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樣念這句佛號,只得人天福報!

淨界法師

念佛法門實在是太殊勝了,然而一些人卻降低了念佛的果報。

為何殊勝?淨土念佛法門最殊勝的地方是得阿彌陀佛加持,而且這個加持不是在你臨命終時,臨命終時當然加持,現在就得阿彌陀佛加持。時時處處都在加持,佛光時時注照著你,這一點是其他法門所不具備的。

《禪秘要法經》才說:「修諸三昧,得無我三昧時,當自然見佛。」

進一步的說,念佛三昧,其實已經包括佛教各個宗派的所有法門,明蕅益大師也曾說過:「權實四教,無非念佛法門」,因此,佛陀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其實也可以攝歸到念自佛、念他佛、雙念自他佛這三種念,即念佛三昧。

淨土法門為什麼要重視持名,重視信願呢?因為你的觀照力顛倒了,佛號就沒有方向了!

我講實在話,佛號有再大的加持力,你一個人顛顛倒倒,貪戀娑婆,那你念這句佛號只得人天福報!

這句佛號只有在覺悟的心中,才能產生大的感應和力量,所以我們一再強調「托彼名號,顯我自心」,你自性顛倒的時候,佛號對你沒有用!

為什麼《阿彌陀經》這麼多,「信願」就講三分之二的篇幅,就是你的觀照力是你往生的重點!

所以蕅益大師說:「信願具足,臨終十念就可以往生!」每一句佛號念念跟彌陀的本願感應道交,每一句佛號都是真實的!

如果你信願不具足,心中顛倒,愛戀娑婆世界,就算把佛號念得「綿綿密密,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淨土之理。修淨土者不可不知也!」

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要注意,你的目標在哪裡,是淨土還是娑婆?這是關鍵!


要正確的憶念娑婆世界

——淨界法師

《彌陀要解》蕅益大師的規劃,我們一個人要把佛號念起來的時候,直接跟彌陀感應道交,你要有三種憶念:第一個:你要正確的憶念娑婆;第二個:你要正確的憶念淨土;第三個:你要能夠正確的憶念名號。你如果這三種憶念具足,你這個佛號就可以直接的「即眾生心,投大覺海」,通行無阻,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

首先我們談一談憶念娑婆世界,這一塊我們上次談過了,我們把它做一個回顧,我們必須要憶念娑婆世界,憶念兩件事情:對今生的憶念跟來生的憶念。

為什麼要憶念娑婆世界呢?你說我娑婆世界不是很熟悉嗎,為什麼要憶念呢?因為我們娑婆世界雖然熟悉,但是我們不瞭解娑婆世界。雖然我們在娑婆世界一次一次的打滾,一次一次的受生,但是因為我們的心跟娑婆世界接觸的時候,我們自己打自己的妄想,我們自己活在心中的影像。你曾經有一些小時候或者是你成長過程有一些快樂的影像,你自己就把心住在這個影像上。

所以我們平常憶念娑婆世界,我們根本不是憶念真實的娑婆世界,我們完全是在憶念我們心中的影像,用這個影像來代表娑婆世界,這個就是一種愛取呀,就是對我們產生一個很大的誤導。所以我們應該把心中的妄想,我們前面說過,用無分別智,把心中的妄想破壞了,破壞以後,我們對娑婆世界沒有貪愛、也沒有厭惡,就是平常心。

但是淨土法門對娑婆世界不能平常心,如果你走聖道門,你可以平常心。所以你用空觀的智慧,破壞了你心中的妄想以後,淨土宗對娑婆世界的心態是厭離的:你必須想要離開,你必須想要做一些改變。

所以我們必須要憶念娑婆世界的過失,如果你是福報大的,你今生的善業力給你很多的快樂:你身體健康、眷屬很滿意、你的身相也相對的莊嚴,也就是說你今生是一個安樂的果報多,你必須要憶念無常、敗壞,你要告訴你自己:你今生的水泡遲早會破裂的。所以你今生擁有的一切東西,總有一天,你跟因緣借來的東西,一定要還給因緣的,它是緣生,它就會緣滅。所以當你是對今生執著愛取,你必須要多憶念無常敗壞的道理。

那麼如果你今生是痛苦的時間很多、業障很重,身體也多病、又貧窮、很多不如意、子孫對你又不是很好,你把生命的希望寄託到來生,這個時候你要憶念三途的果報。如果你對來生有所期待,你要付出第三生的代價,因為你第二生的放逸,會讓你第三生到地獄、餓鬼、畜生去。所以我們對於娑婆世界,知道今生的過失跟來生的過失,我們開始對娑婆世界產生厭離,這個是淨土宗第一個心態。

我再講一次,對娑婆世界不能平常心,平常心不是娑婆世界的心態,不是淨土的心態。空性的智慧把我們的愛取破壞以後,我們現出一種平常心以後,要加修憶念法門,就是:厭離娑婆,對今生的厭離跟對來生的厭離。


慧律法師《參訪問答》

問:怎樣才能做到臨命終往生有把握?

答:第一,唸佛唸到晚上睡覺的時候,依然能夠憶佛唸佛,所有的夢境裏面都可以見到蓮花,見到阿彌陀佛。

平常生活的時候都是一句佛號,不眠不休。無論你是什麼工作,工人也好,家庭主婦也好,高層領導也好,也不管是什麼黨派的,只要你一心念佛,二六時中都能憶佛唸佛。

第二,要修福、修慧。修福,就是我們經濟上不錯的,要扶弱濟貧;修慧,就一定要多聽經聞法,看你跟哪個法師比較有緣。

經典裏面講: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少善根沒辦法往生,少福德沒辦法往生,少因緣也沒辦法往生。

那麼,如何三個都能具足呢?

多善根:就是一心念佛,行十善業。

多福德:要修福,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所有的福田在於一顆喜悅的心完成。就是說,我做任何事情,我都是心甘情願的。

佈施,我也沒有感覺到我在佈施,也不執著我在佈施;救人,我也沒有覺得說我在救人。

簡單講,可以寬恕別人的缺點,可以包容所有衆生的污點,自己接受自己的清淨就好,講話不傷人,福報就現前。

多因緣:比如說我們這裡最好能夠組織一個助念團,在法師的領導下,大家可以你幫助我,我幫助你。有人臨命終的時候儘量去幫助助念,這個也可以幫助。


如果你想往生,就要把你的後路切斷!

淨界法師

「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

暇滿當中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你要得到人身;

第二個,遇到佛法的住世。

這兩個因緣要具足不容易。

印光大師說我們過去生大部分是在三惡道,得到人身的機率是少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煩惱那麼重,因為你大部分都在三惡道,弄得滿身的煩惱才爬出來。

所以,我們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的住世,要把握「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你今生空過了,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這個暇滿難得主要是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把握現在。這個意思就是說(特別淨土宗),你不能對來生有期待,這個很重要,是成敗的關鍵!如果你要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後路切斷,這是印光大師一個很重要的法寶——背水一戰!要把你所有的能量在今生臨終發揮出來,你才可能成功。

諸位!你看一看《淨土聖賢錄》,往生的人有的業障很重,有的業障比較輕;有的修了十年,有的修了三年,有的臨終才開始修行,差別很多。但是有一種情況一樣,都是背水一戰。

你如果還想說我來生再繼續修行,你一定不會往生,因為你給自己留一個後路,你不可能往生!臨終時真妄交攻,你的正念跟妄想交結時,只有一種情況可以沖過去——告訴你自己沒有退路!

印光大師怎麼說,你知道嗎?

印光大師說,不要說是一般的業障凡夫,就算來生你做一個大法師、大住持、大菩薩,你都不要生起受生之想,再好的因緣都不要。所以這個暇滿難得就是說,斷你的後路,要成功只有一種情況——百分之百的決心,背水一戰!

印光大師說,你就觀想自己今生不成功便成仁(不是成人),否則來生就墮三惡道去了,真的啊!你要想我今生不成功,來生就要到地獄去了,有可能喔,因為我們過去生造了很多業力。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模式,就是說,第一個,輪迴是很可怕的;第二個,輪迴是由我們妄想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如果再跟妄想在一起,結果只有一個——繼續輪迴下去;第三個,面對妄想只有一種情況——百分之百的覺醒,你今生就要處理它,不能拖到來生!


為什麼你要產生決定的信願?

淨界法師

這段經文的勸願流通,重點在今發願則今生、已發願則已生、當發願則當生,能夠成就不退轉,於彼國土。這個是第十五頁。

我想我們修淨土的人,我看到很多很多的居士念佛,對發願好像很忽略,但是他信心倒是具足。

每一個人都覺得淨土很好,淨土法門實在非常好,淨土的功德──依報、正報的功德,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親近十方諸佛,非常的美好。

但是每一個人的心中,很少有人決定要往生的,很少!大家只知道好,但是沒有真正的去發願,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我曾經遇到一位法師,這位法師出家很久,我問他說:你要求生淨土?他告訴我說:他多分來說是要求生淨土(笑)。

我心中想:他不可能求生淨土的。因為多分的意思,就是三心兩意。

印光大師說:為什麼你要產生決定的信願?

因為你臨終的時候,那不是平常的時候,那是業力現前──臘月三十算總帳,你無始的業力現前,如果你沒有明確的願力,你抵抗不了你無始的業力。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一般人往生是怎麼回事?

叫隨念往生。

少數的祖師大德可以成就隨業往生,那是真正的淨業成就,他這棵樹是往西方倒的。你看智者大師、蕅益大師,即使他臨終的時候是發生了車禍死掉,都照樣往生,因為他不用靠念力往生,他是已經淨業成就的人,他怎麼弄都會往生。

但是我們這些人是淨業沒有成就,那怎麼辦呢?

只好靠隨念往生,靠臨終那個念力來引導。

我們不能靠業力,因為我們的業力是到三界的,我們現在是用念力來引導業力,那你說臨終的念力是不是要很堅定!

如果你在平常的時候,沒有做好往生充分的准備,你臨終不可能往生。

有一個居士告訴我:他以前讀高中的時候,他到高三,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先刷牙,先坐在床上,他告訴自己:我一定要考上台大。念三遍(呵──)。結果一年後,果然考上台大。當然,除了他的努力以外,我們不要忽略願力對我們生命產生主導的作用。

你造的業,只是一個資糧,它沒有方向,比如說你造善業,那是往上升的力量,但是升到哪裡去是不決定;你造罪業是往下墮,但是往哪一個地方墮也不決定:由你的願力來決定。

後來這個居士告訴我說:他現在修習淨土以後,他開始發願,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一定要往生。這個我一定要往生很重要,如果你現在的發願,是停留在我很想要往生,那你可能還沒有辦法往生。你那個願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因為你既然是隨念往生,那這個願要很堅定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要把我希望往生的力量,要轉成我一定要往生,就是不能讓自己有退路,背水一戰。

這個地方,就是佛陀勸願的意思,佛陀又說是故捨利弗,佛陀第三次的勸勉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佛陀講第三次的發願。


你沒有安住你的善根,你安住在你的攀緣心而啟動六根,這個是見佛的大忌

淨界法師

整個<如來壽量品>就是在講佛陀度化眾生的模式,而這個模式對我們淨土宗是格外重要。因為每一個人一輩子當中都念了很多佛號,等臨命終的時候,它有不同的結果出來。你看有些人念一輩子佛,到臨終的時候,他既沒有見佛,也沒有聞法,當然也不可能往生。但是有些人,甚至於到臨命終的時候才開始醒悟,學佛,那他就是念十句佛號,佛陀就現前,為他開導,就把他接走了。

諸位!同一句佛號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這個問題不是佛陀本身的問題。佛陀是月亮,平等地照耀大地,但是關鍵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你的水必須平靜,這個月亮才會浮現的。所以,諸位!我們很多人在臨終的時候都想要佛陀現前,但是沒辦法掌握佛陀現身的模式。它的模式很簡單,就是你要用你的善根去感應佛陀,你不能用你的六根去追求佛陀。

所以,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你看他會不會往生,也很簡單,你看他的六根有沒有收攝。就這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東張西望,就是整天打妄想,他觀想佛陀什麼時候來,這個人大概就是不會往生。因為你違背了佛陀現身的模式,你沒有安住你的善根,你安住在你的攀緣心而啟動六根。這個是見佛的大忌。

一個人會見佛,只有安住你的皈依,你對佛陀有強大的信心,你相信佛陀可以救拔你,這個是第一個,具足一種信心。第二個,有往生的願力,這種出離心、菩提心的善根。你今天以善根力來念佛,那就是蕅益大師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所以,諸位!我們今天從<如來壽量品>能夠很正確地知道,十方諸佛,沒有一尊佛是例外的,他會現身、會為你說法,那就是因為機感而現形,也因為機感而說法。就是因為你善根成就了,佛陀才會現身跟你說法的。佛陀的心是平等,這一點是我們必須清楚的。佛陀為什麼度化某一個人,而沒有接引另外一個人?這個地方都是有一定的模式的。這是我們這個課要學習的地方。

——節錄自《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115


兩個指標,測試你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

淨界法師

諸位!到晚年的時候,有兩個指標可以看得出你會不會往生:第一個叫都攝六根,另一個叫淨念相繼。你對往生的願力有多強,這個還不是重點;你對娑婆世界的心,你那個心是不是收起來,這是指標。很多人忽略了都攝六根這個觀念,說我佛號念得挺好的!你佛號念得再好,也禁不起一念的失去正念。你知道吧?往生,什麼叫往生?其實叫帶業往生。你要把業帶走,你可別刺激它。你懂嗎?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其實你不要說臨命終了,一個人到六十歲,你跟他講幾句話,就知道他會不會往生了。你相信嗎?我跟他講幾句話就知道。

如果這個人的心還在攀緣,六根沒有收起來,我跟你講,你不會往生了。你的心都沒收,你的業力都沒有收,那你怎麼往生呢?你的生死業力這麼強,儘管你有往生的願力,對不起,業力是熟境界!所以我只要看你晚年,你的心有沒有收起來,這個六根有沒有往內收,你是不是啓動內觀的智慧,我就知道你會不會往生的了。知道吧?一個往生的人,他不一定要躲到深山去,他不必。你躲到深山,一天到晚打妄想,也沒用。如果你的六根往內收,心已經沒有住在外境了,恭喜你 !你的業已經沈澱了。你知道嗎?這時你的生命當中是願力強過業力!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是心理的素質影響往生,他以為只有佛號。

蕅益大師講得很清楚了,我們把這句話再復習一下、強調一下。這句話很重要。當知,離開了現前一念的清淨心--內觀的心,何處有阿彌陀佛的功德?而離開了阿彌陀佛的功德,又何處能夠親證清淨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你沒有建立一種內觀的心性的平台,阿彌陀佛救你,非常困難的。問題是你根本就沒辦法救,你在因緣裡面,因緣所生法。你離家出走,阿彌陀佛怎麼救你?就算你沒有證得真如,你至少應該是順從真如,六根是往內收的。


要能答對這個問題,恭喜你上路了!

淨界法師

現在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就好。這個問題你要答對了,那就恭喜你,你已經上路了,表示你《法華經》的思想已經建立起來。如果你沒有答對,你還有進步空間。我問你一個問題就好。這八功德水是怎麼來的?請你告訴我。如果你說,阿彌陀佛加持的!你還有進步空間,因為你還是心外求法。標準答案是,因為你自性本具,阿彌陀佛只是一個增上緣。你講這個回答表示你已經啓動內觀了。這樣懂嗎?

就是說,為什麼他有八功德水呢?彌陀本願攝受!我不能說你錯。但是從你這句話,我看不到你有啓動自性功德力。所以合理地推論,你的心是向外攀緣的,那麼你這個佛號就危險了。

我們看蕅益大師怎麼回答。怎麼就有八功德水呢?因為阿彌陀佛的種種莊嚴當做增上緣,帶動自心本具的莊嚴,所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這就是所謂的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功德就是這樣成立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蕅益大師的念佛處處有內觀的力量在裡面,所以他提出三力,「三力不可思議」:佛力,彌陀本願功德力。法力,本願功德力四十八願太大了,臨命終你不可能憶念全部四十八願。

誰憶念得住呢?哦,我要把它濃縮,濃縮成一句佛號,就法力不可思議。一句彌陀念、誦、聽,創造一個音聲,再把它聽回來。下手易,成就高。一般人解釋就解釋到這了,因為你念佛才往生。其實,你淨土宗是不及格了。還有一個叫自性功德力,你臨終要處在內觀的狀態才會往生。理由在哪裡?請看下一段,你就知道如果沒有內觀後果多嚴重。


一個人會不會往生,這個觀念很重要

淨界法師

我過去遇到一個修淨土宗的居士,他跟我講,說他學了大乘佛法以後受益很多。我說怎麼回事呢?他說他以前念佛沒什麼問題,他佛號念得挺好,但是對往生有一點問題,有一點罣礙。因為這個往生必須要佛陀接引,這個地方就有距離的問題。「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這十萬億佛土的佛陀來到我眼前來接引我,這是一個距離的問題。第二個,法界的問題。佛是佛法界,我是一個業障凡夫,這一差差了四個法界。

所以我們一個人,沒有修理觀的人,會覺得:第一個,跟佛有距離;第二個,跟淨土也有距離。所以淨土宗難信就難信在這裡。

你怎麼突破?你怎麼拉近你跟佛陀的距離?你怎麼拉近你跟淨土的距離?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內觀,把生命歸零。你從因緣所生法裡面找答案,你就找不到答案。落入因緣所生法,那叫做如是相、 性、體、力、作、因、緣、果、報,那就各各不同。淨土是功德莊嚴,我們是業障凡夫,如果落入因緣果報的話,那就很難往生了。但是如果你想到「如是本末究竟等」,你把這些因緣果報全部會歸到一念心性,就是把生命的因緣全部拉到生命的原始點,那就沒有距離的問題了。所以,感應道交就在一念之間。

諸位!一個人會不會往生,這個觀念很重要!

「感應道交」到底是十萬億佛土,還是在一念之間?如果你認為在十萬億佛土,你就很難往生了。你認為是十萬億佛土外的佛來接你,你就很難往生了,你知道嗎?那你如果說往不往生跟距離沒有關係,是一念之間,一念相應,那你就很容易往生了。所以這個往生的觀念就在這裡而已,你相信往生是一念之間還是十萬億佛土,你是在因緣上建立往生,還是在心性上建立往生,這就有差別了。所以修行不在法門論高下,就是你的見地很重要。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義了

上淨下界法師

既然我們現在是活在無始的妄想中,那要怎麼轉成「真如」而趨向於「大佛頂」呢?這就是本經所要修學的主要內容。其實我們的人生是這樣: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是從「過去」而來的。佛教的因緣觀 ——「諸法因緣生。」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個是「過去跟現在」的因緣。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事,凡是走過的路,都會留下痕跡;只要造了業,就會留下業的力量。過去跟現在這一部分是不能改變的,佛教修行不是修這一部分。你今生會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情,你的色身會健康,或者多病,這個不能怪現在的你,要怪過去的你,所以過去跟現在的因緣叫作認命,因為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的因緣。

第二個是「現在跟未來」的因緣。這個才是最重要!因為這個有無量的可能性。未來你可以到人天,或到極樂世界,也可能墮三惡道,所以今生跟未來這一部分非常的重要。修行,我們要修的是什麼?當然是放在「未來」嘛!過去的造作已經成為事實,我們無法改變它,只有下等人一直活在過去,老是想過去怎麼樣、今天又怎麼樣,那你的人生都被算定了。

修行人的心態應該是:我現在雖然不夠好,但是我未來會往好的方向走。

這才是有潛力的人!因為他找到了修行的方法,掌握了整個修行的目標,至少他修行上路了。有些人還在世間打轉,連怎麼修行都還不知道。修行不是要改變外境,是改變你的妄想。所以當你瞭解整個《楞嚴經》的道理,雖然不能馬上做到,但起碼我們的生命已經慢慢在進步當中,對於未來的生命,我可以保證:我今天會比昨天好,明天會比今天好。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義了。也就是妄想慢慢減少、真如的光明慢慢開顯,一步一步地趨向於「大佛頂」,那就很有意義了!所以說,修行人,你要開始忘掉過去,不管你過去經歷過怎樣的生命,內心當中留下什麼樣的痕跡、什麼樣邪惡的功能……這些都概括承受,不要去怨天尤人,就從現在開始改變。為什麼?因為它是虛妄不真實的,不是本來有的;你本來是清淨的,它是從「因緣生」,後來才有的,當然也可以從「因緣滅」。


你不內觀,你就障礙重重。

淨界法師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土,何得即生?就是說,如果你不內觀,你向外攀緣,好了,你要講因緣所生法,我就跟你講因緣所生法。如果你不內觀,那我問你,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是差十萬億佛土,你怎麼去呢?你告訴我你怎麼去的?所以,你不內觀,你就障礙重重:時間有障礙,空間有障礙,法界也有障礙。你一個生死凡夫,你憑什麼受用佛的法界?如果你從因緣所生法來看,問題重重,你很難建立信心。

我隨便問你一個問題你的信心就動搖了:第一個,你距離怎麼處理?第二個,法界,你是一個業障生死凡夫,彌陀是功德莊嚴,你怎麼就能夠受用他的功德?請你告訴我,你怎麼去的?你怎麼受用?所以,你要向外攀緣,我不相信你會建立信心,除非你自欺欺人。你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如果你向外攀緣,你想想,你這個信心怎麼建立起來?你說,欸,我什麼都不想。你什麼都不想,叫做迷信。你沒有辦法斷疑生信,你只是逃避問題。

但是,你內觀的時候,那問題就很簡單了: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咱們是一家人。所以你看蕅益大師,他是從內觀的角度回答,他是從《法華經》的內觀思想回答。我們看,就是十萬億佛土這麼遠怎麼去。十萬億佛土,是你從向外攀緣的角度去講十萬億佛土;從我們內觀的角度,沒有什麼十萬億這種概念,沒有十萬、二十萬的概念。... ...

這種情況就好像一個明亮的鏡子。鏡子當然是寂靜的,就像一個人內觀真如、啓動一念心性一樣的清楚。那麼你又帶動了佛號,又憶念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那麼它自然能夠照了十層的山水樓閣。而且這個是怎麼樣?「層數宛然」而沒有遠近的差別。在空間上沒有遠近;在時間上,「一照俱了,沒有前後。」所以,你如果是把所有的淨土宗的修學都拉到一念心性,那叫做超越時空;或者說超越因緣所生法,就是這樣完成的。

從這個譬喻,我們看合法。臨命終的時候,當你內觀真如、外順彌陀的時候,那極樂國土,「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依報的世界——極樂世界現前;「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正報的佛陀現前;「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也是成就;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也成就。這個就是所謂的海印三昧,大圓鏡智。當你的心像平靜的大海,當你的心像一個圓滿的鏡子,所有的功德就能夠堅固地顯現出來。當你的心準備好了,阿彌陀佛自然能夠跟我們感應道交。所以你不要管阿彌陀佛來不來,你只管你自己準備好沒有。


一定要有靜中修的基礎,才能夠歷緣對境的歷練

淨界法師

一句彌陀,信願具足。

淨土宗的修學,簡單的講,就是一句彌陀,信願具足,有信心、有願望來憶念彌陀的聖號。當然,你在念佛之前,要把佛號當作本命元辰,通身靠倒,這是印祖的開示,在念當中,有靜中修跟動中修。靜中修包括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所謂一句彌陀念誦聽,栽培專注力;十句成片三三四,成就相續力。

這個地方是成就一心,就是先在你妄想當中,建立佛號的力量,這是一個止,修止靜的力量。慢慢的這個修止靜的力量成熟以後,開始在動中去歷練,遇境逢緣,妄念生起,我們開始修觀照,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再跟佛號配合,轉念念佛,妄想消滅,佛號獨存,這樣子就開始修不亂了。

這個淨土法門,它的修行,先生善再破惡,先成就佛號,再用佛號來調伏煩惱。

有很多居士問我說:我們念佛人,剛開始是在靜中修好,還是在環境中修,歷練一下比較好?

其實一個初學者,你不應該去歷練的。

印光大師講一句話說:念佛的人,重點在於──你要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你剛開始的時候,掃地的時候念佛、工作的時候念佛,你不可能清清楚楚的,你不可能一心兩用的;老參可以,如果你佛號已經非常熟練了,掃地可以念佛、工作可以念佛。但是如果你是初學者,你這樣子念佛,那力量太薄弱了,不可以。

那剛開始怎麼念佛呢?剛開始的時候,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地方,也沒有起煩惱的時候,在寂靜的心中,一句彌陀念誦聽,十句成片三三四,嘴巴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一句一句的,在你的妄想當中,把這個蓮華的根,在你的心中深深的種下去,等到你佛號熟練了,歷緣對境的時候,你這個佛號是熟練,那就是可以了。

如果你的一生當中,從來沒有在佛堂靜修的經驗,你的佛號都在動中修,我保證你的佛號不可能聽得清清楚楚,那就是含糊籠統,那你跟彌陀感應的那個訊號就薄弱了,因為你沒有好好的執持。

所以這個地方大家要知道,一定要有靜中修的基礎,才能夠歷緣對境的歷練。


你只要不隨妄轉,就有救了!

淨界法師

那怎麼辦呢?諸位!我們換一個戰場。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的一念心識去跟妄想對治,你不是它對手,因為這個妄想是它的活動範圍。你把它拉到我們本具的一念心性,就是我們本來就具足的,我們長時間忽略了它,讓它睡著了。你只要喚醒它,「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把所有的妄想拉到一念心性。「本來清淨」的意思就是說,它不是修來的。既然它本來清淨,當然它就不可能被污染。你說我們為什麼福報會失掉?因為你的福報是因緣所生法,你跟因緣借來的,那當然你有借有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嘛。

但是,清淨心可不是因緣生,那叫一個「眾生本具,諸佛所證」。所以,我們要處理我們無量劫所留下的顛倒妄想這些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心帶回家,把心歸零。當我們住在一念心性的時候,妄想叫做如夢如幻。這個時候「再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它有沒有?有!但是你只要無住,它對你不構成干擾。你只要不隨妄轉,這就有救了,你就可以重新開始了,開始要創造蓮花。所以,一個人要創造蓮花之前,請你走出過去,就是你至少要跟過去切割。我改變不了我的過去,我也消滅不了我的過去,但是我必須要遠離我的過去,叫做「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就是遠離,無住,就可以了。這第一件事情。

古時候有一個獵人,他去山上抓一隻老鷹,很小。回來養的時候,為了方便,他把這個老鷹丟在雞群,跟雞一起養。這個老鷹長大以後,獵人要它飛行,它飛不起來。他想說,老鷹,你應該飛得起來。但是它跟雞在一起,已經被雞同化了。熏習,不思議熏,不思議變。它認為自己就是一隻雞。後來獵人當然很失望:我花那麼多精神體力栽培你,你也乾不出什麼實事。就把這個老鷹拿到懸崖邊,讓它自由落體,放生。

這個老鷹從空掉下來的時候,它的本能發作了--它的翅膀是很強壯的--展開它的翅膀,快要落地的時候開始飛翔,飛起來了。老鷹也是這樣,它失去它的本來面目了。它本來是一個老鷹,它本來是有強壯的翅膀,是可以飛行的。它為什麼不可以呢?輪回的後遺症,生命經驗!因為它長時間跟雞在一起。


如何對治瞋恨心?不能去對立!

淨界法師

如何克制、對治這個瞋恨心?

學員:師父慈悲!師父剛剛有說,就是修菩提心時候,菩薩沒有資格說我做不到,可是後面在講意樂的時候,師父又說我們要量力而為,那到底要怎麼樣?

師父:好,請坐。你在發心的時候,講意樂的時候,你要廣大,但是你實際操作的時候,你要判斷。但是他判斷他是怎麼樣,他是暫時不做,他沒有說完全不做。比方說這件事情,你菩薩你剛好在做一個修行,你比如在念佛,念得很好,那你同參說:欸,某某人啊,我們去哪裡幹什麼好不好啊?你可以拒絕他的,但你拒絕他的時候,你是做如是作意:我現在必須要自修行,我暫時拒絕他。他能夠在不壞菩提心的情況之下拒絕他,是可以的。

因為初心菩薩以自修為主嘛,因為你現在的階段是自受用的菩提心。首先你要有自己的定位嘛,就是實踐的時候你要現實,但是發心的時候你要廣大,要超越現實,這兩個是可以調合的,所以它叫「隨緣盡分」嘛!隨緣就是要考慮現實,盡分就是用最大的努力,就是理想化的願力。隨緣盡分,盡分隨緣嘛,這兩個不衝突啊!隨緣跟盡最大的努力,這兩個沒有衝突。

學員:師父剛剛提到說這個忍辱,不要強忍……

師父:不能強忍,強忍你不會持久。  

學員:對,不要站在對立面,我想是不是請師父指示一下,如何克制、對治這個瞋恨心?

師父:對啊,瞋恨心你不能去對立,你不能跟他站在對立面。就是說你不能把他當假想敵,其實他呢跟你是一條線的,因為他想離苦得樂,你也想離苦得樂,如此而已。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的角度,他想離苦得樂,對不對,是吧?我們以前是個生死凡夫,我們如果站在他的角度,我們也會產生相同的反應,所以我們沒有比他好多少。

你必須找到同理心,首先你先不要管他行為做了什麼,先把他的行為先放下,先看他的心態,其實他的心態跟你的心態是一模一樣,你以前也是想要離苦得樂嘛!難道不是嗎?對不對?我們在沒有修菩提心、我們沒有放下苦樂之前,我們也是訴求,也是想離苦得樂。

就是說先不要管他說了什麼,先不要管他做了什麼,先考慮他為什麼這個心態,他是用什麼心態做的。其實他只是想保護自己嘛,那我們也是一樣啊。我們也曾經是這樣做,我們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偶爾會犧牲別人,對不對?難道我們以前不是這樣嗎?

所以我們就找到同理心嘛,就是說他是一個生死凡夫,他有這個心態,我也有這個心態,所以自他平等,我們沒有比他高明多少。先不要管他行為,因為他的行為,只是一個他發洩的管道而已,關鍵他的心態是想離苦得樂。也就是說他並不是想傷害你,他只是想要保護自已,先把我相人相的對立拿掉,跟他找到一個共同的立足點。

其實他的立足點,我們也曾經想要離苦得樂,所以追求安樂此心同,是吧?所以你不能放縱第六意識,因為第六意識它一打妄想,那就沒完沒了。第六意識它可會打妄想了啊,你要是讓它分別這件事:他講過什麼事情、他說了什麼話,那就糟了。你要讓第六意識的名言停下來,就必須要做正確的思考。你要讓第六意識打妄想,那就不得了,那就問題就嚴重了!到時候又刺激第七意識出來執著,那就完了,那就無解了。


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

——淨界法師

我想我們淨土宗的目標在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就是有些東西在臨終的時候會讓你起顛倒的,有些東西會在臨終去觸動你生死業力的,這兩塊你要特別注意,最好少碰。就是會加強你的顛倒妄想,會加強你生死業力的這兩塊要小心,因為你帶業往生。

真的可以帶業往生,但是你要讓你的妄想跟業力的勢力降到最低,在你的控制範圍,起碼你的願力是主軸。

就是說我們一個人內心一天有很多想法,我們不可能達到一心,我們有多心。我們內心肯定有時候起善念,有時候起惡念,這才叫生死凡夫。那關鍵在哪裡呢?

關鍵在於你不能讓惡念生根,關鍵在這裡!你偶爾起起惡念,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能讓惡念變成無慚無愧,產生根,來取代你的菩提心,不可以!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把往生的心態、成佛的心態,作為我們生命的主流。它已經形成一個根了,至少你的根本是清淨的。

雖然你的行為有過失,但是透過你的慚愧心跟不斷地發願,至少你的根沒有傷到,你就有往生的把握。你的善根沒有壞,你就有把握帶業往生。

當然很多生死業緣儘量不要碰,尤其跟眾生有關的——吃它的肉,還有偷盜、妄語,這個業緣你也是不要碰。起碼不管你過去做了什麼,你趕快懺悔斷相續心,讓業力沉澱下來。

在《楞嚴經》上說,你一個杯子裡面有很多的污泥,你不能再攪動它了,我們雖然不可能把污泥拿走,至少你讓它沉澱下來。

帶業往生,帶的是什麼業?帶的是斷相續心的沉澱的業,就是你現在不再造作了,這個業可以帶。你現在每天還在造作,這個業你絕對帶不了。因為你還在攪動它,它業力熾盛,你怎麼帶呢?結果是它把你帶走。

帶業往生,什麼業是可以帶的?這個業你經過懺悔以後,你不再造作了,這個可以帶。它沒有勢力了,它是一個種子位,它不是一個現行位。我們能夠帶的業,就是一種沉澱的業力,不能帶活動的業力,不可以!

你可以讓你的過失慢慢減少。你以前每天要吃肉,結果變成半個月、一個月吃一次肉,這個業可以帶。因為你已經開始在抗拒調伏當中,慢慢減少,這個業已經變成不增長業了,不增長。

總而言之,我們要讓所有的善念生根,而不讓惡念生根。就是在一種調伏引導的狀態,這樣子就可以帶業往生了。

 

臨命終,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你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

 

散亂心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嗎?你的佛號不能都是在散亂心中念!

 

往事不堪回首!生命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沒有結果

 

如果你來生真的要解脫,不管你福報有多大,請你乖乖地都攝六根, 好好地在家裡面待著修行,沒有例外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當你把心帶回家的時候,心在哪裡?

 

「心有千千結」是啟動不了佛號的

 

你還是認為別人在傷害你,你完蛋了!

 

往生的人要把生死業力降到最低,當佛號現前的時候,你的心就開始收攝!

 

來生做人,比往生西方極樂還難

 

修學佛法不可有偷心、機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