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行是為了解脫不是為福報

希阿榮博堪布

佛門當然講福報。佛陀教授的八萬四千法門,無一不是在幫助我們積累福德和智慧二種資糧。修行和世間福報的關係,就像燒柴火做飯的同時會產生炊煙一樣,修行是為瞭解脫不是為福報,而自然會伴生福報。

一般世間福報對學佛人來說真的是很容易得到。有一位弟子看見電視里播放名人顯貴的鏡頭,對我說:師父,這些人福報好大呀!以前一定做過很大的善事。我說佛經里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曾有個窮人拿著一把豌豆準備向一位新娘拋灑,以示慶賀,這時正巧遇見德護如來前往城中,窮人生起極大的信心,將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鉢中,兩粒觸到佛的胸口。以此異熟果他轉生為南瞻部洲的轉輪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鉢中的果報,執掌四大部洲的國政八萬年;兩粒豆接觸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報是成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萬年,另一粒的果報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釋王朝中與帝釋天平起平坐,執掌國政。

世間的榮華富貴其實並不難求,也不需要很大的福報。縱然是洪福齊天,也逃不出生老病死去;滿目繁華,愛恨情仇,轉眼就煙消雲散了。若能勘破這個,生起出離心、菩提心,那是真正有大福報。

初學者心懷眾生,從一開始就以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為學佛的目標,著實令人隨喜贊嘆,但是利益眾生與自己精進聞思修行並不矛盾,不能藉口「利益眾生」、「隨順眾生」而放鬆自己的修行或者縱容自己去追求世間八法。

努力修行正是為了更好地幫助眾生。如果自己的出離心、慈悲心還很微弱,對佛法還只是一知半解,又怎能善巧地幫助其他眾生、分擔他們的愁苦、引導他們走向解脫?就像一個沒有雙手的人要下水救人,太難了。作為初學者,我們安靜下來老老實實聞思修行,就是在利益眾生。

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寂靜調柔,可以感動人心,令人對佛法生起信心。雖說是個浮躁的年代,人們在內心深處仍然保留著對寧靜淡泊的敬重和嚮往。在一個浮躁的年代,也唯有寂靜調柔的心才讓人真正地信服。


宏圓法師:為貪求欲樂而學佛算不上修行

我們今天學習的,我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其實也都是大乘佛法,最上一乘佛法,但是我們的發心是不是大乘心?

如果你發了是為自己的家人平安,為自己的健康,或者是為了名聞利養,那麼你發的心來說,從你發的心來說,不要說不是大乘,甚至連小乘也算不上的,連小乘都不是的。

雖然我們有好多學佛的居士的因緣,是因為身體不好,是因為為了少些煩惱而來學佛的,遇到不順的境界了,想躲過去,來依靠佛法,身體的障礙,身體的痛苦,來學佛的,對不對,我們有這種因緣的,但是我們今天聽經聞法了,我們就把我們學佛的前方便,轉為發無上菩提心,這樣你的心就大了。

如果你不是說為了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了不是這種發廣大圓滿心來學佛,不是為了了脫生死來學佛,省庵大師說嘛,「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望未來果報,如是發心,名之為邪」,這種發心都是邪念。

不是師父說的,省庵大師說的,你們不要找我,你們一想做什麼事了,心裡總想著,我想舍一我為了得萬報,省庵大師說了,或為欲樂名之為邪,這樣的發心是邪心,是不正的。因為我們今天講的大乘佛法,但是做好事總比做壞事要強,師父曾經在講《地藏經》當中講過,在講四十八願的時候我也講過,既然是我們做善了,為了讓這個善更圓滿,我們發起大心來,不得自得,是不是,何必做了善事,而又傷害自己的心性呢,這樣的發心,剛才省庵大師說的,這樣的發心是不正的。

所以決定你是大乘修行人還是小乘修行人,或者你是為了自己的欲樂算不上修行的,是你的發心,而不在乎你表面修的什麼法。如果你不但發不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甚至連自己求解脫的心都發不起來,每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得與失,那麼無論你怎麼精進,無論你修多少年,你連小乘修行都算不上的,那更別說是學佛了。

我們再說多一點,為什麼我們念佛這麼長時間還有煩惱、還有痛苦、還有執著?這些都比較大了,我們今天說,還有貪嗔痴、還有嫉妒的心?現在世間人說羨慕嫉妒恨,一看別人念佛,好了,自己羨慕嫉妒恨,一看別人清凈了,總給別人設障礙,心裡不服,什麼原因?因為你的發心出現了問題,口裡念著彌陀,但是心裡是分別和執著,不是發修學的心,也不是說利益眾生的心。

如果你發大乘的心,我們什麼,四無量心應該是,最起碼要具足四無量心的,慈悲喜舍。如果你真的想成佛,那就必須要發起菩提心來,因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有因才有果,要知道這個十方諸佛,皆因發菩提心而成佛。經中說,「修行不發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種,縱刻刻發世間善願,經於恆沙劫,不如暫發菩提心」。所以我們要想成佛,必須要發起菩提心來。怎樣發心呢?就像經中佛對須菩提說的,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就是說要發起平等普度一切眾生都成佛的心,冤親都要一樣的,令一切的眾生平等成佛,就是這樣,不能今天別人對你好了,我來幫你,我來教你怎麼念佛,你一定往生極樂世界,明天這個對你不好的人來找你,你馬上就說,馬上就要下地獄,都是地獄的種子。

其實師父在這裡面勸化過大家多少次,不要給眾生增加這個念頭的,不要給眾生起這個願的,我皆令入一切眾生平等成佛,這樣你的心大,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心究竟圓滿,你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佛,就是這樣。


仁清法師:修行佛法要想得到成就 必須抓住幾個重點

很多佛弟子都知道要想修行佛法得到成就,必須有幾個重點要抓住,哪幾個重點呢?

第一個是「佛教的正確知見」也叫正見。

第二是要「發無上的菩提心」可以說從佛教經典上講,沒有發菩提心的人,他僅僅是積累了福報而已,很難成就佛果。

第三呢就是「出離心」這個出離心非常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沒有出離心,我們可能就沒有修學的動力,我們修行的動力就從出離心上邊產生的。要想產生出離心必須了知我們娑婆世界當中六道輪迴的各道不同的痛苦,它們的真相。

所以今天呢,我們就根據很多的佛教經典,講解娑婆世界當中輪迴的痛苦。大家都知道只要是沒有了脫,只要是沒有成就,他必須是在六道當中而輪迴。而六道當中我們一般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即使是在六道當中的三善道也有它不同的痛苦。今天我們就是給大家解釋一下內容。每一道每一道不同的眾生,就有他不同的痛苦。可以說苦是生起出離心和悲心的主因。

——摘自仁清法師《輪迴的痛苦》


淨空法師:一切不善、邪曲、染污、穢惡這些場所,佛菩薩都遠離、都不願意接觸。

遠離聚說世間,這是世間的一些世論,世間的言論,菩薩能遠離,也就是不參與他們這些活動。為什麼不參與?這就是教育。

一切不善、邪曲、染污、穢惡這些場所,佛菩薩都遠離、都不願意接觸。譬如現在遊樂的場所,賭場、戲院、這些歌廳,這些場所他都不去,給大眾做個好榜樣。

大眾都在這些場合當中去取樂,以為這是很快樂的。實際上那種場合裡頭取樂,就好比是吸毒、打嗎啡一樣,後遺症很麻煩,它不是正道,它不是善道。

善道、正道我們得想辦法要多做,譬如說眾生喜歡看電視,我們多演一些正面的片子,斷惡修善的,這些故事很多。

《了凡四訓》做成電影了,《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也做成電影,我們看到歷史小說故事裡面取材的地方很多。

它不善的地方把它刪掉,用它好的地方,都可以能夠製造這些東西,讓大家從這個裡面去學佛法。

從音樂、從舞蹈都可以做,只要心正,他做出來全是正法,為自己的利益大概都不是正法。

為社會利益、為國家民族的利益、為世界安全的利益,多做好事,佛也鼓勵我們做這些。

所以佛家的教學,自古以來就是用藝術的手段,你看佛家用的雕刻、造像,用音樂、用美術乃至於用建築,它都含的有很深的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