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有藕斷絲連的個性是沒辦法修行的
淨界法師
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我們希望這一念心不貪求世間五欲的境界,專心來憶念這個佛號,這件事情是很困難的,非常的困難,這件事情是深深地違背我們過去的習氣。我們這一念的心,「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從本性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這一念心都是清淨本然,週徧法界,離一切相。但是我們無量劫在生死中打滾,我們的身業、口業、意業,這種業力的熏習,就構成各式各樣的煩惱。攏總來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煩惱,都是愛著世間的五欲樂,愛著財色名食睡,這個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境界。有時候坐下來,憑良心講,內心當中的等流性,我們要放縱自己的心情,就是這種境界,愛著財色名食睡。
但是我們要轉變,要把這種思想轉變,就是發菩提心,我們開始要厭棄三界的生死,追求無上菩提,這就是要轉變的。這個轉變,印祖講的一個原則就是: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你剛開始在對治那個煩惱的等流性,你一定要有一個鋼骨,所以修行人藕斷絲連的個性是沒辦法修行的!
藕斷絲連是一個好人,你在世間能夠做好人,但是你面對煩惱的時候,你就是想要斷它,但是又不忍心斷,這樣你一輩子修沒辦法成就。你看看祖師大德的傳記,看蕅益大師、印光大師、尊者阿迦曼傳、密勒日巴尊者傳,每一個祖師修行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每一個祖師都是有鋼骨的,面對煩惱的時候,就是這種境界——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煩惱不能斷,要它斷。
我們一定要訓練這一念心要有一個決斷力,就是「精進」。意思是說一意斷惡修善,勇悍為性。什麼叫精進呢?當然每天拜很多佛也是精進,但是根本來說,你面對煩惱的時候能夠勇悍為性,若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這個就是精進。你那個意志力,一點都不能動搖的,一點都沒有任何人情夾雜在內心裡面,這是一個鋼骨,這是一個原則。
怎麼能成就這樣子呢?印祖就講出一個辦法: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要能夠成就這個鋼骨,印光大師說,「死」字。印光大師的佛堂,他在一個佛像旁邊安一個死字。把這個死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這是譬喻把死這件事情,經常地放在眼前,提醒自己!
——摘自《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為什麼要你放下今生
淨界法師
問:師父在課堂中提到,面對業力今生能夠改變有限,應該放棄而寄託於來生。然則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念念在行為上的選擇,也能夠引發後續不同因緣的發生,比方說我們會產生對阿賴耶識變現果報的可以掌控的錯覺。弟子請問師父,在道理上應該如何去理解?
淨界法師答:其實我們今生的一些修行,比方你今生起了菩提心,斷惡修善,你今生也會有一些美好快樂的因緣出現,這個是花報。但是為什麼佛法要我們把今生全盤地放下呢?它要你不要把精神體力放在今生。因為你今生已經是個有漏的了,它的本質是有漏,就算上面多一朵花,多一個水果又怎麼樣呢?它的本質是輪迴的果報。
就是說,雖然我們今生好好念佛,好好持戒,你今生也會產生命運的改變,但是你都不能去執著,今生要徹底放下。佛法叫你放下今生的意思就是,你的精神體力要完全放在創造來生。也就是說你今生的人生只有一個意義,為了創造來生而活,這是佛法的思考。當然這是針對一定要往生的人來說了。
諸位!為什麼它要你放下今生?韓信的軍隊只有三萬,項羽有十萬大軍。憑什麼韓信能夠打敗項羽?在垓下的時候最後一戰,韓信能夠用三萬的軍隊打敗項羽的十萬軍隊,憑什麼?因為他背水一戰!他過河以後把船都燒掉了。諸位!你憑什麼用短短幾年的時間去了生死?你憑什麼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去解決無量劫來留下的問題?憑的就是你放下今生那個決心——我一定要成功!所以,你如果又分心,再對今生的果報攀緣,你的精神體力就分散了。本來你的精神體力就有限,你面對的又是一個強大的敵人,你要沒有背水一戰的決心,你就完了。所以,你要知道佛陀很多的規劃,他是有道理的。
今生跟來生你只能夠選擇一個,就像蕅益大師說的,你不可能腰纏十萬貫,又要騎鶴下揚州,你要選擇。你又要享受今生榮華富貴,你來生又想求生淨土,不可能!因為你沒有足夠的決心。一個會往生的人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背水一戰,因為你面對的敵人是一個無始劫的業力。往生與否只有一個判斷,就是你的決心夠不夠而已,其實不是佛號念多少。
諸位!你沒有決心,你佛號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也沒有得生之理。你要是決心夠,一句佛號乃至十念就夠了。所以,如果你現在是「我很想要往生」,你大概不會往生了。你只是很想要往生,可有可無嘛。所以我們在學唯識,你會發覺,你不能對今生有任何的縫隙。無分別智就是把所有的縫隙——攀緣娑婆世界的門全部關住,把所有的精神體力放到來生去,你才可能成功。
修行的三階段
淨界法師
在修行當中最重要就是六個字──「不迷、不取、不動」。
你對於你現在的身心世界,你要訓練你自己「不迷、不取、不動」。『不迷』是智慧的觀照,『不取』是禪定,『不動』就是持戒,你要保持「不迷、不取、不動」,也就說,你要站在一個不生滅心的角度。我們修行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們一般在修學佛法、在護持三寶的時候,在造善業力的時候,你感覺你的身心世界很真實,因為你根本沒有智慧觀照,我們剛開始叫跟三寶結緣─「緣修」,在因緣當中修善業。「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你過去什麼思考,你還是什麼思考。
你一個人生命真正的突破,是第二個階段─「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你開始對身心世界開始否定了,你開始問你自己一句話:「我從什麼地方來?」開始去找我們真實的家,這時候你對身心世界開始脫離。這個過程很重要,非常重要!當然很多人看你這個人不正常,其實不正常才是正常。如果你學佛以後,你從剛開始學佛到你學佛很久以後,都表現的很正常,你沒有真正學佛,你太正常了。你都沒有真正大死一番,你的思考模式還是過去的思考模式,你這樣子叫做積集善業,只是成就安樂道,你不是在走解脫道,你一定經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對身心世界開始否定,開始跟它保持距離。
然後,到第三個階段,你又開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大死一番以後再重新發大悲心,借假修真,又「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但是心情不一樣。
這三個階段缺一個都不可以,你用一種比較超然的心態,來面對你的人生,你不否定,但是也不執著,叫作「即空、即假、即中」。你能夠保持這樣的心態來念佛,你的佛號絕對不會受外在環境的干擾。當然你會覺得好像很生疏,所以你要訓練自己,這是你唯一的路,「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你只有這條路可以走,沒有其他的路了。
我們佛法是重視「覺悟」的,你強忍是沒有用的,佛法對外境的解脫不是勉強的,強忍你不會持久的。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修行之路為什麼很困難
淨界法師
修行為什麼很困難?因為它不只處理今生的問題,連過去的問題都要處理,無一遺漏。你累生累世乃至無量劫所做的事,都鉅細靡遺記錄在阿賴耶識當中,而你今生都要承當。
所以為什麼修習佛法要三大阿僧祇劫?因為我們輪迴已久、無量劫來做了太多事情,所累積的善惡業,都存在阿賴耶識當中,無法處理。這怎麼辦呢?「驀地放下,則一切法了不可得!」
在佛法的修學當中,「真」、「妄」勢不兩立,念佛的善根跟煩惱的惡習是互相對立的,互不相容,如果並存就是真妄交攻。
當然,如果我們隨順過去的習慣,不力求改變,也就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因為你沒有抗拒過去的你;但是,一旦你開始覺照、想要趨向光明、試著憶念佛陀的時候,阿賴耶識中過去的罪業會開始障礙你 、煩惱也隨之干擾你、使你抗拒改變,這是我們每一個人修行所要面對的問題。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經常會覺得心中有善根,但是也有煩惱,因為前生的你累積了很多障道的因緣,造了很多這方面的惡因。但是今天的我想要修學,該怎麼辦呢?對治,你肯定無法做到!
古德說我們念佛的善根叫作生疏的境界,而在過去雜染的因緣當中,貪瞋癡的煩惱卻是熟悉的境界,所以兩相抗拒,很明顯是不自量力。那該怎麼辦呢?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那就是不抗拒,只要做到這四個字「驀地放下」。
我們要避免「過去的我」干擾「今生的我」,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般若的智慧來化解,而不是跟它對立硬拚。「照見五蘊皆空」,你用「我空、法空」的智慧去照了它,你甚至可以覺照這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為什麼我有貪瞋癡的煩惱?「你從什麼地方來?」
煩惱是沒有實體的東西,它最大的天敵就是偽裝被你看透。因為,它是一個虛妄的假相,怎麼經得起你探詢答案呢!它要的正是你順從它的因緣去走。
《禪淨雙修》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淨界法師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如何正確地看待我們今生的生命」,你一定要對這種一時的個體生命保持不迷、不取、不動。我講實在話,你真實地放下身心世界,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摩尼寶珠。
有一位法王,他講出一個很好的譬喻,這個譬喻你要好好地去參透:
「一個小孩子他一哭的時候,你拿給他一個小麵包;如果他繼續哭,你拿給他一個蛋糕;再哭,你拿一個珍寶給他;如果他又不要,那你只好把摩尼寶珠給他。」
這句話諸位聽得懂嗎?聽不懂?正常!「我們太容易滿足現狀。」佛法就是那個大人,我們修佛法就是那個小孩子。我們每一個人從三寶門中走過去,有些人得到人天福報,有些人得到二乘的涅槃,有些人得到無上菩提。
你要能夠真正地放下,你才能夠得到最圓滿的東西,如果你緊緊地執著你的身心世界,你就很容易滿足,佛陀給你一個麵包,你就要了,那後面的摩尼寶珠,你就沒有了。這意思你們懂嗎?
你說:我把五陰身心放下了,那我什麼都沒有了。不對!「佛性會報答你!」你試試看把你的身心世界放下,即便你今生的身心世界非常的快樂,你也把它放下。因為它會對你產生干擾,它會讓你產生錯亂,會障礙你往生的!
也許你會認為:我前生修得不錯,我佈施有福報,我又持戒得尊貴身,我又忍辱成莊嚴,我什麼安樂都具足了。你說:我應該去受用。沒錯!你有權利受用你的今生,但是你過分執著的時候,你會破壞你的來生,問題在這裡。
如果你把今生的快樂福報放下,你來生會更殊勝,那是究竟的解脫;如果你今生一直往這個方面去追求,你以後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它是刀刃上的蜂蜜,在你享受快樂的過程當中,會讓你放逸產生顛倒。所以你如何去面對你的五陰身心,心態很重要。
我希望我們在念佛的過程當中,你能夠放下娑婆世界,你才能真實的一心歸命、通身靠倒。「一心歸命」是有智慧的成份在裡面,不是一時的衝動。
你要很正確地去觀察你的人生,你才能夠很真誠地跪在「阿彌陀佛」面前,把你整個身心世界融入阿彌陀佛的本願當中,這跟你的智慧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一般人念佛沒有真正融入「阿彌陀佛本願」當中,因為你眼前的因緣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你沒有看到人生的真相。如果你看到人生的真相,你會覺得這個東西不是我要的,這個糖果有什麼好吃,後面有更好的東西等著你。
當然你要能夠放下,你必須要學習智慧,它只是一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就算你現在不放下,你死亡的時候你還得放下,但是那時候要放下,來不及了,太晚了!
在你死亡到來之前,就要養成一種放下的習慣,你還有機會,否則等到臨終時,你就沒有機會了,你還得再繼續輪迴。因為你執著它,你會啟動十二因緣的「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你就順著十二因緣而走;你一定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循著這個道理逆向操作,這時候你的智慧扮演重要的角色。
總之,大家好好去體會「放下」的好處在哪裡!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們的業力
淨界法師
在祖師大德的判教當中,把我們整個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個是安樂道,第二個是解脫道,第三個是菩提道。我們前面講到人乘跟天乘,它主要的重點是修學安樂道。安樂道的重點,主要是一種業力的改造,就是我們過去生在流轉當中,由於一念煩惱的活動,造了很多殺盜婬妄的罪業。這個罪業它有兩種過失:
第一個,讓我們今生躁動不安。你想要去靜坐,想要聽經,你的身心就覺得躁動不安,這個是罪業在活動,它就會有一種躁動相。那也就是說,罪業在我們身心活動的時候,它會障我們的道。
第二個,在臨終,這個罪業表現出來的時候,就會讓我們失去正念,因為它痛苦的逼迫太強烈。
所以,我們必須在人天乘的時候,要做兩件事情:
第一個,是勤修懺悔;第二個,嚴持四重。勤修懺悔,是針對過去已經造的罪業,透過我們一次又一次的發露懺悔、立誓改過,使令這個業的勢力慢慢地破壞掉,沉澱下來。就是說雖然它還在,但起碼它不是一個強大的增長業,這個是第一個,針對過去的懺悔。第二個,針對未來的防護,我們一定要遵守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的這四種根本戒。因為你再犯的時候,你前面的懺悔全部沒有效果了。因為一個業沉澱下來以後,你只要再造作一次,它又會把過去的業重新激發起來。所以你前面辛苦的懺悔,一百天、兩百天、三百天的懺悔,甚至於見到好相,可能會因為你一次的犯錯前功盡棄。所以,懺悔以後,你對未來的嚴加防護也很重要,就是這四根本重戒一定要把它防護住。
那麼,透過前面人天乘的勤修懺悔、嚴持四重,我們的身心世界就會產生變化。你會感到身心相對比較安樂一點,比較自在一點,你不會覺得經常有一種莫名的壓力、莫名的業力在干擾你。你今生在修行當中,會比較輕鬆自在;在臨終的時候,你也會在一種比較安穩的環境之下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造我們的業力,把罪業的勢力降到最低,把善業的勢力慢慢地增長。這是在人天乘的一個修學重點,就是改造業力,但這個還不是往生的一個主要內涵。
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到往生的一個正念的主軸思想,從這個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開始告訴我們怎麼樣培養正念。前面的改造業力,它也只算是一種前方便。正式的修行,你正式從一個好人而轉換成一個道人,就從現在開始了,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因為你在修安樂道的時候,你的思想沒有太多改變,你喜歡吃什麼,喜歡去哪裡玩,完全沒有障礙。你只要不犯四根本重戒,在安樂道當中,是可以跟著你過去的習氣去走。
但是,到了解脫道,就是聲聞乘以後,你開始面對自己的煩惱習氣了,它不只是向外的改造業力,它是開始調伏我們無量劫來所留下的煩惱,就是從一種業力的修學而提陞到一種正念的修學,也就是你開始變成一個修道人。
修行這條路沒人能夠代替我們走
印度北方有一個叫做舍衛城的都市,佛陀有一個供大眾內觀及聽聞其說法的中心。有一位年輕人每個晚上都會來聽佛陀說法,如此過了好多年,年輕人卻從未將佛陀的教導付諸實行。
數年後的某個晚上,年輕人提早到了,發現只有佛陀一個人,便走向佛陀說:「佛陀,我心中常常生起一個疑問!」
「哦?在法的道路上是不應該有任何疑問的,讓我們來理清它們吧,你的問題是什麼呢?」
「佛陀,這麼多年來,我一直來您的內觀中心。我注意到在您的周圍,有許多出家的比丘、比丘尼,還有為數更多的在家居士,或男、或女。其中一些人已經持續地來您這兒好幾年了。我可以看出,有些人已經確實達到了最終的階段;相當明顯地,他們已全然解脫了。我也看到有些人的生活確實獲得改善,雖然我不能說他們已完全地解脫,他們活得比以前好。但是佛陀啊!我也看到很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還是跟以前一樣,有些時候他們甚至更糟,他們一點都沒有改變,或者是他們並沒有變好。為什麼會這樣呢,佛陀?人們來見您這樣一位偉大、全然覺悟、如此有力量又慈悲的人,您為什麼不用您的法力與慈悲,讓他們全都解脫呢?」
佛陀微笑著說:「年輕人啊!你住哪兒?你打哪兒來的啊?」
「佛陀,我住在舍衛城,就是這憍薩羅國的首府。」
「是啊,可是你的樣子看起來不像是舍衛城的人。你的故鄉在哪兒啊?」
「佛陀,我從一個叫王舍城的都市來的,是摩揭陀國的首府。我在幾年前來到舍衛城定居。」
「那你是不是斷絕了所有與王舍城的聯繫呢?」
「沒有,佛陀,我在那裡還有親友,而且也還有生意往來。」
「那麼你一定要時常往來舍衛城與王舍城之間了?」
「是的,佛陀,我一年要到王舍城好幾次,然後再回到舍衛城來。」
「既然你已經往返舍衛城與王舍城之間許多趟了,你應該很清楚這條路了吧?」
「是啊,佛陀,我非常清楚這條路,甚至可以說,即使蒙上我的眼睛,我一樣可以找到去王舍城的路,因為我已經不知走了多少次了。」
「那麼那些非常了解你的朋友,他們一定知道你來舍衛城,然後定居在此地吧?他們也一定知道你經常往返於王舍城,而且你也非常熟悉從這兒到王舍城的路吧?」
「是啊,佛陀,所有和我走得比較近的人都知道,我常去王舍城,而且也非常熟悉那條路。」
「那麼一定有人會來向你請教到王舍城的路,你會不會隱瞞一些不說,或是會解釋清楚呢?」
「有什麼好隱瞞的呢,佛陀?我會盡我所知告訴他們:你們要先往東走到波羅捺斯城,然後繼續往前走到菩提伽耶,然後就到了王舍城。我會非常明白地告訴他們,佛陀!」
「那麼你給了他們詳細的解釋之後,所有這些人是否都到達了王舍城呢?」
「那怎麼可能呢,佛陀?只有那些從頭到尾走完全程的人,才能到達王舍城。」
「這就是我想向你解釋的啊,年輕人!人們來見我,因為他們知道,我已經走過從此岸到涅槃的道路,所以對這條路線非常熟悉」。他們來問我:‘什麼是通往涅槃,通往解脫的道路’而我有什麼好隱瞞的呢?我很清楚地跟他們解釋:‘就是這條路。’如果有的只是點點頭說:‘說得好,說得好,真是一條正道’,可是一步也不踏上這條路:‘真是一條絕妙的正道啊,’可是不費勁去走完這條路。那麼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到達最終的目標呢?」
「我不會把人扛在我的肩上,帶他到最終的目標。沒有任何人能把人扛在肩上背到最終目標。基於愛與慈悲。他頂多會說:‘就是這條路,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你也這樣做,也這樣走,你就能達最終的目標’。但是每一個人都得自己走,自己走這正道上的每一步路。如果你往前一步,你就接近目標一步:如果往前走一百步,就接近目標一百步;如果走完了全程,就到達了最終的目標。你得自己走這條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