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佛教對神祇信仰的看法如何?
佛教有很多的佛菩薩,以及各種的護法神祇,如天龍八部、伽藍、韋馱、帝釋天等,請問大師,佛教的護法神跟民間信仰的神祇一樣嗎?佛教對神祇信仰的看法如何?
星雲大師答:中國是一個熱愛鬼神仙狐的民族,在歷代文學作品中,諸多以神話人物來反映現實或諷喻現實的創作,如《神仙傳》、《搜神記》、《太平廣記》、《世說新語》、《聊齋》等,不但在民間流傳甚廣,成為大家茶餘飯後閒談論說的故事體裁,尤其發揮潛移默化的勸善功能,使得中國人幾千年來根深柢固地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此與佛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念,同樣具有維繫社會道德於不墜的功能,並且發展成為中國民間極為特殊的神祇信仰。
神祇信仰雖然常被譏為迷信,不過剛才說過,迷信也有迷信的力量,有些迷信只是基於行業的規矩,尊崇那個行業裡最有成就、最崇高聖潔的一個人物,把他神化成為人格神,成為自己的榜樣。例如:醫界崇奉華佗、藥師崇祀神農、縫衣者祀嫘祖、造紙業奉蔡倫、建築業尊有巢氏、書畫界奉吳道子、旅館業尊劉備、飯館祀灶王爺、豆腐店祭劉安、皮鞋店敬孫臏、爆竹祖師馬均、商人只奉關公、木匠都崇魯班、銀行業奉趙玄壇為財神等,這種精神崇拜,意在提昇自己,而非裝神弄鬼,自然有其可取的價值和力量。
對神祇的信仰,另有一種是建築在有所求、有所得之上。台灣社會上有許多大帝、王爺、二媽、三媽,乃至樹頭公、狐仙等神明,普遍受到膜拜,主要就是信徒可以向那些神明多所要求,譬如求財富、求健康、求功名、求子嗣、求平安等。所求是否能夠如願,姑且不談,但是至少心裡獲得了滿足,因此容易為人所信仰。
多神信仰其實也與政治有關,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民的希望要求,政治無法給予寄託與滿足,所以轉而尋求宗教信仰,民間信仰於焉出現。例如:為求發財,拜財神爺;為求民生安樂,拜城隍爺;希望有好婚姻,求助月下老人;希望有子嗣,求助送子娘娘等。
如果將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組織起來,其實就像人間的政府制度。例如:拜文昌帝君是為求兒女聰明,文昌帝君就像教育部長;拜媽祖的人,大部分是靠海捕魚維生,用現在的說法,媽祖等於交通部長;東嶽大帝主持陰陽審判,主持刑罰,豈不和現在的司法部長一樣?
其他還有:玉皇大帝如總統,城煌爺如縣長,神農大帝如農業部長,太子爺是警察局長,瘟神是衛生署長,土地公是派出所主管,月下老人是婚姻介紹所,註生娘娘是助產士。此外,三官大帝的天官管賜福、地官管赦罪、水官管解厄,像福利部長;玄天上帝、北斗星君專司人壽保險,像保險公司董事長;關帝聖君主財,屬財政部長;保生大帝像中醫師公會理事長;五雷元帥好像台灣電力公司的總經理等。
由此可見,信仰神明主要是緣於對未可知的自然現象不瞭解,或是在政治上不能獲得滿足,或因自己力有未逮,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於是便希望藉著另一種偉大的力量來化厄解困,因此,信仰神祇其實也含有一種超越現實的希望與期待。
佛教並不排斥民間信仰,因為有很多神明其實也都信仰佛教。過去佛光山就經常有神明到大雄寶殿拜佛,甚至歷史上有很多神明都是皈依三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例如呂洞賓皈依黃龍禪師、關雲長皈依智者大師、媽祖是觀音的弟子等。
在佛教的經典裡其實也有各種神祇之說,如《地藏經》第七所說「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其他經典裡也列舉許多聞法的天龍八部等眾。不過佛教不以神祇為信仰、皈依的對象,因為神祇也是六道眾生之一,仍難免五衰相現,輪迴生死,因此信仰神祇並非究竟解脫之道。
有人問︰正信佛教徒皈依三寶以後,是否可以拜神明呢?在我認為,拜拜可以,但不可以皈依。拜拜是一時的,是表示尊重;皈依是一生的,信仰是永久的。一個正信的佛教徒要依止下面四點︰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智不依識
(三)依義不依語
(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真正的信仰,其實是相信自己!不過人是很可悲憫的,遇到一點點委曲,一點點打擊,就會徬徨失措、恐慌害怕,自己無力化解,於是向外求助。有時求人,有時求權貴,有時求神明。雖然有些神明如同政治上的官員一樣,偶爾也會幫助我們,但畢竟不是正本清源的正理。如同靠山山倒,靠人人老;有了災厄,不去逢凶化吉,自求多福,反而靠吃香灰、戴符咒化解,這就變成信仰的疾病了。
所以,佛教主張,凡事不問神明,要問自己,因為自己的行為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唯有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而不是有一個神明可以主宰我們的命運。因此,信仰佛教可以讓我們從神權中解脫出來,回復心靈自由,從而建立對自我的信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