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證,提前往生?

問:請法師慈悲開示,就著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證,提前往生?

答:這個我們剛剛有說過了,你要能夠提前往生,那你要淨業成就。我們一般的往生,是隨念往生,那是不能提前的。你今生活八十歲,你還得把八十歲受完,才能夠走;你是活七十歲,你七十歲才走。如果你是淨業往生,那你今生的業不一定要完全受完,你可以把它遞奪過來。這個公案很多的,你看在《高僧傳》裡面講到一個出家眾,他持戒修福非常精進,後來他起了一個非常上品的瞋心,他從今生人的果報,直接轉成一條蟒蛇,沒有經過死亡,就以一個人的身體,直接變成一條蟒蛇的身體,因為他蟒蛇的業太強了,他今生人的業還沒有受完!

諸位學過唯識學就知道,業力的起現行,是強者先牽,不是先來就可以起現行,看哪一個力量強,各憑本事的。雖然你現在釋放人的業力,但是如果你創造另外一個業力,這個業力超過你之前的業力,它馬上把它取代過來。這個就是阿賴耶識在得果報的時候、這個業在得果報的時候,是看哪一個業力強。

你今生創造一個強大淨土的業力,你前生雖然生死業力還在,但是那個業力已經羸弱了,你可以提前走了。

在《念佛法要》中很多的念佛人,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古德在當中批注說:為什麼每一個人都念佛三年往生?剛好他的壽命都是三年嗎?不是的,因為他淨業成就了,他剛好三年淨業成就。祖師大德說:一個人長時間住在廁所旁邊,聞到臭穢的味道,你現在要引導他到王宮里去住,他恨不得早點走。雖然你淨業往生,你也可以選擇我不要急著走,也可以,但是大部分都會提前走,這是人之常情。你在廁所住久了,你總是早點離開早點好,你在娑婆世界待下去,你等於是浪費時間嘛!你也不能親近十方諸佛,修善法也有限。你倒不如到淨土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親近十方諸佛。

所以大部分淨業往生的人,都會提前先走,娑婆世界的生命他不要了、他放棄了,但是那得要淨業成就。我們這種隨念往生的,就只好等到最後一天了,先培養正念。

——淨界法師 淨土十疑論導讀18


【奶奶生病後著急想往生,這種心態會不會出問題?】

問:我家奶奶九十歲了,念佛十幾年,現在身體有病,非常痛苦,生病後非常著急想往生,每天早晚發願迴向,但又怕自己不能往生。依她目前的狀況有懷疑,能往生嗎?她這麼著急的心態會不會出問題?我該如何勸導她老人家?

大安法師答:

這確實是有一點問題!說明她對阿彌陀佛的救度還是有懷疑,信心不足。若她堅定的相信阿彌陀佛一定會在自己臨命終時拿著蓮台來接引,她就會非常安心、非常安靜、非常歡喜的等待著臨命終時那一刻的到來。

在經典中,阿彌陀佛的接引願總是說在「臨壽終時」,現在有些人總是想提前走,這都是躁妄心,這種躁妄心是會影響往生的。

你常常把這些道理講給奶奶聽,勸導她安心念佛,其實阿彌陀佛比她更著急,佛望眼欲穿,希望我們趕緊回歸,她現在還沒有到臨壽終時啊!就千萬不要著急。


大安法師: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由阿彌陀佛來安排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佛說阿彌陀經》

接引這一願對我們是非常非常的重要,這真是表達了阿彌陀佛至極的慈悲。

因為臨命終時,是我們最難的一個時候。四大的分離,神識要出來,但是有時還不想走,各種病苦交加,阿賴耶識善惡業的種子翻卷,所以是最難做主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沒有阿彌陀佛的幫忙,一定要我們自己前往西方極樂世界,那可能一萬個人裡面也很難一兩個人去得了啊!我們的神識一出來到哪去啊?如果「嘩啦」一下進了中陰身階段,就更沒辦法把控了。

所以,是阿彌陀佛看到我們臨命終時極度的困難,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來幫助。他專門發了一個願,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一定會過來接引我們的。所以,阿彌陀佛又叫接引佛。

我們東林大佛造的佛像的樣子就是接引佛的樣子,他的右手垂著金色的手臂,在生死苦海撈漉眾生,拔出來,拔到哪去?放在蓮華蓮台上,這樣來接引。我們臨命終時,神識一出來,馬上看到阿彌陀佛在面前,我們那種歡喜,那種有依靠的安全感,馬上油然而生。為什麼往生者都能帶著微笑走?他看到阿彌陀佛來了,他高興啊!所以,在世間去世的人裡面,唯有念佛人的面容是最燦爛的,笑得最開心的。

但是這裡要注意,是「臨命終時」。有的同修可能求往生的心很切,他常常會發願:「哎呀!我現在就要走啊,阿彌陀佛你現在來接我吧!」這種情況是不好的, 「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你不能故意縮短自己的壽命,求提前往生,不要這樣。你這樣求的話,那種躁妄心會出來,會導致很多的顛倒,很多的痛苦。所以經文都是講得這麼明確——「臨命終時」,不是說你什麼時候想走就什麼時候走。

可能是他聽了一些公案,把特殊的公案作為一個普遍現象。比如瑩珂比丘,瑩珂比丘就是念念念,念到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說:「你還有十二年壽命」,他跟佛說:「哎呀,十二年壽命我不要了,我就馬上走」,阿彌陀佛說:「那三天之後就接你走」。是有這麼一個記載,但這個記載是:第一,瑩珂比丘是生起大慚愧心,大恐怖心,他是斷食念佛,證得念佛三昧,阿彌陀佛來了,他向阿彌陀佛請求往生淨土,阿彌陀佛也慈悲地許可了,也是覺得他的煩惱很重,在這個世間他自己怕又要退轉。這種情況是特例,特殊的例子。

如果你求求求,你跟阿彌陀佛還沒有見面,你是一廂情願的,你沒有得到念佛三昧。特別不能是:我什麼時候要走,我要開往生大會,我要表演給大家看。你念佛往生,你又不是演員,為什麼要表演?這麼一表演,出了很多笑話。據說一個居士宣布:我某年某月某時走,大家都來送。到時候到了時間,念念念,走不了啦,走不了她也覺得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就搞得精神都錯亂了。所以往生這樁事情,大家千萬要有一種平實的心理,要有高度的信心,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實際上你求哪一天走,要開往生大會,要表演,都是我執的表現,你的虛榮心在作怪,這都是跟佛法不相容的。

我們正確的心態,我們要有懇切求往生的心,要有這個願,這個願要發。阿彌陀佛今天來,我今天愉快地跟阿彌陀佛走。阿彌陀佛還要讓我活120歲,我也愉快地活120歲,我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由阿彌陀佛來安排。阿彌陀佛什麼時候讓我走,我就什麼時候走。

這實際上也是一個破我執的一個過程。什麼叫「南無」?南無,就是皈命,你把生命交給阿彌陀佛,你就不要考慮,你一定要指定哪個時候走。阿彌陀佛自然臨命終時會安全的、穩妥的,拿著蓮華,而且是你平時念佛,在七寶池標上你的名字的那個蓮華來接引你,自在的、彈指間、一念間、屈伸臂間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那麼,由於有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臨終接引,所以這樣的往生者臨命終時心不顛倒。

這個「心不顛倒」是他的信心決定的,他有堅固的信願,以這個能感之機,感召了阿彌陀佛兌現他的願力,他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他歡喜了。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個「即得」就是當下就走了,非常快速,這個「即得」就是不隔時,當下,所以就叫文成印壞。娑婆世界五蘊的身,就像印,印壞了,神識當下極樂世界的生陰就出來了,像文成。所以在這個世間,臨終在定之心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之時。

當下說明什麼?實際上說明,在阿彌陀佛前來的時候,阿彌陀佛肯定會放光,聖眾都會放光。在這種光明當中,是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打成一片。換句話說,極樂世界就在當處,所以就「即得往生」。這個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西方,這樣的一個空間的概念,是根據凡夫的生滅心,凡夫的空間概念來說的。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中是超越了這種時間和空間的,所以他就能「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淨界法師:提醒大家,你要不斷發這兩個願!

這一點我要提醒大家,你要不斷地發願,發兩個願:第一個,願我臨終無障礙;第二個,你不要貪戀生死,年紀大的人都會貪生怕死。其實你害怕死亡,你生病的時間會拖很久,因為你不想走,問題在這裡。我講實在話,你拖得愈久,你的正念就慢慢地流失掉。一個人,真的!

你要走就早點走。你臨終的時候,在病痛中拖得愈久,對你是愈不利啊!因為這個色身已經不是一個非常好的色身,它只會耗損你的正念而已。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回向,我們一旦面臨病痛,不能救的時候,真的要趕快走。這個包括第一個業力的回向;第二個就是你的心態,不要貪戀你的色身,不要貪生怕死。因為你一貪戀,他就不容易走,問題在這裡。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就是因為你色身敗壞以後,你不斷地打藥,你的心不斷地暗鈍、暗鈍……你的功力是愈來愈低、愈來愈低,你平常的功夫就很難提起來,因為你沒有明瞭性,你怎麼提起你的功夫呢?所以一個人臨終的時候,如果病痛拖太久,這是非常不吉祥的事情。因為你沒有機會隨念往生了,你只有隨業,那就糟了!你沒辦法用你的念力,來引導你的業力。

因為你沒有機會隨念往生了,你只有隨業,那就糟了!你沒辦法用你的念力,來引導你的業力。你前面那個念力沒了,那只有隨業。照正常的業力,我們是不可能往生,我們沒有一個人念到「業盡情空」;沒有一個人念得「念佛三昧」嘛!我們只是靠正念來往生的,所以提醒大家:臨終人不要怕死。因為你可以想繼續活著,也可能是你的子女,會給你一些期待,給你一些負面的思考,說啊:你要好起來怎麼樣…!你自己要告訴自己,不可以的!該走就趕快走。


問:請問師父,打佛七的時候,一直哭泣很悲傷,祈求「阿彌陀佛」快點來接引我,可以嗎?

淨界法師答:你這個地方有二個問題:

第一、念佛的時候感到很悲傷。我們剛開始念佛,當然是帶一點「感情」,由這個感情來帶動佛號,當感情用得太深時,就變成了悲傷。這種悲傷狀態,如果是偶一為之,這個無傷大雅;如果過於悲傷、次數很頻繁,那就不是一件好事。

打佛七的時候,剛開始我們會比較偏重「信心」,仰信三寶、阿彌陀佛的功德。但是到了第四天、第五天,開始講「觀察門」,就要進入到智慧的觀察,對娑婆世界、極樂世界的一種正確抉擇。所以我們前面幾天,會以信仰、情感來帶動佛號,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就開始用智慧來帶動佛號。我們的佛七到第四天,就會提升;從一種比較「情感性」的念佛,變成一種「理智性」的念佛,這種佛號是比較寂靜的。

剛開始因為妄想很多,用一點情感來調伏妄想,是可以的;但是我建議大家,情感的東西,就像一把刀,可以幫助你,但弄得不好,也會傷害你,適可而止就好了,不要過分的放縱它!

第二、祈求「阿彌陀佛」快點來接引我。

我想我們念佛人不要這樣祈求,應該:「只問你自己準備好了沒有?」如果三界的業緣沒有結束,你是離不開三界的。


淨空法師:有人覺得生活無意義,只求早日往生極樂世界,能往生嗎?

修學,問題、障礙總是很難避免,原因是我們對於理論、方法、境界知道得不夠透徹,所以疑慮自然就免不了。昨天有一位同修來告訴我,他深深感觸到世間的災難太多,也感覺到生活在這個世間感到毫無意義,非常消沉,告訴我:「我什麼都放下了,我現在一心念佛,只求早一天往生極樂世界」。

可是又告訴我,他說:「我現在只剩下幾萬塊錢,我這個生活費用我用盡了,我的生活怎麼辦?」我想像他這樣的人,像他這種想法、做法,不止他一個。這些發心是很好,求生淨土的願望不能算是不懇切,但是能不能往生?大有問題。為什麼不能往生?他做錯了,往生這個事情怎麼能夠著急?急著趕快要去,原理上是講得通,做得不如法。你還怕的是你的生活費用會用盡了,沒有來源了,你這叫自生煩惱!

所以我告訴他,佛在經論上常常開示我們,一切要隨其自然。我們每天應當做的工作要照做,別說是在家,出家也不例外,古德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我們每天都要將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好,這個叫學佛。放下,該放下的他沒有放下,不該放下的他放下了。

他把他的工作放下了,這是不該放下的;該放下的,心裡面的憂慮,心裡面的牽掛,這個要放下。讓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除此之外,一切憂慮牽掛統統放下了,這才叫真放下。他搞錯了,不是學佛,家也不顧了,工作也不要了。每個人學佛都是這個學法,佛法就不可能住在世間。

為什麼?破壞世間法。世尊在經論上常常提示我們,「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你把世間法破壞了,這怎麼可以?佛法不但不壞世間法,佛法能隨順世間法,所以佛法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道理在此地。

所以諸位一定要懂得,放下是從心理上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心理上果然放下了,事上決定沒有障礙,所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事上必須要放下,那釋迦牟尼佛也應該放下,何必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你想想佛菩薩為我們示現的,祖師大德為我們演說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不能夠把佛的意思錯會了,不能夠錯解佛的意思了。

怎麼念佛?一天到晚抱住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往生嗎?為什麼古人又說「喊破喉嚨也枉然」?我們要多想想。往生的條件是「心淨則佛土淨」,念佛是手段,目的何在?目的念到心清淨,用這句佛號把我們的妄想、煩惱、雜念、分別、執著統統打掉,這個叫念佛。

念佛的人一定深信因果,因果法則裡面所謂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不必去爭取,不必去攀緣,安分守己。日常生活只求能穿得暖、吃得飽,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還有多餘的要懂得幫助別人,要發心多修布施,多積功德,福慧雙修。

我在講席裡面也告訴諸位好幾次,有人問我怎麼念佛?我告訴他,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我是這個念佛法。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每個事也是阿彌陀佛幻化的,山河大地、草木土石統統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

西方世界六塵說法,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例外,你能不能看見?我眼睛裡頭,我心裡面,全是阿彌陀佛。念,念是心,現在的心。於是自自然然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禮敬的心就生起來了,心淨則佛土淨。

所以我們對於往生這樁事沒有猶豫,完全肯定,決定沒有懷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回老家,哪有回不去的道理!問題是你認不認識路?路就是方法。你了解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西方極樂世界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我們還有什麼憂慮?這個世間再不好,不要嫌棄。

為什麼?自性娑婆,唯心大眾。所以我們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總保持自己一個真誠、清淨、平等的心,這叫念佛。不一定把佛號掛在口上。佛號掛在口上是對治煩惱的辦法,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起心動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壓下去。這是做功夫,對治妄想煩惱習氣,一切時、一切處常常有這種高度的警覺就好。

古德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諸位要曉得是六道三途,我們念頭一起都是六道三途。一個善念,三善道;惡念,三惡道。所以才曉得念頭可怕。佛教給我們用念佛的方法來對治,不管是善念、是惡念,念頭才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壓下去。你能夠常常保持「清淨平等覺」,你就是真念阿彌陀佛。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世尊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的。

什麼叫清淨?心地上一塵不染是清淨。什麼東西是染污?七情五欲,這個東西是染污,所以你動感情。感情是什麼?喜、怒、哀、樂、愛、惡、欲,這叫七情,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動了這些東西,你的心就是輪迴心。我們要把輪迴心念掉,要把菩提心現前,菩提心就是清淨平等覺,菩提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只要菩提心起來了,念出來了,往生極樂世界,《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一念、十念,必得往生」。菩提心不能現前,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連世間法都說心心相印,我們要跟佛心相應,心心相印,哪有不生淨土的道理!

所以每天該干的活一定要照常去干,明天往生了,今天的活還是要照常干。不能說明天我往生了,今天的事情我不做了,那你去不了,你根本就不懂得往生之道。只要一口氣沒斷,我們應盡的義務就要把它做好,要認真努力去把它做圓滿。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什麼身分,從事哪個行業,每天干的是什麼工作,為社會、為眾生。

縱然你是一個家庭主婦,你要為家​​庭,為你家裡面每一個成員去服務,你每天所作所為皆是行菩薩道。不能說我明天往生,今天菩薩道不干了,那你不是自己障礙自己嗎?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決定不能夠中斷,只要一切為眾生,一切為佛法,這就是菩薩道。我穿衣為眾生,我吃飯為佛法,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為眾生、為佛法,為佛法久住世間。

我做一個好榜樣,讓一切眾生見聞覺知,認識佛法,仰慕佛法,發心學習佛法,這就是我們的生活行持為佛法。如果我們做的樣子是個壞的榜樣,家也不要了,事業也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跑到深山找個洞裡面去唸佛,社會人看到這個樣子嚇死了,「這個佛法是邪門外道,不能學」,這叫破壞佛法。

所以學佛的人要有智慧,要懂得應該怎樣做法,你的所作所為決定是利益眾生、幫助眾生的,讓眾生看到你的行持,他覺悟了,他明白了,他回頭了。決定不能讓我們所作所為讓眾生看到反而增加迷惑,增長分別、執著、疑慮,那我們就完全做錯了。

由此可知,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不能不多聽,有疑一定要問,問得好。昨天這個居士來問我這個,問得好!為什麼?像他這一類的迷惑有不少人。這一問,我們明白了;一解釋,大家也都明白了。所以學問,我們要學著問,多問,不要怕問。疑慮消除了,信心才能建立,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念佛、怎樣學佛、怎樣才能成就佛法。

佛菩薩教人沒有別的,用世間話來說,通情達理。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哪一個不通人情?不通人情,說法就不契機;不通達理,說法就不契理;契機契理,一定要做到通情達理。所以佛法才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在經論裡常常念到的。我們要隨順自己生活環境,隨順自己生活的方式,隨順自己工作的習慣,樣樣都隨順。

隨順裡面求進步,改正自己的過失就進步了。儒、佛都講求,佛家六度裡面講精進,儒家講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怎麼精進?怎樣日新?改過就是精進,就是日新,所以叫改進。我們自己的誤會,我們自己的錯誤,錯誤的想法、錯誤的做法,明白了,把它改正過來,就進步了。

所以學佛的同修,我們必須還是要過我們正常的生活,做我們正常的工作。佛教我們放下,是放下在生活上、工作上許許多多的憂慮、牽掛、妄想、分別、執著,把這些東西放下,我們的生活愉快、工作愉快,這個佛才念得好。

時節因緣到了,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沒有到,天天盼望,「阿彌陀佛怎麼還不來,還不來接我?」你的業障沒消掉。業障消除了,時節因緣到了,佛自然現前,不要著急!

隨緣開示(第二十二集) 1999/12/8 香港檔名:32-167-0022


自了法師: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一、堅決不許打餓七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師給印光大師寫信,說他準備打餓七(即斷食),印光大師回信嚴厲告知:「靈嚴山堅決不允許開此一法 」。我們來看看這封短信,言簡意賅,《復慧空大師書》:

「觀汝來書,係猶以宗門之知見為主,於淨土法門尚未全信,故只求相應,致起魔境。念佛法門,以信、願為先鋒,若無真信、切願,勿道不相應不能往生,即相應亦不能決定往生。一心不亂,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願,未得相應,亦可往生,況已相應乎。汝只知求相應,稍有相應氣分,便生歡喜讚歎之心,此亦是不相應之現象,由是故有怪相現。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為足。得少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應不得往生為疑懼。所有境界,皆不理會,也不問他好死壞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決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時種種不相宜之障礙,因打餓七,此事險極。吃飽飯,尚不能相應,到餓的要死的時候,還能相應麼。如必要打餓七,請下山到別處去打,靈巖決不許開此一法。汝完全是在 想窠中求相應。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當必病癒身安。即世壽已盡,亦當正念昭彰,隨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來生後世的念頭。汝往生的心尚不專一,則決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

急著往生,於是故意不吃不喝,誠如印祖所說,吃飽飯念佛尚不能相應,等餓到奄奄一息的時候,還能相應嗎?還能保持正念嗎?佛號還提得起來嗎?真信切願是先鋒,求往生的願望要迫切、懇切,但不是急躁!急躁其實是一種貪心、貪快。所以,印祖說:「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則當體清涼矣。 」

瑩珂法師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拼命念佛,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曾經有人想學瑩珂法師,我們要明白,急於往生故意不吃飯,與瑩珂法師的不吃飯,是二碼事,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瑩珂法師是生死心非常切,念念害怕墮入地獄,以求救的心態聲聲呼喚阿彌陀佛,這是真信切願,他不吃飯是自然而然的,不是有意裝出來的,念念就是求往生,沒有心情去吃飯了,全副精力就是求阿彌陀佛救他,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而不是故意挨餓,更不是硬撐。前者是著急的心態故意餓肚子,誤以為這樣可以提前往生的時間,他缺乏一個必要的前提:真信切願。只看到瑩珂法師的表面,沒有看到他的實質。

我們學習瑩珂法師是要學習他的怖苦心,對地獄的痛苦產生強烈的恐怖,對六道輪迴產生強烈的厭離,拼命求阿彌陀佛救我,學習他的真信切願,這才是重點。而不是學習他不吃飯,功夫未到家而急於求成,強迫自己挨餓,結果是揠苗助長,弄巧成拙,求升反墜。

真要打餓七,不妨在心地上打,不要在身體上打。無意間看到來果禪師的一段開示,提供大家參考:「近有打餓七者,或七天不喫茶飯,或二七、三七、四七不喫茶飯,只足苦其身體,餓其體膚,無故把苦給肉殼吃作麼?若能吃,有身用;不吃,則身難用。久之傾倒無疑也。我人何不把我各人的心,餓他十天八天、三二十天,能餓得心氣斷絕,不搖不動,鼻子喊心不應,耳朵喊心不聞,眼睛喊心不見,舌頭喊心不嘗,手足喊心不動,肉殼喊心不搖,若人能打這個餓七,無邊生死,被你打了;六道輪迴,被你打空。

我還普勸天下人,在心上打餓七,不但把心餓透,連身也餓得不能動,虛空被你餓昏了,大地被你餓沉了,翻過身來,活過心來,佛祖見我害怕。贊默曰:好大的本事,盡世間人,只知在身上打餓七,把身餓得要死,萬不料這位師父,在心上打餓七,這個七一打,有超佛超祖之力,故我佛祖尚需害怕!」——摘自《來果禪師語錄》

二、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有人寫信給印光大師,自稱「隨時隨地,得死便死」,好像很瀟灑。是的,如果已經取得往生的把握,生死自在了,那麼可以。否則,還是不要妄說大話,不可以有求死的執著心。聽聽大師怎麼回答他:「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無量劫來怨家,令汝橫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將死,魔力已去,則苦不勝言,當生邪見,必致墮落。此執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我等但老實念佛,只求臨終往生即已。至於現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來花放。倘先設一想念,則反成障礙。如斷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嚴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屬怪事。」——摘自《印光大師復唯佛居士書》)

三、不當刻期定欲即生

也有人跟印光大師發誓「決欲年內往生」,他給自己限定了往生的期限。大師回復他:「所言『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任緣。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則固無礙。否則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結成莫解之團,則險不可言。盡報投誠,乃吾人所應遵之道。滅壽取證,實戒經所深呵之言(《梵綱經》後偈云「計我著相者,不能生是法。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 。但當盡敬盡誠求速生。不當刻期定欲即生。學道之人,心不可偏執。偏執或致喪心病狂。則不唯無益,而又害之矣。淨業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長。誠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無知咸退信心。謂念佛有損無益,某人即是殷鑑,則其害實非淺鮮。祈將決定刻期之心,改作唯願速生之心。即不生亦無所憾。但致誠致敬,以期盡報往 。則可無躁妄團結,致招魔事之禍。」——摘自文鈔《復念佛居士書》

四、不得自殺以求往生

另外,更加不可以自殺以求往生。有人提出這個想法,印光大師呵斥他「此種邪見,自誤誤人,害豈有極。切勿說此話,免得無知受害 」。大師說:「凡夫佛性,未曾親證,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發現而受用,故一切隨業耳。現世之色身,名為報身,即前生所作善惡之果報也。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則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則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當其正戕時,已經心失正念。況其戕之之苦,若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與佛相應,蒙佛接引也」。——摘自文鈔《復吳滄洲居士書三》

五、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

外面有一些宣稱專修「般舟三昧」的道場,光著雙腳在地板上跺,雙手不停的前後擺動,節奏從慢轉快,又從快轉慢;中途可以休息,可坐可臥,晚上照樣睡覺。實際上,他只是個般舟的形式,離佛經上講的真正意義的般舟三昧距離還很遙遠,大家不要誤會。也許極少數的人真能做到般舟三昧,但般舟三昧的前提仍是「真信切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沒有生起來,跟著別人喊幾天佛號就堅持不下去。我們看看印祖怎麼說: 「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說,其好高務勝耶,抑真為生死耶。如真為生死,當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擬效過量聖人所行之法,則必至著魔退道。且請息此念,庶可行益耳。 」——摘自文鈔《復恆慚法師書二》

「今人體質多單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過為苦行,則反為於道於身,皆無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誠中得。非做一場面,即能了事也。」——摘自文鈔《復周智茂居士書一》

「汝是凡夫,不是聖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貪睡,不貪食,取其養息充飢即已。若如汝所說,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靈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極,已稍傷神,故不睡。若傷神久,則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時精進過度,後便退惰。」——摘自文鈔《復卓智立居士書七》

「根敏道心雖切,恐規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則。祈教以量力而為,不可強勉硬撐,以致心身受病,遂難親獲法利矣。聞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廢弛。初學人皆須以此意告之。 」——摘自文鈔《與四明觀宗寺根祺師書》

六、急欲見佛,多招魔事

急欲見佛見境界,一邊唸佛一邊想著我怎麼還沒有見到阿彌陀佛、怎麼別人看見蓮花了我還沒看見、怎麼念這麼久還沒有功夫成片⋯⋯這些著急的念頭統統要放下。

下面摘錄印祖幾段相關開示:

「汝欲在靈嚴閉關,真師已允許之,此再好莫有之機緣也。但當通身放下,並將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則自可得益矣。否則或恐著魔。凡著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摘自文鈔《復明道法師書》

「如子憶母,無時或忘。念時固然是念,歇氣不念時,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應(即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無有一切雜念,故名相應)。切勿起即欲見佛之心。但求佛號外,無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見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摘自文鈔《復朱仲華居士書二》

「閉關修淨業,實為最善。但宜於信願一心處著力。不宜於見淨境見佛處著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見淨境。只此妄心固結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忘念,則必至宿生怨家為現淨境。待其見已,生大歡喜,則魔便入竅,不可救藥矣。當以此勗而告之。 」摘自文鈔《復傳度和尚書》

「汝妄想紛飛,尚欲急得一心不亂,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謂淨土法門,重在信願。信願若真切,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無信願,縱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脫死。故不令汝汲汲於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紛飛,一求一心,定規著魔。」——摘自文鈔《復溫光熹居士書八》

「凡修一切法門,總以至誠恭敬,求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不以見勝妙境界為事,即可不墮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見勝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飢如渴,即墮魔之由。縱令不喪心病狂,亦幸耳。非所應也。」——摘自文鈔《復念佛居士書三》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遂致得少為足,便成退惰。不見佛不見境界,亦了無所欠。心未歸一,急欲見佛見境界。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係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謂生歡喜退惰)不受益矣。當以至誠念佛為事。勿存見佛見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時,或有忽見佛像及菩薩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見之像,乃唯心所現。雖歷歷明明顯現,實非塊然一物,以心淨故,現此景象。如水清淨,月影便現,毫無奇特。了不生誇張歡喜之心,更加專一其心,認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現有利益,即魔現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歸一。佛現則心更清淨。魔現則心以清淨不取著,魔無所擾,心益清淨,道業自進。」——摘自文鈔《復 士牧居士書六》

「譚碧雲之著急,不獨彼一人獨犯此病,一切學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謂得。須知心本是佛,由煩惱未除,枉作眾生,但能使煩惱消滅,本具佛性自然顯現。如魔境然,止期垢淨,勿慮無光。如翳目然,但能去翳,自複本明。若於垢未淨,翳未去時,即欲大發光明,曷可得乎。若發,便是妖魔所現,決非境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發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摘自文鈔《復袁聞純居士書》

七、往生之期,任緣遲早

最後,還是印光大師的話:「我輩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發切願,以志誠懇切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緣遲早。不可預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結,而心實未與佛相應,則必起魔事。」——《復方聖照居士書七》

「吃多少、睡多少,不要太過執著,應該致力的是真信切願。我們至今往生沒有把握,原因是信願不真、信願不足、信願不強烈,對這個客棧般的世間還有牽掛、還有留戀、還有捨不得、還覺得很精彩。拖泥帶水,藕斷絲連。古德比喻為『抱樁搖櫓』,意思是船上的纜繩綁在岸邊的木樁上,還搖櫓想開船前進,這絕不可能。一個人的心被牢牢綁在娑婆世界的種種事上,還說去往生極樂世界,這是難以辦到的。我們要檢點自己,對娑婆世界的事物有一種貪著,就是有一根繩子把心綁在娑婆世界。現在貪心這麼強而且愈來愈發展、增上,吃的、穿的、用的,對物質、對人、對財富、對享受、對感情,每一樣都貪得無厭,日益發展,就像已經有無數根非常粗壯、有力的繩子把心綁在娑婆世界,而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非常微弱,時有時無,就像只有一根很細 線若有右無的連向淨土。對比正反兩方面,就知道往生方面的力量非常弱,往輪迴方向牽拉、下墮的力量非常強,這就是『抱樁搖櫓』,船很難開向極樂淨土。」——益西彭措堪布

強化信願、堅固信願,這才抓到了根本。道念重一分,則凡情輕一分,此必然之勢。古人說「作客娑婆」,我們只是娑婆世界的匆匆過客,下一站,要回歸極樂老家。阿彌陀佛!


靜默往生人

「靜默往生人」就是「老實念佛人」「無諍念佛人」,「老實念佛、無諍念佛」即是不講理論、學問,不談閒言雜語、人我是非,不計稱譏毀譽、苦樂順逆,也不愛攀緣,不愛炫耀,既不突顯個人,亦不裝模作樣,只是安分守己、安於念佛、守愚念佛,有事無事一句佛號常掛心口,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也默默協助他人。

這樣的念佛人,往往預知時至,順利安然、自在莊嚴地往生極樂世界。

恭錄自雙月刊第28期


淨空法師 :『求往生』與『盡義務』會衝突嗎?

問:老法師講經中說,只有往生西方才能真正幫助眾生。但又常有人說,年輕人還是要盡義務,不能早往生,如果年輕人早往生,會被說為逃避責任。請老法師開示。

淨空老法師慈悲講述

答:那我要問你,你能不能早往生?你能有把握早往生嗎?你想往生不能,你沒這個功夫。沒這個功夫,在這個世間活一天就幹一天活,古大德跟我們講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個意思就是,活一天我要盡我一天的責任。我是什麼身分,我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我要盡心盡力去做,為大眾服務;在佛門裡面,為正法久住,為四眾清修服務,這就對了。

至於什麼時候往生,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攀緣,你心不清淨,佛教我們隨緣,沒有教我們攀緣。隨緣就是根本不要管它,緣成熟了,佛來接引,到那時候就沒事了,就知道什麼時候走了。佛還沒有來,好好把現前工作做好,不要著急。我們有信心,阿彌陀佛肯定來接引,對於這樁事情沒有疑惑。


怎樣念佛提早往生!

鄭果禮居士自幼隨父母信佛,婚後皈依寶清妙如法師,按師父開示修持淨土法門,專持六字洪名,求生西方淨土。

居士生四子一女,丈夫不信佛,兒媳們也不支持她信佛,但她卻堅信懇切,堅持茹素念佛從不懈怠。四十多歲丈夫去世,幾個兒媳都不願奉養他,她便自立門戶一心靜修。女兒在瀋陽工作,專為她蓋一間房接去養老。三年後,她得知妙如師來寶清常住,便遷回寶清,依師聞法,遵師教導精進修行。她敬佛如佛在,每飯必先供佛,自己如吃剩飯,必另做新飯上供,幾十年如一日,從不怠慢。老居士一人獨居。生活上多有不便,有時無人挑水,就接雨水吃,冬天就化雪水吃。

一日,岳果吉居士來看她,見她如此困難,便對她說:“你一個人住在這麼冷的屋子裡,四壁結霜,吃水、燒火無一不難,你在這苦地方還沒住夠嗎?”老居士說:“我天天求,只是佛不來接呀!”岳果吉說:“不是佛不來接,我看還是你沒誠心求啊!”這句話很觸動了她。

於是痛心懺悔,決志求生西方,跪在三聖佛像前,發大誓願說:“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呀!弟子果禮,懇切求生西方,我今年七十五歲了,就是該活八十歲我也不要了,求佛垂慈加被,格外憐憫,立即接我去吧!於是日夜拜念。真是誠則靈,虔則應,第四天她將衣服收拾好,洗好浴,第六天一早把門鎖好,到相距半里遠的兒子家去,進屋坐在坑上摘下帽子口罩就往生了。《阿彌經》說:“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念佛,即得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真實不虛。

她為什麼要到兒子家去往生呢?原來老居士早與同道果貞居士說過:“我臨終到兒子家去,如死在自己家裡,只我一人,沒人見到,人們會說是煤煙中毒或疾病死的了。”從老居士從容安排,看來淨業早已成熟,往生已經預知,臨終如此灑脫,是以身說法,為念佛行人作示範。此事全縣道友眾口稱讚,特記述以增強念佛求生西方者信心。

參看高僧大德的文章會大有裨益,比如南懷瑾的念佛如何念到一心不亂等。另外每個人根性不同,往生的道路有很多。再多說一句,如果能夠通過念佛、打坐、觀想能逐漸轉變自己的習氣就已經很不錯了,加油。


念佛問答:很想舍壽早點往生,阿彌陀佛會讓我如願嗎?

問:我覺得世間很苦很想阿彌陀佛接引我早點往生,多餘的陽壽不要了

問:最近非常厭世,祈求佛菩薩加持讓我短命,讓我趕緊離開這個世界,可是現在我很年輕還健康,一想起以後的日子還有那麼長立馬都不想活了,如果我好好念佛,佛菩薩會讓我如願早點離開這個世界嗎?

問:通過學修佛法,漸明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真相。升起了強烈欣求極樂之心。在身心健康之時,願舍報求往生。有句話說佛救度眾生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的呼喚我的往生之心,佛可以提前滿我的願嗎?曾請問過出家人和佛學老師,都不能正面解答。我明白這個問題嚴肅,命終佛來迎接是自然之理。而舍報不提倡。而對於一個看破放下,有徹底岀離之心的佛弟子,怎樣才能達到早生極樂呢?

問:念佛發願早點往生能如願否?望師父慈悲開示!南無阿彌陀佛 ?

學佛有問必答:

1、有願生心很好,學佛都要有願生心,想早點往生的心情也可以理解。

2、可以祈求阿彌陀佛早點來接引,但不要強求結果,要有順其自然的心態。

3、一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往生的人,你想早點往生的心愿,阿彌陀佛聽的見,已知道。

4、需知往生不是靠我們的念佛功夫,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靠上了阿彌陀佛的願力。

5、剩下的就是:你負責念佛,阿彌陀佛負責接引,什麼時候接引,那是阿彌陀佛的事情。以這種心態,安心念佛、安心生活,南無阿彌陀佛。

6、一個信受彌陀救度的人,他的心是安定的,雖然還有世間的種種煩惱,但心裡已經有定海神針,痛苦就不會那麼煎熬。

7、常念、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還在世間一天,佛號的功德可以幫我們消除業障、化解災難、帶來吉祥、所求遂意,還可以上超度祖先,下可以蔭蔽子孫,中可以護佑家庭,益處多多。

8、不能自殺,珍惜生命,南無阿彌陀佛。

問:這個世間太苦了,我想捨去壽命早點走,叫助念的師兄為我助念,這樣可以嗎?能否往生?

學佛有問必答:助念的目的是引導對方生起願往生之心,並跟著來念佛,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著阿彌陀佛迎接。所以你現在的情況不需要別人助念,只要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往生,這個方向不改變,壽命到了自然就往生。當然也可以祈求早點往生,壽命未到而先往生的例子也確實有,但不要執著,念佛是我的事,什麼時候來接是阿彌陀佛的事,要這樣想,還在這世間一天,就安心過好一天,南無阿彌陀佛。雖然生活很苦,但至少比不知念佛的人還是好了很多,不是嗎,南無阿彌陀佛

問:生活苦一點有利於往生是麼?

學佛有問必答:只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往生,都可以往生,跟苦與不苦並沒有直接關係。 不過如果能了解世間眾苦逼迫,能讓本不想往生的人發起願生心,南無阿彌陀佛。

問:如果念佛壽命沒到就不能往生嗎?那有病無法忍受想早點往生也不可以嗎?

學佛有問必答:正常情況是壽命到了自然往生。自己有願望想早點往生的,可以告訴阿彌陀佛你的願望,但不要責怪、不要心急,你的壽命什麼時候到,阿彌陀佛預先知道,壽命到了自然會來迎接。壽命未到之前的種種病苦,也是償還過去所造之業,而且因為念佛願往生已經是重報輕受了,也就是已經減輕了。好好念佛,一切都是最好的、最合適的安排,南無阿彌陀佛。

問:陽壽未盡,阿彌陀佛能接我們去極樂嗎?想自殺又沒膽。

問: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苦,經常想快點結束這一生,甚至都不希望活到六十歲,想早點往生極樂世界。是不是真的可以早點結束生命往生?

學佛有問必答:可以有早點往生極樂世界的願望,但不可以自殺,想早點往生,也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知道你的心思,至於什麼時候往生,交給阿彌陀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南無阿彌陀佛。

答疑:佛有,敬請常念:南(ná)無(mó)阿彌陀佛


【助念答疑解惑-廬山東林寺大安法師】

問:念佛求往生能否提前走,不要等到陽壽盡了,趁年輕就走可以嗎?

大安法師答:一般來說是不可能提前走的,因為阿彌陀佛發願是臨命終時他來接引。這個話已經告訴你,你命中有多少壽命,你就過完你命中的壽命,阿彌陀佛他不會提前接你走的。如果你認為這個世間很苦,你也得受完苦走。 你趁年輕多學點佛法,趁年輕你作如來使,趁年輕多修六度,在這個世間真的修行一日一夜,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有他的道理。這個世間很難修行,你還能夠去修行,難能可貴,功德無量。所以你不要打妄想要提前走,你應該說:發願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趁年輕的時候呢,你就隨分隨力,敦倫盡份,做好你的家庭角色、社會角色,在做好作人的人道、人格的基礎上,堅固信願,安心的、安樂的度過這個難得的一生為好。


問: 請問法師,如何能加速往生?這樣算不算違反常規

淨空法師答:違反常規。可是真的要想往生,不是做不到的。實在講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看到許許多多往生人,就是你這裡說的加速往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這些傳記,許多人念佛大概三年就往生了。三年往生是可能,我們相信也有,但是不可能那麼多!“怎麼那麼多人念佛三年就往生?”曾經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說:“可能他往生的條件具備,他來去自由了,他還有壽命,他不要了。

這個世間太苦,活在這裡沒意思,不如早一點去往生。”這就能講得通了。

由此可知,我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三年時間是足夠了。怎麼修?一定要依照經典的理論與方法去修。如理如法去修,三年決定夠了。《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哪裡要三年的時間?一日到七日都能成功,當然這是根利的,像我們這樣凡夫業障深重,三年也就可以了。三年你還沒有辦法往生,是你功夫不得力,你念得不如法;你要是念得如法,決定成就。

可是,念到成就了,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這個時候就看看有沒有住在這個世間的必要。為什麼住在這個世間?還可以勸幾個人往生。

這就是說,你還有法緣,你還可以多帶幾個人到極樂世界去;只為這樁事情,多住幾天多帶幾個人。如果沒有法緣,沒有法緣是我們在這裡講經勸大家,沒有人相信,沒有人肯信,也沒有人認真修行,這個情況之下,自己就可以早走了。如果還有人相信,還有人能夠理解,還有人肯修行,我們有責任、有使命要幫助這些眾生,就如同我們所遇到的這些大德對我們的幫助一樣,這叫“知恩報恩”。所以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自己沒有法緣,可以提前去。

不過這個地方要特別提醒諸位,不可以自殺往生,這是有罪過的,這是破壞佛的形象。讓社會人看到,“你看學佛,學到最後自殺了,佛不能學!”你會斷許多人的法身慧命,所以不可以做。你自己真有功夫,站著走、坐著走,不生病,預知時至,這行!都是好樣子。阿彌陀佛!

摘自  學佛明燈集《下集》


問:在這花花世界當中,心常被境界所轉。想找一處專心念佛早日求生,但被學業與家人所障礙。請問除了求佛菩薩感應之外,還有什麼可做?

答: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個方向、有個目標,你的生活無論是順境、逆境,你就不會被境界轉動。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你肯定有成就,在你的生活當中縱然是很辛苦,你也會很快樂,這­是一定的道理。方向跟目標各人的選擇不一樣,我們看在兩個星期之前,深圳黃忠昌居士的往生,他那也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他做的是什麼?是做個榜樣給大家看,念佛三年,真­正念佛三年,真能往生嗎?做個試驗給我們大家看看。果然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那個三年要如理如法的修學。他真放下,身心世界確實放下,三年不說話,這是很好的助緣。說話­心裡就有了雜亂,他不跟別人說話,人家也不跟他說話,這樣子修清淨心比較容易。

往生第一個條件,西方是淨土,大乘教裡頭講得很多,「心淨則佛土淨」,你心不清淨,怎麼能往生?念這句佛號,佛號的功德是什麼?是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得清淨心。­妄念多,習氣重,念頭才起來,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天天在幹這個。如果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分別執著還放不下,那就沒法子。這邊壓住那裡就起來,別說三年不能成功,三­十年也不能成功,道理在此地。所以必須是徹底放下。那你壓的是過去的習氣,習氣上來的時候,佛號把它壓住,控制住。有個二、三年的時間,確實控制住了,控制住了就有感應,­跟阿彌陀佛就有感應,你的心清淨了。

所以用什麼感?不是求,不必求,我心清淨,佛就知道,那邊是淨土,肯定往那邊去。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這個感不是說我天天求他,這裡太苦了,求佛來幫助,來救我,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享福去。這個念頭不行,這個念頭去不了,這個念頭不清淨,心地不清淨。一定要知道,心清淨就是感應,一念相應一念佛,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一定我們要修清淨心,­用念佛的手段把心裡面的妄想雜念除掉,這就是念佛的功夫。所以念佛不能懷疑、不能夾雜、不能間斷,你只要能做到這三點,功夫就會成就。

年輕人,你的方向、目標在哪裡?看到這世間太苦了,想早一點求往生,你這個心理是不是逃避?你來到這個世間,佛講得很清楚,你是來享福的,還是來受罪的,這是你的業報,人­生酬業。當然,我有福我也不想享,我有罪也不想受,真的兩邊都放棄,求往生,這也是一條道路。可是你看到這個世間這麼苦,你如果能發大乘心,我要做個好樣子來幫助這個世間­眾生,這就是菩薩發心,不一樣。

凡是社會大眾,無論是在見解、思想、言行有錯誤的地方,我們知道了,再反省我自己有沒有。如果沒有,很好,要好好保持;如果有,趕緊把它改過來,從自己做起,這就是修行。­修就是修正,行就是錯誤的行為,把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行修正過來,真修行,你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世間人心不清淨,世間人天天造業障,我在這個世間修清淨­心,不被他干擾,我造善業,不造惡業,久久他就會產生影響。到那時候,自己想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時候想去就去得成,為什麼?你心清淨。對這個世間確實沒有留戀,沒有希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做個好樣子給世間人看,這叫真正學佛。在學校裡面,不但給同學做好樣子,給老師、給社會都做好樣子,這無量功德!

淨宗是大乘,不是小乘,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用小乘的方法,只求自利而不能利他,這個心行不能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真正能念佛往生的,一定要發願,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見到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一定要回到娑婆普度眾生,這個條件才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避難所,不是去享福,是到那裡去成就道業的,這個要懂。如果在這­個世界上有成就道業的機會,你可不能放棄,為什麼?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西方世界修行一百年。

所以修行真正成就,在娑婆世界快速,西方世界修行很緩慢。那個地方修行的環境好,沒有什麼障礙,進步很慢。娑婆世界這個地方叫大起大落,你要是起來,一下就提得很高,你要­是被淘汰,也淘汰得很快,這個地方叫大起大落。


印光大師:為什麼不能有求早死早往生的執著心?

求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無量劫來怨家,令汝橫死。此執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

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

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無量劫來怨家,令汝橫死。

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將死,魔力已去,則苦不勝言,當生邪見,必致墮落。

此執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07頁 復唯佛居士書)


印光大師:念佛人為什麼不可以自殺求往生?

【原文】

答:若厭世心切者,不如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以自殺求往生不僅不能往生,反而成枉死鬼矣。

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

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則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則便成枉死鬼矣。

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當其正戕時,已經心失正念。況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

心失正念,何能與佛相應,蒙佛接引也。此種邪見,自誤誤人,害豈有極。切勿說此話,免得無知受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90頁 復吳滄洲居士書三)

 

 

【白話】

念佛的人,不再造作生死輪回的業,但是宿世的業沒有完盡,怎麽能馬上就往生極樂世界呢?

如果厭世的心很迫切,便轉成竭誠恭敬的心,專心致誌地念佛,求佛垂慈,早點來接引我往生,這樣是可以的。

如果自己殺害自己的生命,期望往生,便成為枉死的鬼。

因為他的工夫還沒有到達而自殺,正當他作殺生的時候,內心已經失去了正念。

何況自殺對身心造成的痛苦,苦不可喻。既然內心已經失去了正念,如何能與佛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呢?

這種邪見,自誤誤人,危害極其嚴重。千萬不要說這樣的話,免得無知受害。


「早死早往生」這話對嗎?

文:太橋旦曾堪布

有些老年人習慣說「我不想活了,我想趕快死,往生極樂世界。」這種想法對嗎?根據佛教的經論,這種想法並不正確。因為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除非具備了相應的條件,或是達到了來去自由的修證境界。那麼,往生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佛陀在《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中,明確開示了往生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四因」:

阿難陀,若有眾生屢屢觀想如來身相,積累眾多無邊之善根,發菩提心,為往生彼凈土而發願、回向,彼等臨命終時,如來、應供、正等覺阿彌陀佛由諸多比丘眾圍繞,將現於其前……

簡單地說,四因的第一因是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和相信凈土的存在,第二因是積累善根,第三因是發菩提心,第四因是功德回向。因此看來,對我們凡夫來說,往生極樂世界並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除非具備了四因,否則千萬不要想趕快死去。如果沒有具備四因,一旦失去了人身,不僅不能往生,很可能會投胎為非人,或是墮入三惡道,那麻煩可就大了。

佛陀說過:人身一失,萬劫不復。

無數經典都告訴我們:暇滿人身是最為殊勝的修行條件,只有藉助人身才能修持往生凈土的因,只有藉助人身才能解脫輪迴乃至獲得成就。所以,怎麼能盼望自己早死呢?這種想法是對自己極端不負責任。我們應該珍惜難得的人身,在生命尚未結束之時,努力積累足夠的往生資糧。

修行就像過河一樣,沒有船怎麼能到達彼岸?我們的人身就像一條大船,不依靠這條大船,怎能到達彼岸的極樂世界呢?而人身這條大船並不會永遠不沉,人身在不斷地衰老,隨時都可能邁進死亡。《入行論》中說:

晝夜不暫留,此生恆衰減,額外無復增,吾命豈不亡?

大意是說:我們的生命如晝夜一般持續流逝,一旦過去就不會再來,除了死亡,我們還有別的未來嗎?

佛經中還說:

三有無常宛若秋天雲,眾生生死恍然一場戲。

人之壽命仿佛虛空電,迅急流逝猶如陡坡水。

人的壽命像閃電和流水一般短暫,更何況已經步入黃昏的老年人?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哪怕一分鐘、一秒鐘的時間都要善用——沒有意義的話不要說,沒有意義的事要停止,沒有意義的妄念要斷除,要把身、口、意都集中在修行上,努力修持往生四因,專心念佛,令人身善始善終,最終往生極樂世界,獲得圓滿的佛果。

此文諸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讀者···


定弘法師開示:自殺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問:下面一個問題。為什麼自殺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殺往往是因為有冤親債主的原因,如果弟子發願,以弟子的死來化解一切怨結,以弟子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超度祂們,在臨終前一直念佛求佛接引,懺悔求生淨土,也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對於父母又可以減輕負擔,對於自己又可以禍福都不受,一心往生淨土之後,再乘願再來,普度眾生。因為弟子被病苦確實折磨得很痛苦,求法師救度,幫弟子迴向化解強迫症。

 

定弘法師答:不能夠自殺,自殺很難往生西方,因為什麼?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真信切願求生淨土才能得生。這個信心要很踏實,沒有懷疑,對什麼都不懷疑,對我現在所遭遇的一切,我不能懷疑。我現在遭遇的一切就是我應該受的,幫我消業障。業障消了,我將來往生西方品位就高,雖然是帶業往生,但是我們希望帶少一點業,這邊業消多一點,那邊品位就高。我為什麼要品位高?我為了將來乘願再來,我有更大的能力、更高的智慧,能幫助更多的眾生,這是大菩提心。我不能夠逃避現實,不能夠為著自己減輕痛苦來尋短見,這就沒有菩提心了。菩薩發菩提心,寧願受地獄苦,也不退失菩提心。

《無量壽經》也這麼講,「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再大的苦難我們都甘心情願的接受,這就是代眾生受苦。我現在受這點苦,把業障消了,我將來往生西方能更好的度眾生。如果我現在不受這些苦,可能將來會拖延我在極樂世界開悟成佛的時間,那眾生可能就會多一點這長時間的受苦,我可能度他們的時間就會晚了。你想到這裡,你就要去忍受。尤其是,如果是有冤親債主來折磨我們,那我們更要去忍受。忍受,要給祂念佛,我們要將自己所有功德迴向給祂們,讓祂們真正離苦得樂,讓祂們先往生西方,我來墊後,祂們先度了,我再得度。這就是你的慈悲,你這種信願就是真的,你這個菩提心是真的。

假如阿彌陀佛來,他也一定是這樣承受,他不願意自己逃避,減輕痛苦,而讓眾生受到拖累。所以你要心同佛心,阿彌陀佛會這麼做,我就要這麼做,這樣你肯定往生西方。你這樣做就是修行,菩薩六度,修布施波羅蜜,修忍辱波羅蜜,布施是放下,忍辱就是忍耐,忍耐痛苦。在這五濁惡世修行,那真的要以苦為師。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五濁惡世裡面成佛,十方諸佛都讚歎,這真是難事。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為了度眾生,為了修行,真是拋頭顱、灑熱血。你看他成佛之前,魔王來干擾他,干擾不了。結果那個地神告訴魔王,你沒有辦法干擾菩薩,為什麼?菩薩功德太大了,這個地球上每一片土地,都有菩薩為了修行、為了度眾生灑過熱血,所以你魔王哪能夠動得了他!

可見得,菩薩為眾生受了多少苦難,我們身上這點病難道就不能忍受嗎?你這樣忍受,才會讓你的出離心強。你想自殺,這就是出離心,但是這個方法不對。應怎麼做?念阿彌陀佛。你想早出離,就要拼命念阿彌陀佛,念到你見佛的時候,痛苦就沒有了,業障就消了。見到佛,如果你壽命該到了,阿彌陀佛就接你走;如果你壽命還沒到,或者你跟這些眾生還有緣,你能夠度他們,阿彌陀佛會把你留下來。而且你的病苦就會消除,你就要代表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助教,勸導眾生求生西方。

劉素雲老師可以說就是這樣的人,她也是得了重病,紅斑狼瘡,她的痛苦不會比你少。她念佛念好了,沒有往生,但是她已經是念佛三昧了,阿彌陀佛留她是有任務。所以要以劉素雲老師為榜樣,身上有重病,不能逃避、不能灰心,要提起精進,相信阿彌陀佛一定來幫助我。我現在就是要給大家做示現,至少我能夠給同樣病症的人(強迫症,當然世界上可能還有這樣的人)示現,我應該怎麼樣脫離,我怎麼樣化解這個病,我給大家做個榜樣。總不能說,得了這個病就得自殺,那你給眾生做的壞榜樣。即使你自殺,你念著阿彌陀佛能往生,別人未必會,別人未必會念佛。他不念佛自殺的人肯定墮三惡道,你這不是害人嗎?這不可以的。所以要發起這個菩提心,要行菩薩道。

摘自《修行與生活座談會》第194集


自殺可以出離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居士問:

師父,我愧對媽媽的養育之恩,她已經離開我二十幾年了,她這麼辛苦養育我,我卻沒有活出人模人樣的,嫁給了她那時候反對的人,並看清了這人的嘴臉。多年來家庭的不幸,也導致了孩子們很多方面出問題。十幾年了不斷的叫自己挺住,現在覺得心身疲累,不想往前走了。面對這個殘缺不全的家,丈夫的離棄,孩子不孝,餒教不改,我心好痛,不想再去面對這些,好想離開這些紛紛擾擾!

師父,我不想再入輪迴,自殺可以往生淨土,伴於佛前嗎?願佛憐憫,收了我吧。阿彌陀佛!

妙寂法師答:

根據你的描述和你的狀態來看,你是學佛學的不到位呀,連基本的知見都沒有建立起來。自殺也是殺生,怎麼能夠往生淨土呢?

殺,包括自己主動殺、教他殺、見作隨喜、乃至夢中(殺人),都有涉及,連起心動念都有罪業,尤其以殺人和(殺)聖人最為極致。自殺絕非解脫之道,(反而)會墮落惡道的。家庭生活的種種不順不完全是你的業障,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業力所在。

你要總結自己家庭不和的原因,是溝通方式不對,還是你的性格不太好?既然學佛了,就要根據佛陀的教誨來調整自己,而非是極端的為人處事的態度。

這個自殺的念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你的心量和心態。再苦都要堅強的活著,安心的學佛、念佛、發大願,如理如法的活著,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想往生極樂世界是值得讚歎的,但前提是要安心學佛、老實念佛。學佛不是逃避,而是根據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淨土法門講的是“信願行”,這個“信”呢,無論是相信還是信仰,都是要求“正信”。正知正見是學佛最基礎的保證,正念不失才可以。

你一味的在強調你的不順,我也相信你在堅持,但你在堅持的同時,關鍵是你應該改變自己。根據佛菩薩的教誨改變自己,而不是一味的把自己沉浸在負面情緒當中。

重新學習吧,先了解三皈依的意義,然後嚴格受持五戒,好好念佛,什麼時間能正視生活中的順和不順,說明你學佛就見成效了。

 

自殺絕非解脫之道

或許算得上常識,不少人都知道殺業在佛教看來是最極致的惡業。那麼這裡還要再普及一個常識,那就是“自殺”,同樣是殺人重業,並且是極致惡業中的極致。

從佛教對殺人重業的定性來看,自殺與殺他等量齊觀。執行自殺和執行殺他的是一樣的性質,並不會因為處理的是所謂“自己的身體”而罪過稍輕。在殺人這個層面,佛教謂之為“不通懺悔”——本性是罪。也就是說,對這種殺業沒有懺悔的可能性,沒有悔罪之說。犯了,就是無可挽回、無可挽救的。

所以佛教的人類生命觀非常明確——人類沒有生命處置權!不僅沒有處置他體生命的資格和權利,同時也無權處置自己的生命。

在佛教,與殺生相關的戒律苛刻至極。菩薩戒和僧人所受的具足戒中同時傳載,反復強調,對於有情生命所作出的殺戮行徑均被嚴格禁止,連起心動念甚至夢中的無意識行為都未能豁免。而就罪過輕重來講,所殺生命之體量越大、智慧層級越高、殺生者惡心越重,其罪過越大,尤以殺人類和殺聖人為極致。

談到這裡,我們應該理解到,堅決地強調“人類沒有生命處置權”、強調重罪無赦,並非什麼強權姿態,更不是用佛教戒律來綁架大眾——而實在是果報慘烈,規律難逃。佛教貫通三世的緣起觀照揭示,自殺的果報是直墮地獄而千萬億劫難求出期。


達真堪布:這樣念佛求往生,絕不可能往生

嘴上念的是阿彌陀佛,但是心裡都是私心雜念,都是貪嗔痴慢疑等煩惱。最根本的發心都是自私的,都是為了自己能夠避免現世的這些煩惱困苦,都是逃避心,連出離心都沒有,更不用說菩提心了。這樣念佛求往生,絕不可能往生,因為和佛講的往生的四個條件正好是相反的。

現在很多人念佛都是這種心態:“哎喲,輪迴太苦了,人世間事太多了。阿彌陀佛救救我吧,我要往生,我要往生!”然後把自己關在屋裡拚命念佛。“我什麼也不管了,你們自己去做吧,我要修行昵!”這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貪:貪修行、貪西方極樂世界。他也不是真正懂得什麼輪迴,只是覺得人世間太苦了,煩惱太多了,做人難。這都是逃避心,不是出離心。

因為他有逃避心,而且這個心特別強烈,於是到處跑道場。念這個修那個,覺得自己很精進。一說西方極樂世界好,那裡沒有痛苦、沒有煩惱,而且是珍珠瑪瑙鋪地,連樹都由珍寶組成,貪心就起來了:“哎喲,這個世界多好啊,我一定要到這個世界。”這也是一種貪心,因為他的私心還沒有斷。他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心不叫願望,完全是欲望,是貪心。這樣念佛求往生,絕不可能往生,因為和佛講的往生的四個條件正好是相反的。為什麼這么說呢?佛講的往生的四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發菩提心。念佛法門也講菩提心,講的是勝義菩提心。現在很多念佛人都沒有明白這些道理。

我經常說:“嘴上念佛,心裡念魔;表面上修行,實際上造業。”難道不是嗎?嘴上念的是阿彌陀佛,但是心裡都是私心雜念,都是貪嗔痴慢疑等煩惱。最根本的發心都是自私的,都是為了自己能夠避免現世的這些煩惱困苦,都是逃避心,連出離心都沒有,更不用說菩提心了。這樣“念佛”,實際上是念魔的!“我學了那么多年的佛,念了那么多佛,怎么還不好呢?”你己經著魔了,還能好嗎?這樣念佛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為了解脫而學佛修行,為了自己能修成佛果而學佛修行,這都不是大乘修行者。為了救度眾生而學佛修行,這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者。發菩提心要具足兩個條件:一個是為了度化三界六道一切父母眾生,對眾生有非常強烈的悲憫之心;一個是發自內心地渴望修持成佛,下決心要修持成佛。對眾生的悲心應該是平等的,面對的是法界所有的眾生。為了某某眾生,或者為了一部分眾生想修持成佛,這不屬於菩提心。菩提心發出來了,念佛才能往生。

 

(殊勝淨土法門)殺蛇吃蛇老先生,帶業唸佛2小時後往生!


夢參老和尚:就念句阿彌陀佛就生了極樂世界了,能有那麼容易嗎?

我們念佛,要先把念佛的障礙除掉。因為這裡有好多居士,你跟我們這些師父們不一樣的——我們淨土部的師父天天念佛、天天念經,你們偶爾來這打個七,要先把這些個障礙除掉。

什麼障礙呢?你到了山上廟裡頭來,隨著師父一起念佛,把在家的事都放下。如果你心裡頭還牽掛那些在家的事,你念佛是念不好的。你來這兒來就把那些個家庭啊、瑣碎事啊(放下),先把心清淨下來。

另外的呢,知道念佛當中修行,好像是一般的念阿彌陀佛很簡單,什麼也不用學了,就念句「阿彌陀佛」,完了就生了極樂世界了,能有那麼容易嗎?不可能。因為你必須得把這個世界全部能看破了、放下了,你才能去得了。

如果娑婆世界的事兒——家庭啊、社會啊、人事關係啊,什麼都放不下,那你要生極樂世界,是絕對辦不到的,不可能的。

念佛的人都記住:信、願、行

信心啊,這個分別很大的啦。不是像我們說——「啊,我念句阿彌陀佛,我反正信佛了。」那麼簡單嗎?因為信心不懇切的話,你念佛念得絕對不能進入、不能投入。你先把信心建立起來。若你確實是那個願是真誠的願,那必須得把生命、這個世界的事兒全都看破了,把自己的生命看破了,你才能生得了!如果你平時不用功,等到你臨命終的時候,要想到能夠生極樂世界,那辦不到的。

但是《彌陀經》說,很容易了:念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就生了。那個「一心不亂」,不是那麼容易的啦。如果你平日沒有下苦功夫,如果你平時沒有功力,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如果你放不下的話,那你就是種種善根而已了,你生不到極樂世界去。

說念佛的法門很容易——不是那麼容易,也不容易。你要了生死、想斷煩惱,那麼容易就生極樂世界啊?你先得考慮考慮你煩惱斷沒斷,你才能了得到啊。

我今天早晨在那兒想,我說我們要先念佛、斷煩惱,你先把你這些困難你想一想。我在這給你們念一下啊,他們(指師父們)都能會、都理解的。你放下了,說對這娑婆世界啊,我先看破了,心無貪念,一點貪念都沒有。就是看破了,看破就放下了,放下了念佛念得懇切,自然懇切。這個時候你沒有貪念啊,你沒貪念你心裡頭不顛倒啊。心不貪念,意不顛倒,這樣你生極樂世界靠得住的。我們念佛念到一心——這是一心噢,現在我們的心三心二意。就是念佛念到一心很難!說我念佛沒起雜亂思想,還不說一心了,是純淨的,這個很難。

如果是窮苦的人為了生活奔波,他怎能來念佛念到一心?富貴的人,富貴的人光享受去了,「豪貴學道難」,這也是難啊。你先把這些難都除掉。我想了很多種難。

貧窮,怎麼樣供養三寶、佈施?「貧窮佈施難」,不容易做到的。這都是念佛的障礙。我說這些難,你考慮考慮你有沒有?你有,那就得加倍用功了——說生極樂世界,辦不到的。

「生值佛世難。」在你生的時候,能遇著佛在世,這是難的。咱們沒遇著佛在世,但是咱們遇著還有法,像普壽寺這些廟,還有這樣的道場。難嘛,難當中的還有不難的了。

「得睹佛經難。」咱們現在看佛經很容易,再過一兩百年呢?我是經過看佛經很不容易的。一九五零年,我想找一本《普賢行願品》找不到了,一九五零年到一九八二年這個時間找不到一本。我後來在中國佛學院當老師,想找一本《普賢行願品》,沒有!我以前佛學院當老師的,好多佛經都沒有。所以說能夠得到、看到佛經,像我們這麼樣方便,很難啊。

「忍色離欲難。」還有家庭關係、男女關係,這是過的這個難關啊,這個關過得了過不了?還有一些貪欲的關,你能夠過得了不?這是難關。

「見好不求難。」見著好東西,我一點貪心都沒有,不想得到。一般的人見著好東西,想自己得到。這個也包括我們的師父都在內,看什麼好東西,「哎,我想得一份。」都有這樣。包括好(版)本的經書——同是《金剛經》,這個經印得好,封皮也好、字也好,他想得到這個。

這些個都是求生極樂世界的障礙啊。見到好的,說我不求啊——包括我在內,都在內。如果分配房子的時候,這間房子,有時候十幾間好房子,我願意分配我一間,我能住進去。這是「見好不求難」。

被人家羞辱不發脾氣——嗔恨心。特別你們在家的人,乃至對你兒女,你不高興了,對兒女發脾氣,或對你先生發脾氣——對誰都不能發脾氣。這叫「被辱不嗔難」。

「廣學博究難。」還有像你們辦不到了,廣學,就是廣學佛法;學了得研究、得深入,你看了很多,不去深入學習,這非常地困難,你不能理解。就像我們說的,這些念阿彌陀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十個念的有一個生的沒有?「很容易啊。」——這是種善根而已了,真正了生死,到臨終時候生極樂世界去,這是很難很難的。

現在末法,我們想求一個善知識,很難!可能你也沒有體會得到。我從十六歲出家,我也一樣到處找善知識,很難很難。有些有神通,了不得,但功夫並不到家,別人瞎吹的。很多善知識,就像弘一法師,我跟他當侍者半年多,說上幾句話很難哪,他不得跟你說話的。女眾他根本不見,不管比丘尼或是(居士),他根本不見的。他的學生、跟在身邊的學生,跟了五六年,說不上幾句話的。善知識難遇,遇到你也得不到的,所以「會善知識難」。

像你說我是念佛法門,像我們這些個,印光大師都是念佛的,台灣的廣欽老和尚都是念佛的啊,你親近他跟前,他就一句話:「哎,老實念佛去吧!去吧!」但是你聽到你並不(理解)——「老實念佛,我並沒有不老實啊?」但是他這話含很深的意。他們開示你,沒有什麼開示的。你見見他,見見就見見吧。還有那個印光老法師,常時閉關的,我們稱他為念佛的、求生淨土的祖師。實際上求善知識很難的。這是「會善知識難」。

「隨化度人難。」你要幫助別人,像我們師父隨化來幫助別人,難啊。

我這舉了好幾十個難,那不說它了。你怎麼樣用念佛來躲避這些難、把難都消了?這些都具備了,你心裡想,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

現在你念佛,只能止妄

現在你念阿彌陀佛,只能是止妄。念佛要能達到用真心念,不要用妄心念。這個現在我們的道友做不到,特別是我們在家道友做不到。那你就用妄心念,妄心念得妄心歇了,那「真」就現了——妄心歇了,真心就現了。

你能念到沒有雜念了,好比今天從早到晚上,念佛一點雜念都沒有,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雜念都沒有。這個不但你們諸位、在家的菩薩,像我們比丘尼師父們,還做不到。若做到,就成了。「真」還不能顯,「妄」還不能歇。

但是我們一定要懂得,懂得什麼呢?把我們的妄,我們要認得它,這是妄。

這一點,你入了佛門、受了三皈,你才能知道真和妄。不然,連這個你也不知道啊。你一天所有的生活當中,全在虛妄當中,沒有一件是真實的。唯有到廟里念念佛,這個還是真實的,因為它能夠導至你歸真啊。


現在很年輕想往生,阿彌陀佛會來接引嗎?

問:比如我現在還很年輕,身體又好,生活事業都好,我念阿彌陀佛想往生,他會在這個時候來接引我嗎?

大安法師答:這就是懷疑,為什麼說為一切世間宣說難信之法,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就那麼說得明明白白,釋迦牟尼佛這個苦口婆心再三宣說,只要具足深信切願持名,一定能往生,你還懷疑什麼呀?

阿彌陀佛十九願就已經有一個願,你只要聞到佛號,種植德本,繫念我國,那臨命終時,我和淨土聖眾都前來接引,阿彌陀佛大願已經成就了,他不會說假話,所以你只要真正地懇切地求往生,一定會去。

就怕你現在說:「哎呀!我現在還年輕,未來的生活光明燦爛,身體又好,生活又好,這個世間這麼好!」好到你一點厭離心都沒有了,你沒厭離心,那就麻煩了。

實際上有什麼好啊?你年輕你能年輕幾年吶,馬上衰老就會到來了,你的身體也好,好在什麼地方啊,你以為你身體真好啊?

可以說這個世間上沒有一個十分健康的人,都有病,只不過是大病小病和已經顯現的病,和暗藏的病灶而已,你還不能觀照你的身體的污穢不淨,種種的骯髒,身體的無常。我們身體是種種的慾望的產物,像烈火在焚燒,你還沒有觀照到這一點。

所以你還得要修點四念處(四念處就是讓我們要建立苦、空、無常、無我的觀念),離開四念處,就不是佛法,所以你不要天天講到幸福的日子比蜜甜,這是自欺欺人吶!


淨空法師:天天想著佛來接引,我們這個世間就丟掉了,對往生總開示

真正念佛的人要把壽命交給阿彌陀佛

有事情的時候不礙辦事,佛號放下來辦事;事情辦完了之後,佛號就提起來,這叫成片。事情辦完之後,佛號提不起來,這個沒有成片,佛號斷掉了。所以這個容易做到,說老實話,人人可以做得到。做到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得生淨土。你覺得這個世界沒有緣分,教化眾生,眾生不聽我的,我想提前、早一點往生,行!還有壽命不要了,那個壽命是業報,可以放棄。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瑩珂,他是拼命,他怕墮地獄,造作地獄罪,念了三天三夜佛,真心念,真念到功夫成片,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壽命,等到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這等於給他授記了,他不要,他跟阿彌陀佛說:我劣根性很重,經不起誘惑,這十年,我不知道要做多少罪業,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那佛答應他了,佛說,跟他約定三天之後我來接你。他沒有生病,沒有任何異象,一切正常,三天之後,真的歡歡喜喜往生了,十年壽命不要了。真正念佛人,要把壽命交給阿彌陀佛:佛覺得什麼時候恰當,我就什麼時候走;天天等佛來接引,好事!天天想著佛來接引,我們這個世間就丟掉了,就不再想世間法了。每一天都在盼望著佛來接引我,總有一天真來了,真盼望到了。那麼佛不來接引你,大概就是你還有工作沒做完。這個工作不是別的,做個好榜樣給世間念佛人看,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天天做好榜樣給人看。

真信、真願往生、真念佛名這就是念佛人的好榜樣

賢首大師《還源觀》裡面講的四德,我們要做出來。這個四條很簡單,能記得住。

第一個“隨緣妙用”。能隨一切緣,順著一切眾生。“妙用”是不著相,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妙!世間人隨緣,他著相,著相就造業了,隨緣不造業。

第二個“威儀有則”。就是做出好樣子,做念佛人的好榜樣。念佛人的好榜樣是什麼?真信、真願往生、真念佛名,這就是念佛人的好榜樣。一天到晚就這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就是念佛人的好榜樣。外面的緣盡量減少,越少越好。

第三條是講我們態度“柔和質直”。處事待人接物要柔,要溫柔、要和諧,這是外面的態度。讓人人見到你都生歡喜心,我們跟眾生就有緣了。“質直”是真心,沒有虛偽。

鍋漏匠念佛,念累了休息,休息好接著念

“通達善趣門”,這個“善趣門”不是六道裡面的三善道。六道裡面的三善道都叫惡趣,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回。這個善趣門是超越六道輪回了。那麼超越六道輪回,唯有成就“淨國”,“淨國”就是極樂世界,那麼換句話說,專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成就極樂世界,普攝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的六道眾生,往生淨土,這才叫“善趣”。這個往生通通成佛道,真實不可思議。所以到最後結尾,歸集到“善趣門”是極樂世界。什麼人能去?“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什麼叫“發菩提心”?印光大師用《彌陀經要解》裡面所說的四個字:信、願、持名。 “信、願”是菩提心,這個話以前沒人說過,蕅益大師是頭一個講的。印光大師讀了這一句,佩服得五體投地,真難為他說出來了,為什麼?在以往許許多多念佛的阿公、阿婆,他們到晚年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問他什麼菩提心,他不知道,而這些人往生的瑞相都非常好,都能叫人贊歎,讓很多人懷疑:沒有發菩提心,光念佛怎麼能往生?蕅益大師說了,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話說得太好了!這些阿公、阿婆,你問他什麼菩提心,他真不知道。很多不認識字的,根本就沒有聽過經,什麼也不知道,有人勸他念這句阿彌陀佛,就像谛閒老和尚勸他那個徒弟鍋漏匠一樣。

鍋漏匠不認識字,一天經都沒有聽過,什麼也不懂,也沒有念過書。出家了,谛老知道他不能在寺廟住,為什麼?寺廟住,五堂功課要學會,五堂功課要沒有學會,在寺廟住,人家笑你,你難為情,你住不下去;講經,你沒有這個能力,這真叫他為難。所以給他在鄉下找個小廟,叫他一個人住,就教他一句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好好的去念,將來一定有好處。告訴他念的方法:念這句佛號不間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不分晝夜。所以他一點壓力都沒有,什麼時候累了,就什麼時候休息,坐著也好、躺著也好,休息好了,接著趕快念。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真的沒有辜負老師,給老師做出念佛最好的榜樣。谛閒老法師常常說他這個故事給念佛人聽,鼓勵念佛人要向他學習。他萬緣放下,心裡頭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心裡頭那些垃圾,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它洗得干干淨淨。所以他就這個方法,穩穩當當往生極樂世界去了,這是我們末法時期念佛人最好的榜樣,三年成功的。

念佛比三時系念的效果殊勝太多了

三時系念好不好?很好!我提倡的,但是跟這個比,那這個比三時系念殊勝太多了。三時系念是冥陽兩利,不能做為送終。為什麼?裡面有開示、有念經、有念咒,精神不能夠集中。助念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一心,幫助亡者一心不亂,要記住這個,這個道理。三時系念不能幫助他一心不亂,能幫助人忏悔業障。功效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

我們天天自己學,幽冥界眾生很多,我們也得幫助他。幫助他,用念佛回向,行!這力量也不可思議。所以印光大師的念佛堂就一句佛號,所有一切超度的牌位,都在念佛堂供的牌位,念佛完了之後回向,用這個冥陽兩利。老和尚用的方法比為我們高明。我們采取三時系念那個時候,對於這個淨宗還沒有死心塌地。現在這個經越講越清楚,越講越明白,越講越歡喜,越講悟得愈深入,才真正知道《無量壽經》的功德跟阿彌陀佛相等。淨宗的三部主要的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能把它當作早晚課誦的,兩部經就行了,《彌陀經》跟《無量壽經》。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259集

2013年4月10日講於香港

念佛人生活清苦對往生更有利

「故知法門愈殊勝,世人愈難信」。尤其是淨宗,修行的方法簡單容易,人人都能修,男女老少,所以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認識字的,現在講沒有文化的,也行,只要他真信,條件就這麼簡單,真信,真想去(真想去就是發願),真念,這三個真,真信,真想去,真肯念,他就能往生,而且時間快。

我們從《淨土聖賢錄》、從《往生傳》上去看,差不多一半以上時間三年。這不是偶然,哪有那麼巧三年壽命就到了,我不相信這個話。什麼原因?他有壽命,不要了。像瑩珂法師,他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要去,阿彌陀佛就帶他走了。我相信這樣的人占很大多數。為什麼?這個世間生活得太苦了。

真正修行成就的人都是生活非常貧苦,為什麼?他對世間沒有留戀。富貴人學佛,知道這個好,天天念幾萬聲佛號,走不了。為什麼?放不下,親情放不下,富貴放不下,所以讓他不能真的去往生。貧窮的人容易放下。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示現什麼都沒有,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叫他往生極樂世界他有什麼放不下?所以他去得那麼容易,去得那麼潇灑。

細心去觀察、去想想,不是沒有道理。我們在這個世間要想快速成就,一定要放下,一定要看破,我們的成就不難。念佛人生活愈清苦愈好,生活過得太舒服難分難捨,這是真的。所以我們得想清楚是不是真的想走?真的想走,吃一點苦好,對這個世間留戀會大幅度的減輕,對於我們往生更有利。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八集)2011/9/5

念釋迦佛跟念阿彌陀佛一樣不一樣?

《文殊般若經》下卷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閒,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西方,所以時時刻刻向著西方,「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這些話,《起信論義記》下卷的末尾有,《安樂集》下卷、《往生禮贊》有這段話,都是撷取《文殊般若經》上說的。

由此可知,只要系心一佛,專稱名字就行。有人專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彌陀佛,學天台的。跟念南無阿彌陀佛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因為系心本師釋迦牟尼佛,必須要得三昧才管用;一心系念阿彌陀佛,不得三昧也管用,帶業往生,他能往生凡聖同居土。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不行,念本師釋迦牟尼佛,真的要得定才能管用。像阿羅漢,要得九次第定你才能超越六道輪回。你先得到的是四禅八定,這是世間禅定,第九定才超越六道,叫出世間。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沒有帶業往生的,沒有這個,所以在這裡不行。在這個地方,無論系念哪一尊佛號,在理上講講得通,但事上講的時候,你得不到一行三昧,就是你不能得到念佛三昧,那你就沒辦法。

念佛是四個字還是六個字?

說到念佛,念佛的種類有很多,就是持名,持名也有許多種念法。你要問:哪一種正確?很難講,每個人的根性不相同。你明了一個原則就好,哪一種腔調你聽了很舒服,聽了你的心能靜得下來,這種腔調就最適合你。

念佛最重要的是:心口要相應!心裡頭真的有佛,真的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句佛號念起來才會得力。談到得生淨土,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持名念佛最重要的綱領,我們能不能得生,就是這一句我們是不是真正能夠做到!

世尊在經上,教導我們“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南無”是我們加上去的,南無是梵語,意思是皈依、歸命、恭敬。所以從前蓮池大師念佛念四個字,《竹窗隨筆》裡面有記載,這是他老人家自己筆記裡面寫的。

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你老人家教人家念佛,是怎樣教法?你自己念佛是怎麼個念法?”他就說:“我教人念佛,教他念六個字;我自己念佛,念四個字。”人家覺得奇怪,就問他:“為什麼你教人的跟自己念的不一樣?”

大師就說:“我自己對西方淨土有堅定的信心、懇切的願望,這一生是決定要去,非去不可,所以我就遵守世尊的教誡,執持名號四個字。我教別人,別人未必有信心,未必有這個願望,所以我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

換句話說,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還不想去的,加上“南無”好。客氣一點,跟阿彌陀佛結個緣,種種善根,這一生不能去,還有來生,還有後生,是這麼個意思。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恭敬禮敬阿彌陀佛,那是對一般人講的。

真正決心要生淨土,跟阿彌陀佛就不要講客氣,客套都不要,直截了當就是這一句名號。這客氣話不必要,愈簡單愈好,祖師給我們做了典范、給我們做了模范,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應當怎樣修學。

《阿彌陀經》上講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所以,蓮池大師在晚年,“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老人家就是一部《阿彌陀經》,一聲阿彌陀佛。他念四個字,不念六個字,四個字比六個字簡單容易。

萬緣放下, 念佛才老實

我們要想在這一生得度,知道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機會得來非常不容易,無量劫才會碰到一次;我們這一生居然碰到,無量劫當中才遇到這麼一次,這個機會不是常常有的,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都是給你講真話。遇到之後,要不曉得珍惜這個機會,不知道把握這個機會,不知道把自己煩惱習氣控制住,我們這個機遇非常短暫,稍縱即逝,機會就過去,再想遇到這個機會難,太難太難了。

什麼叫善根深厚?善根深厚的人認識機會、抓住機會,決定不能讓機會空過,真正發心依教奉行。知道三途苦,知道人間苦、煩惱苦,痛下決心我們一定要永離。怎麼永離法?老實念佛,關鍵在老實兩個字,只要你老實,你決定能成就。什麼是老實人?不犯戒是老實,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個人才叫老實。落實在我們修學上,二六時中,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人叫老實。大勢至菩薩在愣嚴會上跟我們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就叫老實,這是老實的標准。

什麼叫都攝六根?眼不緣外面的色塵,不是叫你不看,不看不可能的,睜開眼睛哪有看不到的?不緣就是你心裡再不把外面的色相牽掛在心裡,一切隨緣隨他去,耳不緣聲塵,乃至意不緣法塵,只緣阿彌陀佛。也就是說你心裡什麼牽掛都沒有,什麼樣的想法看法都沒有,只有這麼單單純純的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念就叫‘淨念’,你真的清淨,清淨念這句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這淨念。‘相繼’是繼續不斷。工作的時候也不間斷,工作照常,念佛法門好就好在此地,不妨礙工作;日常生活當中任何事情都不妨礙,所以他的功夫能夠相續,能夠不間斷。不像修其他的法門,你的功夫容易間斷,念佛的功夫不會間斷。口念累的時候,心裡頭念,口不念,那還是不間斷。所謂是‘憶佛念佛’,憶是心裡想佛,口裡沒有念,那還是屬於念佛。所以念佛不一定在口上,你心裡真有,叫做念佛。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心裡真的沒有了,這叫放下,這才叫老實。


阿彌陀佛今天就來接引,我們會作何反應

一、一個設問

如果阿彌陀佛今天就現身來接我們往生極樂國土,我們將會作何反應?是心無旁騖、一無罣礙地隨阿彌陀佛乘蓮西歸,還是想要跟阿彌陀佛申請推遲一段時間,好安排種種未了事宜,又或者叶公好龍,完全手足無措,根本不想走了呢?

當這個問題第一次出現在我面前,我在幾秒鍾的欣喜過後,腦海中馬上閃現出很多很多問題:父母、親人會不會傷心,能否接受;工作如果停下來,需要跟很多人交接;還有自己的存款、房子車子怎麼處理等等,一瞬間連很多早已淡忘的事都清晰浮現了。這時才發現,還有一件心事沒有了,還有一個人想要再見一面,心中有種種眷戀陡然而生……不知道想了多久,這才一下子回過神來,不禁對自己會有這些想法非常失望。

作為一個多年修學淨業、發願求生淨土的行人來說,我知道自己這樣的反應顯然非常愚癡,才知道自己還是如此地留戀娑婆世界五欲六塵,才知道自己欣求極樂的心悠悠忽忽毫不迫切。但值得慶幸的是,通過這樣一個自問自答的過程,讓我及早認識到自己還有種種的分別執著沒有放下,這些都是以後往生的障礙。《念佛鏡序》中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們要提前為往生做好準備才行,千萬不能被這些牽絆住我們西歸的腳步。

二、學習放下

我們的一生,就好像是蝜蝂這種昆蟲一樣,從生到老,一路上不斷地揀起那些我們以為珍貴的東西放在心上。親情、愛情、友情;財富、名聲、權勢,我們想要的總是很多,在追逐這些的同時,又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恩怨、是非,出演著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劇。而我們所撿起的每一樣東西,並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反而都將成為我們心靈的桎梏,染污著我們的真心。它們其實是世間所有痛苦的來源。

《佛說無量壽經》(曹魏康僧鎧譯本)云:「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遠到他所,莫能見者。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甚難甚難,復得相值。」這才是世間的真相,我們割舍不下的種種,在臨命終時終究還是無法留住。我們追求終生的成功和金錢買不到感情和健康,而感情和健康也會變質、會失去。得不到的偏偏最在乎,擁有的往往不珍惜。人生無常,快樂總是短暫的,而痛苦經久常存。眼前的安逸不是永遠,就算眼下事事如意,也逃避不了死亡。死亡後,我們還能保證得人身、聞佛法嗎?我們現在身處末法,濁惡充滿,一念一行,無不在造作惡業。造作惡因,必感惡果。

這一生我們能遇到淨土法門,是無比殊勝的因緣,是累劫的善根成熟,所以要珍惜,要在今生成就淨業。同時,我們必須要學習放下,看破世情唯虛妄,一句彌陀作大舟。將身心安住在阿彌陀佛的名號當中,將世間狹隘的情感轉換為智慧和慈悲,在聲聲佛號中恢復自性的清淨無染、建立自性的依正莊嚴。

三、真信切願

回過頭來重新思考,我之所以還有那麼多的放不下,舍不得,根源還在於對阿彌陀佛的信願不夠真切,包括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確實信,也確實願,但就是惰性大,不精進。其實這問題的根源就在信願上,沒能真正認識到娑婆世界的眾苦交煎,生不起迫切的出離之心。信願之心是我們往生的根本,說起來很簡單,但真能做到真信切願的人,少之又少。

為什麼會這樣呢?依現代最前沿的心理學,一個人的意識的能力,據保守估量,只佔他的潛意識(與佛教中的末那識及阿賴耶識相對應)的三萬分之一。如果我們只是在意識中相信阿彌陀佛,發起了了信願,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通過不斷的自我暗示、觀想,把信願打進自己的潛意識,變成金剛種子,這樣,才能挖掘出那三萬倍的能力,助成我們的道業。

按《要解》中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六信的標準,我們還差的很遠。蕅祖云:「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信深願切,必然促使我們勇猛精進。從哪裡堅固我們的信心願心?要多研讀《淨土五經一論》,多聽法師講經,多看祖師大德的註疏著作,真正去認識娑婆之苦,苦在哪裡,阿彌陀佛用五劫思惟建立起來的極樂世界又樂在何處。認清了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短暫、無常、失去、痛苦的真相,還能不努力、不精進嗎,還會留戀一時一地的舒適嗎?

印祖云:「人生世間,具足八苦。縱生天上,難免五衰。唯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畏懼。人命無常,速如電光。大限到來,各不相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於此猶不惺悟,力修淨業,則與木石無情,同一生長於天地之間矣。有血性漢子,豈肯生作走肉行尸,死與草木同腐。高推聖境,自處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憤發,聞聖賢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負人耶?抑人負天耶?」以此願與所有淨業同修共勉。


念觀音聖號提前合掌往生

這一位善女人平常不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她是念白衣神咒以及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從許多傳記的書裡面看到這一事實。

這一則故事的善女人就是王氏女,王氏的女兒,是江蘇省常熟市人,平常持白衣神咒及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二十幾歲的時候得了肺痨。肺痨在以前是很不好治的毛病,現代醫藥比較發達了,要治好肺痨並不困難,但是治愈也要經過一段蠻長的時間。這一位王氏的女兒,在很年輕二十幾歲就得了肺痨。有一天她告訴母親說:“女兒本來應該是八月中才去世的,可是因為生病時很痛苦,我不想等那麼久,所以我就請求觀世音菩薩,讓我早一點往生,觀世音菩薩已經答應,提早一個月來迎接我往生。”這是相當感應的,菩薩真的很慈悲。

這在現實的生活中,有人因為重病,覺得他病的實在很痛苦,他不想再活下去,他想早一點往生,求阿彌陀佛早一點來接引,可以嗎?可以。但是,通常是會這樣鼓勵重病的人:如果你病的很痛苦,身心的折磨很厲害,那麼會鼓勵你拼命念佛,把你的生命交付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你發落一切。我們不知道我們在人間的壽命有多久,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壽命有多長,但是我們可以一心歸命阿彌陀佛。不是說我一定要很快的往生,也不是說我一定要多活幾年,事實上這兩種態度都不是很正確的歸命彌陀。應該怎麼說才是真正的歸命彌陀?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處理,阿彌陀佛會為我們做最好的安排,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捨報,人間的生命也是很值得珍惜的,你的生命在人間如果能夠發光發熱,那為什麼你不多活一些生命呢?譬如你經常為人助念開示,經常幫助一些窮困的人,經常去弘揚佛法,你的生命在人間很有意義,可以發光發熱,你多活一年、兩年、三年,對眾生是有利益的,所以你應該為眾生繼續活下去。

所以,也不求提早往生,但也不要過於珍惜生命到了執著生命的地步。醫生已經跟你宣布癌症末期了,生命只剩下三個月而已。你不願意三個月後就離開人間,所以非常的不甘、非常的不願,有諸多的怨天尤人,然後想盡各種辦法要讓自己延長壽命,結果到最後帶著遺憾離開人間,這樣也不好。反正我自己在人間有多少的歲數我不知道,那就一切交給阿彌陀佛去發落,我好好的念佛,阿彌陀佛如果要我今天捨報,我就今天往生;阿彌陀佛如果十年後來迎接我,我就十年後往生,這樣你豈不是活的很自在。

因為這一位王氏的女兒,她因為病的很痛苦,所以希望觀世音菩薩早一點來迎接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她告訴母親的這一番話,她的母親不相信她講的話。到期的那一天,她早上起床後很高興的說:“觀世音菩薩來了。”她的母親以為她是被鬼作祟,所以就揮刀要把鬼趕走。她的女兒趕緊把刀奪起來,告訴她母親說:“這是觀世音菩薩,趕快拜下去,這樣可以免您不敬的罪過。”她的母親這時候就相信了,所以她的母親聽她的話拜下去,等她的母親拜觀世音菩薩起身的時候,一看她的女兒已經合掌往生了,走的時候是合掌。

不是念阿彌陀佛,念白衣神咒、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觀世音菩薩真的很慈悲,答應她的請求,提早一個月,接引王氏的女兒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但是這一種往生,一定是化土的往生,因為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不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清淨報土,這一點是大家一定要知道的。但是念觀世音菩薩,可以往生化土,總比在人間受生老病死的折磨要來得好,所以有兩句話說:

寧生西方下下品,不做人間上上人。

寧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也不願意在人間做人上人,因為在人間做人上人還是要生死輪回,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縱然往生下品下生,縱然在蓮華苞裡面要過十二大劫,但是沒有生老病死,沒有六道輪回,沒有生死束縛,那是何等的快樂!

所以,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生死的凡夫一生最重大的事情。蓮池大師、印光大師,這兩位中國淨土宗了不起的祖師,都在自己的關房寫了四個斗大的字,“生死事大”。生死這一件事情的了辦,是人生最重大的。如果你認為結婚生子是人生最重大的事,那你就搞錯了。在世間法中,結婚生子是人生大事,但是與解脫生死一比,結婚生子就顯得非常的微不足道,因為能夠跳脫陰陽五行的束縛,能夠離開六道輪回的生死,那才是人生最真實、最究竟、最永恆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瑩珂法師念佛念三天就能成就?

悟道法師主講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摘錄

我在山東海島金山寺還是有人給我講,她要勇勐精進。她給我講,一個女眾,山東的一個女眾,也還很年輕,她說她要學瑩珂法師,聽老和尚講經說瑩珂法師念三天阿彌陀佛念來了,她要學瑩珂法師。我給她看看,我說你不適合學瑩珂法師;我給她講,你適合學了凡,袁了凡先生,學瑩珂法師不是那麼容易的。

瑩珂法師他怎麼念佛念個三天他能成就?他的心態跟菩提心相應。怎麼跟菩提心相應?他知道自己的業障很重,雖然出家,但是常常犯戒,知道將來一定沒有好下場,一定墮地獄的,他相信因果,怕墮地獄。他這一念心就是他的善根,所謂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會想到地獄那種苦,那種恐怖,這個菩提心他就發起來了。思地獄苦,發菩提心,他這個心態就是善根,這個善根發相,然後他勇勐精進,三天三夜不吃不睡的這樣念,他成就了,念三天成就了。另外,我看到《觀音感應錄》,民國初年在廣東有一個年輕人犯了罪,被縣長判處死刑,民國初年縣長還兼司法,現在是分開的。那個年輕人被判死刑,十天之後要執行死刑。當然,人被判死刑,再過十天就要執行,心裡非常恐懼的,但是也沒辦法。後來剛好有個法師到監獄去弘法,給大家講《普門品》,講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若有罪,若無罪,有罪也好,沒有罪也好,你至心念觀音菩薩都能得到解脫。那個年輕人他聽到這個,他馬上就相信了,這個也是他有善根,如果他不相信也沒辦法。他就深信不疑,日夜拚命的念觀音菩薩,念到第十天,縣長要去執行死刑,把這個犯人押解出來,結果去押解看他坐在監牢裡麵,已經坐化了,打坐往生,坐化了。縣長、大家看到非常感動,後來出殯還給他上香,他已經坐化。

這個例子在新加坡,李居士到監獄去弘法,也勸很多死刑犯,有一些少數有善根的,他接受念阿彌陀佛,執行死刑之後都有很多瑞相。像這個年輕人,他勇勐精進,不顧身命,命都快沒有了,當然不顧身命,拚命的念觀音菩薩,唯一的生路,拚命的念。他這個是屬於無常觀,我們佛門裏麵常常勸我們觀無常,無常就是死逼近了。所以印光祖師他寫一個“死”字貼在額頭上,他都勸我們,我們人要常常觀這個字,觀想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還不趕快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印祖他的墨寶有寫一個死,寫一個生,生就是往生西方,死就是娑婆世界這個身體死了,我們就往生西方了。這個字如果觀得起來,印祖給我們講,“道業自成”,他說學道的人念念不忘此字,道業自成,你念念不忘記這個字,時時刻刻提起這個警覺心,你這個道業自然就會成就。不管你參禪也好,學密也好,學教也好,念佛也好,這個提得起來,提得起這個觀照,你這個功夫自然就成就了。這個跟菩提心相應的,這樣勇勐精進才不會出問題。如果你跟煩惱心相應,想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樣去勇勐精進,恐怕都墮到魔道去了。所以至心,這是第二種。


年輕人不可學瑩珂法師念佛三日往生

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四十 2006/7/7

問:他說聽到瑩珂法師因恐墮地獄,發心念佛三日往生。弟子自知身處花花世界中,絕無定力。欲效仿此人,應如何做?

答:你才十六歲,你也沒有出家,你如果念個幾天佛就往生了,會嚇得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敢念佛。不能念佛,一念你看看,這還得了!你一個人是往生了,叫千千萬萬人都不敢念佛,都不能往生。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瑩珂法師那個示現是對的,是出家人,而且出家時間很久。出家不守清規,常常破戒犯規,做些不善的事情,那是自己煩惱習氣太重。在出家裡面做這個示現,這是正確的。所以一定要想想自己現前的身份,自己現前的生活環境、修學環境,是哪個時候。你能學瑩珂嗎?這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想到。

瑩珂給我們做了個證明,《彌陀經》上說的,若一日到若七日能往生,他做了這個示現。黃忠昌給我們試驗的是三年,這就是過去曾經很多人問過我,《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很多人念佛三年、五年就往生。有很多讀過這些書的人問我,他說他們是不是剛剛好只有三年壽命、五年壽命,念了就到了?我想如果是一、二個人,或者可能有這種狀況,那麼多人念佛,這不可能,絕對不是這個情形。那應該是怎麼講法?他有壽命,他念佛功夫到了,他不要了,這才能講得通,不願意留在這個世間。

如果功夫成就了,願不願意留在世間也不是他自己意思。因爲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我們很清楚、很明了,功夫成片上品就得自在,就可以自己做主。功夫成片之後,要不要住在世間?看這個世間的法緣。如果衆生跟你有緣,有緣就是你講經說法他相信,他能聽得進去,他能依教奉行,這就是有緣,那你一定要幫助他;如果說沒有緣,你縱然好心勸他,他不相信,他對你沒有信心,就是沒有緣。沒有緣就可以去,有緣總要多帶幾個人去,這是一定道理。

緣有淺有深,善根有厚有薄,這裡頭狀況都不一樣。當然最重要的,善根深厚,緣也深厚,這一生遇到你,他一定得度,肯定是往生的。勸一個往生就是幫助一個人作佛,大慈菩薩偈子裡面說得很清楚,這是好事情。善根不夠深度,要幫他提升,這一生能不能往生?那不一定,總而言之,在這一生當中他善根提升了;沒有善根,跟你有緣,你要給他種佛法的種子,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爲道種」,這是好事情。

今天你看到這個花花世界,花花世界很可憐,民國初年蘇曼殊講這個世界是悲慘世界。他跟我們距離差不多將近一個世紀,現在這個世界跟一個世紀以前來比那就更悽慘、更可憐了。所以最難得的,我們在這時候要覺悟、要回頭,要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來幫助苦難衆生。學釋迦牟尼佛,我沒有智慧,我也沒有福報,我用什麼幫助?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換句話講,你、我、他跟佛的福報是平等的,智慧也是平等的,爲什麼說沒有智慧、沒有福報去幫助衆生?有!有不能現前,不能現前是自己有業障,你只要把業障放下,你的智慧、福報就現前。

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大家,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執著,你就小悟,那個小悟智慧也超過人間天上,在佛法講你得正覺。這什麼人?阿羅漢、辟支佛。只要你自己肯放下,正覺是本有的,福報也是本有的。你能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大乘教里常講,凡夫成佛一念之間,那一念徹底放下。古人有例子,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好榜樣,他二十四歲,徹底放下,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一年是二十四歲。他能做到,我們爲什麼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沒有別的,貪戀五欲六塵,所以你做不到。你能夠把五欲六塵看清楚,看穿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不會貪了。如果你把因果看清楚了,你就會知道貪瞋癡慢不是好東西,肯定要遭來生的惡報,你還敢嗎?所以因果教育雖然不能帶人到徹悟,它給人很大的警覺心,教你起心動念都是業,造作就更嚴重了。這個事情《了凡四訓》裡面都有。

所以因果教育在現前這個世間裡非常重要,印光大師給我們做的示現,他老人家一生可以說是全心全力在提倡因果教育。所以我們把《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都想把它做成電視劇,用電視劇的方法來弘揚因果教育,讓大家覺悟。你現在用別的勸導他,他不相信,很難接受;你講到報應,他看到這個事情他會害怕。

所以人生在世要確定方向、目標,真正能放得下,往生就有把握。往生沒有把握,還是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不能一刀兩斷。真能放下,什麼障礙都沒有,無論做什麼事業都會圓滿成就,爲什麼?不爲自己,爲社會、爲衆生。做成功了,衆生有福,做不成功,衆生沒福,與我無關,你說你多自在!有我在裡面就不自在,你就有得失,就有好惡,這就造業;無我不造業,無我所修的,佛法講叫淨業。佛都勸勉我們,在這個世間要學像菩薩一樣,做淨業,不造染、惡業,這就對了。斷惡修善,不爲自己,爲別人。自己要做得很認真,爲別人是爲別人做好榜樣,用這個身啓發別人,身教,「學爲人師,行爲世范」,這大功德!做樣子給人看,學佛菩薩,這就對了。

 

愛執著深,助念三天三夜依然障礙往生

 

什麼罪最大?什麼功德最深?淨土法門若生出疑心,就容易退道

 

哪些念佛人會生到邊地疑城?

 

臨終時,有魔化佛來接引的情形嗎?

 

印光大師開示-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