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 愛情真的值得「生死相許」嗎?

 

  世間很多人都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當成愛情的最高境界。那麼在佛陀眼裡,愛情的本質是什麼呢?


  芸芸眾生都耽著情愛,正如一首流傳已久的詞中所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句話出自元朝詞人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當年,16歲的元好問趕赴并州應試,途中遇到一捕雁人,他說自己今天設網捕雁,捕得一隻殺死後,但見另一隻在其周圍悲鳴不已,久久不離,最後竟從空中直衝而下,撞地殉情。


  元好問聽後心緒難平,便從他手中買下這兩隻雁的遺體,將其合葬於汾河岸邊,命其塚為「雁丘」。


  看了這個故事,不少年輕人可能要問:無始以來,人們非常憧憬的愛情,果真有那麼美好嗎?真的值得「生死相許」,令人沉迷至此嗎?佛陀與世人眼中的愛情,又有哪些不一樣呢?


  其實,在世人的定義中,「情」就是一種互相纏縛、同生共死。


  而佛陀,對男女間的愛情、婚姻也沒有全盤否定。如在《善生經》中,就教導夫妻之間理應相敬如賓,丈夫應以五事愛敬妻子,妻子應以十三事敬順丈夫,如此才能夫妻異體同心,家和萬事興。


  但與此同時,佛陀又會提醒大家:愛情歸根結底是一種執著。當自己特別執著一個人時,雖然會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到頭來,終究是苦大於樂。


  或許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覺得愛情無比甜蜜,怎麼可能是一種痛苦呢?當然,假如你沒品嚐過愛情的滋味,有這種想法也很正常;但若是過來人,對於個中的辛酸,相信定有特別深刻的體會。


  愛情為何殘酷,因為「愛別離」「求不得」


  無始以來,許多人總以為愛是永恆的,所以,一旦它有了點滴變化,就會感到巨大的挫敗……


  愛情的痛苦雖然千差萬別,但仔細觀察,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愛別離苦」,即所愛的人離開了自己,由此便痛不欲生;還有一種是「求不得苦」,因為得不到所愛的人,沒了這個「皈依境」,就認為自己活得無依無怙,了無生趣。


  不過,假如你明白了無常之理,縱然無法跟最愛的人在一起,也不會那麼難以面對。


  藏地曾有位上師叫吉丹鬆貢,一天他的鄰居過世了,悲痛的寡婦來見他想尋求慰藉。


  她剛踏進上師家中,就碰到了上師年邁的母親。她扯著頭髮,語無倫次地向老媽媽傾訴著自己的巨大痛苦。當時,老婦人抱著她,一個字一個字地告訴她有關無常的教言。慢慢地,她的悲痛之情得以舒緩,忘了要見上師這件事,然後起身回家了。


  幾個月後,上師在傳大手印時給弟子們敘述了此事,並特別開示說:「無常的教言非常殊勝,連剛失去丈夫的寡婦都能很快明白,知道不要把每一件事都執記在心頭,由此很快脫離了苦痛。」


  還有一則故事:


  從前,有一個女人死了丈夫,她每每想起與丈夫生前的恩愛,就痛不欲生,於是天天做很多精美的飯菜拿到墳前,一邊痛哭一邊說:「親愛的丈夫,你吃一點吧。」


  有個牧童看到這種情況,很想幫助她,就找了一頭死牛搬到墳地,然後割了許多嫩草放在旁邊,也是一邊哭一邊說:「親愛的牛,你吃一點吧。」


  女人看到後,不屑地對牧童說:「牛已經死了,又不可能活過來,你在這痛哭有什麼用呢?真是個傻孩子!」


  牧童回堪布答:「我才不傻呢!我的牛剛死,它的樣子還沒變,身上還是熱的,多叫它幾聲也許還能活過來。你的丈夫死那麼久了,都已經火化了,你還哭著讓他吃東西,那才傻呢!」


  聽牧童這麼一說,女人想想也對。從此,她的生活恢復了正常。


  可見,人的心若專戀於某個對境,一旦失去了,就很難從痛苦中拔出來。但如果明白一切皆無常,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那很多事情也就想得開了。


  佛陀說:對愛情別太執著了


  無始以來,人們都沉迷於「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幻境中,看看我們周圍,因情而苦的人前仆後繼。其實,你若能懂得一點佛教道理,比如萬法皆為無常,緣合則聚、緣滅則散,以及一切都是空性,就會明白「情」也不過如此。


  現在有些年輕人挺可憐的,雖然學識不錯,但由於從來沒有學過佛法,無法洞察愛情的真相,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可能失魂落魄,甚至有時因無法接受失戀而踏上一條「不歸路」。


  其實,世人歌頌的偉大愛情,只是一種分別妄執,假如過於執著,痛苦必會接連不斷地降臨。誠如《正法念處經》中所說:「若人貪著欲,眾苦常現前。」


  前不久,某大學就發生了一幕慘劇:一對戀人在考研之前,女生對男生說:「如果我們都考上了,關係就保持下去;如果你考上而我沒考上,愛情也可以繼續;但若我考上而你沒考上,那就分手。」


  也許是造化弄人,最終女生考上了研究生,而男生落榜。於是女生提出拜拜。男生特別傷心,因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就衝到女生寢室,先將戀人掐死,然後自己也跳樓了……


  與這種自私自利的愛相比,佛陀所提倡的愛,不附帶任何條件,所以,絕不會因付出得不到回報而痛苦。


  當然,若有人問佛陀:「應該如何對待愛情?」佛陀並不會勸所有人出家,也不會讓所有人學佛。佛陀只會說:對愛情不要太執著了,否則一定會活得很苦,而且,這些苦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完全是自作自受。


  所以,且不談佛教的甚深境界,僅就現實生活來講,年輕人若能懂得一些佛理,內心也會變得比較豁達,這對未來會有不可思議的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