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念佛,為何還有很多人墮三惡道?念佛人怎麼還會墮阿鼻地獄?
出自凈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地藏經》流通得很普遍、很廣,大概學佛的同修都曾經唸過這個經,看到經上講佈施供養的福報,所以很喜歡造佛菩薩像。
造像福報很大,經上講常在人天,那就是不會墮三惡道,多數人天天念佛,還是要墮三惡道。
諸位可以看看灌頂法師,在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末後一段總結裡面所說的。
我當年學這一部經的時候,我看到這一篇非常懷疑,請教李老師,我說我看不懂。他講學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句就是『念佛墮阿鼻地獄』;我不懂,念佛這福報很大,怎麼會墮阿鼻地獄?這不可能的事情。
李老師聽我這一問:你問得好,你這個問題問得很重要,我不給你說,等我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說。為什麼他這樣做還會墮地獄?
原因是用地獄的心來修福,還是要墮地獄。 什麼是地獄心?貪嗔痴。他為什麼佈施供養佛菩薩形像?就是看到這個利益太大了,好像是做生意買賣,這是一本萬利,這非做不可,是這麼一個心,他不是善心;善男子、善女人,他把『善』字忘掉。用貪嗔痴的心,用做生意貪圖利潤的心,那這怎麼行?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有個朋友墮地獄了,告訴我,他過世了,我們每一次講經都給他迴向,念佛也給他迴向,他說他得到好處,在地獄裡面受的苦比別人要少一點,但是還是不能離開地獄。他造的業重,這個重業是障礙佛法,破壞別人學佛,把好心的人、學佛的人引到邪路,這叫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重。佛法裡說,殺人身命罪不很重,斷人慧命這個罪重。為什麼?得人身容易,得人身聞佛法機會不多,所以不能斷人法身慧命。障礙別人修學正法要負責任的,這個責任說老實話負不起。換句話說,回頭來看,幫助別人學習正法,把正法介紹給別人,勸他,這個功德大!這是什麼?救人法身慧命,這個福就大了。所以必須要知道。
文摘恭錄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六集) 2015/11/8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上淨下界法師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出來。這樣講就簡單了。如果你一墮落三惡道,那就非常麻煩了。因為我們好不容易聽聞佛法,栽培各式各樣的善根,一到三惡道,面目全非,重新整頓要花很多時間。所以針對整個三界的果報,必須快!
我們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就趕快跳脫三界,最好是今生跳脫三界,佛陀的意思是越快越好。所以佛陀必須要“治亂世,用重典”,佛陀捨棄了中道實相,專講我空的智慧,而且強調苦諦,強調苦諦就是讓這個速度加快。厭離!
出來以後,我們說過,到了界外,你不能老是施設方便,你要開始怎麼樣?回歸到正途,回到真如本性。你要面對你本來面目了,你不能老是要糖果吃了。所以,佛陀一開始是安立了一個涅槃寂靜,到最後佛陀給的是一心真如。就是說,涅槃寂靜是不存在的東西,“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我們希望追求一種快樂的感受,快樂感受有過失;佛陀告訴你一種沒有過失的快樂,叫做涅槃寂靜樂,大家就有興趣了。但是佛陀到最後說,涅槃寂靜樂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假相,佛陀要給你常、樂、我、淨,更好的東西。所以到了“會權入實”,入這個實法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就要開始面對我們的真實面貌了。真實面貌就是所謂的一心真如。
我們做一個說明。我們剛開始修學是有所住。佛陀先講業果,所以我們一開始以善業為住。你看人天種性的人是歡喜善法,他善法越多越好,他做什麼事都想這件事情是不是個善法。他用善法來當作他修學的最高目標,只要是善法,只要能讓他來生得到快樂,他什麼事都肯做。但是這樣子有什麼缺點呢?自我設限,你把你的生命設定在善惡的業果。雖然是“饒汝千般快樂”,但“無常終是到來”,所以你就以善惡的業果把自己給框住了。人天種性是這樣子,以善法為住。
這種人天種性慢慢進步以後,佛陀講到空性,以空性為住。這好一點了,至少他能了生死了。他看到什麼事,就講“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你給我一個皇帝做,你給我大富長者做,我用無常的觀來觀察這種東西,“無常故苦,苦即無我”,這個快樂果報是不能掌控的。所以,以善法為住就是生死輪迴;以空性為住,達到出世的解脫,但是缺乏功德妙用。
所以我們一開始是先有所住,以空性為住而離開三界,就是法執嘛。法執好過我執,至少你執著的是一個清淨法。但是,諸位!你離開三界就不能這樣子了,你不能老是要求佛陀給你方便。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樣?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我們要好好地冷靜下來,向內看一看:你從什麼地方來?看清生命的本來面目。所以到了三界以外,開始要成就無量的波羅蜜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回到生命的原始點。就是把這些方便的法,善惡的業果、空性的這些法,全部撥開來。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見初祖,慧可大師講一句話:弟子心不安,請和尚安心。初祖說:將心來,吾與汝安!說你那個心不安穩,不安穩的心在哪里呢?迴光返照,覓心了不可得!三祖遇到二祖,那個時候三祖身體很多病痛,說我乞求向和尚懺罪。二祖說:將罪來,吾與汝懺!你把罪找出來,我就讓你懺。三祖迴光返照,覓罪了不可得。二祖說,我已經幫你懺罪了。四祖遇到三祖也是這個概念,說我要乞求解脫法門。三祖說,誰綁住你了?結果一迴光返照,覓之了不可得。
就是說,我們一開始是需要方便,我們需要佛陀安一個法,讓我住在這個法,把我帶離三界,把我帶離罪業,把我帶離三惡道。但是我們總有一天要開始面對自己,我們的本來面目原來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其實我們向外追求的東西都是一個過程,“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就是最好的車子,所有的成佛都是從這邊開始的。
當然,我們剛開始不能接受,那必須要佛陀創造一個涅槃的假相,創造一個我空的法,來帶離三界。但是,離開三界以後,我們開始要面對真實的自己,就是所謂的正因佛性。這個就是《楞嚴經》說的圓滿的因地,成佛的因地。你只要沒有面對自己,嚴格來說,你還沒有在成就佛陀的資糧,還沒有。就是說,你要煮飯,你不是馬上去燒東西,你要找到米。你沒有找米,你用沙去煮飯,你一天到晚修空性,你修它三大阿僧祇劫,你還是空性。空性不能成佛,空性可以讓你解脫。
所以,你一旦要步入成佛之道,第一件事情,找到成佛的正因,就是清淨心,一念的離相清淨心,這是關鍵!所以,為什麼說“是乘微妙,清淨第一,於諸世間,為無有上”?就是這個概念。就是佛陀先創造方便,想辦法先把你從三界拉出來;拉出來以後,我們開始面對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一念心性,就是大白牛車的問題了。
《妙法蓮華經》
念佛人何以會墮阿鼻地獄?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完全違背了佛法,違背佛法,破壞念佛人的形象,一般社會大眾看到這個形象,嚇得不敢念佛,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這樣結罪的,我聽了之後才恍然大悟。
淨空法師 法語
你看末後,「一心念我,晝夜不斷」,念佛是一心念。我們現在念佛三心二意,講到後頭我再跟諸位詳細報告,你要曉得怎麼個念法、怎麼個發心,你就決定得生。所以「十方眾生」包括我們在裡面,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覺悟?我們肯不肯幹?
下面說:『聞我名號,發菩提心』。名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但是經上講的是「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阿彌陀佛」。「南無」不是名號,南無是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現在我們到中國,中國人對人尊稱,尊敬的某某先生,南無就是尊敬,就是這個意思;要用現代話來說,尊敬的阿彌陀佛。我們要懂得意思,名號只有四個字。聞名,我們現在都聞名,這個說法含糊籠統,你要認清楚這個經是大乘經,不是小乘經,大乘經裡面的「聞」,那個意思就深了,這個聞是菩薩修學的聞、思、修三慧。如果要不是菩薩聞思修三慧裡面的聞,我們今天所有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應當統統往生了,為什麼古德還常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當中,真正往生不過三個、五個而已,那一萬個都是聞名的,為什麼真正往生只有二個、三個、五個?由此可知,這個聞是菩薩三慧裡面的聞。那真的是三慧裡面的聞,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人決定得生,決定作佛!
「三慧」,那個慧是什麼?那個慧是戒定慧之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就是說大乘法一定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我們有沒有持戒、有沒有修定?念佛的人要不要持戒、要不要修定?如果說念佛人不需要持戒、不需要修定,這個話說錯了,對於念佛求生淨土,決定產生障礙。我們要記住,世尊開導我們這個法門,基礎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就是戒。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上看到,韋提希夫人遭遇到家庭、國家的變故,真正覺悟世間無常,所以才回心轉意,求生淨土,她有這麼一個念頭。這淨土在哪裡?她不知道,向世尊請教。世尊很慈悲,世尊也不主動勸她,世尊將十方諸佛剎土以神力變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看。她都看到了,看了之後,她選擇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所以不是釋迦牟尼佛勸她到極樂世界,她自己選擇的。選擇之後,世尊對她讚歎,她選對了。向世尊求教,如何能夠得生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沒有講方法之前,先講淨業三福。你們想想看,淨業三福如果不重要,釋迦牟尼佛何必講?告訴你,你老實念阿彌陀佛就行了,世尊沒有這個說法。我們讀經,這些地方關鍵之所在,非常重要,怎麼能疏忽?
淨業三福是持戒,尤其是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做到沒有?如果這條沒做到,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一天磕三千個大頭,都不能往生,這是跟你講真話、講實話。何以故?西方極樂世界,世尊在經上給我們介紹得很詳細,「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我們自己要把自己養成上善之人,才有條件跟西方極樂世界大眾做同參道友。他們是上善,我們是上惡,那怎麼行?阿彌陀佛再慈悲,拉著你去,到那個地方,你看到那些人看不順眼,那些人看你也看不順眼,你進不去。不僅僅是西方極樂世界,世尊在末後告訴我們,這三條十一句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兩句話多麼重要!三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我們這些人都是未來佛。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什麼法門你都學不成就。
所以淨業三福,我們非常重視,我們特別把它提出來,來介紹、細講,真正希望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不能不認真幹!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想想看能對得起父母嗎?能對得起老師嗎?佛把這兩句話擺在最前面,「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用中國話來說,「孝親尊師」,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所以我為大家介紹,我肯定的說,佛法是什麼?佛法就是孝道、師道,從這個地方開始,也到這個地方圓滿;孝道圓滿了,師道圓滿了,就成佛了。徹始徹終,佛的教學就是「孝敬」而已,孝親敬師,沒有別的。我們不在這上奠定基礎,這一生勢必要空過了。
我們今天有把握往生,把握在哪裡?我這個基礎紮實,我做到了。修行修什麼?修正錯誤的行為,過去不懂得孝親,不懂得尊師,現在聽了佛的教誨,我們明白了,把不孝修正為孝順,把不敬修正為敬師,根紮到了。以前我們對一切眾生,實在講沒有慈悲心,尤其對於不善的人、不善的事、不善的物,毫無慈悲;現在我們把它修正過來了,不但對於善人、善事、善物,我們有愛心,對於惡人,對毒蛇猛獸,我們也有愛心,這叫修行。如果對於順境還有貪愛,對於逆境還有厭惡,我們沒有修行。天天聽經是一樁事情,行?沒修。信、解、行、證,你只有信、只有解,沒有行,古人說得好,「有解無行,等於不解;有解無信,等於不信」。我們在佛門裡混了一輩子,「信解行證」四個字一個都沒有,依舊是個輪迴心造輪迴業。用輪迴心念阿彌陀佛,也是造輪迴業,還是要搞六道輪迴。
諸位如果要是看看灌頂法師,這是清朝乾隆時候的人,我過去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讀他的註解,他的註解叫疏,讀他的註疏,他在末後列出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句是「念佛墮阿鼻地獄」。我那個時候年輕,剛剛學佛,我看了這一句非常疑惑,我向李老師請教,念佛再不如法,也不至於墮阿鼻地獄。李老師聽到我這個發問,他說:好,這是大問題,我不給你一個人說,我到講經的時候跟大家來講解。念佛人何以會墮阿鼻地獄?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完全違背了佛法,違背佛法,破壞念佛人的形象,一般社會大眾看到這個形象,嚇得不敢念佛,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這樣結罪的,我聽了之後才恍然大悟。所以古人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出家修道的人很容易墮地獄,原因是什麼?他破壞佛法形象,讓人一接觸,學佛原來是這個樣子的,這個佛不能學!是從這個地方結罪的。灌頂法師那一篇開示,非常值得我們警惕,他從地獄道一直講到佛道,十法界,念佛人十法界不一樣,你到底生到哪一個法界?你自己要清楚,自己要明白。
恭錄於淨空法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六十七集) 註解講述
即使是學佛人,墮惡道的也不少
學過因果的人都知道,持守五戒,不犯謗法、謗僧等重罪,才能得人身、生善趣;不持戒,多造惡,則墮落有份。生逢法弱魔強的末法時期,起心向善,殊為不易,下墮因緣卻數不勝數。世間人,少有主動斷惡行善的,自然前路就堪憂。
即便是學佛人,如果不知因不識果,不謹慎守護身口意,三惡道之門,也照樣敞開。已走進光明得,復會再墮入黑暗深淵,可說是悲哀之中的悲哀!
此類老生常談,我們或許已聽聞過很多次了,聞慧是有了,當時也有所感觸,不過很多人,因為未曾深入思維和修持,思慧修慧不足,過不了多久,也就拋諸腦後了。
出家師傅們,講了一件事,說明現代人下一世,不容樂觀的現實:大約在2010年,一位出家師傅,請藏地的瑜伽士觀察一下,他家鄉的學佛人,已死亡了的,後世的情況如何?
瑜伽士觀察後說:大多數都在三惡道,只有一人得人身,得人身的是當地居士林的林長,長期不接觸外界,而精勤念佛,已轉生到了青海,並出家當了喇嘛。另一位老太太往生時有瑞相,已升到了天界!
學佛人尚且如此,現在不信佛的人後世的現狀,的確讓人悲觀。其實多觀察一下,各種人臨終時的狀況,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五明佛學院裡,活佛堪布、修行有成的人眾多,具神通的數不勝數,但是出家人,一般不會隨便顯現神通。院長晉美彭措法王,只開許了嘉秋瑜伽士和瑪依瑪空行母等,可以用神通的方式利益眾生。
瑜伽士所述的學佛人墮落的例子,有如下的時代背景:
1、中國佛教是在80年代左右,開始慢慢復蘇的。講經說法、宏化一方的大法師比較稀缺。由於因果教育的不足,尤其是對謗法、謗僧的因果不太強調,或許是就學佛人,墮落的一大因素。
2 、多數學佛人,不明因果,傳播是非、流傳邪見等,導致相牽墮落,居士林林長等人老實念佛,未受沾染,得生善道。
3、各地因緣不同,有善知識駐錫的,也有惡友遍地的。這些年來,佛法進一步弘揚,大眾的學佛熱情高漲。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案例,還是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震動。
以上這些案例,信不信由你。除此之外,我們也沒法知道,眾生的去處,沒什麼科學儀器,可以進行有效勘察。
提起這些,並不是要制造什麼恐怖氣氛,只是希望能給人,加深一個印象:佛經當中處處可見的“人身難得”的警語,這不是方便設教,而絕對是我們學佛人,不容忽視的真實處境。也就是說,神通或許還有講錯的時候,你信也好,不信也罷,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佛陀說的我們不能不信啊!
學佛之後是升還是墮,完全取決於我們,對因果的取捨。為了法身慧命著想,學習因果,謹言慎行,才是我們的本分。
尤其是謗法、謗僧的罪業,一定不能沾染,否則單單念佛,是難以消除這些極大重罪的。僅僅因為沒管好自己的嘴,就往生無份,錯失人身,長劫沉淪,受無量苦,多麼可怕!
淨空法師也反復強調過這個問題,再三提醒我們:不要說法門和僧眾的是非。少數人為什麼能往生?就是不謗法!心裡排斥、抵觸就是謗法了,不得往生!《遍攝一切研磨經》上說:曼殊室利,毀謗正法,業障細微。曼殊室利:若於如來所說聖語,於其一類,起善妙想,於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為謗法。
所以說,謗法罪就是這麼微細的,太容易造罪了。那我們對暫時還不太理解的法門,怎麼看待呢?在不誹謗、不起邪見的基礎上,發願將來通達那個法門的深義,這是一個修行人,最理智的態度。
收束好自己的身心,是最主要的,同時,對於那些大的染緣,也一定要特別警惕。比如謗法論壇,攤上那裡的謗法共業,那是能拽我們下地獄的。你不去謗法謗僧,卻為人家去擔因果掉地獄,多冤枉 啊!
現代人造業因緣那麼多,煩惱又特重,每個人無量劫來造的罪業,如須彌山是非常可觀的。所以,常修一個忏悔法門,是十分有必要的。學佛,本來就是改過遷善的一個過程,忏悔是修行的本義,也是學佛人的本分。
我們知道,謗法、謗僧,是極容易造下罪業,談笑風生間,就可能造罪,誰能保證自己,從沒觸犯呢?而且,不加及時忏悔的話,謗法等種種罪業,就會越積越重,越來越難清淨,到最後可能真的回天乏術,因為,不加忏悔的罪業,會瘋狂增長。
也就是說,很多人的往生道路上,其實都有一座罪業大山。如果不加重視,及早忏悔的話,誰能保證自己不墮三途呢?所以,為保險起見,最好都能專修,一段時間的忏悔法門,爭取修出淨罪驗相,之後也要把忏悔,當做自己的日課,時時忏悔,不讓罪業任意滋長。
罪障一旦清淨之後,念佛誦經持咒,都容易相應,念一個月的效果,可能要好過以前念一年的。這樣一來,往生障礙得到清除,修行的力量,又大幅增長,往生把握大大提高。也有人說,念佛本身也有淨罪力量,所以,不必另修忏悔。
《阿彌陀經》中講到:往生淨土,需要遠離的兩個違緣:第一是五無間罪;第二是謗法、捨法罪。除了這兩種罪業以外,其他如殺、盜、淫、妄等等所有罪業,都不會障礙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罪業雖然也很嚴重,但由於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和對極樂世界的向往之心,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功德,以此功德就能消除這些罪障;而上面所說的兩個違緣,卻是極其嚴重的罪業,必須通過其他方法,才能忏悔清淨。
修過忏悔法門的同修,應該都會有體會,單純念佛的消業力量,跟專修常修忏悔法門比起來,還是很有差距的。因為念佛求往生和忏悔消業障,基本是兩種不同的心理運作、不同的用功方法,各有各的功德。單單念佛,是難以消謗法和無間罪等重罪的。如果念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能消除,佛又有何必單提這兩條罪呢?這個道理我們要清楚。如果大家都能斷除染緣,真正老實念佛,那麼也不是非兼修忏悔不可。可現實情況是:整個社會謗法、謗僧風氣盛行,共業所感,眾多學佛人,或多或少都沾染了這類大惡業,有學佛之前的毀謗的,也有學佛之後毀謗的,今生沒有犯的,並不代表前生沒有犯。
有些修行人,對忏悔法門是不太重視的,單純念佛的多,可是結果我們也看到了,墮落的也不少。淨土行者之所以不容易往生,就是因為相續染污得太厲害、罪業深重,乃至臨終仍然現粗大的煩惱,對往生產生嚴重障礙。如果平時多念修金剛薩埵等忏悔法門,罪業得以減輕乃至清淨,臨終時就不會起很大的煩惱,現行而對往生作障礙,自然能面見諸佛、徑趨極樂。罪業輕了,障礙少了,不但往生有了保證,往生的品位也會更高啊,所以,這兩個法門應該結合起來,念佛的人,最好能兼修忏悔法門,將念佛和忏悔持咒的功德,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有時間的師兄,也可以考慮兼修一個忏悔法門了,或拜忏或念咒等,常常忏悔,天天忏悔,這是大有必要的。沒有余力的同修,如有些老人家,只能學一個,學多了就亂,那也沒有辦法,自然另當別論。有能力的同修,最好還是修一下忏悔。
佛說: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在五濁惡世中,要繞開各種陷阱,順利抵達淨土,的確不是那麼容易的!前車可鑒,誰都不想再跌落險坑了。願所有修行者都能謹慎言行,遠離染緣,重視因果,勤修忏悔,真正地從光明走向更大的光明! 南無阿彌陀佛!
臨終時聽聞到佛號,就一定不墮三惡道嗎
大安法師
問:《地藏經》中說「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而實際上,根據助念現場案例,很多被助念的人墮惡道,即使某些案例判斷得不準確,那麼是不是所有人,無論什麼根機、什麼善根的人,只要臨終時聽聞到佛號,就一定不會墮入三惡道呢?還是說要具足信受之心呢?或是需要具備其它什麼樣的心態因素?如果要具備,那《地藏經》中為什麼不說明呢?
大安法師答:首先你對大乘經典佛說的文句要有信心,雖然現在我們的智慧還到達不了理解到位的情況,但是你不要有那麼多的懷疑。
你去探討這些也是可以,你談的這個佛的名號的功德,念一佛的名號,功德無量。你首先相信這句話是佛說出來的,佛是一切智人,他知道念佛的功德就是無量。念佛的功德無量,這就特別指出臨命終時,這些未來的眾生,如果是天,或者人,或者男人,或者女人,他們在出生的時候或者死亡的時候,「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這句話你不要去懷疑了。
你念佛,這裡的念肯定是包括信的,你真正相信了這尊佛號的功德,你用至誠心念了這句佛號,就不會墮到三惡道,他就有這樣的化解你三惡道種子的功能。無論是從圓頓的道理來看,還是在現實的例子來看,這一定是千真萬確的,你不要去懷疑。
你不能說現場很多被助念的人墮入惡道,你憑什麼說被助念的人墮入惡道呢?被助念的人他有種種情況。這裡要知道「但念得一佛名」,就是他念佛是具足深信切願去念佛的,是用信願來莊嚴這句佛號的,這是前提。
如果這個被助念的人他不是用信願來莊嚴這句名號的,那沒有信願,這句佛號很難進入到他的內心深處去,那就是泛泛悠悠,如油跟水的關係,當然他就該到哪兒去還到哪兒去。
但如果他具足信願,這句佛號就在他的阿賴耶識深處產生作用的話,就一定不會墮入三惡道。所以你說一定不會墮入三惡道,還確實要具足信受之心,你沒有信心,那是入不進心裡去的,是這個道理。
那為什麼《地藏經》中不說明?佛的經典那是微言大義啊,他不可能一句經文講一大堆經解,這個解釋的工作就留給了這些菩薩和祖師他造論、他註疏,去解決。
執著的老住持:生前只顧修廟,忘了修行!死後成了守廟鬼
多年前,某法師在都江堰的一處寺院裡主持禪七,他甚有禪定功夫。在打七的頭天晚上,就發生了一些奇異的事情。
晚上寺院止靜後,聽到從後院傳來腳步聲,一聲重,一聲輕。這聲音從一間殿到另一間殿,還到了廚房,像是有人在巡視。
不久,從一個小院裡傳出女人的尖叫,在深夜萬籟俱寂的山林寺院裡,這聲音撕心裂肺。
全寺的人都驚動了,紛紛起來,打聽發生了什麼事情。
原來,兩個比丘尼正要關燈睡覺,突然,看見一個瘦小的老和尚站在門口,狠狠地把她們盯著。門是拴得牢牢的,他是怎麼進來的?兩人嚇得失聲尖叫,而老和尚卻忽然消失了。
有人進廚房查看,發現地上撒落著折成兩段的筷子,這又是誰干的?
寺院的住持靦腆地給大家解釋,這是師父——寺院老住持顯形。
原來,他老人家在80年代,為恢復這個寺廟,嘔心瀝血。
修大雄寶殿的時候,親自抬木料,不慎把一隻腿砸傷,所以,走路時,一腳重,一腳輕。
每天晚上止靜後,他都要打著電筒到處巡視,愛廟如家。生前,他討厭女性,從來不准女居士在寺院住宿。半年前,他老人家圓寂,靈骨就放在後坡的塔里,夜深人靜常聽見他的腳步聲。老人家的寮房一直空著。
這次禪七,來的人多,女性又佔了一多半,他住過的寮房就住了兩個比丘尼。
所以,他很生氣,折斷筷子,又顯形嚇人。
寺院的住持解釋說,大家不要見怪。
第二天早參時,禪七主法法師先念了一陣經咒。
然後,大聲對著空中說:「某某師,你聽著!你為修建寺廟,殫精竭慮,有很大的功勞,後來人不會忘記你!但是,你只顧修廟,卻忘了修行,這一生沒有得到解脫,放不下這個寺廟,所以,死後,成了守廟鬼。現在,習氣不改,還不歡迎女性來寺院修行,阻礙佛法的弘揚傳播,這是在造惡業!你應該放下執著,努力聽聞佛法,認真修行,消除業障,再度轉世為人時,爭取即生解脫!」
從此,這個寺廟就清靜了。
出自:《學佛漫談2》
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臨終的正念,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牽引你墮餓鬼道的,是你最愛的人;牽引你到地獄道,是你最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