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非宗教避難所

問:弟子今年三十歲,因患有心理疾病,經濟條件可以不需工作就維持生活,所以一年也不出幾次家門。我一個同齡朋友也沒有,感覺很孤單。我原先想到外面參加一個技能培訓班,找一份工作,慢慢融入現實。可隨著修學淨土,開始念佛修行,想著“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開示,覺得既然最終都要往生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就剩幾十年,又不必為金錢犯愁,那去學世間的技能、找工作還有什麼意義?感覺和外面世俗人沒什麼話可說,但又達不到萬緣放下、一心念佛的程度,因此頭腦越來越昏沉,恐懼緊張,不敢出門,偶爾出去參加放生等佛事都感覺頭昏,不知如何和蓮友們交流。弟子聽法師講受阿彌陀佛的光明觸照可以治療心理疾病,為何弟子感覺身心狀態越來越下滑,特別緊張恐懼?弟子感覺自己已經和現實脫節。請問法師這算是厭離娑婆的正常表現,還是在用念佛來逃避現實?

法師答:本人開始要成心理咨詢醫生了!我並沒有說厭離娑婆就什麼都不用干了。如果我厭離娑婆也什麼都不干,東林大佛就建不起來。首先,你經濟上比較獨立,可以不需要工作而能維持生活,這是你的福報。但有哲學思想認為人屬於社會生物,從某種意義上說,除非你是大修行人,否則一年到頭不跟人來往是有問題的。你如果做不到萬緣放下,一念單提,頭腦越來越昏沉,內心越來越恐懼,那說明你需要去參訪善知識,融到一個團隊裡面去,跟大眾進行良性的互動,這是很有必要的。

厭離娑婆從心態上表現為想離開此娑婆世界,欣慕極樂世界。有厭離惡業感召的娑婆,欣求善業、淨業感召的極樂的取捨。實際上我們內心就有娑婆穢土,也有極樂淨土。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還要敦倫盡分。作為三十歲的人,你要對父母盡孝道,這能產生安慰、平衡、歡喜的正能量。世俗人也有佛性,你要跟他們結緣。如果你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多做慈善事業,或者親自做義工。你現在甚至連同蓮友們交流都很難,那肯定出問題了,所以要有正確的知見。你難道真要把念佛法門作為受人嘲諷的宗教避難所?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淨業行人要發菩提心,學習菩薩的心腸;不僅要有出世的終極目標,還要有入世的智慧和勇氣,才是中道正見。阿彌陀佛名號光明能治療我們的心理疾病,恐懼、緊張、不安、頭昏都是你業障和內心陰暗的展現。你以至誠恭敬心來念彌陀名號,內心就會充滿光明,那些近似憂郁症的陰暗負面情緒就能除滅!

你想要學一門世間技能也是可以的。《妙法蓮華經》認為:“一切資生事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你如果能善用自心,從世間技能與事業中也可以體悟佛法的精髓與實相的功能。佛法要善聽,你不要一聽到厭離娑婆,就不想見人,不跟人接觸,甚至什麼都不想干。你這樣子有逃避現實的意向,實際上現實也是你內心變現的。你不敢面對現實就是不敢面自己的內心世界。你的緊張、恐懼並非因他人的緣故,而是你自身內心緊張、恐懼的外部投射,所以你要在當下一念心的轉變上下工夫,一定要把心量擴大,才能獲致清淨光明。


宗道法師:也說逃避

 

  常聽見有人說:「逃避現實的人,才去學佛。」而在學佛的人群裡也常常會聽到一種論調:「逃避心態的人,才求生西方。」

  每聽見這樣的話,我總覺得這些句話既對又錯。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話本身並沒有錯,我自身學佛正是基於逃避的心理;其後念佛求生西方,也確實是逃避的心態。然而說者錯的是其態度——他們認為逃避是可恥的,是懦弱的表現,是屈服的心理,然而我卻認為學會選擇逃避是智慧的,是光榮的,而且是終究要勝利的。

  「逃避現實的人才學佛」,此話說得一點不假。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年輕的悉達多王子不滿足於現實而逃避出家修行。盡管他貴為王子,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身體強健,無與倫比;世間學問技藝,無不通達:坐擁如此讓人艷羨不已、夢寐以求的「美好」現實,卻沒有讓悉達多王子生起多大的快樂,因為他深知還有一個更大的現實——死亡。於是,他義無反顧地逃避了現實,出家修行。他的這一逃避之舉,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價值與意義:佛教因此而創立,宇宙真理得以顯現於世,無盡的眾生因此而獲得解脫。倘若當初悉達多王子沒有毅然決然逃避皇宮,會有今天的佛教嗎?

  世間的現實是什麼?世間現實不只是柴、米、油、鹽,不單是家庭、工作、事業、朋友。比這些更深層、更關乎我們生命深處的現實是生、老、病、死,是無常,是幻滅。

  螞蟻上了熱鍋,尚知四處急走,尋求出火地之路;兔子遭餓狼追趕,尚知以全力奔跑、逃避躲藏,以全性命;身為萬物之靈的人,為何反不知逃避於死亡的麾刀追殺?

  而人一生中何嘗又不是在逃避中度過呢?小時候上學,從不好的學校逃到好的學校;工作,從差的崗位逃到好的崗位,從差的公司逃到好的公司;人際交往,從惡人惡緣處逃到善人善緣處;生活中,於炎夏處知逃於陰涼所,於冰冷之地知避於溫暖之室;餓尋食所,渴近水源,病時知逃於醫院……

  此類種種的不如意現實,我們哪個人、哪個時候不是在逃避之中呢?直面慘淡人生的勇士們,為何於死亡大事而獨獨不知逃避呢?

  處苦而不知苦,是謂麻木;知苦而不離苦,是謂愚癡;見有人慧眼識苦,欲學佛離其苦,卻嗤其曰「逃避人」,可不謂「顛倒至極人」?

  「逃避心理的人,才求生西方。」這話說得也沒有錯。說到這個,先要講一個故事:宋朝時候,有位元照律師,開始他發大誓願,願生生世世常住娑婆五濁惡世,作大導師,提攜誘導眾生,令入佛道。又見古德說:「西方雖然清淨,但也非我所願。假如十二劫中在蓮華中受樂,還不如在三途極苦之中救度眾生。」因此更加堅持己見。經歷多年,於淨土法門,沒有絲毫歸向;見到修淨業的,還心生輕視、誹謗。後來,這位元照律師遭遇重病,色力萎縮,身體瘦弱,神識迷迷茫茫,不知將歸宿到什麼地方。病略好些後,他頓覺先前之錯,曉得自力在生死巨壑面前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他傷感悲泣,深深自責,後來他盡棄平生所學,專修淨土法門,此後20多年,未曾暫時捨離。最後元照律師臨終安然往生淨土。

  這位元照律師開始可謂真正是直面娑婆苦惱世界的勇士;但經過一番生死考驗,終於知道最上之佛法並不在於直面娑婆現實,反而在於貌似伫弱之輩所行的「逃避」西方一法!

  歷史上實在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正由於我們生生世世不知逃離娑婆,逃向西方,才一直在六道受苦,輪回至今。

  其實,越是努力修行的人就知道,我們自己的根機是多麼的陋劣、多麼的薄弱,我們是千佛所棄之人,是「必摧死地」之人。淨土法門是唯一的出路,阿彌陀佛是唯一能救我們的佛,知此路,而不知順此路而出之人,真太愚癡了!如同地震被埋於地下之人們,舉目皆是無盡的黑暗,此時忽見某一方向透出一絲光亮,智慧之人必是全力順著光亮的方向挖掘,逃出險難。而愚癡、意志薄弱者,反譏求生之人不面對現實,想要求生之人和他一樣坐以待斃,誠然愚哉!

  佛說逃向西方極樂之人,是光榮的,是有智慧的,是善男子、善女人,是人中芬陀利華。

  世間萬事,各有其道,逃避亦有道,循著這個道逃避成功,便成人中豪傑,甚至成聖成佛。真明逃避之道的人,恰是真正面對現實之人,如理逃避,恰是大智慧的表現。他們對現實,眼光所見的深度和廣度,非常人所及;然而,大概也正因為常人難以理解這樣的深度和廣度,才讓人鄙夷而不屑地把 「逃避」的帽子加於智者頭上吧。

  誠願見聞此文者:今生逃離世間熱惱苦海,來到佛法清涼世界;逃離難堪之聖道難行,來到淨土念佛之易行;終而逃離娑婆,來於極樂——永避輪回八苦之難,永享成佛之大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