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驚歎三世怨,福報的陷阱
佛法常講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因前世的福報而享福,但是不信因果,而沒有繼續修福開智慧,於是造作罪業。在福報享盡的時候,先前的罪業使第三世墮落。
我們一般人在造善的時候,內心隱藏了惡法在里面活動,這個就是輪回性。
等到得果報的時候──糟糕了,如同佛陀說的:以攀緣善法的心,成就安樂果報,譬如什麼呢?一個美好的蛋糕、美好的食物夾雜毒藥。
就是:你來生變成大國王、大富長者的時候,你的心跟安樂果報接觸的時候,就夾雜了煩惱跟罪業的毒藥─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初雖美味終成大患。
你肯定會放逸的,因為你在前生就已經把這個惡種種下去了;所以當我們第二生安樂果報現前的時候,你就放逸;放逸之後,你那信仰的善心就消失掉了,取而代之是一種貪嗔癡邪惡的心現前。
你一個邪惡的心面對廣大的安樂果報,那就開始造惡業了,第三生就墮落了,這正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三世怨。
什麼叫三世怨呢?印光大師說:一個人,他以攀緣心來修布施、持戒、忍辱的善法,他同時產生兩種力量─對第二生來說,他創造一個安樂的力量;但是他同時也對第三生埋下了三惡道的禍根,叫三世怨!
你第一世造業的時候,已經把第三世三惡道的力量埋藏下去。為什麼?
諸法因緣生 ─ 你因地的時候善中夾雜惡法,所以得果報的時候,它就會有問題了。
這就是我們一般說的:成就善業它本身是一種輪回性,善久就會成惡;一個人造善造久了…安樂果報現前,就開始放逸,放逸以後就墮落,墮落久了,他的苦惱吃多了,他就起慚愧心,又開始收攝身心,誒…這個人慚愧心一現前,他又起善。
所以我們為什麼在三界當中,就這樣起起落落?就是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真理。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貼疏》里講:“生死甚難厭,佛法複難欣。”如果對生死大苦的認識不是很智慧,很清醒,縱使修行,結果轉為福報,福報又成為墮落輪回的因。
三界無非生死,六道都是窮人。安士先生在《欲海回狂》里這樣講到:“縱或矢貞守操,現享富貴,而享富貴時,必造惡業,一日行凶,萬劫受報,所得不償所失。”就是現世做得很圓滿了,道德操守也好,生活富足安樂。如果不求了脫生死,所得不償所失。長遠來看,還是非常不劃算。
“即或享福之時,又修善業,直至生天,而天福一盡,複入輪回。”這就更進一步,有福報又懂得繼續修善積德,可是結果呢,還是不出輪回。所以講:“業緣福報,總歸墮落之因。地獄天宮,盡是輪回之處。”念佛人一定要看清楚福報的陷阱。“若不發出世之心,趣菩提之路,而徒屑屑焉今日修善,明日改惡,轉輪于三途八難,非所望于血性男子也。”
如果不能當生往生極樂,生死不了,來世必然掉到福報的陷阱里,再度遭受無盡的幻妄之苦,可怕之至。三世因果真實不虛的。所以人生第一件大事、比天還大的大事是了生死,沒有比這件事更大的事了。自警之。
阿比甲當嘎注:很多人很熱衷於做世間的慈善,這一點我非常隨喜,但是你真的是發菩提心去做的嗎,如果不是發菩提心去做的,那麼得到的僅僅是一次的人天福報,是有漏的善,有漏的善就是通常所說的福報只能享用一次,用一次就少一次了,而如果你有智慧,你是發菩提心去做,而且是把錢用在供燈、放生、火供、建廟、建塔這些佛行事業上,你得到的是功德,功德是有生滅性的,永遠享之不盡的最重要是帶你出輪回的(打個比方,水喝完了,自動又有一杯水,永遠享用不盡,這裡面的區別大家都是聰明人,不用我多說了吧!)而有漏的福報就如同一杯水喝完,再也不會有另外一杯給你喝,喝完了就喝完了!所以福報很好的人,請你一定要積累福報,因為福報有享盡的時候,福報不夠的人更要持續積累福報,因為正因為往昔你沒有積累福報,所以你今生才會顯現各種的不順,總而言之,學佛就是不斷地積資淨障的一個過程,要把這個當為洗臉刷牙的習以為常的事情去做,不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這樣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的!現在末法時期,眾生造業的深度和速度都非常快,下輩子能否保住人身,真的很難說的,趁著還有這個色身,還能聽聞佛法,希望大家一定要多做了脫生死的大事!藏地有位活佛說現在很多漢地的人一天造的業是藏地的人一輩子造的業,你想想有多可怕!
淨界法師:地獄果報往往是福報大的人創造出來的
我們看世間人,有些真的是福報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資具特別的尊貴,但是他沒有時間修學佛法,他為他的福報所障礙,產生放逸。有些人你看他福報也很大,但是他不把福報當一回事,他能夠把這個福報當作如夢如幻,他繼續修習他的戒定慧,繼續往佛道前進,他不會被這個路旁的小花障礙住。為什麼呢?因為他有目標,他有菩提心跟空正見,他有這種大乘的善根。
每一個人充其量是在保護自己,如此而已。如果你是他,你也是這樣子。所以菩薩在知道這個相貌的時候,他一定要跟人事接觸,因為他要積集福德、智慧二種資糧,一定要接觸人群。如果菩薩連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心中,這樣的一個基本概念都沒有,這個菩薩肯定是傷痕纍纍。空正見是保護菩提心的。你有菩提心,沒有空正見,菩提心不會持久。
你的福報,如果背後沒有菩提心跟空正見,這個福報對你不是好事情。地獄果報往往是福報大的人創造出來的。
所以印光大師說:你沒有菩提心跟空正見,福報愈大,生死業力愈大,造罪愈大。
當你有福報,你背後有菩提心跟空正見的時候,就不同了,那這個福報是一種資糧,你前進到無上菩提的一種動力。
一個菩薩能夠長時間的度化眾生,他的心一定要安住在無所得的平等心。一個人感情太重,他度化眾生好壞的心太強烈,他一定會產生很大的挫折感。我們經常看到經典上,讚歎菩薩沒有休息,其實他不是勉強,是任運的,因為他內心平等,所以他就能夠不斷地做下去。
淨界法師:追求快樂,你肯定會放逸。
我們娑婆世界在受用快樂的時候,我們是墮落的,我們是在耗損我們的福報,是在退失我們的善根,所以我們在娑婆世界享受快樂是要付出代價的。也就是說,你今生受用了快樂,那你一定會犧牲來生。你今生享受快樂,你一定是使令來生墮落,這叫三世冤。
沒有一個人,在娑婆世界是你今生活得很快樂、來生也很快樂的,沒有這回事情。你選擇享受今生,你來生就要付出代價。因為你快樂,你肯定就會放逸;放逸,你就會造業。所以我們娑婆世界一旦你今生享受了,你要付出很多很多生的三惡道的代價,來彌補你今生的快樂。
所以我們今生娑婆世界的快樂,是猶如刀上的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你就在娑婆世界享受快樂,好像刀上的蜂蜜,這個蜂蜜你也吃不飽,但是你吃完蜂蜜以後你肯定把舌頭割傷了。極樂世界的蜂蜜不是刀上的蜂蜜,是桌子上的蜂蜜,它沒有過失,它沒有墮落的過失、沒有放逸的過失。所以我們在觀察安樂的時候,你要知道,極樂世界的安樂道,他享受快樂的時候,他的善根是增上的,是正面的,這是第一點。
在輪回中享受歡愉,猶如舔舐刀尖的蜂蜜一般
寂天菩薩提醒我們,在輪回中享受歡愉,猶如舔舐刀尖的蜂蜜一般:
當我們舔著蜂蜜時,嘗到了非常甜美和無法言喻的美味,但是卻忘了刀子鋒利的邊刃就在底下。
——竹慶本樂仁波切《離死之心》
佛語典故 刀頭舔蜜
【典故】《四十二章經》是我國第一部翻譯的佛典,為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共譯。經中扼要闡述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如善惡諸業,人命無常,遠離出欲等義理。其中,有一段佛陀呵斥財色過患的經文:「佛言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舔之,則有割舌之患。」世間人貪求財富與美色,就像小孩子看到刀頭上的蜜,急於用舌頭舔食,卻不知蜜裡藏刀,結果還來不及滿足口腹之欲時,舌頭已被割得鮮血淋漓了。
【意義】「刀頭舔蜜」本指為一時小利而甘冒風險,後比喻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時下一些年輕人,好逞強鬥狠,唯利是圖、唯我是求的結果,雖能獲得一時的好處,但是法網恢恢,因果不爽,不免刀頭舔蜜,自食惡果。
【出處】《佛說四十二章經 財色招苦章》。
五欲是刀刃上的蜜糖,可引致割舌之禍
時刻保持正念警覺之心,遠離不善,護身護心
淨界法師:你現在的心念,在你內心的深處,只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你看宋朝的秦檜,諸位讀過歷史都知道,秦檜因為個人的私欲,殺了很多的眾生,這個人在世間上是大壞人。但是印光大師說:秦檜的前生,是一個雁蕩山的苦行僧,他前生是修習持戒苦行的。所以我們很難想像,他前生是這麼一個有正念的修行者,來生遇到富貴果報刺激的時候,是如此的放逸。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就是:比如說,在諸位心中,你現在的念頭,多分來說是正念比較多,妄想比較少,但是我必須提醒大家一個真相:
你現在的心念,在你內心的深處,只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你現在的心,是第六意識的生滅心,它的背後還有一個大倉庫叫『阿賴耶識』。
你今生因為持戒的關係、因為聽聞佛法的關係,把阿賴耶識當中的善根刺激表現出來;但是你的阿賴耶識當中,還有很多、很多雜染的種子,潛伏在那裡。也就是說:你現在的心態,只是你內心的一部分而已,不是全部。當你現在的生命死亡以後,你來生又換另外一個環境的刺激,它會帶動另外一個心識,這就是為什麼「你前生跟今生的心態,會產生這麼大的變化。」因為你的阿賴耶識、你的心有很多很多的功能,有雜染的種子、有清淨的種子;你現在現出來的,是你最好的這部分,就是你「阿賴耶識」最好的這一部分;但並不表示,你每一生都是這樣子的,這個就是為什麼在「資糧位的菩薩」很容易退轉的理由。
當我們在逆境的時候,我們啟發善根、生起慚愧心、努力的修學,在修學當中,
積集了善業,來生福報會變得很大;福報一大,就刺激了煩惱,又開始把善業給花掉;在花掉善業的時候,同時造了很多罪業,到三惡道去;到了三惡道,又開始起慚愧心、開始積集善業,如是的展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資糧位的菩薩一直在流轉的原因。
「死亡」把我們的生命中斷了── 你二十歲出家,活到八十歲,修了六十年;死掉以後,來生重新開始;你來生要是沒有遇到三寶,又開始放逸,又墮落了。
就是說:當我們在思惟淨土的時候,你要知道淨土在你生命當中,所代表的意義是「不退轉」。它給你一個很長的壽命,你不用因為死亡的因素,而中斷你整個修行。我們現在一個最大的困擾,就是每一生的生命,沒有辦法把它加起來;就像煮開水一樣,煮一煮,聽到聲音把它關掉,然後水冷卻了;再把它打開,煮一煮,還沒煮滾,又把它關掉,你一輩子沒有辦法把這個水煮滾!這個「分段生死」對我們來說,障礙太大,我們沒有足夠的生命,把整個修行一次完成!所以我們在研究淨土的時候,要知道淨土的特色,來自於你在那個地方有無量的壽命,而且可以見佛聞法。這裏是講到「阿彌陀」的「無量光、無量壽」,它的一個特色在於「不退轉」。
淨界法師:如果你要往生,就趁早!
智者大師,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門——多障眾生念佛觀,念佛它不一定用於往生,你看很多經典也講到念佛,它是當消災、破障用的。但是到了五濁惡世的時侯,那你就要考慮求生淨土的問題了,因為五濁惡世的問題,就是它環境的刺激使令我們善根退轉。
你想想看,你今生沒有往生,你今生善根修得不錯,但是你沒有往生,來生再來的時候,福報很大,你爸爸很放逸,你媽媽也很放逸,你姐姐在那邊看電視,你在中間拜八十八佛,可能嗎?你們家四個人,三個人磁場都釋放放逸的磁場,你——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可能!我看不可能!你要抗拒太多的負面的力量。
所以印光大師說,末法時代,就像是逆水中的魚。就是說,你走出來啊,你看到所有人都在放逸,你怎麼辦?你只好陪大家放逸,要不然你還有選擇嗎?你也做不到無住嘛,因為你眼睛看到的就是熏習,你耳朵聽到也是熏習。這樣講了,你每天用功,剛好抵消掉人家給你的負面的能量,剛好保持原狀,就不錯嘍!那逆水中的魚,能夠不動,游得很辛苦,不動就不錯了。因為它所有的努力,剛好抗拒那個負面的力量。
沒有一個人幫助你的,沒有人給你鼓勵的,都是說,哎呀!放輕鬆了,怎麼樣了……因為大環境,都是往放逸的方向走了,好的都已經到淨土去了,留下來都是比較差的了。
所以你要想想看,我們這樣講:你今生不能往生,你來生更難往生了!真的哩!諸位說:我這輩子拼不過去,怕啥?再來一次,不對!這觀念不對。你今生一天如果用功四個小時,你來生大概要八個小時,因為你要抵消負面的能量。它這個往生的車班是這樣:這一個車班來,坐一百個;下一個車班可能剩六十個;再一個車班剩三十個……所以你越晚往生你越難往生,你知道嗎?越難呢!
這個事情如果下定決心的話,你不要拖,真的!你今生如果這樣子都沒有往生,下一輩子更難往生了,更難了!因為它負面的力量加強了,在五濁惡世佛陀就預言了:世間上是往壞的方向走了。不是明天會更好,明天會更好這句話是騙人的咧!那是一種心中的期望,但是跟事實不符了,以後只有更糟糕。
大安法師:第三世怨的結果
淨土宗祖師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修行人沒有對淨土法門產生正信,不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他是泛泛悠悠修其他的法門,其結果就叫第三世怨。“第三世怨”怎麼理解?就是今生的一個惡人造作五逆十惡,他當生下地獄;那麼一個泛泛悠悠修行佛法的人,他是下一輩子得人天福報,借人天福報富貴之處來造孽,是第三世下地獄,這就叫第三世怨。所以建立正信、正見,求生淨土,對我們修行人是極為重要的。
因為你今生的佛法修行——他也會持戒,也會誦經,就剛剛上午講的那個孝女修行,下一輩子成了黃山谷——黃庭堅,黃庭堅他的文采很好,他早年也差點誤入歧途,他就喜歡寫那些艷詞啊——很哀豔的,創作小說——愛情小說、愛情詩詞啊,他寫得很多,也讓人很愛讀。有一天他跟那個——當時宋代有位畫家叫李伯時,又叫李公麟,他是喜歡畫畫的,他畫馬畫得非常惟妙惟肖。這個李公麟畫馬最後得到什麼結果?現生就在床上變成一匹馬——他天天去想這個。所以他和李伯時一塊到寺院去拜訪圓通秀禪師的時候,圓通秀禪師就告訴李公麟:“你不能再畫馬了,你這個天天畫馬,想的太多,你下輩子就(生)到馬里面去了。”
李公麟還挺聽話,李伯時以後他就專門畫佛菩薩像,到東林寺還畫過東林十八高賢,這個《蓮社圖》李伯時畫的。這個黃庭堅他就听了不以為然,說:“他畫馬會變成馬,難道我寫點詩詞也會變成馬嗎?”圓通秀禪師這時候對他非常嚴正地說啊,他說:“李伯時畫馬他變成馬,還是他自己的惡業惡報;現在你寫這樣的艷詞啊,來動天下人的那種邪淫的心,那不是變馬的問題,那要到阿鼻地獄去的。”
這一講,黃山谷還真的被震動了,他就害怕了,以後他真的就不敢再寫了。那麼黃山谷也還是學佛,還是吃素的,所以你看,如果他是藉助他的力量,沒有碰到善知識,還是寫那些艷詞,還是造作種種惡業,可不是要下地獄嘛。
所以以他今生的修行,來生得福報享福,依著這個大福報來造種種的惡業,第三世就墮到地獄裡面去。所以他的五欲的快樂暫時在來生得到,他三途的劇苦可是無量劫不能終結呀。縱然地獄的業消完了,也很難下世轉到人道,還要變成餓鬼道,餓鬼道償完了,還得(生)畜生道:這個想得人身,難中之難。所以這個眾生在輪迴裡面的這種錯綜複雜的因果,以及三惡道的種種劇苦,我們都不知道。
所以才有此公案,有一天佛用手抓了一把土在手上問阿難,說:“我手上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這是顯而易見的答案嘛,當然阿難就說:“大地的土多。”那手上的這點土跟大地土相比,不能相比。好,佛說:“得人身,(掌中)土。”就是我們在這個世間,這些眾生下一輩子想再得到人身,就像手上的土;失去人的身到三惡道裡面去的比例,就像大地。
佛是五眼圓明,這不是嚇唬人的,就是千真萬確的。實際上我們冷靜地解剖我們自己,我們的舉心動念到底是什麼念頭?我們一輩子的行為是什麼業力?我們可以說,我們在坐的絕大多數也都是失人身的,都是在三惡道裡面要註冊的,所以《觀經》的下輩往生,不是談其他人,就是談我們啦。所以我們這些要下三惡道的人,要趕緊信願持名,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
阿彌陀佛的第一願就是國無三惡道願,就是對我們這些要下三惡道、造了無量三惡道的業力種子的眾生,給一個最低限度的安慰呀:你在這個娑婆世界一定要下三惡道,到了我的極樂世界就沒有三惡道;不僅沒有三惡道的事實,連三惡道的名字都聽不到。這我們就佔了個大便宜呀。那真的這個下三惡道的眾生不求西方極樂世界,非愚即狂啊!這是一個真相啊!
所以到了三惡道裡面去,那就是多少劫多少生沒有一個人依靠啊,佛菩薩雖然慈悲想救我們,我們的業力很重,都靠不上。所以這樁嚴重的後果——只是這個偈子文字少,局限在偈裡的文字少,淺顯地來說;如果深廣地來說,一個修行人泛泛悠悠修其他的法門,禪也開不了悟,淨土也靠不上彌陀的願力,那這個後果非常嚴重。大家一定要警醒。
福報的陷阱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貼疏》裡講:“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欣。”如果對生死大苦的認識不是很智慧,很清醒,縱使修行,結果轉為福報,福報又成為墮落輪回的因。
三界無非生死,六道都是窮人。安士先生在《欲海回狂》裡這樣講到:“縱或矢貞守操,現享富貴,而享富貴時,必造惡業,一日行凶,萬劫受報,所得不償所失。”就是現世做得很圓滿了,道德操守也好,生活富足安樂。如果不求了脫生死,所得不償所失。長遠來看,還是非常不劃算。
“即或享福之時,又修善業,直至生天,而天福一盡,復入輪回。”這就更進一步,有福報又懂得繼續修善積德,可是結果呢,還是不出輪回。所以講:“業緣福報,總歸墮落之因。地獄天宮,盡是輪回之處。”念佛人一定要看清楚福報的陷阱。“若不發出世之心,趣菩提之路,而徒屑屑焉今日修善,明日改惡,轉輪於三途八難,非所望於血性男子也。”
如果不能當生往生極樂,生死不了,來世必然掉到福報的陷阱裡,再度遭受無盡的幻妄之苦,可怕之至。三世因果真實不虛的。所以人生第一件大事、比天還大的大事是了生死,沒有比這件事更大的事了。自警之。
如何避免變成三世怨?
顧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
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此所謂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禪師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云,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賅八教。甚哉,一句彌陀,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等覺以還,尚有未盡,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尤當信而行之。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淨土法門說要
海濤法師:三世怨
任何的善行,哪怕看起來非常微小,但與菩提心結合後就可以成為將來成佛的種子和資糧。
相反,任何善行,沒有菩提心,就可能僅僅成為世間小善,甚至成為“三世怨”。
比如,某人一世貧賤,為了將來“過好日子”而努力積福。
因果不虛,下一世果然做了大官或發了大財,因為宿世沒有種解脫的因,所以這一世拼命享受和做惡,
福報大了也更加有能力做壞事,最後結果第三世還是下惡道,這就是所謂的“三世怨”。
大安法師:何謂三世怨?
如果我們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死輪迴的問題就絕對解決不了。因為要想靠自力豎出三界,我們末法凡夫沒有這個水平。
如果生死輪迴解決不了,即便今生由於有一定的因果觀念而做了一些修行,乃至於出家來修行,導致下輩子會有大的福報,或者做大官,或者發大財,或者做大文豪,但是,下輩子的福愈大,你藉助這些富貴、地位,所造的惡業也就會很大。
如果沒有這些福報,即便想造業可能也不會造得很大。一般來說,窮人跟富人相比,如果都不信因果,富人海陸空眾生都敢吃;那窮人想吃也沒的吃了,所以富人造業也大。
他造了惡業再一投生,就一定要到三惡道裡面去了,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這在佛法來講,叫三世怨。
一個不發菩提心,不求生凈土的修行人,他的結局跟一闡提、惡人相比,只有一步之遙的差距。惡人當生下地獄,一個不求生西方凈土的修行人是第三世下地獄,是這麼一個情況。
如果墮到三惡道裡面去,那就動經無量劫,無有出期。在那裡受種種的劇苦,想再得到人身就很難了。
即便僥倖得了人身,能再在人道里聽聞佛法,也不容易,尤其是聞到這個當生了脫生死的凈土法門,那更是難上之難,難如登天。
三世怨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結三世怨
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此所謂三世怨也。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小宣傳集錦》三世怨
有一般人,不懂佛理,卻自作聰明的阻人學佛。說甚麼只要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就是對了,又何必妄去學佛呢!
這話乍聽,像是有理,要用理智一研究,才知這是見識短,就讓他真的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固然很好。因他但知修福,不解修慧,可惜是個半邊架子,好比“半身不遂”,決定得不到澈底的好果。
佛法裡這種行為,叫作“三世怨”。就是說今生做善,第二生去享癡福。因他沒有慧的關系,十分八九,迷了本性,在享癡福的時候,殺盜淫妄,又造出許多罪業來。到了第三生,仍不免酬償惡業,去墮三途(畜生、餓鬼、地獄)。
況且沒智慧的人,哪裡分得出善惡標准來?哪能懂得心性良與不良呢?若不相信,請先請一本《十善業道經》查看!那才曉得我們平素做事善與不善,存心良與不良!
淨空法師講述《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節錄
未出三界,善業仍是一種惡業。佛門雲:三世怨。第一世做了很多好事,第二世得善果,在人天中享受大福報,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做了高官,發了大財。但是這一生享受果報時,忘記修善,縱然修善也修得很少,因此,善的果報報完了。第三世善少惡多,惡業現前,到三惡道去了。譬如:富人天天吃魚吃肉,幾十年下來,造多少殺業?有勢力的人,往往一個錯失,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什麼叫真正的善?除了念佛之外,都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業,要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超越六道輪回。修其他的法門,無法讓你一生中超越三界,還在輪回之中,這就不是善業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幫助我們業障深重的眾生,給我們開出一條當生成就的大道。我們能信、能願、能行,這一生就成就了,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就消除了。念佛的功德很大,能消除一切罪業。
圓因法師著述《聽經札記》節錄
今生富貴人是前生修來的,若今生不樂善好施,福報享盡,來生就要受苦,窮人造業機會少,富人造業機會多,富人天天吃館子,圖享受,殺生必多,故富人死後墮落三惡道的機會亦多。修福的時候如存心貪圖福報就不清淨,結果只能得人天福報,這種修福謂之三世怨,例如前生修人天福報,今生享受人天福報,福報享盡到第三世必受苦報,所以修福報要回向作為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不要求人天福報。
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因世間果報容易使人墮落,大修行人一念錯誤轉世為大富貴人,因而又造業,必招致三世怨,故古德有大成就者對世間福報均無貪戀之心,行菩薩道不遠離五欲六塵如何能入道。
佛出現於世很難遇到,能聞到佛法亦不容易,佛出世帶給眾生最圓滿的佛法,凡夫雖未遇佛幸能生在末法時期,亦不幸中之大幸。經中說佛法難聞,意義深長,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乃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緣,遇到佛法要依教奉行,信解行證,修行匪易,不退轉方能得益,在菩薩位上證到初住才算是得到一點小小的結果。修淨土如不能往生,同時今生五戒力重,來生可有大福報,現在世上大富大貴之人均系前生修行人,可惜今生被五欲福報所迷而不自覺,只落得一個三世怨而已。
經中常常開示,一切煩惱總歸納之即是一個貪字,貪欲為一切禍患之根本,對治貪欲要用布施,貧窮布施難,其實布施功德大小與所布施之金錢數字並無關系,要看有無菩提心,若以清淨心布施,其功德無量無邊,一著相即變為人天福報,是世間癡福,成為三世怨。
淨空法師講述《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節錄
《解》無論頑修狂慧。麼羅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傥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
“頑修”講世間聰明人,不如法修持,自作聰明,盲修瞎練;“狂慧”指天資聰明對大乘經論亦能理解,能言善道,說的天花亂墜,惟缺乏行持,落入狂態。此二種人到生死關頭完全沒用,不能了生脫死,謂其麼羅無功,即沒有功夫,沒有成就。“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傥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此種情況在歷史上有例子,如草堂青禅師,有解有行,禅宗一代大德,信徒中有一位曾姓婦人,常常來供養禅師,草堂很感謝,常懷報恩之心,死後竟托生為曾婦之子,有智有福,少年得志作了宰相,即曾魯公。“操履潛確之人”是指持戒精嚴者,大家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三生石講圓澤禅師與李原居士的掌故。李原卸了官職,住在圓澤廟裡,有一天二人商量想朝峨嵋山,李原主張走水路,圓澤想走旱路,最後依李居士從水路行,走到一個小鎮遇到一位懷孕婦人在河邊洗衣,圓澤一見就落淚不已,李居士問其故。他說:“我之所以不願走水路,就是怕遇見她,她已懷孕三年,等我分娩。今天已逃不掉,三天後請你來婦人家,我見你一笑為證。十五年之後八月中秋在杭州靈隱再見一面。”後來一一皆驗。圓澤有神通,能知過去未來,尚逃不了投胎輪回,只因習氣未除。世間作大官發大財的,過去世皆是大修行人,習氣未除,不肯往生西方,多年苦修換來一生榮華富貴,落得三世怨,殊不值得,可歎!
三世怨──曹翰的故事
明朝萬曆年間,貴州房考官劉錫元,有次路經湖廣,看見天色漸晚,就將船隨處停靠,那天便在船上過夜。正在熟眠之際,忽然夢見一個身材魁梧的人,站在他的面前說:「我是曾在宋朝為將的曹翰…」
宋朝大將為何入夢來?且聽夢中人娓娓道來:「我在唐朝時身為商人,偶然路過一間寺院,看見法師講經,突然心生好樂,就發心打齋供僧,隨後也佇足在寺中聽經半日。就是因為此一聽經因緣,生生世世都能夠擔任官職,到了宋朝更當上了將軍,也就是我現在的模樣──曹翰。當年奉太祖之令圍攻江州,誰知久攻不克,那時我心想,江州人真是頑劣,愈想愈氣,一時瞋心大發,竟然下令屠城。也因此造下這個嚴重的殺業,讓我落得生生世世當豬的果報,受盡無量的痛苦。」
「劉大人,明天我就要被宰殺,我們有緣相遇,希望你伸出援手。至於如何認出我呢?今夜你停船之處,就是我要被屠殺的地方,記住!明天一大早,第一隻被宰的那隻豬就是我,請你大發慈悲,把我從屠刀下救出吧!」
一聲聲哀悽的求救聲,不斷的在劉錫元的耳中迴響,他猛然從夢中驚醒,夢耶?非耶?自己也不太確定。
看看外頭天色將明,如果夢境是真,那隻豬即將被宰殺了,劉錫元心中不自覺地著急起來,快步走出船艙,仔細一瞧,停船地方的前面,果真就是一處屠宰場。
過不久,屠夫抬著一隻又大又肥的豬出來,牠恐懼的叫聲驚天動地,劉錫元憶起夢中人所託,急急忙忙向前跟屠夫商量。屠夫看見有人出高價買豬,自己又可省下一刀,當然歡喜的接受。
劉錫元贖回豬隻後,就將牠帶到畜閶門放生堂中。奇妙事情發生了──只要有人高呼「曹翰」,那隻豬就有回應,當時人都引以為鑑。
附記:唐朝一商人,因設齋一供,聽經半日,所得功德即世世為官,足證佛法之不可思議。可惜到了宋朝為將,卻因攻城不克,發大瞋心,下令屠城,廣造殺業,而感得生生為豬的果報。《歷史感應統紀》言:「足知福報最易淪墜,世之貪享富貴、誹謗修行者,可以為前車鑑矣。」
寂空法師:一位比丘的前世記憶 –– 不生淨土,難免輪迴
各位同修,這篇紀實文章,是我在本師釋迦牟尼佛面前,經過禮拜請示,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本尊觀世音菩薩的加持,逐字逐句校實後成稿的,真實不虛。寫出來的目的是供同修參改,以我爲鑒,從中吸取教訓,深信因果,厭離輪迴;真爲生死,發菩提心;立大誓願,勇猛精進;持戒念佛,求生淨土,永不退轉。
希望諸位:趕快提起學佛修行的正念,徹底脫離六道輪迴;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速證菩提,成正等正覺,圓滿佛果;然後乘願再來,分身六道,普度衆生。
我俗姓李,八九年三月皈依佛門,拜海空法師爲師,取法名寂空。入佛門後,天天禮佛,參禪打坐;雖然對佛法瞭解不多,但常常看佛學書籍,對佛法、成佛堅信不疑,心地虔誠。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晚:禮佛後靜坐,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加持下,約晚十點鍾左右,知道了自己的宿命。當時傷心地大哭了一場,下決心好好念佛成佛。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晚:在佛堂靜坐念佛時,又進一步知道了我愛人、孩子的宿命。本人的宿命輪迴,再次得到佛菩薩的證實。直至今天,前世記憶多次得到證實後,我才敢寫出來。
六百年前,我是一位出家比丘。我二十歲出家,受過三堂大戒,修行五十餘年。學佛修行中,做了不少善事;但由於貪戀塵世,想人天福報,不求生淨土。最終不但沒有脫離六道輪迴,反而享盡福報後,墮落三惡道中受苦還債!
我由比丘身死後,投生到一有錢的財主家庭;長大後成爲一名公子哥兒,成天享受花天酒地的生活。我身邊有侍女八名,雖不好色,但貪名、貪財、貪利十分嚴重,造下了不少惡因。
但由於出家修行的功德和福報很大,所以這一世死後,又投生在一個官僚家庭。長大成人後,我當上了領兵將軍,威風凜凜,要什麽有什麽:享不完的榮華富貴,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當時身邊有侍女二十四位。由於吃、喝、玩、樂,再次造下種種惡因。
特別是領兵時殺了不少人,將人頭砍下後抛屍於江河。當對方士兵藏於草叢中,我都要找到拉出來殺掉,結下了很多罪孽惡緣。所以,我由將軍身死後,投生到三惡道(動物、餓鬼、地獄)中受報還債,長達十輩子!
前三世投胎蛤蟆:由於我當將軍那一世砍了很多人頭,並且殺人抛屍於江河,所以我托生爲無頭蛤蟆;時常遭到捧打、鈎釣、翻腹死於水面,屍體腐爛發臭,甚至遭受抽筋剝皮之苦,以此償還前世之報。
三次做蛤蟆後,又投生山雞四次;來償還我爲將軍時,指揮士兵將藏於草叢中的敵人殺掉之債。我當財主和將軍時,因貪口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所以變山雞遭槍打、刀砍,烹煮、炒煲之苦來償還宿債。
當四次山雞償報死後,業障未了,又三次投生豬胎。這是我當財主和將軍時好吃懶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殺生吃肉造下的惡因,所以變豬來償還。變豬吃剩食、酸食、鞭抽棒打;這還不算,還要遭千刀萬剮,以及上述種種苦,來償還兩世人生因貪口福欠下的孽債。方知一切苦樂,都是自作自受;因果報應,毫釐不差,確鑿無疑!
各位同修,當我知道自己輪迴過程中所受的種種苦時,我非常傷心地哭了。我是一個極難流淚的人,當時我想:我出家那一世,已修到很高程度了;爲什麽還要貪戀人天福報、不求生淨土呢?只因這一個「貪」字,臨命終時一念之差,竟淪入三惡道十次,可謂「紅塵一念心,輪迴六百年」!怎不叫人傷心後悔呢?六百年!多麽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懵懵懂懂地遭受輪迴,又怎不讓人愧疚流淚呢!
我由一個不信任何鬼神的人,學佛後成爲一個相信因果、敬畏生命的人;而且又真實地見到自己果報輪迴的歷程,又怎麽不感激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尊觀世音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大菩薩的慈悲加持呢?!當一個佛子跪在自己的本師、本尊面前時,他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在學佛的道路上又邁進一步的時候,又怎麽不惕勵奮進呢?
當時我想:我該拿什麽來報答佛、菩薩的大恩大德?只有好好學佛念佛,求生淨土。想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世好不容易重得人身,再不好好修行就太對不起諸佛菩薩,太對不起父母衆生了!古德常講:「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向佛國去,更待何生了此身?」今生必須抓緊時間念佛,要不然,待死神一到,不知所趣。
當一個人快死的時候,三口粗氣一出,你心裏是否是只有一個正念——「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花開見佛,長隨佛學,直至成佛」?我做到了嗎?沒有!我睡覺時做夢妄念很多。如果修到連做夢都是正念了,臨命終時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發誓:今後要時時牢記戒條;用持戒這個金剛利劍,斬掉五欲六塵,消滅三毒十惡。時時痛念無常,常思四聖諦;修慈悲心,視一切衆生,爲我累生累劫之父母;牢牢記住上師三寶的恩德,念念不忘無上菩提;勇猛精進,持戒念佛,永不退轉,直至成佛;解救六道有情衆生,度己度人,不度盡衆生,誓不成佛。
一世比丘,不求生淨土,只得兩世人間福報;得生人間,忘失菩提,不知積善積德,反而造下種種惡因;結果一世不如一世,墮落到三惡道十次。以極苦的果報,還清債後,再投生人世,蹉跎歲月六百年。可見「三世怨」,難解脫;因果報應,不差毫釐!
也許有人會問:爲什麽沒有輪迴到餓鬼、地獄道受苦?這是因爲我前生出家學佛的功德好處,所以能投胎富人家;儘管造業,也只在三惡道的畜生道中輪迴。惡緣盡時,佛種子一遇善緣,又會發芽;所以今生又出家學佛。
一個人種下佛種後,這顆種子永遠不變質;只要遇到適宜的水土和溫度,她就會發芽、開花、結果的。一句佛號,即是大光明藏;一歷耳根,永爲道種。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略論》中多處說到的。
出家修行五十年,不求出離自糾纏;只爲來生修福報,輪迴世上六百年。
富貴猶如刀頭蜜,三惡道中把債還;吃他半斤還八兩,飛禽走獸輪流遍。
參禪明瞭宿世事,師是聖來我是凡;今生方信三世怨,念佛深結淨土緣。
精進念佛永不退,直登菩提上品蓮!
三寶弟子 釋寂空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七日 寫於四川中江
【附錄一】淨空法師開示:什麼是「三世怨」?
今天這個世界上,大富大貴之人:作總統、作國王、擁有億萬財富的,都是過去生中在佛門修大福報。他們「著相修福」,雖然這一生福報現前了;但是一享福就迷惑了,不肯再進修。福報大,造業大;這一生福報,很快就享盡了。
為什麼?沒有智慧,沒有遇到善知識,所以「迷而不覺」;再加上「邪而不正、染而不淨」,多生多劫修的福,十幾二十年就消盡了。福消了,罪業現前,來生就到三途惡道去了。
這就是佛法常講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的時候忘記了修福,於是造作罪業;等福享盡了,罪業使「第三世墮落」。我們要懂得警惕才是。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2-17-0612;2002/2/4 講於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附錄二】重慶市大足縣寶頂山,大足石刻群中的「六道輪迴圖」,又名「六趣生死輪」。寶頂山是名僧趙智鳳,於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公元1174-1252)在大足縣建石窟寺,歷時70餘年建成。寶頂山是佛教聖地之一,而大足石刻則與敦煌、雲岡、龍門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六道輪迴圖」從坐佛胸部(圓心)發出六道毫光,將輪迴的巨輪分為六份,便是所謂的「六道」,即六種「業力」產生的果報:
正上方為「天道」(即外道的「天堂」,佛教細分為三界28重天):刻日月繞須彌山頂,頂上安有宮殿,為天人安享天福之處所。
右上方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為世人所居、人類之所。
左上方為「阿修羅道」:刻一位三頭六臂,手持諸般兵器的阿修羅像;阿修羅也有修福報甚至有天福,然其瞋心太重,又多怒好動,故降至阿修羅道。(按:阿修羅其實分佈在其它五道之中;若特別指出阿修羅道,通常是指在天界得享天福的「天阿修羅」)。
正下方是「地獄道」:刻有漆黑的地獄門,一馬面獄卒正欲把一罪人扔進油鍋中,此道為眾苦聚集、悲慘至極之所。
右下方是「餓鬼道」:刻餓鬼手擎一人,口咬人頭;此道中的餓鬼是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饑餓,千年萬載難得一食,即便得了,也會立即被猛火所焚,燒成灰燼。
左下方是「畜牲道」:刻一獅、一牛、一馬任人驅使,互相食噉;此道是一切動物群聚之處。
印光大師:若不往生淨土,將來必墮地獄!
某某既有此因緣,當勸其認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以期永離眾苦,但受諸樂也。若猶不肯發心念佛,求生西方,則民斯為下矣,佛也不能救。縱然此生不即墮地獄,而後一、二、三、四生墮地獄,乃決定無可逃避之事。人惟未見此苦,又不信佛言及古今典籍,則無從勸導。彼幸得親見,真知實有其事。若無出苦之法,則無可如何。今有淨土一法,如仍不肯修,其辜負佛天之恩德也大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李慰農居士書三》
譯文
他既然有這學佛的因緣,應當勸導他認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能夠永遠出離輪回苦海,永享極樂世界的無上快樂。如果仍然不肯發心念佛,求生淨土,真是不知好歹了,那佛也沒有辦法救他。要知道,縱然今生不墮落地獄,而將來一、二、三、四世墮落地獄,是絕不能逃避的事情。
世人只因未能親眼見到地獄的苦楚,又不相信佛教的誠言以及古今典籍中的記載,那就沒有辦法勸導。而他幸好親眼見到了地獄,真正知道了實有輪回等事。如果沒有出離苦海的方法,那也只好無可奈何。可是現在就有當生能了脫生死的淨土法門,如果仍然不肯修持,那可就太辜負佛天的恩德了!
思地獄苦,發菩提心
天災人禍,無有底極,實足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之證,亦堪為信願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故經中屢雲:「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可惜人不肯真實思想。地獄之苦,比水火之慘,深無量無邊倍。而想水沖火燒則悚然,想地獄則泛然者。一則心力小,不能詳悉其苦事。一則親眼見,不覺毛骨為悚然耳。(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致包師賢居士書)
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淨土法門更為難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如是則「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藥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被境所轉,系操持力淺。則喜怒動於中,好惡形於面矣。操持者,即涵養之謂也。若正念重,則余一切皆輕矣。是以真修行人,於塵勞中煉磨。煩惱習氣,必使漸漸消滅,方為實在工夫。在家人不隨眾,各人念佛。坐立繞跪,皆無不可。但不可執定一法,若執定,則人易勞而心或難得相應。當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則有益矣。(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復陳慧超居士書)
印光大師雲:「今人若不專修淨土,縱能深通經藏,徹悟自心。生死到來,還用不著!」
【注】印光大師說:「今人如果不專修淨土,即使修得再好,把經藏都通透了,也開悟了,到死的時候,還是用不著!」
菩薩尚且有隔陰之迷,一轉世就迷了,連菩薩都如此,何況我們薄地凡夫!
不想往生淨土,是因為福報不夠,那就更沒福報學懂般若佛理了。
福報不夠,學甚深般若會落入文字禪和狂禪,也不能真正懂得甚深般若。
印祖此類開示甚多,契機契理,振聾發聵。學佛而不求往生者,當以此為誡。人或以為以己修行,不生西方,也不至於墮地獄。未免台天真,須知業力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一世二世,或可不墮,誰能保將來不墮?娑婆修行,若未至不退轉地菩薩,欲生生增上,大多可望而不可及。何況生於末法之時,一世不如一世,墮地獄者多如牛毛。如印祖所言:「既不能一生取辦,則再一受生,其迷而退者,萬有十千;悟而進者,億無三四。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斷煩惑而證涅槃,其難如是!」 又言:「若來生得人天福報,則福報即成禍本。福報愈大,則造業愈大;造業愈大,則受苦愈大。」故知:若不求往生淨土,不墮地獄者,未之有也!《地藏經》言:「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業力巨大,能敵須彌,能障聖道,能深巨海。」可謂最切中要害的開示。曇鸞大師雲:「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系六道滯三途。」淨土行人,有此機之深信,方能於彌陀本願,視為靠山,至心歸命。善導大師言:「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皆為機之深信,可為念佛之明訓也。
佛祖常勸我們要「思地獄苦,發菩提心」,因為地獄是我們凡夫累劫不捨、「旋出旋入」的老地方。只是所受的地獄苦我們記不清了,餓鬼苦也看不見,那畜生苦呢?請到肉菜市場,看看那些被活活腰斬、剖腹刮腸的魚類,被割頸湯煮的動物,嗅空中彌漫的血腥......南無阿彌陀佛!我不知道那是怎樣的痛苦、絕望和怨恨!我們若身墮其中,該怎樣忍受如此的痛苦與折磨呢?誰還能念得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呢?畜生苦尚且如此慘烈,餓鬼、地獄之苦更是不可想象!正常的人誰敢不趕快脫離輪回、求生淨土啊!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祖師說,來生做人比往生淨土更難。今生不發決烈心,出離生死苦海,難道還要等墮地獄時才醒悟嗎?學佛但為了生死,念佛只願求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不求佛剎,難免輪回!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雲:
「慈氏(彌勒菩薩)白言:雲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往生? 佛告彌勒: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 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回? 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獄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捨離,常處輪回,而不自在。汝見愚痴之人, 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雲何出離生死大難?! 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但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回,終不能得。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只求往生淨土,所得現世利益更加超勝!
摘自慧淨法師《念佛百問》
問:為什麼只求往生,不求現世利益,所得現世利益反而更超勝呢?
答:世間一切無常,暫得而必失,阿彌陀佛最歡喜我們往生。只求往生,不求世間一切,其心完全歸投於佛,佛心最為歡喜,與佛心的感應也就最為通暢,蒙獲阿彌陀佛的加持也就最強,業障也就消除的最快。業障既消,即雖不求世間種種利益,自然能得種種殊勝利益。如果只是求現世利益,不求往生,則其心便與佛心相隔,業障消除的慢,所得現世利益反而微劣;臨終也不能靠佛力往生淨土,則隨業力流轉,墮三惡道。
若不生淨土,四宏誓願都是空願
仰光慚愧人
南無阿彌陀佛!自己尚且沉溺苦海,勸父母眷屬吃素念佛已屬不易,有何德能去度無邊眾生。心中念念煩惱長,莫談斷惑了,伏妄想都難。念佛法門只要要真信切願,老實念佛,一句佛號尚且念不連貫,無量法門豈敢再多問津。若不生淨土,我下輩子人都做不成,了生死、出輪回,成佛道當遙遙無期矣!故此,先求往生。往生成辦,佛道即成,四弘誓願自然圓滿;若不生淨土,四宏誓願都是空願。
南無阿彌陀佛!
苦海無邊誓願度!生死無盡誓願斷!
淨土法門誓願學!上品往生誓願成!
淨土發願文
弟子眾等,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乘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釋尊說「一切眾生,必墮地獄」 即是開示所有人都有「後生一大事」
釋尊開示我們「人生的真實之相 」而「後生一大事」,一刻一刻地逼近著——並且向我們說明解決之道。
唯有解決死,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絕對的安心與滿足。能夠打開佛教通往安心之門的唯有我們自己啊!
[死後會怎樣]
《火車來迎》
《觀無量壽經》云:「以惡業故,應墮惡道,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釋尊說行惡之人臨終時,必有「火車來迎」。臨終時,此心之黑暗擴大,看到黑暗的彼處有載著火焰的車顯現而來時,認為「沒有死後的世界」那種逞強的心,便會被吹散。並且真正與「獄火來迎」相遇的人,都會有淒厲驚人的慘叫聲。
法國著名的無神論者華帝爾(Voltaire),臨終時痛苦地掙扎著,最後凝視一處說:「瞧!那邊有惡魔要來帶我。啊!看到地獄了,好恐怖呀!誰啊!救救我吧!」這樣絕叫著死去。
又日本岐阜縣的M青年也因為看到伯父害怕於「獄火來迎」的臨終之相,而努力追求佛法。
平生否定死後,更且污衊誹謗佛法的M青年之伯父,終於患上了不治之症,其臨終時是在深夜三時頃:「火來啦!火來啦!很熱!很熱!把我藏起來!把我藏起來!」慘叫而死。
M青年從來把「獄火來迎」想成是童話故事,可是在如實目睹可怕的獄火來現之事實後,很清楚地明白佛語之不虛和後生這件大事的可怕。此後他完全變了,開始認真地追求佛法。因為人是有死後的呀!
《地獄之苦》
那麼死了之後,會成為什麼呢?
釋尊說「一切眾生,必墮地獄」,即是開示所有的人都有「後生一大事。」
「後生一大事」是指所有的人「若不念佛往生彌陀淨土,則將來必墮地獄,承受極大苦惱」這件大事而言。印光大師說:「不生西方,必墮地獄。」
唐朝善導大師說:一入地獄受長苦,始憶人間善知識。
受了地獄之苦,才後悔在人世間時未從善知識之處聽聞佛法,但為時已晚。
然而地獄之長苦,是哪種程度之苦呢?
曾有弟子請示此事。釋尊反問道:「早上、中午、晚上各受一百支槍所刺,骨肉碎裂,那樣的苦,汝等以為如何?」
弟子回答:「僅僅受一支槍所刺,其苦已難想像。」
此時釋尊拾起一粒小石頭置於掌上而譬喻說:「每日受三百支槍所刺之苦,若譬喻為如此之小石,則真正受地獄之苦,便猶如喜馬拉雅雪山之大了。」
這是怎樣也無法想像的大痛苦。死的話,必墮地獄,火焰的車是其前兆。
《自造自墮》
地獄之苦與火車來迎,都是由於自己的業力所產生之故。
古德以偈而言:
雖無工匠,製造火車
自己製造,自己乘往。
唯有後生這件大事的解決,才是付出人生的全部,也是非完成不可的事情。
釋尊四十五年間的說法,歷代淨土高僧的一生,也都是為了開示我們有後生這件大事而不惜勞苦。
關於後生這件大事的解決,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今生——現在被阿彌陀佛之本願所救,成為絕對之安心與滿足,此外別無。這即是「念佛往生」。
故「念佛往生」,即是人生生存的唯一目的!
切莫輕忽,火車逼來,
念佛之外,別無逃路。
按語:如此說來,念佛往生,豈非所有人生存的唯一目的!
摘自∼人生的目的--慧淨上人
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就好了嗎?佛門裡的三世怨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結三世怨
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
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此所謂三世怨也。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小宣傳集錦》三世怨
有一般人,不懂佛理,卻自作聰明的阻人學佛。說甚麼只要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就是對了,又何必妄去學佛呢!這話乍聽,像是有理,要用理智一研究,才知這是見識短,就讓他真的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固然很好。因他但知修福,不解修慧,可惜是個半邊架子,好比“半身不遂”,決定得不到徹底的好果。
佛法裡這種行為,叫作“三世怨”。就是說今生做善,第二生去享癡福。因他沒有慧的關係,十分八九,迷了本性,在享癡福的時候,殺盜淫妄,又造出許多罪業來。到了第三生,仍不免酬償惡業,去墮三途(畜生、餓鬼、地獄)。
況且沒智慧的人,哪裡分得出善惡標準來?哪能懂得心性良與不良呢?若不相信,請先請一本《十善業道經》查看!那才曉得我們平素做事善與不善,存心良與不良!
淨空法師講述《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節錄
未出三界,善業仍是一種惡業。佛門云:三世怨。第一世做了很多好事,第二世得善果,在人天中享受大福報,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做了高官,發了大財。但是這一生享受果報時,忘記修善,縱然修善也修得很少,因此,善的果報報完了。第三世善少惡多,惡業現前,到三惡道去了。
譬如:富人天天吃魚吃肉,幾十年下來,造多少殺業?有勢力的人,往往一個錯失,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什麼叫真正的善?除了念佛之外,都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業,要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超越六道輪回。修其他的法門,無法讓你一生中超越三界,還在輪回之中,這就不是善業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幫助我們業障深重的眾生,給我們開出一條當生成就的大道。我們能信、能願、能行,這一生就成就了,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就消除了。念佛的功德很大,能消除一切罪業。
圓因法師著述《聽經札記》節錄
今生富貴人是前生修來的,若今生不樂善好施,福報享盡,來生就要受苦,窮人造業機會少,富人造業機會多,富人天天吃館子,圖享受,殺生必多,故富人死後墮落三惡道的機會亦多。修福的時候如存心貪圖福報就不清淨,結果只能得人天福報,這種修福謂之三世怨,例如前生修人天福報,今生享受人天福報,福報享盡到第三世必受苦報,所以修福報要回向作為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不要求人天福報。
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因世間果報容易使人墮落,大修行人一念錯誤轉世為大富貴人,因而又造業,必招致三世怨,故古德有大成就者對世間福報均無貪戀之心,行菩薩道不遠離五欲六塵如何能入道。
佛出現於世很難遇到,能聞到佛法亦不容易,佛出世帶給眾生最圓滿的佛法,凡夫雖未遇佛幸能生在末法時期,亦不幸中之大幸。經中說佛法難聞,意義深長,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乃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緣,遇到佛法要依教奉行,信解行證,修行匪易,不退轉方能得益,在菩薩位上證到初住才算是得到一點小小的結果。修淨土如不能往生,同時今生五戒力重,來生可有大福報,現在世上大富大貴之人均系前生修行人,可惜今生被五欲福報所迷而不自覺,只落得一個三世怨而已。
經中常常開示,一切煩惱總歸納之即是一個貪字,貪欲為一切禍患之根本,對治貪欲要用布施,貧窮布施難,其實布施功德大小與所布施之金錢數字並無關係,要看有無菩提心,若以清淨心布施,其功德無量無邊,一著相即變為人天福報,是世間癡福,成為三世怨。
淨空法師講述《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節錄
《要解》云:
無論頑修狂慧。麼羅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
“頑修”講世間聰明人,不如法修持,自作聰明,盲修瞎練;“狂慧” 指天資聰明對大乘經論亦能理解,能言善道,說的天花亂墜,惟缺乏行持,落入狂態。此二種人到生死關頭完全沒用,不能了生脫死,謂其麼羅無功,即沒有功夫,沒有成就。
“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此種情況在歷史上有例子。
如草堂青禪師,有解有行,禪宗一代大德,信徒中有一位曾姓婦人,常常來供養禪師,草堂很感謝,常懷報恩之心,死後竟托生為曾婦之子,有智有福,少年得志作了宰相,即曾魯公。
“操履潛確之人”是指持戒精嚴者,大家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三生石講圓澤禪師與李原居士的掌故。李原卸了官職,住在圓澤禪師的廟裡,有一天二人商量想朝峨嵋山,李原主張走水路,圓澤禪師想走旱路,最後依李居士從水路行,走到一個小鎮遇到一位懷孕婦人在河邊洗衣,圓澤一見就落淚不已。
李居士問其故。他說:“我之所以不願走水路,就是怕遇見她,她已懷孕三年,等我分娩。今天已逃不掉,三天後請你來婦人家,我見你一笑為證。十五年之後八月中秋在杭州靈隱再見一面。”後來一一皆驗。圓澤有神通,能知過去未來,尚逃不了投胎輪回,只因習氣未除。世間作大官發大財的,過去世皆是大修行人,習氣未除,不肯往生西方,多年苦修換來一生榮華富貴,落得三世怨,殊不值得,可歎!
圓因法師:行善回向西方,避免墮落三世怨
今生富貴人是前生修來的,若今生不樂善好施,福報享盡,來生就要受苦,窮人造業機會少,富人造業機會多,富人天天吃館子,圖享受,殺生必多,故富人死後墮落三惡道的機會亦多。修福的時候如存心貪圖福報就不清淨,結果只能得人天福報,這種修福謂之三世怨,例如前生修人天福報,今生享受人天福報,福報享盡到第三世必受苦報,所以修福報要回向作為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不要求人天福報。
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因世間果報容易使人墮落,大修行人一念錯誤轉世為大富貴人,因而又造業,必招致三世怨,故古德有大成就者對世間福報均無貪戀之心,行菩薩道不遠離五欲六塵如何能入道。
佛出現於世很難遇到,能聞到佛法亦不容易,佛出世帶給眾生最圓滿的佛法,凡夫雖未遇佛幸能生在末法時期,亦不幸中之大幸。經中說佛法難聞,意義深長,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乃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緣,遇到佛法要依教奉行,信解行證,修行匪易,不退轉方能得益,在菩薩位上證到初住才算是得到一點小小的結果。修淨土如不能往生,同時今生五戒力重,來生可有大福報,現在世上大富大貴之人均系前生修行人,可惜今生被五欲福報所迷而不自覺,只落得一個三世怨而已。
經中常常開示,一切煩惱總歸納之即是一個貪字,貪慾為一切禍患之根本,對治貪慾要用布施,貧窮布施難,其實布施功德大小與所布施之金錢數字並無關係,要看有無菩提心,若以清淨心布施,其功德無量無邊,一著相即變為人天福報,是世間痴福,成為三世怨。
什麼是今生真正的福報、最大的福報?家裡沒有修行人,子孫難以興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