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者真的無罪嗎?佛陀是這樣說……看後驚出一身冷汗!

釋迦牟尼說法的時候總是顯得和藹可親,經常說些弟子熟悉、愛聽的事物。為了使眾人能夠理解,他說得總是深入淺出,用大量的比喻娓娓道來,弟子們都覺得非常親切。

一天,釋迦牟尼說法後,有個弟子向他請教「不知者無罪」是不是真的。

對於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並沒有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一個比喻:「現在有一把火鉗,它被燒得火燙,但肉眼卻看不出來。如果你去拿這把火鉗,是知道它燒得火燙受害嚴重,還是不知道它燒的火燙受害嚴重?」

弟子想了想回答:「應該是不知道它被燒得火燙受害嚴重。因為不知道才沒有一點準備,被燙的時候就來不及採取防範措施。」

釋迦牟尼和藹地說道:「是啊!如果知道火鉗燒得火燙而去拿,就會心驚膽顫深懷戒心,不敢絲毫大意拿的時候不會用力去抓。可見,並不是「不知者無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人們就是因為不明真理,所以才會在苦浪裡翻騰沉淪。」

往往是愚昧、懵懂的人才最容易受到最大的傷害,因為他們無法通過分析得知事件的背景和可能產生的後果,只有「有知」才可以使人明智,找到真理。所以對於你不瞭解的事物,不要輕易下結論,更不要人云亦云,尤其是對修心向善的修鍊團體,一定要慎言啊。

當人們被謊言欺騙下正邪不分,善惡不明,那麼他們只能是助紂為孽!造下的後果只能是自己承受!


無知所造的業最重!

淨界法師

「不如理」就是說,你聽聞了一個邪法以後,你自己在寂靜處,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這個時候,產生一種「非正法類」的「分別」,這就是一種邪見。我們知道「想法」跟「見」是不同:想法是不堅固的,它只是一個聽聞;但是這個聽聞經過思惟以後,就變成一個知見了,這個知見就很難改變,這個叫邪見。「如理分別」就是在「正法」當中,聽「聞正法」以後,我們如理思惟,產生一個堅固的正見,這就是「正法類」的「分別」。

我們造業,這個業的強弱,這當中,你的知見是一個重要的主導者。在佛法當中,你同樣是佈施、持戒,但是你不知道佈施、持戒所為為何?你沒有佛法的正見、沒有輪回的觀念,你不知道善業、惡業的觀念,你只是佈施、持戒,這個善業不大,這叫悠悠泛泛的善業;別人叫你造善業,你才去做,這種善業不大、不堅固的,得果報也不會太強烈。如果你知道你為什麼要持戒:誒,持戒能夠得到安樂的果報。你深信因果,依止強大的這種知見,產生強大的意樂去持戒,這個業就很堅固了。

為什麼我們在快樂果報產生的時候,有些人的果報很脆弱?他很有錢,沒多久地震發生破壞了,或者被人偷走;有些人安樂的果報現前的時候,火不能燒、盜賊不能搶?因為他因地造業的時候,其心猛利,猶如金剛。為什麼?他有知見的資持。

惡法也是這樣,佛弟子造罪業跟外道造罪業不同的。你說佛弟子受了戒,還去犯戒,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不對!明知故犯的罪比較輕。為什麼呢?因為明知故犯,你是一時的煩惱控制不住,你在造的時候,你有正見、你有慚愧心,你可能是方便時、或者根本時、或者成已時起慚愧心。

什麼叫慚愧心?慚愧心就是你造業的時候,你踩了煞車,這個車子撞過去,你踩了煞車,但是沒有把它煞住,還是撞上去了,但是他畢竟踩了煞車。外道在造業的時候,他是不知道什麼叫因緣果報,反正及時行樂,他造業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就是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的造業,就是這個人他不踩煞車,全速的撞過去了。

所以你看有些人業障現前,他哪一個地方產生什麼病痛、生什麼腫瘤,他稍微懺悔一下,好了。有些人他果報體障礙現前的時候,懺悔很久,他這個果報體還是很堅固,這跟他因地有關係了,就是他因地造業的時候,他有懺悔。外道他造業,他是不懺悔的,所以邪見──就是無知所造的業是最重的,無知所造的業最重。

所以,你不要說:誒,我研究戒律,但我根本做不到!你做不到,但是你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即使你一時很多的微細戒做不到,但是你知道這不對,你有慚愧心,這個是非常珍貴的。

所以我們講聲聞戒的基本精神──少欲知足,它制貪。菩薩戒的基本精神,我們上次講過《瑜伽菩薩戒》,菩薩戒的持戒精神:增上慚愧。你看在所有的戒當中,特別是在中品以下的戒,只要這個菩薩產生增上慚愧,佛陀判罪都判得很輕,在菩薩戒裡面。就是因為他的業輕,他這個業在造的時候,他踩了煞車,而且他這個人有進步空間。

所以在這個「分別」當中,我們「如理分別」產生的正見,跟「不如理分別」產生的邪見,這對我們未來造業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不知者真的無罪嗎?佛陀是這樣說……看後驚出一身冷汗!


人最怕什麼都不知道!

淨界法師

我們一般人都很難像六祖大師一下子頓悟,這個車子轉一百八十度,我們先慢慢調。一個人只要瞭解自己,然後有正確的方法,你就有救,即便每天調整一度,都沒關係,至少你在進步當中,只要你知道用功的方法,知道你的修行的關鍵在哪裡。人最怕就是什麼都不知道,一天過一天,這最可怕,你只要知道了,你只要開始努力了,你就有希望。因為你今天比昨天好,你充滿了潛力嘛。你現在不夠好,但是你的未來有無量的可能性。

修行最怕就是說你到現在還沒有上路,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問題出在哪裡,你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調整它,就糟了!你昨天跟今天差不多,不是差不多,可能更糟糕,因為你不調整,它會相續,它會等流性,你習慣性起什麼,你如果不調整,種子起現行,你這個滾雪球越來越大。如果你不調整它,你往那個道路越走越厲害。

所以我們再重復一次,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習慣性的,你習慣性起善念,你已經走上人天果報,如果你突然間死亡,你一定到人天去;如果你習慣性起惡念,你已經走上了三惡道的果報,你要小心。如果你習慣性是出離心的,你已經走上了二乘的涅槃的偏空的跑道;如果你習慣性升起淨土的思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你不管什麼時候死亡,你一定往生。

當然在死亡到來之前你都有調整的空間。所以你要先知道,修行先找到自己的生命的傾向,你現在那個足球已經往哪個方向跑了?當然你中間你還可以補一腳,但是你先找到你一生當中你的等流習性是往哪一道跑,先第一知道,然後找佛法裡面相關的法來對治調整它。

從佛法的角度,當然我們往下看色蘊是苦樂參雜,這部分安樂解脫,色蘊是由業力來主導的,如果你剛開始覺得病痛很多,障礙很大,佛法是有道前基礎,在調整心念之前,你可以拜懺消業障,你可以放蒙山超度冤親債主,你可以做慈善事業,你可以把你的生命先調整在安樂解脫這一點,可以身安道隆,所以你剛開始偏重業力的修學,可以理解。

我修行要靠這個身體的工具,我把車子先功能調整一下,對不對?它變成一個法器。所以剛開始先調整色蘊,可以理解,但是你上路以後開始要注意智慧的觀照,當然智慧觀照很多了,你是屬於那種邪惡的,你就用善念來對治;有些人他是屬於比較偏空的,有些人真的偏空,尤其出家眾很多,他就是習慣性,他也不起善念也不起惡念,什麼都沒有,無念這個也不好,你要無住,但要生心;

但這種人要出來不容易,要大善知識,因為一個人一旦偏空以後,你要改變他很困難的,因為他著有的時候他們會自己知道痛苦,但偏空要轉成菩提心這一塊比較困難,比較困難。那也就是說,佛法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你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拿去試一試吧,人生有限,所以你要知道說你可以分階段,我現階段需要什麼養分、我需要什麼法來進來調整我,所以智慧的觀照就是調整你的心、你的習慣性的思考最後目標菩提心。


莫因無知而無畏

濟群法師

在《道次第》中,念死和念惡道苦雖然是下士道的修行內容,但對中士道、上士道的修行也很重要。以此作為基礎,才能進一步發起出離心,發起菩提心。

念死無常,是認識到人身的脆弱。關於念死的修行,必須具備三點認識:一、死亡是必定的;二、死期是不定的;三、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

念三惡道苦,則是讓我們認清未來道路中存在的險境。基於這種恐懼,不敢造作墮落惡道之業,進而主動尋找棄惡向善的方法。否則,就會像「無知者無畏」那樣,因無知而毫無顧忌地造業。其實,這種無畏並不是真的對惡道之苦無所畏懼,而是根本沒想到可能的後果,或者根本不相信這麼做會帶來苦果。那樣的話,墮落也就在所難免。如果不能保有人身,未來就無法修行,解脫更是無望了。

所以,念死和念輪迴苦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嚇唬誰,而是提醒我們減少貪著,更不要毫無顧忌地因此造業。與此同時,還要尋找人生的真正歸宿,尋找究竟出離惡道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皈依,也是下士道的修學重點。

在無盡輪迴中,我們稍有不慎就會墮落。即使現在暫時保有人身,也是極其脆弱的,隨時都會失去。所以我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看清自己在輪迴中的危險處境。惟有保持這種清醒,才不至被眼前名利所迷惑,被眼前安樂所陶醉。進而明確,什麼才是真正可靠的,是值得依止的。


淨空法師:無知造作的罪業,不能說無知就沒有果報,無知一樣有果報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

這一句經文,我自己在早年,第一次讀這一部經的時候,有很深的感觸。『畋獵』就是打獵,『恣情』就是任意、任性殺害一切眾生。這裡面包含的范圍非常之廣,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手段可以說是很多,目的都是獵取野獸。打獵或是用網,古時候用弓箭,現在則是用槍械,殺害眾生數量畢竟還是有限。可是我們去打魚,打魚一般漁夫是用網,一網打下來,依舊還是有限。我們過去干這個事情就太惡劣了,我們用黃色炸藥去炸魚,炸藥爆發之後,魚是成千上萬條,它不是被炸死,是震動震死的。我過去跟著我父親打獵打了三年,我記得我是十六、十七、十八這三年。讀這一段經文,我自己的父親報應就是這樣。他是四十五歲走的,走的時候是驚狂喪命,我親眼看到這個情形,那是現世的果報。他病發的時候瘋狂,人瘦得皮包骨頭,力氣之大幾個人都攔阻不住。看到水往水裡面鑽,看到山就往山上跑,所以想到是打獵的果報。

我讀這個經文之後,就發心吃長素,知道殺業太重,親身經歷的,所以感觸非常深。然後看到佛法裡面所說的,一切眾生無始劫來因果循環,這經上講的因蔓不斷,生生世世互相酬償沒完沒了。雖然是無知造作的罪業,不能說無知就沒有果報,無知一樣有果報。如果學了佛之後,明白這些道理,再去造作是犯兩重罪,就是再加上破戒罪。基本戒律五戒不殺生,這是殺生戒,再加一個破戒罪。沒學佛,沒有聞到佛法,殺生是性罪,不管你受不受戒都是有罪。我們曉得果報之可怕,決定不能干這個事情。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吃長素、放生。我一生所做的一般講修福的事情,我只做三樣:放生、印經、幫助病苦。我沒有福報,財力非常有限,有一點供養,我做什麼事情?放生,捐送給醫院裡頭,做為貧苦人的醫藥費,第三個就是印經布施。我別的事情不干。我自己不主張建道場,所以也有果報,沒地方住,一生住別人的道場,也很好,自己沒有道場。實際上原因是自己福報太小,做的小好事、小功德,建一個道場要大福報,我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在沒有學佛的時候,造的罪業很深,學生時代出佛身血,我講給你們聽過,造阿鼻地獄的罪業;打獵也是阿鼻地獄的罪報。所以往年人家說我短命,連甘珠活佛都說我短命,沒有福報;人很聰明,有一點小智慧,可惜沒有福報,短命。他告訴我,我承認、我相信,以往造作的罪業,受這個果報,命裡應該接受,還有什麼話說?所以我也不怨天、不尤人。甘珠活佛告訴我,他說:「你這些年講經說法,這個功德很大!」他說:「你不但有福報,很長壽」。甘珠給我講這些話,第二年他就往生。他跟我是老朋友、老同參。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十四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14


摩訶盧嘆愚癡無知實苦,女居士聞之悟道

釋厚觀(福嚴推廣教育班,2018.3.17)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雜譬喻經》,在《大正藏》第4冊508頁上欄到中欄。

過去外國有一座松寺,寺廟中經常有數百名僧眾,常住在裡面修學。

有一位女居士非常精進,熟悉經義,住在離寺不遠的地方,每天供養一位出家沙門,僧眾依序接受供養,從戒臘最高的到戒臘最低的僧眾,輪完一回再重新循環。凡是前往接受供養的沙門,女居士總是向他們請教經義,自覺才疏學淺的沙門常常不喜歡前去接受供養。

有一位名叫摩訶盧的沙門,出家比較晚,什麼都不知道,輪到他應該前往接受供養;他就緩緩地走,竟無法及時到達。

女居士看見了這種情形,就說:「這位年紀大的長老,行走步伐安詳莊嚴。」便以為他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所以更加歡喜地為他準備美味的食物。供養完畢以後,女居士設置高座想請他說法。

摩訶盧一上座之後,因為實在不知道要說什麼,只好說出自己心中的體會:「啊!人愚癡無知,實在苦惱!」

女居士聽了之後便仔細思惟:「愚癡無明,正是十二因緣的根本。由於無知,所以生死不絕,導致種種苦惱,因此說非常痛苦。」反覆思惟後,當下就證得初果。於是女居士便開啟儲藏室,想要拿出細棉布供養沙門;摩訶盧就趁機下座離開,回到精舍。

女居士走出儲藏室,不知道沙門人在哪裡,從門中望出去也不見蹤影,還以為沙門已經得道,使用神足通飛走了。

女居士便拿著潔白的細棉衣來到精舍,請求見沙門一面。摩訶盧很害怕,以為被追趕,就趕緊跑進房間、關上門窗躲藏起來。

摩訶盧的師父已經證得六神通,看見有人追上門來,以為有人要來侵犯,就入定觀察,知道女居士已經證得初果,便叫摩訶盧出來接受供養。師父為摩訶盧說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摩訶盧聽了很歡喜,也證得了初果。

這一則故事提到,有一位女居士熟悉經義,也很喜歡供養僧眾,每當供養完畢之後總是請僧眾說法。摩訶盧比丘晚年才出家,生性愚鈍,不知道說什麼好,非常著急,只能感嘆地說:「人愚癡無知,實在苦惱!」

沒想到這位女居士很有慧根,體會到眾生輪迴之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愚癡無明」;由於愚癡無明,所以造業,因而在三界中不斷地輪迴生死,導致種種憂悲苦惱。

不過,同樣是「愚癡無知」,對這比丘來說,他是覺得「我因為愚癡,所以無法說法,不知道說什麼法好」;但是對這位女居士來講,愚癡無知就是不瞭解無我、不瞭解緣起,所以造業而輪迴。這深者見之深,淺者見之淺,體會得不一樣。

而或許有人覺得自己很快樂啊,不覺得人生是苦,不過他的快樂可能只是在衣、食、玩樂等欲界的五欲之樂而已。這樣的五欲樂,在聖者看來,就如蒼蠅住在糞便中自以為清淨一樣,而其實是不淨的。一般人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追求五欲上,但這些欲樂最後還是要歸於無常滅壞。如《大智度論》卷17〈序品 1〉所說:「諸欲求時苦,得之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大正25,184a11-12)也就是三個階段:

第一個、還沒得到的時候,苦苦追求,追得很辛苦。

第二個、得到以後,又怕失去,守護得很辛苦。

第三個、一旦失去之後,又非常懊惱、很痛苦。

或許有人覺得自己衣食不缺,在生活上也沒什麼經濟壓力,但終究還是離不開老、病、死、求不得、五蘊盛苦等。而且,即使今生不覺得苦,但說不定下一生可能還會墮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遭受飢餓、被人宰殺、凌虐、刑罰等痛苦。

因此,佛陀勸我們要「發心、修行、證果」,得解脫樂或無上菩提才是究竟的。若是求解脫道的話,那就要發出離心,修戒、定、慧三增上學,體悟無我,證得涅槃果。

而如何發出離心呢?如印順導師於《成佛之道》所說:「一切行無常,說諸受皆苦;緣此生厭離,向於解脫道。」也就是說,世間雖然有苦受、有樂受、不苦不樂的差別,但深刻地觀察起來,不論是身心、或者是器世間,都是在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的過程中,從「一切有為法終歸無常生滅」的意義來說,「諸受皆苦」。有了這種覺悟,了知三界如火宅,就能引發「出離心」,趣向解脫道。如果沒有這種出離心,一切修行、一切功德,都只是世間法。有了出離心,則一切功德,就被出離心所攝導,能成為解脫生死的資糧。

如果是修菩薩道的話,還要再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不忍眾生苦,也知道出離苦的方法,願救度眾生出離苦海,這樣自度度他圓滿,最後才證得無上菩提果。

總之,有智慧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不會有苦;一切苦的根源在於「愚癡無明」,希望大家能深刻體會,能夠有智慧證得解脫。

以上以這些與大家共勉!


 ※ 經典原文
《雜譬喻經》卷2(22)(大正4,508a12-b2)

昔外國有一松寺,中恒有眾僧百餘人,共於中止學。有一優婆夷精進明經,去寺不遠,日飯一沙門,眾僧自相差次,從頭至竟,周而復始。 其有往者,優婆夷輒從問經義,自隱學淺者每不喜往。 有一沙門摩訶盧,晚作沙門,一無所知,次應往食;行道遲遲,却不時至。 優婆夷逢見之,言:「此長宿年老,行步庠序。」謂是大智慧,益用歡喜與作好食。畢施高座欲令說法。

道人上座,實無所知,自陳體中言:「人愚無知實苦。」 優婆夷聞是便思惟之:「愚無所知,則是十二因緣本。是生死不絕,致諸苦惱,是故言 甚苦。」思惟反覆,即得須陀洹道。便起開藏室,欲取㲲布施道人;道人便下座捨去,還於精舍。 優婆夷出,不知道人處為所在,門中望亦復不見,真謂為得道神足飛去也。

優婆夷便持白㲲衣詣精舍,求道人;道人恐追呼,入房閉戶藏。 其師以得六通,見有追者,謂有所犯,即定意觀,知優婆夷得須陀洹道,呼摩訶 


無知造惡也是會落下因果的,每天一定要懺悔!

海濤法師

皈依三寶,我們才能夠解脫輪迴。

但是皈依三寶,第一個要相信的是什麼?

你既然皈依三寶,你就要相信:「善惡業報,六道輪迴」,這是一定要相信的。

所以各位不要隨便亂丟紙屑,不要隨便一個不好的動作。你隨便一個不好的動作、一個念頭、一個講話的模式,會影響你生生世世。今天你罵人家一次,你要五百次被罵,而且五百次不好的聲音,因爲你出了一個不好的聲音——罵人。

所以各位,特別在法會現場,這種大場面你要小心,大場面人很多,你出現了一個不好的動作,比如說現在在攝影,你就從攝影機前面走過去,「這邊都沒人,這一條是我的路」,大家就會覺得你怪怪的:「這人不知道這條路是人家在拜佛的,而且法會正在攝影,怎麼可以從前面走過去?」

如果你看到了,你就要跟他講,不然他以後身材很不好啊!雖然他是無心的,但是無心也造了一個不好的業,有因果的。

所以各位,你每一個動作你都要小心。講話,不要吵到隔壁的,這一點永遠要注意。

像我剛剛一上台,左上方那支電風扇,嘎嘎嘎...很吵,會吵到別人念經,所以我就叫他們拿樓梯過來,稍微調整一下,這樣大家念經才會專心。

各位,這個就是慈悲,你不能說,「我沒差,我不怕熱,你們熱不關我的事」,雖然你不怕熱,但是你要去想到別人會不會熱?

所以,「越多人你越容易積善業,也越容易造惡業」。所以今天天氣那麼熱,你來的時候帶了三支冷風扇,插個電,乃至你裝電池了,至少讓旁邊的人涼快一點,那你這樣做也是個善業。

所以各位,你學佛以後最主要的,「一定要相信業報」。所以我最近走到哪裡都講一個故事,我今天還要再講一次,佛教的故事。

有一個出家人,他出家十幾年了,按照佛陀所講的去打坐,結果爲了要打坐,搬了一個石頭在樹下,他在那邊打坐。結果有一隻野豬不知道被什麼動物追,這個野豬一衝,不小心刺到出家人的肚子,刺下去之後,野豬就跑掉了,這個出家人肚子流血,就像被刀殺一樣,慢慢就死掉了。

後來就有人跑去找佛陀:「佛陀,你的出家弟子,不知道被誰殺死了。」

佛陀有神通,說:「他不是被殺死的,他是被一隻野豬撞死的。」

大家就說:「怎麼會這樣呢?出家人持戒這麼精進,怎麼會被野豬撞死呢?」

佛陀說:「五年前這個出家人,爲了要去打坐,搬了一個石頭在樹下,結果壓死了一隻螞蟻,不小心的,那一隻螞蟻現在投胎做那一隻野豬,也不小心把他撞死。」

各位,因果,壓死一隻螞蟻就要被撞死。所以各位你每天都要懺悔,你一定要懺悔。

或是念《加持足底咒》:「嗡 切也雜惹 嘎納吽西 娑哈」,你只要走在路上一定要念, 或是念「唵 逸帝律尼 娑訶」,希望不小心被我踏死、洗臉淹死、沖馬桶溺死的各種小動物,都得到超度,我向你們懺悔。

如果你不向牠懺悔,你不小心打死一隻螞蟻,哪一天不小心就被撞死了。所以佛陀就講了這個業報的故事,雖然沒有故意造業,他不是故意的,但是仍然有因果,就這個意思。

所以你吃一塊肉,請問有沒有因果?有啊,一樣有因果的。所以,要時時刻刻懺悔。

所以佛教說「如何消業?」各位,你如果每天都保持慚愧心在懺悔,這樣消業最快。不是說我今天拜《三昧水懺》有多大的功德,拜《三昧水懺》,是看你有沒有慚愧心?「《三昧水懺》裡面所寫的每一樣都是我有做過的」,你要有這種慚愧心,這個叫「出離心」。

第二個拜法是什麼?我在拜《三昧水懺》,「所有裡面寫到的,衆生所造的,我都替他承擔!」這個才叫大悲三昧水懺,「我要承擔衆生苦」。

我們的母親在生病,我們當然會替母親承擔在拜水懺,對母親就很有效。如果我們能夠替衆生承擔,那麼對所有的衆生都會很有效,這樣功德就能圓滿。

海濤法師 20170910 弘法筆記-1( 新竹普元佛道院)


無知不是單純,而是罪惡!

一位謗法佛友的泣血懺悔:現世報應讓我欲哭無淚!(請多轉發,救人慧命)

作者 :花生(戒邪淫論壇)
尊敬的各位大德同修:
恭敬禮拜了!

末學自己實在是個業力凡夫,請容許我當著大家,當著十方諸佛面前,求哀懺悔。末學過去無知。剛才學佛就受了邪人引誘,以為是正義感,護持正法,愚蠢好心反而造惡,誤入歧途,譭謗過佛法僧三寶,譭謗過好幾個大德,誹謗正法,後來修淨土又無意中誹謗他宗,後來靜下心來看經典,才知道自己竟然造下那麼重的罪業,哪一條都足夠下無間地獄,無數次了,才知道無知不是單純,而是罪惡,從此以後,雖然精進修行,努力懺悔,可是自己的努力,卻很難懺悔自己所造口業的萬一。希望當眾懺悔,能夠淨除重罪。

聖嚴法師說:「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後你就是話的奴僕。」深明因果實在是,學佛的根本,頭等大事,因果不信,學佛無益。學佛越久,越才覺得,自己的渺小,越謙虛,佛法大海一樣的深廣,越才知道自己的知見不可信,摘章取句,依經解意,會得幾個公案,看幾段大德開示,就說長道短,寫個歪詩,就目中無人,指指點點,嗨!到一個階段回頭一看,都會從新發現過去的認識是何等的錯誤和膚淺,然而,最錯誤的是當時,渾然不覺,還自以為是,到處給人去講,現在回想起來真要打自己幾個耳光。特別是有些宗派,自己不知道千萬不要亂說,否則不通懺悔,佛的智慧,只有佛一個人才能究竟洞達。就如淨土宗,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一聲阿彌陀佛,即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更別說自己根本沒有深入瞭解過的宗派了,完全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的,自己一點修證都沒有,執著,幾句佛經,大德,對機,因人因時而異的開示,就自滿為是,說長道短,執邪執正,閻王不饒你哉! 所以末學認為,人最可怕的是,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古德說「最大的魔是傲慢,最大的敵人是誹謗。」一個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天生就往外看,很少回頭去看自己的過錯,一個修行人,最可悲的不是其他,而是自己明明犯著錯,卻渾然不覺,所以說覺即菩提。

自從知道因果的可怕以後,末學一直,顫顫兢兢,十分小心,不敢少懈,然而,一直清晰的感覺到有一股強大的業力籠罩著我,步步艱難,在業力的牽引下,如陷沼澤,如墮泥潭,感覺到上邊有一個大手在拉,在救我,下邊又有無數的黑手在把我往下拽,幾乎天天做惡夢,到處有人追我,無處躲藏。 強大的業力,讓我欲哭無淚,差點被逼瘋了。罪惡深重,難以懺悔呀!《大乘方廣總持經》中云:「以何因緣能免斯咎(謗法罪)。佛告文殊師利。我於往昔七年之中。晝夜六時懺悔身口及與意業所作重罪。從是已後乃得清淨。」整整七年呀!才得清淨。

在北方時跟我一起謗法謗僧,謗大德的兩位師兄,因果現前,一位有時大白天一閉上眼睛,就會看到很恐怖的境界和頭像,另一位已經走入歧途了,末學是受過妄語戒的,不敢騙大家,都是真人真事,末學一次在江西遇到一位師兄,告訴我,他過去無知亂說話,誹謗,沒有道德,口業重,後來果報現前,晚上睡覺,經常會在夢裡很真實的出現地獄刑具,在獄中活活受苦,苦不堪言,他現在晚上根本不敢睡覺,很怕,現在睡覺時候,都要開著燈,和念佛機,陰間和陽間同時受報,苦海無邊哪!這個嘴巴上下一叭啦,造時容易,償還哭!【警惕】龍天護法很喜歡懲罰狂妄謗法謗僧者遭遇禍事!佛說:須知口禍債難償,一語能招萬世殃;智者三尊恭敬禮,痴人起慢毀資糧。又說:人心是毒根,口為禍之門,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過去黃顏三藏法師,以「戲言」呼其弟子為象頭、馬頭……等,死墮旁生作百頭魚——隨其口業而受惡報。出家入僧修道人,因其不慎而造口業,尚受如此惡報,何況在家俗人?信眾造口業,罪惡更加深重,必受無量苦報。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云:「當觀如是過去羅?,雖受無暇餓鬼趣身,吸人精氣,飲血啖肉,噁心熾盛,無有慈悲,而見無戒剃除鬚髮、以片袈裟掛於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讚頌,無損害心。然未來世,有?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懷毒惡無有慈湣,造罪過於藥叉羅?,愚疑傲慢斷滅善根。於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鬚髮被服袈裟諸弟子所,不生恭敬,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之所遠離,決定當生無間地獄。」凡夫業障深重,若輕視僧眾譭謗三寶,必墮三塗惡趣。 

《決定總持經》佛陀告訴無怯行菩薩說:此族姓子過去誹謗辯積法師,以是罪故墮於地獄滿九萬歲,罪畢出生人間,五萬世中墮邊地,迷惑邪見罪蓋覆蔽,六百世中常當生盲(生為瞎子),瘖啞無舌(啞巴)不能言語。(中略) 


因果故事 | 無知毀廟 惡報連連

我家住在一個閉塞的小山村,只有幾十戶人家。1948年解放,1949年村裡成立小學,共有二十幾名學生,我也是其中一個。學校設在村東頭蔡家大院的東廂房(原是倉房),正房五間,西屋住著村支書(村裡最高長官)王某,老百姓都叫他王支書。

冬天到了,教室里沒有取暖設備,於是村支書和治保主任鄒某核計後,決定派兩個村民到溝裡有個叫寶隆祥的地方去拆廟取磚,給學校砌爐子取暖。當時剛解放不久,老百姓還是很相信神佛的,兩村民到廟前取三根蒿桿代作香,然後磕頭禱告:不是我們有意不敬,這是上支下派的,請神莫怪罪。於是把廟拆了,將磚運回砌了爐子。

過了幾天鄒某開始鬧眼睛,疼得整夜不能睡覺,就找了個跳大神兒的看了看,說是參與拆廟造成的。可是鄒某不敢答應重修廟,所以眼睛一直疼了好幾個月,後又出了一次事,腿部受傷成了瘸子。家裡也總不太平,實在沒法就偷著修了個小廟,從此家中太平一些,但始終不能生育。為此他老婆常罵他缺德,致使無後。

王支書的情況更慘,老婆瘋瘋癲癲,整天弄個鍘刀片放在炕席底下,動不動就掄起來在屋裡外頭的耍一通,把請來給她治病的跳大神兒的嚇得跳窗戶逃跑。王支書的小兒子和我是同學,大臘月天的,無緣無故地脫光衣服趴在河套的冰上面,誰勸、誰拉都不走。而王支書本人也常出事,一次晚飯後,召開村民會,就在學校里,村民到齊了,王支書還沒到。有人去上房找,家人說早就出去了,於是知道又出事了(因他家常出事),大家都出來分頭找,結果王支書在西廂房牛圈里趴著,頭拱在牛糞里,弄得滿頭滿臉是牛糞。大伙把他抬到屋裡給洗乾淨了,他才明白過來。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我準備去開會,順便到牛圈里解手,後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有好心人勸他把廟修上,可他覺得自己是村支書,是村裡的代表,一時無法轉這個彎,就這樣折騰了好幾年,他們家經常出一些希奇古怪的事。後來,我家搬走了,據別人說王支書四十來歲就死了,扔下了瘋老婆和三兒一女,家境一直不好。

這件事發生在解放初期,那時人們相信神佛的底線還不象今天這樣低。我們在同情這兩個不幸而又悲慘的家庭的同時,心裡在想,假如他們若不受無神論的蠱惑,也不會遭這樣的報應。那時像他們這樣的人還佔極少數。經過五十多年無神論的灌輸,人們對神佛的認識:就認為是純粹的迷信或是無稽之談。殊不知神佛的存在與否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總把今天道德的下滑、環境的變壞、天災人禍的發生當成是偶然,其實正是高超的因果之理在掌握著一切啊!

——摘自網絡

省 思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饒過誰?經常聽到有些人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這都是無知的表現。無知者才無畏,這樣更可怕。無知造的惡業會更多,因為所知有限。佛菩薩慈悲眾生,但因果不講人情,更不會因為你的無知而不受因果的懲罰。佛教是古代皇帝花重金請來的,這就代表了佛法的尊貴。只是很多人並沒有學習佛法的機會,才會不重視因果。更有甚者我能我勢,認為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不敬三寶,蓄意毀壞正法寺院、道場,殊不知一時的貪心就犯下了滔天大罪。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聖賢菩薩不在意結果如何,而是顧忌種下的因,在因上把握;而凡夫不在乎種下什麼因,做什麼壞事都不怕,遭受果報時才知道畏懼。修行首重修心,每個人都是耕耘自己心田的農夫、心地的園丁,因此播種時要三思而後行。不妨時時問自己,要播撒的是善的,還是惡的種子呢?

 

駁斥謬論--某時間地點不能念《地藏經》或其他經咒,看完恍然大悟!

 

業障病的人,部分神識已經下地獄了!念佛精進不間斷的人,他的神識早已在凈土了!

 

犯五逆十惡罪佛能救,盜十方常住財物佛不能救

 

不知道懺悔罪業也是一種愚痴

 

警惕!忏悔不是追悔,追悔是罪上加罪,為什麼?

 

金剛薩埵淨障法門--人生所有煩惱的解藥

 

為什麼文殊要提劍殺佛?文殊仗劍逼如來,佛開示罪性本空

 

不要陷入懺悔的誤區,不停折磨自己,你誦經、拜懺、修福,都是在造業,造業如何能消得了業障?

 

懺悔法門簡介--業障重者,應修懺悔之法,為治病改命最易之法門

 

修行是要一直認錯懺悔嗎?懺悔之前要先思惟業果的道理

 

業障並不是障礙我們的關鍵

 

你還是認為別人在傷害你,你完蛋了!

 

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礙!

 

懺悔的種類與方法--佛教的兩種懺悔方法

 

懺悔十法,懺悔了,還會受報嗎?

 

懺悔要在活著的時候才有用

 

驚歎三世怨,福報的陷阱

 

千萬不要給人做媒、勸人結婚,罪過無量

 

魔不是青面獠牙,會顯得甜甜蜜蜜,讓你見到他,就不想離開他

 

戒律不是約束,是保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