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剛劍(智劍、慧刀)

【佛光大辭典】

梵語 khadga。音譯作朅伽。又作金剛劍。喻指清淨之智慧。即因清淨智慧可斷除煩惱之縛絆,猶如利劍般銳利,故有此稱。曇無讖所譯金光明經卷五空品即謂,以智慧之刀,斷裂煩惱之網,觀五陰舍宅悉皆空寂,而證無上道。

在密教,智劍多用於諸尊之三昧耶形。劍有利劍、寶劍二種,尖端銳利者為利劍,而呈寶珠之圓形者為寶劍。胎藏界虛空藏院之虛空藏菩薩及遍知院大勇猛菩薩,均手持寶劍。利劍有降伏四魔之德,故亦稱降魔劍;金剛界之金剛利菩薩、胎藏界之文殊菩薩及不動明王等所持之劍,皆為降魔劍。又據大日經具緣品所載,不動明王所持之劍,稱為慧刀,即以「慧刀」稱呼利劍。 p5031

==================================

金剛劍的梵語是 "khadga",音譯作 "朅伽",喻指清淨之智慧。即因清淨智慧可斷除煩惱、無明和生死之結縛,猶如利劍般銳利能切斷東西一樣,故有此稱。

在金剛乘,智慧劍多用於諸尊之三昧耶形。劍有 "寶劍"、 "利劍"二種,尖端銳利者為 "利"劍,而呈寶珠之圓形者為 "寶"劍。胎藏界虛空藏院之虛空藏菩薩及遍知院大勇猛菩薩,均手持"寶"劍。金剛界之金剛利菩薩、胎藏界之文殊菩薩及不動明王等所持之劍,皆為"利"劍,即金剛劍,亦名降魔劍。其手柄為一金剛杵(五鈷、七鈷、九鈷不等,看需要而定),劍身鋒利,劍尖則有智慧火焰噴出;金剛劍亦有文殊劍、普賢劍、準提劍、明王劍、...。

要想出離苦海,一定要"看破、放下";若有真正的智慧,說看破立即看破,說放下就放下,以智慧之劍,一劍就斬斷煩惱、情絲業繩、...,如此才能獲得自在與解脫。因為你沒有智慧,便自然沒有智慧劍,所以就斬不斷。

煩惱的干擾,能令心情打結,造成四大的不調,甚至因煩惱太熾盛而引發不平衡,導致種種併發症或癌症;這都是起源於貪、嗔、癡三毒的毒害。所以為人者,不能不認識煩惱敵人為何物,當它出現時,應該用正法「智慧劍」來對治。要知道,據經典所說,純屬業力所感的疾病有四百多種,而煩惱引發的病魔有八萬四千種,此外還有外在因緣三百六十種的危害。這好比是:車禍死亡、意外死亡、獅子老虎猛獸噬食、瓦斯(gas)外溢斃命、水災、火災、颱風、龍捲風、地震、戰爭等大型的危難。至於一隻小小的虎頭蜂刺、白紋伊蚊、肉眼看不見之沙士(SARS)細菌等、都可以取人性命 …。死的因緣難道不是多到可以將我們團團包圍住了嗎?而"死緣"幾乎每一剎那都在虎視眈眈,奪取人命,這就是古訓:「安住死緣中,如燈處風內」之說了。

==================================

從佛經中,我們可閱讀到有關智慧劍(金剛劍)的資料:

【金光明經】卷五空品謂:「以智慧之刀,斷裂煩惱之網,觀五陰舍宅悉皆空寂,而證無上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八(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靜慮波羅
蜜多品第九之一云:「安處不動猶若金剛。以智慧劍斬煩惱賊。破生死軍
摧伏魔怨。荷負一切令諸眾生皆得解脫。」

【維摩詰經】說:「以智慧劍,破煩惱賊。」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
               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云:「...。 復次光聚王,又如持明人善修瑜伽悉地法門,於祕密五種縛中而受繫縛。隨所作法不越三昧,是人以一大明句力,悉能斷除彼一切縛,而獲安住祕密行門,雖在繫縛中常不離三昧。具善巧方便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五欲境中嬉戲順行,隨其所作不壞正行。是菩薩以一智慧明力,悉能清淨一切染法,於一切智心而能安住。雖受五欲樂,常生梵天界。光聚王,又如世間善用劍者,於其劍法巧妙精熟。是人一時隱覆利劍,獨行曠野險難之處,於其中路忽見一人,單己無伴復無器仗。時用劍人見彼人已,生悲愍心即相附近,而謂言曰:『汝今獨行一無伴侶,又無器仗,將何護身?汝今同我隨其所往,終不令汝有所闕失。若忽值遇盜賊等事,我當為汝作大救護。』言已同行,於其中路忽逢賊眾,時同行人不知此人先隱利劍,見是賊已即生怖畏。時用劍人發勇猛心無所怯懼,即出其劍與彼賊眾而共鬥敵。時彼賊眾皆悉斷命,其用劍人自護身已,復能防護彼同行者,咸得安隱過斯險難。具善巧方便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而能具足種種方便執智慧劍,雖於五欲境嬉戲順行,終不暫令身根起放逸事,能為身根作大防護。設於異時遇煩惱魔,菩薩亦復無所動轉,被精進鎧不生怖畏,以智慧劍斷煩惱網,悉令清淨。」

佛門金剛劍

在藏傳佛教中,觀音、文殊與金剛手菩薩,是分別代表大悲、大智、大力的三大菩薩。由於覺悟成佛的關鍵在於智慧,所以,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對所有修行者而言相當重要。

文殊菩薩是三世一切諸佛智慧的總相,雙手均拈蓮花當胸轉法輪印,左肩上蓮花放有經書、右肩上蓮花豎立智慧劍,象徵智慧由諸經中獲得,並以智慧劍斬斷諸煩惱與執著。故常持誦文殊咒,可以增長智慧,辯才無礙,記憶堅固。

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乘坐著虎虎生威的獅子,來喚醒貪嗔癡的芸芸眾生;其另一形相是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象徵智慧與慈悲,而右手握智慧劍,即象徵要將出生之智慧來形成一把金剛劍,斬斷煩惱魔軍。因此,【佛遺教經】云:「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所以,有智慧才能斬斷煩惱的荊棘,建設心靈的殿堂。

原本已經成佛的文殊菩薩,因為不忍心見到眾生陷於煩惱、輪迴之苦,所以又重回凡間來引渡眾生,並自願退居作佛陀的弟子,幫助佛陀弘揚佛法。傳說:曾有五百位菩薩,因為見到自己以往所犯下的罪業,心中產生懊悔與害怕不能修成正果!文殊菩薩見狀,便拿起手中的劍作勢要殺死佛陀以破除他們心中的執念(不能修成正果),使這五百位菩薩當下頓悟,這就是智慧劍的典故。

修持文殊咒可得大智慧,在世間法來說,不僅可求取聰明才智,來保佑自己求學、考試能夠順利;出世間則可以破除煩惱與障礙。其實,文殊菩薩最可貴的不僅止於世俗的才學而已,而是智慧的力量,可以讓人身處凡塵中,卻不受無明的煩惱所苦,還可以運用般若大智慧,引導眾生不再隨著業報輪迴。

在黑文殊儀軌中,黑文殊現極忿怒相,一面二臂,右手持火燄智慧劍,高舉空中, "滅" 盡作障諸魔。

除了文殊劍,準提菩薩十八手中亦有一手持劍,亦具有斬妖除魔的功能,即是持金剛劍;但最主要的還是斬除無明惑根。

文殊劍和普賢劍各有不同作用,文殊劍在於鑑定正邪判教真偽,普賢劍多用於斬除邪法,而準提劍是指無形的智慧,重點是用於「判斷黑白是非」,以及執行智慧的準則,三者雖然同理(金剛劍/智慧劍),但實行時各自不同。

簡單地說,文殊劍和普賢劍多用於深入前世之因,準提劍則多用於現世之果,因此能讓眾生嘗試到現世之苦與樂,逐步的悠游於深廣的法性之中。

再者,準提菩薩的「無形劍」,在於能斷惑起信(是發菩提心的基本要義),能令眾生當下的反應是明白本法(準提法)、佛法、密法成熟與否。無形劍也許只容瞬間的喘息,就必須立刻做出影響 "此生與來世" 長遠的決策,絕不差錯,非常厲害。

最後,談談不動明王,祂是大日如來之化身或使者,八大明王之一,手持的也是金剛劍。

【大日經】具緣品所載,不動明王所持之劍,稱為慧刀,即以「慧刀」稱呼利劍;此利劍有降伏四魔之德。

【佛說俱利伽羅大龍勝外道伏陀羅尼經】大正大藏二十一冊第1206: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爾時,寶幢陀羅尼菩薩白佛言:「俱利伽羅大龍,以何因緣,吞飲利劍,及以四足被繞?佛告寶幢陀羅尼菩薩言:「昔色究竟天魔醯首羅知勝城,無動明王與外道論,共致種種神變成智,時無動明王變成智火之劍。時有九十五種外道,其首人名智達,又成智火劍,時無動明王智火大劍,變成俱利伽羅大龍有四支 ─── 降三世、軍茶利、琰魔都伽、金剛夜叉等四大明王也。頸王有蓮名智火含(吽),字俱利伽羅,高十萬由旬也,從口出氣,如二萬億雷一時鳴,聞之外道魔王,捨惡疑邪執。」

不動明王之明王劍又名俱利伽羅智龍火劍;俱利伽羅,譯作黑色之龍。此劍是 "以龍纏劍" 之形,為不動明王之三昧耶形。

佛門金剛劍


佛教的手印--寶劍手

佛門金剛劍

劍,原為制敵之利器,佛法可制服眾生煩惱魔軍,猶如劍可制敵一般。因此劍梵語khadga,音譯朅伽,又作金剛劍、智劍,比喻為清淨的智慧。因清淨智慧可斷除煩惱的縛絆,猶如利劍般銳利。另外,《維摩詰經》也記載:「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可知智慧能斷除一切煩惱魔障,故稱之智慧劍。

千手觀音除了表示修證圓通,現眾多妙容之外,其千手的持物均各有深切涵義,或表示菩薩能利益三界眾生,或表示能醫治一切患苦縈身,或表示能滿足一切願望,而令眾生平安、圓滿、無礙等等,《千手經》曰:「若為降伏一切魍魎鬼神者,當於寶劍手。」意指能降伏一切鬼神之意。

一般而言,劍分為利劍、寶劍二種。尖端銳利者為利劍,而呈寶珠圓形者為寶劍;虛空藏菩薩以及大勇猛菩薩,均手持寶劍。利劍又有降伏四魔之德,故亦稱降魔劍,如金剛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及不動明王等,所持之劍皆為降魔劍。《大日經‧具緣品》記載,不動明王所持劍為慧刀,因此又以「慧刀」稱呼利劍。

歷代的佛教禪師多以般若利劍之喻,斬破求道者的一切執著。在《般舟讚》亦云:「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因為稱念聖號,心得到清淨,不再造業,因此有此一說。


殺人刀活人劍

禪林用語。指殺活自在之方法。

即以刀劍比喻師家指導學人之自由權巧運作之方法。

於禪宗,師家接化學人時,用強奪、不許之方式,喻為殺人刀;給與、允容之方式,則喻為活人劍。

不偏於任何一方,而能自由運用之方法,即稱為殺人刀活人劍。

碧巖錄第十二則垂示(大四八‧一五二下):「殺人刀、活人劍,乃上古之風規,亦今時之樞要。若論殺也,不傷一毫;若論活也,喪身失命。」 p4655


禪師的兩把劍~殺人刀活人劍

韓國近代有位慧月禪師,是鏡虛禪師的弟子,他常說:「我有兩把劍,一把是殺人劍,另一把是可以讓人重生的活人劍。」這話傳到一位日本將軍的耳裡,他打算去會一會禪師,看他有何能耐。

一見面,這位將軍就抽出長劍,指著慧月禪師說:「聽說你有兩把劍,一把是殺人的,一把是活人的,一個出家人怎麼會有劍呢?請把劍拿出來給我看吧!否則,我就用手中的這把劍把你殺掉。」

慧月禪師聽了,神色自若地說:「您想欣賞我的劍?可以啊!」

將軍不耐煩地大喝:「那就快拿出來!」

這時,慧月禪師忽然向將軍身後一指,說:「它就在您背後,請看吧!」

等將軍一回頭,慧月禪師立刻揮拳把這位日本將軍打倒在地,然後說:「這就是我的殺人劍,您已經死了!」

將軍一臉驚訝地慢慢站起身來,拍拍身上的塵土,心想,自己一生征戰無數,今天竟然會被一個出家人所擊倒,不禁深為慧月禪師的勇氣及定力所折服,於是恭敬地向禪師禮拜。

禪師哈哈大笑,說:「將軍,您看到了嗎?現在這一把就是我的活人劍。」

慧月禪師先以殺人劍斬斷將軍的傲慢及妄念分別,接著以活人劍開啟了將軍本具的佛性,使他在一念之間,由惡轉善,由迷轉悟。

對禪者而言,在大事未明時是「迷」,與死人沒什麼兩樣,要等到「悟」了以後,才可以算是一個活人。在這過程中,必須歷經千生萬死,正所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不經大死一番的淬煉,如何能激發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悟境?

禪門常以「殺人刀」與「活人劍」來接引學人,這其實是一體兩面的運用,究竟殺了什麼?活了什麼?這當中的一生一死,正如《碧巖錄》所云:「若論殺也,不傷一毫;若論活也,喪身失命。」吾人能會意否?


揮舞智慧之劍

聖嚴法師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是心的作用,摧毀了你的法財與功德,若是心不去分別與評判,你就會馬上進入無生法門。盡量讓自己的心不動,心一旦開始動,你就迷失了。一旦你的心動了或是去追求,就已經開始為失去而受苦。

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時,遇到了梁武帝。梁武帝告訴他,自己如何地贊助與護持佛教,他自誇地說自己蓋了多少寺院、捐了多少銀子給僧團,然後問達摩祖師,他獲得了多少功德,但是達摩祖師告訴他,他完全沒有功德。

這裡所提的功德,指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功德,沒有執著的成分。如果你的心動了,執著於自己的行為,就不會獲得任何功德。梁武帝並沒有累積如永嘉禪師所描述的那種功德,因為他的行為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他的功德是由有漏的身、口、意所造作,仍然被執著和無常所控制。清淨的功德,來自解脫和絕對的智慧。

法財有時候被解釋為五種功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禪者見性時,根本智會顯現,但這不能幫助眾生,他還需要無漏的後得智。

法財並不是世間的財富,世間的財富是有形的、有漏的,或是執著的,也是無常的。世間的財富最後還是會離開你,像是被偷、人為的損壞、自然的毀壞,還有上千種災禍。但是沒有任何事物,包括時間、任何自然力量或任何人可以拿走你的法財。然而,假如你的心動了,法財就會減少。同樣地,一旦完全停止分別,你的心會變得清淨,你將體驗到無心,並且進入了禪門──你將了悟超越生死的無生智。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維摩詰經》曰:以智慧劍,破煩惱賊。般若鋒兮金剛焰者:謂此劍乃般若鑄造,智慧鋒芒,而放金剛光焰,充滿三千大千世界。

一般人缺乏智慧之劍來斬斷執著。然而,如果能夠停止你的分別心,你將能顯露如鑽石(金剛)般不朽的智慧,就像亞瑟王的劍一樣鋒利。你只要像英雄一樣的揮舞這把金剛劍,就能切穿執著、虛假的教法,以及降伏妄想魔。達到這種層次的人,能夠雄辯滔滔的演繹佛法,而他們本身堅強的信心,也能鼓舞其他人的信心。

如果你相信你已經體驗了真的悟境,那麼很有可能不是真的,因為思考「真」和「假」這兩個用語就是妄念。你可能深深相信自己曾經在某次打坐時的體驗,但如果它不是真的,你可能就欺騙了自己和別人。所以,找一位有資格的老師來確認你的體驗非常重要。

我在台灣遇到一位修習非佛教的打坐法很久的人,他對這種方法有很強的信心。他相信自己有很深的經驗和智慧,而且聲稱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世上所有的東西。他來跟我交流意見,但自己卻一直講個不停。最後,我擠出了一個問題,然後他又滔滔不絕地講了十五分鐘。他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是不斷重複自己的信仰。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聆聽並且分析他所說的話,其實濃縮起來只有幾個重點。最後,我沒有時間再聽他講了。他快離開時還說:「你應該相信我說的話,你一定要相信。」

他說他已經拜訪了許多老師,但是沒有人能反駁他。事實上,這只是因為他拒絕讓自己的觀點,曝光在公開的討論上,他的劍不是金剛劍,而是盲信的劍。這個人只是振響他的劍來威嚇大多數的人而已。當然,他的劍不會完全沒用,他可以用來切蘿蔔和蔬菜,但是我想你不會要這種劍。

假如你覺得自己具有真正的智慧,不要以唱獨腳戲、沒人爭論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觀點。拔出你的金剛劍,接受挑戰。假如它出現裂口而斷成好幾截,那麼這顯然不是真的金剛劍。你必須測試自己的修行和成果。

你在修行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拿佛教經典來測試你的洞見。假如禁不起測試,那麼它就不是真正的智慧。然而這樣的做法有個問題,因為你可能會曲解經典的意思,來支持你的體驗。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依著佛教的傳統,跟一位好老師學習。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灑甘露。
龍象蹴踏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

永嘉禪師運用打雷和毒鼓,來解釋智者能夠幫助其他眾生體驗他們自己的智慧。佛教教導眾生平等,並且為他們的解脫而努力。

在過去,人們相信天空打雷的時候,每個地方的人都能同時聽到。他們不知道打雷只是區域性的現象,而相信當第一聲春雷在天空響起時,地上的所有生物,無論是在睡覺、休息或是冬眠,都會馬上醒來。雷鳴代表佛法,藉由彰顯佛教的普世真理,能夠喚醒所有迷失在煩惱夢境中的眾生。

在印度有個傳說,是關於一種特別的鼓,如果你把毒抹在鼓皮上,然後擊打它,任何聽到鼓聲的敵人都會死去。毒鼓象徵著佛法能夠摧毀外道和諸魔的邪見。

慈雲代表能暫時遮蔽酷熱陽光的雲。太陽所放射出來的灼熱,就像由煩惱產生出來的苦惱,而提供眾生庇護與紓解的雲,就是佛法。

我遇過一些人,因為心中很煩惱而想要自殺,但在聽聞佛法後,就覺得心裡比較舒坦,重新獲得了求生的意志。有一位弟子來見我,她最近離婚,小孩暫時跟著爸爸和他的新婚妻子。她的意志十分消沉,時有輕生的念頭。我要求她來參加禪修,剛開始她拒絕,因為她說:「我不想修行,我想死。」

我說:「請先來禪修再說。禪修結束後,如果妳還想死,到時我不會阻止妳。」到了禪修的第三天,她的狀況愈來愈好,禪期結束後,她有了一種重生的感覺。她告訴我,她要重新開始生活。從那時起,事情對她而言變得美好了。她心中那不舒服、灼熱的煩惱,被佛法平撫、紓解了,就像雲朵能消除豔陽的灼熱一樣。

甘露相傳是由天神所製造的不死之藥,喝了之後就能長生不死。永嘉禪師說,灑甘露意即將佛法帶給眾生,如果你能接觸並接受佛教的甘露,你的智慧就能恆久。若在乾涸的地區,一滴露水即能維持生命,就像眾生時時刻刻被炙熱煩惱所燒烤一樣,只要一點點佛法──一滴甘露,就足以鼓舞眾生繼續修行下去。佛法滋養了修行,而且讓它增長。

摩耶夫人在懷佛陀的時候,曾經夢到一隻六牙白象。在印度,白色大象是一種吉祥的動物。在精神上,象王不受世間事物所困,牠是超越世間的。因此,象王就像顯現智慧、傳播佛法的偉大菩薩。雖然菩薩生活在眾生之中,但不會為苦所困,也不會受到世俗社會約束的影響。他在眾人之上,而且幫助那些跟他有緣的人。

原本只有佛陀是象王,但是跟隨他腳步的弟子也變成了象王。在佛陀開悟之前,他本來是王子,但是他拒絕將來當國王,其他人甚至試圖勸他放棄出家的想法。在他的修行過程中,曾經受到一大群妖魔的攻擊,有些化現為軍隊來恐嚇他,有些化現為美女來誘惑他,但是他總是贏得勝利。因為他不受王位權力的誘惑,不受肉體的誘惑,也不怕痛苦與死亡。他超越所有世俗的欲望,成為象王,也就是佛陀。在我們達到佛陀所成就的境界之前,我們只是小象。

在佛教,我們有所謂的「五性」,又稱為「五種性」(五種人),視他們所跟隨的精神修持之道而定。前兩種是聲聞和緣覺,他們修持的是個人解脫之道。第三種是菩薩,他們發願在修道的過程中,要幫助眾生。前三種人將會跟隨與他們種性相應的修道之路,而成為聲聞、緣覺或菩薩。這些眾生會不動搖地持續走在他們的道路上,不會走向岔路。

第四種(不定種性)眾生,可能不會走上前三種的任何一條道路上,但是如果他們開始修行,或許會中途改變道路,有可能開悟,也可能不會。第五種(一闡提)眾生沒有善根,或是與佛法無緣,不會達到前三種的任何一種。這五種性包含了所有的人。然而根據偈頌,每一個人都能開悟或成佛,無論他們現在是屬於什麼種性。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涅槃經》裡提到,有一種草叫「肥膩」,生長在喜馬拉雅山的雪山上。據說,如果母牛吃了這種草,所生產的牛奶就會很濃郁,像奶油一樣。在這個譬喻中,如同肥膩草的清淨本性,是不可能由人工所製造。肥膩草代表的是珍貴的佛法,喝這種特別的牛奶,就跟喝甘露差不多。開悟的禪者能夠教導佛法,而且不論他說什麼,都是佛法的心要。

當我在帶領禪修時,覺得就像母牛生產牛奶餵小牛一樣。小牛吸食牛奶後,母牛會變瘦一點,而小牛則變得更大更壯。禪修過後,我覺得自己就像母牛一樣,變得瘦一點,也虛弱一點,但是我仍然為我的小牛感到高興。如果我能吃到肥膩草,而使我的說法像珍貴的奶油一樣,又怎麼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呢?

佛教認為所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然而,只有跟佛法有緣的人,才能接觸到佛法,並且能夠欣賞、瞭解,而受益無窮。但總是有些人接收到如精鍊奶油般的佛法,卻仍然無法受益。然而,研讀和修行是不能強迫的。雖然所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但不可避免的是,總是有些人能從佛法中獲益較多。


磨出成佛的般若劍

靈鷲山佛教教團  整理編輯:劉湘吟 

問︰今天聽到師父開示說,「趙州禪師修『無』修了四十年,到最後變『空』。」請法師對「空」跟「無」多做一些闡釋。

廣純法師︰「空」跟「無」其實是同一個,「空無所有」,就是在講我們心性、覺性的本質,你說它有,又找不到它,無法把它拿出來;你說它沒有,它又確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它無形無相,體性是空的,抓不到,沒有一個東西讓你抓。空的,也就是無,沒有的意思。

如果一直想去抓這個「空」、「無所有」,就是執取。我們常常要如《金剛經》中所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任何一個覺受、任何一個當下,都要是無所住的,那個無所住的心,才真正是中道、實相的心,也才是我們真正的心。

趙州禪師修了四十年的「無」,還有馬祖道一禪師的嫂嫂,她聽蛋、聽沒有,聽了十年,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案故事。功夫就是要不斷地練,不是只有坐在蒲團上時練,而是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裡一直練,練到每一念都能回到心的明晰、清楚。如果我們能夠達到時時覺察、時時覺知,就可以念念都是無念,因為念念都在「覺」上,不是起妄念。

轉換習氣,轉換心念的種子,轉成念念念「覺」,念念都回到自己的真心時,就是理智處理事情,不會是情緒處理事情,這樣創造的就是正覺的業、成佛的業。十年、四十年磨一劍,希望大家繼續努力,磨出這把斷煩惱、了生死、成佛的般若劍。

——0815進階一日禪 答學員提問


星雲大師:刀劍

我們要重整武裝,以自己心性中光明的慈光慧劍,

斬絕貪瞋愚痴等許多的邪惡魔軍,這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仗。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刀劍是何人發明,難以考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人類最初是為了生活所需,乃至為了對抗自然界的虎狼獅豹等野獸,不得不需要藉助刀劍。但是刀劍後來慢慢成為殺人的兇器,成為傷生害命的工具,實在遺憾。

現在吾人呼籲,不要把刀劍武器對著別人,要轉而對付自己,例如:

一、以刀劍斬斷情絲:正當的情愛是人間的人倫,無可厚非。但是常見一些人為了情愛所苦,甚至造成情殺事件,這都是愛得不當所致。古人所謂「以慧劍斬情絲」,因此不妨利用刀劍來斬斷情絲,掙脫情網的束縛。

二、以刀劍杜絕惡習:人都有一些惡習,例如侵略、鬥爭、強占、霸取;假如自己能有一把刀劍,把自己的惡習斬斷,就不至於對別人有所冒犯了。

三、以刀劍降伏我慢:我慢就像一道高牆、一座大山,一個心中充滿傲慢的人,看不到自己的愚痴,跨不出自己的褊狹,走不出自己的小天地。假如能用刀劍把我慢的高山鏟平,於人於己,都有利益。

四、以刀劍割斷自私:自私是人的劣根性,如果自私只是個人的行為,倒也罷了,但是一般自私的人,其行為都會牽連到別人。假如能以刀劍,斬斷對人的恣意奪取,斬斷私心,就不會再念念覬覦他人的利益了。

五、以刀劍抵擋惡作: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舉手投足的粗魯,口舌語言的詛罵,還有很多的心機較量。假如能用刀劍把這些惡行全部斬斷,還給自己一個善良的面目,豈不美哉。

六、以刀劍去除煩惱:佛經說人有八萬四千煩惱,因此人生說起來其實很可憐,因為八萬四千煩惱盤據在我們小小的方寸之間,每日作威作福,唆使我們為非作歹。但是只要我們把本性善良、光明的一面呼喚回來,帶領正義之師,勇敢的與身心的煩惱魔軍作戰,還是能有找回清淨自性的一天,否則只有在生死裡輪迴不已,難有解脫的一日。

因此,我們要重整武裝,以自己心性中光明的慈光慧劍,斬絕貪瞋愚痴等許多的邪惡魔軍,這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仗。能否凱旋榮歸,就看吾人是否能發揮智慧之劍的功能了!

【題解】

刀劍,意味著活路,還是死路?

佛門以「刀山劍樹」描繪地獄險峻恐怖的景象,以「刀頭舐蜜」譬喻人貪著欲樂之患;也說不造一切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趣的是,文殊菩薩手持慧劍,以快刀斬煩惱之亂麻;而禪門祖師以殺人刀、活人劍逼得學人懸崖撒手,大死大活,這死生的反差,閱讀過本文後可以了然。

然而,世間的戰爭都源於自私、我慢、我見等陋習,唯有斬卻這等魔軍才能平息狼煙。劍王之王劍下亡,人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劍王之王,若不能手持慧劍力斬內心妄想結習,那生命便將如行走於刀山劍樹,步步都是死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