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懈怠是因為習氣太重嗎?
如果一個人習慣了為大小事情擔憂,為與自己有關的和無關的事情而感到焦慮,那麼他就非常容易產生掉舉之結。
問:我從去年才認識到佛法,還能夠積極的去學習,一年了,現在我反而很是懈怠,每天顯得疲勞,做事沒有效率,磨磨蹭蹭,只要打坐就昏沉,控制不住,也沒有多大熱情念佛持咒,請問師父是我的業障太重提不起精神呢,還是我自身的習氣太重(懶散,懶惰,做事沒條理,慌亂)呢,這些習氣真的太難改了,我該怎麼改正呢?感恩師父給予指教!
慧廣法師答:說真的,在我們沒有真正進入到修行狀態中,這是很容易產生的事情,嚴格來說不能稱之為“習氣”,佛法里叫做“掉舉”,就是說,沒有延續初發心的激情,時而精進,時而懶惰。“掉舉”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擔心自己修行不夠,焦慮修行沒有進步等等。
如果一個人習慣了為大小事情擔憂,為與自己有關的和無關的事情而感到焦慮,那麼他就非常容易產生掉舉之結。打個比喻,孩子出門在外,父母總是有操不完的心,擔心他們吃不飽,擔心他們穿不暖,擔心他們不懂得照顧自己,又擔心他們被別人欺負。再例如,我的一個學生的父親,一輩子都在為社會的不平事而感到憂心,關心社會民生固然是一件好事,這說明他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而且關心他人的人,但是他的擔憂不僅無法對社會產生正面作用,而且還給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困擾,你說,到底是憂好,還是不憂好?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諸如此類的擔憂和焦慮還有很多,比如對房子的擔憂、對衰老擔憂、對健康擔憂等等。試想,這麼多的擔心,內心的波瀾又如何平靜?
憂慮是產生掉舉之結的一個重要原因。有時,對往事的追憶與不能釋懷,也會使人產生掉舉之結。以上的所有情況,當然都是人之常情,但是《金剛經》中也說過:“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什麼意思呢?它的意思是,你無法控制未來,也無法改變過去,就連現在發生的事情你也無法控制,因為每一個當下都在飛快地變成過去。而且,世界上的事情,都像夢幻泡影一般,它們在飛快地變成記憶,記憶又在飛快地消逝著,所以,萬事萬物都是你執著不了的。那麼,你為何還要為了那些尚未發生或者很快過去的事情擔憂而不能釋懷呢?所以說,對治掉舉之結,最好的方法,是明白世事的虛幻,產生真正的出離心。當你對紅塵產生厭離之心時,諸多雜念便會自然止息,這時候,你便可安住于靜寂之中,不管念佛持咒,誦經打坐,就不會被“掉舉”所困擾,而讓真心隨緣生起妙用,進入真正的修行狀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來源:慧廣法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