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什麼是再來人?能否不來?

社會上很多都是再來人,這其中有修行的關鍵

我們都曉得佛學分成大乘小乘,嚴格的講,小乘裡頭又分兩個;一個是小乘,另一個比小乘高一點,普通我們叫它中乘。小乘又叫聲聞,比聲聞高一點叫獨覺,也叫緣覺。

像阿難、須菩提等,在佛的弟子里只能算是聲聞,再高一點就是獨覺佛,獨覺佛又叫做辟支佛,辟支是梵音。獨覺就算生在沒有佛沒有文化,甚至沒有佛教的世界,他自己也能開悟;雖不算大徹大悟,可是還是作一個了不起的超現實的聖人,這個屬於獨覺,也叫做緣覺,仍屬於小乘。

所謂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羅漢,果是果位。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二果羅漢叫斯陀含,這都是梵文譯音。三果羅漢叫阿那含。四果羅漢叫阿羅漢。羅漢不一定是出家人,無論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成羅漢。不過佛在世的時候,證得羅漢果的,出家人比較多。

如何能夠修到四果呢?必須能夠斷掉了見惑、思惑。「見惑」有五個,是思想上,學問上,觀念上的問題;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邪見」、「戒禁取見」。「思惑」也有五個,就是貪、嗔、痴、慢、疑,這也是人性,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四果的證果,就是我們學佛的重點;學佛先不談大乘,大乘是以小乘為基礎的,小乘都做不到,大乘大不起來。

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預流果,斷了五個見惑,但是,根本思惑還沒有解脫,因為余習未斷,所以要七還人間。余情是剩餘下來的情感,斷不了的,還是要七還人間才能了。如果七還人間時,不曉得再進修,還是會後退的。

修到了預流果的人,死後不到這個地球上來了,而升天去了。在天上的一輩子,比我們地球上長得多,天上的生命結束了再來做人,這一種人稱為再來人。當然再來人不曉得是男人還是女人,是漂亮或不漂亮,是大富貴或者是窮苦,都不一定的,這個帳很難算,電腦也算不清。他們是來世間受報的,因為有些帳沒有還,要來還帳,七還人間,生了死,死了生。所以,依我看來,社會上很多都是再來人,當然在座之中也許很多,不過自己不知道罷了。須陀洹再來人間,就是還債,自己也不知道。假使自己能夠知道,就已經不是初果羅漢了,一下就超過去了。

「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陀洹就是預流果,預流就是入流,入什麼流呢?入到聖人之流了,已經站到聖人隊伍里去了;也可以說,他所悟的道已經入法性之流了。法性不是人性,人性是醜陋的一面,等於說,我們人性是這一面,法性是那一面,他已經由普通的縱慾、情感、愛欲脫出來,進入清凈的法性一面了。

佛說,怎麼能夠達到初果羅漢呢?佛在這裡已經講到功夫了,剛才是講原則;所謂的入流,反而無所入。換言之,他證到空的境界,就是緣起不起了,緣起性空了,也就是證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

所以說他不入色,眼睛視而不見,一切人、形象、青山綠水看著都很好,都無所謂了。普通人一看到好,結使就來,被好捉住了;初果羅漢不會被好境界捉走,此心歸到平淡,沒有事。不入聲、香、味、觸、法,這是什麼境界?這就是應無所住,這就是真的無所住。修養到在人世間作人、做事,利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無量的功德,過了就過了,能夠隨時如此,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都是這個境界,這才算接近初果羅漢。

有一個年輕同學,過去也問過我,他說:老師啊,像我們現在打坐用功,經常楞住了,楞在那裡,好像看不看都沒有相干,這是不是入到預流果啊?我說差不多啦!入到芒果那裡去了,茫茫然,那是楞住了,那並不是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你不要看這是楞住了,這也是有一點道理,只不過,這是他用功過程中的現象而已!如果認為這樣就是入了預流果,那就不對了。有人修行用功,有時菜飯吃到嘴裡是什麼味道也不曉得,你說真的不曉得味道嗎?又不是,他味道也知道,只是感受上沒有那麼強烈,比較平淡而已!真正學佛用功,會到達這個境界的,可惜不能持久!而且都是瞎貓撞到死老鼠,偶然來一下,過兩天就沒有了。不要說我們是如此,連大阿羅漢們也不行啊!維摩經上都有,像迦葉尊者,及佛在世的一些大阿羅漢們。都難完全到達不入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

得了初果羅漢,對於六根六塵不是不動心,只能說入流而已,可是心念之流還沒有空,等於石頭壓草,碰到某種環境,還是會暴發的。

到了二果「斯陀含」,是一還果了,思惑的根根拔出來一點,死後再來一次世間,把所有的債務清了,可以到另外清凈的地方去,也只能算是暫時請假,還非究竟。

「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二果羅漢,只有一次迴轉人間,名義上講再來一次,等於沒有來。什麼道理呢?有許多人生死到了,過去的業債已經完了,有時候來入胎一下,在胎兒階段就流產了,就完了,這一生債算是還夠了。這是真的啊!講的很實在,聽起來好像死無對證。有許多人跟父母的因緣很好,但是時間很短,緣也完了,他也不須要再來,你應該替他高興,他是已經成就了的人,只不過欠你這麼一點親情之債。但是你也欠他眼淚啊!你也為他傷心哭這麼一場,帳也完了,就可以了啦!這是二果斯陀含。

初果、二果羅漢死後不來,就暫時升天去了,升的不是色界天,而是欲界天。我們中國人講的三十三天,是欲界天的一個中心而已。這一層天的中心並沒有離開日月系統;所謂欲界是指生命由男女情愛結合而延續的。不但人是如此,任何的生物都是由兩性雌雄的關係而來,因為有愛有欲,所以稱為欲界。欲界里的天人地位比我們高,譬如普通民間拜神拜仙啊,稱所拜的神、仙是菩薩,這些都是欲界天天神的境界。初果羅漢死後往生,是上不了色界天的,只是升到欲界天而已;因為他只斷了一部分的情,而且這個情是壓下去的,欲的根未盡,所以仍在欲界天。

有些人的表現,可以看出來是天人中的人,他的情緒與一般人不一8

三果「阿那含」叫做「不還果」,不回到人世間來了,直接從天上證四果入涅槃。佛經上說,他們涅槃的時候有幾句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梵行已立,我生已盡,清凈修行的,不一定得道啊!天人清凈境界的修行,已經建立得到了。所作已辦,欠債還錢,債務都沒有了。不受後有,不再來了。有些經典上用四個字形容,「長揖世間」,向人世間作個揖,大家再見,不再來了,這個叫不還果,三果羅漢。

「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三果羅漢就高了,說不來人間,也不一定,他還是來,因為他已經無生死可了,來也不怕,只是羅漢有隔陰之迷,投一個胎就迷掉了。到了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迷,自己知道。三果羅漢生死來去比較自由。

我自己這些年沒有到處跑,所以也沒有聽到什麼;年輕在大陸時到處跑,聽了許多奇事。譬如我有一個四川朋友,他就告訴我記得三生的事情,他是很有名的一個名人,學問好,文章好,當然他也不輕易講這種事。到了三果的再來人,有時候他明知而不說,因為他生死可以來去自由。有些人入胎不迷,住胎的時候迷掉了;有些人入胎住胎都不迷,出胎那一剎那迷掉了,各種情況不同,都是因為三果羅漢定力程度的差別而產生的結果。講三果羅漢「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就是因為三果羅漢生死來去比較自由的原故。

到了三果,才能夠升到色界天,色界天的最高處「大自在天」,佛經中又叫「有頂天」,好像天頂有蓋一樣。佛經中說,假使從有頂天丟一塊石頭,佛說要十二萬億年才能到我們這個地方。換句話說,欲界天還在這個銀河系統,色界天已經超出銀河系統了。

要到四果阿羅漢的果位,才算在這個世間成就。阿羅漢是譯音,阿是無的意思,阿羅漢就是無生,永遠沒有煩惱,沒有魔障,心中之賊拔去了,此心永遠清凈光明,這是阿羅漢果。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講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來人世間這個欲界了,實際上來不來呢?還是要來;就是到了四果阿羅漢,也不是絕對的不來。大阿羅漢一定八萬四千大劫,地球形成又毀,毀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則已,一出定怎麼辦?也只有迴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脫,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還是要迴向大乘,由小乘的聲聞,向這個大乘,才能真正成就。也就是說,真正四果的阿羅漢,「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就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法證到空。如果你還有空的境界,就落在邊見了。如果說你是無邊,則又落在見取見了,這都是見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沒有空的境界可得。我們現在有少數的同學朋友們,打坐坐的很好,自覺進入空的境界,可是你千萬不要把空的境界,弄成只有比身體大一點點的範圍!那不是空,那是一個洞,那樣的空是落入邊見的小邊見。為什麼人會有空的範圍而落在邊見呢?原因是智力有限,人的智力與心力有限度,所以才會產生這一種見解。

「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到達了阿羅漢的境界,他沒有絲毫我已證果的念頭存在。如果有這一念在,一念就是萬念,這一念就會牽連到重重疊疊,所以華嚴經稱為「帝網重重」。帝就是大,我們的思想、感覺、情感,像一個無比大的大網,只要一個網眼洞動一下,其他的眼洞都跟著一起動,就是所謂帝網重重。我們修持的業力,心性的業力,一念動,百千萬億念都牽動其中。說有一切有,說空一切空,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大阿羅漢,如果有自覺已證到阿羅漢的境界,他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都有,他只能算是個貨真價實的凡夫,根本沒有得道。拿禪宗來講,如果有人說他已經「悟」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誤」。有人還自認為是大徹大悟呢!當然啰!那是大錯大誤!就像一個人身上有一萬塊錢,他絕不會在街上到處向人去講的,這是個普通的道理,更何況一個得道悟道的人,決不會自覺有道了。

《維摩經上》所講,余習未斷。維摩經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來,落在大阿羅漢身上就沾住了,落到大菩薩身上,沾不住就掉下來了。維摩居士說,一切大阿羅漢,八十八結使斷了,但余習未斷,剩餘那個根根的一點習慣還沒有斷,這就叫余習末斷。大阿羅漢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平常人!

無色界天,那就難爬了,大阿羅漢可以到。大阿羅漢差別很大,譬如須菩提、阿難、迦葉尊者,有時也稱大阿羅漢。嚴格講起來,釋迦牟尼佛也是大阿羅漢,不過,他這個大阿羅漢就大了,大到叫如來了,所以到達大阿羅漢的境界很難很難。

這四個羅漢果位,包括了三界的天人。三界的見思兩惑叫做八十八結使,欲界里最多,像八十八個疙瘩,結在一起。能夠修行解開一兩個,那已經不得了了,臉上放光了,能夠解開四五個,連頭髮都會發亮呢!所以真正講修行,就是解開結使,轉變自己心理的行為。心理行為轉變了,進一步能夠把智慧開發,斷了思想上、見解上的偏見,才叫做解脫。學佛修行,不論大乘小乘,都是五個程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為什麼要持戒呢?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結使不再與外界連起來,不再打結了,不準外面打進來,自己也不想打出去。但是持戒就要定力,所以要修定,打坐不過是修定的一種方法而已!真正修定要隨時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點,止於至善,固定在善的一點上,這時,八十八結使還沒有動搖,要到達智慧發起了,結使才開始有一點點動搖;等到解脫了幾個結使,才解脫了思惑。

知見又不同了,見是看到,看到慧,見到性空緣起真正空性的一面,性空緣起翻過來是緣起性空。所以說佛法各宗各派,認為只有修中觀才對,或修什麼才對的,對不起,你都困在五見里的見取見了。主觀認為只有這個才對,你已經被它束縛住了。所以,要把這一切解脫了,才能叫做學佛。

迴轉來只談我們現在做人的修養;一個人要把心中的貪嗔痴慢疑洗刷乾淨,平等,慈悲,愛一切世人,設法除掉見思兩惑。

整理自《金剛經說什麼》

*************************************

普通的心理學,是講現象的分析和研究,越發展越細。佛教的心理學,如八十八結使,唯識宗的百法明門論等,是道德的心理學。它有一個前提擺在那裡:就是說只有證道者的心理才對,其餘的都不對。這是至善的、純善的心理學。唯識是了不起,現在這裡談的心理,還是大原則,如要一條一條分析起來,就不勝枚舉了。

有心宏揚唯識的人應該留意,不要關起門來稱皇帝,以為只有佛家的東西才了不起,普通的心理學也有它的道理。我們修行,就是要檢查自己的心理,這就是見地。心行做不好,乃至對人處事的行為改變不了,就算是功夫做好了,也沒有用,充其量也不過是大海裡頭的一個盲龜而已。

這個見地也涉及了行願,修小乘的行願,要證得羅漢果位,不但功夫要做好,心理上必須要去掉這些見思惑。

九地:三界中又分作九個程序,這個世上的人,是欲界「五趣雜居地」,也就是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類,都住在這裡,是凡聖同居的地方;再加上色界與無色界各四地,共有九地。

未證得菩提以前,都在三界中轉。這裡自己去研究,做心得報告。這一章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的思想、見地一有偏差,就已經落在凡夫境界中了,自己還不知道。

在斷惑證真的四果中,斷了見惑粗的觀念煩惱,才是預流果,又稱須陀洹果,也就是初果。一來向:斷思惑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稱斯陀含向,也是一來果的候選人,又稱斯陀含果。斯陀含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五還人間,生天,再下人間,如此來往五次,就不再來人間了;但另一種說法是,死後升天,再下一次人間,就不再來了。所以在教理上說,認為立地成佛是做不到的。證羅漢果也不容易,須看我們自己的修持功夫。

關於見思惑,三界九地與斷惑證真的關係,在俱舍論中都有提及,可以作參考。所謂「論」不是佛說的,是一些菩薩修證成果的經驗,記下來告訴我們。

大家要特別注意八十八結使,唯識百法明門論的五十一種心所,什麼是根本煩惱?什麼是隨煩惱?隨眠煩惱?這「隨眠」二字譯得非常好,它纏著你,跟著你,使你在睡眠昏迷的狀態中,自己也檢查不出來,被它迷糊住了。其實,這也是自己的魔障。一層一層檢查,八十八結使能去幾層,你禪定的功夫絕對就到了那裡。

若按照普通講法,念住就是初禪,這個只是普通說法。至於真正的初果位,就不是這樣了。所以,你即使得了初禪,卻不一定證得初果。因為果的標準就是根據八十八結使,也就是你那個下意識的罪惡煩惱的根,貪瞋痴慢疑去掉了幾層,就是果位的考驗。

我們不能不通教理,不要以為光是打打坐,抱一個話頭就行了,沒有用的。所以別人問禪,我就說:我有「饞」,你那裡有好吃的我就來。哪有那麼簡單?不容易的。你就是做到念住,還要看你是住在什麼念,念住在昏沉也是住,沒有用的。氣質沒有轉,心行沒有轉,沒有用的。

其次,就算做到氣住,呼吸停止了,充其量是二禪,並不一定就是二果。單單氣住,並不能證果位。氣住可以用意志控制做到,與道不相干。而且氣住了以後,只要一逗他,他發起脾氣來比誰都大。所以修行不是如此,不要搞錯了。你認為氣住了,自己有功夫、有道了,那個道賣幾毛錢一斤啊?沒有用的。主要關鍵在心理行為。

二禪氣住後,同時要查查八十八結使,心理的罪惡煩惱去掉了多少?身口意三業去掉了多少?所以有許多人都講功夫,講了半天,身口意三業一點都轉不了,自己不要自欺了。

脈停,印度很多瑜伽士都能做到,埋在土裡不會死,這都是能夠練出來的。這只是說明我們的生理功能,能夠用心訓練成各種狀況,這個是唯心所造,做得到的。至於說,這是不是道果呢?不是的。

至於三果、四果,每個道果,都可以在八十八結使表查到。自己每天要隨時檢查自己,看看心理行為中,煩惱罪惡的狀態解除了多少,檢查今天善行做了多少,所以古代儒家有功過格,用紅黑豆來標記,以檢查自己的心理行為。

《如何修證佛法》


度輪法師:就算你證到羅漢,再一入胎,也就把所有的神通都忘了

我們人修道,其他的法門都是有一種不安全的情形,也就因為沒有人保險。好像你持咒,持了幾年咒,覺得沒有什麼成就,就停止了,不持了,這就向後退了。

或者你念經,念了幾年,覺得也沒有什麼好處,於是乎就不念了,退了。或者今生你不退,等到來生又退了。

今生你念經也很精進,念咒也很精進的,可是你沒有修行成,到來生,來生就不精進了,就休息下來。

為什麼呢?因為「羅漢有住胎之昏,菩薩有隔陰之迷。

不要說你是一個凡夫,就是證到羅漢,你再一入胎,也就把你所有的通都忘了。菩薩有隔陰之迷,他一經過這個胎,一投胎之後,他也就迷了。

若遇著善知識,能指點你怎麼樣修行,這還可以得到覺悟;若遇不著善知識,今生退墮,來生更退墮,就不容易再發這菩提心,所以這很容易就退墮了。

可是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就沒有退了,只有向前精進而沒有退了,能得到這個四不退。

四不退,第一就是位不退,第二是行不退,第三是念不退,第四是究竟不退。

「位不退」: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這個佛位。你到那兒蓮華化生,等那華開了,就見佛聞法,悟無生法忍,不會再墮落了。這叫位不退。

「行不退」:方才講的一般人修行,今生修行精進,來生又懶惰了,不精進了,這叫修行沒有長遠心。

等你生到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沒有三惡道苦,迦陵頻伽、共命之鳥都在那兒說法呢,都是幫助著阿彌陀佛說法。

所以生到極樂世界,修行的行也就不會再懶惰了,總是向前精進,勇猛精進。

「念不退」:好像我們人在娑婆世界修行,今天想要往前精進,生出精進的這一念。

精進了一個時期,覺得精進很辛苦,沒有休息那麼自在,於是乎就不精進了,生出這個懶惰的念頭來了。這個念就退了,行雖然沒有退,念已經退了。

在這短短幾十年的過程中,退墮的心比精進的心就多得不得了!這個念就不容易不退 。你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晝夜六時都是在那兒說法,你不會有退墮菩提心的這種情形。

「究竟不退」:生到極樂世界,得到蓮華化生,任何的時候也不會再退了——不退落到凡夫,不退到二乘,也不退落到菩薩。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這四不退。


大安法師: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薩再來

問:請問法師,接觸佛法以來經常聽到這個人是法身大士,那個人是菩薩再來,現在有這麼多的佛菩薩在世間為什麼還稱為末法呢?請法師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是不是你你經常聽到這個那個什麼再來啊,要知道這就是一個現代佛教在宏揚過程中極大的弊端——以凡濫聖。

真正的佛菩薩再來,他會像楞嚴經裡講的一樣,不會泄露密因的,動不動就宣稱自己是什麼再來。或者是別人讚揚他是什麼再來,這些我們都要加以杜絕。

今天下午我就接到一個電話,說有一個活佛在宏法,說,你們念佛業障很重,先不能念佛,先要持一個什麼咒子,等咒念完了,消了業障再來念佛,而且說他是大目建連再來。這些假冒偽劣,欺騙眾生。於是很多念佛人跟著跑了,先去持他的咒了。今天下午領頭還要我和他勸一下,我心想勸有什麼用,他都自稱大目建連再來了,我們還勸的來嗎。

所以說這個時代是很麻煩的時代,我們一定要平實下來。真正的祖師大德,有道德的人都是謙卑的,都是謙虛的。當他說自己是法身大士再來的時候,這裡就含著許多不可告人的東西在裡面。而且是自誤誤人,佛法就裁在這些人身上,我們不要聽信。


南懷瑾:再來人——明朝女子葉瓊章的故事

有一位女的,文學很高,明朝的事。

明朝有位大禪師叫泐(le四聲)庵師,泐庵禪師,朱元璋以來他是不得了的哦,最大的外交官。這個在明朝歷史上啊,正史上不大記載他的。這位和尚道行又高,為朱元璋、為明朝國家做了很大的事,非常有名,學問好。

吳江,就是江蘇人,這位女的小姐叫做葉瓊章,人長得很漂亮、年輕,詩很好。古代的小姐,要曉得明朝小姐們不出閨房哦,長大了房門都不出來,都是自己在後院。那麼,“從泐師授記”,跟著泐禪師要皈依。泐庵師學問也很好,師云:“既願皈依,必須受戒。凡受戒者,必先審戒。”你千金小姐要皈依我,好!我要給你授戒,我要問問你犯過戒沒有。“我當一一審汝”,他說我要問問你,你要講坦白哦,正式授戒,你要把心裡頭犯過的罪都要講出來。

身三惡業:殺盜淫,身上發的行為,他說你犯過殺戒嗎?你要曉得古代千金小姐不下廚房,豬啊雞呀魚呀從來不要自己殺的。他問她有犯過殺戒嗎?這位小姐想了一下,說我犯了,怎麼個犯殺戒呢?“曾呼小玉除花蝨,也遣輕紈壞蝶衣。”文學境界之高!隨口就答出來。小玉是丫頭的名字,唐代的故事。輕紈就是我們用的現在有曼女的扇子,圓圓的,用紅稠子蒙起來。她說我也犯過殺戒,怎麼犯殺戒?閒來無知叫丫頭把花上的小蟲拿刷子給它刷了;看到花園蝴蝶在飛,讓丫頭去拿扇子把蝴蝶打下來。蝴蝶花粉一打掉,蝴蝶就死亡嘛,活不了多久了。說我犯過啊!你看她的文學呀,你看她是真修的,心裡的這一件小事情檢查出來,這等於是色界天、欲界以上的色界初級天人都會犯這種事。你不殺,談何容易呀?“曾呼小玉除花蝨,也遣輕紈壞蝶衣。”

他問你犯過盜戒沒有?她說犯過了:“不知新綠誰家樹,怪底清聲何處簫。”走過路上,看到這個樹啊花很好,偶然叫丫頭去摘一朵;隔壁人家吹蕭,我聽這個聲音好極了,起來偷偷在聽——犯盜戒。所以,司馬相如、卓文君彈琴一曲,貪嗔癡慢疑都犯了。喏,檢查心理要這個樣子啊!

他問,那麼你犯過淫戒沒有?小姐嘛,她還沒有結婚。她說有啊!“晚鏡偷窺眉曲曲,春裙親繡鳥雙雙。”有犯意就是犯了,大乘菩薩道就犯了淫戒。所以永明壽禪師說,什麼叫犯淫戒?隔牆聽釵釧聲,聽了,“哎呀,這是女的來了。”他說有這個分別心,菩薩道就犯了淫戒。這個女的也講了:“晚鏡偷窺眉曲曲”,到晚上化妝,鏡子裡看來看去,自己畫得漂亮,口紅打得對沒有,這有犯意嘛,有淫念的犯意,她說我犯了。這個春裙、衣服上繡個鳥雙雙、繡鴛鴦,有這個企圖哇,所以說她犯了。

那麼這位師父就問她,你口裡頭這四種惡業(嘴巴的業最重的啊,你要曉得。三業中嘴巴業最重的呀!四種惡業。)他說你打過妄語,說過謊話沒有?她說犯了:“自謂前生歡喜地,詭雲今坐辯才天。”文學家、學問好的、學佛的人,最容易犯這個戒。自己都認為:哼,我同維摩居士一樣辯才無礙!“詭雲今坐辯才天。”自己前生是歡喜地中來的,初地歡喜地菩薩轉生,所以文學那麼好。她說自己犯了。

寫文章等等,都是犯綺語戒,她有犯。“團香制就夫人字,鏤雪裝成幼婦詞。”作詩作文章,經常容易犯綺語戒,文字越寫得美的越犯。而且文學啊,不犯綺語戒寫不好文學。她說這些東西我都犯過。幼婦詞,“黃娟幼婦”這是三國時候楊修講的絕妙好詞。這每一句都有典故,我懶得說了,你們好好去研究,不要認為大致懂了就行,每一句話都有典故在裡頭。

他問你有沒有犯過挑撥離間的兩舌戒呢?她說有啊:“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評出短長謠。”她說有哇,對文學上的批評就是挑撥離間嘛。譬如我們常常講,有一個人說自己是詩人,講自己呀,像我們連我來講佛法的時候,有時候經常都帶出綺語來,這是文學習氣啊。現在帶一個給你聽。有人說這個人詩作得很好,很傲慢(就是我慢),他看不起白詩人,所以就掛了個招牌——詩醫,同他們這幾位醫師一樣,他們醫人家病;他是專門醫人家的詩病。你們詩作不好都拿來我給你們醫。你看這個牛吹得很大!這個犯綺語戒、妄語戒都來了。

但是他真有一套,他把古人的詩都醫了。譬如古人詩:“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一首詩太肥了!要給牠吃減肥的藥。“時節雨紛紛”嘛,何必一定清明呢!“路上行人欲斷魂”太肥了,走路的人,“行人欲斷魂”,走路的人當然在路上,“路上”兩個字多餘,說肥了要減瘦。“借問酒家何處有”哎又肥了嘛!“酒家何處有”這一句話當然在“借問”,所以這兩個字是多的。“牧童遙指杏花村。”又多餘了!“遙指杏花村”,管他牧童也好,老頭子也好,指一下就對了。所以這個詩太肥了,所以要把它減了、把它醫一下。像文學上這些故事很多。

在佛法裡頭我們心裡要檢查,所以一個文人學佛有時候文字都不敢亂寫了,自知犯了兩舌戒。他這裡頭講,他說你有惡口吧?譬如說國罵三字經啊,女性罵人:“你要死啊,你短命啊”這些話。她說有哇:“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她說我罵了,犯了惡口戒。怕花落了,怨天怨地,就是犯了口過。

好了,這位師父又問:意根裡頭、思想裡頭三種業你犯過沒有?犯有貪念嗎?她說我犯了:“經營湘帙成千軸,”同我一​​樣喜歡看書、買書,書買了一千部了,還不夠,看到新書就要買,就是貪嘛!“辛苦鶯花滿一庭。”又喜歡想種花,種了這一株了,看到別人那裡聽說有好花,又去弄來,就是貪嘛。她說我犯了。

他問你犯了瞋念嗎?她說犯了:“怪他道韞敲枯硯,薄彼崔徽撲玉釵。”這是唐代一個女詩人崔徽,把頭上玉釵金釵拿來,卜卦作了一首詞,有名的情詩。她說當時啊,謝道韞,南北朝的謝道韞、女才子,都是文學很高的。崔徽不是才子,她是另外一個身份,但是這首詞都流傳得很廣,她說我看到就不高興,認為呀女性沒有品德,所以發了脾氣、也罵過。

他問你有沒有犯過痴戒呢?她說有犯:“勉棄珠環收漢玉,”鈔票不夠,把那金戒子啊、耳環賣掉,要想買一塊玉來帶帶,她說這就是癡。把這個首飾賣了,買那個更好的戴上;金剛鑽一克拉不夠,要買個三克拉,就是犯“痴”。她說“戲捐粉盒葬花魂。”落花落下來,把這個像林黛玉葬花一樣,那麼沒有錢買鋤頭啊,也把這個口紅去賣了,買些什麼東西來……這都是貪嗔癡,都有。

這個師父一聽,好!你都承認了,從此不要犯!給她授戒了。

我為什麼講到這裡?好細呀,文學又高。你看心理檢查自己好細呀!這個人是再來人哦,這一種叫做再來人,所謂幾果羅漢再生人間的就是這一類,這個女的,你看她下文。結果家裡給她許配了,許給哪一個呢?也是江蘇人,崑山縣的,姓張的丈夫,快要出嫁的那一天,嗨!對不起!走了,死了。——再來人。

所以屬於三返七返的這一類人,她慧力之高,檢查自己心理之強——再來人。等到出嫁的以前,當然她是不會去結婚了,可是生在這個人家,吃了人家十幾年的飯,長大了,父母要給她作主,古代嘛沒有辦法,可是她走了,回去了。放到棺材裡的時候整個身體還是軟的,沒有僵硬,可見是再來人,定力功夫到了。所以呀,一般人都認為是神仙、女仙再來。有詩集留下,叫《返生香》。


再來人有沒有隔陰之迷?

淨空法師:再來人

當然他們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與佛法都有很深的因緣,都有不可思議的使命,正如夏蓮居老居士當年在世的時候所說的。我有一年在北京,是他的孫子夏法聖居士告訴我的,夏法聖是黃念祖的學生,黃念祖是他祖父的學生,夏老有一次來看我,告訴我說:祖父(夏蓮居老居士)臨走往生的時候,告訴當時在旁邊的那些人說:『會集的這個經本,將來是從海外傳到中國,而且這個經本,將來會傳遍全世界。』那時候他們聽了,都感覺莫名其妙,認為好像他快要走了,大概神智不太正常,怎麼會說出這種話來,那根本不可能的。現在想想果然沒錯,《無量壽經》確實是從台灣、美國傳到中國大陸,現在的確是傳遍全世界了。所以這些人都是佛菩薩再來的,都不是普通人。

夏蓮居老居士他還有一段事蹟,是我在美國邁阿密講經的時候發生的,就是講『認識佛教』。原本那一次我在美國東海岸,從紐約、華盛頓DC 到亞特蘭大,當中還有一站,最後一站到邁阿密。我在那時都是講《地藏經》大意。因為邁阿密有很多外國人來聽講,當時曾憲煒居士給我作翻譯,他翻譯的能力很強。我一看到有很多外國人,就把《地藏經》大意換成認識佛教。我說我講這個專題,你來翻譯,將來留錄音帶,一套中文的,一套英文的,可以幫助外國人認識佛教,瞭解佛教,這是一樁好事情。

曾居士學佛學得很雜,學禪、學密,很喜歡神通感應;而邁阿密這個地方,奇奇怪怪的人非常多,他常跟他們接近。我在沒去之前,先把《無量壽經》寄了幾本過去,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註解前面有一張夏蓮居老居士的照片;他就曾經拿這個照片,給那些外國有『通』的人看,讓他們看看這個人怎麼樣?結果那些人說得很準。他第一句話就告訴曾居士說:『這個人的身體是透明的,他不是普通人,這是菩薩再來的。』不是從人看,而是從照片上看出來的。什麼叫作透明的?實在講,沒有煩惱身體就透明了。我們這個身體,人家一看烏漆抹黑,裡面貪、瞋、癡、慢一大堆嘛!

這就是說明,夏老居士沒有煩惱,就是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的身體是透明的。而且他說:『這個人現在已經不在了,他在世的時候並不很出名,他決定是再來人。』肯定這句話。這是我到邁阿密的時候,曾居士告訴我的。而且這些有『通』的人,曾經告訴曾居士:『法師講經的這個道場,你們一般人看到的,好像只有這些人坐在這裡,實際上有天龍八部鬼神。』為什麼大家坐在這個地方,好像感覺到很歡喜?有佛光的加持啊!你不要以為這是法師口才講得好;不是的,是佛光加持。

這些外國人天天都來,曾居士說:『你們很有心。』外國人說:『不見得,我們也聽不懂。』他的翻譯雖然是翻得不錯了,究竟還是詞不達意;為什麼天天來呢?沐浴在佛光當中。他說:『感受非常舒服。』他說的佛光,現在科學家講『磁場』,確實不一樣!所以我們對於經典裡面所說的,將來佛的法運,一萬兩千年之後,一切經都滅了,《無量壽經》還留一百年。我們現在很清楚能夠看得出來,將來最後留傳這一百年的《無量壽經》,就是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可以肯定。這個本子會集得的確是好,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所以我希望有能力讀誦、講解的同修,無論在家、出家都要發心出來學這部經,講解這部經。功德是無量無邊啊!令一初大眾認識這個法門,瞭解這一個法門,這一生就能得度。


索達吉堪布:轉世的修行人

所謂“活佛”,在藏地根本沒有這種稱呼,它的本意是轉世的修行人,而不是活生生的佛。

但有些漢人喜歡誇大的名詞,覺得聽起來比較神氣,於是“活佛”就應運而生了。

其實,能不能拜一個人為師,佛陀並沒有叫我們看他的前世是誰,而要看他今生的戒律、智慧、悲心等,是否達到了上師的資格。


索達吉堪布:關於前生、後世及轉世靈童 

本文摘自索達吉堪布著作《佛教科學論》

前生與後世

近幾百年來,人類在物質科學上雖然經歷了飛躍發展,但對精神本質的研究仍然沒有很大改變,這是因為科學與一般的哲學不能揭破眾生心靈之謎,要揭破這些謎底,只有深受佛教思想哺育的智者才有可能。

世人認為學佛無多大意義,這大多是因為他們未認識到有六道輪回的存在,以為生命只是這一生而已。其實這是最為嚴重的錯誤,與只承認今天,不承認明天與昨天的觀點沒區別。在時間上,從昨天一直往前推,就可知道有前世,從明天一直往後推,就可知道有後世。又人們認為生命與身體是一體的,因為身體可以用醫學手段層層分析,或治療修復,但生命的單獨存在卻至今還未被明確觀察到;而且,當生命的期限到來時,生命會不由自主地捨離身體,這時即使人的身體可以通過先進的手段永久保存,也無法使靈識重返身體而使人變活。其實,這正說明只要靈識存在於身體之內,身體的某一部分即使受傷或損失掉,但生命照樣存在;如果靈識已遠離身體而去,這時候身體器官即使全都功能正常無有病變,生命照樣會逝去;另外,即使身體的某部分器官乃至全部身體能被人為地復制和創造,但生命仍不能產生,因為靈識是不能被復制和創造的。生命乃是受業力支配的,比如典型的例子是在具足男精女血等物質因緣,而缺少生命意識的介入時,胎兒仍不可能孕成。在初步的理論中,佛教裡用一種很形象的比喻來說明:每一位眾生都有一個除身體物質外的心識存在著,身如客堂,心識如客人暫時居在客堂之中,當客人前往別處時,客堂並不跟隨,同樣人過世後,心識離開身體,隨著它的業力轉生到別的身體裡面。

從絕對數字上來看,前後世的存在,有著許多強有力的證據。在佛教成就者的傳記中,有許多伏藏大師能記起前幾百年的人名、地名,現在不少高僧大德,乃至於一些普通的活佛、喇嘛以及在家人等,也擁有這種不尋常的能力。而在普通人中,利用催眠法,也能獲得這種效果,美國心理學家文巴克博士認為:“通過催眠方法,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可鮮明地回憶出前世記憶。”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還有一種天生具有回憶前世能力的人,下面就介紹幾則上述現象中的典型例子。

大文學家狄更斯(1812-1870)在一次散步郊外時,突然發現他眼前見到的一切都非常熟悉,於是情緒激動,並隱隱覺得這是他前生被人謀殺的地方。大文學家冷熟(1876-1910),清楚記得自己在這世上已存在了無數歲月,在這逝去的年歲中,他曾做過王子、奴隸、女人……,而且未來還會一次又一次地重返人間。

1926年印度新德裡出生了一個女孩,取名叫項蒂·德芭。她在學會說話之後常講述自己前世住在瑪特拉城,家裡開著一爿商店,客人很多。一天有一年輕人路過,小女孩見後抱住不放,說是她前世丈夫的哥哥。客人的確是從瑪特拉城來的,而且其弟媳確實在十多年前難產死去,因此客人大為驚訝,問小女孩她前世丈夫、兒子的名字。小女孩說出丈夫名叫娘拉什加布,孩子叫披哈樂披拉,與事實完全一致。故客人與其父商量,約請她自稱的前世丈夫與兒子們來見一面,見面時,小女孩拉住“丈夫”與兩個“兒子”大哭。新德裡科學院獲悉後,專門成立了研究會調查此事,把小女孩接到了瑪特拉城,下了火車後,小女孩認出了來迎接的前世妹妹等親人。出站後,她坐上了馬車,眼睛被蒙住,讓其憑記憶指揮馬車的前進路線,竟也准確地到了前世的家。在家裡,她還說出地下藏有一箱金子,按所說的地點,果然找到了一只箱子,只是沒有了金子,丈夫承認金子被他找到後用完了。丈夫對記者說小女孩與他過世的妻子在性格、說話方式上非常相似。小女孩項蒂·德芭長大後,就讀於印度大學,後又在旁遮普大學讀研究生,畢業後任哲學講師,在30多歲時尚能回憶前世,只是已不似小時清晰。這件事情曾被廣泛報道,轟動了印度。

瑞士科學家佛勞內著寫了一本《印度到火星》的書,記述了一位日內瓦的海侖絲弗小姐,在一種迷惘狀態中,講出她前世的事情。她從前曾是奧國公主,名為瑪利安樂尼,嫁與法皇路易十六為後,再以前是一阿拉伯公主,嫁給了一位印度王子,而且當時還能說梵語。又說她在幾世前是某個星球上的眾生,故當時也還能說那個星球上的語言。

1958年冬,美國伊利諾斯州的瓦達西加發生了一起轟動一時的“借屍還魂”事件,引起了心理學家們的極大關注。該年12月1日晚,十四歲的少女羅蘭突然神志昏迷,當她重獲知覺後,一反往常開朗活潑的個性,而變得溫文爾雅,並自稱是瑪莉——鄰居亞瑟洛浦夫婦的女兒,懇求讓她回到亞瑟洛浦家中。而亞瑟洛浦確實曾有一個叫瑪莉的女兒,只是在十二年前她十八歲時就已經去世了。到亞瑟洛浦家後,少女顯然認識家中每個人,並且還能敘述出以前瑪莉在世時的種種情景。約四個月後的一天,少女突然恐懼地喊叫:“羅蘭回來了!”,隨後在又一次的昏迷之後,少女又恢復了羅蘭的面目。該事曾在美國的《萬人文摘》等媒體中廣為報道。

美國有位科學家柏恩斯坦擅長催眠術,一次向一少婦露英西蒙斯催眠後,少婦說出了她前世的名字叫白列地梅菲。當時各大報章紛紛報道,轟動全美,以致她的名字同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一樣,家喻戶曉。

眾生的靈魂和前生後世的存在,有著大量的證據,理智正直的人通過這些實例,就會承認靈魂等的存在。1984至1985年世界書目大全中,關於這一專題的新書就有一百多本,涉及到的國家既有緬甸、泰國等發展中國家,又有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公布的實例中都有確鑿的依據證明其真實性。具體的實例,詳見於美國斯蒂文遜教授從日本、印度等世界各地搜集的一千六百多個實例編成的《輪回生死論》,以及英國、瑞士等地出版的《東西方輪回事記匯編》、《靈魂轉世》、《西藏生死書》以及中國的《因果輪回實錄》、《生與死》等等。

轉世靈童

在藏地,轉世靈童能回憶起自己前世的名字、所經歷的事情等等,這是比較平常的事。還有的上師雖然沒有經過刻苦攻讀,也能輕松學習或背誦經論。如一百多年前的大瑜伽師蔣揚欽哲仁波切在孩童時,和一位很嚴格的上師住在一深山茅蓬裡。一天上師到鄰近村裡去為死人念經超度,臨出門前留了一本五十頁的《文殊真實名經》要他背誦。蔣揚欽哲就像其余孩子一樣,也是生性好玩,等上師一離開,就跑去與小朋友玩耍去了,鄰居們怕他上師回來後又要打他,勸他背書,他也不在乎。玩至太陽落山時,他這才把這本經從頭至尾讀了一遍,上師回來後,就一字不漏地在上師前背下來了。而這本經一般人要能背誦下來,需花幾個月的時間,他之所以只讀一遍就能背誦,即是前世熟背之故。

藏地榮索班智達因前世能背誦《般若經》,故他這世從小就自然能背誦此經。現代國學大師馬一孚先生少年時讀書,過目能誦,時稱神童。又武漢大學少年科技預備班曾有一個不滿五歲的小學員,名叫津津,不到兩歲時,他就能背誦岳飛的《滿江紅》,三歲時,又會背《岳陽樓記》、《蜀道難》。

藏地著名的伏藏大師大樂洲和眷屬一同朝拜印度,路過錫金時,大師說:“我現在將在這裡圓寂,六年後轉世在這裡,出生在某某家。如果你們能夠等待六年,那時就到他家找我。”他作完如此授記後,就去世了。於是他的侍者加西扎揚等一直在錫金等待,六年後依遺囑找到了新出世的靈童。後迎請回藏地,靈童到生前的寺院“多芒寺”後,閉關了一個月,出關後,對前世所造的十三部論已無師自通。

瑪爾巴羅扎的兒子達瑪多德,因從馬上摔下而去世,其靈魂轉入一只鴿子身中,飛到印度屍林,又將神識轉入於一位八歲的小孩,後來他成為惹瓊巴的大弟子,仍未忘記作達瑪多德時所學的所有經論。

像這種回憶前世就像回憶昨天一樣的事例,足以證明前世的客觀存在。有人會想:人前世如果確實有,那為什麼我們記不得了呢?這是因為相隔時間較長,而且除少數修行有素者外,大多數人在投胎時心識已受到了蒙蔽,故鮮有能回憶者。又我們在小時候發生的事,或前幾年、前一月甚至昨天中午剛吃過的菜都已模糊不清,更遑論前世的事了。

把自己不能見到的事,輕易地斷定為無有,那是一種缺乏理智的行為。我們凡夫的肉身及心識所能涉及到的范圍較小,比如若無望遠鏡,就看不見遠方的物質,若無顯微鏡,就看不到環境中的細菌、頭發和木材的細微結構、身體中的細胞、細胞核及核中的染色體等細小物質。同樣,若無禅定神通的修證力,也不見三世輪回和前生來世的種種景象。法國的天文學家卡旺曾說:“靈魂是從肉體內獨立出來的,它擁有科學無法測知的機能,這種機能,就像重力一樣,雖然知道重力是由地球和物體間的引力所致,但無法以肉眼看到。”


淨空法師:再來人來娑婆世界示現還有隔陰之迷嗎?裝不知?明心見性後才知?

問:這一份是華藏衛視聽眾提問的,他們一共提了十八個問題。第一個,他說請問再來人來­娑婆世界示現還有隔陰之迷嗎?下面說,不然看很多古代大德未出家或者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好像之前的事都不知道;還是一出生就知道是再來人,而裝作不知道?順治皇帝說「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是他明心見性後才知道他是再來人嗎?

答:順治皇帝我跟他沒見過面,不知道他的境界,但是你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再來人有沒有­隔陰之迷?給諸位說,再來人很多,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不能一概而定。

確確實實像你­這樣說的,有些人他沒有隔陰之迷,他要裝那個樣子。從哪個例子來看?從釋迦牟尼佛,你­就清楚了。你看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裡面給我們說了真話,他這次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是第八千次。他還要示現入胎,還要去示現參學,還要去示現遊覽四門看生老病死,這都­是做給我們看的,演戲!這場戲在娑婆世界他已經演了八千次,在我們這個世間,其他他方­世界那就不知道演多少次了,這是為教化眾生的。

如果他生下來,生而知之,他教化眾生,沒有人敢跟他學。為什麼?你是天生的,我不行,­你我怎麼能學得到。他這一表現的時候,他看生老病死會覺悟,修行能成佛,「行!我跟你­那個樣子做也行」,這都是教學的方便。

所以你看祖師大德,近看你看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有很多人說(這也不是假的)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怎麼會有隔陰之迷?實­際上大勢至菩薩早就成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菩薩身,協助阿彌陀佛幫助眾生。我們想到­這個人決定沒有隔陰之迷,可是他還要裝,還要裝到怎麼?謗佛,年輕的時候不相信佛,謗­佛、謗法,最後接觸佛法,明白了,這是讚佛。從毀謗再讚歎,這裡有道理。

你看從前我們­一般人謗佛也很多,到最後明白的時候也都讚佛了。接引教化的方便,可以這樣做法。 但是也有再來人真的有隔陰之迷,那是什麼?小菩薩,現在你看《華嚴經》上,《華嚴經》­上菩薩有五十一個等級,哪些等級肯定有隔陰之迷?在一般來講,十信位的菩薩(我們現在­講到八信),十信位的菩薩決定有,初住以上大概就沒有了。為什麼?明心見性了,那是真­的分證佛,不應該有隔陰之迷,那都是大權示現。十信位的菩薩沒有見性,沒有見性的時候­說有隔陰之迷這個我們能想得通,這是非常可能。尤其是位置更低的,七信以下的,七信菩­薩斷煩惱的功夫跟小乘阿羅漢相等,阿羅漢也有隔陰之迷,這是我們在經上讀到的。為什麼­?沒見性。所以要以這個為標準。

你看天台大師講,沒有見性的,阿羅漢以上的,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相似的,阿羅漢、­菩薩。你要照《華嚴經》來算,很清楚、很明白。七信等於阿羅漢,八信等於辟支佛,九信­等於菩薩(十法界的菩薩),十信等於十法界裡的佛,這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初住,­超越了,超越十法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個應該沒有隔陰之迷,那個來的時候是­度化眾生,是來示現的。這個是沒有超過十法界的,十法界也是迷而不覺,他迷的淺,六道­迷的深,迷的有淺深不同。所以在大乘教裡面,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還把他算作­凡夫,凡夫有內外,就是迷有淺深不同。到初住,真正是聖人,超凡入聖,那是真的聖人,­那不是假的。


往生後乘願再來的菩薩會不會迷失呢?
大安法師

問:請問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無量無邊,按大乘說法,乘願再來的菩薩應該也有無量無邊。也就是說就在我們的身邊,按照我們凡夫的看法,也就是和我們一樣的人。但是乘願再來的菩薩會不會迷失呢?他們的神通道力是應該會有表現的。

我們應該如何觀察學習?乘願再來的菩薩一定是生西的吧?這些不退的菩薩一定會拉我們一把吧?

《無量壽經》說:欲見諸佛淨土,悉於寶樹間見。生西的菩薩還有遇見過去生的有緣之人,如父母妻子兒子的願望嗎?亦無思求不思求想了吧?

大安法師答:你的問題倒挺有意思,說明你對《無量壽經》還頗有了解了,值得讚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無量無邊,但是乘願再來的菩薩這就要看他的大悲願力了,他是不是在他以前發過這個願。如果他已然發過這個堅定的大願,他華開見佛之後,他是會回來的。

古往今來,乘願再來的西方菩薩確實很多,但是可能我們有眼無珠不相識。比如舉個例子: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講的,他在西晉的時候,就已經證得念佛三昧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然後他就乘願再來,曾經在我們這個世間,作過國王,作過比丘,作過大臣,作過居士,乃至於作過屠夫,他示現過這麼多的身份。

但是從來沒有說哪個皇帝是暴露過他的身份,他是極樂世界過來的人。所以這些菩薩過來,確實他內秘菩薩行,我們不會了解。一旦他暴露身份,他必須要離開。他不能說,在現世,你看我從極樂世界來的,你們跟我學吧。那可麻煩了——擾亂社會啊。一旦他暴露,一定要離開。

比如說我們看永明延壽大師,也是記載他是彌陀再來。怎麼知道這個信息呢?這也是一個《高僧傳》裡面談到,就是杭州錢鏐王,錢氏家族。現在這個家族還興旺發達,很多的後代都很發達。

這錢鏐王有一天就供千僧齋,那一般佛門講供千僧齋,一定會有聖人來參與,或者賓頭盧尊者,或者是其他的聖人。所以錢鏐王就要留一個位置,空那個上位,給那個聖者,但是誰也不敢坐。這時候就到了快開齋的時候,有一個和尚過來了,叫長耳和尚,就是耳朵很長,這個他大搖大擺地坐上來了。大家都知道就是當地的一個和尚,大家心裡犯嘀咕:我們都是等聖人的,你坐在那裡干什麼?但是大家也不說。

就用完齋了,用完齋,這個長耳和尚就離開了,這個錢鏐王就問這個永明延壽大師,說:我今天我供的千僧齋,有沒有聖人來啊?這個永明延壽大師說有啊。有?是誰啊?錠光佛。錠光佛來了。那還得了,錠光佛那是了不起,然燈佛。那是誰啊?就是坐在第一個位置的和尚,長耳和尚。錢鏐王就趕緊派人去追呀。這個長耳和尚這時候就到了山上,看到有人追,他就走到山裡面,石頭自然打開了。

但那個追他的人趕緊磕頭,哎呀,你不要走啊。這個長耳和尚最後說了句話,說彌陀饒舌。彌陀饒舌,饒舌就是多嘴的意思。這個山壁就閉上了,聖凡永隔,就等於涅槃了。但這些大家沒有追到長耳和尚就很沮喪,但是回來後想,講了句彌陀饒舌,可不是說永明延壽大師是不是阿彌陀佛呢?趕緊就說報告了這個信息。

那一聽,好,趕緊去找永明延壽大師。永明延壽大師那時候在淨慈寺,做方丈和尚了。一去那裡,傳來消息,說永明延壽大師圓寂了,所以這些公案都反映一個事實:暴露身份必須離開,要麼就很麻煩的事情。我們的阿彌陀佛的聖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就是永明延壽大師的這個生日,是這麼來的。

所以乘願再來的菩薩他不會迷失,他一定會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會迷失再造業,再到三惡道裡面去的話,那阿彌陀佛的大願就很難兌現了,阿彌陀佛大願就永遠不會入到三惡道,就會經過他大願的加持,就好像一顆種子用一個不朽的藥給它塗了一下,它就在水裡面不會焦爛,爛掉,在火裡面不會燒掉,就披上了一個弘誓盔甲,保險了,入到保險箱了,是這麼一個。

那大菩薩來更是這個宿命通,六種神通具足。小菩薩可能不一定馬上知道,但是具體情況怎麼樣我們也不得而知。但從《無量壽經》講的,這些極樂世界菩薩到他方世界的淨土去,六種神通都是靈靈不昧地現前,唯有到五濁惡世的地方,可能示現同彼,示現跟業力凡夫一樣,這樣的一個情況。

所以這些菩薩來了,一定會拉我們一把的。永明延壽大師不是拉了我們一把嗎?留下了《禪淨四料簡》,那對我們的作用很大,末法眾生的暗夜的明燈。已經在拉我們一把,你還要怎麼拉?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寶樹,是談這個七寶樹,有這個法爾自然的功能,這超科技的功能。

那這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菩薩,他也要觀察他方世界的眾生的緣分,有緣的地方他會分身散影,乘神通到無佛法的地方住持三寶,這些都要先觀察。不一定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他還有情執,還看看自己的家親眷屬怎麼樣,他也可以看,但是絕對不是情執的這個範圍。

這時候實際上他一看,不是這一世家親眷屬,乃是所有的眾生都是他多生多劫的家親眷屬。這時候他的一種平等的大慈悲心就油然而生。所以極樂世界的菩薩他自證的功德是無為的,但是他的大悲心又決定了他要廣做有為的佛事。有智慧故不住生死,有慈悲故不住涅槃,這才是極樂世界菩薩的真實的心態。


佛菩薩轉世的人會有什麼表現嗎?

夢參老和尚開示

現在我們聽到某某大德、某某老修行、某某善知識,也是比較而言。就是大菩薩在這個時期示現,也不會示現什麼奇跡。因為大菩薩的示現都是隨眾生的機,他所示現的多與眾生相當,這就是同類示現。

在這個末法時期,我們的業障重,沒有智慧。大菩薩以悲愍心示現來度化我們,可是我們由業所障不能認識,菩薩也不會說:「我是文殊菩薩,我是地藏菩薩,我是觀世音菩薩。」 菩薩不能代你消業,他只能告訴你消業的方法,讓你照著所說的方法去做。

因此你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度化眾生。大家要相信在這個時候,我們身邊還有特別多的大菩薩。因佛入滅時囑託阿羅漢弟子:「不要入滅,示現於人間,行菩薩道。」 像迦葉尊者現在還在三昧耶中。

如果我們大家念過《地藏經》,釋迦牟尼佛親自跟地藏王菩薩說,我在娑婆世界不僅僅是以佛身度眾生,什麼身都現,國王、大臣……乃至於六道眾生,佛都示現。依著這個教義來說,佛沒有入涅槃,不過身不是佛身了,示現同類身,他要度哪一類眾生就現哪一身,我們就觀想釋迦牟尼佛並沒入涅槃,還在世間教授我們。

不管我們現在沒這個智慧 ,不能認識,但是我們思想上做些個回向。所以這個第八大願就跟佛所學習,希望佛長久住世間,讓佛常時說法。


南懷瑾老師:社會上很多都是再來人,這其中有修行的關鍵

我們都曉得佛學分成大乘小乘,嚴格的講,小乘裡頭又分兩個;一個是小乘,另一個比小乘高一點,普通我們叫它中乘。小乘又叫聲聞,比聲聞高一點叫獨覺,也叫緣覺。

像阿難、須菩提等,在佛的弟子里只能算是聲聞,再高一點就是獨覺佛,獨覺佛又叫做辟支佛,辟支是梵音。獨覺就算生在沒有佛沒有文化,甚至沒有佛教的世界,他自己也能開悟;雖不算大徹大悟,可是還是作一個了不起的超現實的聖人,這個屬於獨覺,也叫做緣覺,仍屬於小乘。

所謂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羅漢,果是果位。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二果羅漢叫斯陀含,這都是梵文譯音。三果羅漢叫阿那含。四果羅漢叫阿羅漢。羅漢不一定是出家人,無論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成羅漢。不過佛在世的時候,證得羅漢果的,出家人比較多。

如何能夠修到四果呢?必須能夠斷掉了見惑、思惑。「見惑」有五個,是思想上,學問上,觀念上的問題;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邪見」、「戒禁取見」。「思惑」也有五個,就是貪、嗔、痴、慢、疑,這也是人性,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四果的證果,就是我們學佛的重點;學佛先不談大乘,大乘是以小乘為基礎的,小乘都做不到,大乘大不起來。

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預流果,斷了五個見惑,但是,根本思惑還沒有解脫,因為余習未斷,所以要七還人間。余情是剩餘下來的情感,斷不了的,還是要七還人間才能了。如果七還人間時,不曉得再進修,還是會後退的。

修到了預流果的人,死後不到這個地球上來了,而升天去了。在天上的一輩子,比我們地球上長得多,天上的生命結束了再來做人,這一種人稱為再來人。當然再來人不曉得是男人還是女人,是漂亮或不漂亮,是大富貴或者是窮苦,都不一定的,這個帳很難算,電腦也算不清。他們是來世間受報的,因為有些帳沒有還,要來還帳,七還人間,生了死,死了生。所以,依我看來,社會上很多都是再來人,當然在座之中也許很多,不過自己不知道罷了。須陀洹再來人間,就是還債,自己也不知道。假使自己能夠知道,就已經不是初果羅漢了,一下就超過去了。

「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陀洹就是預流果,預流就是入流,入什麼流呢?入到聖人之流了,已經站到聖人隊伍里去了;也可以說,他所悟的道已經入法性之流了。法性不是人性,人性是醜陋的一面,等於說,我們人性是這一面,法性是那一面,他已經由普通的縱慾、情感、愛欲脫出來,進入清凈的法性一面了。

佛說,怎麼能夠達到初果羅漢呢?佛在這裡已經講到功夫了,剛才是講原則;所謂的入流,反而無所入。換言之,他證到空的境界,就是緣起不起了,緣起性空了,也就是證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

所以說他不入色,眼睛視而不見,一切人、形象、青山綠水看著都很好,都無所謂了。普通人一看到好,結使就來,被好捉住了;初果羅漢不會被好境界捉走,此心歸到平淡,沒有事。不入聲、香、味、觸、法,這是什麼境界?這就是應無所住,這就是真的無所住。修養到在人世間作人、做事,利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無量的功德,過了就過了,能夠隨時如此,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都是這個境界,這才算接近初果羅漢。

有一個年輕同學,過去也問過我,他說:老師啊,像我們現在打坐用功,經常楞住了,楞在那裡,好像看不看都沒有相干,這是不是入到預流果啊?我說差不多啦!入到芒果那裡去了,茫茫然,那是楞住了,那並不是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你不要看這是楞住了,這也是有一點道理,只不過,這是他用功過程中的現象而已!如果認為這樣就是入了預流果,那就不對了。有人修行用功,有時菜飯吃到嘴裡是什麼味道也不曉得,你說真的不曉得味道嗎?又不是,他味道也知道,只是感受上沒有那麼強烈,比較平淡而已!真正學佛用功,會到達這個境界的,可惜不能持久!而且都是瞎貓撞到死老鼠,偶然來一下,過兩天就沒有了。不要說我們是如此,連大阿羅漢們也不行啊!維摩經上都有,像迦葉尊者,及佛在世的一些大阿羅漢們。都難完全到達不入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

得了初果羅漢,對於六根六塵不是不動心,只能說入流而已,可是心念之流還沒有空,等於石頭壓草,碰到某種環境,還是會暴發的。

到了二果「斯陀含」,是一還果了,思惑的根根拔出來一點,死後再來一次世間,把所有的債務清了,可以到另外清凈的地方去,也只能算是暫時請假,還非究竟。

「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二果羅漢,只有一次迴轉人間,名義上講再來一次,等於沒有來。什麼道理呢?有許多人生死到了,過去的業債已經完了,有時候來入胎一下,在胎兒階段就流產了,就完了,這一生債算是還夠了。這是真的啊!講的很實在,聽起來好像死無對證。有許多人跟父母的因緣很好,但是時間很短,緣也完了,他也不須要再來,你應該替他高興,他是已經成就了的人,只不過欠你這麼一點親情之債。但是你也欠他眼淚啊!你也為他傷心哭這麼一場,帳也完了,就可以了啦!這是二果斯陀含。

初果、二果羅漢死後不來,就暫時升天去了,升的不是色界天,而是欲界天。我們中國人講的三十三天,是欲界天的一個中心而已。這一層天的中心並沒有離開日月系統;所謂欲界是指生命由男女情愛結合而延續的。不但人是如此,任何的生物都是由兩性雌雄的關係而來,因為有愛有欲,所以稱為欲界。欲界里的天人地位比我們高,譬如普通民間拜神拜仙啊,稱所拜的神、仙是菩薩,這些都是欲界天天神的境界。初果羅漢死後往生,是上不了色界天的,只是升到欲界天而已;因為他只斷了一部分的情,而且這個情是壓下去的,欲的根未盡,所以仍在欲界天。

有些人的表現,可以看出來是天人中的人,他的情緒與一般人不一樣。

三果「阿那含」叫做「不還果」,不回到人世間來了,直接從天上證四果入涅槃。佛經上說,他們涅槃的時候有幾句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梵行已立,我生已盡,清凈修行的,不一定得道啊!天人清凈境界的修行,已經建立得到了。所作已辦,欠債還錢,債務都沒有了。不受後有,不再來了。有些經典上用四個字形容,「長揖世間」,向人世間作個揖,大家再見,不再來了,這個叫不還果,三果羅漢。

「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三果羅漢就高了,說不來人間,也不一定,他還是來,因為他已經無生死可了,來也不怕,只是羅漢有隔陰之迷,投一個胎就迷掉了。到了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迷,自己知道。三果羅漢生死來去比較自由。

我自己這些年沒有到處跑,所以也沒有聽到什麼;年輕在大陸時到處跑,聽了許多奇事。譬如我有一個四川朋友,他就告訴我記得三生的事情,他是很有名的一個名人,學問好,文章好,當然他也不輕易講這種事。到了三果的再來人,有時候他明知而不說,因為他生死可以來去自由。有些人入胎不迷,住胎的時候迷掉了;有些人入胎住胎都不迷,出胎那一剎那迷掉了,各種情況不同,都是因為三果羅漢定力程度的差別而產生的結果。講三果羅漢「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就是因為三果羅漢生死來去比較自由的原故。

到了三果,才能夠升到色界天,色界天的最高處「大自在天」,佛經中又叫「有頂天」,好像天頂有蓋一樣。佛經中說,假使從有頂天丟一塊石頭,佛說要十二萬億年才能到我們這個地方。換句話說,欲界天還在這個銀河系統,色界天已經超出銀河系統了。

要到四果阿羅漢的果位,才算在這個世間成就。阿羅漢是譯音,阿是無的意思,阿羅漢就是無生,永遠沒有煩惱,沒有魔障,心中之賊拔去了,此心永遠清凈光明,這是阿羅漢果。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講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來人世間這個欲界了,實際上來不來呢?還是要來;就是到了四果阿羅漢,也不是絕對的不來。大阿羅漢一定八萬四千大劫,地球形成又毀,毀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則已,一出定怎麼辦?也只有迴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脫,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還是要迴向大乘,由小乘的聲聞,向這個大乘,才能真正成就。也就是說,真正四果的阿羅漢,「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就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法證到空。如果你還有空的境界,就落在邊見了。如果說你是無邊,則又落在見取見了,這都是見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沒有空的境界可得。我們現在有少數的同學朋友們,打坐坐的很好,自覺進入空的境界,可是你千萬不要把空的境界,弄成只有比身體大一點點的範圍!那不是空,那是一個洞,那樣的空是落入邊見的小邊見。為什麼人會有空的範圍而落在邊見呢?原因是智力有限,人的智力與心力有限度,所以才會產生這一種見解。

「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到達了阿羅漢的境界,他沒有絲毫我已證果的念頭存在。如果有這一念在,一念就是萬念,這一念就會牽連到重重疊疊,所以華嚴經稱為「帝網重重」。帝就是大,我們的思想、感覺、情感,像一個無比大的大網,只要一個網眼洞動一下,其他的眼洞都跟著一起動,就是所謂帝網重重。我們修持的業力,心性的業力,一念動,百千萬億念都牽動其中。說有一切有,說空一切空,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大阿羅漢,如果有自覺已證到阿羅漢的境界,他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都有,他只能算是個貨真價實的凡夫,根本沒有得道。拿禪宗來講,如果有人說他已經「悟」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誤」。有人還自認為是大徹大悟呢!當然啰!那是大錯大誤!就像一個人身上有一萬塊錢,他絕不會在街上到處向人去講的,這是個普通的道理,更何況一個得道悟道的人,決不會自覺有道了。

《維摩經上》所講,余習未斷。維摩經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來,落在大阿羅漢身上就沾住了,落到大菩薩身上,沾不住就掉下來了。維摩居士說,一切大阿羅漢,八十八結使斷了,但余習未斷,剩餘那個根根的一點習慣還沒有斷,這就叫余習末斷。大阿羅漢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平常人!

無色界天,那就難爬了,大阿羅漢可以到。大阿羅漢差別很大,譬如須菩提、阿難、迦葉尊者,有時也稱大阿羅漢。嚴格講起來,釋迦牟尼佛也是大阿羅漢,不過,他這個大阿羅漢就大了,大到叫如來了,所以到達大阿羅漢的境界很難很難。

這四個羅漢果位,包括了三界的天人。三界的見思兩惑叫做八十八結使,欲界里最多,像八十八個疙瘩,結在一起。能夠修行解開一兩個,那已經不得了了,臉上放光了,能夠解開四五個,連頭髮都會發亮呢!所以真正講修行,就是解開結使,轉變自己心理的行為。心理行為轉變了,進一步能夠把智慧開發,斷了思想上、見解上的偏見,才叫做解脫。學佛修行,不論大乘小乘,都是五個程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為什麼要持戒呢?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結使不再與外界連起來,不再打結了,不準外面打進來,自己也不想打出去。但是持戒就要定力,所以要修定,打坐不過是修定的一種方法而已!真正修定要隨時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點,止於至善,固定在善的一點上,這時,八十八結使還沒有動搖,要到達智慧發起了,結使才開始有一點點動搖;等到解脫了幾個結使,才解脫了思惑。

知見又不同了,見是看到,看到慧,見到性空緣起真正空性的一面,性空緣起翻過來是緣起性空。所以說佛法各宗各派,認為只有修中觀才對,或修什麼才對的,對不起,你都困在五見里的見取見了。主觀認為只有這個才對,你已經被它束縛住了。所以,要把這一切解脫了,才能叫做學佛。

迴轉來只談我們現在做人的修養;一個人要把心中的貪嗔痴慢疑洗刷乾淨,平等,慈悲,愛一切世人,設法除掉見思兩惑。

整理自《金剛經說什麼》

-------------

普通的心理學,是講現象的分析和研究,越發展越細。佛教的心理學,如八十八結使,唯識宗的百法明門論等,是道德的心理學。它有一個前提擺在那裡:就是說只有證道者的心理才對,其餘的都不對。這是至善的、純善的心理學。唯識是了不起,現在這裡談的心理,還是大原則,如要一條一條分析起來,就不勝枚舉了。

有心宏揚唯識的人應該留意,不要關起門來稱皇帝,以為只有佛家的東西才了不起,普通的心理學也有它的道理。我們修行,就是要檢查自己的心理,這就是見地。心行做不好,乃至對人處事的行為改變不了,就算是功夫做好了,也沒有用,充其量也不過是大海裡頭的一個盲龜而已。

這個見地也涉及了行願,修小乘的行願,要證得羅漢果位,不但功夫要做好,心理上必須要去掉這些見思惑。

九地:三界中又分作九個程序,這個世上的人,是欲界「五趣雜居地」,也就是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類,都住在這裡,是凡聖同居的地方;再加上色界與無色界各四地,共有九地。

未證得菩提以前,都在三界中轉。這裡自己去研究,做心得報告。這一章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的思想、見地一有偏差,就已經落在凡夫境界中了,自己還不知道。

在斷惑證真的四果中,斷了見惑粗的觀念煩惱,才是預流果,又稱須陀洹果,也就是初果。一來向:斷思惑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稱斯陀含向,也是一來果的候選人,又稱斯陀含果。斯陀含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五還人間,生天,再下人間,如此來往五次,就不再來人間了;但另一種說法是,死後升天,再下一次人間,就不再來了。所以在教理上說,認為立地成佛是做不到的。證羅漢果也不容易,須看我們自己的修持功夫。

關於見思惑,三界九地與斷惑證真的關係,在俱舍論中都有提及,可以作參考。所謂「論」不是佛說的,是一些菩薩修證成果的經驗,記下來告訴我們。

大家要特別注意八十八結使,唯識百法明門論的五十一種心所,什麼是根本煩惱?什麼是隨煩惱?隨眠煩惱?這「隨眠」二字譯得非常好,它纏著你,跟著你,使你在睡眠昏迷的狀態中,自己也檢查不出來,被它迷糊住了。其實,這也是自己的魔障。一層一層檢查,八十八結使能去幾層,你禪定的功夫絕對就到了那裡。

若按照普通講法,念住就是初禪,這個只是普通說法。至於真正的初果位,就不是這樣了。所以,你即使得了初禪,卻不一定證得初果。因為果的標準就是根據八十八結使,也就是你那個下意識的罪惡煩惱的根,貪瞋痴慢疑去掉了幾層,就是果位的考驗。

我們不能不通教理,不要以為光是打打坐,抱一個話頭就行了,沒有用的。所以別人問禪,我就說:我有「饞」,你那裡有好吃的我就來。哪有那麼簡單?不容易的。你就是做到念住,還要看你是住在什麼念,念住在昏沉也是住,沒有用的。氣質沒有轉,心行沒有轉,沒有用的。

其次,就算做到氣住,呼吸停止了,充其量是二禪,並不一定就是二果。單單氣住,並不能證果位。氣住可以用意志控制做到,與道不相干。而且氣住了以後,只要一逗他,他發起脾氣來比誰都大。所以修行不是如此,不要搞錯了。你認為氣住了,自己有功夫、有道了,那個道賣幾毛錢一斤啊?沒有用的。主要關鍵在心理行為。

二禪氣住後,同時要查查八十八結使,心理的罪惡煩惱去掉了多少?身口意三業去掉了多少?所以有許多人都講功夫,講了半天,身口意三業一點都轉不了,自己不要自欺了。

脈停,印度很多瑜伽士都能做到,埋在土裡不會死,這都是能夠練出來的。這只是說明我們的生理功能,能夠用心訓練成各種狀況,這個是唯心所造,做得到的。至於說,這是不是道果呢?不是的。

至於三果、四果,每個道果,都可以在八十八結使表查到。自己每天要隨時檢查自己,看看心理行為中,煩惱罪惡的狀態解除了多少,檢查今天善行做了多少,所以古代儒家有功過格,用紅黑豆來標記,以檢查自己的心理行為。

《如何修證佛法》


淨土法門:極樂世界的再來人再回到六道不是來受報,是乘願再來,來去自由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慈悲心懇切,看到這個地球上眾生這麼苦,你還想回來救他們,行。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個面,為什麼?見面就得到佛力加持。你跟阿彌陀佛見了面,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等於阿惟越致菩薩,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你修來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給你。你就有能力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起感應的作用,眾生有感你就能應,這個時候再回到娑婆來,那一念之間,來去自由。不是想來就來、想去就去,你還有想,有想是凡夫,到那個時候沒有想,到那個時候完全是眾生有感你就有應,自然的。

感的時間長,你住世的時間長,感的時間短,你住世的時間短,由感而生,由感而滅。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住世八十年,這是眾生有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也是眾生有感。眾生不想接受佛陀教誨,這緣就沒有了;或者是聽聽佛的教學,但是不能發願去真做到,這個感也斷了,佛都不會來了。

所謂有緣,這個緣就是能信、能願,喜歡跟佛學,而且會有成就。這就是一般經教裡面講的法運,佛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有滅法。所謂正法、像法、末法跟滅法是同時存在的,不是現在我們一般所講的,佛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不是這個說法。什麼是正法?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這就是正法。我們現在淨土宗,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真念佛的、有真往生的,就是正法。如果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沒證果的,這叫像法;有講經、有聽經的,沒有真修行的人,這就是末法;講經的人都沒有了,叫滅法,法就滅掉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三一集)  2012/7/16


歷史上佛菩薩示現的「再來人」

淨空法師

1 這一句是世尊為菩薩做一個榜樣,釋迦牟尼佛也是以無量無邊的分身應化在世間,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當給他說哪些法門,佛就給他說哪些法門。

2 諸佛菩薩,在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有沒有?

3 我們想像當中,一定很多。

4 為什麼?現在世間眾生有難,佛菩薩慈悲心特別懇切,一定很多,他不曝露身份我們不認識。中國古籍裡面所記載暴露身份的人不多,幾個大家比較都知道。我們曉得:

5 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化身來的;

6 阿彌陀佛再來,我們曉得永明延壽,這是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阿彌陀佛再來;

7 豐干和尚,這是當年國清寺,這是阿彌陀佛再來。

8 釋迦牟尼佛再來,傳記裡面記載,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化身再來;

9 阿彌陀佛,還有善導大師也是,這是淨土宗第二代祖師。

10 近代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

11 宋朝時代,南朝的時候,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這是現在大家熟知的幾個人,身份暴露;

12 身份不暴露的人多,太多太多了。

13 世尊做一個榜樣,佛再來也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隨其根性而度脫之」,這一句話對我們來講非常非常重要。

14 教化眾生是很活潑的,不是一個死呆板的方法,一定要懂得應機說法,隨其根性而度脫之,這個法多活潑!


佛菩薩再來人:真人不露相

大勢至菩薩再來:印光大師

記夢悼印光大師 - 楊信芳

我十八歲時候,在上海女子中學讀書。有同學張孝娟女士,家住西門潤安裡,我們交情很好,她的母親張太太很疼愛我,把我當作自己的女兒看待,所以我也叫她媽媽。放學回家,經常去她家吃飯、住宿,已成習慣。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陽曆十一月二十三日夜裡,我住宿張家,和孝娟同床。睡至半夜,夢中遠遠望見觀音菩薩站立在小島上,環島是海,水天一色。菩薩身高約一丈多,穿戴著衣冠瓔珞,十分莊嚴,手中拿著淨瓶,和世間常見的畫像一樣。

我坐在一隻小船上,船向小島靠近時,菩薩招手對我說:「大勢至菩薩,正在上海教化眾生。你怎麼這樣昏迷,還不去聽佛法呢?!」我不知道怎麼回答。菩薩又說:「印光和尚是大勢至化身,四年以後,化緣便盡了啊!」說完便不見了。風浪大起,小船快翻了,我大喊救命,孝娟推醒我說:「信芳,你被夢魘了嗎?」我把夢景告訴她,相互一笑了之。

次日清晨,我把夢景告訴張太太,並問有沒有菩薩名叫大勢至?有沒有和尚名叫印光呢?張太太平素信佛,驚異地說:「大勢至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印光和尚的名字,從前我聽孝娟的爸爸說過,是普陀山的得道高僧。」我又問,印光和尚現在在上海嗎?張太太說:「不知道。」我心裡感到納悶。

過一天,看《申報》[94],登載有"丙子(1936年)護國息災法會通告",才知道上海知名人士,請印光和尚來上海,在覺園[95]主持法會。這夢真奇怪呀!我們三個人都深覺詫異,便和張太太母女同去覺園,聽印光大師說法,三個人都皈依,給我取法名慧芬,張太太法名慧范,孝娟法名慧英。

我很慚愧業障深重,沒有認真修行;現在生兒育女,成天忙碌,淨業更荒廢了!昨天得到蘇州的朋友來信,說:「印光大師已經在靈巖山坐化了。」可悲呀!大師西歸了,四年的化緣,和當年夢景完全苻合。我和大師有這段香火因緣,怎能不講,流淚寫出算不得文章,寄給上海《覺有情半月刊》發表,表達我的哀思。

南無大勢至菩薩!

1940年12月7日楊信芳記

註:楊女士記中有「四年後化緣盡了」的話,曾經懷疑她為什麼不早日發表,一定要等待大師西歸的時候,才向社會公佈呢?後來看見她寫給施先生的信,才知道曾受到大師呵斥,不准她告訴人,她們一家人去見印光法師,把夢中的事情說出來,被印光法師大罵一頓,說她妖言惑眾,以後決定不准說,再說就不要到他這邊來,嚇得她不敢講。四年之後,印光大師往生了,她才把這個事情公布出來。所以,真正再來人,決定不會暴露身分;暴露身分又不走的,決定有問題,我們要小心謹慎。


阿彌陀佛再來:永明延壽大師

譬如永明延壽大師,阿彌陀佛再來,身分暴露,即刻入滅,這是事實。當時的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發心設無遮大會,平等供養,齋僧修福。雖然是平等供養,首席還是有德望的老和尚為上座,老和尚們正在彼此謙讓時,突然來了一位不認識的和尚,好不客氣的就坐在了首座的位子上。因為這是平等法會,國王也不好講話,於是大家就這麼坐下來吃飯。

用齋畢,國王就問永明延壽大師:「我今天齋僧,有沒有聖人來應供?」永明大師講:「有。」他說「什麼人?」「燃燈古佛今天來應供。」國王高興得不得了,「是哪一位?」「就是坐在首座的那位邋遢和尚。」國王一聽,趕緊派人四處打聽,最後在山洞裡找到了老和尚,誰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他耳朵長得很大,於是就稱做「大耳朵和尚」。找的人曉得他是燃燈古佛,磕頭作揖,恭恭敬敬,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說完就坐化了,身分已暴露就坐化入滅了。

大家一聽,「彌陀饒舌」,那永明延壽一定是阿彌陀佛再來。燃燈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家,趕緊回去,報告國王。國王方才曉得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歡喜得不得了,立刻前往拜見永明大師。這時正好有人匆匆忙忙來報信,幾乎跟國王撞了一跤,報告國王說,永明大師圓寂了。

我們縱觀佛教兩三千年來,多少佛菩薩應現於世間,一但身分暴露,無不是即刻入滅,這是真的。身分暴露了,還不走騙人的。所以我在美國聽說,這個人是什麼菩薩再來的,那個人是什麼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很奇怪!佛門的規矩,身分暴露一定要走,這我們相信是真的。身分暴露還不走,肯定是假的,欺騙世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露相不走,不是真人。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如是示現,讓那些冒充的人不得其便,我們要了解。


彌勤菩薩再來: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他的一付尊容並不大好看,所幸他笑口常開,倒也沒有人討厭他。他最大的特徵是肚皮很大,他的行為也是佯狂作態,瘋瘋顛顛的出語無定。住宿的地方是隨遇而安,就地便臥。

他的隨身法寶是一個禪杖和一個布袋,他的布袋可以稱為「百寶乾坤袋」,凡是供身之具,全部財產家當,都貯在袋中。到了街市聚落村莊裡,見到人家吃東西,就伸手求乞,醴鹽魚俎之類的食物,不較葷素,他接到手中,先咬一口,再分一半放進寶袋之內。假使袋中之物多了,就招引小朋友們,找一塊空地坐下來,把袋子倒下,讓小孩子搶了吃,他在一旁看了呵呵的傻笑。因此一般小孩子都喜歡他,和他一起玩。

有一次大雪天,他臥在雪地裡一夜,不但沒有凍死,並且雪不沾身,因此人們對他感到奇異起來。他向人家化緣,把化來的貨品再售出去,將得到的錢去救濟貧苦的人。總之,他自己是不存分文的。

他示人吉凶很靈驗,天如果要下雨,也就穿上濕草鞋,在路上急驟行走,表示大雨快來似的。如果是到亢陽不雨,他就拖曳高齒的木屐,跑到橋上,豎膝而臥。日子久了,當地的農民都以他的行動為氣象台,看他的舉動就知道天氣有什麼變化。

和尚有一次北上途中,遇見宰牛的屠夫,為其說法道:「一切畜生是造業人的果報,你如今造業殺生,貪財無道,何不為其贖救活命,你知道因果可畏嗎?」又為之說偈道:

殺牛之人號羅剎,殺他自殺誰驚怕!
刀山斧斫暨鍪前,何劫何時時解脫?

一日和尚在街市鬧區中,看見那些攘往熙來的人群,無非是為名為利而忙,慨然的說偈道: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
心急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皇。

布和尚在浙江四明山時,與蔣宗霸居士兩人相處甚歡,出處飲食,時相往來,和尚教他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此為每天日課,勸念不休,當時的人都稱他為摩訶居士。

有一天,他陪和尚在長汀溪中洗澡,和尚要摩訶居士為他揩背,忽見和尚背有四目,炯然放光,摩訶居士大為驚異,於是作禮道:「和尚佛也!」和尚當時嚴誡不得向人言。

布袋和尚,在貞明二年丙子三月三日對大眾笑著說:「明年的今天,我取彌勒果供養大眾。」果然於第二年丁醜三月三日,在岳林寺的廊下,跏趺磐石上而逝。大眾這才知道他去年所說之言。

福建莆田縣令王仁照居士,在江南天興寺遇見布袋和尚,後來在福州官舍又看到和尚,見面時和尚從懷中取出一封圓書,交給王縣令道:「我如七天不來,你就把它拆開來看。」仁煦依言,過了七天,未見其來,就如約拆開來看時,只有四句偈語: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
時時示世人,世人俱不識。

至此大家才知道,瘋顛作態的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化身。

布袋和尚寂滅後十年,浙江的大帥派一官差,因事使蜀,回到棧道的地方,卻會見了布袋和尚,和尚對其差官說:「四明蔣摩訶者,你回去見到時,告訴他要他多保重自己,以待相見。」那時蔣摩訶已經在高山峻嶺上,自築茅庵而居,畜一黃犬自衛。每逢食米盡時,就繫百錢於黃犬頸上,出來東吳糴米,往來二十里,從不有誤。蜀使回來將布袋和尚之話,告訴了蔣摩訶,摩訶說:「我已知之。」隨時設齋邀請親友,齋後沐浴趺坐而逝。

彌勒又名慈氏,他修的慈心三昧以慈悲為懷,忍讓為先,所以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終年笑口當開,你罵他不回言,打他不還手,實行他慈心三昧的忍耐偈。

彌勒菩薩的忍耐偈: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臉上,隨他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少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因為他大肚包容,所以人人見到他都皆大歡喜,直到今天,如果你有滿腹心思,一肚皮煩惱,只要走進佛寺大門,看到笑佛彌勒的樣子,就會使你減少很多煩惱。


乘願再來之人會知道自己是佛菩薩再來的嗎?

淨空法師 開示

問:他說各行各業都有佛菩薩在示現,也就是說乘願再來的人,他自己知道是佛菩薩乘願再來嗎?

答:佛菩薩在各行各業示現,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你要問他自己知不知道?有時候知道,有時候不知道,知道的時候不多,不知道的時候多。這是什麼原因?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眾生沒有感的時候,佛菩薩就沒有應。佛菩薩怎麼化身在人身上?就像那個靈鬼附身一樣,佛菩薩附在某一個人身上,時間很短的,讓你這個誠心的人,或者是看他的動態,或者是聽他的言語,你豁然就開悟了,你悟了之後佛菩薩就離開了,所以他時間很短。不是佛菩薩投胎到人道來,不是。如果佛菩薩真的投生到人道來,那是什麼?這個地區眾生學佛根性成熟了,人很多,他就應身來了。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出世,這應身,一個地區的人太多了,他必須長時間留在那裏教化;如果通常這人數很少,他都用化身。化身有兩種,一種是你看到這個人來,以後走了之後這個人忽然不見了,這是一種,一種化身;另外一種化身是附在人身上。而附在人身上,這種情形非常之多,自己誠心誠意就有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氏門中,不舍一人」,這是諸佛菩薩善巧方便,我們要懂得。


大安法師:乘願再來的菩薩是化身還是胎生?

問:乘願再來的菩薩是化身,還是胎生?如果是胎生,經過胎獄的過程豈不迷了嗎?

大安法師答:如果是乘願再來的佛菩薩的話,或者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者,他來的身份一般還是胎生。為什麼?如果你是化身過來的,談不清這個來歷,你就很難攝受其他的人。你比如釋迦牟尼佛,他有能力,有種種神妙的化身,但是他要示現成迦毗羅衛國的一個太子。

不僅是古佛再來,就是法身大士——證到無生法忍的這些人——過來,也是不昧本因的。只是說業力凡夫投生會有隔陰之迷,一般的小菩薩過來也有隔胎之昏,是有這種情況。那就要看他來的時候是什麼證悟的水平。總之,根據佛經是有這麼一些記載,乘願再來是胎生的多。但也可以示現為化身。隨類化身,那就不是一般以歷史人物、以正當的身份來教化眾生。那就是隨緣教化眾生。

這些乘願再來的佛菩薩,不僅可以示現成有情的生命,還能示現成無情的器界等。一片沙漠的地方,他可以示現一片綠洲;一片干旱的地方,可以示現一道河流;這個道路不通的地方,可以示現橋梁。他都可以作這些示現,總之都是應眾生的需求來隨機應現,游戲神通。這是大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只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再有願力回到這個世間,我們得阿彌陀佛威德、功德的加被,都能夠隨類化身,或胎生,或化身,或有情眾生的變現,或無情眾生的變現,都能廣作佛事的。


如本法師:往生西方後,乘願再來,回入娑婆,廣度眾生,示現生老病死,與一般眾生的生老病死,有何差異?

乘願再來的菩薩,皆為法身大士之輩,來此娑婆界度眾生,示現生老病死,在凡夫立場看來,似乎與自己一樣有生老病死,卻不知示現行化的佛菩薩已證得無生法忍(梵語anutpattika-dharma-ksanti),於生死已得自在,生即無生,無生即生,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不一不二,生死涅槃等空花!

佛菩薩視生死即涅槃,凡夫看涅槃即生死,迷悟染淨有別故。佛菩薩倒駕慈航來人間度化眾生,能願力自在,弘法利生無礙,生死自如;凡夫(梵語prthag-jana)來人間是由業力所驅使,是身不由己,不想來人間,但業力所牽引之下,就不得不投胎轉世,凡夫來人間是不自在的,是沉淪的,隨順生死流轉而來的,是故,乘願再來者與一般人來人間,其境界懸殊甚大,完全不同的兩端,無以比倫。


淨土法門:極樂世界的再來人再回到六道不是來受報,是乘願再來,來去自由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慈悲心懇切,看到這個地球上眾生這麼苦,你還想回來救他們,行。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個面,為什麼?見面就得到佛力加持。你跟阿彌陀佛見了面,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等於阿惟越致菩薩,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你修來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給你。你就有能力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起感應的作用,眾生有感你就能應,這個時候再回到娑婆來,那一念之間,來去自由。不是想來就來、想去就去,你還有想,有想是凡夫,到那個時候沒有想,到那個時候完全是眾生有感你就有應,自然的。感的時間長,你住世的時間長,感的時間短,你住世的時間短,由感而生,由感而滅。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住世八十年,這是眾生有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也是眾生有感。眾生不想接受佛陀教誨,這緣就沒有了;或者是聽聽佛的教學,但是不能發願去真做到,這個感也斷了,佛都不會來了。

所謂有緣,這個緣就是能信、能願,喜歡跟佛學,而且會有成就。這就是一般經教裡面講的法運,佛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有滅法。所謂正法、像法、末法跟滅法是同時存在的,不是現在我們一般所講的,佛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不是這個說法。什麼是正法?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這就是正法。我們現在淨土宗,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真念佛的、有真往生的,就是正法。如果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沒證果的,這叫像法;有講經、有聽經的,沒有真修行的人,這就是末法;講經的人都沒有了,叫滅法,法就滅掉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三一集)  2012/7/16


淨土法門:再來人有沒有隔陰之迷?

問:這一份是華藏衛視聽眾提問的。他說請問再來人來娑婆世界示現還有隔陰之謎嗎?下面說,不然看很多古代大德未出家或者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好像之前的事都不知道;還是一出生就知道是再來人,而裝作不知道?順治皇帝說“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是他明心見性後才知道他是再來人嗎?

答:順治皇帝我跟他沒見過面,不知道他的境界,但是你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再來人有沒有隔陰之迷?給諸位說,再來人很多,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不能一概而定。確確實實像你這樣說的,有些人他沒有隔陰之迷,他要裝那個樣子。從哪個例子來看?從釋迦牟尼佛,你就清楚了。你看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裡面給我們說了真話,他這次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是第八千次。他還要示現入胎,還要去示現參學,還要去示現游覽四門看生老病死,這都是做給我們看的,演戲!這場戲在娑婆世界他已經演了八千次,在我們這個世間,其他他方世界那就不知道演多少次了,這是為教化眾生的。

如果他生下來,生而知之,他教化眾生,沒有人敢跟他學。為什麼?你是天生的,我不行,你我怎麼能學得到。他這一表現的時候,他看生老病死會覺悟,修行能成佛,“行!我跟你那個樣子做也行”,這都是教學的方便。所以你看祖師大德,近看你看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有很多人說(這也不是假的)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怎麼會有隔陰之迷?實際上大勢至菩薩早就成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菩薩身,協助阿彌陀佛幫助眾生。我們想到這個人決定沒有隔陰之迷,可是他還要裝,還要裝到怎麼?謗佛,年輕的時候不相信佛,謗佛、謗法,最後接觸佛法,明白了,這是贊佛。從毀謗再贊歎,這裡有道理。你看從前我們一般人謗佛也很多,到最後明白的時候也都贊佛了。接引教化的方便,可以這樣做法。

但是也有再來人真的有隔陰之迷,那是什麼?小菩薩,現在你看《華嚴經》上,《華嚴經》上菩薩有五十一個等級,哪些等級肯定有隔陰之迷?在一般來講,十信位的菩薩(我們現在講到八信),十信位的菩薩決定有,初住以上大概就沒有了。為什麼?明心見性了,那是真的分證佛,不應該有隔陰之迷,那都是大權示現。十信位的菩薩沒有見性,沒有見性的時候說有隔陰之迷這個我們能想得通,這是非常可能。尤其是位置更低的,七信以下的,七信菩薩斷煩惱的功夫跟小乘阿羅漢相等,阿羅漢也有隔陰之迷,這是我們在經上讀到的。為什麼?沒見性。所以要以這個為標准。

你看天台大師講,沒有見性的,阿羅漢以上的,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相似的,阿羅漢、菩薩。你要照《華嚴經》來算,很清楚、很明白。七信等於阿羅漢,八信等於辟支佛,九信等於菩薩(十法界的菩薩),十信等於十法界裡的佛,這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初住,超越了,超越十法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個應該沒有隔陰之迷,那個來的時候是度化眾生,是來示現的。這個是沒有超過十法界的,十法界也是迷而不覺,他迷的淺,六道迷的深,迷的有淺深不同。所以在大乘教裡面,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還把他算作凡夫,凡夫有內外,就是迷有淺深不同。到初住,真正是聖人,超凡入聖,那是真的聖人,那不是假的。(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十一 2005/7/29)


淨空老法師:未證佛果的菩薩們乘願再來,請問是否有隔陰之迷? 

問:未證佛果的菩薩們乘願再來,請問是否有隔陰之迷? 

答:菩薩的位次很多,大乘從初信位的菩薩到等覺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這五十一個階級裡面,差不多一半(通常指別教)沒有明心見性,都有隔陰之迷。在別教裡面講 的十信位、十行、十住、十迴向都沒見性,證到初住菩薩才明心見性。這些小菩薩乘願再來,有隔陰之迷。即使真正的大菩薩(深位菩薩、法身菩薩、等覺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也示現隔陰之迷,但他並不是真的隔陰。為什麼做這個示現?告訴你要勇猛精進求生淨土,你不求生淨土,這個路很難走。 

這些示現都是勉勵我們。以古代智者大師來說,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已經證得究竟果位。這一次到中國來應化,不是以佛的身份出現在世間,而是示現普通人的身份來投胎。以後出家做了法師,做了天台宗的祖師,做方丈、做住持領眾修行,最後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弟子們向他老人家請教:「請問您往生西方極樂 世界是什麼品位?」

他告訴這些學生們:「我因為領眾的關係,領眾要操心、要分神,自己修學精神不能專注,這個對自己有損失,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天台家講的,就是生凡聖同居土。 

這個話的意思是,如果他不領眾,不做住持當家,他往生的品位更高。因為要管人、管事,捨己為人,就要犧牲自己的品位,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品位不高。這是行菩薩道,捨己利人。但是犧牲自己是有限度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低品位肯定拿得到,如果捨己為人,自己連往生都沒分了,那就錯了。 


若自己念佛求往生,能否順利往生?

在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中,有好多例子。民國初年,在哈爾濱極樂寺往生的修無法師,是修行人的好榜樣,他是一個清眾,一生修苦行,臨走時預知時至,坐著往生。

諦閒老和尚有一個念佛的徒弟,出家之前做鍋漏匠,他真的是不管人、不管事,一心念佛成就的好榜樣。鍋漏匠是站著往生的,也是預知時至。

死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閒老和尚替他辦後事。諦老非常讚嘆! 

他念佛只念了三年,為什麼有這樣的成就?專心,什麼念頭都沒有,確實是萬緣放下,一向專念,所以成功了。

這個成就讓後人看到了、聽到了,生起仰慕、傚法之心,這就是度眾生,這就是利益大眾。他們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問:請問世尊投胎到這個世界,是入胎、出胎都未曾迷惑,或者跟凡夫一樣是先迷後悟,然後知道自己是來示現成佛的?

答:這個諸位要多看經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來投胎,跟我們凡夫不一樣,他在母親懷孕的時候,這十個月他老人家講經說法度眾生的工作沒有停止。所以在懷胎裡面,坐胎他也在那裡講經說法,這不可思議。如果你要懂得《華嚴經》上所說的在微塵裡轉大法錀,你這個疑問就解決了。一粒微塵裡面有世界,那個世界裡有很多眾生,也有很多諸佛菩薩,這《華嚴經》上講的。一微塵裡面佛都在那裡講經說法度眾生,何況在胎胞裡面,胎胞很大,比微塵大多了。這是不思議神通之力,這是我們世間人無法想像的。

他久遠劫就成佛了,他成佛怎麼會再迷,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他完全是來示現的。十九歲出家,然後去求學,統統在做樣子來給我們看,告訴我們,我們凡夫就要像他那一條路子走,你才能走上成佛之道。所以要學,不學不行。六祖的示現那是示現上上根人,這佛在經上常說,沒見過,所以六祖就示現一個上上根人。不要通過學習,釋迦牟尼佛通過十二年的學習,最後放下,六祖大師不需要通過學習,當時就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一放下,就回到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兩個示現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你就明白了。(之六十四 2007/2/23)  


仁清法師:洩佛密因 再來人是一回事嗎?

《楞嚴經》上說的如果洩佛密因了,要往生。洩佛密因是特殊人的特殊因緣,特殊任務。而且他這些特殊都是被一個特點所含攝,不能暴露,一旦暴露就叫洩佛密因。當他暴露的時候就等於說,要麼緣起就破了,要麼他的任務就完成了。這個我們在佛祖傳記或者高僧傳上都有看到,有一些再來人示現。

很多是示現完了就走了,確實有這種人,可是呢還有一種人是發願再來弘法度眾的人,被我們後人認知了,這種人不必要走了,這不是洩佛密因的那一類,如果單憑講到再來人,我們每一個都是再來人,信不信?六道輪回嘛,我們講堂雖然是正弘講堂,講堂是一個,人是一個,我們來的路子不一樣。有達官貴人,有大富豪,當然裡面難免有土豪,有法師,剛才不是介紹了麼?還有遠路的居士們,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從六道輪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來自於不同的道,難免有一些真的佛菩薩應化示現。我們不知道而已。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再來人。只不過聖者的再來是乘願再來,他們有很高的證量,因為慈悲的緣故不進入涅槃。因為慈悲的緣故,他要度眾嘛,不進入涅槃。由於他是聖者的緣故,他的心智和他的願力,他的所作所為,他不做墮落三惡道的事情,就不墮三有,就是這個道理。真正的高僧大德示現,事相和凡夫一樣,他的思維他的理念他的所行,跟我們凡夫造惡業這一類完全不一樣,當你看到真正的大行功德的人時候,你完全可以認為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修行者。剛才講到我們凡夫是通過業力的牽引而來的,那是輪回的顯現,很多聖者是因為願力的驅動,由於願力的策劃而來的,他要廣度眾生肯定在他發願的那一道裡,度眾生而已。

而且是根據佛法的原理來講,若不往昔修福慧,如今正法不能聞。我們現在得聞正法,過去都是修行人,都跟佛法結過緣的。如果這個再來人過去是一個普通的修行者,一個老和尚而已,因為他發願了要廣度眾生,他來了,我們大家認識他,你可能是上一世那誰,叫他死的話,他也不同意吧,沒有洩佛密因,他不是《楞嚴經》上講的那一類,我們一定要正確理解,只有把佛教的法和佛教原理你完全悟透了以後,你才能正確掌握我們所面對的一切境界。

才能正確指導我們修行,給自己一個正確定位,我發現很多居士,自己掌握的知識非常片面,他們誹謗佛的很多其他的經法,就是他所不理解,如果誹謗絕對墮落無間地獄。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還沒有出定,先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給大乘菩薩講的,是聖者菩薩,所以有很多初發心菩薩都聽不懂。他們離席而去,意思是聽不懂,也不是給我講的法,根本利益不了我,他們就離席而去,就等於說釋迦牟尼佛成佛的年代,菩薩尚有不懂的東西,何況我們呢,當我們正確理解佛法原理的時候會給我們很好的指導。這裡講到再來人,祖古,洩佛密因不一樣。

——摘自仁清法師:《天法密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短軌》


《 乘願再來的佛菩薩不一定是我們想象的樣子 》

眾生因以何身得度,佛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佛會變成我們看得到的樣子,來到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佛不一定顯示成很智慧,神通無礙的形象,有可能是一個乞丐,有可能是一隻小狗、一頭豬,佛也要順應眾生,不能顯得太奇異。

佛以各種身份,潛伏在娑婆世界救度眾生,一旦身份被人知道,就會離開。

如果有人自己說是古佛再來,我們就要思考一下真假了。

1、他是彌陀再來,卻自稱凡夫

如果阿彌陀佛真的來了,也不會自己說自己是阿彌陀佛化身的。包括善導大師,我們說他是阿彌陀佛化身,但是他也沒有說自己是阿彌陀佛,他在寫《觀經》的時候,也要去請聖僧來證明。

他雖然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但是也不自稱是阿彌陀佛,他也只是示現凡夫的樣子,最後說:我是請西方聖僧來為我證明的,請阿彌陀佛來證明。

不僅不稱自己是阿彌陀佛,還說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他把自己當成跟我們一樣的凡夫,也需要念阿彌陀佛來往生極樂世界。

這就是祖師的慈悲。

2、彌陀饒舌,立即圓寂

歷史上,除了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還有一位祖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就是永明延壽大師。

現在的阿彌陀佛聖誕,真的是我們的阿彌陀佛生日嗎?其實是以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作為阿彌陀佛的聖誕,因為永明延壽大師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這裡有一個公案。

永明延壽大師,五代國師,吳越王非常信佛,有一次供千僧齋,一般只要有千僧齋,就會有聖者來應供,至少是阿羅漢。因此,皇帝就留了一個高位,這個位置本來是想給永明延壽大師,他是國師,但是他沒有去坐,其他的僧人也謙虛退讓,都不去坐。

正在大家謙讓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穿得破破爛爛、耳朵大大的和尚,二話不說,直接就坐到上座,而且立即開始用齋。這時候大家眼睜睜地瞪著,心裡很驚訝:這個和尚如此不客氣!但大家也只是心裡想想而已。當然國王看了也惱火,他想這個位置是留給國師的,當然也不敢叫和尚離開,只能心裡憋屈,想著這次千僧齋被這個和尚給破壞了。

用齋過後,他就去問永明延壽大師:「今天這次千僧齋有沒有聖者來應供呢?」

永明延壽大師就說:「有啊,燃燈古佛就來了。」

燃燈古佛是誰?就是錠光如來,在《無量壽經》里說到:過去久遠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度脫無量無邊的眾生。釋迦牟尼佛也是在燃燈佛的授記下成佛的。

國王一聽,就特別高興,說明這場應供很殊勝,都有燃燈古佛來應供了,自己的福報也很大。就問是哪一位?永明延壽大師就說:「就是耳朵大大的,坐在上座的那一位。」

皇帝就想請燃燈佛到宮中來供養,立刻派人去請。一路上就去問哪裡有個大耳朵、穿得破破爛爛的和尚,他們找了很遠,終於在一個山洞里,看到了大耳朵的和尚,馬上禮拜,請和尚回宮,還說:"我們有眼不識泰山,我們皇帝懺悔了請您跟我們回宮。"

此時,大耳朵和尚說了一句:彌陀饒舌。

什麼意思?就是說彌陀佛多話了,把我的身份說出來了,他就坐化圓寂了。

這些人雖然很遺憾,想到透露燃燈佛身份的是永明延壽大師,豈不是說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於是就高興地回去向皇帝報告。皇帝知道了,也特別高興,原來一直在身邊的國師,居然是佛的化身,立即叫人去請,誰知剛出門,就有一個人匆匆忙忙跑進來,兩人一撞,就跟皇帝報告:「不好了,永明延壽大師也圓寂了。」

可見,佛應化在我們這個世界,一旦身份被人知道了,他就要走了。不能再以佛的身份在這裡,坐著等大家把他當佛供養著,這樣就不符合世間的規律了。

佛來娑婆世界度眾生,有可能就是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看著沒修行的。

3、佛,不是我們想象的樣子

還有一個彌陀化身的是誰?就是天台山的豐干大師,現在有座橋,叫豐干橋。

古代天台山有三位僧人——寒山拾得和豐干,三個人都是在國清寺打雜,打什麼叫打雜,就在裡面燒火、劈柴,平時看著就是沒有修行,什麼也不懂的,大家也不怎麼看得起他們,也沒有什麼學問,穿的也破破爛爛的,經常被別人謾罵。

有一次豐干大師外出參學,遇到一位縣令生了一場重病,怎麼都治不好,就去找到豐乾大師治療,一會兒就治好了,就問:「法師這麼厲害,是從哪裡來?」

他說:「我是從天台山國清寺下來的。」

縣令想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出家人都這麼厲害,寺院一定有很多高僧,就想去拜訪、供養,就問:「你們寺院還有什麼高僧嗎?我要去拜見他。」

豐干大師也不謙虛,直接說:「有啊!文殊菩薩在那裡,普賢菩薩也在那裡,你就可以去拜訪。」

他就問:「哪個是文殊普賢?」

大師直接回答:「你去了那裡,只要去找寒山拾得就可以了,他們就是文殊普賢菩薩。」

後來他帶著人去國清寺,找寒山拾得,但是大家都說,兩個小和尚在劈柴,他一進去,就向他們禮拜,然後說你們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旁邊的人都驚呆了,平時最不起眼的小和尚,居然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示現,他們也想禮拜,誰知他們早已經跑掉了,跑掉之前就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

就是說,阿彌陀佛在那裡搗亂,把我的身份透露!原來豐干和尚還是阿彌陀佛,他們要想去把豐干和尚找回來,也都不見了,憑空消失掉了。

4、一頭豬,也是佛的化身

佛菩薩來我們世界,一定是悄無聲息的。

有可能是我們身邊很不起眼的一個出家人,有可能是街上的一個乞丐,有可能是一隻小狗,還有可能是一頭豬!

不是有一個薄荷豬的故事嗎?

有一個人去五台山,碰上了一個很奇怪的僧人,僧人就給了一封信,叫他去把這封信交給一個叫薄荷的人。他就奇怪了,信裡面地址沒寫具體,去哪裡找這個薄荷呢?他就在半路把信打開來一看,信中的意思就是說:娑婆世界不好玩,你們的使命差不多完成了,趕緊回去吧。

他就知道是佛菩薩來到這個世界示現,時間差不多到了,該回到佛國去了。

有一天,經過一個村莊,看見一群小孩在玩,在叫"薄荷,薄荷"。他想可能就是要找的人了,趕緊跑去一看,沒有看到人,反而看到一頭豬,他就把信仍到豬的身上,豬就站起來,然後把信合掌打開,一看就把信吞到肚子里,然後合掌站著往生了。

然後他就去問關於薄荷豬的事,才知道,這只豬很愛乾淨,其他的都不吃,只吃薄荷,所以主人就叫它薄荷。

而且這頭豬很特別,平時殺豬,豬都會很痛苦,叫得很慘烈,有了這頭豬之後,哪個地方殺豬,把這頭豬帶去繞一圈,那些豬被殺,都沒有痛苦,像證得無生法忍一樣,很安眠的就被殺掉了,一點痛苦都沒有!主人就不捨得殺這只豬,一直把它養得乾乾淨淨的。

佛菩薩也會化身為豬來度這些豬眾生,那些豬被殺,多痛苦,只要有這頭豬,被殺的時候就不痛苦,就會被度化了。

阿彌陀佛時時刻刻都在,在十方法界,在我們身邊,我們身邊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動物。乃至一隻小螞蟻、小蚊子、小蟑螂,我們都不要去輕視、傷害,有可能就是阿彌陀佛的示現。

經文講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西方只是順了我們凡夫執著的心,指方立相,給我們指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又因為西方是太陽落山的地方,是一個歸宿,相當於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們:極樂世界是我們的家鄉,我們要回家了。

如果阿彌陀佛只在西方,其他地方的眾生,他怎麼救呢?

其實,阿彌陀佛的光明是無礙光,遍十方法界,都沒有障礙的,每一個角落都有阿彌陀佛的佛心、佛身,只有這樣才能把十方世界、乃至阿鼻地獄的眾生,一個不落的救到極樂世界,只要有一個小地方阿彌陀佛沒有到,是不是就會漏了一個小眾生。

所以,阿彌陀佛既在西方,是為了指方立相,實乃遍布十方法界, 分身無數,用光明去救度眾生——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為何佛菩薩轉世再來不露身份?

 

往生後乘願再來的菩薩會不會迷失呢?

 

前世修行過的人,為什麼今生六親緣薄

 

出家人轉世後能否記得前世的事情--什麼是“隔陰之迷”?

 

佛教裡關於投胎的說明--坐胎與奪胎

 

不要擾亂眾生得度的因緣

 

拜佛、念佛,就是廣結善緣

 

再來人有沒有隔陰之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