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悲心,多生多世都不會捨離眾生 ......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悲心的理解過於膚淺,例如看到一個人在救濟窮人,或者給予醫療、教育等等,我們就說他是一個有悲心的人。雖然濟貧,義診,救災等等行為也很好,但這些只是悲心的一部分,都還只是減緩眾生暫時的痛苦而已,然而真正的悲心不只如此。

悲心不應該淪為只是幫助眾生消除暫時的痛苦而已。悲心所關切的是更深切的問題,悲心思維的是:「什麼是更深切、更嚴重的痛苦?而造成這些痛苦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眾生去消除這根本的問題?」這才是我們應該去想的。

剛剛上面提到的貧窮、失學、缺少醫療救護等等的確是痛苦,但是那些只是今生暫時的痛苦而已。悲心關切的是更深切、更嚴重的痛苦之因,那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無明」。無始以來,眾生就是在無明煩惱的驅使下,顛倒取捨,顛倒善惡因果,因此受著根本不必要的痛苦。

同時菩薩的悲心是生生世世一直延續的。對於一個真正的菩薩來說,他的善心、菩提心,他的承擔力、願心、願力,是多生多世都不會捨離的,他的悲心是廣大、是長遠的。同時,菩薩的悲心也不只是針對一、兩個人,而是希望盡虛空的一切眾生都能究竟地離開痛苦。

我們說小乘的別解脫戒的時間是比較短暫的,也就是一般說的五戒、居士戒這些別解脫戒,是我們在一生當中要持守的,也就是盡形壽要奉持的。菩薩戒的時間卻是很長的,是直到未成菩提果位之前,在未成佛前都要領受奉行的。因此如果沒有打好基礎,而要堅持持守菩薩戒是相當困難的。所以菩薩戒不是隨口說說:「好好好,我來受戒」就可以受的。

像是別解脫戒,這些一生當中持守的戒,或許還勉強得來,但是菩薩戒你卻沒有辦法說忍就忍下來的,因為對菩薩戒的形容是:「眾生再多、時間再長、再困難都無所畏懼。」領受菩薩戒的準備標準是很高的,因為如果沒有想好就隨便受戒的話,菩薩戒是很容易毀壞的。這也是為什麼有關菩提心的修心法門非常多,重點都是在幫助我們發起菩提心之前,能有更好的準備,修心的基礎穩固之後,菩提心才會修得比較好。

菩薩的善心和一般的善心是不同的。我們一般會說某某人是一個好人,因為他很有善心,他一生當中幫助了許多人。這也很好,但是再好,他也只是一生當中的幫助而已,但是菩薩的善心是長遠的,是多生多世直至未成佛前都不停歇地利益他人究竟遠離痛苦,成就佛果。

~ 尊勝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 2016年大寶法王教授《解脫莊嚴寶論》課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