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說: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積功累德你的後代……

不管你學不學佛,首先都要認命。你先承認自己的命,命就是業力,承認過去的業力,然後你再去改變它。

有的人智慧很大,但福報不一定大。有的人沒多少文化,卻能當老闆,這就是福報大小的差別。

命運是靠心來改,心太狹隘,太自私,命運就不好。心量大一些,多利益苦難眾生,這時你命運改的就比較快了。

佛法是讓人富貴的方法。要富貴,首先要心靈富貴起來,自己做個富有的人,能幫助別人的人,而不是向別人乞討,想去占別人便宜的人。

占到了別人便宜,就損了自己福報,結果就是越來越貧窮。相反,我們內心越富貴,越布施時,外在的也會越來越富貴。

佛說:一個人命里的財富並不只是金錢,命里還有著許多無形的善財,這些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

這些善財越積累,人就會越富貴,福報也就會越多。

佛說: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這是真正明了感應之道,才能夠說得出來。


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行善積德,福祿子孫

我們是否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人能升官發財,那是他祖上積德了」;「哪家子孫這麼出息,真是祖宗有德」?事實的確如此。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的老人,甚至祖祖輩輩的先人,有沒有行善積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現如今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在奮鬥,想為後代子孫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為後代留下財富。很多人一心只想著財富,卻從未想過孩子是否有這個福氣去享受這個財富。如果先人常發善心,積德行善,留下這善心的延續,那後代自會得到福報,財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祖輩有德,福澤子孫「。

積德無需人見

學佛之人常常勸說作惡之人「就當為子孫積點德吧「。為子孫留下能夠世代相傳承負的陰德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無論行善還是作惡,都會有相應的果報。陰德就是善的種子,只要常發善心,做善事,將來定會收穫善的果報。司馬光家訓裡面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意思是:別墅財產留給子孫,他們未必能守住;把書給他們,他們也未必能讀,不如布施行善,多積陰德,子孫才能長久地受到我們護佑啊。這是真智慧。

行善自有天知

如何行善積德吶?慈慧這裡就給各位同修舉六個方向。一: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二:救人性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三:興建大利,齊心協力共建公共事業;四:戒殺放生,一切善法中,放生功德最大;五:發心供養,供養佛法僧;六:行善布施,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

修善積德,既為自己創造善因善緣、獲福滅罪的機會,也為子孫積累福報。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都是在積陰德。發善布施一次,都會被佛菩薩記住的,隨喜讚嘆一次,功德簿上就會留下您的名字!

願各位同修多行善布施,積下善德,留下善願!為自己增福添壽,也是為子孫後代積德!增福氣!增智慧!


給子孫一定要留德,千萬不要留金錢

賺錢來養兒女,讓兒女有一些恆產,將來生活比較無憂無慮,這是天下父母心,但方向完全錯誤。孩子有福德,日後衣食無憂,孩子沒有福德,留再多的錢給他都害了他,所以留福德給子孫是最重要的。

即使現在有一百萬、兩百萬、幾百萬,更重要的是拿去布施,這樣就是留德給他了,所謂“富不過三代”,所以重點不是留房子、財產給兒女,而是把這些拿去救濟貧困,甚至供奉三寶。所以,退休之後,正好為你的兒女累積功德財,這樣的話,他們現世福報能夠保持得住,沒有的福報,也會因此培植。

這一點大家觀察社會的現況就知道,富過三代的往往不是留有形的恆產給兒孫,而是留無形的功德,這才是最實際的。

所謂“道德”“福德”,福德是果,道德就是因,有了“道”往往就有“福”這個果,而道德的實際展現就是對人恩慈體貼,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不為非作歹……等等,這個才是最實在的。

古人說:“修德獲報,作善降祥。要好兒孫,只要積德,不要積財。”最近在《人間福報》看到星雲大師引用的一句話:“人間道德無價寶,比山比岳萬倍高。”所以,我們留給子孫一定要留德,不要留金錢,留金錢是最愚痴的,留德才是有智慧的。

金錢,只要留一些讓兒女夠成家立業就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其他的金錢,就用來做功德,這樣你好他也好,子子孫孫都好。所以,如果有兩棟房屋,就把一棟布施出去,自己有百萬家產,百分之八、九十要把它布施出去,這是最實際的,永遠都在我們身上,不會遺失、不會被偷。

古人說:“不輕財,不能為善;不好義,不知積德。”又說:“非積德,不能生聰慧之兒。”財之為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傳與子孫,無一不敗。故有智慧之人,當趁有權在手,有錢可施時,廣作利人利物功德,使個個金錢造成未來勝福。

佛說:“世間之財,五家共有;水能漂沒之,火能燒毀之,盜賊能劫掠之,官吏能沒收之,不肖兒孫能消散之,故稱不堅之財。”唯用以濟世利人,才能增長福德,而庇蔭子子孫孫。

我們生下這個孩子,是要讓他解脫,還是要讓他造罪、造業,繼續輪迴、受苦受難?這點很重要。如果生下孩子沒辦法讓他解脫,那就不要生,因為人身難得,而要脫離六道輪迴,如果不等到做人,完全沒有機會;好不容易得人身了,又不懂得解脫或沒辦法解脫,等於入寶山空手而回;好不容易,他很有福報出生在學佛的家庭,我們卻不能讓他學佛解脫,這樣是我們愧欠他,他不能解脫的話,孫子呢?曾孫呢?玄孫呢?子子孫孫呢?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引導他來跟我們同見同信同行同生極樂世界。最好是我們子子孫孫的生死輪迴,就到我們孩子這一代就好了,不要再輪迴下去了。

所以,人一定要求解脫、求往生。我們最親愛的就是先生、太太、兒女,我們都想解脫了,如果沒有讓他們了解這個觀念的話,那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愛心不是真正的愛心。

真正愛他就必須要給他最好的,就是淨土法門──念佛往生的解脫之道。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後人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李鴻章和盛宣懷兩人都是清朝末期的風雲人物,一個號稱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另一個則被譽爲“中國實業之父”。這兩人在近代歷史上,各自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李鴻章能夠馳聘官場數十年,離不開盛宣懷在經濟上的支持。盛宣懷能夠縱橫商場鬥敗胡雪巖,也離不開李鴻章的暗中扶持,他們兩人可以說是互爲倚重。

李鴻章和盛宣懷去世前,都給子孫留下了鉅額財富,但是他們所留下的龐大財富,不但沒能讓子孫永享榮華富貴,反而造成了子孫們的悽慘結局。這可能也正應了“富不過三代”的那句老話,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留財不如留德,哪怕留給子孫的錢財再多,若是子孫無德也難以守住家業。

李鴻章先後當過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等要職,在官場可謂是春風得意,同時也給家族積累了龐大的財富。正所謂“宰相合肥天下瘦”,李氏家族的財富由此可見一斑。在李鴻章去世之後,他給自己選擇了薄葬,連墓中陪葬的兩塊“大金磚”,實際上都是黃銅鑄成的冒牌貨。他的所有財富,最終都留給了子女。

在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這一代,因爲他們都在朝廷做官,尚能維持家業。而且,李經方等人從小都是由父親李鴻章一手調教,在李鴻章的嚴格教育之下,還算是有所成就。雖然不能使李家更進一步,但是至少可以守住家族產業。可是到了李鴻章孫子李子嘉、李厚甫這一輩,因爲從小缺少長輩管教,使得他們在短短十數年就敗光了祖上傳下來的龐大家產。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的後人用一生的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以李子嘉爲例,他的父親是李經方,母親則是一位英國女子。李經方對這個混血兒子非常疼愛,在李子嘉十幾歲的時候,就分給他一筆龐大財產。可是這筆巨大財產並沒有給李子嘉帶來幸福,反而造成了李子嘉的悲慘結局。

李經方從小就比較疼愛這個兒子,所以在分配財產的時候也是非常大方。他把李氏家族在含山縣的1.3萬畝租田全部分給了李子嘉,然後還分了一片巨大的山場給兒子,供兒子在閒暇的時候打獵用。李子嘉從小在上海長大,有時候總要回上海小住一段時間,於是李經方又把上海定盤路定儀村42號的一座三層洋房分給了兒子。就這還不算,李子嘉的母親每個月還委託銀行固定支給兒子一筆500大洋的生活費。

李子嘉分到的財產,如果正常花銷的話,可能幾輩子都花不完。可是這麼一筆龐大財產,李子嘉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敗光了。

李子嘉起初是在上海生活的,但是在上海的時候,經常會受到父母的約束,於是李子嘉就乾脆一個人搬到了蕪湖居住。自從搬到蕪湖之後,無人管教的李子嘉就開啓了瘋狂的敗家模式。他經常流連於青樓酒肆,還娶了一位風塵女子爲妾。後來因爲染上了梅毒,青樓酒肆去不成了之後,他又開始沉迷於賭博之中。

在所有的敗家行爲中,賭博無疑是最敗家的行徑。李子嘉當時身上並沒有多少現金,每個月只能在銀行支出500大洋的花銷。雖然他有大片的良田和山場,可是一時之間卻換不成現錢。可是李子嘉的賭癮非常大,500塊大洋輸光了之後,就用田契、山場做抵押,沒幾年的功夫就把1.3萬畝良田和山場給輸了個精光。上海的那棟洋房,也被他賤賣用來抵債。在輸光家產之後,他重金娶來的那位姨太太也下落不明瞭。

李子嘉的一生狂嫖濫賭,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敗光了這筆龐大家產。在輸光了所有家產之後,李子嘉只好去找哥哥李厚甫求助。可是此時的李厚甫也愛莫能助,他連自己的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證,哪裏還有能力幫助弟弟?李厚甫的家產也早就被他敗光了,他在敗光家產之後經常和盛恩頤一起在街上溜達,連一張逛公園的門票都買不起。

這個盛恩頤就是盛宣懷的第四個兒子,盛宣懷在去世的時候也給這個兒子分了一筆龐大的家產。可是盛恩頤也是一個敗家子,非常的嗜賭,曾經一晚上就輸光一百多棟洋房。他晚年的時候窮困潦倒淪落爲乞丐,連個安身之處都沒有,最後死在了當年輸掉的房子的門房裏,結局可以說是萬分悲慘。

回過頭再來說說李子嘉。李子嘉在求助李厚甫無望之後,突然想起當年發達之時,曾經借給左巨生十石大米,於是就跑去找左巨生討要。希望左巨生能夠歸還這十石大米,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這個左巨生,當年家世也非常的顯赫,他的祖父就是和李鴻章鬥了一輩子的左宗棠。左宗棠在去世的時候,也給左家子孫留了不少家產,左巨生當年也是出了名的公子哥,每次出行都是前呼後擁。可是左巨生和李子嘉一樣,也是沒多久就把自己分到的家產敗光了,最後從老家湖南流落到了蕪湖苦挨。

李子嘉向左巨生討要這十石大米,左巨生當然沒有能力償還,最後只好跟李子嘉說“你到我家來,咱倆一起過吧”。左巨生住的房子,還是他妻子當年留下的嫁妝,幸虧左巨生沒權利賣掉這棟房子,不然這座房子也早被他賣掉了。要真被賣掉的話,這兩個人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了。

就這樣,李子嘉和左巨生這兩個當年的花花公子,只能住在這座破房子裏苦捱日子。原本這座房子並不破,可是左巨生今天拆這個部件去賣,明天拆那個部件去賣,好好的一座房子就這樣拆的千瘡百孔。兩個人大冬天的,也只能以稀粥充飢。後來有一天,李子嘉實在忍不住了,就跳進陶塘自殺,結果又被好心人給救回來了。

李子嘉好不容易纔鼓起自殺的勇氣,結果不但沒能自殺成功,反而染上了風寒。左巨生一個公子哥,從來都沒有照顧過人,所以也無法照料身患重病的李子嘉。甚至在李子嘉高燒的時候,左巨生還高興地拍手說:“燒起來好,燒起來就不冷了。”因爲無錢醫治,又沒有人照料,沒過多久李子嘉就病死了。

李子嘉出生於1910年,去世的時候是1953年,只活了短短43歲。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享盡了榮華富貴,也受盡了人間苦楚。李用張是李子嘉的姑表親,他在談起李子嘉之死時,曾經感慨地說“世人不要積財留給兒孫,要積德留給兒孫纔是”,這句話無疑是非常有道理的。

當年林則徐也曾經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林則徐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意味深長,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學。確實,如果子孫有本事的話,錢他們可以自己去掙。如果子孫沒本事的話,留給他們再多的錢早晚也會被敗光。從這一點上來說,林則徐比李鴻章要看得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