自性智慧開發出來,這些方法就是戒定慧。從智慧就興起四種無礙辯才:
第一個是「義無礙辯。謂了知一切諸法義理,通達無滯故。」了是明瞭,知就是覺悟,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理,這義理,義理我們現在世間一般人講真理,古人講義理就是現在所講的真理,真實不虛。一切法從哪裡來的?一切法從自性來的。從自性什麼地方發生的?從一念不覺發生的,一念不覺就是一念迷了,不知不覺起了一念。這一念雖然迷,他還沒有分別執著,這只是動個念而已,這一念在大乘教裡面叫它做「無始無明」,根本煩惱,所有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它生的,就從一念不覺生的。如果你一念覺,無始無明根本煩惱斷掉,你就一切都覺悟了,就這麼回事情。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你看他是不是一切法都通達?這一切法他沒學過,沒人教他。他十二年,十九歲出去參學到三十歲,十二年當中,他所學的都不是他成佛之後所講的。他十二年所學的,我們用今天的術語來講,他所學的是知識,他老人家講經說法是智慧,不是知識,沒用上。怎麼會有無礙辯才出來?那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就是一念覺了,自性裡本有的智慧全都流露出來了。一念迷了,智慧還在,它不起作用,或者可以說它起作用,它起反面作用,反面作用是什麼?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叫煩惱習氣。所以說轉煩惱為菩提,不能從煩惱上轉,要從哪裡轉?從那一念上轉,一念覺了就轉,一念不覺怎麼轉也轉不過來。關鍵是在一念覺,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如何再回到一念覺?這是個大問題。
佛給我們開這麼多法門,四十九年辛辛苦苦說的這麼多經教,只有一個目的,無非是教導我們找到一種方法,讓你快快的回到一念覺。眾生根性不相同,愛好欲望不一樣,所以佛就開很多法門,你喜歡哪個法門都行,門門皆成無上道。所以佛講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在你自己選擇。選擇怎麼會成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成功;你要同時學很多法門,那就壞了,搞雜了、搞亂了。修行這個事情最忌諱的、最怕的,就是個雜亂,一雜一亂全盤完了。再好的心、再怎麼努力,也是修一點人天福報,與了生死斷煩惱一絲毫都不起作用,你看這多可惜!現在我們總算在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找到一個法門,現在真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法門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年輕的,哪些是年輕人?五十歲以前的年輕人,要好好的學戒定慧,老實念佛。五十以上在中國人都叫老人,來不及了,專念阿彌陀佛,《弟子規》、《感應篇》都不需要念了,能行嗎?能。能夠把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妄想習氣都取而代之,你成功,這叫什麼?這叫道共戒,就是這一句佛號裡面就具足戒定慧三學。你不要再找麻煩,就這一句佛號,圓滿成就了你的戒定慧,妙極了。什麼是佛法?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佛法。真能念十年,十年開悟了,五十歲到六十歲開悟了,開悟了你還有壽命,你再教化眾生,你再發心講經說法不難,你什麼經都會講。到那個時候你智慧開了,你大慈大悲給一切眾生講什麼經?肯定你講《無量壽經》。為什麼?釋迦牟尼佛這個末法時期九千年,只有這部經能度眾生;別的經都是好聽,做不到。這部經可以做到,末法這個九千年《無量壽》是第一經,《阿彌陀經》是第一經。
五十歲以上,我勸大家經就學這一部《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你就學這部經,一部經、一句佛號,把心定在這上面,決定不動搖,決定不改變,什麼時候能成功?十年。真定住,什麼都不要想,真能夠這麼幹,我們照一般這種效果來看,修學效果來看,應該在四、五年你就得三昧。三昧的樣子是什麼?清淨心,《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這你得到了,見思煩惱沒有了;再有個二、三年,你得定一定開智慧。這個智慧不是大徹大悟,是大悟不是小悟,是大悟,大悟你就能夠通一切法裡面的一部分,不是全通,你會通一部分。譬如講淨土宗,淨土宗跟淨土宗有關聯的那些經論你全通了。在這個世間再繼續努力下去會徹悟,大徹大悟那就全通了。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你的身分地位,就經上所講的這些大士,法身大士,你在一生當中證得,可能嗎?可能。有例子嗎?有例子,《華嚴經》善財童子就是例子,學他,他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善財怎樣鍛鍊自己?你看他在老師,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在老師會下大徹大悟,這就畢業,老師不留他,叫他出去參學。在老師會下大徹大悟是根本智,明心見性,老師叫他參學是後得智。五十三參,不同的法門,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行業,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叫他去參觀,叫他去訪問,這是成就他的後得智,無所不知,他一接觸就明瞭。
雖然參學,在整個參學過程當中,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都能不起心、不動念,鍊這個功夫。這個功夫是什麼?這個功夫是真實的定慧,如如不動是定,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是慧,他沒一樣不知道。定慧等學,這才真的成佛,這不是假的。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學了不是沒有用的,真管用!我們得明白這個道理,這是真實的佛法,用在自己身上身心健康,快樂無比,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自己,自己得到的。幫助別人,我們說影響,這個影響是什麼?你居住在這個地方,你能轉這個地方的境界。這地方人造業,境界不好,像現在地球上這麼多災難,你住在這個地方,災難都沒有了,都化解,這是眾生得福。這個化解是什麼?是因你的福報。你還得教他,你要不教他,你將來走到別的地方,災難現前了,所以你要好好教他。教育是根本,治本,我覺悟了,大家統統都覺悟;我明白了,大家都明白了,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這真管用,一點都不是迷信。所以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福報,在哪裡學?在佛門學,在淨宗學。這麼好的東西我們能不要嗎?
一切諸法的義理。這是世間哲學家在研究這個問題,科學家也在搞這些問題,還有宗教家。義理裡面最重要的、最深奧的是什麼?宇宙從哪裡來的,這些萬事萬物從哪來的,我從哪裡來的,你從哪裡來的,他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有這些事情發生,這些事情發生以後怎麼樣的演變,最後結果又怎麼樣,這都是大問題,這都是義理。誰知道?那我們今天可以說,這個事情佛知道。我們中國一般人講「天知道」,天知道這句話說沒人知道,是這個意思。我們學佛之後,天也不知道,天是凡夫,欲界天不知道,色界天、無色界天他也不知道。不但他們不知道,二十八層天之外,聲聞、緣覺、小乘他們也不知道。再往上去,權教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他知不知道?不知道,他要知道就不迷了。可是佛法裡面學什麼東西?就是學這個玩意,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物,包括我們自己,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佛。
佛也有層次,他們雖然統統都知道,裡面也有淺深差別不一樣。《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二個階級,這四十二個等級的人,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他們對這些東西知不知道?都知道。雖都知道,有淺深的差別不同,譬如十住知道,十住比十行就要差一等,都知道,十行講的比十住清楚,十迴向又比十行清楚,算是十地才能講到究竟明瞭。為什麼?他親眼看見了,他六根見到了,宇宙的源起他看到了,一切眾生包括自己怎麼來的他也看到了,他怎麼不清楚!如果這些義理不能夠完全通達明瞭,他怎麼會說得出來?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把這樁事情說清楚、說明白了,說這樁事情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說的什麼?我們今天科學、哲學裡討論的問題,宏觀的宇宙,無限大;微觀的宇宙,量子力學,「小而無內」,宏觀是「大而無外」。你看中國這兩句成語,這兩句話,二千五百年前孔子那個時代,這個話就說出來了,「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不是現在人說的,古人講的。這兩種說的什麼?實在講,就是說的《華嚴經》。
那個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人為什麼說得出來?能說中國古聖先賢不是佛菩薩再來嗎?我不相信。經上講得很清楚,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中國人相信聖賢,所以佛菩薩到中國來示現聖賢身,應以聖人身得度他就現聖人,應以賢人身得度他就現賢人。我在早年跟李老師學經教的時候,我就有這個看法,我向李老師請教,我說中國古聖先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這一類人,老莊這一類的人,是不是諸佛如來在東方應化的,現這種身?老師笑著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事上他沒有說出來他是什麼菩薩再來,他沒講過,沒講出來,沒證據,理上是決定講得通。以後,我跟很多宗教往來,這些宗教經典我也常常看,我也有這麼一個想法,所有宗教裡面的那些神聖、先知、使者,也統統都是佛菩薩化身的,不會是假的。說得最妙的還是就這八個字,「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兩句話不得了,把現在所有科學、哲學全部包括盡了,佛講得多好!現在科學家最新的報導告訴我們,他說今天人類所能夠觀察到的,這是用精密儀器觀察到的,看太空、大宇宙,只能看到百分之十,另外百分之九十不見了,他們看到宇宙的現象是個膨脹的現象,百分之九十不見了。這句話,我們讀過《華嚴經》的人,真正在《華嚴》裡面有一點契入的話,聽到這句話明瞭,真的不見了。到哪裡去了他們不知道,我們知道,到哪裡去了,百分之九十?回歸自性,回歸自性你就找不到了,回歸常寂光,你到哪裡去找?真如此!所以科學家能說出這句話來不簡單。
我們在佛法當中修行,一級一級向上提升,見思煩惱斷了,六道沒有了,你提升了,六道裡頭看不到你了,提升了,在哪裡?四聖法界。無明一破,四聖法界沒有了,就是十法界裡頭找不到了,到哪去?到一真法界去了,諸佛實報土。根本無明的習氣斷盡,實報土沒有了。實報土也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沒有說諸佛如來實報土例外,沒說,所以實報土還是虛妄的。無始無明斷盡了,多久斷盡?經教裡面佛說了,三大阿僧祇劫。諸位要知道,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說我們修行的時間,我們修行時間成佛那是無量劫。可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一天起,你無明破了,無明習氣沒斷,無明習氣很難斷,無明習氣不要去理它,它自己慢慢會沒有了,多長的時間?三大阿僧祇劫。到那時候習氣完全沒有了,實報土也沒有了,那就是科學家講的那個宇宙不見了,它回歸寂光,回歸到自性。回歸自性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自性裡面雖然什麼都沒有,精神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但是它能現。它怎麼能現?眾生有感它就有現,它能夠跟十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它感應道交,那個科學對它沒法子理解,為什麼?它跟常寂光、跟自性相應,它跟十法界不相應,它跟實報土也不相應。所以科學家這種發現很有道理,用佛法來解釋解釋得通,他是個疑問,我們很清楚。
這在什麼地方能看出這個事實真相?自性本定。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句話講的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必須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自性本定就出來了,你才能看到事實真相,你看到的微觀世界,比今天量子力學裡頭看的更透徹,量子力學發現跟佛經上所說的還有一段很大的距離。在宏觀世界裡面,他們講百分之九十不見了,那就是我們剛才向諸位報告的,回歸自性了。一切法從自性流出來,最後還回歸自性。這個現象是自然的,在佛經上有個術語叫「法爾如是」,自然規律它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大的循環,回歸自性那才真正叫大圓滿。所以,生到實報莊嚴土不是真正圓滿,回歸常寂光才是真正圓滿。我們看這四種無礙辯才,法身大士才有,一般人哪有這個能力?我們今天了解這個現象是因為靠《華嚴經》,讀《華嚴經》才知道的,這是理論。
第二「法無礙辯。謂達一切諸法名字,分別無滯故」。這二、三是講方法,首先講法,法是一切法,從法相上講,前面是從理上講,一切法的理,這是一切法的相,現相,你能知道一切法的名字。名字從哪裡來的?名字是人給它加上去的。無論是什麼人,無論是哪國的人,現在講無論是哪個星球的人,無論是哪一種不同空間的眾生,他們給這些法所命名,你統統知道,你不必要學,全知道。真的嗎?真的,有證明,你看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水就有這個能力,它沒學過,我們寫中國字它認識,你寫英語它也認識,西班牙語也認識,有很多土著那些文字它都沒有障礙,我們就知道這是自性的本能。外太空不同維次空間的,他們給這些萬事萬物命名,明心見性的人全懂,他都認識。所以它會看、會聽,會聽這些語言、音聲沒有障礙,而且懂得人的意思。不必說話,你起心動念它全知道,你的念頭善,你看它給你的回應,結晶非常之美,你看到了;你的念頭不善,它的結晶很醜陋、很難看。江本博士十幾年的實驗,每天都做上千次的實驗,他們有一個小組,我到他實驗室去參觀過兩次,那真的不是假的,科學家承認。所以性德不可思議。
第三「辭無礙辯。於諸法名字義理,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為其演說。能令各各得解故」。辭就是言語,你有能力恆順眾生,無論什麼樣的言語文字你不必學,你全通了,一接觸就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佛在大乘經常常告訴我們,這些法從哪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自性就是真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只要真心見到了,真心所現的萬法,整個宇宙,在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你全都明白了,什麼障礙都沒有了,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你說不出來,無礙辯才。
第四「樂說無礙辯。謂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聞法而為說之,圓融無滯故」。第四是四辯的大德,這個大德是歡喜說,不必你請教,很熱心的遇到你就告訴你。佛能觀機,看一切眾生根性,所說出來的跟你的根性相應,你能夠聽得懂,你能夠理解。你聽不懂的東西他不說,你不需要知道的東西他不說,應機說法、歡喜說法,這是樂說,樂是喜歡。這個字在此不念「勒」,樂是快樂,念「要」,樂是愛好,喜歡、愛好,是這個意思,樂說。所以這條是德,他要不愛說的話,那前面雖有辯才,眾生得不到利益,眾生得到利益就是他大慈大悲,喜歡說,主動的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喜歡說,遇到人就說。有人,佛一定是等他開口問,提出問題再跟他說,有些人沒有問題,佛也跟他說;這部經就是阿難問的,佛才說的,《彌陀經》沒人問,佛自己說的。誰會問、誰不會問,佛都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所以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應該給他說什麼法,此時此處,你現前這個階段,你所需要知道的是什麼,佛都會告訴你、都會幫助你,會給你解決一切現前這些疑難雜症,慈悲!
這裡頭最重要的,幫助你破迷開悟。這是佛無量辯才裡面的真實義,真正用意是幫助你破迷開悟。終極就這麼一個目標,幫助你大徹大悟,幫助你明心見性,幫助你圓成佛道,這是佛教。只有真正得到佛陀教化的真實利益才知道感恩,沒有得到真實利益,那個感恩都不是真實的,說佛恩德怎麼大、怎麼大他不知道,他迷惑顛倒,他怎麼知道?哪一天覺悟他才曉得,他才懺悔。佛生生世世照顧,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感恩佛還是照顧,佛並沒有說你不感恩,我就不照顧你,甚至於你侮辱佛菩薩、毀滅佛菩薩,佛菩薩還是照顧,你看慈悲到這種程度,不是凡夫知見。為什麼?因為他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他是一體,同一個自性現的,同一個自性生的,同一個體,是自性,同一個體,《還源觀》上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諸佛如來從這生的,我們這些芸芸眾生也是從這生的,畜生、餓鬼、地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從這生的,一個體。你做錯什麼事情,做錯什麼壞事,他都沒有放在心上,你的心上有,他的心上乾淨,完全沒有。這是你的真心,這是你的自性,你自己迷失了,你現在用的是妄心,用妄念。所以佛能夠圓融無礙,為一切眾生示現、說法。
「上表諸大士契於聖智,得無礙之辯才,善應根機,廣宣妙辯,故曰:得佛辯才」。所以我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知道在戒定慧上下功夫,才能恢復自己自性的無礙辯才。如果不從戒定慧,從經教廣學多聞,好像也有辯才無礙,那是不是經上講的辯才?不是,因為你沒有智慧,你還是煩惱習氣當家做主,你哪來的辯才?那種辯才遇到一些人提出問題你還是無法解答;智慧開了之後不可能有這個現象,都能解答。末後這一段,「《甄解》復進一解曰」,這日本的大德也很了不起,這些話也都是佛在經上說的。「若依根本教,但說一字,亦為得佛辯才,傳如來如實言故。不但此菩薩爾,凡夫說亦同諸佛辯才,讚揚佛慧功德,開化十方有緣而已」,這個話說得好,《甄解》真是說得好,依根本教。什麼是根本教?不起心不動念是根本教,起心動念就不是根本教。不起心不動念,只說一個字,就能把自性的辯才顯示出來,哪一個字?一般講「佛」字,只說這個佛字就行了,全都代表了。要是從更深的意思來講,任何一個字,那就不一定講佛字,任何一個字,為什麼?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從自性流的,任何一個字都是從自性流的,都回歸到自性。這個意思就太深了、太妙了!你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禪宗裡面,那一種的應對叫禪機,他們說話我們在旁邊聽不懂,不知道什麼意思。那都是屬於依根本教,說一個字,說兩個字,說一句、兩句都無所謂,那真的是佛辯才。真正懂得,他也入境界,他不入這個境界的話他不懂;也就是說,他要沒有得根本智他也不懂。得根本智的人,彼此能通達,能懂;不得根本智,用這個方法就錯了,那還得用我們世間的方法,世間人才懂。這應機說法,對什麼人用什麼方法。
〈本篇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28、129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